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1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 学业分层测评4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单元检测卷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单元检测卷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注释)1. 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 )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2. 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时,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3. 17世纪三位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A.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C.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 D.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4.关于明清之际中国古代思想界发展状况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进步思想没有跳出传统旧儒学的藩篱 B.宋明理学占统治地位C.进步思想在同反动思想的斗争中占据了上风D.进步思想极大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5.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与上述认识最接近的观点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理在气中,道不离器”6.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藩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异质”A.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B.体现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C.是明朝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中国社会转型影响巨大7. 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练习)【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选择题1. 如图《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 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
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
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A. 隋唐时期初露端倪彼此有影响B. 推动了宋代新儒学体系的诞生C. “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内容D. 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2. 朱熹常到云根书院讲学布道,传授理学思想,一时八方学子云集,探究理学真谛。
朱熹在讲学中最可能出现的言论观点是A.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B. 学以致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C.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D. 倡导“三纲五常”3.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对“朱子高于孔子”喻义的最佳解释是A. 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 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 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 朱熹的学说更科学4. “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的是A. 老庄思想B. 程朱理学C. 王阳明“心”学D. 孔孟之道5. 今天,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维护国家尊严和国家统一,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责任意识。
对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民族性格的形成,影响较大的因素有:①大一统思想②理学家们重气节、强调个人社会责任的主张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④清净、无为的小国寡民主张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②④D. ②④6.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
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A. 万物皆只有一个理B. 先有理而后有气C. 宇宙便是吾心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7. 康熙帝在给《朱子全书》作序时说:理学“于世道人心之所关匪细”,“非此不能治万邦于衽席”,“非此不能为外内为一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指引与练习-最新教育文档
第4课宋明理学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3(岳麓版)第一单元的第4课。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对本单元的整体要求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它的演变过程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更新和调整的过程。
宋明理学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宋明时期,儒学思想吸收佛道两教的长处,发展成完整的哲学体系,更加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并最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
本课上承魏晋儒学的危机和唐宋三教合一的潮流,下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们对理学的反思和批判,在教材中具有突出地位。
二、学生分析经过一年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们已经基本适应高中历史的讲述方式,基本掌握了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也具有了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且经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对儒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解。
但是因为本课内容主要研究思想理论,所以比较抽象,部分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哲学知识作基础,所以部分学生可能感到无趣和难以理解。
针对上述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通过设计问题,拓展资料,联系实际,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加深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到新阶段的表现,感受理学中积极有益的精神价值,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重点、难点1、重点: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确定理由:掌握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是准确说明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发展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也是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实现知识能力目标的保证。
●突破策略:利用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讲解,借助补充资料和巩固训练帮助学生掌握。
【教育资料】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 同步测试学习精品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三国时期,官学一蹶不振,家庭教育模式兴盛。
王昶要求子孙“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
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些家庭教育观可以反映出当时()A. 儒家思想日益衰落B. 奉行三教并行政策C. 传统文化走向断裂D. “贵儒”又“尊道”2.韩愈的《原道》中说:“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
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由此可见,韩愈认为: ( )A. 工商业者的壮大导致农民贫困B. 理学地位的确立有助国家经济发展C. 儒佛道三家并用有助教化百姓D. 佛道力量的壮大加剧百姓经济负担3.下列有关宋明理学的评述,哪个是不正确的()A. 朱熹主张穷理致知的外向工夫;陆九渊则看重发明本心的内向工夫B. 朱熹思想以理为最高概念;陆九渊则以心为最高概念C. 程颢和朱熹的思想方向很接近,后世称“程朱”;陆九渊与王守仁思想颇接近,后世称“陆王”D. 朱熹教人首先强调“致良知”,而后博览;陆九渊推崇学古人、读古书为格物、穷理的入手方法4.“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
”由此可见,两宋时期儒家学说的重大理论突破在于()A. 从关注天道自然转向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B. 创立出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C. 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两种明理方法D. 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5.朱熹提出“存天理,去人欲”,其中“天理”是指()A. 自然天体运行规律B. 社会发展规律C. 封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D. “天人感应”的理论6.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 孔子B. 董仲舒C. 朱熹D. 王阳明7.王阳明“心学”与朱熹理学同属于理学的不同流派,但与其不同的是()A. 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B. 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主张“人心”是万物本原C. 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D. 坚持“性善论”和“仁”的思想8.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2020版历史岳麓版必修三作业:第4课 宋明理学 含解析
第4课 宋明理学基础夯实1.右面《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
这幅图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
下列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彼此有影响B.推动了宋代新儒学体系的诞生C.“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内容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三教合一”,这是宋代理学产生的背景之一,B项正确;A项“隋唐时期”的时间信息与“初露端倪”的阶段特征描述不一致,表述错误;C 项中“三教合归佛”说法错误;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题干材料也无从说明。
2.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奭然,不与孔子异道。
”材料反映出当时( )A.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D.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两者能够融合在一起,故D项正确;佛教没有取得政治统治地位,也没有成为正统思想,故A、B两项错误;材料谈论的是佛教与儒学的关系,并没有涉及儒学的弊端,故C项错误。
3.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格物致知”,意在强调通过对万物的探究,获得万物的道理、知识,带有一定的科学性,故选B项。
4.中国古代某思想家“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
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下列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圣人之道B.主张格物致知C.致良知以求理D.早期启蒙思想,“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可判断这位思想家是王守仁,强调的是通过内心反省达到良知以求理,故选择C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4宋明理学同步测试
1.元代修史,朱熹及其门人弟子被列入《道学传》,而陆九渊等人则被列入《儒林传》。
明代,道学之名逐渐被理学取代。
到清代,陆九渊被列入《理学传》而不入《儒林传》。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明代理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B.儒学发展成严密的思想体系C.士大夫批判道学的虚伪说教D.道学将理学和心学融为一体2.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并成为黄巾起义的工具。
而东晋道教代表人物葛洪认为,黄巾军领袖张角“诳眩黎庶,纠合群愚,招集奸党,称合逆乱”;同时强调“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信道求仙者应“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
葛洪的主张()A.体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B.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C.反映了下层民众的诉求D.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3.下面是《明史·列女传》中的一段记述,对此段记述的评价曰:“然至性所存,伦常所系,正气之不至于沦澌!”这说明了当时()A.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风气败坏B.封建礼教高度强化束缚民众思想C.儒家纲常成为官方史学价值标准D.明清进步思潮改变社会价值取向4.元代理学家许衡继承了朱熹的思想,强调“进学之序”和“践履力行”。
他认为“天即理也”,同时认为“心与天地一般”,心与理“一以贯之”“宰万物,统万事”。
许衡的这些主张()A.标志着理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完成B.具有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C.使理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D.推动了朱陆理学的融合5.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
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忠、孝、廉、节”6.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C.内心反省,以致良知D.纲常伦纪,即为天埋7.针对“道”,韩愈指出:“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
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学业分层测评4宋明理学岳麓版必修3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学业分层测评4 宋明理学岳麓版必修3(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导学号:11140024】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解析】由题干材料来看,其反映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的相互交流,结合魏晋以来的“三教合一”,可知A项正确。
【答案】 A2.“它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它是( )A.孔孟儒学B.董仲舒新儒学C.宋明理学D.致良知【解析】孔孟儒学强调仁和德,与理性和节操无关,故A项错误;董仲舒的新儒学强调天人感应,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宋明理学主张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强调仁者境界和社会责任感,符合“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故C项正确;“致良知”是陆王心学的观点,包含在宋明理学之中,故D项错误。
【答案】 C3.(2016·长沙一模)岳麓书院院训“忠孝廉节”碑文由朱熹所写,每字一碑,分嵌在讲堂左右两侧。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11140025】A.四字碑揭示了楷书的端庄浑厚B.书院教育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C.四字碑体现了理学的本质内涵D.朱熹将理学发展成官方哲学【解析】题干没有说明四字为何种字体,故排除A项;岳麓书院院训“忠孝廉节”四字碑文不能简单地说明儒学的政治化,故排除B项;“忠孝廉节”四字碑文深刻诠释了朱熹理学的本质内涵,故C项正确;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理学思想被作为后世官方正统儒学思想,但是材料体现不出来,故D项排除。
【答案】 C4.《清史稿·烈女传》记载:蔺氏许嫁于季斌敏,未及成婚,季斌敏亡故,“蔺年十八,矢不嫁。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学案:第一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
第4课 宋明理学[学习目标]一、儒学的危机1.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汉代儒学粗糙的天命思想已经无法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2.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冲击儒学地位。
3.唐宋时期,“三教合一”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易混易错]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其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但并未失去。
“三教合一”的主张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融合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1.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被士人称为“当世儒宗”,他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
沈重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的什么现象?提示 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
二、程朱理学1.代表: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
2.主张(1)理的本质:“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2)理的表现: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3)穷理的方法: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3.影响(1)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2)元朝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3)明初,确定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4)对其他国家也有影响,远及朝鲜、越南、日本。
三、陆王心学2.下面是有关总结宋代理学的示意图,空白处应填写什么?提示 格物致知。
3.明朝中后期,王守仁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也”。
这表明朝鲜使者当时以什么为儒学正宗? 提示 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四、宋明理学的地位、影响1.地位: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影响深远。
2.影响(1)局限性:用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2)进步性①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②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尊严。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4课 宋明理学》同步检测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4课宋明理学》同步检测第4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泰山名胜之一的红门宫左侧是弥勒院,右侧是元君洞,中间是孔子登临处。
这反映出() A.道教、佛教对儒学的巨大冲击B.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C.儒学自身的衰落D.三教合一局面答案 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红门宫左、右、中分别是佛教、道教、儒学的象征,反映的是三教合一的局面,因此D项符合题意。
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天人感应”学说D.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答案 D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该先贤是()A.程颢B.朱熹C.王守仁D.董仲舒答案 C解析从材料中“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可知该思想家主张内心反省,不必外求,这是王守仁“心学”思想。
5.“因念圣人此处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从者皆惊。
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说明王守仁() A.认为天理就在每个人心中B.主张圣人之道就是天理C.继承了朱熹格物致知思想D.提出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答案 A解析圣人之道就是天理在材料中未曾体现,故B项错误;“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更多的体现对格物致知的发展,故C项错误;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
6.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答案 B解析宋明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两者的实质都是用儒学的纲常、伦理道德来约束世人、维护专制统治,故B项符合题意。
7.近年来,“穿越”成为文学、影视创作的热门题材。
如果让王守仁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有可能达成的共识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蒙蔽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答案 B解析“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知和行都产生于心”都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思想,这是心学的特点,故A、C两项错误。
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4宋明理学岳麓版必修3(含参考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分层作业:课时分层作业(四)(建议用时:35分钟)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C.儒学放弃了“仁”“礼”等基本主张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B[题目要求回答的是“直接原因”,佛教、道教的传播,吸引了大批信徒,从而直接导致儒学危机的出现,故选B项。
]2.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从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C[宋明理学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这说明宋代的儒学家开始从万事万物的本原出发来思考伦理纲常,故C 项正确。
A项并非儒学研究的角度;B项为汉代儒学研究的角度;D项为春秋战国时期儒学研究的角度。
]3.“双凤亭”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北43公里处的黄陂区鲁台镇鲁台山上,为纪念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而建。
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 ) A.“克己复礼”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D[二程的思想核心是“理”,即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理,故D项正确。
]4.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
这说明陆九渊( )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A[根据材料“六经皆我注脚”,结合所学,意指陆九渊“心即理也”,强调内心的作用,故A项正确;宋明理学,主张“理”,在社会的体现是“三纲五常”等级秩序,并不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故B项错误;“心即理也”,并不是强调随意性,而是“良知”,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故C项错误;题干意在借用儒家经典的内容,与“本心”处处相通,并非否定经典的地位,故D项错误。
黑龙江省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一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 Word版缺答案
第4课宋明理学【学习目标】1.理学兴起的背景程朱理学的基本内容和理学确立其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2.陆王心学的基本内容以及理学的深远影响。
【学习重难点】理学的背景、内容及影响【预习案】一、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儒学的危机1.背景(1)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汉唐时的儒学已经无法控制人心。
(2)魏晋南北朝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迅速传播,儒学发展逐渐出现了危机。
(3)三教在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__________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2.儒家学者的对策:唐宋儒家学者弘扬__________、__________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
二、宋明理学的内容1.程朱理学(1)形成:在回应佛、道挑战时,新兴的儒学到宋代建立了一个以“__________”或“__________”为核心的观念系统,被称为理学,代表人物是北宋的________、________和南宋成为集大成者的__________。
(2)主张①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始源的“__________”,从__________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②把握“理”,要通过“________”的方法。
其最终目的在于融会贯通而明“________”。
(3)影响①适应__________阶级需要,__________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②__________朝曾将朱熹编著的《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③__________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④它还流传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陆王心学(1)陆九渊①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________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同步练测(含解析) 岳麓版必修3
第4课宋明理学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右面是《三教图》(局部)。
图中,左为孔子,中为释迦牟尼,右为老子。
对图中历史现象的正确评述有()A.“三教合一”B.佛、道兴盛C.儒学危机D.理学兴起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统治秩序和纲常名分观念D.“天人感应”的理论3.下列属于陆王心学基本思想的是()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②“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③“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④“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者也”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4.今天我们所说的“实践出真知”与程朱理学主张的“格物致知”()A.本质一致B.继承关系C.对立关系D.发展关系5.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守仁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B.“心外无物”C.“理”D.“格物致知”6.宋明理学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起的积极作用有()①强调人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②注重气节与品德③发奋立志④敬畏天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共40分)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朱子文集》“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存天理”。
——朱熹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二程遗书》材料二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材料三“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以“发明本心”求理。
——陆九渊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 学案 Word版含解析
第4课宋明理学1.儒学的危机(1)表现①佛教和道教的发展。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汉代儒学粗糙的天命思想已无法控制人心。
②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吸引了众多信徒,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③“三教合一”。
三教之间在彼此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
到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
“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2)影响:为了重兴儒学,回应社会上礼佛、崇道的挑战,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
【例1】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
”这表明德清禅师()。
A.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B.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D.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点拨:材料中认为学习儒、道、佛都很重要。
《春秋》代表儒家,《老》《庄》代表道家,参禅指的是佛教,三者要糅合在一起,故B、C两项错误。
材料强调儒、道、佛三者,并没有涉及百家典籍,D项错误。
只有A项强调三者并重。
答案:A2.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和程颐兄弟,南宋的朱熹成为集大成者,其代表作是《四书章句集注》。
(2)主要观点①世界观: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始源的“理”,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理。
“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是人性,从而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
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②方法论:把握“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天下万事万物,去体会和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融会贯通而明“理”。
③伦理观: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极端强调妇女贞节观,维护了封建专制制度,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3)地位和影响①程朱理学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高中历史岳麓必修3学案:第4课 宋明理学 Word含答案
第4课宋明理学一、儒学的危机1.背景(1)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汉代儒学粗糙的天命思想已经无法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2)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吸引了众多信徒,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危机,出现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
2.理学的兴起(1)三教之间在相互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唐宋时期,三教调和之风尤其盛行,“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2)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把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与佛教、道教思想结合,发展了儒学体系。
二、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南宋的朱熹。
2.理学本质: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理”,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3.思想观点(1)理的本质:“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2)理的表现: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3)穷理方法:“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体会各种知识、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
4.统治地位的确立(1)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官方哲学。
(2)元朝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3)明朝确立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1)理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找,提出“心即理也”,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2)求理的方法: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
2.王守仁(1)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2)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3)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1.消极:用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轻巧识记] 宋明理学[概念阐释] “三纲五常”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学案
岳麓版史必修三第一元第4宋明理学教案第 4 课宋明理学教案【知梳理】一、依照资料并合所学知,剖析宋朝“理学” 起的社会条件。
资料 1 隋唐五代的期分裂和杂乱,使理道德范受到极大损坏,常废弛,道德衰微,然不利于大一政治的定和牢固⋯⋯理学适了唐末以来重修理常的需要。
资料 2 宋朝一政局后,、手工获取快速恢复和大模展,在此基上,科学文化的步特别惹人注视。
哲学原来就以自然科学的展基,理学自然及社会律的思虑,正是宋朝科学文化展的必定果。
资料 3 理学是儒、、道三教期争和交融的果。
中国思想史在唐朝中后期形成一个重要折,愈倡儒学道,辟佛、道,打破了三教并盛的场面。
北宋学者勇敢扔掉唐学者古泥古的学,敢于疑改,互相,互相启,独立思虑,勇敢立,注理,理学的生供给了一个相松的思想境。
二、程朱理学1.代表及主主代表宇宙理“二程”公理是宇宙万物把天理和理道德直提出“格物致知”,只( 程、程的来源,先有理有深刻研究万物,才能接系起来)后有物掌握天下之理朱熹( 理学集大成者 )资料 1 “宇宙之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天,地得之而地,凡生于天地之者,又各得之以性;其之三,其之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资料 2 (人):“ 食之,孰公理,孰人欲?”(朱熹)曰:“ 食者,公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人):“ 食渴,冬裘夏葛,何以之天?” (朱熹)曰:“天教我这样。
饥便食,渴便饮,只得顺他。
穷口腹之欲便不是。
盖天只教我饥则食,渴则饮,何曾教我穷口腹之欲?依照上述资料,指出朱熹的主要看法。
2.地位及影响(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尊崇,成为南宋此后长久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保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代科举考试依照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流传到日本、朝鲜以致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1.形成背景(1)南宋理学家陆九渊创办心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分层测评(四)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趋向,儒、佛、道三家互相吸取有关的思想理论,逐渐融合。
“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这一观点说的是()
A.佛教与道教的调和
B.儒学与佛教的调和
C.三教的调和
D.儒学与道教的调和
【答案】 D
2.“它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它是()
A.孔孟儒学B.董仲舒新儒学
C.宋明理学D.致良知
【解析】孔孟儒学强调仁和德,与理性和节操无关,故A项错误;董仲舒的新儒学强调天人感应,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宋明理学主张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强调仁者境界和社会责任感,符合“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故C项正确;“致良知”是陆王心学的观点,包含在宋明理学之中,故D项错误。
【答案】 C
3.岳麓书院院训“忠孝廉节”碑文由朱熹所写,每字一碑,分嵌在讲堂左右两侧。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11140025】A.四字碑揭示了楷书的端庄浑厚
B.书院教育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四字碑体现了理学的本质内涵
D.朱熹将理学发展成官方哲学
【解析】题干没有说明四字为何种字体,故排除A项;岳麓书院院训“忠孝廉节”四字碑文不能简单地说明儒学的政治化,故排除B项;“忠孝廉节”四字碑文深刻诠释了朱熹理学的本质内涵,故C项正确;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理学思想被作为后世官方正统儒学思想,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排除。
【答案】 C
4.“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
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
”这段话提倡的是()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D.致良知
【答案】 A
5.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并建立了系统心学理论的思想家是()
【导学号:11140026】A.韩愈B.朱熹
C.王守仁D.孟子
【解析】明代王守仁提出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的心学主张,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
6.“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