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用)
高二历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 影响.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 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 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政治
侵 略 加 剧 袁 世 凯 称 帝 尊孔复古 民主共和
经济
进一步发展 民主政治
背景
文化
B
练习:
下列各项中与新文化运动兴起无关的一项 是( ) A、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 逆流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 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C、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等人深切 认识思想文化领域内反封建的重要性 D、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民 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国人等欲脱蒙昧 时代,…当以科学与人 权(即民主)并重。” --《敬告青年》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 建思想,为什么要把 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 的儒家传统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海创办《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
思兼 想容 自并 由包
蔡元培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新文化运动的基地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活动基地
1915年 《新青年》 陈 李 胡 鲁
《新青年》 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 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 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
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 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 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5年陈独秀 在上海创办青 年杂志
初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后期
(十月革命以后)
传播马克思 主义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五四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常常被称作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 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注重人的个性要求 B.构建了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 C.主张复兴传统文化 D.面临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异常强大,他们掌握国家政权和军队,并且相互勾结。
3、资产阶级力量强大吗?
不强大,他们人数少,不掌握政权和军队,带有明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4、那么仅仅依靠资产阶级能够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吗?
不能,还需要力量更强、斗争更坚决、有更先进理论指导的阶级 积极参加到反帝反封建斗争中。
5、 这样的先进阶级是否已经产生指导他们斗争的理论武器? 已经产生,即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
第二阶段:1919—1920马克思主义系统而全面地被介绍 到中国。
五四运动大大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第三阶段:1920年5月至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广泛传 播,开始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导致1921年了中国共 产党的诞生。
小结: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2.“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 主的。人们把不言神怪的孔子打人冷宫,把建立孔教的孔 子尊为万世师表。”陈独秀的上述言论旨在 A.强调民主与科学极大地推动社会进步 B.全面肯定孔子非宗教迷信的科学态度 C.说明应该客观公正看待孔子及其思想 D.谴责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伦理纲常
3.严复在《原强》中说“彼西洋者……自其自由平等以观 之,……人人得其意,申其言,上下之势不相悬隔,君不 甚尊,民不甚贱,而联若一体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 民主为用。”其目的是 A.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思想 B.主张效仿西方君主立宪制 C.反对君主制,主张君民平等 D.要求清政府广开言路,招贤纳士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ppt课件
二、新文化运动 内容: 民主 与_____, 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1)提倡_____ 打倒孔家店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为此,提出了“___________” 的口号。 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3)提倡_______, 文学改良刍议 》,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①胡适发表《_____________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新青年》第2卷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
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
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 学。 ——陈独秀 材料三 本杂志于国学则主以切实之功夫,为精确之研究„„
以见吾国文化,有可与日月争光之价值。„„本杂志„„以吾 国文字,表西来之思想„„吾国文字,自可适时达意,固无须更
2.(2013·福建学业水平测试)曾任北大校长并提出“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的人物是( A.梁启超 B.陈独秀 ) C.蔡元培 D.李大钊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新文化运动时
期,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3.(2013·四川学业水平测试)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 ( A.民族独立 C.民主与科学 B.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
张其一定之文法,摧残其优美之形质也。
——《学衡杂志简章》(1922年)
请分析: 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除“政治 革命”之外,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提出什么主张?其旗帜是什么?
提示:(1)原因:三次革命都没有彻底摧毁封建制度;中国人在
思想领域中封建意识根深蒂固。
(2)主张:进行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
第15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新文化运动中的基本史实2、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3、探究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过程与方法联系讲解、史料分析、比较、问题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感受先进的中国人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概括法、讨论法、比较法、解读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关于救国道路的探索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主张改良,实行君主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主张革命,实行民主共和“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芽的。
”“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
现在树倒了,还要挖出树墩。
自学目标检测解读: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人。
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阵地。
在第一卷第一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以爱国主义激情,启示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以顺应历史的发展。
他热望青年要有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胆识,“应战胜恶社会,而不为恶社会所征服。
”他把振兴中国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是五四时期的总司令。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陈独秀、胡适、李大钊、刘半农、夏元瑮、周作人、鲁迅等大批新文化运动健将和学术精英的到来,使北京大学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
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传播的史实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1)围绕“思想解放、探索救国”这一主题,通过“一所大学”、“一本杂志”、“一群青年”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3)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同时通过新文化运动中先进中国人为救国而勇于探索的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勇于担当努力学习的理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本课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教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
2、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资料《复兴之路—峥嵘岁月》,感受一下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视频介绍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现状,让学生体会那段历史说明辛亥革命后,思想解放依然继续,探索救国还在前行。
高中历史必修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与练
必修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与练【重点讲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新文化运动还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具有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本质,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因为只有新文学才能更自由地表达新思想。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倡新道德是为民主与科学服务的,由于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让新道德成为广大民众自觉的日常行为规范。
新文学和白话文,是传播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的载体。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内容的主体,而新文学和新道德则是达成反封建目标的必要保障。
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
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前期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后期的新文化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运动。
进步: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已经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它宣传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沉重地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必修III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班级:组别:姓名:等级: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013年江苏高考考点要求】1.新文化运动:①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②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①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②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考点梳理】一、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1.背景:(1)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根本)(2)政治上:袁世凯想恢复帝制,他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
(3)思想文化上: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________的逆流;辛亥革命使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兴起:(1)代表:陈独秀、______、胡适、________等。
(2)标志:1915 年,陈独秀创办《_________》,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_______与科学,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3)主要阵地和主要活动基地:《________》和北京大学。
3.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4.内容:(1)提倡______与科学,反对_____和愚昧、迷信。
(2)提倡________,反对旧道德。
(3)提倡_______,反对旧文学,倡导文学革命。
①文学革命的开端:1917 年,胡适发表《______________》和陈独秀发表的《文学革命论》。
②新文学的典范:鲁迅的《__________》、《孔乙己》等小说。
(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性质: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2、意义:(1)进步性:①冲击了___________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②为_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2)局限性:①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②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
【核心要点突破】(一)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传播原因:(1)经济政治条件:一战期间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
高中历史 第5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5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经过不断地求索和鉴别,逐渐摆脱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思潮的影响,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
李大钊热情地歌颂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以敏锐独到的眼光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新纪元》四篇光辉的文献,揭开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第一页。
他在文中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主义就是革命的社会主义。
对于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他指出:“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显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兆”,这一胜利“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是二十世纪革命的先声。
”他满怀信心地说:“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凯歌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8年2月,李大钊先后在北京大学、女高师、师范大学讲授“唯物史观”“马克思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发展史”“社会学”等课程,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讲坛,受到进步青年的热烈欢迎。
他还参加了《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主编《每周评论》,成为“五四”前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为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推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发挥了重大作用。
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期“马克思主义专号”上发表了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专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有所阐明,并指出这三个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
”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这期间,李大钊还在《新潮》《少年中国》《国民月刊》《新生活》《晨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高二历史必修3_《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参考学案2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图片说史】陈独秀,字仲甫,1915年创办《新青年》大力宣传新思想,提倡新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
《新青年》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绉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以及胡适最早的一批白话诗作。
《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刊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课标点击】(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知识清单】清单一 《新青年》的诞生1.背景(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一战期间,①________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
(3)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实行独裁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②______的逆流。
2.概况(1)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③______》,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主要阵地:《④______》和北京大学(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4)主要内容a.提倡⑤______,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b.提倡⑥______,反对旧道德。
c.提倡⑦______,反对旧文学。
(5)历史意义: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清单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概况(1)先驱李大钊: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①______》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②______》,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随后,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出现,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等。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教学设计与说明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教学设计与说明作者:刘新宇牛伟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2013年第09期关键词: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教学设计,说明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17-0058-0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课为人教版必修3第15课,课标对本课教学的相关要求是:“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以五四运动为界,新文化运动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倡导的是“民主”和“科学”精神,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课标在新文化运动之后另列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内容,说明课标表述的新文化运动应该指其前期。
本课内容属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专题的主线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这是一个渐进的思想解放过程。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反封建斗争的延续,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五四运动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是近代中国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
教材的三个子目中,“《新青年》的诞生”包括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及其运动的开始;“新文化运动”涵盖运动的内容及其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运动的继续。
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为使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本课的立意是:对教材内容适度调整,依照新文化运动的演进线索,从背景、内容、影响三个方面重新构建本课框架,在内容部分,将以“一本杂志”“几个人物”“四个诉求”“一股新潮流”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思考与讨论,使学生理清思路,掌握知识,提升情感,增进史学素养。
根据以上立意,本课的具体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达成以下目标:知道: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口号等,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解析 扣住题干关键词“思想界”、“出版界”、“学潮” 等可知思想领域、学生运动,从而推断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其 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故选 A 项。
答案 A
(2011· 上海单科)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 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 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呐喊
• (3)主要内容 •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新文化运 动的核心内容,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 •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出“打倒孔家店” 旗号。 •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陈独秀的《文学革 命论》和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揭开了文学革 命的序幕。 • (4)性质: •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新”表 现在彻底地否定封建正统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 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基础。
4.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及阶段
• (1)三大特征: • ①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 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 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救亡压倒启蒙) • ②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 新变法思潮、民主革命思想,体现了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从 学习物质层面到学习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历程,是一个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 文化”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不断深化) • ③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 林则徐等萌发新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 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 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 (5)意义
• 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由于两者
新文化运动答案
新⽂化运动答案第15课新⽂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科班)教学⽬标⼀、基础知识与能⼒:新⽂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如《新青年》的创办、新⽂化运动的“四提倡,四反对”等;理解新⽂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
重点与难点重点:新⽂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难点:新⽂化运动的影响及全⾯评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泛传播的原因。
教学过程⼀、《新青年》的诞⽣:1、【探究学习】新⽂化运动出现的历史背景材料⼀:纺织⼯业:1913年前,全国共有231个⼯⼚,资本3254万元,到1920年增⾄475个⼯⼚,资本达8275万元;纺纱也1913年纱锭⽐1919年增加180%。
1919年⼚丝出⼝额⽐1913年增加168%。
“材料⼆;孔⼦之道,⾃古常新,与天⽆极。
……近⾃国体变更……使数千年崇拜孔⼦之⼼理,缺⽽修佛……本⼤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新,⽽礼俗要当保守。
环球各国,各有所以⽴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
中国服循圣道,⾃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本于修⾝。
袁世凯《⼤总统祭圣告令》材料三:⾯对严酷的现实,陈独秀认为,“吾⼈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觉”。
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
经济⽅⾯:第⼀次世界⼤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民主政治。
(根本原因)政治⽅⾯:⼀⽅⾯,⾟亥⾰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另⼀⽅⾯,窃国⼤盗袁世凯则加紧复辟帝制活动,废除临时约法,实⾏独裁统治。
思想⽅⾯:⼀⽅⾯,⾟亥⾰命后,民主、⾃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步发展;另⼀⽅⾯,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化领域掀起⼀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直接原因)2、新⽂化运动的兴起:(1)兴起的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主要阵地:《新青年》、北⼤成为新⽂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与活动基地(3)主要代表⼈物:陈独秀、李⼤钊、胡适、鲁迅等【探究学习】蔡元培认为做⼤学校长不是做官,“我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改变中国的国民性。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叫刘清杰,来自邓州市一高中,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本次说课,我将从三部分向大家介绍: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首先我来说第一部分:教学分析1、教材地位: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近代前期继“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之后另一波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发生在1915—1921年间,内容主要包括两件事: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其中马克思主义既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又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它们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学生情况分析:高二学生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经过初中与高一的学习,对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历史理论欠缺,宏观驾驭教材的能力也不够。
3、教学目标定位:根据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情况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概况、主要内容,概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探讨新文化运动在推动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精选历史材料,创设历史情境,设计合理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试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培养他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振兴中华”的高度责任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在了解了教学目标以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本课的重点、难点。
由于思想内容是学习思想史的基础,也是进行分析、评价的前提。
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而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评价,鉴于其理论性较强,能力要求较高,因此确定为难点。
5、教法学法简介古希腊著名学者普罗泰格拉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点燃的火把。
”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我设计的教学方法是:整合相关资源,制作演示课件,通过创设情境、比较分析、启发诱导、谈话讲解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课堂活力。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标点击: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新青年》的诞生:1、诞生的背景:(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3)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4)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力图“根本之救亡”。
二、新文化运动:1、主要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它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17 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条件是()A.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护其统治 B.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直接影响2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B.“民主”和“科学”口号的提出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3.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其中“民主”的含义是指() A.三民主义的”民权”思想 B.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C.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思想 D.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4.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主要是由于()A.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C.儒家思想落后于资产阶级文化 D.儒家思想阻碍资本主义发展5.导致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屡史事件是()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一C.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6.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兴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A.陈独秀 B.蔡元培 C.鲁迅 D.李大钊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8.简要叙述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15课__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1、传播过程
开始
主李 义大 大钊 旗第
一 次 举 起 社 会
促进
马五 克四 思运 主动 义进 的一 传步 播促
进
扩大
早 期 党 组 织 有 计 划 宣 传
…
建党
1、传播过程
开始 促进
主李 义大 大钊 旗第
一 次 举 起 社 会
马五 克四 思运 主动 义进 的一 传步 播促
推倒…贵材旧料文2.4学,建 设…新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新文化运动前期内容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 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 自治的国材民料政治3.1。”
--陈独秀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打倒“孔家店”-吴虞
“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 斜斜的每页材上料都3.写3 着‘仁义 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 夜, …满本都写着‘吃人’”
凯又穿起特制 的古怪祭服, 率文武百官拥 到天坛,举行 祭天大典。
不本于修身。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政治 经济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资产 阶级强烈要实行民主制度;列强 侵略;袁复辟帝制。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 步发展
(根本)
思想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文化 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 (直接)
⑶没有提出反帝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传播过程
开始 促进 扩大
建党
北方传来十月的风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列宁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之 第一人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1、传播过程
开始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高二()班第组姓名学号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习目标】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时间、背景、内容、影响的了解,能够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自主预习一、近代以来,为挽救民族危亡,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先进的中国人做过哪些努力?(6分)二、新文化运动1、阅读P72第一段,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6分)2、阅读P72第二段,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并填空并划课本。
a)序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主要阵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活动基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P73~74第二子目,在书本上划好并理解记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6分)4、阅读课本P74第二段和结合本导学案的课堂探究2,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期新文化运动)(1918后)1、根据书本P74第三段归纳马克思传入中国的背景(国内和国际背景)2、特点:宣传和介绍;中国高举马克思的第一人是3、根据书本划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4、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①推动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革命的转变(或五四运动),①为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部分:课堂探究1、根据课本内容和所学知识请回答: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新文化运动激进民主主义者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的相同吗?那么他们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各是怎样?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呢?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多角度分析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高二历史教案: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学法指导】1、用批判的眼光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用赞赏的态度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解放思想方面的传承和发展价值,养育崇仰思想先驱的感恩情怀。
2、体会他们为信念而奔波而实践的精神【知识链接】联系必修一、二各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知识梳理】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背景:1、经济:2、政治:3、思想: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二)概况:1、标志:2、指导思想:3、代表人物:4、主要阵地:5、主要活动基地: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一)前期: (三提倡三反对)1、提倡,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核心)2、提倡新道德,反对(思想革命)3、提倡,反对(文学革命)代表作:(二)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1)开始传入(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1918 李大钊《》、《》、《》(2)广泛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后):A、撰写文章:B、成立社团:C、建立组织:D、创办刊物:(3)成为主流:1921年、中共的诞生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1)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
(问题与主义之争)(2)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组织基础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一)性质:前期是后期是(二)进步性:1、2、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3、有利于文化的普及繁荣4、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三)局限性:【夯实基础】A级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1915年,《新青年》在上海创刊B、1915年,《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C、1917年,《新青年》迁到北京D、1917年,《青年杂志》迁到北京2、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马克思主义者
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 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
4、早期共产党小组 *
5、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
1、历史条件: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内部
及工人运动的发展
条件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材料中李大钊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期新文化运动)
1、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2、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传播
(1).《新青年》出版讨论马克思主义专号, 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哲人已逝 精神永存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蔡元培 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胡适 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
——陈独秀
请结合材料谈谈作为新时代的 青年应该如何发扬新文化运动 主将的精神?
延伸拓展
课外阅读《敬告青年》,思考陈独秀向 青年陈述的六点希望是什么?给我们当 代青年以什么启示?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1917年《新青年》)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林纾《妖梦》内容简介:一个人梦见去游阴 曹,阴曹里一伙不法之徒把个阴曹地府闹得天翻 地覆。 他在阴曹里看到一“白话学堂”,门外 大书一联云:
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迷信
材料: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 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 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 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 的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 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第15课
时代风云的旋律,思想启蒙的战歌
——新文化运动 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前后的文 化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前,是先 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的旨 在打破封建思想束缚的旧民主主 义性质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 成为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在科 学和文学艺术领域中反帝反封建 的新民主主义性质文化运动。
1、两先生是谁?
2、为什么要引进两先生?
3、两先生的引进具有什么意义?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新道德: 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有关人权 自由的西方道德思想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材料一:“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 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 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 人’。”
材料二:“打倒—孔—家鲁店迅”《狂人日—记—》吴虞
材料三:康有为称颂孔子是“万世教主”,他创立的儒 家学说“教义最完善、制度最完备,门徒最众多”,“民 权、议院、选举、民主、平等均为孔子所创。”
——《中国近代史》
孔子与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中的命 运为何截然不同,试从时代背景、思想状况、经 济基础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 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1、林纾为什么反对文学革命呢? 2、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各持什么 态度,谈谈你的看法?
宣传十月革命
材料:“世界各国里面最 不平、最痛苦的事,…… 就是少数游惰的消费的资 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治、 法律等机关,把多数勤苦 的生产的劳动阶级压在资 本势力底下,当做牛马、 机器还不如。“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退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背景
兴起
新文化运动
评价
主要内容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915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内:独裁专制 外:列强侵略 民族资本主义 的进一步发展 (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要求 实行民主政治
(三)、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专制与愚昧
宣传十月革命 传播社会主义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李大钊
提倡新文学 新文化运动前 反对旧文学 期的实质
指导思想
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科学: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
DE的M科学O观C点R。AC也Y包-从-民西主方传
入S的C社IE会N科C学E理--科论。学
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建立
外部 条件
共产国际的帮助
(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动摇封建思想统治 弘扬民主科学思想 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传播社会主义思想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繁荣
对东西方文化的看 法存存在绝对肯定 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前期没有与群众 斗争相结合
没有提出反帝
2.五四运动时,当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社 会主义思潮传入中国时,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 选择马克思主义?
提示: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同时,传入中国的
科学社会主义外,还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 政府主义等各种反马克思主义观点。
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 主义的思潮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思考、 宣传论战,经过求索、鉴别、扬弃和实践, 终于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 义才能够解决中国问题,从而最终选择了 马克思主义。
材料二:他先后聘请了只有前清秀才学历的陈独秀为文科学长, 只有中专学历的梁漱溟为北大教师,只有相当于大专学历的鲁 迅为教师。
材料三:(蔡)多次拜访(陈独秀),他去陈的住处拜访陈时, 因陈习惯晚睡晚起,他就耐心地坐在门口的一只小板凳上,等 待着年龄小他一轮的陈独秀醒来……
办学方针、善于用人、《新青年》
❖思想文化 西方启蒙思想 民主共和
尊孔复古逆流与民主共和观念 势不两立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时间 标志
领袖人物
*
指导思想
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材料一: “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即使彼此相 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