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黄金押题专练2.2古代诗歌鉴赏押题专练(含解析)
2019届高考语文【古诗词】专题复习押题精练卷及答案解析
2019 届高考语文【古诗词】专题复习押题精练卷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9 分) 送别 李白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注],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注] 醑(xǔ):美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照应题目“送”,描写了渭城边纵酒言别的场景,在酒坊里长醉而不能入眠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 酒量之大、心境之豪放。 B.第二联用梨花来比喻雪,诗人希望自己的浓浓深情能像春天的梨花一样,让临别的友人忘却那冬天 离别的苦闷冷清的感伤。 C.颔联描写了一幅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条迎风摇曳的美好春景,以自然界的乐景衬托出了朋友 之间深切的离别之情。 D.颈联中用了“倾壶醑”“赠马鞭”两个动作描写来表现内心,可以看出诗人与友人情感之深厚,欲以这 些行为来挽留友人。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子》中有“长沮、桀溺耦而耕”。
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其一前三联都运用了比拟手法:东风多情,雨声有意;雾霭笼罩山顶,太阳悬于树梢;野桃盛开,
溪柳袅娜。诗人从准备启程到旅途之中所见之景都清新秀丽,心情愉悦。
B.其一尾联诗人想象“西崦人家”其乐无比的生活:自食其力,不异桃源佳境。美好景致和人物的描写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9 分) 醉落魄·离京口作 苏轼
1
2019 届高考语文【古诗词】专题复习押题精练卷及答案解析
C.“片”字富有表现力,写出了小舟在浩渺的大江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D.诗的末句,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青碧透寒的江水也有浓浓的思乡之情和愁苦之意。 4.诗中“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与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轻舟已过万重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试比较分析。(6 分) 答:
专题05古代诗词鉴赏-2019年高考语文黄金押题
2019年4月【高考考纲】1.诗歌取材范围主要以唐宋作品为主,主要是为了突出唐宋诗歌的“霸主”地位,而宋代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因此在备考中全面涉猎各朝代的各题材诗歌作品的同时,仍要加大对唐宋诗歌备考的力度。
2.对形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考查是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尤其是思想情感的考查每年都会涉及,因此在依据考纲考点备考的过程中,要侧重对这几个考点的备考。
3.分题材对诗歌鉴赏进行备考,明确各题材的主题内容和情感方向,规范各考点答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真题感悟】例1、(2017·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名师点睛】步骤1,理形象,明特点“那因远适更沾巾”,面对“远适”,作者“那因……更沾巾”,即不“沾巾”,由此可以看出诗人的旷达之情。
步骤2,找手法,细赏析“云海相望”运用夸张手法,强调兄弟天各一方,“远适”是指苏辙将远赴契丹。
步骤3,联情感,深探究作者这样写,意在表达对兄弟的担忧以及诗人旷达的性格。
【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
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
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名师点睛】鉴赏诗歌的形象和情感诗歌创作的目的在于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的。
因此,鉴赏古诗词,首先必须把握古诗词的形象。
所谓形象是主观情志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黄金押题第二卷-2019年高考语文黄金押题(原卷版)
2019黄金押题二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忠”价值观在《诗经》中的体现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忠”的观念往往被单一地认为是臣子向君主尽忠。
然而,当我们从历史的源头、文化的源头去看待“忠”时,便可以发现“忠”价值观更广泛的意义。
“忠”这一价值观具有双向性,既指向臣子,又指向君主。
《诗经》中人民对君臣就有着这种要求。
《诗经》中有不少要求君主之忠的诗,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平民百姓的口吻,通过描写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控诉统治者;第二类是直接描写统治者的行为讽刺统治者骄奢淫逸、听信谗言的刺诗;第三类是歌颂君主的颂诗。
第一类诗有《魏风》中的《伐檀》《硕鼠》《唐风·鸨羽》等,直接反映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讽刺统治者没有忠于民,使国家之根基——百姓的生活风雨飘摇,自然也就置国家于不利之地,既违背了利民之忠,也违背了卫国之忠。
第二类则从伦理道德层面评价君主,例如君主生活上的腐败、荒淫等。
《鄘风·墙有茨》揭露卫国宫廷生活腐朽糜烂,《邶风·新台》讽刺卫宣公子妻父占,《郑风·南山》讽刺襄公淫妹等等,我们很难相信一个私生活紊乱、伦理道德沦丧的人能公允地统治一个国家。
第二类与第一类一样都是体现了君主违背利国利民之忠,一样都是从批判昏君的角度探寻“忠”的涵义。
第三类主要集中在《大雅》中,如《文王》《绵》《棫朴》等歌颂文王功绩的篇章,从正面歌颂明君。
从这类诗歌中,可总结出明君的共同之处:励精图治,开创基业。
贤明的君主要想遵循“忠”这一伦理,既要在政治上有建树,忠于民忠于国,又要修身养性,忠于人伦道德。
《诗经》中关于臣子向君向国尽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得重用的贤士对于国家处于危亡之际,而不能实现自身价值所发出的愤慨之声;第二类是贤臣的谏言;第三类是臣民不明的人针对统治者无所作为、骄奢淫逸而作诗讽刺,这一类在前文“君主之忠”中已提及,在此不再赘述。
2019-2020年高考押题2-语文答案与解析
1.【答案】Cjì;B项“的“劲”应读2.【答案】D事老”,B应为“脚”。
3.【答案】D为逗号;B. 4.【答案】CA5.【答案】A仅”“也”当,把“6.【答案】C7.【答案】C等,不包括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D 词,的。
B11.【答案】B 12.【答案】A 被罢官。
13.聪明才智。
慧。
(“日”“(2)尽力啊。
”(314.本诗首联用情。
(4人属多情,!诗人惑而不从师百年多病句式相同。
一个军人有了责才有了前进的是军人才所以,不论做只有行动了,才【解析】本文考查的是材料的作用。
文章选材的作用要从三方面考虑:内容、结构和表达效果。
21.【参考答案】主旨:通过四位诗人的对话和对青原惟信禅师话的理解分析,讽刺了那些沉醉于空想而不切实际的诗人,揭示出了人要活在美丽的当下,要做回自己,回到直朴、真切、天然的自己,要在乎自己的纯心,甚至可以放下自己的这个“在乎”。
手法:本文突出的手法是对比和引用。
“第四位诗人”和“三位诗人”的对比,“诗人”与“平常人”的对比等,通过对比,揭示出人要活在当下,要回归自己的这一主旨。
文章开篇引用纪伯伦的寓言,后又引用青原惟信禅师的话,对文章主旨的揭示做了铺垫,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学韵味。
【解析】概括主旨要根据文本一步步答来,通过什么,表达什么,揭示什么。
手法要找突出的,文章表现很明显,做起来容易。
22.【参考答案】第一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我们在青春少年时代,很单纯,很天真,充满了热情与勇气,眼里的山水就是山水,看事物比较单纯。
第二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生活侵蚀着你,人生就不是那么单纯,生活不是那么简易,情感不是那么清澈,再也没有什么热情了。
看什么就怀疑什么了。
第三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漂泊的红尘走过后,终于明白,人的感觉各自不同,因此,做自己吧!回到直朴、真切、天然的自己,你管别人怎么看!你管别人怎么想!你管别人怎么说!要保持一颗纯朴的心,看山水就是山水。
2019年高考语文黄金押题专练2.1文言文阅读押题专练含解析
2.1 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崔群,字敦诗,清河武城人。
十九登进士第,又制策登科。
元和初,召为翰林学士,历中书舍人。
群在内职,常以谠言正论闻于时。
宪宗嘉赏,降宣旨云:“自今后学士进状,并取崔群连署,然后进来。
”群以禁密之司,动为故事,自尔学士或恶直丑正,则其下学士无由上言。
群坚不奉诏,三疏论奏方允。
元和七年,惠昭太子薨,穆宗时为遂王,宪宗以澧王居长,又多内助,将建储贰,命群与澧王作让表。
群上言曰:“大凡己合当之,则有陈让之仪;己不合当,因何遽有让表?今遂王嫡长,所宜正位青宫。
”竟从其奏。
时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进绢五千匹,充助修开业寺。
群以为事实无名,体尤不可,请止其所进。
群前后所论多惬旨,无不听纳。
迁礼部侍郎,选拔才行,咸为公当。
十二年七月,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盐铁福建院官权长孺坐赃,诏付京兆府决杀。
长孺母刘氏求哀于宰相,群因入对言之。
宪宗慜其母耄年,乃曰:“朕将屈法赦长孺何如?”群曰:“陛下仁恻即赦之,当速令中使宣谕。
如待正敕,即无及也。
”长孺竟得免死长流。
群之启奏平恕,多此类也。
时宪宗急于荡寇,颇奖聚敛之臣。
故藩府由是希旨,往往捃拾,目为进奉。
处州刺史苗稷进羡余钱七千贯,群议以为违诏,受之则失信于天下,请却赐本州,代贫下租税。
时论美之。
穆宗即位,征拜吏部侍郎,召见别殿谓群曰:“我升储位,知卿为羽翼。
”群曰:“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数日,拜御史中丞。
大和六年八月卒,年六十一,册赠司空。
(选自《旧唐书·崔群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B.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C.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D.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2019届高考(押题)语文大二轮复习 第4板块 古诗文阅读 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 巩固练2
古代诗歌鉴赏巩固练(二)一、(2018·新余三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书边事①张乔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②。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①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
此后,因民众起义及吐蕃将领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
本诗大约写于此时。
②“梁州”,当指“凉州”。
地处今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
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一东一西遥遥相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A.“断”字表现力很丰富,它将“调角”与“清秋”融而为一,表现了边塞军情的紧急。
B.“倚”字,写出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边塞的秋色。
C.颔联中作者的视线从青冢移到凉州,此时夕阳西下余晖一片,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
D.本诗运用虚实结合、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抒写了诗人在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感。
【解析】A项,“军情紧急”不当,应为表现了边塞的深广清幽。
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答案】(1)畅游边塞的喜悦之情。
前三联烘托渲染了边境生活和平安定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畅游边塞的喜悦之情。
(3分)(2)渴望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
尾联巧用比喻,表现了当时民族之间的良好关系,表达了渴望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
(3分)【解析】此诗是写作者游历边塞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美好的愿望。
首联写边塞军旅生活和平安宁,征人安闲无事;颔联虚写昭君墓秋来依然春风吹拂,梁州边城一派日丽平和,再次申述民族团结,边防安定;颈联极言广漠边塞无蕃兵阻扰,游客到这里观光,反复渲染和平景象。
尾联抒写作者“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民族团结的心愿。
【诗意】清秋的边地号角划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
阵阵和风吹拂着昭君坟墓,边城梁州普照着和煦阳光。
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赏。
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
2019届人教版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统训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人教版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统训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旅居安南杜审言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1. 请简要解说诗歌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围绕首联来写的。
2. 简要分析诗歌的尾联与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中的后两句中表现手法和抒发情感上的异同。
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题。
州宅堂前荷花范成大①凌波② 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①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
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
②凌波:水面之上。
1. 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试作具体分析。
2. 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题。
春日游北园寄韩侍郎周朴灼灼春园晚色分,露珠千点映寒云。
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
冷酒杯中宜泛滟,暖风林下自氛氲。
仙桃不肯全开拆,应借余芳待使君。
1. 请对颔联“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进行赏析。
2.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题。
点绛唇·丙寅① 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张元幹②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③ 。
故人何处。
一夜溪亭雨。
梦入新凉,只道消残暑。
还知否。
燕将雏去。
又是流年度。
【注】①丙寅,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当时秦桧执政,张元幹已去官多年。
②张元幹,南宋主战派,曾入仕途,后因词得罪秦桧被削除名籍,长期闲居。
③“暝鸦接翅啼榕树”,指傍晚乌鸦啼声不断,一个接一个回到榕树宿巢。
2019年高考语文押题试卷含答案和解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9年高考语文押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笞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巻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客观现实,是一个实然性的存在,这一客观现实正日益清晰地出现在人类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活动中。
从空间上看,当人类实践活动进入到全球范围,在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浪潮推动下逐步形成了具有客观现实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客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又呼唤着主观的或精神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场”,这样,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的基础上,自然生成了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这种认识的结果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的提出。
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就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以及如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的理论阐释,是对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相互影响空前强烈的客观现实的观念反映。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决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展变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会随着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效果是检验或衡量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
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反作用,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起着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当然也有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对业已出现的人类整体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和维护。
2019高考语文押题卷语文
2019年高考语文押题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魏家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
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
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彫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
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II卷押题预测卷 02(含答案)
2019年高考全国II卷押题预测卷02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往的全球观都是以某一种文化形态为本位框定全球关系,但人类命运共同体则超越民族国家与意识形态的差异,寻求人类文明整体上的安全和进步。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人类整体性困境也同时出现,其解决必须有赖于一个整体性的方案,更需要各民族国家求同存异。
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着眼于未来人类和平与发展所做出的时代新诠释。
从本质上看,它是超越了种族中心主义的全球观。
其实,种族中心主义的观念和行为亘古有之,这种观念以自身文化的价值和理念为标准来评判其他文化的优劣,并试图将自身价值强加于对方。
历史上它曾间接或直接导致了近代之后世界纷争和冲突。
之后,种族中心主义不断被反省,和平共处和有序竞争成为国际秩序的主流,维护人类共同价值已成为文明发展的诉求。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超越、对种族中心主义的超越,是应时顺势而生的全球观。
从特征上看,它是依托中国文化面向世界文明的哲学表达。
形成人类命运的理论需要深厚的文化渊源和长久的历史经验做支撑。
中国数千年文明虽经百折而犹向前,始终保持着统一、和平发展的主基调。
维持这种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凝聚力,来自于中国哲学中“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人类观、“和而不同”的中道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在充分吸收、提炼中国文化价值精神的基础上,面向世界文明提出的。
从实践上看,它是具有自律性和非强制性的价值范导。
2019年高考语文黄金押题专练2.2古代诗歌鉴赏押题专练含解析
2.2 古代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杨炎正①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 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
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诗意] 夕阳西斜,我手持酒杯,临秋风感慨万千。
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暮色渐起,远望无边的江面,浓重的离愁笼罩,以至于南飞的鸿雁都无处栖身。
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倚着阑干,愁怀难遣。
我客游他乡,披风冒雨,浪迹天涯,飘泊不定。
我的一生如寄寓天地一般,但我还想着田园生活。
试问谁是当世英豪?无奈。
请借我浪迹江湖的舟楫,我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
回首故国山河,无限眷恋,此种心意不能匆匆而生啊。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
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暮江千顷”句,借景抒情,营造出的朦胧凄迷之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
D.上片第六句以“万斛”状江水写愁,使用借代手法,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E.“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
【答案】C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朦胧凄迷之意境”错,应是空旷辽远的意境;D.应是比喻或夸张手法。
(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新课标Ⅱ卷2019年高考押题预测卷(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新课标Ⅱ卷2019年高考押题预测卷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面对微妙曹文轩《围城》最让我欣赏的还是它的微妙精神。
写小说的能把让人觉察到了却不能找到适当言辞表达的微妙情绪、微妙情感、微妙关系……一切微妙之处写出来,这是很需要功夫的。
小说家的感应能力和深刻性达不到一定份上,是绝对写不出这一切的。
而一旦写出了就意味着这位小说家已经进入很高的小说境界了。
一个艺术家的本领不在于他对生活的强信号的接收,而在于他能接收到生活的微弱信号。
中国当代小说家的薄弱之处,就正在于他们感觉的粗糙,而缺乏细微的感觉。
他们忙于对大事件、大波动的描述,而注意不到那些似乎平常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状态,注意不到那些似乎没有声响没有运动的事物和人情。
而事实上,往往正是这些细微之处藏着大主题、大精神和深刻的人性以及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方式。
钱钟书写微妙的意识很执著。
《围城》选择的不是什么重大题材,也无浓重的历史感。
它选择的是最生活化的人与事。
在写这些人与事时,钱钟书写微妙的意识一刻不肯松弛,紧紧盯住那些最容易在一般小说家眼中滑脱掉的微妙之处。
他要的就是这些——“这些”之中有魂儿。
苏文纨不叫“方先生”而改叫“鸿渐”这一变化,他捕捉住了。
褚慎明泼了牛奶,深为在女士面前的粗手笨脚而懊恼自己时,方鸿渐开始呕吐,于是褚心上高兴起来,因为他泼牛奶这件事被方鸿渐的呕吐冲掉了。
方鸿渐得知韩学愈也有假博士文凭时,觉得自己的欺骗减轻罪名……所有这一切,都被钱钟书捕捉住了。
而这些地方,确实是最有神的地方。
《围城》有数百个比喻句,这些比喻句精彩绝伦。
张先生附庸风雅,喜欢在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钱钟书说这“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
2019高考语文冲刺押题(2019高考专项预测)专项12古典诗歌鉴赏
2019高考语文冲刺押题(2019高考专项预测)专项12古典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1)~(2)题。
夏夜宿表兄话旧窦叔向(1)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哪几方面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近代的俞陛云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以其一片天真,最易感动。
”这句话在中间两联是如何表达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与亲人相逢的喜悦之情;话旧时的伤感之情;与表兄即将分别的愁苦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祖席①韩愈淮南悲木落,而我独伤秋。
况与故人别,那堪羁宦愁。
荣华今异路,风雨苦同忧。
莫以宜春②远,江山多胜游。
注:①祖席:饯别的宴席。
元和初,王涯因其甥皇甫湜触犯宰相而受牵连被贬,韩愈与王涯是同年进士,兼有与皇甫湜之谊,因而写《祖席》二首相赠,此其一。
专题05 古代诗词鉴赏-2019年高考语文黄金押题(解析版)
形象类
挖掘其内在品格,再由物及人,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描绘图景 画面类
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描述时,在忠于原诗的基础 上运用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描摹 景物不可直译,要把景物特点概括出来。
2019高考语文押题试卷二 含答案解析
高考押题试卷二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朝国富军弱的原因宋朝给我们留下了“幽云十六州”“澶渊之盟”“靖康之耻”这样的负面记忆,其积贫积弱、昏聩无能的形象牢牢地刻在人们心中。
然而,宋朝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繁荣程度乃当时世界之最。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繁荣景象,千年后的今天仍让西方人惊叹不已。
宋朝靠兵变建立,为了防范武将拥兵自重进而威胁其政权,宋朝统治者实行崇文抑武、以文制武的策略,千方百计削弱武将手中的权力,武将地位大大降低。
实行兵将分离、将从中御,导致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极大阻碍了作战效能。
过去由武将把持的行政、财政、司法权力交到了文臣手中。
建立枢密院,削弱武将兵权,将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每次出征前,由幽居深宫的皇帝和二三大臣,依据主观臆测,制定作战阵图,交给统兵作战的将领遵照执行,而这也极大抑制了武将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统治阶级有无斗志、进取心和高明的战略,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崛起的重要因素。
从宋太宗开始,过去高度重视和依赖军事与武力的传统发生转变,强军强国的意识逐渐被追求文治和稳定的思想取代,以和缓战的思想逐步形成。
宋朝自太宗后期始,即不再以积极防御、开疆拓土为能事,军队转而以维护域内统治为主要任务,军队与边防的意义和价值随之降低,主流意识逐渐对战争手段产生怀疑、抵触和排斥的态度。
“澶渊之盟”的缔结,使宋朝统治者自认为一劳永逸地寻找到了“化干戈为玉帛”之路,从此更倾向于以和的方式解决边患威胁。
宋朝的军队的规模不可谓不大,国防投入不可谓不多。
然而庞大的军队与慷慨的投入却没有锻造出强大的国防和军事实力。
究其原因,其兵员构成和军队组织结构上的缺陷不容忽视。
宋代的兵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招募,宋代募兵的对象主要是流民和饥民。
二是抓夫,在军情紧急、兵员枯竭的情况下,也实行强制征召。
三是配隶,即让罪犯充军。
专题05 古代诗词鉴赏-2019年高考语文黄金押题(原卷版)
【高考考纲】1.诗歌取材范围主要以唐宋作品为主,主要是为了突出唐宋诗歌的“霸主”地位,而宋代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因此在备考中全面涉猎各朝代的各题材诗歌作品的同时,仍要加大对唐宋诗歌备考的力度。
2.对形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考查是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尤其是思想情感的考查每年都会涉及,因此在依据考纲考点备考的过程中,要侧重对这几个考点的备考。
3.分题材对诗歌鉴赏进行备考,明确各题材的主题内容和情感方向,规范各考点答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真题感悟】例1、(2017·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名师点睛】步骤1,理形象,明特点“那因远适更沾巾”,面对“远适”,作者“那因……更沾巾”,即不“沾巾”,由此可以看出诗人的旷达之情。
步骤2,找手法,细赏析“云海相望”运用夸张手法,强调兄弟天各一方,“远适”是指苏辙将远赴契丹。
步骤3,联情感,深探究作者这样写,意在表达对兄弟的担忧以及诗人旷达的性格。
【名师点睛】鉴赏诗歌的形象和情感诗歌创作的目的在于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的。
因此,鉴赏古诗词,首先必须把握古诗词的形象。
所谓形象是主观情志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三大类。
一、巧审题常考题型设问方式审题方向人物形象(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加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语文黄金押题专练2.2 古代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杨炎正①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 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
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诗意] 夕阳西斜,我手持酒杯,临秋风感慨万千。
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暮色渐起,远望无边的江面,浓重的离愁笼罩,以至于南飞的鸿雁都无处栖身。
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倚着阑干,愁怀难遣。
我客游他乡,披风冒雨,浪迹天涯,飘泊不定。
我的一生如寄寓天地一般,但我还想着田园生活。
试问谁是当世英豪?无奈。
请借我浪迹江湖的舟楫,我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
回首故国山河,无限眷恋,此种心意不能匆匆而生啊。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
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暮江千顷”句,借景抒情,营造出的朦胧凄迷之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
D.上片第六句以“万斛”状江水写愁,使用借代手法,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E.“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
【答案】C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朦胧凄迷之意境”错,应是空旷辽远的意境;D.应是比喻或夸张手法。
(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答案】①岁月蹉跎、青春不驻之悲慨。
起首两句,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
斜日,虚写年华流逝之意,暗寓岁月蹉跎、青春不再之感慨。
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愁思。
诗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答语显然:国中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抒发了报国无门之悲愤。
③欲归隐田园之心情。
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
这些把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
④离别故土的愁绪。
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披风冒雨,浪迹天涯,飘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之感叹。
⑤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
诗人回首故国,“此意莫匆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以此表达出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
【解析】结合词中的“离愁”“征鸿”“钓鱼翁”等表情达意的词语和注释中的“故国”“抗金的志士”“抱负得不到施展”分析诗歌抒发的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小题。
流莺李商隐流莺飘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注] 此诗大约是李商隐从桂管观察使幕(佐助人员)返京暂充京兆府掾属(佐助人员)时所作。
[诗意] 流莺到处飘荡惶然上下翻飞,飞过阡陌河流命运无法自持。
巧啭千声怎能没有真心本意,春日良辰未必就有所盼的佳期。
穿梭在风霜雨露早晚阴晴里,振翅在千门万户或开或闭时。
我苦于伤春,那啼叫不忍再听,京城何处有它可栖息的花枝。
(1)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飘荡”“参差”等词语表现了流莺不停地飘泊辗转的样子。
B.“巧啭”表明流莺歌唱圆转流美,充满了对良辰佳期的期盼。
C.无论“风朝露夜”,还是“阴晴”,流莺以啼鸣实现了“本意”。
D.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处花枝也无从寻找。
E.这首诗首先描述流莺的恓惶之状,第二联起,转入寄托,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流莺的形象之上。
第三联主要是时间上的跨度,以及境况的对比。
末联抒发伤感。
【答案】CE(2)诗人托流莺以寓怀,抒发身世之感,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答案】(示例)诗人用流莺的飘荡比喻自己辗转飘零不定的生活,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用无“佳期”表达自己不为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沉伤感。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
本诗托“流莺”咏怀,首先要分析“流莺”的特征,再3.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①[宋]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②,谈笑静胡沙③![注] ①此词为作者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
②东山老: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
他是历史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
③胡沙:即“胡尘”,指代北方各民族发动的战争。
[诗意] 秋色日渐变浓,金黄的菊花传报霜降的信息。
小窗低户深深掩映在菊花丛中,小路盘山而上,曲折倾斜。
询问山公到底有什么心事, (原来是不忍心)坐看时光轻易流逝而双鬓花白。
在太湖边上徘徊凝望,天空澄澈,湖水映照着明丽的彩霞。
追忆往日,漂泊不定,走遍天涯海角,却毫无建树。
归来后重新打扫庭院中的小路,松竹才是我的家。
却怨恨悲凉的秋风不时吹起,南归的大雁缓缓地飞行在云间,哀怨的胡笳声和边马的悲鸣声交织在一起。
谁能像东晋谢安那样,谈笑间就能扑灭胡人军马扬起的尘沙!(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窗”两句,写花木掩映的山屋、倾仄的小路,幽雅的景物衬托主人公的品格。
B.“拼却鬓双华”句,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
C.一个“恨”字,落笔沉重,倾注着诗人满腔的郁愤,成为笼罩全篇的情感基调。
D.上片三层,先写一景,再设一问一答,一波三折,如三叠之瀑,曲尽回荡之美。
E.论者以为,叶梦得词风格颇似苏轼,而这首词从风格看也确实应属于“豪放词”。
【答案】BC【解析】B.根据诗歌“鬓双华”应是“双鬓斑白”的意思,华:白发。
C.“笼罩全篇的情感基调”错误,诗歌还有其他的情感,如有退隐山林的逸致,也有关心国事的心情。
(2)本词中“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你认为本词与《归去来兮辞》中这两处字面相似的语句表达思想感情相同吗?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答案】相同:山林隐居,贞洁自持。
不同:陶诗因痛恨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而与之决绝,甘心过隐居生活;叶词因朝廷昏庸,抗敌无策,表现强烈的爱国忧患之情。
4.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文后各题。
【南吕】金字经梅边[元]吴镇雪冷松边路,月寒湖上村,缥缈梨花入梦云。
巡,小檐芳树春。
江梅信,翠禽①啼向人。
[注] ①翠禽:即翠鸟,一种水鸟。
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因而称翠鸟。
[诗意] 松边的小路还覆盖着积雪,湖岸上的村庄笼罩在清寒的月光里,这一片朦胧洁白的景色,仿佛是万朵梨花开在梦里。
出门来散步巡视,檐前的树梢上已经泛出春意。
江梅又依时开放,翠鸟在枝头啼叫,把春天的消息向人传递。
(1)下面有关作品的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A.前两句用极工整简练的文字描写了一幅冬天乡野雪景图。
B.第三句描写了梨花如梦似幻的朦胧之景,写出了人物对前路的迷茫。
C.最后两句写梅花传递春的信息,翠鸟对着人们欢快地啼鸣,景象和美温馨。
D.作品整体的情感基调积极乐观。
一个“春”字消解了雪冷月寒。
E.报春的梅花,啼鸣的翠鸟,反衬了失意、凄凉的孤独者的形象。
【答案】BE【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第三句是说路边树上挂满雪花,像梨花一样,走在这样的环境中,像走进梦境一般。
E.“报春的梅花”“啼鸣的翠鸟”,透露出作者积极乐观的心态。
(2)“巡”,独字成句,具有独特的意味。
请简要赏析。
答:【答案】“巡”,意为往来视察或到各处观察。
简洁地写出了诗中人物在漫天的冰雪世界中努力探寻“春”的细微信息的情状。
含蓄地表现了人物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语言的能力。
这里重点考查的是炼字,回答问题,注重把握三个方面:词语的意思、使用的手法和表达效果等。
从意思的角度分析,“巡”,意为往来视察或到各处观察。
从表达效果上看,写出了诗中人物在漫天的冰雪世界中努力探寻“春”的细微信息的情状。
含蓄地表现了人物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欧阳修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 ①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
生卒年不详。
手痕:在今山西灵台。
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诗意] 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
此去已知定会魂埋异域,翠崖遗迹又为谁而留呢?自古以来,有几个肉食者能为国家的富强而出谋划策?又有多少美丽可爱的女子遭受远嫁的厄运,成为对外执行妥协政策的牺牲品?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而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B.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C.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
诗人在这里正面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珮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
D.颈联中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
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E.在时间上,这首诗两度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使诗情波澜起伏,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
【答案】AC【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这首诗在格调上不同于一般洒同情之泪的凄凉(2)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答:【答案】①表现对远嫁女子深切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对内统治严酷,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满。
②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
下句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来写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这里以无情衬有情,颇有韵致。
(手法答对两种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