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背影》第一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1课《背影》导学案苏教版
(2)踌躇:犹豫不定。另意,形容得意。
(3)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里。
(4)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5)典质: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
(6)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7)勾留:短时间停留。
(8)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9)蹒跚: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10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11)颓唐:精神委靡,意气消沉。
(12)奔丧:有关死人的事,名词。奔丧,在外地赶回办理尊亲丧事。丧,别读sàng,丢掉,失去。动词。
(13)迂腐:拘泥保守。迂腐,拘泥于旧的准则。迂,另意“迂迴”,曲折、绕远。
(14)琐屑:指细小繁杂的事。
二.研读课文
4.第6段集中描写了父亲爬过铁道买橘子的情景。这是全文的精华,点题的文眼,写出作者留在心灵深处的永记不忘的“背影”。
你认为这节的描写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衣着:黑布小帽、黑不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穿戴可展示父亲的境遇较为糟糕,呼应文章的开头;写穿戴可与父亲给我买的紫皮大衣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父爱子的感情,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第三次:父子告别,看到父亲的“背影”,第6段。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第四次:文章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文章开头呼应。
3.四次“背影”的出现,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实与虚之间关系如何?
第二、三次是实写,第一、四次是虚写。实写是虚写的基础,是虚写的条件,没有实实在在的“背影”的描写,本文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虚写是对实写的感情的深化和升华。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背影》教案 苏教版
背影课题背影(第一课时)课型讲读课有无课件有回练字词、文学常识、内容理解完成时间10分钟作业作业纸(P – P )完成时间25分钟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积累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及主题,了解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
3.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及主题,了解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
2.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难点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主要教学流程及时间安排教学建议一.导入新课二.走近作者三.整体感知有人曾说:“10岁时,我们仰慕父亲;20岁时,我们鄙弃父亲;40岁时,我们敬重父亲。
”其实,父亲仍是那个父亲,但不同年龄的我们却会有不同的感情。
十六七岁的你对父亲的情感是怎样的,请列举一例,说说自己与父亲的情感。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名人朱自清的父亲,看他在名人儿子眼中有着怎样的形象。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朱自清清贫而有气节,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毛泽东同志称颂的“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1.积累字词差使(chāi) 交卸(xiè) 祸不单行奔丧(sāng) 狼藉(jí) 簌簌(sù)嘱咐(zhǔ fù) 踌躇(chóu chú) 妥帖栅栏(zhà) 蹒跚(pán shān) 拭(shì)颓唐(tuí) 琐屑(suǒ xiè) 箸(zhù)惦记(diàn)学生畅谈自己对父亲的感受回忆作者的文学常识,并根据教师补充摘录要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背影》(第1课时)导学案 (新版)苏教版
第11课背影【学习目标】⒈学习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⒉体会本文表现的民族传统美德,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课前预习】⒈了解作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 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
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的散文有很多篇,第一次结集时以《背影》命名。
⒉回忆自己读过的文学作品,准备交流。
⒊查字典,解决生字。
【学习过程】活动一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同时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明确生字词的读音。
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到讲台投影展示字词内容,并指出最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全班同学更正完善自己的答案。
给加粗的字注音。
踌躇()琐屑()颓唐()栅栏()簌簌()搀()蹒跚()狼藉()妥帖()游逛()擦拭()箸()2.用一句话说出本文所写的事情:活动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自主先学〗再读课文,要求画出文中反映作者“泪如泉涌”的句子,并说说作者动情的原因。
①第一次流泪的句子是什么?原因是什么?②第二次流泪的句子是什么?原因是什么?③第三次流泪的句子是什么?原因是什么?④第四次流泪的句子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展示交流〗小组内部相互交流形成统一答案后,小组推荐代表展示。
不同小组可分配不同任务。
活动三三读课文,探讨人物的情感。
作者对父亲的感情一直是那么感激和怀念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
要求从文中找出“我”对父亲感情复杂的句子。
⒈文中“行李太多……讲价钱”“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这些语句表明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情感,而儿子当时的反应又是如何?⒉“心里暗笑他的迂”。
请理解“迂”,并谈谈对儿子的看法。
⒊请再讨论:课题能否改成“浦口惜别”,为什么?〖展示交流〗小组内部相互交流形成统一答案后,小组推荐代表展示。
【检测反馈】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差使()奔丧()狼藉()妥贴()踌躇()栅栏()2.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悲哀衰弱妥帖诸多 B.惨淡踪迹栅栏钩留C.晶萤交御奔丧狼藉 D.亏空赋闲谋事踌躇3.选出加粗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A.变卖典质(抵押)妥贴(恰当,合适)B.颓唐(失败的样子)不能自已(控制)C.琐屑(细小而繁多)家中光景(时光) D.举箸提笔(筷子)触目伤怀(心)4.《背影》是一篇()散文,选自()。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 背影(第1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
11.背影学习目标1.积累“交卸、奔丧、踌躇、颓唐”等词语,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截取法)。
2.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净化自己的灵魂。
第一课时●重点:能说明关键语句的含义,培养理解父母、感恩父母的思想感情。
预习导学1.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差.使(chāi)奔丧.(sāng)踌躇..(chóu)(chú) 颓.唐(tuí)zhà(栅)栏举zhù( 箸) suǒ xiè( 琐)( 屑) pán shān (蹒)( 跚)3.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交卸: 这里指失业。
颓唐: 衰颓败落。
情郁于中:感情聚积心里不得发泄。
踌躇: 犹豫不决。
不能自已: 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
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或景象感到悲伤。
拓展:辨析词义。
(1)[嘱托—嘱咐]两者都有“告诉对方做某事”的意思。
区别:“嘱托”有委托请求之意,可用于对平辈或晚辈、下级;而“嘱咐”有叮嘱、吩咐之意,只可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
(2)[颓唐—颓废]都有精神不振之意。
区别:“颓唐”侧重指情绪低落或境况衰败,“颓废”侧重指意志衰退。
4.阅读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合作探究问题一:细读文章,感知内容。
1.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几次写到“背影”? 请具体说明。
四次。
第一次:点题的背影;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第三次:离别时的背影;第四次:泪光中的背影。
2.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角度来命题立意,并用它来组织材料、结构成文呢?示例:作者选取“背影”这个特殊的角度来反映父亲的面貌,基于表现内容的需要,体现着高明的艺术构思。
(1)可以表现父亲在特定环境下的形象特点。
作者家境衰落,父亲老境颓唐、心情忧郁,用“背影”来表现,最能体现人物的这种境遇与心境。
(2)可以给读者以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
作者不正面描写父亲的面貌,而以“背影”出现,结合文章内容,读者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使父亲衰颓的形象更具丰富的内涵。
【第十一课背影(八年级江苏版教案)】 背影教案设计八年级
【第十一课背影(八年级江苏版教案)】背影教案设计八年级教学内容教材第949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用截取法,构建文章,明确文章的线索,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
办过程与方法这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
学习本文,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内容探究上,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写作练习上,学习运用截取法来叙事抒情的训练。
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来掌握内容,领悟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感情的聚焦点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生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的高尚情感。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
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
难点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结构文章的特点;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
教学突破通过感情渲染和讲解写作的缘由来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通过重点片段的研读把握文章主旨;通过重点句子的探究感悟父子深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作者朱自清的资料,教师收集相关的资料如:歌曲《父亲》、白帆的散文《父亲的泥脚》等。
◇学生准备第一课时准备有关作者的资料。
第二课时整理好课外阅读中摘录的有关父爱亲情的优美的句子。
教学步骤(第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初读课文,给生字正音。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谈读文后的体会和感受,2.找出文中共有几次写到背影,就合作探究。
感触最深的片断谈体会和感受,相互交流。
3.品味语言,感悟主旨。
3.品味文中最动情的父亲的话语,把握主旨。
一、设置情境。
导入新课(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如果说母爱如涓涓溪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那么父爱便是一首永远不老的歌,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有一首歌名字叫《父亲》,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共同沐浴这份深深父爱11.听歌曲,进入情境。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背影》教案(1) 苏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背影》教案(1)苏教版
、学习细节描写,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品味语言
、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感情的聚焦点——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
生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的高尚情感。
、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
学生活动
学生感受亲情的伟大,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从
《背影》同样描写了无私的父爱,它之所以深
受历代读者的喜爱,原因是什么呢?父亲的一个眼神,一
散文家、诗人、学者。
、《春》
亲的来信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许多
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
)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踌躇、迂腐、蹒跚、颓唐、琐屑、触目伤怀、情郁于中。
、文中作者一共写了几次背影?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件事情发生的背景是怎样的?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是人生,什么是生活;告诉孩子们应该怎样学习,怎样去拼搏奋进。
父亲
进行训练;再对文章。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背影》(第1课时)导精品学案苏教版
十一《背影》(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整体掌握文章内容。
2.领悟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习要点、难点】1.认识文章详细描绘父亲“背影”的细节,体会作者为之感人落泪的原由。
2.赏析文章朴素却含蕴深情的语言。
【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狼 j í()tu í唐()零碎()晶莹(..2.读了“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可以忘掉的是他的背影”序是()A.正叙B.倒叙C.插叙D.补叙),你认为本文的叙事顺3.走近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实秋,江苏扬州人。
散文家,诗人,学者。
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他是少量能用白话写出交口称赞名篇的散文大家之一。
他的散文细腻清丽,境界隽永,于朴素中见丰腴,洋溢着一股清爽的气味,曾被誉为“美文”的模范。
代表作有《背影》、《春》、《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活动方案】活动 1:朗诵课文。
(要求读正确,读出感情,语速缓和、口齿清楚。
小组内成员朗诵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并评论,组长总结提示:读准下边加点的字词奔丧()狼藉()惦念()踌()躇().....颓唐()零碎()晶莹()蹒()跚().....活动 2:进入文本。
(1)感知情节。
自读课文,用“文章_________最动人,由于 ___________”说话。
(2)感知人物。
父亲是一个如何的人?文章经过哪些事情来表现父亲的性格?助学提示:提取父亲的动作、语言等,深情朗诵,归纳父亲的形象。
(自主阅读,圈画有关语句,自主思虑,组长组织沟通,组员也可在沟通时深情朗诵,而后全班沟通、评点。
)活动 3:初探文本。
(1)研究作者的哭泣。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到“我”的几次哭泣,想想,“我”哭泣分别是由于什么?(自主准备→小组沟通→全班交流)(2)研究父亲的话语。
(初步感觉父亲对“我”的爱)本文的语言是十分朴素的,特别是父亲的话,固然不多,却含义丰富。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背影》教案 苏教版
三、深入研究
1.作者并不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这个背影对于儿子来说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亲的背影可能不会令儿子感动得掉下眼泪来。那为何会如此感动呢,为什么让作者最不能忘记的是这次背影呢?
提示:插入写作背景的资料卡片
(1).感动的原因是父亲的背影出现在不平常的背景下。饱经忧患的父亲:一如既往爱护儿子,万般体贴关爱。
示例: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年纪较大,腿脚不便
艰难的背影——行动不便,步履艰难(动作描写,“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沉重的背影——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2)从资料卡片看出作者一生很少得到关爱,而那个父亲背影,正是父亲留给儿子的最后体现了“父爱”的背影从此以后,做儿子的再也没有得到过,所以印象很深刻。
(3).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他失败的人生,(点拨学生看第7段,学生体会到父亲一生的心酸“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父亲从原来高大的背影而一下子变得没落甚至是畏缩的背影,儿子心中那种痛恨。
②第六段,“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这是“感动之泪”,望父买橘。
③第六段,“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是“不舍之泪”,父子即将离别。
④第七段,“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读到父亲的来信,触目伤怀,又想起了往昔父亲的背影,这是“伤心之泪”。
(2)“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这是事后省悟过来的时候作者责备自己的意思。“太聪明了”,换一句话说就是“一点也不聪明”。为什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 背影教案1 苏教版
教学目的一、理解课文以背影为线索,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记事写人的结构特点。
二、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特色。
三、理解作者所表现的真挚的父子之情,认识尊长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教学设想一、《背影》这篇传统名作,现在编在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要求不能过高,须紧扣单元教学要求,加强语言的基本训练。
二、安排两教时。
教学中要保证有充分的时间朗读课文。
课前要求学生参阅注释预习一遍,查词典正音。
第一教时教学要点简介作者,交代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时间因素;结合写作背景讲读最后一段;正音释词;理清文章结构;研读第一段到第四段。
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朱自清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县,后定居扬州。
1916年19岁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江苏的扬州、浙江的温州、宁波和上虞当中学教员。
1925年暑假以后到北平清华大学任国文系教授,当时只有28岁。
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爆发,朱自清随清华大学迁往大后方,在昆明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
在艰难和贫困的生活中,他在认真努力地进行中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的同时,很关心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1946年10月,朱自清又回到北平,继续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并在行动上参加争取民主的运动,由一个爱国者走向人民,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当时,美帝国主义一面用枪炮支持国民党反动政府打内战,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又把它的剩余物资美国面粉运往中国,作为救济粮来笼络人心。
朱自清为了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他在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的宣言上签了名,并且在临终前还嘱咐家人"不要买政府配售的美粉"。
因此,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赞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背影》是朱自清的名作,写于1925年。
他到清华大学任教不久,接到父亲的来信。
第11课《背影》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4)doc
《背影》(一)学习目标:1、能通过对课文的反复诵读,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体会浓浓的父子深情。
2、学会运用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查阅朱自清相关资料。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 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的心得体会并点评小组交流谈体会,小组发言2 创设情景:以《游子吟》导入。
齐读《游子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3 指导学生速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题目补充完整:-------------的背影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做圈点勾画及批注。
4 组织学生概括学生概括事件,补充题目全班交流。
5 文章几次写到背影,各是在什么时候?学生再读课文,同桌交流。
创设问题情境:找出文中反映作者“泪如涌泉”动情的句子,并说说作者动情的原因。
再读文章,圈点勾画,思考:徐州见父—难过的泪望父买橘—感激的泪父子分手—怅惘的泪北京思父—辛酸的泪6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点评。
学生交流、总结。
课后学习:思考:“我”被父亲深挚的爱而感动,“我”对父亲感情一直是这么感激吗?请从文中找出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第三学时:《背影》(二)学习目标: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朴实的的饱含深的语言。
课前学习:思考:“我”被父亲深挚的爱而感动,“我”对父亲感情一直是这么感激吗?第二块:朗诵比赛,体会文中表现的父子深情。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 组织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2 让学生小组推荐,在全班朗读四个小组各推荐1-2名选手3 组织学生交流、评价学生评价4 检查预习,组织交流并点评。
学生交流:当时的“我”被父亲深挚的爱感动了,几次落泪;现在的“我”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既感激怀念父亲,又对自己不懂事的行为感到愧疚。
第三块:拓展想象,加深对父子深情的理解。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 创设问题情境:课文从背影描写父亲的外貌、动作,你能揣摩出当时儿子看到父亲背影时的感受和心情吗?再读描写背影的部分,小组交流感受。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学设计 苏教版
5.课文4、5语段中所写的那些事情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照?
三、拓展训练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
12.文中画线句子说明母爱的特点是( )
A.温馨 B.无私 C.博大 D.深沉
13.第二段中母亲爱的是“我的自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句子回答)
14.给文章加一个小标题。
三、试一试
15.在下文横线上填一句话,既曲折批评售货员的夸大其辞,又表达自己对鞋的质量的怀疑。
蹒跚( )狼藉( )妥帖( )游逛( )擦拭( )箸( )
3、下列汉字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勾留 交卸 晶莹 脚夫
B.游逛 狼藉 警醒 珊栏
C.典质 赔偿 赋闲 嘱咐
D.熟识 行李 料理 自已
4、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交缷:
琐屑:
颓唐:
惨淡:
触目伤怀:
不能自已:
祸不单行:
天无绝人之路:
5、下列各句中对黑体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学习难点:品味朴实无华的语言,体会深情无限的意蕴。
学习过程设计(学案)
教学过程设计(教案)
一、知识探究:
【自主学习】
1、填空。
《背影》的作者朱自清,字( ),江苏扬州人。( )家、诗人、学者。散文代表作品有《 》《 》等。
2、 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踌躇( )琐屑( )颓唐( )栅栏( )簌簌( )搀( )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1.背影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1.背影第一课时教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1、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2、能通过对“背影”的解读体会父对子的深切关爱。
3、品味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课前学习:
骤
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歌词,由其中的歌词“父亲就是那于文中“交卸”与“奔
考文章主
学生再读课文,同
橘子,还要亲自去买,这份深情令人
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体会父亲对
情。
但“文似看山不喜平”,在开篇
课后学习: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表现父爱这一主题的文章,选择最打动你的一篇准备向大家推荐,思考你的推荐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背影》第一课时导学案苏
教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理解文中朴实的饱含深情的语言。
3.感受父子深情。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目标导航
整体感知课文,紧扣“背影”理清文章的思路, 感受浓浓的父子情。
二、预学导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踌躇
..()
..()颓.唐()琐屑
..()蹒跚
晶莹
..()栅.栏()
..()狼藉.()簌簌
(2)文学常识积累。
《背影》的作者朱自清,字,江苏扬州人。
家、诗人、学者。
散文代表作品有《》《》等。
本文是一篇(体裁)。
2.二读课文,借助有关参考资料,划分段落层次,掌握结构形式。
(1)如将本文分成三个部分,应怎样划分?
(2)本文用什么把全文的故事情节连接起来并且贯串起来?
3.三读课文,找出四次提到背影的地方,画出父亲的五次语言描写和我的四次流泪的语句;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疑问摘要:
三、课堂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
(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问题。
1.文中一共四次次写到了父亲的背影,分别是怎样情形下的背影?画出文中四次写背影的文字,这表现了父子间什么样的感情?
2.找出文中四次描写“我”眼泪的语句,体会“我”的眼泪与父亲背影之间的联系。
(四)总结全文
前面梳理了文章的结构层次、情节线索,处处都展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我们应该是有体会的。
现在的训练主要是语言的概括,要求简洁、准确。
中心意思: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训练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交卸.()狼jí()妥.帖() tuí唐()
琐xiè()晶莹.()踌躇
..() pán shān()
2.选词填空。
⑴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A.惨淡 B.凄惨 C.暗淡
⑵父亲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颇踌躇了一会。
A.牢靠 B.妥帖 C.可靠
3.选择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
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革命家。
代表作品有《背影》《春》等。
B.《背影》一文中共提到“背影”三次,其中重点描写了父亲离开车站时的“背影”。
C.《背影》一文开始写“背影”,指出最难忘的就是父亲的背影。
但后面展开写家庭情况,跟主题没有关系。
所以第二、三自然段可以删去。
D.《背影》一文集中表现了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真挚感情。
(二)课内阅读
近几年,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他少年出外谋
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
哪知老境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
已。
情郁之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他待我渐渐不同往
日。
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
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
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怀:已:
2.这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请概括这部分的意思。
3.“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
这一句中所写的是作者第三次流泪,这是因为;这一句所写的背影是(a实写b虚写c既是实写又是虚写d既不是实写又不是虚写)。
4.这一段对背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五、拓展阅读
父亲的期望
父亲是个修车的,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
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从早一直到晚,靠着他那仅有的手艺,持着这个家。
虽然整天忙碌,但在人们的眼中,修车的毕竟是一个“低等”的活儿,因此父亲常受到人的鄙视。
然而父亲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不自卑,而是把他仅有的希望和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希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
晚上,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我一见到他,便兴奋地扑到他怀里。
接着,父亲便给我讲一些伟人的故事,虽然他只知道一点,但这已尽他的所能了。
每当这时,我总是似懂非懂地听着,用我那天真的眼,盯着父亲的那张脸。
不久,我便上学了,这是父亲对我寄托希望最深的时候。
父亲为了能让我安心念书,除了白天在修车铺忙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家务。
有时我真想帮他,但父亲总是笑着对我说:“没事的,你管自己念书。
”
一次,父亲带我上街,我好兴奋。
到了一家卖鞋的商店时,父亲停住了,他
看看我脚下的鞋,说:“这双鞋太破了,太寒伧,还是买双好点的吧,上学哪能没有鞋?”我却说:“爸,不要,我脚下的还能穿,几双跑鞋够穿两年了。
”但父亲执意要为我买。
着为我在柜台下选了双皮鞋,虽然是鞋柜里最便宜的,可我的泪水已在眼中打转了。
“拿着,”父亲把鞋放在了我手里,并从找下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说,“上学时,买东西吃,别空着肚子念书!”
一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
半路时,父亲有急事要走了,临走前,他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抚摸了一下我的头,轻声说道:“去吧,上学别迟到了,爸晚上来接你。
”我吃力地点了点头,看着父亲远去的身影,情不自禁地哭了。
我呆呆地立着,此时此刻的脑子中又浮现出了父亲那张黝黑的脸,那不平凡的脸。
我此刻拿着的仿佛不仅是一双鞋,更是父亲的真心和那浓重的一片希望……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英俊,但永远消除不掉他的深切期望!
——父亲,走好!儿子我会圆了您的心愿……
1.文中写父亲“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这里的“风风雨雨”能不能改成“风雨”,为什么?
2.文中写父亲“从找下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其中“折了几
折”这个细节的作用是什么?
3.文中写“一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好像很轻松”说明了什么?
六、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