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界聚焦中医存废之争
对中医存废讨论的一点思考
Th d c lf l si c i e O t e p a ma im a u a l . r tv fe ti h n y s a d r fe a i ig me ia ce c . e me ia i d i n l d t h r g ts n t r l Cu a i e e f c st eo l t n a d o x m n n d c ls in e e n y Tr d t n l i e e a d we t r d cn h u d g o wa d h n n h n O i r v u a i e ef c o lb r t ev a ii a n s n se n me ii e s o l o f r r a d i a d t mp o e c r t fe tc l o a i l . o Ch v a v Ke o d : a ii n lCh n s e ii e y W r s Tr d t a i e e M d cn ,W e t r e ii e ce c -p i s p y u ai e e f c o s e n M d cn -s i n e h l o h 。c r t fe t o v
堡 皇堕蔓
医学与哲学 21 02年 1月第 3 卷第 1 3 A期总第 44期 4
对 中 医存 废 讨 论 的 点 思 一 , ● l I考 '- 、二 , ’
王 卫 真 ① 程 绍 民②
摘 要 : 对 长 期 以 来存 在 的 中 医存 废 争 论 , 出 中 医究 竟 科 学 与 否 是 争 论 的 核 心 所 在 。 中 西 医在 理 论 建 构 、 究 方 法 上 有 针 提 研 着 极 大 的 差 异 和 不 可通 约 性 , 有 优 缺 点 。西 医趋 向 于科 学 的 范 畴 , 医 则 更 趋 向 于哲 学 的 范畴 。 医 学 领 域 天 然倾 向 于 各 中
何裕民:对中西医世纪之争的反思(二)
《中国中医药报》6.15】何裕民对中西医世纪之争的反思(二)其实医学是一门人学,是一种生活方式生命科学领域,远未达到可以肆谈统一或唯一的境界,我们完全应该宽容地珍惜传统精华,加以弘扬。
现在对中医持反对或者告别态度的大致有三类人:第一类人主张惟科学主义逻辑,以西方科学标准衡量一切。
在他们看来,但凡从结构上找不出严密的依据又没法用逻辑关系进行说理的,就不是科学。
这是学术观点之争。
第二类人因为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深,有迷恋西方的倾向,因此持反对态度,这是对西方的盲从。
第三类人则有借此哗众取宠“作秀”的嫌疑。
对于这类杂音,不必太在意。
回顾历史,关于对中医是“扬”还是“弃”的存废之争,已是自北洋政府拟“取消中医”以来的第四次。
事实上,在国外也曾经有过废止中医之说,但均以失败告终。
日本也曾有过这样的争论。
然而,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日本医学界开始出现“复兴汉医”的声音,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巅峰。
中医是以哲学为基础的,擅长从宏观上捕捉现象,而不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机械模式。
这次有人提出要“废除中医”,原因是“中医不科学”。
而科学的含义是什么?医学的含义又是什么呢?其实科学的含义是多样的。
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我们讲“科学的”,往往是相对于迷信而言的。
就知识形态而言,我认为中医是带有历史烙印的传统科学形态。
至于中医科学不科学,那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中医相对于迷信来说是科学的。
这就引申出一个更大的问题:怎么来看医学?就“狭义的科学”来说,历史上或者目前所遵循的主要是指物理科学,物理科学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
它是用还原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然后用数字化表达。
从这个含义上来说,我说一句可能很多人都会吃惊的话,“现代西方医学都不是科学。
”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科学哲学家说的,他叫库恩,美国人,这是他在50年前就发表的一种议论。
他认为医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是生物科学,他认为生物科学尚够得上科学标准;医学的另一块,更为重要的,也是医学的主体———临床医学,却远远够不上科学的标准。
中医学是完美的科学吗_从科学哲学角度审视中医的科学性
·学术探讨·中医学是完美的科学吗?——从科学哲学角度审视中医的科学性周 然 李 俊*(山西中医学院,山西省太原市晋祠路一段89号,030024)*通讯作者:lijun650908@,(0351)2272299[摘 要] 中医的科学性问题一直是中医存废之争的焦点,这既是医学问题,又是哲学命题。
当代科学哲学家关于科学本质及其发展逻辑的深刻思考,对于破解中医的科学性难题提供了思路。
拟从科学本质、科学的发展及科学方法等方面审视中医,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中医是不是科学?中医是否是完美的科学?面对困境中医何去何从?[关键词] 中医学;科学哲学;科学1 中医学不是科学吗?近百年来,关于“中医是不是科学”的命题始终是中医存废之争的焦点,但结论却莫衷一是。
究其原因,则归结于科学观的对立。
对中医科学性持否定态度者,坚持狭隘的科学观——科学实在论。
科学实在论认为,真正的科学只有一种,那就是自然科学,而哲学和社会、人文等知识并不是真正的科学;科学研究的惟一方法就是理性分析方法,只有经得起逻辑、数学计算和经验证实方法检验的理论体系才是科学。
据此而论,中医学作为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体系,具有强烈的人文性、社会性的学科,无法得到科学主义实证方法的严苛检验,自然是要被开除“科籍”的。
那么这种关于“科学”的认识就不可质疑吗?自然科学的科学观虽然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确实取得了全面胜利,但真理多迈出一步就会变成谬误,把实证的有限的研究方法转化为无所不能的教条,原先科学的解放力量,就异化为科学家探索和发展的压抑力量。
医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是以解决人的生老病死问题为目的。
人不仅是生物人,更是社会人,人是立体的、多层次的复杂的生命体,是灵与肉的统一。
医学面对的是有疾病的人,而不仅仅是人的疾病;“了解什么样的人得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重要”(希波克拉底语)。
针对医学一味“科学”(狭义)化导致的诸多医学难题,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提出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的观点。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中医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中医方川源国医一班 3130101001摘要:看待中医应当用公认的理论作为基础,马克思主义作为唯一科学的哲学,对看待中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依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医中药的存在对人类健康事业, 甚至对西医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同时, 现代中医中药应当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古代中医理论予以充分的扬弃。
关键词:中医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是因为: 第一, 它坚持以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 排斥任何主观臆测和附加成分, 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成果, 正确揭示世界的物质本质, 给世界本质以唯一科学的解释; 第二, 它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关于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 强调哲学要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并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三, 它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以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有机统一起来, 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理论体系; 第四, 它以科学的实践观点为基础, 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哲学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的关系问题, 强调自己的全部理论都来自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而且都要接受人民群众的实践检验并随人民群众的实践发展而发展; 它还明确规定自己的根本任务是为了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如何合理改造自然界和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中医文化作为中国杏林子弟千百年来实践的成果,其中当然也蕴含着马克思基本原理。
近年来,关于中医存废的论争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我希望以马克思主义中的基本原理来分析中医文化,表明其客观性与科学性。
一.中医的整体观念————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中医兴衰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从“废止中医”案到赤脚医生制度
现仿佛 是 民间 中医 力 量 的卷 土 重 来 , 不 过 ①只
“ 医” 赤 代表的是贫下 中农 的形象 , 在他们身上 已经很 难 辨 别 出传 统 中医 的角 色 , 这些 民间 力 量 被很 好 地 纳入 现 代 国家 的建 设 中 , 作 为政 并
治形 象加 以宣传 。表 面上 看 ,9 9年 围绕 中 西 12
的, 主要讨 论 了赤脚 医生产 生 的背景 , 赤 医” ⑦“
生部第一届 中央卫生委员会议上提出的《 废止 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 此提案被认 ,
为是 “ 废止 中 医” 的纲 领性 文 件 , 目的是借 助 其 政府 力 量逐 步 清 除 医疗 体 系 内的 中医从 业 者 , 代 之 以西 医。该 提 案虽 然 当时获 得 通 过 , 中 但
一
后 , 国知识 界 关 于 中西 医 的争 论 就从 未 停 止 中
过 ,9 9年 的“ 12 废止 中医” 案是 中西 医之争 的 大
爆发 。西医所蕴含 的“ 科学精神” 代表 了现代 化 的趋 势 , 当时 的知 识 界多 认 为 这种 精 神有 助
于 中 国走 上现 代 国家之 路 , 中医 因缺 乏科 学 精 神而备 受诟 病 , 受 了前所 未 有 的打 压 。富 有 遭
中医兴衰 与现代 民废止 中医” 案到 赤脚 医生制度
张爱 华 , 少华 岳
摘
要: 近代 以来 , 医疗领域发 生的变化在很 大程度上可 以说 明“ 现代 中国” 是如何 出现 的, 医疗史
可以看成政 治史的一种表述方式 。中医在 14 9 9年 前后 的兴衰是和 民族 国家观念相联 系的过 程。作为 传统文化 , 或封 建文化 的残余 , 抑 中医在不 同时期有 不 同的意 涵。从 废止 中 医案到 赤脚 医生制度 , 中医
_行_辨是非_从中医存废之争谈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_张力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第29卷第3期J OU RNAL OF THE GRADUATES VOL.29l32008SUN YAT-SEN UN I VER SI TY(S OC I AL SCIENCES)2008/行0辨是非:从中医存废之争谈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张力(西北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陕西西安710127)=内容提要>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当前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其命运也面临兴亡的转折。
中医是否是/伪科学0而需要被废除,中医的特殊地位是否要动摇,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与现代碰撞下的中医需要在新的视角下进行更为合理的透析。
=关键词>中医存废之争;科学;划界;标准真实的中医究竟是什么?中医是伪科学吗?中医是否百无一用,到了垂死挣扎将要灭亡的历史时刻了吗?中医作为一个特殊的领域,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下经受考验。
是兴是亡,这是个问题,如何正视中医是国人更是学人所要深究的问题,在新的视野中探寻二难的新出路。
一、中医的存废之争与中医的困境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医学科学,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黄帝内经6的成书,实际上标志着中医学基本理论的确立,它与张仲景的5伤寒杂病论6分别是中医学基本理论和辨证论治的奠基之作。
二者与5神农本草经6、5难经6一起,被历代医家奉为经典,由此而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给后世医学的发展以深远的影响。
(一)中医的四次存废之争中医是否该废止?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一夜间成为争论热点,甚至招致包括管理*收稿日期:2008-8-30作者简介:张力(1983))男,陕西礼泉人,西北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2006级科技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陕西省第三届科技哲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主题发言论文。
用自然辩证法审视中医的科学性
用自然辩证法审视中医的科学性回顾中医在近现代的曲折发展史:距离鲁迅先生把中医定性为“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已有80年。
再向前追溯,距离中西医汇通派的形成已有150年。
如果从近代医学史上第一个接受西医学说的医家——王宏翰(约卒于1700年)所处的时代算起,关于中医的存废之争已经经历了整整3个世纪。
可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将来可能也不会出现一门学科——像中医这样备受争议。
由于中医学与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水乳交融,使得它始终在科学与伪科学之间徘徊。
又由于人体的高度复杂性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渗透和影响,使得中医的认识充满随机性、灵活性、模糊性等不确定[1]。
有鉴于此,中医能否归属于“科学”的范畴,理所当然成为历来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科学,或称为“科学理论”。
它来源于拉丁语,意为“知识”、“学问”。
科学界和哲学界目前对此词并无严格统一的定义。
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科学理论”被阐释为:“由人类的想象力构想出的广阔领域的系统性概念化结构,它包括关于物体和事件内在规律性的经验定律的体系;这些物体和事件既可以是所观察到的,也可以是假定的;由这些定律所提出的结构并设计用科学的合乎理性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事物。
”自然辩证法认为:科学可分为古代科学、近代科学、现代科学三个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在科学水平上存在着时代性差距。
古代科学的突出特点是:以直接观察为基础,采取直观思辨的方法,探索自然的奥秘,缺乏科学实验的论证,对自然现象只能做出猜测或主观臆测的说明[2]。
它与现代科学之间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但是,这种差距只是科学水平的差异。
只能说古代科学“没有达到现代科学的水准”,不能说古代科学“不科学”。
我们不否认中医更多的是立足于古代科学,相对侧重现象描述、经验总结、提出假说、研究假说。
这与现代科学的一些特征确实有不相符合的地方,但这并不是科学与不科学的区别。
盲目地用“是科学的还是不科学的”这种二选一的判断来界定中医是欠公允的。
哲学家谈中医存废:反对中医是因失去民族自信
哲学家谈中医存废:反对中医是因失去民族自信“学术界和社会上对于所谓中医存废问题,为什么几十年来争论不休?”“一些人提出反对中医的观点,基本是处于无知状态,反对中医就意味着反对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反对中医是毫无道理的”。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哲学界著名学者再度把目光聚焦在“中医存废之争”这个热点话题上。
东方的系统整体思维学术界和社会上所谓的中医存废之争并不是第一次,而是多年来存在的问题,争论了好几十年。
应该说本来这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不成问题的问题,可为什么几十年来争论不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方克立说:“我想关键是在哲学理论上出了问题,在思维方式上出了问题,就是把西方重分析、重实证的思维方式,看作是唯一科学的思维方法,而把东方的系统整体思维、阴阳平衡理论看成是非科学的,甚至是伪科学。
”那么,什么是东方的整体思维?讲到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老先生打了一个有意思的比方。
他说,比如,中国人写通信地址通常是从大到小,先写国,再写省,再写什么市、什么县、什么村,最后是什么人收;而西方人写通信地址,则习惯从小到大,由局部到整体。
再比如,买东西找零钱,国外的商店习惯先找给你分,然后是元。
而我们喜欢先找整钱,从百元到十元最后是几角几分。
中医的思维方式,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它和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一样,强调一个整体的观察。
国家社科基金中医典籍研究与英译工程首席科学家罗希文指出,中医学整体相关的理论是用非常辩证的、科学的思维方式看待人体,这种观点不被西方所谓的正统医学承认。
所以,我们中国人有责任向全世界说明真相,如果不这样的话,人类的科学发展真的要进入一个非常不科学的状态。
近一百年来,中国医学为什么会遭到如此重大的打击,实际我们想起来也并不奇怪,历史上中国战败以后中国人的自信心没有了,认为中国所有的东西都是不好的,但是以医学为代表的情况正好相反。
2021年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训练 07 认识的反复性
2021年高考哲学主观题训练07 认识的反复性模板题练: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存在不同认识的原因或者运用反复性的知识,回答……问题。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②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材料③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材料练习题:1.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新型冠状病毒被称为“狡猾的病毒”。
它能深度潜伏,躲过一般的流行病学观察期,有着超长潜伏期和隐性传播的特点。
它的基因传播,同时挑战了核酸检测技术、早期筛查和疑似患者识别,以及人们对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的传统认知。
2020年2月13日,中国疾控中心团队从确诊病例的标本中,成功分离到了两株新型冠状病毒。
2020年8至9月,丹麦发现一种与水貂相关的新冠病毒变体,该变体似乎并未广泛传播。
2020年12月14日,英国向世卫组织报告了一种被命名为VOC202012/01的新冠病毒变体,初步研究表明,该变体具有更强的传播力。
2020年12月18日,南非检测到一种新冠病毒变体,该变体正在南非三个省迅速传播,初步研究表明,该变体与更高的病毒载量有关,可能会增加传染性,但尚无证据表明其会引起更严重的疾病。
世卫组织建议各国增加对新冠病毒的常规基因测序,以更好地了解病毒传播并监测变体。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反复性”的相关知识分析人们暂时无法完全识破新型冠状病毒“狡猾”的原因。
2.材料一: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我国正式进入“民法典时代”。
《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承载着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
新中国的民法典编纂工作几经波折,历经六十多年最终完成。
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具有反复性”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下中医科学性探析
首先 ,分析第 一个 问题 ,即 中医的学科性质 。从某 种意义上讲,中医学是一 门以中 国古代天人 同构、天人 合一的思想为指导 ,运用 了阴阳五行象数理论研究人体 生命活动、气化规律 、治疗康复、预防保健的学问。中
性 质及科 学性 问题进行 了新 的思考 。
关键 词: 中医学 ;科学性 ;科学 实践 幸学 斤 di 1.99 .s. 7.79 001.l o: 036 ̄i n1 227 . 1. 12 s 6 2 8 文章编 号: 17 —79 (00 1—160 6227 2 1)-8 3 -2 0
科学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地说 ,科学包 括 自然科学、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在特定的 场合或狭义地 说,科学仅指 自然科学,且不包括技术在 内。本文中讲 到的科学主要是指 自然科学 ,当然,其 中 某些观点也适用于理解人文社会科学。 其 实,这里所说 的科学及其特征主要指近代以来 的 西方科 学,对此还有许多科 学哲学家有不 同的看法 。逻 辑实证 主义者认为科学是可证实性 的知识 。批 判理性主 义者认为 , 在经验上证实一个普遍性的陈述是不可能的, 而证伪才是可能的 ,科学借助试错法进步,所 以科学的 特征是可证伪性。科 学革命结构论者认 为科学史表明证 伪也不可能是决定性 的,提 出科学有复杂 的历史结构, 有范式的知识领域是科学,否则就是非科学或者是前科 学 。还有学者提 出了伪科学的十几条标准 。由此看来 , 一
判 断科 学 的真 伪 不 是简 单 的事情 。
中医科学吗?答案可能会有 多种 。 一说中医是科学 , 二说中医不科学 ,三说中医是科 学但不是一门纯 自然科 学,四说中医既是科学又不是科学 ,等等说法 。为什么 会有这么 多说法 ?归纳起 来问题有三:一是中医本身 比 较复杂 ,二是对科学的评价标准存在分歧,三是受到社 会历史文化等因素 的影响。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中医[最新]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中医方川源国医一班 3130101001摘要:看待中医应当用公认的理论作为基础,马克思主义作为唯一科学的哲学,对看待中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依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医中药的存在对人类健康事业, 甚至对西医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同时, 现代中医中药应当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古代中医理论予以充分的扬弃。
关键词:中医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是因为: 第一, 它坚持以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 排斥任何主观臆测和附加成分, 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成果, 正确揭示世界的物质本质, 给世界本质以唯一科学的解释; 第二, 它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关于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 强调哲学要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并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三, 它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以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有机统一起来, 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理论体系;第四, 它以科学的实践观点为基础, 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哲学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的关系问题, 强调自己的全部理论都来自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而且都要接受人民群众的实践检验并随人民群众的实践发展而发展; 它还明确规定自己的根本任务是为了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如何合理改造自然界和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中医文化作为中国杏林子弟千百年来实践的成果,其中当然也蕴含着马克思基本原理。
近年来,关于中医存废的论争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我希望以马克思主义中的基本原理来分析中医文化,表明其客观性与科学性。
一.中医的整体观念————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我国历史上的五次中医存废之争
我国历史上的五次中医存废之争2010-06-14作者:张功耀1936年,陈邦贤先生出版的《中国医学史》,把张骞从西域引种苜宿和葡萄也算做中外医学交流。
其实错了。
张骞的这个作为,充其量可算做农作物引种,与医学交流并不相干。
查历史,这样的农作物引种,从西汉开始一直都在进行。
后来,我国陆陆续续从波斯和印度引种了黄瓜、胡椒、大蒜、豌豆、青豆、亚麻、萝卜、甜菜、大枣、芹菜、葫芦、莴苣、无花果,等等。
这些都不能算是中外医学交流。
中国人从国外引进医、药、以及医药思想和方法,可能比引进蔬菜和谷物种子要早。
比如,“不调”这个中医病理学概念,就有可能来自古代印度的“四大不调”(地、水、风、火)和“饮食不调”,而不是古中国人自己创造的。
此外,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法药咒》有“五藏平和,六腑调顺,七十五脉,自然通畅”等语。
众所周知,中医生至今还不会做解剖。
他们的五脏六腑概念至今还相当混乱。
据此,我们有理由推测,“五脏六腑”的概念可能是某些中国人从印度人那里在道听途说中得来的。
因为听得不那么仔细,口耳相传之后,便成了目前这个混乱不堪的样子。
还有,学过中医的都知道,中医把眼睛分成“五轮八廓”。
这个“五轮八廓”,可以清清白白地在印度的佛教著作《龙树菩萨论》当中读到。
这部佛教著作比任何一部中医典籍都早。
因而可以断言,中医里边的“五轮八廓”是件舶来品。
至于阿魏、诃勒黎、郁金香、丁香、龙脑、没药、红花、没食子、皂荚、苏合香、安息香、乳香、硼砂、芦荟之类的药材,都是来自国外的“上门女婿”。
对此,稍微有点中医药历史常识的人都很容易接受。
遗憾的是,任何外来的东西,到了中国都会走样。
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就连科学这样严肃的东西,也难以幸免。
外来的医学和药学,一经“酱缸文化”(现在有人把它叫做“中国化”)的浸染,许多都失去了原有的样式。
最近在网络上议论纷纷的芦笋,在国外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明明白白地只是蔬菜。
可是,到了咱们中国,它就变成了“抗癌辅助药”。
何裕民:中医的存在是世界之幸(下)
《深圳晚报》中医的存在是世界之幸(下)观点3争论对中医不是灾难而是新契机记者:前一次的中医存废之争源于张功耀一篇《告别中医中药》的文章,而您把这篇文章发表在您为副主编的《医学与哲学》杂志上。
而您以前写过一本书叫《走出巫术丛林的中医》,认为中医的很多诊法还保留着巫术的痕迹。
由此,一些人认为您也曾是“倒中医派”。
您是怎么看待的?何裕民:这场争论对中医不是灾难,而是个新契机。
我认为大家可以以此为契机,理清中医的价值。
中医是一种实用技术,它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以最为凶险的胰腺癌为例,国际一般患者中位生存期4至6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报告,这种癌一年生存率为8%,5年为3%,中位生存期仅2至3月,而我们诊治的上海地区百余位胰腺癌患者中已有近20位度过了3至5年,这些患者中绝大多数是无法手术,未经过化放疗的,现在绝大多数活得有滋有味。
有个领导对此说了句俏皮话:“西医是让人明明白白地死,中医是让人糊里糊涂地活。
”此外,在科学层面,中医既然是一种传统性科学,就有科学内容。
还拿经络来说,“循经感传”现象,现在至少认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
鲁迅曾经在他的文章里谈到过,他小时候父亲得病了,中医给他开的方子要用的药引子是一对原配的蟋蟀,这件事情成了人们指责中医的证据。
其实这是当时那位医生给自己预留的退路,假如你这个病治不好的话,他可以说你这个药引子找的不对……这种欠缺实证的东西其实是中医的糟粕。
但随着这种批评,中医本身也经历了一个弃糟粕、取精华的过程。
科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告别谬误的过程,这是恩格斯说的,西医也同样。
比如关于激素的认识,上个世纪60年代风行的“塞里”学说使人们滥用激素,以致成为祸害。
关于抗生素的认识也一样,人们认识到抗生素意义的同时也意识到滥用的恶果。
就中医从业者而言,怎么大胆地和过去保持一段距离很重要。
不要认为古人记载的都是好的,这都需要经过临床检验。
观点4中医理论的价值谁都无法否认记者:有人认为,西方医学已经非常发达,而且已经在中国医药市场占主流,中医对于西医已经失去竞争力了。
中医存废之争
上世纪中医存废之争1、始作俑者1879年,近代中国主张废除中医的始作俑者,清末国学大师俞樾先后发表了《废医论》与《医药说》,提出“医可废,药不可尽废”的观点。
到民国时期,中医药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被当做旧传统、旧文化一并否定。
2、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1912年,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教育部第一届临时教育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民国教育新法令》。
该《法令》没有把“中医药”列为教育学科,只提倡专门的西医学校。
3、首次请愿1913年10月,上海神州医药总会会长余伯陶等联合全国19个省市中医界与药业人士,组织了“医药救亡请愿团”赴京请愿,要求教育部设立中医药专门学校。
北洋政府则拒绝将中医列入教育计划,并认为中西医“致难兼采”,而“专取西法”就是“合于世界进化之大势”。
4、中西医矛盾深化1925年,以余云岫为代表的西医界坚决抵制中国教育界将中医纳入学校体制,教育部以此为借口,断然拒绝了中医进入大学学系的要求。
因此,中西医矛盾进一步加深,引发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中医存废之争。
5、中医“命垂一线”1929年2月,南京政府卫生部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废止中医案。
议案一旦实施,中医的废止只就是时间问题。
同年3月17日,全国281名代表在上海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成立了“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要求政府立即取消议案。
社会舆论也支持中医界,提出“取缔中医就就是致病民于死命”等口号。
面对强大的舆论压力,当时的卫生部长薛笃弼公开表示并无废止中医之意。
6、再起争端1934年,傅斯年的《所谓“国医”》与《再论所谓“国医”》发表,舆论上再次掀起了一场激烈的中西医之争。
7、中医得“解放”50年代初,政府与毛泽东大力扶持中医,甚至将提出“中医就是封建医”的中央卫生部副部长王斌撤职。
同时,“中西医结合”的说法开始兴起,并引起存废双方新的争论。
8、为中医“正身”1982年,在新修改的宪法中提出“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与我国传统医药”,给予中医与西医同等的地位。
关于中医中药问题的争论
关于中医中药问题的争论曾昭武张功耀曾昭武致张功耀张教授:拜读了您发表在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网站上的《告别中医中药》一文,我有几点不能苟同于你的意见。
现述于下,供你参考:1、您说:“中医越是‘现代化’,中医所暴露出来的缺点也就越多。
典型的例子是,曾经被中医称为“大补之王”的人参(Panax ginseng, L.),经现代化研究以后,既没有发现其确切的营养价值,也没有发现其确切的药用价值,相反却发现了它对于某些疾病(如高血压、便秘、咯血、重感冒、失眠、过敏)的有害作用。
”一般来说,中医的缺点固然是很多的。
关于“人参的药用价值”不知您是看的哪些研究文章。
但,从药理学来看,有副作用的东西一般就有药理作用。
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副作用反过来治病。
人参如果能够导致高血压,那么它就应该可以用来治疗低血压。
如此等等。
西药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2、根据你的考证和比较,你认为中国古代医学晚起于其他文明地区。
关于这一点,我完全尊重你的意见,因为你毕竟是专门从事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研究的著名学者。
但是,我认为,这不能作为中医没有价值的依据。
3、关于中医的脉诊,我认为是有根据的,至少在心血管内科这块,对于心率等方面的描述,是比较与现代医学相适应的,西医的教科书也承认了这一点。
4、关于“水肿”的治疗,现代医学的治疗原则是利尿、强心、祛除梗阻等,这与你引证的《黄帝内经》“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是相应的。
至于你批评说“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之类的医疗措施,“没有明确的操作含义”,这似乎要求太高了。
内经是医经。
古代医经只讲原则,一般不讲具体的治疗,直到张仲景时才把治疗原则与具体的治疗结合起来。
5、中医在使用毒物入药方面,当然有其很大的局限性的。
但,我本人以前亲手所治疗的一些“基底细胞癌”之类的病人,确实用外用五虎丹(含汞)等治好过。
这样的经验并无虚假。
因此,毒物入药未必不好。
6、李时珍的贡献是很大的,至于其中不正确的认识,也不足以推翻其所有的论点。
论中医的科学性
论中医的科学性中医在中国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认识和治疗疾病的经验,历来一直被视作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但就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言,其实没有“中医”这一说法,也没有“科学”这一说法,因而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也就中医是“科学”还是“非科学”的议论。
然而自从现代西方医学伴随着现代科学传入中国以来,特别是人们看到现代科学对人们的生活实践产生的巨大指导作用后,“科学”可是跟一些美好的词汇联系在一起,例如“正确”、“真理”等,而关于中医是不是科学的争论也开始愈演愈烈。
要弄清中医是不是具有科学性,首先要弄清“科学”和“中医”概念。
1“科学”与“中医”1.1 “科学”的定义科学一词来自于古西方拉丁语“Scientia”,最初的意思是指“知识”与“学问”。
19世纪下半叶,日本学界将英文中的“science”译为“科学”,含义是“分门别类加以研究的学问”。
1893年,“科学”一词最先被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引进到我国,从此在国内开始广泛使用。
科学的概念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科学,《辞海》及《现代汉语词典》对科学的解释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引用《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中科学的概念,“可以简单地说,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
”,它包含了社会、自然、人文、思维在内的所有知识体系。
狭义的科学单指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包括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研究领域[1]。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角度来看,科学具有客观理性、可检验性、系统性主体际性四个方面的本质属性。
总结起来,定义科学或者说科学,有两个基本条件是不可缺少的。
一是科学必须是关于世界的系统化的知识;二是这些知识必须是能够得到检验的。
[2]系统性和可检验性是科学最根本的特性,是科学作为一种认识系统的基本内核,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最主要的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社科基金中医典籍研究与英译工程首席科学家罗希文指出,中医学整体相关的理论是用非常辩证的、科学的思维方式看待人体,这种观点不被西方所谓的正统医学承认。所以,我们中国人有责任向全世界说明真相,如果不这样的话,人类的科学发展真的要进入一个非常不科学的状态。近一百年来,中国医学为什么会遭到如此重大的打击,实际我们想起来也并不奇怪,历史上中国战败以后中国人的自信心没有了,认为中国所有的东西都是不好的,但是以医学为代表的情况正好相反。现在我们保留下来的不能被西方医学彻底压倒的中医学,是因为它科学,所以它才不能被伪科学打倒,这是真理。
罗希文说:中国哲学主要分为儒、释、道,但这三个方面并不代表全部,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天人相关的生命观和相关医学,这些道理也是中国哲学的一部分。因此我们现在认识到这么一个情况之后,就应该马上做一些挽救的工作。中国哲学史应该是包罗万象的,如果不把“医”这个最重要的问题包括进去,怎么能称为哲学史?我们现在面临的任务是,要重新认识一下中国哲学整体的情况。
东方的系统整体思维
学术界和社会上所谓的中医存废之争并不是第一次,而是多年来存在的问题,争论了好几十年。应该说本来这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不成问题的问题,可为什么几十年来争论不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方克立说:“我想关键是在哲学理论上出了问题,在思维方式上出了问题,就是把西方重分析、重实证的思维方式,看作是唯一科学的思维方法,而把东方的系统整体思维、阴阳平衡理论看成是非科学的,甚至是伪科学。”
那么,什么是东方的整体思维?讲到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老先生打了一个有意思的比方。他说,比如,中国人写通信地址通常是从大到小,先写国,再写省,再写什么市、什么县、什么村,最后是什么人收;而西方人写通信地址,则习惯从小到大,由局部到整体。再比如,买东西找零钱,国外的商店习惯先找给你分,然后是元。而我们喜欢先找整钱,从百元到十元最后是几角几分。中医的思维方式,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它和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一样,强调一个整体的观察。
中医这个科学的领地不能轻易放弃
“回想我们自己的爷爷,我们爷爷的爷爷是靠什么维持健康的呢?是怎么治病的呢?就是靠中医。这是不能够忘本的;忘本忘到说中医不科学这么一个程度,这是不对的。怎么不科学?咱们的实践就证明了它是科学的。”任继愈先生认为,现在我们国家的地位蒸蒸日上,国民生产总值年年提高,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日新月异,这是世界上的奇迹。随着国势的增强,我们自己对中国的文化也要跟进,要增强我们的自信心,不要老跟着外国人跑。
任继愈说,研究中医,我们守土有责,这个科学的领地不能轻易放弃。这不是个人的问题,这是一个民族兴亡的问题,这是一个民族能不能继续前进的问题,说大了是大事儿,说小了也是小事儿。最重要的是建立中华民族自信心,发现我们民族的优点,发扬它的优点,同时对反对的意见我们要了解它。文化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这是一个规律,应该遵守这个规律。对中医的研究要从理论上跟上去。要了解西医,同时要发展自己。
现在有人反对中医学,我把这个问题的现象归结到一点,就是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尤其在认识人自身的方面应该说是很不成熟的;一些人提出反对中医的观点,基本是处于无知状态,反对中医就意味着反对五千年文化的历史,这是毫无道理的。
中医学在历史上、在西医没有传到中国之前是唯一的科学;而中国人文社会历史上并没有发生像欧洲在中世纪出现过的一死就死几千万人的鼠疫传染病,没有发生这些事情,这就证明了中医学这个学问是科学的,而不是不科学的东西。随便简单一句话讲中医不科学,就是不懂这一块,或者说这是没有研究的人的狂言。
罗希文说,100多年以来由于中国受到帝国主义侵略,造成了中国的学问全面溃败,才有了今天的这个状态。现在我们应该还历史本来面貌,我们不能眼看着中国文化全面衰落,要有所作为,最起码有良心、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应该重视这些问题。(田心)
反对中医的观点基本属于无知
过去一般人常常认为,中医就是个医学问题,中国哲学家为什么要把中医归类在中国哲学里?
对此,方克立分析认为,中医哲学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黄帝内经》是中医哲学的原点,也是中国哲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过去有一种认识是很片面的,就是认为中国哲学主要是社会政治学、道德伦理学,中国哲学疏于对自然界的认识,没有很高的自然科学要素。其实中国古代的农学、医学、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等等,都归属于中国哲学的认识理念。中国哲学特有的究天人之际、看阴阳之责的自然哲学和生命哲学;就中国的医学对人体的研究,对天人关系的研究,对人体身心内外关系的研究,几千年来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对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医病延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我们过去对这一块的理论研究还远远不够,就是没有把老祖宗这些好东西继承下去。所以我认为中国哲学研究的领域还要扩展,不能把中医哲学这重要的一块疏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