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伤仲永教案
《伤仲永》教案(通用23篇)
《伤仲永》教案(通用23篇)《伤仲永》教案篇1教学设想1、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方仲永变化的过程,弄清方仲永的才能衰退的原因。
2、组织学生讨论现在社会上存在的类似仲永的现象,让学生深刻领会后天学习非常重要这个道理3、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引导学生灵活适应《论语》中的有关知识。
教学步骤一、讲故事导入新课1、教师讲一个“年级死囚犯,在临刑前咬下母亲半边耳朵”的故事。
2、讨论,年轻人的行为如何理解?3、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说明:此项练习旨在调动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地进入课堂,集中注意力,进入课文学习,同时开发学生听话,分析能力,并能准确地把自己的感受口头表达出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师应以学生的看法为主。
教师不作统一要求。
二、学生自读课文1、师:这是一个令人遗憾,令人痛心的故事。
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笔下也有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
你指导是哪篇课文吗?说明:此项设计是为了“课题的书写。
加深了印象。
2、朗读课文,参考注意释,然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的内容梗概。
说明:此项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感知全文,掌握故事梗概,为下一步训练作铺垫。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言常用词语。
以提问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高、指导。
说明:此项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疏通文章的障碍。
为下步训练作准备。
三、探究课文内容1、课题中“伤”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为什么而“伤”?2、方仲永的才能有和变化?3、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什么?说明:此三项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重点在对原文的理解与应用。
4、你怎样评价仲永的父亲?5、假设你有一个这样的父亲或儿子,会怎么样做?说明:此二项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同时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四、课外延伸1、引用《论语》中的语句劝劝像仲永一样的古人或今人。
说明:此项练习旨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因为两文都涉及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2、结合课文,说说现实社会中与之类似或相反的现象。
七年级下册语文《伤仲永》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伤仲永》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伤仲永》教案1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3、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4、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1、了解课文先扬后抑的写法2、弄清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和才能衰退的主要原因。
学前预习: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唐宋八大家)2、顺畅地朗读课文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板书:“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爱因斯坦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明确:世界上是没有天才的,任何人的成功都必须付出自己的辛勤汗水。
这个道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明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伤仲永》。
看看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是怎样从天才变成常人的。
二、文学常识(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补充: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三、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扫除读音障碍,教师范读。
①、重点词语:隶lì扳pān谒yè邑yì矣yǐ泯mǐn称chēn卒zú焉yān耶yé为wéi夫fú②、朗读节奏: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③、朗读情感: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学生点评提问:作者对方仲永应该是什么情感?从哪可看出作者的这一情感?(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伤”是“哀伤”之意,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从标题和最后一段得知,学生再读最后一段)2、熟读课文,结合注解扫除理解障碍。
①、明确重点词语词义:世隶耕隶:未尝识书具尝:并自为其名为:指物作诗立就就:稍稍宾客其父稍稍:或以钱币求之或:环谒于邑人环谒:不能称前时之闻称;泯然众人矣泯然:②、明确词类活用:邑人奇之:奇:稍稍宾客其父:宾客:父利其然也:利:四、复述故事明确:本文就是通过记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的故事。
《伤仲永》教案(优秀11篇)
《伤仲永》教案(优秀11篇)伤仲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朗读、背诵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借事说理的写法。
3、理解文章大意,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掌握文言知识。
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同学: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组织参辩人员,准备辩辞。
教师:指导同学准备课堂争辩。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掌握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课文导入什么是天才?怎样才干成为天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考虑这些问题。
古往今来有许多激励人们成材的格言,如:天才来自勤奋,聪明来自积累等。
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它从另一个角度告洁我们:人才决不是天生的。
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同学提问,教师答疑。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和《王荆公诗笺注》。
《京口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同学朗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问题组]a、全文可分为几局部,规范是什么?b、仲永的变化可分为几个阶段,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些变化?c、最后一段讲了什么道理?d、作者对仲永的态度和情感是怎样的?3、朗读背诵。
(教师指导)巩固训练1、背诵课文。
2、完成“研讨与练习”二、三。
3、准备课堂争辩。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了解借事说理的方法,认识后天教育的意义;课堂争辩。
公开课教案:巩固旧知精读研讨引导同学逐字逐句的深入阅读,并通过四人小组讨论。
[问题组]1、课文的两局部有什么联系,重点在哪一局部?2、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3、叙事局部有祥有略,为什么对仲永的才干初露写的这样详细?4、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找出相关内容加以说明。
[明确]1、本文采用了借事说理的写法,第一局部是叙事,第二局部是说理。
两局部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重点在第二局部的议论。
2、仲永的父亲贪图小利,“不使学”造成的,说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伤仲永》经典教学设计(精选6篇)
《伤仲永》经典教学设计《伤仲永》经典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伤仲永》经典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伤仲永》经典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文两部分,第一部分依次写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作者详写第一个阶段,力陈方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然后简略地写后两个阶段,点出他的才能衰退以致“泯然众人矣”。
第二部分是议论,作者借事说理,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应该注意的是,不要曲解作者在本文想强调的“后天受教育重要”的观点,不要把“主观努力”与之混同。
学情分析:铁二中属于重点中学,学生的素质相对较好,预习作业会完成的比较顺畅,他们能够查阅大量资料解决一些相关问题,能够对照注释翻译课文,能够配合老师积极发言,但发言的内容有不定性。
教育目标:1、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加强文言文的朗读训练,注意朗读的节奏。
2、过程和方法:指导学生准确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并能复述故事,感悟故事。
通过充分的活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问题,积累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准确把握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不作特别设计,随意一些,但要让学生感觉自然贴切。
二、作者介绍展示学生预习查资料的成果,但注意其表述,要有具体的要求。
三、朗读课文给予必要的指导,如字音、停顿、节奏、感情等。
四、积累实词常用的总结规律,生僻的辨析清楚。
五、复述分析评析复述的过程,即分析教材的过程,即展示合作探究成果的过程。
六、深化理解就方仲永的悲剧,谈自己的想法。
见仁见智不束缚学生,巧妙引导,不着痕迹。
七、小结本课不必面面俱到,突出主题则可。
伤仲永教案3篇
伤仲永教案3篇伤仲永教案1伤仲永教学目标1、知识:学习并掌握常见文言词的意思。
2、能力:能够顺畅朗读课文,提高准确翻译课文的能力。
3、德育: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定了“伤仲永”的教学方案。
我的整体思路是: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合作学习——归纳总结。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采用了诵读法、情境教学法、竞赛法及分组讨论法。
这些方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新课标:“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依据“三有利”原则确定学法,具体如下: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参与。
3、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卡尔威特1800年7月出生于哈勒洛赫小村,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
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的父亲教育有方。
伤仲永教学设计(精选5篇)
•••••••••••••••••伤仲永教学设计(精选5篇)伤仲永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伤仲永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伤仲永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熟读、朗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借事说理、详略得当的写法。
(3)感悟文意,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
2、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难点: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具准备】准备歌曲《爱拼才会赢》,指导学生准备课堂辩论。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诵读品味、谈话启发【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导学生读句“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教育及自身学习有关”让学生讨论:天资与后天教育对成才哪个重要?,而后发表看法。
(根据学生意见把学生分成两组)今天我们学习王安石的《伤仲永》让我们在品学中感悟真知、品析事理,体味怎样才能成才的人生真谛吧!简介作者:请1~2名学生根据积累的知识介绍王安石,教师适时补充。
二、多元感知,品悟分析1、投影出示课文原文,找一生读文,其他学生纠错、正音。
2、学生自读全文,指出疑难,投影出示重点词句,师生释疑。
(生问生答、师生对话)3、学生分小组合作再读文章,探究文意,要求用自己的话讲述方仲永的故事。
(学生合作研析、全班交流)4、相信大家通过读文与听故事你肯定认识了仲永这个人,那么你认识到了一个的方仲永呢?5、请大家再细读课文,思考仲永的变化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些变化?(学生小组分析,教师明确:(1)阶段:“仲永生五年……可观者。
”写方仲永天资过人、才能出众;(2)阶段:“……不能称前时之闻”写仲永才能衰退;(3)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写仲永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6、再读分析仲永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仲永的事例,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7、文中哪些文句能体现这个道理?(引导分析最后一段)8、通过我们上述分析,你认为作者对方仲永的态度和情感如何?(明确:“伤”。
伤仲永(人教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伤仲永(人教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伤仲永(人教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伤仲永一、教学背景: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有许多高度概括的诗句,其中最著名、最感人的是关于林黛玉的“葬花诗”。
二、教学目标:1、能熟练掌握伤仲永的内容,进一步领悟散文与诗歌之间的渗透、连贯与共性。
2、通过学习伤仲永,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修养和审美情趣。
3、让学生在“葬花诗”中寻找人生感悟,提升情感体验、感悟思维水平。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播放“葬花诗”的朗诵视频,让学生听一遍,在思考情感表达的同时,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阅读与解读环节(20分钟)①请学生自行阅读散文《伤仲永》。
②请学生找出文中感人至深的句子,并阐述自己的理解。
③请学生研读文字、意境等方面的技巧,并分别学习模仿。
3、表达与交流环节(20分钟)①请学生把自己仿写的文章在班内分享,让大家受到启发和鼓励。
②班内分组小讨论,“如何从《伤仲永》中寻找到人生感悟。
”③请几位同学进行文本分析,提炼出描述情感的文化符号,并解释它们的文化背景、象征意义。
4、创作与分享环节(20分钟)①鼓励并引导学生完成一篇攀升式的文章,以《葬花诗》为背景,提炼出自己的感悟。
②将学生的作品在班内分享,老师给予精准的评价。
③请学生展示他们所收集、撰写的有关曹雪芹、《红楼梦》等的知识,分享学习成果。
四、总结与反思环节(5分钟)在学生愉快的学习中,教师总结教学方法和策略,并请学生给出自己的反馈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本教案以《伤仲永》为主题,融诗词、散文、史料等多种文本于一体,旨在让学生从多维度、多角度去感受文学的魅力,进行思维跨越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同时,通过学习《伤仲永》,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水平、文学素养、写作能力,达到立体化、人性化的教育目标本教案以《伤仲永》为主题,通过多重视角、多元文本的教学手段,旨在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提高其文学素养、审美水平和写作能力。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15篇)
伤仲永教学设计《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为了加深您对于伤仲永教学设计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15篇《伤仲永》教学设计,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伤仲永》教学设计篇一【教案背景】《伤仲永》是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是这一册的一篇文言文。
这个单元安排的是以“成长”为主题,通过了解课文中人物的成长历程,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与败。
【教学课题】《伤仲永》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篇借事说理的议论文,作者讲述了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成一个普通人的经历,并由此引发议论,“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及自身的学习有关”这一道理。
【教材分析】《伤仲永》是一篇说理文言文,它的特点是借事说理,借仲永故事来阐明作者的观点。
说理的同时还蕴含了作者深厚的情感。
一、达成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生字的读音、难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2、概括文中的故事,学习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
3、了解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4、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释义,以养成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导读法、讨论法、质疑法。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能够阅读、释义,以养成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人的知识才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后天的勤奋起决定性作用。
让学生认识到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学习。
二、教学重点理解本文方仲永从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矣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文章的立意四、教学方法设想:一、布置自读,要求:凭借工具书和课文注释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同时记下疑问,准备在老师教读时提出。
自读在课内进行。
二、试改变教师逐句串讲的传统教法,在学生认真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从抓字、词、句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心,务使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获得完整、鲜明的印象。
《伤仲永》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伤仲永》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伤仲永》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伤仲永》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进一步了解古代官场生活及其道德底线;2. 能够理解、记忆本文,熟练掌握相关生词语和简单词语的使用;3. 能够运用中学语言文字知识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并适当运用简单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4. 能够面对新的生活场景,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进行沟通。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记忆文中的情节与语言,掌握相关生词以及掌握简单词语的使用;2. 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3. 运用简单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4. 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进行沟通。
三、教学难点1. 掌握文本词汇,如名词、动词等;2. 学习本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了解如何运用修辞提高文笔;3. 学习如何写出正确表达的文字。
四、教学方法1. 教师授课;2. 学生讲解;3. 分组讨论;4. 作业互评。
五、教学过程1. 引入1.本文的故事背景是在明代,阐述了古代的一种执政方式,与现代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借鉴。
2. “伤仲永”中的“伤”意为丑化、谩骂,而“仲永”是某个鬼才官员的名字。
故事说的是,这位鬼才官员被陷害后,镇子上人们追着他辱骂,结果导致他的父亲终日悲伤,自杀身亡的故事,这其中涉及到了古代官场的黑暗面。
3. 教师通过自己的朗诵或者视频资料的播放,让学生们感受到这篇课文的气氛。
2. 课堂阅读1. 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读懂这篇课文的核心信息及其相关的生词、词语。
2. 跟学生们一起分析一些语言的深意也许能够起到加深对古文语言逻辑思路的认识及升华语文阅读的能力。
3. 课堂表述与思考1. 让学生们为自己的阅读和理解发表看法。
2. 引导学生们思考,如果自己是小说中的仲永,面对当时的社会,如何应对别人的辱骂、诋毁。
4. 写作1. 以本文中的一些情节为蓝本,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一篇短篇小说。
《伤仲永》教案5页word
《伤仲永》教案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组织学生讨论现在社会上存在的类似仲永的现象,让学生深刻领会后天学习非常重要这个道理3、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教学重点:1、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2、了解“之”“于”的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情况。
3、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难点:1、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即如何理解课文最后~段作者的思想。
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1、师: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
到底什么是“天才’妮?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
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2、作者文题:1、本文选用《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
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
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害相。
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伤”是哀伤,良传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1、朗读课文。
2、请学生翻译课文。
(可一人一句,要讲清重点词语)补充课文注释:“世隶耕”隶:属于。
“未尝识书具”尝:曾经。
“父异焉”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
“即书诗四句”书:动词,写。
“并自为其名”自:自己。
为:动词,题上。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从。
是:这。
就:完成。
第23课伤仲永教案教案
第23课《伤仲永》学案授课班级:授课时间:主备人:审核: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背诵课文.2.(1)学习并掌握“之”“于”地用法及文言词活用地情况.(2)学习课文详略得当地写法,揣摩精当地语言.3.认识后天教育地重要性.学习重难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2.难点:(1)体会揣摩本文简洁、凝练地语言.(2)方仲永“混然众人”地原因.相关链接: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地赞赏.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当官之后积极推行变法,后来新法被废,王安石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唐宋八大家:唐代地韩愈、柳宗元和宋代地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伤仲永》是一篇随笔.随笔,是散文地一种,意思是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我国古代地随笔常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地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一、预习检测.1.填空.(1)《伤仲永》选自,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地,其字介甫,晚号,北宋著名地文学家、家、思想家.(2)本文是一篇,它是地一种,意思是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我国古代地随笔常常借一件事来 .2.注音.隶( ) 扳( ) 谒( ) 邑()矣( ) 泯( ) 称( ) 卒( ) 焉( ) 耶( )二、自主学习.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停顿.2.学生自由朗读.3.点名朗读,师生评议.4.学生齐读课文.5.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将课文翻译成白话文,并将不懂之处标出来,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小组代表翻译课文,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三.合作探究.翻译下面句子.(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5)余闻之也久.(6)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三、课堂测试与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课文书上“研讨与练习”二、三题.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二、自主学习.1.找出下列句子中地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贤于材人远矣2.词类活用.①邑人奇之.奇:②稍稍宾客其父.宾客:②父利其然也.利:3.重点词语(1)世隶耕.隶:(2)未尝识书具.尝:(3)并自为其名.为:(4)指物作诗立就.就:(5)稍稍宾客其父.稍稍:(6)或以钱币求之.或:(7)环谒于邑人.环谒:(8)不能称前时之闻.称:(9)泯然众人矣.泯然:(10)受之于天.受:(11)贤于材人远矣.贤:(12)得为众人而已耶.得:4.对文中地“之”“于”“其”进行归类,并指出该词在句中地含义与用法.之:①忽啼求之:②借旁近与之:③余闻之也久:④不能称前时之闻:⑤卒之为众人:于:①环谒于邑人:②于舅家见之:③贤于材人远矣:④受于人者不至:其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④稍稍宾客其父:三、合作探究.1.讲述方仲永地故事,可加入自己地见解、评价.2.方仲永地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用意何在?四、课堂检测与作业.1.摘抄有关“天才”名言警句五条,并背诵.2.课外收集被人誉为天才地例子,探究他们地成长奥秘.第三课时一、复习旧课,检查背诵.二、自主学习.用原文填空.1.仲永地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2.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地句子是“”.3.仲永地父亲“不使学”地原因是,其具体做法是.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三.合作探究.1.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地“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地思想感情?2.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地身世,意在突出什么?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4.最后一段地议论讲了什么道理?5.学了本文,你有何感想?四、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伤仲永》教学设计(精品公开课)
23《伤仲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读熟课文,读准字音,读准文言语句中的停顿。
2.积累文言词汇,在理解的基础上翻译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小组讨论,教师点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方仲永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原因以及理解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翻译课文内容,理解仲永才能变化的原因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之”“其”“而”等文言词汇的意思四、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听这样一个故事:话说,南朝梁时,南京有个叫江淹的人,他从小天资非凡,才思敏捷,6岁就能写诗。
尽管他家境贫寒,但他勤奋读书,辛勤写作,年轻时就擅长诗赋,享誉文坛。
可是,当他官至光禄大夫时,他的才华就慢慢衰退了,不如从前了,写出的诗文平淡无奇。
到了晚年更糟糕,他才思枯竭,写来的诗文竟没有一句佳句。
人们说他的才思尽了。
这就是“江郎才尽”的故事,不过这节课我们学的不是“江郎才尽”的故事,而是一个“方郎才尽”小文章。
(教师板题:伤仲永)二、题解伤----悲伤,为……感到惋惜伤仲永---为仲永这个人感到惋惜三、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
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
但1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相。
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课外知识延伸: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
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四、朗读课文1、注意读准字音、掌握节奏,把握语气。
仲(zhòng)隶(lì)尝(cháng)啼(tí)焉(yān)邑(yì)扳(pān)谒(yè)泯(mǐn)称(chèn)2、小组朗读,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五、疏通文意小组讨论借助注释理解文意(学生边翻译边把难以理解的字词画起来,教师帮助解决。
《伤仲永》教学设计(精品公开课)
23《伤仲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读熟课文,读准字音,读准文言语句中的停顿。
2.积累文言词汇,在理解的基础上翻译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小组讨论,教师点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方仲永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原因以及理解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翻译课文内容,理解仲永才能变化的原因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之”“其”“而”等文言词汇的意思四、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听这样一个故事:话说,南朝梁时,南京有个叫江淹的人,他从小天资非凡,才思敏捷,6岁就能写诗。
尽管他家境贫寒,但他勤奋读书,辛勤写作,年轻时就擅长诗赋,享誉文坛。
可是,当他官至光禄大夫时,他的才华就慢慢衰退了,不如从前了,写出的诗文平淡无奇。
到了晚年更糟糕,他才思枯竭,写来的诗文竟没有一句佳句。
人们说他的才思尽了。
这就是“江郎才尽”的故事,不过这节课我们学的不是“江郎才尽”的故事,而是一个“方郎才尽”小文章。
(教师板题:伤仲永)二、题解伤----悲伤,为……感到惋惜伤仲永---为仲永这个人感到惋惜三、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
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
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相。
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课外知识延伸: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
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四、朗读课文1、注意读准字音、掌握节奏,把握语气。
仲(zhòng)隶(lì)尝(cháng)啼(tí)焉(yān)邑(yì)扳(pān)谒(yè)泯(mǐn)称(chèn)2、小组朗读,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五、疏通文意小组讨论借助注释理解文意(学生边翻译边把难以理解的字词画起来,教师帮助解决。
《伤仲永》教学设计(精品公开课)
23《伤仲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读熟课文,读准字音,读准文言语句中的停顿。
2.积累文言词汇,在理解的基础上翻译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小组讨论,教师点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方仲永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原因以及理解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翻译课文内容,理解仲永才能变化的原因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之”“其”“而”等文言词汇的意思四、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听这样一个故事:话说,南朝梁时,南京有个叫江淹的人,他从小天资非凡,才思敏捷,6岁就能写诗。
尽管他家境贫寒,但他勤奋读书,辛勤写作,年轻时就擅长诗赋,享誉文坛。
可是,当他官至光禄大夫时,他的才华就慢慢衰退了,不如从前了,写出的诗文平淡无奇。
到了晚年更糟糕,他才思枯竭,写来的诗文竟没有一句佳句。
人们说他的才思尽了。
这就是“江郎才尽”的故事,不过这节课我们学的不是“江郎才尽”的故事,而是一个“方郎才尽”小文章。
(教师板题:伤仲永)二、题解❖伤----悲伤,为……感到惋惜❖伤仲永---为仲永这个人感到惋惜三、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
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
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相。
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课外知识延伸: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
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四、朗读课文1、注意读准字音、掌握节奏,把握语气。
仲(zhòng)隶(lì)尝(cháng)啼(tí)焉(yān)邑(yì)扳(pān)谒(yè)泯(mǐn)称(chèn)2、小组朗读,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五、疏通文意小组讨论借助注释理解文意(学生边翻译边把难以理解的字词画起来,教师帮助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仲永》
王安石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2、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理解文章内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3、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4、组织学生讨论现在社会上存在的类似仲永的现象,让学生深刻领会后天学习非常重要这个道理。
教学重点:1、2
教学难点:3、4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导入
二、预习检测反馈(学生展示)
教师指导方法
1、了解作者。
2、读课文,查字典,疏通字词
三、分小组讨论探究交流题然后展示
口译课文(将自已有疑难的地方画下来,请教老师或同
学)
四、教师根据展示情况,点拨精讲。
(一)、理解课题:
课题中“伤”的含义是为……感到惋惜表达作者哀伤、惋惜思想感情?
(二)、跟老师读课文,弄清节奏与停顿:(试着划分节奏)
①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③逢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⑥余闻之也久。
⑦卒之为众人。
(三)、积累虚词,精确翻译:
之:①忽啼求之()②借旁近与之()③余闻之也久()④邑人奇之()⑤或以钱币乞之()⑥仲永之通悟()⑦传一乡秀才观之()⑧不能称前时之闻()于:①环谒于邑人()②于舅家见之()③贤于材人远矣()④受于人者不至()
(四)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1、伤仲永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邑人奇之
4、稍稍宾客其父
5、父利其然也
6、父异焉
五、课堂小结
学生谈收获,教师适时小结
六、当堂检测
1、课后思考题第二题。
2、翻译句子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读课文,读出感情。
2、理解文章内容。
3、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重点:把握主旨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谈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探究交流
预习学案检测反馈(教师点拨)
三、分组探究交流,分组展示
朗读课文,深入理解: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
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
答: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变成平庸之人。
课文详写第一个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的负利之举却导致他的才能衰退。
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
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答:从方仲永个人情况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
(3)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的启发?
答: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
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成才至关重要。
(言之成理即可)
四、课外延伸
1、引用《论语》中的语句劝劝像仲永一样的人。
2、结合课文,说说现实社会中与之类似相反的现象。
你有何看法?
五、课堂小结
学生谈收获,教师适时小结
六、课后检测(10分钟)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邑人()环谒()不能称()
世隶耕()泯然()或以钱币乞之()
2、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世隶耕()未尝识书其()
即书诗四句()自为其名()
邑人奇之()环谒于邑人()
3、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词义或用法。
1、父异焉()
2、稍稍宾客其父()
3、父利其然也()
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5、邑人奇之()
5、填空
《伤仲永》的作者是代的王安石,是杰出的家、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6、用原文填空。
①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
②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
(这一空用自已的话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