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业分层测评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件岳麓版必修2
主要是因为黄河流域开发早,经济发展较快。
(2)唐朝时期的人口分布与西汉时期相比,发生了怎样的明显变化? 答案 黄河流域人口减少,江淮地区、西南地区、两广及福建地区人口增 长很快。 (3)导致人口地理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口迁移。三国、两晋、南北 朝时期以及唐朝中后期,人口大量南迁,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北方战乱频繁,政局动荡。 人口的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补充了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 (4)简要分析人口南迁对我国经济格局的影响。 答案 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加快了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
江南地区 龙门碣石以北
特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经济最发达和最
重要的粮食产地
人口 稀少; 是传统畜牧区 是经济重心之一 生产技术 或半农半牧区 落后 经济实力 差距较大 经济实力十分 有限
地位 3.分布特点
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 不平衡 的
特点。
答案
重点精讲
黄河流域为什么长期处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3.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
(1)时间:两宋之际。
(2)原因: 靖康之变 。
(3)影响: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促进了 南北文化 的融合。
答案
历史比较
我国古代北方人口三次南迁的共同点
(1)三次南迁高潮都发生在政权交替之际,统治阶级内乱之后,政局混
乱之时。
(2)都对南方经济的开发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推动了我国经济重心 的南移。 (3)南迁的原因都是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方战乱以及北方生态环境的 恶化。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学案3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件岳麓版必修2
(3)南宋以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宋朝南迁后,更致力 于南方的经济建设,经 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 全确立。中国古代经济 重心南移的过程完成。
注意:政治中心和重心仍在北方 杭州北关夜市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关中、中原地区
江南
阶段进程 阶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段
宋朝
南移情况 奠定基 础
开始南移 (安史之乱)
A.A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扬州地理位置优越 C.扬州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5、江南地区成为“财赋之地,人文渊薮”,
这一局面出现于( )
A .南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南宋
D
您好,谢谢观看!
图一 第三次南迁高潮
图二杭州北关夜市
观靖察康图之一乱、后图,二北,方概人括口这大两量幅图南能迁够;反南映宋的朝历廷 史偏信息安。江南。宋都南迁后,更致力于南方经济
1、四大经济区的分布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特点,将全国分成哪四 大经济区?
山东 山西 江南 龙门碣石以北
农业区(当时不易开发)
那么,这四大比济区分别呈现出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呈现这一特点?
2、四大经济区的特点及成因
区域
特
点
原因
山东 山西
传统农业区、经济 实力强,长期居全 国经济重心地位
自然条件优越、开 发较早、人烟稠密
宁波唐代它山堰遗址
业均逐渐超越北方。 注意:超越北方不等于取代北方,全国的经济中心仍 在北方。
唐 代 扬 州 城 遗 址
唐代,江南物产大多在扬州集散,唐后期,扬州 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时有“天下之盛,扬 为首”之说。
位于运河枢纽 的扬州,成为全国 的经济中心。南北 水路商货在此云集, 海上商船也从此启 航和停泊。市区内 商贾众多、邸店林 立,最繁华的街道 “十里长街市井 连”,到了晚上, 也使千灯照碧云, 一派繁华景象。
高中历史(经济篇)第3课 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3.影响:
材料一:今之沃壤,莫如吴、越、闽、蜀。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卷337 材料三:教材P13最后一段小字。“苏湖熟,天下足。”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1)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材料四: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
南方——114
能得到发展。
12
知识线索
四大 经济区 远古到两晋
第二次 人口迁移 安史之乱后
第一次 人口南迁
两晋之际
经济重心开 始发生变化
三国东晋南朝
江南开始 超过北方
中唐以后
第三次 人口迁移
两宋之际
南方经济 重心地位 的确立
宋以后
13
课堂小结
四大经济 区的形成
分布:山东 山西 江南 龙门碣石以北 特点: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
龙门碣 石以北
山东、山西以 北(塞内、塞外)
畜牧区和半农 半牧区,经济 实力有限
自然条件优越, 开发早,人烟稠 密。
地势复杂,气候炎 热潮湿,人口稀少 生产技术落后
气候寒冷,土地 贫瘠。
结论:汉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全国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
4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它们分别描述的是哪个经济区?
5
忆江南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经济重心
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不休
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
(2)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
具和生产技术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3)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南方政
权的许多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在当时不得
不采取措施心的南移
2.原因:
2018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3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 岳麓版必修2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知识点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划分依据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________、山西、________和龙门碣石以北。
2.四大区域点。
【预习评价】1.(判断)西汉时候的山东、山西与今天的地理概念相同。
( )2.(判断)龙门碣石以北是传统的农业区,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
( )知识点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第一次高潮(1)时间:两晋之际。
(2)原因: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________内迁。
(3)影响: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徙,________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2.第二次高潮________使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北方人口再度南迁,南方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3.第三次高潮两宋之际,金灭北宋的________。
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
【预习评价】1.(判断)东晋的八王之乱及各族统治者的相互争杀,使北方陷入长期的混战之中。
( ) 2.(判断)人口南迁促进了南北文化的融合。
( )3.(思考)“北来在此安家,远行从此启程,八闽百越赣州推本;离境于斯似客,立业以斯为始,四海五洲贡水溯源。
”这是对福建广东江西边区客家文化的概述,客家文化的奠定时期是在什么时候?试答: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1)________的南迁,不但为南方地区提供了大量________,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2)南方________相对稳定。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本来就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过程(1)初步开发:①时间:孙吴、东晋、南朝时期。
②表现: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________和产量大幅度提高。
(2)加速发展:①时间:________以后。
②表现:南方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
(3)南移完成:①时间:________时期。
②表现: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3.影响(1)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________的南移。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节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参考教案2岳麓必修2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参考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从古代“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的角度,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进行叙述和分析。
内容包孕三目,第一目“四大经济区域的形成”分析了我过古代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第二目“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介绍了古代中原人口大量南迁的三次飞腾及南迁的原因和影响。
第三目“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分析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及影响,贯穿于本课的线索是“经济重心”。
二、教学方针1、知识与能力:①记忆西汉时期四大经济区域的范围,重点分析山东、山西成为经济重心的原因;掌握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②培养的基本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用其它学科的知识与方式来记忆历史事件,分析历史问题,解读历史现象的本质原因,达到学科之间的彼此交融。
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式:①通过现在行政区图与古代四大经济区域图的比力,让学生正确理解古代的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
通过丰富的图表、图片、融合其它学科史料知识,让学生自提取历史信息掌握历史知识。
②结合潮汕区域地方的乡土历史让学生深刻理解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古代四大经济区域的描述,认识我国古代经济文明发展的多样性,认识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②通过对一些地方史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家乡区域文化的热爱与兴趣。
从而培养学生对乡土历史的兴趣与求知欲。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古代中国中原人口南迁的三次飞腾及其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过程。
教学难点: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四、教学方式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五、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六、板书设计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四大经济区的分布2、四大经济区的特点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三次南迁飞腾2、主要原因3、影响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2、过程3、文化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过程师:预习过课文的同学就知道,事实上,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一开始是在北方的,后来才逐渐移到了南方,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中国古代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的这一历史过程。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件岳麓版必修2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
三、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深刻背景
一
二
三
2.各经济区的基本特征 (1)山东、山西:属于黄河流域,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 经济重心的地位。 (2)江南:两汉时江南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与山东、 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3)龙门碣石以北: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 牧区。西汉时塞内一度被辟为农业区,但经济实力有限。 教材图解观察教材第11页“汉代四大经济区分布图”,从中我们 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提示:这幅历史地图反映的是汉代四大经济区的分布。由于生产 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全国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 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探究点
历史解释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及启示 1.特征 (1)南移趋势在国家分裂或战乱时期表现尤为突出。 (2)北方人口南迁,带来的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代表了生产的最 高水平。 (3)经济重心的南移受政治重心逐渐南移的影响。 (4)南移方向是由北向南、由内地向东南沿海。 (5)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较长的过程,影响深远。 2.启示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2)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可 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3)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探究点
典例剖析 【例题】 (2017课标全国Ⅱ)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 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 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 此可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件岳麓版必修2
(3)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4)促进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3.启示: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
视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
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返回
随堂达标检测
1
2
3
4
5
6
1.“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两汉时期,塞北(龙门碣石以北)和 江南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在当时四大经济区中,长期居于全国 经济重心的是( D ) A.山西、江南 B.山东、江南 C.龙门碣石以北、江南 D.山东、山西
解析
此题中A、B、C三项都是推动江南经济发展的因素。自唐朝之后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3.下面示意图展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 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D )
A.东汉
解析
B.南朝
C.隋朝
D.南宋
由经济重心在南方这一现象可以判断应选南宋时期。
(3)龙门碣石以北: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畜牧区 或 半 农 半 牧 区 。
答案
3.特点 不平衡 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_______ 的特点。
误区警示
答案
二 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三次高 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时间 两晋 之际 中唐 以后 两宋 之际
原因
影响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形成,总结其特点。 2.理解黄河流域长期处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原因。 3.了解中国古代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出现的原因和概况,认识人口南 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识记并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认识经济重心的南 移所产生的影响。
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业达标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1.下图汉代四大经济区中,属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的是( )解析:选A。
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是指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
注意对课本历史地图的掌握。
2.“北来在此安家,远行从此启程,八闽百越赣州推本……”这是对闽粤赣边区客家文化的概述,具有人口迁移特色的客家文化的奠定时期应为( )A.两晋之际B.秦汉时期C.中唐以后D.两宋之际解析:选A。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客家文化与人口迁移关系密切,因此,这一特色的形成应开始于第一次人口迁移时期,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两晋之际。
3.唐人罗让指出唐朝“根本实在于江淮矣”。
杜牧也说“江淮赋税,国用根本”。
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经济重心完全南移B.江淮经济发达C.唐朝重视江淮的开发D.江淮赋税负担沉重解析:选B。
罗让(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指出唐代的“根本”实际上在江淮地区,杜牧也说江淮地区上交的赋税,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
这些信息反映了江淮地区的经济在唐朝十分发达。
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六朝时期——趋向平衡;中唐以后——开始南移;南宋时期——完成南移;明清时期——重心巩固,故A项错误。
C.D两项说法与材料无直接联系。
4.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中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该词作内容不能反映出当时( )A.人口众多B.市民殷富C.商业繁荣D.租佃关系出现解析:选D。
仔细阅读材料由“参差十万人家”“户盈罗绮,竞豪奢”“市列珠玑”可以推断出人口众多、市民殷富、商业繁荣,但不能看出出现了租佃关系,故选项D符合题意。
5.南宋时“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B.南方稻米产量大幅提高C.水稻已普遍得到种植D.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解析:选D。
南宋时期苏州、湖州有“天下粮仓”的美称,这一现象,揭示了南方已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版必修2170724013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教材整理1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划分的依据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
2.各经济区的基本特征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教材整理2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原因:天灾人祸不断。
2.表现[深度点拨]我国古今人口迁移的不同原因(1)古代:北方中原地区战乱频繁,导致中原人口南迁;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吸引北方人口南迁。
(2)现在:主要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国土开发和东南地区相对发达的工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也需要迁移大量人口。
教材整理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1)主观因素:中原人口的南迁,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2)社会环境: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3)自然条件: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经过(1)江南经济初步开发①时间:孙吴、东晋、南朝时。
②表现: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在南方出现了像建康(今南京)这样的大城市。
(2)南方逐渐超过北方①时间:中唐以后。
②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都会都逐渐超过了北方;扬州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3)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①时间:南宋时期。
②表现:宋都南迁后,更致力于南方的经济建设,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
3.影响(1)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2)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成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大特点。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13[课中思考题],思考:这两则史料记录了江南地区经济怎样的变化?【提示】这个思考题和教材内容是直接相关的。
《史记》中的这则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江南的经济发展还相当落后,地广人稀,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简单,生产效率也很低,只能勉强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而《宋书》中的这则材料则反映出宋代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已经相当繁荣,人烟稠密,生产力水平已经有长足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一个郡一年的粮食产量可以满足好几个郡几年的需求。
2020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 岳麓版必修2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划分依据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
2.四大经济区(1)山东、山西经济区①特征:属于黄河流域,是传统的农业区,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
②地位:经济实力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2)江南经济区①特征: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森林密布,不利于开发;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
②地位: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3)龙门碣石以北①特征: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
②地位:经济实力有限。
3.分布特点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1.第一次高潮(1)时间:两晋之际。
(2)原因: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
(3)影响:山东、山西沦为主要战场,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徙,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2.第二次高潮(1)时间:唐安史之乱以后。
(2)原因:安史之乱。
(3)影响: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北方人口再度南迁,南方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3.第三次高潮(1)时间:两宋之际。
(2)原因:靖康之变_。
(3)影响: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促进了南北文化融合。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1)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但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而且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本来就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过程3.(1)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2)随着中华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
(3)经济重心的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成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大特点。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13[课中思考题],思考:这两则史料记录了江南地区经济怎样的变化?【提示】 这个思考题和教材内容是直接相关的。
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2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通过对古代四大经济区域的描述,认识我国古代经济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1.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经济区域,说明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2.了解古代人口迁移的原因、方向和规律,知道人口迁移有利于我国南北经济的均衡发展。
3.知道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并能据此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依据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
2.区域(1)山东、山西地区: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2)江南地区:两汉时期,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
(3)龙门碣石以北: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
3.特点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易混易错]古代的山东、山西与现在的山东省、山西省不是一个概念,它们是以河南崤山为界,以东为山东,以西为山西。
山东、山西都是传统的农业区,而山西更是秦统一六国的基地。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三次高潮时间原因影响第一次两晋之际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少数民族内迁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第二次中唐以后安史之乱南方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实力大为提高第三次两宋之际靖康之变[思维点拨]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由黄河流域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迁移。
北方战乱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古代人口南迁的本质是北方先进生产力向南方扩展。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1)中原人口的南迁,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自然条件优越,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经过(1)孙吴、东晋、南朝: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
农业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出现了像建康这样人口上百万的大城市。
(2)中唐以后:南方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会,都在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
[图示巧记] 中原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
[知识拓展] 我国古代北方人口三次南迁的共同点 (1)三次高潮都发生在政权交替之际,统治阶级内乱之后,政局混乱之时。 (2)都对南方经济的开发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3)南迁的原因都是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方战乱以及北方生态环境的恶化。
经济实力相差距大
3.区域特点: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 的特点。
知识点二 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1.第一次高潮
(1)时间:两晋之际。 (2)原因: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__少__数__民__族__内迁。 (3)影响: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徙,__黄__河__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2.第二次高潮 _安__史__之__乱____使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北方人口再度南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南方经济实 力大为提高。 3.第三次高潮 两宋之际,金灭北宋的__靖__康__之__变___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
朝代
人口/户
南方 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人口/户
北方 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西汉 2 470 685
19.8%
9 985 785
80.2%
唐代 3 920 415
43.2%
5 148 529
56.8%
北宋 11 224 760
62.9%
6 624 296
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注:①体现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思考 史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北宋南方户口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 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原因: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 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重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版必修2
教案 3 地区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课标要求 ]认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色。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区分依照司马迁依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色,将全国区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2. 四大地区地区山东地区山西地区江南地区龙门碣石以北项目河南崤山以东,史分布河南崤山以西称中原经济最发达和最人口罕见;生产技是传统畜牧区或特色是经济重心之一重要的粮食产地术落后半农半牧区经济实力差距较经济实力十分有地位大限[ 要点精讲 ]黄河流域为何长久处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1)自然条件优胜,开发较早,人口浓密,劳动力资源丰富;(2)春秋战国以来铁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推进了经济发展;(3) 春秋战国至两汉期间,黄河流域和巴蜀地区兴建了大量水利工程,有益于农业生产发展。
[ 要点精讲 ]造成南方人与北方人不一样性格的原由是什么?这是由两地不一样的地理环境造成的。
表现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地区发展的多样性。
塞北地处草原地带,天气干燥,畜牧业发达,促成了北方草原民族的豪放性格;江南水乡,天气湿润,促成南方人的温婉多情的特色。
3.分布特色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经济地区表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均衡的特色。
[ 深入研究 ]资料一汉代司马迁区分的四大经济区资料二汉朝反响江南地区百越族经济生活的画像砖:整幅画面以船纹为主,显示了这一地区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的现实。
思虑(1)据资料一分析当时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两大经济区是哪里。
简述这一地位形成的原由。
(2)据资料二分析两汉期间江南地区的经济特色是什么。
上述大要反响了当时地区经济发展的什么特色?答案 (1) 山西和山东经济区。
原由:长久以来是政治中心;开发较早,人口浓密。
(2)特色:两汉期间开发较慢、人少、技术落后、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特色:地区的多样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1)时间:两晋之际。
(2)原由:汉族统治阶级内争和少量民族内迁。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2-岳麓版高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选择题1.(2019·某某某某高级中学月考)汉唐“头枕三河(黄河中下游地区),面向草原”,两宋则“头枕东南,面向海洋”。
这一立国态势的转变( )A.根源于游牧民族的式微B.得益于铁犁牛耕的普及C.受制于东南部地狭人众D.立足于社会经济的变动【答案】D【解析】汉唐时期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而两宋时期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同时海外贸易发达,立国态势的转变说明经济重心的转移以及商业重要性的提高,故D项正确。
2.《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这反映了当时( )A.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B.南方相对安定,促进经济发展C.南方物资供给全国各地D.南方政治清明,带动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出南方经济的发展,但没有反映出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故A项错误;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促进了南方的开发,故B项正确;材料中南方物资充足,能够满足各地需求,但并不一定供给全国各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南方政治清明,故D项错误。
3.阅读下表,据此说法正确的是( )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情况表地区时期中原西北东北江南岭南战国117 29 ———西汉238 54 13 47 —AC.南方农业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D.长途贩运促进了农业技术传播【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从战国到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发现的铁犁铧增多,说明汉代南方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故A项正确;“普及全国”的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古代中国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时,汉代南方农业发展不及北方,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长途贩运对农业技术的推广,故D项错误。
4.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X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节《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参考教案2
《地区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参照教课方案一、教材剖析本课主假如从古代“地区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的角度,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色进行表达和剖析。
内容包含三目,第一目“四大经济地区的形成”剖析了我过古代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均衡性。
第二目“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介绍了古代中原人口大量南迁的三次热潮及南迁的原由和影响。
第三目“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剖析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由及影响,贯串于本课的线索是“经济重心” 。
二、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①记忆西汉期间四大经济地区的范围,要点剖析山东、山西成为经济重心的原由;掌握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由。
②培育的基本能力:在老师的指引下,学会用其余学科的知识与方法来记忆历史事件,剖析历史问题,解读历史现象的实质原由,达到学科之间的互相交融。
培育学生的看图能力和阅读剖析史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经过此刻行政区图与古代四大经济地区图的比较,让学生正确理解古代的山东、山西的地理观点。
经过丰富的图表、图片、交融其余学科史料知识,让学生自提取历史信息掌握历史知识。
②联合潮汕地区地方的乡土历史让学生深刻理解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①经过对古代四大经济地区的描绘,认识我国古代经济文明发展的多样性,认识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②经过对一些地方史的认识,加强学生对家乡地区文化的热爱与兴趣。
进而培育学生对乡土历史的兴趣与求知欲。
三、教课重难点剖析教课要点:古代中国中原人口南迁的三次热潮及其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过程。
教课难点: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由。
四、教课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议论为辅五、教课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六、板书设计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四大经济区的散布2、四大经济区的特色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三次南迁热潮2、主要原由3、影响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由2、过程3、文化重心的南移教课方案过程师:预习过课文的同学就知道,事实上,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一开始是在北方的,以后才渐渐移到了南方,那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下中国古代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的这一历史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业分层测评岳麓版必修2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B.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特点划分而成
C.各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D.黄河流域始终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
【解析】山东、山西传统农业区所在的黄河流域在唐宋之前是全国的经济重心,宋代之后,南方超过北方,成为经济重心。
【答案】 D
2.在汉代,江南地区与黄河流域相比,经济发展程度相差较大,根本原因是( )
【导学号:72040014】A.自然条件的差异B.统治政策的差异
C.生产力水平的差异D.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
【解析】在汉代,黄河流域由于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经济实力强,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
江南地区由于生产技术落后等因素,与黄河流域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这实际上反映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答案】 C
3.贞观年间南方人口一度超过北方,成为自汉代以来长达6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的第一次。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开疆拓土移民戍边B.经济重心移至江南
C.隋唐之际北方战乱D.安史之乱北人南迁
【解析】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由于隋唐之际北方战乱,大量北方人口南迁,故选C项。
【解析】 C
4.促成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
【导学号:72040015】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C.统治阶级的倡导D.自然环境优越
【解析】客观原因是江南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B、C、D三项都是主观原因,故选A 项。
【答案】 A
5.唐宪宗时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计天下方镇48道,申报户数224万有余(很多藩镇未报户口)。
其中所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58.3%。
这表明( )
A.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B.中国经济重心在唐朝完成南移
C.京杭大运河成为朝廷的生命线
D.唐朝时中原人口大量向南迁移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计天下方镇48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58.3%”分析可知,A项符合题意。
中国经济重心在南宋完成南移,排除B项;C、D两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答案】 A
6.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是在( )
A.秦汉B.隋唐
C.两宋D.明清
【解析】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关中,故A项错误;隋唐时期经济重心依然在北方,故B项错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正式南移,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故D项错误。
【答案】 C
[能力提升]
7.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导学号:72040016】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从东汉末年开始,受中原地区战乱等因素的影响,中原人民开始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南宋时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因此农业技术的进步是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
A、D两项是商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故排除;C项符合题意;土地集中加剧是土地私有制发展的结果,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关联不大,故排除B项。
【答案】 C
8.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该表所能反映的是( )
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最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
C.说明明代时中国的文化重心在南方
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图表中的数字信息转化成文字信息,准确地表达明朝南北方人口中内阁大学士数量的对比情况。
题干表格信息实际上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带动了文化重心的南移,体现了南宋以来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的情况,故选C项。
【答案】 C
9.阅读“汉唐时期人口分布”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导学号:72040017】
汉唐时期人口分布表 (单位:千人)
(2)唐朝时期人口的分布与西汉时期相比,发生了怎样的明显变化?
(3)导致人口地理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口迁移。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唐朝中后期人口大量南迁,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简要分析人口迁移对我国经济格局的影响。
【解析】本题为数据统计图表题。
第(1)问,第一小问,由表格数字对比可明确得出结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2)问,两个时期的人口分布的变化主要是黄河流域人口减少,其他一些地区人口增长加快。
第(3)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唐朝中后期”这两个时间背景,很明显是指两个时期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长期战乱的局面和安史之乱。
第(4)问,“经济格局”这一概念的内涵主要是指经济重心的变化,由此分析影响即可。
【答案】 (1)西汉时,人口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原因:黄河流域开发早,经济发展较快。
(2)黄河流域人口减少,江淮地区、西南地区、两广及福建地区人口增长很快。
(3)战乱频繁,政局动荡。
(4)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补充了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快了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