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文言文教学范式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文言文教学范式探究

人们通常以“信、达、雅”作为衡量一篇译文好坏的标准,文言文的翻译也是如此。好的译文能够将一篇文章在另一种语言环境中真实、完美地再现出来。如果将一篇寓意深刻、很有文采的文章翻译得干巴生硬,或艰涩难懂,就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提高辨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文言文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文言文越来越受到编者、命题者、老师、学生的重视。从教科书设置的课文数目及文言文教学在课时上所占的比例,从中考文言文阅读分值的增加和试题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都说明了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一、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轻视文言文教学的现象仍然存在

有些老师认为,文言文是中国封建文化,许多作品宣扬了落后的思想,束缚了人的个性,和现代社会的人格独立、个性解放背道而驰,惟恐对学生发展不利;有些学生认为,现代社会已步入网络时代,生活节奏加快,时空距离缩小,与其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文言文,倒不如去多背几个外语单词。再加上文言文的字词音义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认为文言文“深不可测,枯燥无味”,因此许多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

2.“简单化”“、繁难化”并存

一些教师认为,文言文教学,就是“读读、背背、译译”,没什么难教的。致使有的学生也会认为:学习文言文只要背会课文,背会译文就行了,没什么学头。因此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诵读上,效率极低;

还有的教师的教学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几篇文言文,很少补充课外阅读;只停留语句的字面意思的解释,很少去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如此种种定会降低学习的质量。

一些古文学知识渊博的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正‘学懂文言文,于是大讲特讲语法修辞,旁征博引,俨然一副“老学究”模样,使文言文教学变得繁难化。这样不但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反而使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的甚至因学不懂、学不会而放弃学习,这样也难达到满意的效果。

3.“一言堂”“、满堂灌”盛行

在现代文阅读中,教师大都能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而在文言文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一直被一些教师奉为圭臬。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味的死输硬灌,于是一字字的讲,一句句的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着。学生成了接受的容器,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可是为了应试,只好应装,这样教学质量总也上不去。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

喜爱文言,培养兴趣。有些同学抱怨我们今天不用文言文,干嘛去学“之乎者也?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载形式。无论是医学、数学、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写成,流传至今。文言文是源源流长的瑰丽财富,我们不懂它,又如何领略中国文化的古典深厚,搏大精妙呢?其次,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和典故绝大部分来自文言文。再次,文言文中蕴含丰富的生活哲理,既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又能指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世。文言文的益处很多,只有从心底里喜欢上了文言文,才能学好它。

(一)积累

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和断句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去理解、体会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3.要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倒装句又可分为主谓倒装句、动宾倒装句、宾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

(二)朗读、背诵,理解文意,培养语感

1.借助注释,粗读课文

预习时完成粗读任务。粗读的首要任务是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从整体上初步地把握课文结构。结合注释,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再连猜带蒙,对课文内容应该能了解六七成了。粗读中要画出疑难词句,以备在课堂上提交讨论。

2.质疑、解难、细读和正确翻译课文

人们通常以“信、达、雅”作为衡量一篇译文好坏的标准,文言文的翻译也是如此。好的译文能够将一篇文章在另一种语言环境中真实、完美地再现出来。如果将一篇寓意深刻、很有文采的文章翻译得干巴生硬,或艰涩难懂,就没有完全达到翻译的目的,同时也歪曲了原作。可见,翻译不仅是文言文综合水平的体现,也反映出译者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公务员之家

3.深入领会,精读课文

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精读,应该是在对课文比较熟悉的时候了,因此在读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课文的写作背景,深刻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文

章的内涵,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来感悟、理解作品,体会该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色彩。

4.鉴赏评价,熟读课文,反复诵读课文

这一步主要靠课后同学们主动进行。要熟读成诵,要强化文言字词的学习效果,深化对课文内容、结构的理解。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教师应在这个阶段加以指导和监督,引导学生相互帮忙学习,也可以让找一些对比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总之,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最丰厚的载体,学生学习文言文,事实上也就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文言文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是不可动摇的。

文言文翻译常见误区探究及应对策略(原创)

文言文翻译是整个文言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它以理解句意为基础,以考察学生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为目的,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考察手段。自2002年起《考试大纲》要求将文言文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翻译题便成了常考、必考的内容。因此,考生在翻译句子时,既要遵循文言文“信、达、雅”的翻译要求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还要知晓一些翻译常见误区类型,避免犯以下几方面的错误。

㈠文化常识积累不够导致误译

例1亮兄瑾也,避乱江东

..。(误译:长江以东地区;正译:长江以南地区)

2将军战河北

..。(误译:河北省;河南省。正译:黄河以北、黄河..,臣战河南

以南地区)

3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也?”(误译:站起来;正译:双膝着地,上身挺直)分析:古人席地而座,而两膝着地,脚背朝下,臀部坐在脚后跟上,如果臀部抬起,上身挺直,就叫“跽”,鸿门宴上,项王本坐着,突然见樊哙闯进来,于是警惕起来,握住剑,挺直腰准备站起来,以防不测。故应译为“双膝着地,上身挺直”。

因此,考生要不断从以下所述几方面加强古文化常识的积累:①姓名和称谓②官职和科举③地理常识④宗法和礼俗⑤服饰和器物⑥历法和刑法⑦古代音乐。避免再犯上边三例所犯错误。了解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这是确切理解并翻译古文不可缺少的条件。古代文化常识涉及面非常广泛,而教材中又缺乏较为系统的阐述,许多内容是分散在各篇课文的注释之中,往往不被重视。再加上,近几年的高考明确了古代文化常识不作考试内容,这就更加让人觉得识记古代文化常识是偏离了高考复习的方向,这实在是一大误区。因为,考生如果对古代文化常识一无所知,势必直接影响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当然也不能作出准确的翻译。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