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理论与阅读教学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对话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浅谈对话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对对话理论的解读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对话理论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对话理论。
对话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交流和互动来促进学习。
它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相互作用和思考是获取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对话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观点,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提问、激发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对话理论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认为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对话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结构。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只是单向地传递知识,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收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而对话理论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文本。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并就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和辩论。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也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实践中,可以使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运用对话理论。
比如,在阅读一篇短文之前,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解读一段,然后各组派代表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演绎文本中的人物和情节,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训练。
除了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对话理论还可以应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展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
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方式,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阅读对话与教学对话
阅读对话与教学对话毫无疑问,对话理论给语文教学改革及其实践带来了崭新的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新的课程标准中这句纲要性的话,其实包含着两层意义:一、阅读是读者(包括教师和学生)与文本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不妨称之为阅读对话;二、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不妨称之为教学对话。
在时下许多论述中将此二者分别所属的阅读观和教学观几乎混为一谈。
我以为,弄清此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一、阅读对话阅读对话理论是将阅读行为看作是主体间的对话和交流,“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
阅读对话理论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天窗:其一是读者与文本都是对话的主体,即平等性;其二是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前理解(原有的知识经验)结构,即差异性;其三是承认读者个性化的理解和创造,即开放性;其四是对话过程中主体间彼此精神相互接纳、融会,即理解性;其五是对话的效果不是一次完成的,随着对话的深入,意义在不断生成,即发展性。
反思传统阅读教学,我们则过于注重文本的知识性传授。
教材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学生如有异议,“一切以教材为准”。
教师以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代替了学生的独立理解,甚至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原有的结论。
为摒弃以往语文教学的这些恶习,引进阅读对话理论,是一种极具针对性的选择。
二、教学对话教学对话主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真诚倾听和诉说,是人格平等的心灵交汇,是以情生情的情感交流,是以思引思的思维碰撞。
教学对话理论,给传统的师生观历史性地将了一军。
其意义在于:(1)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认识到了学生人之为人的灵性、尊严;(3)教学活动总是在人人参与、交往互动中推进;(4)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必须通过主体内部的建构和外部的推动;(5)教师只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平等中的首席,但不排斥教师的引导作用;(6)师生在交往对话中共同成长。
当然,教学对话还包括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自我之间的对话。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语文阅读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它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对文化理解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不符合,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乏味等。
因此,如何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成为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首先,要进行“阅读”与“对话”的多元互动。
即要让学生真正有所思考,而不是单纯地读书后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元互动,例如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自己对话等等。
其中,“与自己对话”尤为重要。
学生在阅读文本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辅助学生自己思考,慢慢引导学生想一想、感受一下,进而与自己进行对话,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内涵,提升学生的个人思考与表达能力。
其次,在教学中要进行生活与阅读的连接。
语文阅读的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更有助于引导学生借鉴阅读内容并加以利用。
例如,在阅读课文后,可以借助教学实践中的现象,让学生加以比较与分析,活学活用,从而提升语文阅读的实际意义与果效性。
此外,还要积极创设语文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学生体验语文学习过程的载体,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些趣味性的情境,如举办小型语文阅读比赛、让学生分组朗读等等,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语文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最后,要建立健康友好的老师与学生“对话”关系。
由于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注重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对话”关系,让学生在安全、信任的教育环境中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多关注学生的心里与思考,定期与学生家长互通信息,尽量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发展。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不单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更是一次对生命、人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深度思考和接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用心引导学生多元阅读,生活与阅读相连,创设学习情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将语文阅读教学贯彻到生活与实践之中,真正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思维层次。
对话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1)
简述“对话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摘要: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需要引入对话理念。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而对话具有内在的未完成性与自由开放性,要求教学中的交流与对话,其最终的目的不是说服与压制,而是在不断汇聚、融合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意义。
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平等对话,才能使积重难返的阅读教学重获生机与魅力,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对话理论、语文阅读教学一、语文阅读教学现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是这样进行阐述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可以把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自行的阅读实践。
应该让学生们在主动和积极的思维当中去加深理解并亲身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们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所带来的乐趣。
”[1]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与学生学习的需要。
然而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灌输式”和“习题式”课堂教学模式却让语文阅读教学走入一种尴尬的境遇。
教师以“教”代“读”。
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教学中“教”的太多,学生阅读的太少,因而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
学生阅读量少。
除课本外,学生很少接触到课外阅读,《中学生必读名著篇目》形同虚设。
更为明显的是有些教师过于强调分数第一的功利性,将所要教学的课文,按照考试阅读模式训练学生,要求学生熟记难写的字词,背诵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名言佳句,作一点理解性的归纳,教学的八股使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难以和文本对话及情感交流,缺少思维碰撞和审美情趣。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语文阅读教学逐渐走出这种误区呢?二、对话理论是什么对话理论这一思想最早的提出者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他认为,人类情感的表达、理性的思考乃至任何一种形式的存在都必须以语言或话语地不断沟通为基础,“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对话无处不在,广泛而深入,“……在每一句话、每一个手语、每一次感受中,都有对话的回响(微型对话)”,而且,“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声音进入对话。
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对话理论是一种新型的语文教学理念,它强调对话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活动,其中包括反思,记忆,思考,建构和积累。
由于这种理念的引入,它的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培养阅读能力,使阅读更有趣和有效。
本文将重点讨论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对话理论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和技巧,在读副句前先猜测阅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反应,发展出一个交互式的对话和分析问题的讨论,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此外,老师可以发问询问学生对文章的解读,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对话理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形成一个“大家讨论”的模式,让学生自由讨论阅读内容,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内省,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为他们发展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提供机会。
此外,老师还可以在讨论中批判性地解读文章,并提供自己的解读,以便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的认知技能。
最后,对话理论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自由讨论,在课堂上自由发言,学习新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增加学习新单词的机会,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
此外,课堂对话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表达观点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掌握语文。
综上所述,应用对话理论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
因此,在学术上老师应该考虑使用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以上是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希望能够为老师提供一些研究上的支持,帮助老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把握对话理论,有效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受益匪浅。
对话理论与阅读教学
对话理论与阅读教学“存在就意味着进行对话的交往。
对话结束之时也就是一切终结之日。
因此,实际上对话不可能,也不应该结束”。
人的存在不是无声的、沉默的,任何人都不能只对别人说话而剥夺别人说话的权利。
人们说话是对世界“发表意见”,是一种改造世界的行为。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对话实质上是一种交往关系;哈马贝斯在他的“交往理论”中把对话更多地视为一种方法论,认为对话是连成现代交往最为合理,最为有效的一种途径。
其实生活的真谛在于获取意义而意义的获取在于对话。
接下来我要与大家探讨对话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及注意事项。
一、首先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生活上,教师要做学生们的朋友、家长,主动关心他们,特别是学生们由于生活、学习压力而心理上产生困惑时,这时他们特别需要一个开导者、一个大朋友、一个心理咨询师。
教师要承担起这一重任;课堂上,要克服“教师中心论”“教师一言堂”“师道尊严”的思想,虚心做一个“教师学生”“生态圈的管理员”“平等位置中的首席”,扮演好导演、主持人的角色;教师不再是唯一答案的传达者,练习题的布置者。
教师要高屋建瓴,善于引导。
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或她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等要高于学生,才可以起到很好的向导作用。
过去流行一种“谈话法”教学是先由教师预设好结论,再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其实是一方面强行灌输,另一方被动接受,与阅读作为一种对话在本质上是背道而弛的。
另外,课堂阅读教学是一个集体参与的过程,这其中不仅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还有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还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一个刻板的课堂上,轻松、自如的对话是难以展开的。
和谐,只有和谐的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
可见,对话理论被引入阅读教学较传统的语文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高出很多。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对话是人类交流的一种基本形式,它不仅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交流场景中,而且在教育教学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运用对话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从对话的定义、对话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和对话教学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浅谈,并提出一些对话教学的具体建议。
首先,对话是指两个或多个人之间的互相交流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
它具有言语交流、互相倾听、相互回应的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对话来传达信息、分享经验、表达情感等。
在教育教学中,对话也被广泛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因为对话具有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成就等多重功能。
其次,对话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在教学中采用对话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性。
例如,在阅读课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二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话是言语交流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通过对话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阅读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对话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考问题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对话教学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师生对话。
在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注重发现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与学生进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通过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二是学生对话。
学生之间的对话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通过对话来提高理解力和表达能力。
三是自我对话。
自我对话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考和总结的方式与自己对话。
通过自我对话,学生可以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对话理论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的实质( 一)“对话”的内涵“对话”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
狭义上的对话是说话者与对话者之间的言语相互作用的形式之一, 即人与人之间用言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
广义上的对话则包括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言语相互作用的形式。
也就是说, 广义的对话并不局限于人与人之间, 人与各种精神产品如文本之间的交流也可称为对话。
这种对话通过人对文本的理解和批评, 以非口头语言的形式为特征展开。
所以, 对话的本质就是参与各方拥有平等地表达各自观念、意见的自由和权利。
( 二) 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的实质从对话的内涵来看, 阅读教学中对话的实质是表达与交流。
学生与文本之间、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主要是以内部言语的形式进行的; 而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主要通过外部言语的形式实现。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对话可分为三个层次:1.言语对话层次言语对话即教师与学生间简单的言语问答, 这是最浅层次的对话。
它普遍运用于较简单的阅读问答, 教师通过这些简单的问答对话让学生初步认识文本。
2.情感交流层次情感交流对话的前提是师生双方必须首先独立与文本进行情感对话, 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品味作者写作的心境与情境。
在这一基础上, 师生双方共同就文本所涉及的语言、知识、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平等交流, 从而达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情感上的沟通与共鸣。
3.生命对话层次这是最高层次的对话。
学生了解生命价值、生存意义多半是在阅读中获知的。
通过阅读对话教会学生体验生活, 关注生活, 关爱生命, 珍惜生命; 通过对话给学生以生命的思考乃至人生的启迪才是阅读对话的终极价值所在。
二、语文“对话”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与角色定位(一)“对话”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1.“对话”阅读教学是民主、平等的教学“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中的首要条件。
师生间的对话是建立在双方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平等交往基础上的教学对话, 以谋求教学最大程度的共识。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阅读教学日益受到。
对话理论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在对话理论下,语文阅读教学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
本文将从对话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施方法、实际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对话理论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和互动,认为阅读是一种对话过程。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理论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
同时,对话理论还强调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对话理论下,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明确阅读文本和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阅读文本,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授古诗词时,教师可以选取经典的诗词作品,通过阅读、朗诵、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对话理论下,师生的角色和关系发生了变化。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
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对话成为课堂的主要形式,通过平等、自由的交流,达到知识的分享和思想的碰撞。
在对话理论下,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规划合理的教学活动和流程。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文本和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朗读等。
同时,教师还需要明确教学流程,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教授小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快速阅读全文,再选取精彩片段进行细读,然后组织小组讨论,最后进行全班分享和总结。
在对话理论下,教师的引导和鼓励策略至关重要。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需要通过激励性语言、榜样示范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通过对对话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对话理论具有以下实际效果:对话理论注重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对话理论是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论,其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和互动,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理论更是被广泛的运用。
下文将围绕着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展开论述,从教材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对话理论如何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材选择对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材选择,应该以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适度注重文本对话性质和情感情境的多元化,促进学生真实体验,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
在选择教材时,我们应该注重文本对话性质,这是因为对话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一种基本方式,而人们的表达的渠道常常是通过对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
带着这样的认识去选择教材,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话的意识,培养交流的习惯和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交流沟通技能。
同时,教材的多样性对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也不可或缺。
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情感和情境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每种情感和情境所包含的教育意义也是不同的,例如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应该更加注重对于人性的解读和描绘。
因此,选择教材不同的文本形态,使学生能够真正地体验到来自文本中的各种情感与情境,能够激发他们自身的情感与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最后,对于教材的选择,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在阅读作品的时候,有必要能够引导学生去发问、去选择、自我组织、自我解释,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自我理解能力。
二、教学设计在阅读教学中,对话理论强调学生的交流和互动。
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可以注重以下几点。
首先,将对话作为教学的基本形式。
对话是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之间展开对话,帮助学生掌握每一段落和文章的核心思想。
教师引导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相互倾听,交流思想,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漏洞和不足,而且能够激发他们对于问题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对话教学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从对话教学的定义、对话教学的特点以及对话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对话教学的定义对话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通过对话的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的教学方式。
对话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互动性强:对话教学要求学生与教师之间或者学生之间进行互动,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参与度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注重学生思维的激发:对话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对问题的探讨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对话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交流和学习,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1.引导学生展开对话在阅读文章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话,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观点。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和观点进行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2.开展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对话教学的一种常见形式。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讨论一个问题或者一个主题。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对话理论是指在教学中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变为一种相互对话,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对话理论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本文将浅谈对话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对话理论能够促进师生间的互动。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是主导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运用对话理论,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双向的对话交流,提问和解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教师也可以即时反馈学生的回答。
这种互动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度。
其次,对话理论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运用对话理论的方法,在对阅读文本进行解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并给予学生反驳和解答的机会。
通过与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讨论,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评价。
这种批判性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提高阅读和理解文章的能力。
再次,对话理论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在对话中,学生可以与同伴进行合作,共同解读文本,交流观点和理解。
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观点和解读中获取新的思路和启发。
同时,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最后,对话理论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在对话中,学生需要将自己的观点和理解通过口语表达出来。
通过与他人进行对话交流,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自己的语言组织和表达思想的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都有积极的影响,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对话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合理的指导和设计。
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对话理论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阅读素养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转化。
同时,对话理论也不是取代传统教学方法的替代品,而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和延伸。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指学生教师就课文内容进行的交流活动,旨在激发学生
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为自己活到文字,以真实的感悟去明白真实的内容,最终把文
学作品的源头和主要内容传承并承载进神灵里。
“对话”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另
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熟谙文字的有效性,能够使其语文修养更加深厚雅致,这是非常有
必要的。
“对话”的教学要注重对话的思想性和实践性,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真正的体会,以
达到文字中隐藏的基本逻辑,有时要采用更加深度和丰富思路,在丰富的语境中养成激发
学生思维的思维链条,以让学生发现文学作品的真正精髓,做到真实的把握文学作品的主
要内容。
“对话”的交流行为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征较有深度和准确性的分析,要从学生
的个性特征、生活背景等方面根据不同的学习的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具体的教学内
容和相应的教学策略,把握学生的学力水平,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独特的
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有把握不同知识结构间中心关系的能力,以及把握课文主要
内容的思维投射能力。
“对话”与摘抄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技法,是文字能力训练者的基本技能,也是理解
学习的重要过程。
只有通过语文阅读中的“对话”来体会课文的深刻性,学习者才能真正
融入到文字中去和能够把文学作品的内容活到心里去的。
最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内“对话”的运用得当,才能掌握学习课文内容的主要重点,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使学生对真实
文学作品有更加熟谙的把握。
对话理论与阅读教学
关于语文教学中的主体
文本作者是创作主体、教材编者 是编辑主体(这两种是隐性的) 学校教师是施教主体、学生是学 习主体(这两种是显性的)
阅读对话
读者与文本本身的对话,人与文 本的对话具有多元阐释性。 读者与文本相关者的对话,人与 文本相关者的对话可能是多元也 可能是一元的。
读者与文本相关者的对话
文本作者有自主表达自己思想、观 点、态度和感情的权利,他对于自 己的作品是有主体性的。 学习文本,要通过对别人的思想感 情的感受和理解,扩大自己的思想 视野和情感体验的范围和深度。
尊重文本作者创作主体性
对学生来说,就是首先要把自己 放在“倾听者”的地位,而不是 “评判者”的位置上,努力感受 和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并进而发现作品的美。
对话的隐喻意义 对话的实际意义
单纯把对话理解为实际意义上的对话是狭 隘的,容易导致把教学中你来我往、有问 有答的形式看作对话,而实质并不具有对 话性质。 只要具有对话性质,即使整堂课都是教师 在讲解也会是一种对话而不是一种独白。 所以,对话不能单纯以形式来判断,关键 是看其是否具有对话品质。
对话的品质: 交流和相互理解
5.从对话的适用场合看
日常对话 教学对话
6.从对话程度的深浅看
深度对话 浅层对话
7.根据对话声音不同的质
单调对话 复调对话
8.从对话是否具有反思性看
反思性对话 非反思性对话
9.从对话的表现形式看
隐喻的对话 实然的对话
10.从对话者态度与情绪看
对抗性对话 合作性对话
“教学对话就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激 励与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 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而获得知识技 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 教学对话是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型教 学方法的基本形式之一。” ――张华
对话理念下的阅读教学
对话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对话阅读理念是指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地位上产生的一种以学习语言为目标、以文本言语为中介而展开的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包括师与生、生与生、师与文、生与文之间的互动,最终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感悟,积淀语感,促进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动态过程。
这一阅读理念,揭示了人与人之间、人与作品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也完全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一、阅读教学的主要对话状态阅读教学的对话状态,也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但这个组合体的主要构成应是生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1、生本对话。
生本对话主要是指学生与作为文本的课文的对话。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中心。
长期以来,我们关注文本,崇拜文本,认为文本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我们引导学生小心翼翼地解读、猜读作品的含义,猜读作者的本原意义,却把阅读的主体——学生忽略了。
阅读不是读者机械地接纳文本,而是读者对文本意义的空白,运用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力去填补。
因此,作品的意义并非是文本产生于作家手下时就凝固了的,而是由读者逐步发掘出来的。
由此我们不难认识到,读者阅读文本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即一个对话的过程。
因而,学生阅读一篇篇课文的过程,也应该是一次次对话的过程。
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内容有很多,至少应包括搜集处理信息并把握意义、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等。
在阅读文本时,学生要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知识、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体悟文本中动态的、有灵性的东西,与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
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教师应引导学生“好读深思心知其义”,面对文本能做到“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进而将文本内涵、生活经验乃至人生意义等融为一体,产生独特而富有创造的感悟。
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对话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民族文化传统和古代文学作品,生动地向学生
展示语言用于沟通和表达的功能。
它把语言学习游戏化,并用来激发学生
的语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口头对话,可以把语言理解为丰富的概念,鼓
励学生运用类比和归纳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发现文字的意义和隐藏的奥秘。
例如,“阳春白雪”一词,学生可以用口头对话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
从而发现文字的深层含义,从而运用到阅读教学中。
通过对话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
文本的意义。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技巧和交流能力,有助于培
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增强深度思考能力,提高文字理解能力,增强文学素养,协调学
生全面发展,达到多维教育目标。
604第四讲阅读教学的对话理论
第四,评价过程中凸显出来的可操作 性方面的难题是难以逾越的。 在对话式语文教学中,由于不注重 理性知识的掌握,而是把更多的视线转 向精神层面,因此,过程性评价已经成 为客观的必然,然而即使在过程性评价 中,流动于师生间思想的火花、情感的 共鸣、精神的陶冶仍然无法一一落实到 评价中。
第五,避免以对话为目的的对话。
三、对话理论在语文教学中潜 在的难题
首先,教师权威人格的消解需要一定 的过程。 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定势很难在较短 的时间发生转变,否定自我的过程也许是 最为艰难、痛苦的。
其次,学生参与对话需要基本的条件。 对话理论要求师生对所讨论的话题不 仅应该具有初步的理解,而且需要拥有独 立的观念与看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 师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教学问题,但时这并 不意味着学生便就此拥有了与教师同等的 知识储备与认知水平。
将对话理论引入语文教学并非是为 了求新求异,而是要促进语文教学的积 极变革。因此,在教学中要避免为了对 话而对话,应该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中,理解是对话得 以发生的关键要素。因此,只有在理解的前提 下,个体才能走向他人,走向意义的不断生成, 使具有真正意义的对话关系具有构建的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对话无法脱离语言这个领 域,但是对话关系又是超出语言学领域的一种 特殊关系。因此,现代人可以超越时间、空间 的局限对处于不同时期、地域的文本和观点进 行对话,不断丰富个体经验,那么,人类的优 秀文化就可以得到传承,同时也使得人类警获 得更加完满的教育目的成为可能。
再次,语文教学应充满创新与追求。
对话具有内在的未完成性和自由的开放性, 这赋予了语文教学的未定论性与无限的可能性。 在教学中的对话与交流,其最终的目的不是说服 与压制、而是在不断汇聚、融合的过程中形成新 的意义。教师与学生通过真诚的沟通、互相融合, 在充满爱、信任与希望的合作情境中不断完善或 发展师生的认识。参与对话的每一种观点都代表 着一种独特的存在,同时对话本身也拒绝陈腐与 雷同,因此不断追求与力图创新是对话理论对语 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现文本的创作空白
6 冗余 文本的意义一般都来自于必要信息。 但有时冗余信息也可以打开读者的 想象世界。 7 陌生化 文学文本要求创新。语言的陌生化 成为文学创作的追求。
发现文本的创作空白
8 隐喻化 隐喻不是指向事物本身,而是指向 非本体(喻体)来完成文本意义建构。 隐喻提供了人们观察世界的新角度 和新途径,它在建构话语和文本意 义的同时,也建构了人所置身的世 界,扩大了人们的认知范围和认知 方式。
1
发现文本的创作空白
2 角色 角色指的是诗歌作品中的抒情主人 公,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和叙述人等。 3 省略 文本中有形或无形的省略,都是读 者介入文本的艺术空间。
发现文本的创作空白
4 隐蔽 文学文本往往只给读者提供一个艺 术空框。 5 中断 连续叙述的中断,戛然而止的结尾, 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巴西的保罗· 弗莱雷
《被压迫者教育学》: “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 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教育。” 从本质上说,教育就是一个人际 交往系统。
田汉族认为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 以语言等符号为文本而进行的精 神上的双向交流、沟通与理解。”
教学对话是教学方法
“教学对话就是通过教师的提问、 激励与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 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而获得知识 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 教学对话是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型教 学方法的基本形式之一。” ――张华
后现代意义上的对话
首先,对话具有完全意义上的开放性和 启发性。 其次,理解和反思是后现代对话的重要 特征。
教师的施教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教师只有 以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认识解读 文本,才能起到将这个文本的 文字激活,使之成为一个活的 语言肌体的作用。
教材编者的编辑主体性
编者对教材作品的选择和编辑有自 己理解和表达的权利,他们对于编 辑教材是有主体性的。 编者对教材的加工都是为了学生的 “学”和教师的“教” ,是为读者 了解文本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 服务的。
教材编者的编辑主体性
编者的主体性是有限度的,它必须 接受作者的主体性为它设定的这个 特定的空间,必须避免离开文本许 可范围进行纯属于自己的天马行空 般的自由发挥,必须避免脱离对文 本作者的基本理解而进行的不着边 际的思想批判和艺术挑剔。
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 的对话过程”,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 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 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对话是思维方式,也是思想 交流和感情沟通的主要方式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对话”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
大多数人认为,最早提出“对话” 概念的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 对话是 同意和反对关系, 肯定和补充关系, 问和答的关系。
关于语文教学中的主体
文本作者是创作主体、教材编者 是编辑主体(这两种是隐性的) 学校教师是施教主体、学生是学 习主体(这两种是显性的)
阅读对话
读者与文本本身的对话,人与文 本的对话具有多元阐释性。 读者与文本相关者的对话,人与 文本相关者的对话可能是多元也 可能是一元的。
读者与文本相关者的对话
文本作者有自主表达自己思想、观 点、态度和感情的权利,他对于自 己的作品是有主体性的。 学习文本,要通过对别人的思想感 情的感受和理解,扩大自己的思想 视野和情感体验的范围和深度。
尊重文本作者创作主体性
对学生来说,就是首先要把自己 放在“倾听者”的地位,而不是 “评判者”的位置上,努力感受 和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并进而发现作品的美。
教师的施教主体性
语文教师的教学主体性在于语文 教师有根据自己对文本独立的感 受、体验和理解解读文本和独立 地组织语文教学的权利。
教师的施教主体性
语文教师不能无视文本作者在自 己的语境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 想和感情的权利,不能脱离开文 本的具体内容对作者的写作进行 刻意的挑剔和不切实际的批判.
寻求生成意义的对话策略
1 形成期待 “期待视野”是接受理论中的一个重要 概念,指的是接受主体在阅读一个新的 文本之前,已经具有的知识框架和理解 结构。 (1)通过读者已经熟悉了的文学作品的知 识和规律;(2)建立与熟悉作品之间的隐 在联系;(3)把作品的虚拟世界与真实的 现实世界联系起来。
寻求生成意义的对话策略
寻求生成意义的对话策略
6 追本溯源 : 探讨作者创作文本时 的原初用意和基本母题。 7 汇聚比较 : 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联 系和关系,是与文本对话,生成和 创新意义的一个重要通道。 8 动态积储 : 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 去生成和创新文本的意义,是一种 静态的接受方法。
文本作者的创作主体性
一是读者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 二是读者通过文本与文本所反映 时代背景的对话。
与文本—作者对话的切入口
一是发现文本的创作空白, 一是寻找生成意义的对话策略。
发现文本的创作空白
预设 预设是一种先于表达和接受而存在 的经验信息,因此,在逻辑学上叫 做预设。“预设作为隐匿在话语深 层的无形力量,既规定了表达者的 话语权,也规定了接受者的解释 权。”
2 还原语境 读者与文本对话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通 过言语表达恢复言语与语境的关系。 3 补足填充 补足,指的是补足有形和无形省略的意 义;填充,指的是填充文学作品的艺术 空框,以生成“象外之象”和“言外之 意”。
寻求生成意义的对话策略
4 联想触发 联想触发,指的是在阅读中读者调动自 己的经验库存,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 事。 5 颠覆重建 颠覆重建就是读者以颠覆表达意义的方 式,重建自己对于文本意义的理解。
弗莱雷的对话前提
弗莱雷指出:缺乏对世界、对人的挚爱, 对话就不能存在; 没有谦虚的态度也不可能进行对话; 对话还需要对人类深信不疑,对他们的 制造与再制造、创造和再创造的力量深 信不疑; 离开了希望,对话也同样不能存在; 最后,除非对话双方进行批判性思维, 否则真正的对话也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