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兰巴雷综合征
(医学课件)吉兰巴雷综合征演示课件
反射异常
反射减弱或消失是吉兰巴雷综合 征的典型表现之一。反射减弱通 常是由于神经传导受损所致,而 反射消失可能与神经根炎有关。
感觉异常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可能会出现感 觉异常,如四肢末端麻木、刺痛、 烧灼感等。这些症状通常是由于周 围神经受损所致。
自主神经症状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可能会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悸、胸闷、呼吸急促、出汗增多等。这些症状通常是 由于神经节和神经元受损所致。
入。
肠内营养
对于无法正常吞咽的患者,通 过鼻饲或口服营养补充剂,提
供必要的营养支持。
静脉营养
对于严重吞咽困难或肠道吸收 不良的患者,采用静脉营养,
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
康复治疗与护理
康复锻炼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 划,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物理治疗
采用物理疗法,如电刺激、按摩等,促进肌肉功 能恢复和预防肌肉萎缩。
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如重症肌无 力、多发性硬化等。
神经电生理检查
01
02
03
肌电图
检测肌肉的电活动,判断 是否存在神经传导异常。
神经传导速度
测量神经传导的速度和幅 度,了解神经受损情况。
重复神经电刺激
通过重复刺激神经并测量 反应,判断神经肌肉功能 。
血液与脑脊液检查
要点一
血液检查
检测血液中的免疫指标、炎症因子等,了解免疫系统状 态。
吉兰巴雷综合征演示课件
2023-11-05
目 录
• 吉兰巴雷综合征概述 •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与评估 •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治疗与护理 •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预防与控制 • 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例分享与讨论
脊神经疾病-吉兰-巴雷综合征
一、吉兰-巴雷综合征
(五)治疗 1. 免疫治疗 (1) 血浆置换(PE):可迅速降低血浆中抗体和炎症因子,每次交换量为30~ 50ml/kg,依据病情轻重在1~2周内进行3~5次 (2) 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IVIG):可与大量抗体竞争性阻止抗原与淋巴细胞表面 抗原受体结合达到治疗作用,剂量0.4g/(kg·d),连用5天。 目前国内外指南均不推荐糖皮质激素用于GBS治疗
性神经病
二、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五)治疗 1. 免疫治疗 (1)糖皮质激素为CIDP首选治疗 (2)IVIG和PE:与AIDP相似 以上治疗效果不理想,或产生激素依赖或激素无法耐受者,可试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
胺、硫唑嘌呤、环孢素A、甲氨蝶呤等 2. 神经营养 可应用B族维生素治疗。 3. 对症治疗 如有神经痛者,可应用卡马西平、加巴喷丁等 4. 康复治疗
二、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 病因 暂不明确,CIDP患者体内可发现β-微管蛋白抗体和髓鞘结合糖蛋白抗体,未发现与
AIDP发病密切相关的针对空肠弯曲菌及巨细胞病毒等感染因子免疫反应的证据。 2. 发病机制 细胞和体液免疫共同参与介导的针对施万细胞或髓鞘的免疫损伤,引起周围神经脱髓鞘
和轴索损害。
二、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二)临床表现 · 病前少见前驱感染,起病隐匿并逐步进展,2个月以上达高峰 · 对称性肢体远端或近端无力,大多自远端向近端发展。一般不累及延髓肌致吞咽困难,
呼吸困难更为少见 · 部分患者可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括约肌功能障碍及心律失常等 ·四肢肌力减退,肌张力低,伴或不伴肌萎缩,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四肢末梢性感觉
一、吉兰-巴雷综合征
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
02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和
避免吸烟等,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避免接触诱发因素
03
避免接触某些诱发因素,如某些药物、化学物质或毒素等,以
降低发病风险。
预后评估
病情严重程度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预后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轻度患者通常预 后较好,而重度患者可能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缺陷。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症状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症状包括肌肉无力、感觉异常(如刺痛、麻木)、平衡障 碍、视觉问题、呼吸困难等。这些症状可能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蔓延。
病因和病理
病因
吉兰巴雷综合征通常由感染引发,尤其是胃肠道感染。部分患者可能由疫苗接种 或手术引起。
病理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病理表现为周围神经的炎症和脱髓鞘。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神 经元周围的髓鞘,导致神经信号传导受阻。
VS
详细描述
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可能 导致呼吸肌麻痹、肺部感染和心脏衰竭等 并发症。这些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和及时的 治疗,包括机械通气、抗生素治疗和加强 护理等。对于危重型患者,建议使用免疫 球蛋白或血浆置换等方法进行治疗。
病例三:复发型吉兰巴雷综合征
总结词
复发型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疾病, 患者可能在缓解期后再次出现症状并多次 复发。
பைடு நூலகம்
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的角色
家庭成员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日常护理,如帮助 患者洗澡、穿衣等。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需要适应患者的需求,如提供无障碍设 施、调整家居布局等。
家庭经济支持
家庭成员可以提供经济支持,帮助患者支付医疗 费用和康复费用。
康复训练
康复计划
吉兰巴雷综合征课件
01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 案例分析
案例一: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诊断结果
患者张某,男性,56岁,因四肢无力 、肌肉萎缩入院。
经过神经科医生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 ,确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
症状描述
患者自述四肢麻木、肌肉疼痛,逐渐 出现行走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
案例二:治疗过程与效果
治疗手段
患者接受了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 和血浆置换治疗。
免疫吸附
利用吸附剂吸附体内的免 疫复合物和炎症因子,达 到治疗目的。
手术治疗
在极少数情况下,病情严 重且药物治疗无效时,可 能需要手术治疗。
01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 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增强身体 免疫力。
控制慢性疾病
积极治疗和控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 压等。
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保证营养 摄入。
注意事项
01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吉兰巴雷综合征症状,应 及时就医诊治。
定期复查
治疗期间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医 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03
02
遵医嘱治疗
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 不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注意安全
在康复期间,注意安全防范措施, 避免意外伤害。
吉兰巴雷综合征与多发性硬化在临床 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多发性硬化患 者通常有多次缓解和复发的病史,而 吉兰巴雷综合征通常为单次发作。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也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接 头的疾病,表现为肌肉无力、易疲劳 ,但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肌肉无力通常 更为严重,且不会出现疲劳现象。
01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 治疗
吉兰--巴雷综合征
精品课件
治疗要点
激素治疗 :
临床循证医学研究结论为:无论是中等剂量、大 剂量、或冲击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单用,在GBS患者的 功能恢复、脱机周期和死亡率等方面与安慰剂对比均 无显著差异性,因此,目前在GBS治疗中几乎不再用 激素。
16应考虑以下哪种疾病:(
)
A、急性脊髓炎 痹
B、格林巴利综合征
C、周期性麻
D、脊髓灰质炎
E、多发性肌炎
17其电生理改变为:(
) 精品课件
A、主要为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减慢 B、主要出现波幅下降 C、早期F波正常
三、病案分析题: 女性,40岁,20天前有感冒史,5天前
出现复视、走路不稳。查体:神清语利,双 侧眼球向各个方向活动受限,双侧瞳孔等大 等圆,光反射存在,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 四肢腱反射消失,病理征阴性。双上肢指鼻 试验、双下肢跟-膝-胫试验阳性。Romberg 征睁眼、闭眼均不稳。
定时监测血气情况,防止因机械呼吸不当引起酸碱平 衡紊乱。
精品课件
呼吸道管理
1、呼吸机麻痹致缺氧的表现 :呼吸费力、烦躁、出汗、口唇发绀、 血氧饱和温度降低,动脉血氧分压低于70mmHg
2、 呼吸道护理 重型患者主要危险是呼吸肌麻痹,保持呼吸道通畅极 为重要。呼吸道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建立床边翻身、拍背、吸痰 记录,。每2 h为患者翻身叩背1次,及时清除口腔,鼻咽部及呼吸道 分泌物,同时抬高床头20~30 cm。
客观的感觉障碍不明显,可有轻度的手套或袜套样感 觉减退。
下肢可有振动觉及关节位置觉减退。 下肢小腿可有肌肉压痛。 但是少数以感觉障碍为主者可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
吉兰-巴雷综合征_Ji Lan - Ba Lei Zong He Zheng
吉兰-巴雷综合征_Ji Lan - Ba Lei Zong HeZheng一概述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以四周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病变及小血管炎性细胞浸润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四周神经病,经典型的GBS称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临床表现为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
二病因病因尚未充分阐明。
约70%的GBS患者发病前8周内有前驱感染史,通常见于病前1~2周,少数患者有手术史或疫苗接种史。
空肠弯曲菌(CJ)感染最常见,约占30%,腹泻为前驱症状的GBS患者CJ感染率高达85%,常与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MAN)有关。
CJ感染埋伏期为24~72小时,腹泻初为水样便,以后消失脓血便,高峰期24~48小时,1周左右恢复。
患者常在腹泻停止后发病,约50%的CJ肠炎患者腹泻2周后就不能分别出细菌。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严峻感觉型GBS有关,多数患者较年轻,发病症状严峻,常消失呼吸肌麻痹,脑神经及感觉受累多见,与GM2抗体关系亲密,抗CMV的IgM抗体和冷凝集抗体滴度增高,观看发觉CMV感染的GBS有群发觉象。
发生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病前后的GBS常伴EB病毒(EBV)感染。
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GBS患者年龄较轻。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GBS发生率显著高于非HBV感染组。
另外亦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Lyme病的报道。
三临床表现多数患者起病前1~4周可有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症状或疫苗接种史。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肌无力,多于数日至2周进展至高峰,常见类型为上升性麻痹,首先消失对称性两腿无力,典型者在数小时或短短数天后无力从下肢上升至躯干、上肢或累及脑神经。
下肢较上肢更易受累,肢体呈弛缓性瘫痪,腱反射降低或消逝,通常在发病早期数天内患者即消失腱反射消逝,部分患者轻度肌萎缩,长期卧床可消失废用性肌萎缩。
除极少数复发病例,全部类型AIDP患者均呈单相病程,多在发病4周时肌无力开头恢复。
(医学课件)吉兰巴雷综合征演示课件
02
临床表现和治疗
神经系统的表现
1 2
感觉障碍
患者可能会出现感觉异常,包括刺痛、麻木、 烧灼感或疼痛等。
运动障碍
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无力,肌张力下降,肌肉 萎缩等表现。
3
颅神经麻痹
患者可能会出现面瘫、视力模糊、眼球运动障 碍等表现。
呼吸系统的表现
呼吸困难
01
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如气促、喘息或憋气等。
治疗原则和方法
01
支持治疗
主要采取支持疗法,如供氧、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02
素、免疫球蛋白等药物治疗。
03
对症治疗
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如针对呼吸困难进行机械通气,针对低血压使用
血管活性药物等。
03
康复和预后
康复训练
1 2
康复计划制定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 复计划,包括物理疗法、职业疗法、言语疗法 等。
病因和病理机制
病因
GBS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可能与感染、疫苗接种、遗传因素等有关。
病理机制
GBS的病理机制主要是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神经组织,导致神经炎症和脱髓鞘病 变。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GBS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鉴别诊断
GBS需要与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神经病等疾病进行鉴别。
肺功能受损
02
患者可能会出现肺功能下降,如肺活量减少和氧饱和度降低等
表现。
睡眠障碍
03
患者可能会出现睡眠质量下降,如失眠、多梦或睡眠呼吸暂停
等表现。
循环系统的表现
低血压
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压,头晕或晕厥等症状。
吉兰—巴雷综合征
总之,对于本病的确切发生 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和了解。
24
第三部分:病理
25
AIDP的病理特征改变为神 经束膜及神经内膜下有单核细胞 浸润,并有神经纤维广泛多灶性 节段性脱髓鞘,而轴索受损相对 较轻,单以轴索为主受损者除外。
26
电镜下观察到吞噬细胞从郎 飞结附近侵入神经膜细胞的基底 膜,并在髓鞘板层之间延伸,使 髓鞘与轴索分离,髓鞘残段最后 被吞噬细胞所吞没。
33
(一)诱因与前驱症状
▪ 上呼吸道感染 ▪ 肠道感染 ▪ 疫苗接种 ▪ 外科手术 ▪ 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 ▪ 妊娠 ▪ 慢性肾功能衰竭
34
(二)发病形式及首发症状
▪ 80%患者以急性发病
▪ 20%呈亚急性发病
▪ 大多数患者以双下肢无力为首发 症状
▪ 少数患者可有不典型表现
▪ 多为一次性发病,个别可反复发
16
4.患者血清中可测得免疫 复合物及抗周围神经髓鞘抗体, 用其血清进行组织培养或给动物 神经内注射后,可引起动物周围 神经的髓鞘脱失。
17
5 .AIDP患者的脑脊液蛋 白质增高以IgG、IgM、IgA为 主,并可检测出寡克隆IgG。
18
6.采用周围神经匀浆液,提取 的 神 经 碱 性 髓 鞘 蛋 白 P0 、 P2 或 半 乳糖脑苷脂等加佐剂进入动物接种 后2—3周,可制成实验性变态反应 性神经炎(EAN)的动物模型,其 神经系统受损表现、病理、电生理 和脑脊液改变酷似人类的AIDP。
12
但是,大多数学者还是认 为,AIDP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 迟发性变态反应性的自身免疫性 周围神经病。证据如下:
13
1.发病前尽管出现过感染 性疾病,但其与AIDP出现有一 段时间的间隔,即有潜伏期。
吉兰--巴雷综合征
AIDP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根据临床、 病理及实验室检查提示可能系一种周围 神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依据为:病前2周左右约50%患者 可有先驱或免疫注射史;脑脊液中细胞 正常而蛋白质增加,所增加的蛋白质主 要是免疫球蛋白,脑脊液内增加的免疫 球蛋白部分来自血液外,部分系由鞘内 合成;
病理检查可发现神经根及周围神经的 单核细胞侵润,血管周围淋巴细胞鞘, 用免疫荧光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可发现 周围神经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髓 鞘脱失呈节段性。上述病理改变与实验 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十分相似。
3.可伴有轻度感觉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4.脑脊液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5.电生理检查提示远端运动神经传导潜伏期延长、传导
速度减慢、F波异常、传导阻滞、异常波形离散等。 6.病程有自限性。
鉴别诊断:
1.如果出现以下表现,则一般不支持GBS的诊断:
①显著、持久的不对称性肌无力。 ②以膀胱或直肠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或持久的膀胱或
我国以儿童及青壮年多见,30岁以下占 68.5%(南京地区514例统计)。发病在 国外多无明显季节性倾向,我国多在夏 秋之交与日本报道相似。70代年中期在 江苏淮阴、南通地区、河北的张掖、临 泽地区,1986年在河北省清河地区曾有 丛集发病的报道。
[前驱因素和发病机制]
Hurwitz等对1034例AIDP研究约80%患 者可在发病前8周内有前驱因素,高峰在 病前1—2周。约2/3为病毒感染,最常见 为呼吸道(58%)、胃肠道(22%)、或 二者合并发生(10%),约5%有手术史, 4.5%有疫菌种史。
4.体征: ▪ AIDP的核心症状为弛缓性肢体肌肉无力;对称 性,少数非对称性;四肢近端和远端均无力; ▪ 肌无力从双下肢向上肢发展,数日内逐渐加重; ▪ 肌张力可正常或降低,腱反射减低或消失;无 病理反射; ▪ 部分有不同程度的脑神经的运动功能障碍,面 肌、球肌,且可能作为首发症状;极少数有张 口困难,伸舌不充分和力弱,眼外肌麻痹。 ▪ 严重者出现颈肌和呼吸肌无力,导致呼吸困难。 ▪ 部分有四肢远端感觉障碍,下肢疼痛或酸痛, 神经干压痛和牵拉痛。 ▪ 部分患者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吉兰-巴雷综合征
疾病名:吉兰-巴雷综合征英文名:Guillain-Barre syndrome缩写:别名:acute infectious polyradiculoneuritis;吉兰-巴雷综合症;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ICD号:G61.9分类:神经内科概述: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 syndrome,GBS),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是由病毒感染或感染后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周围神经系统的广泛性炎性脱髓鞘。
临床上以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为其主要表现。
流行病学: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男性多见,老年也可罹患。
四季均有发病,夏、秋季节多见。
呈急性、亚急性发病,少数起病缓慢。
近50%患者先有病毒性感染的前驱症状。
常因呼吸肌麻痹、延髓麻痹或肺部并发症而死亡,病死率为5.7%~23.2%。
少数病例可复发。
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以往认为与病毒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有关。
现已明确GBS是由细胞及体液免疫介导的,由周围神经特异性抗原引发的抗体导致髓鞘脱失的疾病。
GBS病前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CJ)感染率较高,是促发本病的重要因素。
发病机制:早期血清学研究发现48%的患者各种病毒补体结合试验呈阳性反应,如感冒及副感冒病毒、单胞病毒、腺病毒等。
近年国内外均发现GBS患者病前,空肠弯曲菌感染率较高,但均非直接感染周围神经,而只是促发本病的重要因素。
Asbury等将死于本病患者的临床病理与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C D D C D D C D D C DD的表现做了对比,认为二者之间极为相似。
国内学者检测GBS急性期患者脑脊液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发现脑脊液的T细胞增加,外周血的T细胞下降等现象(周善仁等,1983)。
近来发现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2(IL-2)浓度均明显升高,并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好转的恢复期,两者浓度均下降且接近正常。
《吉兰巴雷综合症》课件
流行病学
总结词
吉兰巴雷综合症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 生,多见于成年人,男女发病率相似 。
详细描述
吉兰巴雷综合症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 生,多见于成年人,男女发病率相似 。该病通常在感染或疫苗接种后发生 ,但确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02 吉兰巴雷综合症的症状
运动障碍症状
A
肌肉无力
吉兰巴雷综合症患者通常会感到肌肉无力,这 可能导致行走、站立、咀嚼和吞咽困难。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多发生于儿童 ,且多有发热、肌肉疼痛 等症状,吉兰巴雷综合症 则无发热和肌肉疼痛。
04 吉兰巴雷综合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
免疫调节药物
用于调节免疫系统,减轻吉兰巴 雷综合症的免疫反应。
抗炎药物
用于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
神经营养药物
促进神经修复,改善神经功能。
免疫疗法
血浆置换
通过置换血液中的免疫物质来降低免疫反应。
研究展望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未来将探索更 多新的治疗方法,如基因治疗、干细 胞治疗等,以提高治愈率和降低复发 率。
病因机制的深入研究
诊断技术的改进
未来将不断改进诊断技术,提高早期 诊断的准确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 疗机会。
进一步深入研究吉兰巴雷综合症的病 因机制,有助于发现更有效的预防和 治疗方法。
吉兰巴雷综合症的诊断
03
诊断标准
01
症状表现
患者出现肢体对称性弛缓性瘫痪,通常从下肢开始,逐 渐累及上肢或延髓支配肌肉。
02
病史询问
了解患者是否有前驱感染史,如胃肠道或呼吸系统感染 ,以及疫苗接种史。
03
神经电生理检查
通过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发现周围神经受损的 证据。
9.1.1吉兰巴雷综合征
病理
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组织小血管、淋巴细胞、巨噬细 胞浸润。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严重病例可发生 轴突变性。
临床表现
一、前驱症状 多数患者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症状或疫苗接种史。 二、主要症状和体征 1、运动障碍: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可以伴有脑神经受累。 2、反射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病理反射,Lasegue征+。 3、感觉障碍:四肢远端“手套-袜套”样分布的感觉减退。 4、脑神经功能障碍:双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 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多汗、皮肤潮红、便秘、大小便潴留或失 禁、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急性期卧床休息,肢体轻度伸展,下肢瘫痪可用“T”型 板固定以防止畸形。 2、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饮食,注 意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可鼻饲营养及静脉营养支持。 3、定时翻身、肢体按摩和肢体被动活动。
治疗
二、免疫治疗 治疗目的:抑制免疫反应,减轻或消除致病性因子对神经的损害, 促进神经的再生。
吉兰-巴雷综合征
本节主要内容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辅助检查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
本节重点与难点
吉兰-巴雷综 合征的临床 表现、辅助 检查、诊断 及治疗
吉兰-巴雷综 合征的病6~1.9)/10万,各年龄组均可发病。 以儿童及青壮年多见,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以夏秋 季节为多发。 男性稍多于女性。
二、预防
1、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受凉。 2、早期合理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谢谢!
1、血浆置换:直接去除血浆中致病因子。起病2周内进行,交换血浆量每次 40ml/kg,轻症每周2次,中、重症每周4次。禁忌证:严重感染、心律失常、 心功能不全和凝血功能障碍等。 2、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急性期病例,安全易行。成人剂量0.4g/ (kg·d),连用5天。免疫球蛋白过敏或先天性IgA缺乏、心肾功能不全患者 禁用。 3、糖皮质激素:无条件应用血浆置换和免疫球蛋白静滴患者可试用甲泼尼龙 500mg/d,ivgtt,连用5日。地塞米松10mg/d,ivgtt,7~10天。
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
析2023-10-30•吉兰巴雷综合征概述•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目录•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预后和转归01吉兰巴雷综合征概述定义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主要影响神经根和周围神经,部分患者同时累及脑神经。
疾病概述GBS通常表现为急性起病,出现肢体对称性肌无力、感觉异常或感觉缺失,以及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症状。
定义和疾病概述流行病学GBS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各年龄段均可患病,但以10-50岁的人群为主。
发病率GBS的发病率因地区和人群差异而异,通常在每年1-2/10万左右,但也可能更高。
流行病学和发病率GBS的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有关,患者体内存在针对周围神经髓鞘或轴突抗原的抗体。
这些抗体与周围神经的神经元膜或髓鞘发生交叉反应,导致神经元膜受损、轴突变性以及髓鞘脱失等病理改变。
病理生理学GBS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感染、疫苗接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等有关。
其中,空肠弯曲菌感染与GBS发病的关系最为密切,约70%的GBS患者在发病前有感染史。
病因学病理生理学和病因学02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前期症状和首发症状前期症状患者可能在发病前数周或数月出现病毒感染、发热、腹泻、皮疹等症状。
首发症状首发症状通常包括肢体无力、感觉异常、肌肉疼痛、头痛、恶心和呕吐等。
吉兰巴雷综合征通常首先影响周围神经,导致肢体远端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受损。
周围神经受损脑神经受损自主神经受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脑神经受损的症状,如视力下降、复视、面瘫等。
患者可能出现自主神经受损的症状,如心率不齐、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
03神经系统的表现0201吉兰巴雷综合征可能导致呼吸肌无力,使患者感到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肺功能异常,如肺活量下降、氧饱和度降低等。
肺功能异常患者可能出现咳嗽症状,这是因为呼吸道受到刺激或感染。
吉兰巴雷综合征讲解
鉴别诊断
GBS需与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02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治疗
治疗方案及原则
治疗方案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为免疫调节、免疫抑制和对症治 疗。
原则
以免疫调节为主,根据病情采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 血浆置换等治疗方式。
疫苗等。
加强健康管理
高危人群应加强健康管理,定 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
潜在的健康问题。
避免过度疲劳
过度疲劳是吉兰巴雷综合征发 病的重要诱因之一,高危人群 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
休息和睡眠时间。
针对普通人群的预防建议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 洗手、戴口罩等可以有效降低
感染的风险。
详细描述
虽然吉兰巴雷综合征可能导致神经和肌肉受损,但是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及时诊断和精心治疗避免后遗症的发 生。一些患者可能在病情恢复后出现轻微的后遗症,如肌肉无力、神经痛等,但是这些症状通常会随着时间的 推移逐渐减轻。
05
如何提高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 量
心理疏导和生活习惯调整
心理疏导
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心理咨询和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减轻患者的 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生活习惯调整
指导患者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感染 。
康复训练和辅助器具的使用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肌 力训练、平衡训练、协调性训练等,以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 恢复。
辅助器具的使用
根据患者的需要,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辅助器具,如矫形器、 假肢等,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
吉兰--巴雷综合征
成人以双侧面神经受损. 儿童则以后组脑神经受损为主,且往往病情较重。
腱反射与病理反射
肢体腱反射减退或消,这是本病重要体征, 其严重程度与肢体无力程度呈相关性。在发 病早期,可有短暂的腱反射活跃。本病患者 的病理反射呈阴性。
免疫抑制治疗:
对于上述治疗后效果仍较差者,可加用免疫抑制剂治 疗。常用硫唑嘌呤50mg,每日2次,连续10天;后改为 每日1次,持续应用1个月。也可用环磷酰胺250mg,静脉 滴注,隔周1次,共4次。应用此类药物治疗时应注意血 细胞及肝功能变化,必要时针对性治疗。
治疗要点
防治感染
加强营养
只要出现呼吸肌麻痹, 尤其进行气管插管或切 开后应用机械呼吸时, 应使用抗生素以防止肺 部感染。必要时可依药 敏试验应用抗生素。发 生真菌感染者,应用相
病情稳定后积极进行早期患 肢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减少 后遗症症
免疫球蛋白治疗 血浆置换治疗 激素治疗 免疫抑制剂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治感染 加强营养 神经营养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要点
免疫球蛋白治疗:
早期开始应用效果较好,可迅速改善症状,明显 缩短恢复时间
应的抗真菌药物。
对于病情严重者,尤其 出现球麻痹、不能主动 进食者,应注意加强营 养。在早期可通过大静 脉营养输液,必要时留 置胃管进行鼻饲营养, 或进行胃造瘘术保证营 养补充。注意水电解质 平衡及维生素的补充
治疗要点
神经营养治疗
康复治疗
大剂量B族维生素、 胞二磷胆碱、 神经生长因子、 弥可保、 神经节苷酯等
客观的感觉障碍不明显,可有轻度的手套或袜套样感 觉减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AIDP),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现在统一术语为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常累及脑神经,迅速进展大多数可恢复的运动性神经病,可发生两性任何年龄,但以儿童、青年及中年为多;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世界各地区或全年各季节均可发生,但以夏季为多,本病如经过及时适当的治疗,大多数可恢复。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可发生与感染性疾病、疫苗接种或外科感染处理后,可能为一种迟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与发病机制类似于T细胞介导的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病,其免疫致病因子可能为存在于病人血液中的抗周围神经髓鞘抗体或对髓鞘有害性的细胞因子等。
二、临床表现
(一)诱因与前驱症状
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疫苗接种、外科手术、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妊娠慢性肾功能衰竭
(二)发病形式及首发症状
1、80%患者以急性发病
2、20%呈亚急性发病
3、大多数患者以双下肢无力为首发症状
4、少数患者可有不典型表现
5、多为一次性发病,个别可反复发病
(三)受累神经
1、以运动神经纤维受累为最常见
2、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神经纤维受累
3、还可伴有自主神经纤维受累
4、个别可伴有轻度的脊髓受累
5、60%患者为单纯的脊神经受累
6、35%为脑神经与脊神经同时受累
7、5%仅以单纯的多脑神经麻痹
(四)症状与体征
1、运动障碍:首发症状常为四肢对称性无力,部分病人表现为双下肢无力,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在1—2d内达到高峰而致四肢迟缓性瘫痪、腱反射减低或消失、病理反射阴性。
2、感觉障碍: 70%的患者在发病初期,尤其还没有肢体瘫痪之前,先出现肢体的主观性感觉异常,如麻木、蚁走感、针刺感和烧灼感,或出现肌肉酸痛。
客观的感觉障碍不明显,可有轻度的手套或袜套样感觉减退,下肢可有振动觉及关节位置觉减退。
下肢小腿可有肌肉压痛。
但是,少数以感觉障碍为主者可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此称感觉性AIDP。
3、脑神经麻痹:50%患者可出现脑神经受累,且多为双侧性。
以面神经为最多见,其次为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外展神经、动眼神经、三叉神经、舌下神经及副神经。
脑神经受累者表现为周围性面肌麻痹、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呛咳、眼睑下垂等。
成人以双侧面神经受损,儿童则以后组脑神经受损为主,且往往病情较重。
4、自主神经障碍:膀胱功能障碍主要以尿潴留为主,肠道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便秘,
5、腱反射与病理反射:肢体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这是本病重要体征,其严重程度与肢体无力程度呈相关性。
在发病早期,可有短暂的腱反射活跃。
本病患者的病理反射呈阴性。
6、呼吸麻痹:严重病例可因累及肋间肌及膈肌而致呼吸麻痹,表现为咳嗽无力、呼吸困难、发绀等。
三、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
典型的脑脊液改变为细胞数正常,而蛋白质明显增高(为神经根的广泛炎症反应),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此为本病的重要特点,通常在病后第三周最明显。
2、电生理检查
可发现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ECG可有窦性心动过速和T波改变。
四、诊断要点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前有感染史或疫苗史
2、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痪,手套袜子型感觉障碍,伴脑神经受累或呼吸麻痹症状。
3、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五、治疗要点
本病一旦确诊应及时进行抗免疫治疗,阻止或减轻病情进展,以利于恢复;如出现呼吸肌麻痹应及时进行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病情稳定后积极进行早期患肢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减少后遗症症
(一)免疫球蛋白治疗
早期开始应用效果较好,可迅速改善症状,明显缩短恢复时间。
(二)血浆置换治疗
对病情严重者可采用血浆置换,其目的是清除体内过多的抗髓鞘抗体,以达到减少周围神经炎性破坏作用,有很好的效果。
每次进行血浆置换1000—2000ml,每周进行2—3次,连续3周。
本方法应在发病后2周内应用,越早疗效越好,相对禁忌症为严重电解质紊乱伴心律失常、出血、近期有心肌梗死或严重肝、肾功能衰竭等
(三)激素治疗
主要利用其抗炎作用,以控制周围神经炎性坏死的加重和减轻炎症区域的水肿,达到防止病情加重利于康复的目的。
我们主张一旦确诊,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有效的。
(四)免疫抑制剂治疗
对于上述治疗后效果仍较差者,可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常用硫唑嘌呤50mg,每日2次,连续10天;后改为每日1次,持续应用1个月。
也可用环磷酰胺250mg,静脉滴注,隔周1次,共4次。
应用此类药物治疗时应注意血细胞及肝功能变化,必要时针对性治疗。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病情较重,已经累及肋间神经和膈神经而引起呼吸肌麻痹者,应积极做气管插管,而后做气管切开,并进行人工辅助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因异物或痰多阻塞而引起窒息。
定时监测血气情况,防止因机械呼吸不当引起酸碱平衡紊乱。
(六)防治感染
只要出现呼吸肌麻痹,尤其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后应用机械呼吸时,应使用抗生素以防止肺部感染。
必要时可依药敏试验应用抗生素。
发生真菌感染者,应用相应的抗真菌药物。
(七)加强营养
对于病情严重者,尤其出现球麻痹、不能主动进食者,应注意加强营养。
在早期可通过大静脉营养输液,必要时留置胃管进行鼻饲营养,或进行胃造瘘术保证营养补充。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维生素的补充
(八)神经营养治疗
如大剂量B族维生素、胞二磷胆碱、神经生长因子、弥可保、神经节苷酯等(九)康复治疗
卧床期间应加强护理,患肢处于功能位。
病情稳定后,应积极进行患肢功能锻炼,进行专门的康复治疗,以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
六、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饮食护理协助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且易消化的软食,喂食速度宜慢,未免呛咳,严重者进行鼻饲,进食时抬高床头30度,防止窒息。
2、预防泌尿感染及便秘的护理由于长期卧床,床上排便,进食、饮水少,易诱发
尿路感染甚至结石形成。
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使每日尿量达2 500 ml左右,一日三餐均有新鲜蔬菜、适量的水果,特别要多吃粗纤维蔬菜和香蕉。
定时大小便,每日按摩腹部3~4次,每次10~15 min。
以脐为中心,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环形按摩,交替进行,以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
3、功能康复训练护理为防止患者四肢肌无力而出现肌肉僵硬及萎缩,应及早做好床上被动肢体功能锻炼,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功能锻炼的计划,讲解功能康复的意义和锻炼的方法。
首先,患者入院后定时按摩肢体,每日2~3次,每次20 min左右。
然后,配以针灸治疗,以防止卧床时间过长导致的肌肉萎缩、关节强直、粘连等。
每次留针20 min左右,10天为一个疗程,休息3天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
保证肢体轻度伸展,帮助患者被动运动,协助按摩肢体,防止肌肉萎缩,防止足下垂、爪形手等后遗症。
维持运动功能及正常功能位置。
以适应回归家庭及社会的需要。
(二)呼吸道护理
1、呼吸机麻痹致缺氧的表现:呼吸费力、烦躁、出汗、口唇发绀、血氧饱和温度降低,动脉血氧分压低于70mmHg
2、呼吸道护理重型患者主要危险是呼吸肌麻痹,保持呼吸道通畅极为重要。
呼
吸道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建立床边翻身、拍背、吸痰记录,并实行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吸痰程序,同时给予高浓度吸氧,4~6 L/min,吸痰时行无负压进管,插到一定深度,边退边旋转,边吸引,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 s,两次吸痰时间,间隔3~5 min。
每2 h为患者翻身叩背1次,及时清除口腔,鼻咽部及呼吸道分泌物,同时抬高床头20~30 cm。
3、抗感染护理切断交叉菌感染是预防呼吸道及肺部感染的主要环节。
4、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一定的温湿度温度为18 ℃~20 ℃,湿度为60%~70%,每日用紫外线消毒2次。
5、做好气管切开后的常规护理吸痰前后要洗手,严格无菌操作。
6、做好口腔护理口腔护理特别注意双颊部、咽部两个易残留软垢和细菌的部位。
(三)用药护理
1、糖皮质激素:应激性溃疡等,应观察有无胃部疼痛及黑便
2.安眠、镇静药:可产生呼吸抑制,不可轻易使用,以免掩盖病情
(四)心里护理
1、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主动关心病人,耐心倾听病人的感受,解释病情
2、告知病人本病经过积极治疗和康复锻炼,大多预后好,使病人增强信心,配合治疗(五)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指导: 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本病有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方法,认识肢体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减少并发症,如有并发症及时就诊。
2、生活指导: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营养均衡,增强体质和机体抵抗力,避免受凉,感冒、疲劳、创伤等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