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公开课教案
政治必修一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授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
2.讨论法:通过讨论政治制度的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比较的能力。
3.案例法:通过讲述国际政治的案例,培养学生对国际政治的了解和思考能力。
政治必修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对政治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理解政治制度的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基本原则,认识政治制度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
3.掌握政治制度的分类和特点,了解不同政治制度的优缺点,培养分析问题和比较的能力。
4.了解国际政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对国际政治的了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一幅图画或一个小故事引入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
2.讲授:讲授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让学生了解政治学的定义和它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3.讨论:分组讨论政治制度的分类和特点,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并总结出不同政治制度的优缺点。
4.案例分析:选择几个重要的国际政治案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解读和观点。
二、教学内容
1.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
2.政治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3.政治制度的分类和特点
4.国际政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1.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的兴趣和热爱,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政治学的学科特点。
2.政治制度的分类和特点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政治制度的分类和特点,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不同政治制度的优缺点。
初中政治重点试讲教案
初中政治重点试讲教案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知道如何拒绝毒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抵制毒品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自觉远离毒品的意识。
教学重点:毒品的危害、如何拒绝毒品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抵制毒品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毒品危害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毒品的关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毒品的了解和看法。
二、自主学习(5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毒品的危害。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强调拒绝毒品的重要性。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毒品诱惑场景,展示如何拒绝毒品。
2.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毒品诱惑。
五、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列举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毒品诱惑,思考如何拒绝。
2. 写一篇关于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感悟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毒品的危害,提高抵制毒品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公开课教案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基本说明【教材分析】《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第四册《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二框题。
内容主要分两目,第一目主要介绍价值判断与选择的含义、产生、要求以及社会历史性特点,第二目主要介绍影响价值判断与选择的因素、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的条件及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等。
【学情分析】1学生学习基础分析:通过前三单元及价值观的有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哲学生活基础知识,为本框题的学习准备了一定知识的基础。
2学生能力分析:高二学生拥有一定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信息采集和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对问题的一定的探索能力,合作能力。
【课时数】1学时,40分钟。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理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泛博人民利益的立场上。
(2)能力目标: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如今流行的网购现象,分析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透过网购相关的现象,通过合作探索的方式,认识本质,从而领悟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及要求。
在此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的逻辑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精神境界的升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刻领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性特征,做到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
在讨论网购相关现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诚信建设,增强诚信观念。
【内容分析】第十二课有三个框题,分别是《价值与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其中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是第十二课的核心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正确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在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础上,才干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
因此,《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这一框题,在十二课中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
初中政治友谊试讲教案
初中政治友谊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友谊的定义,知道友谊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惜友谊,积极交往,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友谊的定义和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
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导入新课《友谊的力量》。
2. 讲授友谊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是平等的、双向的,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3. 探讨友谊的重要性: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友谊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成长,体会友谊的重要性。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
5. 总结提升:总结友谊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学生要珍惜友谊,积极交往,乐于助人。
6.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七、作业布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友谊的感悟文章。
八、板书设计:友谊的力量1. 友谊的定义:亲密的关系,平等双向,心灵相遇2. 友谊的重要性:带来快乐,促进成长,丰富人生3. 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真诚待人,相互理解,包容缺点,共同成长九、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教学、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友谊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课后,我反思到在案例分析环节,可以更深入地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跟上教学进度,真正从课堂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高中政治公开课教案最新6篇
高中政治公开课教案最新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6篇高中政治公开课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高中政治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探究,使他们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2、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阅读课本思考本课主要内容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本课作为开篇内容,主要是要告诉大家什么呢带着这一思考,请大家先快速阅读本课内容。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进行新课(从现象和本质两个角度体味文化)文化“万花筒”((从现象))(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师:请同学们思考:你能举个具体的事例说明什么是文化活动吗平时你参加过哪些文化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
他们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家有家庭文化,路上有公交文化,上学有校园文化,吃饭有“饮食文化”(比如:东方用筷子西方用刀叉,东方聚西方分),穿衣有“服饰文化”(比如中国唐装,日本和服),住房有“建筑文化”(比如古代有宗教建筑、园林、宫殿、楼阁,现代北京四合院)出行有“旅游文化”,晚上有“网络文化”,而这些都属于文化现象,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其实,无论是历代不同的服饰文化,还是我们周围的一系列文化现象,都告诉我们:文化现象,它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
课程试讲初中政治教案
教案:初中政治课程试讲——关爱他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关爱的意义,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二、教学内容1. 关爱他人的意义2. 关爱他人的方法与技巧3. 关爱他人的注意事项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关爱故事,引发学生对关爱他人的关注,进而导入新课。
2. 教学新课(1)关爱他人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通过讲解关爱他人可以传递正能量、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的价值。
(2)关爱他人的方法与技巧教授学生关爱他人的方法与技巧,如倾听、理解、关心、帮助等,让学生学会如何关爱他人。
(3)关爱他人的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关爱他人的过程中,要注意尊重他人、换位思考、适度关爱等,避免关爱过度或不足。
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关爱他人的经历和感悟,让学生在互动中进一步深化对关爱他人的认识。
4.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真实的关爱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关爱他人的,并思考自己能否从中学习到一些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关爱他人的实践作业,如帮助一位需要帮助的同学、关心一位生活中的困难人士等,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关爱他人的意义和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
2. 学生能够掌握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3. 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与同学间的友谊更加深厚。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为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也让学生在关爱他人的过程中,感受到关爱他人的快乐,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
思政教师公开课教案
思政教师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次公开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其核心观点和基本要求,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基本特征和实践方法。
2.难点:如何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
三、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价值观多元化现象,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点讲解:详细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基本特征和实践方法,通过PPT、板书等多种手段,突出重点、解析难点。
3.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其具体应用和实践方法。
4.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课堂总结:回顾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鼓励学生将其融入日常生活。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PPT:使用PPT展示教学内容,呈现清晰、直观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板书:配合PPT使用板书,突出重点、难点,方便学生笔记和复习。
3.录像:播放相关录像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4.互动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练习方式:通过选择题、判断题等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检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一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计划,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3.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公开课教案 中国担当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公开课教案中国担当一、教学目标1.认同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紧密相连;感受我国的大国担当,增强国家认同感2.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国际沟通与交往能力3.知道中国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对世界发展的担当与贡献重点难点重点:中国担当体现在哪些方面?难点:中国的担当如何体现中国智慧?一、导入新课视频:全球抗议中的中国担当师:今天我们要进入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的学习。
在2020年的全球抗议中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中国?师:作为一个负责人的大国,在2020年全球抗议中中国对外的物资援助,医护人员支援,经验分享等,无不体现了中国担当。
中国担当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第三课第一框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中国担当。
三、积极有作为环节一:中国担当1.中国态度学生阅读P29页探究与分享一小组讨论:在我国疫情刚刚稳定的情况下,中国为什么坚持援助其他国家抗击疫情?教师小结: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2.中国行动中国目标学生阅读P29页探究与分享二小组讨论一: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领域有哪些?提示:维护区域稳定与安全、化解区域危机、对外经济援助、全球环境保护、各种灾害救援及高致死性传染病与瘟疫的防控等各个领域。
小组讨论二: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我国的大国形象?教师小结: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3.中国贡献学生阅读P30页探究与分享教师讲解: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用有限的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稳定解决了世界上约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七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
问题设置: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为世界发展作贡献的同时,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提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政治必修一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政治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政治学的定义、特点和学科方法论;2.理解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3.掌握政体与政权的基本概念与分类;4.分析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及其影响;5.掌握政治与法律关系的基本问题。
二、教学内容1.政治学的定义、特点和学科方法论1.1政治学的定义和特点1.2政治学的学科方法论1.3政治学与其他社科学科的关系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2.1政治学研究的对象2.2政治学的研究内容2.3政治学的意义与价值3.政体与政权的基本概念与分类3.1政体的定义和分类3.2政权的定义和分类3.3政党与政体的关系4.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及其影响4.1政治意识的形成过程4.2政治价值观的形成过程4.3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和作用5.政治与法律关系的基本问题5.1政治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5.2政治对法律的制约和影响5.3政治与法律的互动关系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3.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理解政治与法律关系的基本问题;4.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回答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材:根据课程要求选用适合的政治学教材;2.多媒体设备:用于教学演示和案例分析;3.学习资料:提供相关政治学论文、案例等学习资料。
五、教学评价1.学生作业:通过布置书面作业,检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2.课堂讨论:通过组织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政治学研究对象和意义的理解程度;3.小组报告:要求学生形成小组,进行相关课题的调研和报告,评估学生的研究能力;4.期末考试:设置政治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的考试内容,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理解程度。
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政治学的定义、特点和学科方法论第二课时: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第三课时:政体与政权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第四课时: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及其影响第五课时:政治与法律关系的基本问题七、教学反思政治必修一是大学政治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学科方法论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政治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选修一公开课教案认识经济全球化
第六课走进经济全球化第一框认识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辨识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描述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
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树立科学精神。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及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
法治意识: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中要遵守世贸规则,承担相应义务。
坚持正确义利观。
公共参与:融入经济全球化,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了解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 学会辨识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掌握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教学过程】探究点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合作探究】议题: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哪些?材料一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在全球拥有员工24.5万人,在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荷兰等国设有16个工厂,每个工厂只生产飞机的一个部件,如法国负责生产机身中段和机头,德国专门生产机身前后两段,英国专门生产机翼。
各部分生产完毕后,分别运到法国和德国的两个总装厂进行总装。
材料二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同周边国家贸易额由1 000多亿美元增至2万亿美元,已成为众多周边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重要投资来源地。
(1)上述材料分别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哪个方面的表现?(2)一架飞机要由许多国家和许多企业共同生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生产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
(2)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
【核心归纳】区分经济全球化的三个表现班的公文包、吃饭的桌椅、旅游的休闲鞋、孩子的玩具、拖鞋、睡衣都离不开中国制造。
材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哪种表现形式( )A.生活用品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C.金融全球化 D.生产全球化答案 B解析材料强调的主要是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体现了贸易全球化,所以正确答案为B。
A、C、D均不符合题意。
典例2 一个“雪碧”饮料瓶上印有以下文字:由“雪碧”及“SPRITE”商标持有人可口可乐公司授权上海申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灌装及在指定区域内销售。
部编版初中政治八年级上册《维护国家安全》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政治八年级上册《维护国家安全》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维护国家安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维护国家安全的相关法律规定,理解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和要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调查、访问、情境问题分析、讨论以及十九大报告相关内容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尝试归纳、提炼知识、观点,提高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维护国家安全的要求,自觉承担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二、学情分析本课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目的教学内容,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课前对学生进行了调查:1. 你觉得我们现在身处的国家安全吗? 2. 根据“国家安全”四个字,请你做一幅“思维导图”,可以写上(画上)所有你能够想到的元素、案例、亲身经历的事例等,并且尽可能建立他们之间的关联。
对于问题1,绝大部分学生觉得我们的国家很安全;少部分学生认为相对安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我们的安全还存在隐患。
在回答问题2时,学生能够提到“警察、部队保卫我们的安全”、“法律、《宪法》保障安全”等。
可见学生对于“国家安全”的认识还是比较片面的,对于长期生活在和平与安定环境中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国内外各个领域面临的复杂形势,缺乏切身实际感受和必要了解,缺少忧患意识,并且往往认为维护国家安全只是安全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太多关系,与自己生活很遥远。
为此,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国家安全面临的形势,提高国家安全意识,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力所能及地为维护国家安全做些贡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应当履行的法律义务教学难点: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应当履行的法律义务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国家安全的一些内容,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聚焦“维护国家安全”。
课前调查数据反馈师:课前老师问了同学两个问题,其中之一是“你认为我们现在身处的国家安全吗?”有78% 的同学都认为中国现在是安全的。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三公开课教案坚持党的领导
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一框坚持党的领导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从而理解坚持党的领导有何意义。
(2)理解党的三种领导方式?三种领导方式如何区分,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3)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主要指什么?其要求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2.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相信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树立“一心一意跟党走”的意识。
【科学精神】通过学习,知道党的领导方式是系统的、科学的,不是单一的、孤立的。
在新时代,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共同参与】通过合作探究,结合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1.教学重点:理解党的三种领导方式?三种执政方式如何区分,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2.教学难点: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主要指什么?其要求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一)引入新课本节课我们学习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在新时代,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讲授新课坚持党的领导(板书)探究与分享一: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受到境内外媒体与民众的高度关注。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什么受到境内外媒体与民众的高度关注?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习近平代表中国共产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优秀试讲初中政治教案
优秀试讲初中政治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增强法律意识。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和意义。
2. 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1. 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图片或案例,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受到特殊的保护?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和意义。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如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易受侵害等。
2. 讲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意义,如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等。
3. 教师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如遇到侵害时如何寻求法律帮助、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关于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案例,如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权益受损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未成年人如何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意义和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教材,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
2. 撰写一篇关于“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的感悟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案例分析、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和意义,学会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初中政治历史公开课教案
初中政治历史公开课教案
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背景、历史发展和重要人物;
2. 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兴趣;
3. 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15分钟)
1. 中国近代史背景: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甲午战争等;
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陈独秀创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五四运动、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与冲突;
4. 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人物: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
三、讨论(1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 中国共产党的优势是什么?
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有哪些里程碑事件?
3.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作用是什么?
四、活动(1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重要人物或事件,通过展示、口头报告等方式向全班呈现。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六、作业(5分钟)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的小结,并准备下节课的主题报告。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和活动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堂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初中政治直播授课教案
初中政治直播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法治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及内容2.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3. 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内容及其关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公民权利与义务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内容。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主人公的权利与义务,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4. 知识拓展:讲解权利与义务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关系。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权利与义务的认识。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法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
初中政治试讲集体讲课教案
教案名称:《我们向往公平》年级:八年级学科:道德与法治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平的内涵,知道公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维护公平的意识,学会站在公平的立场看问题,为维护公平积极行动。
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公平,维护公平。
教学重点:公平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维护公平的意识,以及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公平、维护公平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中存在的公平问题,如教育公平、收入分配公平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公平的理解和看法。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公平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讨论公平的意义和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维护公平的经历或感悟。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有关公平的案例,如歧视、欺凌等。
2.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五、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维护公平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维护公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公平的经历。
二、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公平,如面对不公正待遇时如何维权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三、小组活动(1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撰写一篇关于追求公平的行动方案。
2. 学生分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作业成果。
四、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维护公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关注并积极维护公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道德与法治《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含反思)
人教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9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公开课含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了解保护公民权利的相关法律、未成年人享有的其他特殊权利。
2.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上网、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观察、交流访谈等。
3.懂得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不违法犯罪;在权利受到侵害时知道运用相关法律,依法维护自身权利;远离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守法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在生活中灵活、有效地运用法律。
教学难点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课前准备1.教师课前准备视频《做个学法懂法守法的好少年》课件。
2.学生课前准备通过上网、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了解公民享有的权利和保护公民权利的相关法律;通过实地观察、交流访谈等方法了解司法制度、法院、检察院、律师的功能与职责。
课时安排3课时结构整体安排本课以三个板块呈现。
板块一通过具体案例,导入课题——用好法律维护权利。
板块二通过辨析和讨论,学生对守法不违法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教师对校园欺凌等行为给予正面的指导,让学生对校园欺凌行为勇敢地说“不”。
板块三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懂得,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及时将情况告诉家人或者老师,寻求法律专业人员的帮助,也可向有关部门寻求保护,运用法律维护权利。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用好法律维护权利—、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第8课《我们受特殊保护》中,我们学习了未成年人的特殊权利,今天我们将视角从未成年人的特殊权利,扩展至未成年人作为公民的一般权利,一起学习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本课有三个话题,今天我们学习第一个话题:用好法律维护权利。
让我们来认识一位姐姐,她的名字叫吕慧娴。
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故事。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旧知识导入到新课,以旧带新,链接知识点,让学生在学习上有自然的过渡,以利于他们接受新知。
二、用法律维护权利(一)知晓法律1.教师出示第82页“阅读角”:懂法、用法、学法的心路历程。
初中政治高分试讲教案
初中政治高分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知道尊重他人。
2. 能力目标:在情景模拟和小组讨论过程中,掌握尊重他人的技巧。
3. 知识目标:知道尊重他人需要做的几方面内容。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知道尊重他人需要做的几方面内容。
2. 难点:用实际行动来尊重他人。
教学方法:案例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课堂导入(5分钟)1. 情景模拟:同学们通过情景剧的形式把课本上的不尊重老人的行为演出来。
2. 思考:你认为年轻人的做法对吗?同学们说出他不尊重老人,老师给予鼓励评价。
3. 总结: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不尊重别人的现象,这些现象是不文明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别人,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讲授(15分钟)1. 尊重他人,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能妨碍他人。
2. 老师展示案例:a) 公交车上随地吐痰;b) 电影院里大声讲电话;c) 饭店里抽烟;3. 思考:上述行为都有哪些共同点?我们该怎样做?同学回答,说出上述行为都妨碍了他人,对他人不利,我们不应该妨碍他人。
4. 总结: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行为,这些行为有的妨碍了他人,对别人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尊重别人,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能妨碍他人。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尊重他人,需要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2. 同学们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礼貌地与人交往的经历。
3. 各组选代表进行分享,老师给予评价和总结。
四、情景模拟(10分钟)1. 同学们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模拟在不同的场合下如何尊重他人。
2. 各组选代表进行分享,老师给予评价和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同学们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制定改进计划。
2. 记录一周内自己在学校或家里尊重他人的具体行为,不少于5条,下周课堂上分享。
政治初中教案
政治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认识到公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公平、维护公平的意识,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公平建设的积极性。
3.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实例出发,分析公平现象,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公平的含义与特征2. 公平的重要性3. 维护公平的途径4. 青少年如何参与公平建设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公平的含义与特征2. 公平的重要性3. 青少年如何参与公平建设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公平的重要性。
2.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公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公平建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公平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公平的思考。
2. 讲授新课:介绍公平的含义与特征,阐述公平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公平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公平的认识和看法。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青少年如何参与公平建设。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公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思考和践行。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践报告:收集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公平意识。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树立公平意识,学会尊重公平、维护公平,并积极参与社会公平建设。
同时,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公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教案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李小霞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教育和科技的力量,树立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观念,培养创新精神。
2、能力目标
提高收集处理材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知识目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的原因,措施。
二、教学重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青少年应怎样做?
三、教学难点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原因,培养创新精神。
四、教学流程
多媒体放映近几年我国取得的科技成果,让学生全面概括科技的重要性,并列举身边的科技产物。
生:全面概括科技的作用。
多媒体放映袁隆平对农业发展作出贡献的事例。
生:讨论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
师:提示说明类题的解题方法,并提问学生。
生:材料体现的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的富强要依靠人才”。
师:人才培养要依靠什么?
生回答
多媒体放映胡锦涛会见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画面,
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培养人才要依靠教育”
师出示材料:我国100万人口中的科学家、工程师的人数是美国的十五分之一,是日本的六十分之一。
生: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并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小结。
改变这种现状我国应该实施什么发展战略?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结合课本知识归纳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原因。
师:我国在科技领域既有成绩又有问题存在。
为此国家制定了目标。
多媒体放映国家《2006—2020年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
生:思考并回答“材料说明了什么?”“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师: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我们应该怎么做?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生:小组交流,汇报意见,选代表发言。
是归纳知识要点。
师:课堂小结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争取成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五、板书设计
原因措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教育是民族振兴基石
我国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不够高
加快发展科技,优先发展教育国家:
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创新
我们:努力学习,勇于实践,善于创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