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

合集下载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词赏析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词赏析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词赏析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在中国文化,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唐代: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译文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

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注释柳州:今属广西。

漳州、汀洲:今属福建。

封州、连州:今属广东。

刺史:州的行政长官,相当于后世的知府。

接:连接。

一说,目接,看到大荒:旷远的广野。

惊风:急风;狂风。

乱飐(zhǎn):吹动。

芙蓉:指荷花。

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重遮:层层遮住。

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

江:指柳江。

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

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

文:通“纹”,用作动词。

犹自:仍然是。

音书:音信。

滞:阻隔。

赏析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凄楚动人。

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

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

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的诗词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的诗词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的诗词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的诗词
登柳州城楼柳宗元唐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
①大荒:旷远的广野。

②飐:吹动。

③芙蓉:荷花。

④百粤:指南方少数民族,即百越。

【译文】: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

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纹身的地方,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赏析】:
柳宗元与刘禹锡、韩泰、韩晔、陈谏五人同时在元和十年被召进长安,不久又因为参加朝中革新运动,同时外贬为边远的州刺史。

刘禹锡任连州刺史,柳宗元任柳州刺史,其他三人任漳州、汀州、封州刺史,柳的这首诗就是写给这四位朋友的。

诗人登临城楼,触景生情,表达了对同被贬的友人的关切之情,抒发了自已对被贬的愤怒。

全诗激越壮丽,对仗工整,意境辽阔,撼人心弦。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排行八,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

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

十四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迁蓝田尉。

十九年,拜监察御史里行。

二十一年,擢升礼部员外郎。

积极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今属湖南)司马。

宪宗元和十年(815)正月,召回京师。

三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

十四年,卒于任所,世称“柳柳州”。

两《唐书》有传。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他和韩愈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虽然“文掩其诗”,但其诗内容广泛,风格多样,尤其是山水记游之作,向与韦应物并称“韦柳”。

其诗不拘一格而又自成一格,苏轼称其“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评韩柳诗》)。

现存诗一百六十余首,有《柳河东集》。

【原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城上高楼接大荒 [1] ,海天愁思正茫茫 [2] 。

惊风乱飐芙蓉水 [3] ,密雨斜侵薜荔墙 [4] 。

岭树重遮千里目 [5] ,江流曲似九回肠 [6] 。

共来百粤文身地 [7] ,犹自音书滞一乡 [8] 。

【注释】[1]大荒:荒远之地。

[2]“海天”句:谓愁思正像海天一样茫茫无际。

[3]惊风:骤起的狂风。

曹植《赠徐幹》:“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

”飐(zhǎn):风吹浪动。

芙蓉:荷花。

梁简文帝《山池》:“日暮芙蓉水。

”[4]薜(bì)荔:一种蔓生的香草。

屈原《离骚》:“集芙蓉以为裳。

”又曰:“贯薜荔之落蕊。

”二句语意本此。

[5]岭:五岭。

柳州在五岭之南。

重(chónɡ)遮:重重遮蔽。

千里目:一作“千里月”。

此句一作“云驶去如千里马”。

[6]江:即柳江,一名左江。

九回肠:谓江流曲折犹似肠之九回。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肠一日而九回。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翻译【唐】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翻译【唐】柳宗元

二读诗歌 品评手法
诗人如何以哀景写哀情的?
提示一:诗中写了哪些景?这写景具有 怎样的特点?
提示二:诗人抒发了怎样的哀情?
明确: “高楼大荒” “海天茫茫” “惊纷乱
飐” “密雨斜侵” “岭树重遮” “江流 曲回” “百越文身地” 所有这些对遭贬 的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
明确: ①对友人望而不见的关切之情。 ②对自己遭谪贬的哀伤之情。
• 主客观世界浑然一体。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 九回肠:愁肠百结。九,次数多。 • 把江流曲比作九回肠,其实是把自己的不绝愁思
用九曲柳江来形容。 • 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肠一日而九回。” • 南朝梁 简文帝《应令》:“望邦畿(jī)兮千
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 • 《唐诗解》评此联:“无限之情,以有限之景出
参考:
诗人正是通过“高楼大荒”,“海天 茫茫”,“惊风乱飑”,“密雨斜侵”, “岭树重遮”,“江流曲回”,“百越 文身地” 这些哀苦无比的景色的铺叙, 景中见情地把自己被贬谪的无限哀情表 达了出来。
三读诗歌 感知意象
芙蓉与薜荔: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 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积极 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永贞元年(805)九月,革 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 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 广西)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 贬期间,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 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 《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 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 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 传》。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原文及赏析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原文及赏析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原文及赏析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高五千馀尺,无云覆地矣。

巍巍乎前无障丘,后不规涂泥;屹也不动之山河,依然不波之江湖,游鱼可荡舟,白云可套马。

座中有人,问何以登于此楼。

古之人曰:“有楼有梯,将赋云云。

”今之人曰:“非但赋云云,且云以楼观山河之盛,余者能辩乎。

”然乎,此楼之好处何在乎?古之人曰:“万壑齐流,青山可参;云帆远舣,碧水可文。

”今之人曰:“古之人方以楼观山河之盛,余者方以登之自娱。

”然乎,欲观山河之盛而登楼,忧者不可得乎?古之人曰:“登临于高楼,可以将天下瞰矣。

”今之人曰:“不以小人而忧,何所忧乎?”然乎,欲不以小人而忧,则登高楼可得乎?古之人曰:“秋蝉鸣矣,商风至矣,可以收麦矣。

”今之人曰:“不以农人而冀丰,则冀域可乎?”古之人曰:“清风华屋,夜谣金键;明月重楼,断雁经天。

”今之人曰:“人之居处与瞿是矣,明月重楼者,尝闻之矣。

”然乎,有明月重楼者翘而去也?日者,楼上之禽,有向来若火如声如雷也。

盖乎?是固飞也,是固吠也,不是是声焉。

唯女良有仰天长叹,握短景短鸣之者,既?尔之向也,固亦寿矣哉!得握尔心,得爱尔颜,尔之外也,又何物哉?尔之类也,而可比乎?自从出于班,四方无峙之族矣!然乎,尔之归,何时乎?春暖花开时,吾将回;夏日炎炎时,吾将归。

秋天瓜果熟时,吾将还;寒风落叶时,吾永不归。

解析: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一首描写登楼思乡的诗歌。

诗中以自然景物和人物对话的形式,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首先,诗人描述了柳州城楼的壮丽景色,楼高五千余尺,没有云遮挡,周围山河秀丽,江湖平静,无阻碍之地,令人心旷神怡。

然后,诗人面对众人的疑问,为何登上这座楼,古人以为可以赋云云,即在楼上吟咏诗文;而今人则认为不仅仅是赋云云,还可以欣赏山河之盛,诗人则主张登楼的目的是自己的娱心乐事。

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登楼观景的人是否会有忧虑之情,古人认为登上高楼可以瞰临天下,今人则认为不以小人为忧愁,古人认为登高可以收获,今人认为人之居处与此楼无关。

中唐诗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翻译赏析【柳宗元】

中唐诗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翻译赏析【柳宗元】

在这首《梦天》中,诗人梦游月宫,感宇 宙之博大,时空之永恒,察地球之渺小,人生 之短暂,一瞬千年,沧海桑田。九州大地,自 天外观之,不过是烟尘九点;大海汪洋,从高 处俯察,不过是杯中之水。诗中显示的这种雄 浑博大、超然物外的气魄和胸襟,确乎是前无 古人的。诗中揭示的永恒与短暂,伟大与渺小 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是极富哲理的。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作品解析 首句言天色乍晦,蟾兔皆泣。我疑心这是 形容黄昏时的一阵微雨。
第二句“云楼半开壁斜白”,乃写雨停云 开,月光斜照。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上句写一轮明月在放晴后完全显现出来, 如车轮辗着清露而缓缓行进,光团而微湿, 正是刻画雨霁后的月色。 下句写月中阴影,诗人想象这大约是仙 人在栽满桂树的路边相遇 。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诗的首联先写柳州,以深广的情景、 辽阔的意境统摄诗题,为以下的逐层抒 写展开了宏大的画面。 诗人从大处着眼,以景带情,用 “海天”、“茫茫”突出“愁”的繁多 与浓重,并以此点出主题,统领全诗, 为下面逐层抒写作好铺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颔联写夏日柳州景物,细致地描绘
政治革新。事败,柳宗元等八人同被贬为远州司
马,柳宗元被贬为永州(湖南零陵)司马。十年 后,柳宗元等人被召至京师,但阻力太大,结果 他们仍被分发到更加荒远的地区。柳宗元被贬作 柳州刺史。
连连遭到统治者的打击迫害,好朋友又天各一 方,非但不能见面,而且音信难通,他的心情 极其忧悒悲愤。当他登上柳州城楼,满目是萧 瑟凄凉的异乡风物,他把离京去国、人事沧桑 的深沉感慨,贬来荒域的抑郁情怀,对于挚友 的真挚思念,一齐宣泄出来,词情凄恻,委婉 动人。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 赋中又兼有比兴。
屈原《离骚》有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 以为裳。”又云:“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 蕊。”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 芳洁。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沈德潜《唐诗别裁》: “惊风、密雨,言在此 而意不在此。”
柳宗元到了柳州任所之后,心情郁闷,在夏季六月的 一天,他登上柳州城楼,触景生情,想到朝廷的昏暗,战 友的疏离,不觉愁情满怀,百感交集,对天地长歌一呼, 写成一首七律,遥寄给共同遭逐的战友们。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一读诗歌 借助注释 理解大意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 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出来。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 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山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 我们来到百越这个纹身之地, 虽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二读诗歌 借助意象感知情感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1、整体把握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请大家找出本词
中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
“愁”。 整首诗一以贯之的就 是愁思、愁绪。诗歌开篇便“愁思茫 茫”,笼罩全篇。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2、逐联理解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城楼夜景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登 柳

州 城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评析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评析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评析原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评析:这首诗将贬居遐荒、壮志成空的悲愤之情和友朋失散、聚会无期的忧伤之意,一并融入山水景物的描写中,因而颇具耐人寻绎的“象外之致”和“味外之旨”。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刘禹锡等八名革新志士都被贬为远州司马。

时过十年,柳、刘及韩泰、韩晔、陈谏等五名幸存者才得以奉诏进京。

但随即又分别被贬往更荒远的柳州、连州、漳州、汀州、封州任刺史。

这首诗便是柳宗元于元和十年(815)初抵柳州(今广西境内)时为寄赠心心相印的难友而作。

全诗由“登柳州城楼”起兴。

登楼,意在纵目远眺,即景骋情。

因而,首联便着手将登楼所见景色绘制成深蕴情思的画面。

“城上高楼接大荒”,“接”,即目接之意; “大荒”,则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高楼”而处于“城上”,登临者自可将视线放射得更远,于是,辽阔而荒凉的边地景色便为作者一览无余;望到极处,但见海天相连,而作者的“愁思”仿佛便充溢于那茫茫无际的空间——以“海天”缀于“愁思”之前,正为暗示作者的“愁思”犹如天一般弘大,海一般深沉。

全诗便由这个勾魂摄魄的“愁”字层层下翻,转出一层又一层令人触目惊心的境界。

颔联有意缩小描写空间,将笔墨专注于近处的夏日景物。

如果说前一联是运以泼墨写意的疏朗之笔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改用工笔勾勒,以求真切和细密。

而欲求真切和细密这一意图本身,又恰恰反映出作者乃“凭虚构象”,别有寄托,以致必须细加缝合,密作掩盖。

的确,描写夏日景物,不取风和日丽之时,偏择“惊风”、“密雨”之际,这已透露出其中消息;而“惊风”、“密雨”所飐、所侵者偏又恰好是屡屡被用作比兴材料的“芙蓉”和“薜荔”,岂不更发人深思? “芙蓉”、“薜荔”,在诗人们笔下,历来是美好而芳洁的人格的象征。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全诗及鉴赏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全诗及鉴赏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全诗及鉴赏《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创作并寄与际遇相同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的一首七律,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全诗及鉴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诗鉴赏永贞革新失败后,革新派人物纷纷遭到打击迫害,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市)刺史,上任途中,再贬为永州司马。

同时被贬为各远州司马的还有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等七人,时称为“八司马”。

元和十年春,朝廷执政大臣中有人赏识他们的才能,想起用他们,除韦执谊、凌准已死,程异已先起用外,柳宗元等五人一起被召还京。

谁知宪宗怨恨未消,又由于宰相武元衡极力反对,不出一月,宪宗又把他们贬逐出京。

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韩泰被贬为漳州(今福建省龙溪县一带)刺史,韩晔被贬为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一带)刺史,陈谏被贬为封州(今广东省封川县一带)刺史,刘禹锡被贬为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刺史。

官职虽然比司马高了,可是地区却更为僻远,这实际上是政治迫害的继续。

在暮春三月的落花时节,柳宗元与他的同道刘禹锡又带着失望的心情一同离京赴任。

这真是“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他们一路上相互赠答了不少诗篇,在共同政治思想和生活遭遇的基础上,彼此的友谊更加深厚了。

他们一直同行到衡阳(今湖南省衡阳市)才依依不舍地分手惜别。

柳宗元到了柳州任所之后,心情郁闷,在夏季六月的一天,他登上柳州城楼,触景生情,想到朝廷的昏暗,战友的疏离,不觉愁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寄给刘禹锡等四位同道。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楼触景伤怀,是总写。

“城上高楼接大荒”,写城楼的形势,是写实。

柳州城外边远,城楼很高,四野杂树参天,野草丛生,人烟稀少,登城楼遥望,看到的是一片辽阔的大荒野。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译文及鉴赏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译文及鉴赏
作品鉴赏二:
漳汀封连四州:漳州,今福建龙溪县一带,汀州,今福建长汀一带;封州,今广东封开县一带;连州。今广东连县一带。jLBHr。jLBHr。
唐宪宗元和十年(),柳宗元等人循例被召至京师,但旋即又遭贬放。柳宗元改谪柳州刺史。十年前与他一同参与“永贞革新”的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十年顦顇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多年的贬谪生活,使柳宗元倍感仕途险恶、人生艰难。在到达柳州以后,登楼之际,不禁百感交集。写成了这首诗。xHAQX。xHAQX。
首联二句,先写登楼所见。极写柳州城楼之高,上与大荒相连相接。因其高,故而视野广阔,可以目极千里。可以遥观茫茫的海天。“愁思”二字连锁“海天”与“茫茫”的景色,作者的情感色彩至为浓重。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从登城起有百端交集之感。”这话很是。从本诗来看,柳宗元既慨叹宦游生活的险恶,又为长期迁谪感到痛心,同时也为友人同贬异域、音讯不通而感喟嘘唏。这种种情绪一时涌集,与眼前渺无边际的茫茫海天相融在一起。移情于物,二者几不可分辨。这两句,总领全篇,情景兼到,为全诗奠定了凄凉怨叹的基调。LDAYt。LDAYt。
作品鉴赏一:
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后来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元和十年,诗人初到柳州,夏日登楼怀友,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慨叹世路艰难,人事变迁,故诗中情感多悲凉哀怨。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这么辽阔的境界和这么深广的情意,作者却似乎毫不费力地写入了这第一联,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第二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的是近处所见。惟其是近景,见得真切,故写得细致。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屈原《离骚》有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又云:“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謇吾法大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又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呢!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RTCrp。RTCrp。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原文译文赏析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原文译文赏析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原文|译文|赏析《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此诗寄赠四位共患难而天各一方的朋友,抒写思念朋友而难以见面之意,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却有无法自抑的相思之苦。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原文唐代: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译文及注释译文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

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注释柳州:今属广西。

漳州、汀洲:今属福建。

封州、连州:今属广东。

刺史:州的行政长官,相当于后世的知府。

接:连接。

一说,目接,看到大荒:旷远的广野。

惊风:急风;狂风。

乱飐(zhǎn):吹动。

芙蓉:指荷花。

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重遮:层层遮住。

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

江:指柳江。

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

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

文:通“纹”,用作动词。

犹自:仍然是。

音书:音信。

滞:阻隔。

赏析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凄楚动人。

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

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

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

“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

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

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

这么辽阔的境界和这么深广的情意,作者却似乎毫不费力地写入了这第一联,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古诗阅读:《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秋宿湘江遇雨》

古诗阅读:《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秋宿湘江遇雨》

此诗当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秋天在柳州所作。 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 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这就是“二王八司马”事件。 元和十年,柳宗元等人循例被召至京师,大臣中虽有人 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柳 宗元改谪柳州刺史。十年前与他一同参与“永贞革新” 的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别出任漳州、汀 州、封州、连州刺史。多年的贬谪生活使柳宗元倍感仕 途险恶、人生艰难。元和十年,诗人到达柳州以后,登 楼之际,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百感交集,写成了这 首诗。
诗歌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联:诗人长途跋涉
来到柳州登上高处,看到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感物 起兴,茫茫“愁思”喷涌而出。颔联写近景,描绘风 急雨骤的景象。芙蓉与薜荔,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 洁。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 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这不禁使诗人产生 联想,愁思弥漫。颈联写远景。诗人由风雨触发联想, 念及朋友,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 连四州。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 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尾联 照应题目,表达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惆怅。望而 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讯。而望陆路,则山岭 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使 互通音讯,也十分困难。全诗情景交融,凄楚动人。
尾联以景作结。“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两句,暗用屈原与渔父之事。屈原虽然不被世人理解, 但是尚有渔父与之对话,而自己竟然连屈原都不如,一 种世无知音的悲愤溢于言表,令人感慨万千。
小试牛刀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诗颔联中的“芙蓉”“薛荔”象征人格的美好与芳 洁,而“惊风”“密雨”则是诗人仕途险恶的写照:乐 景衬哀情。 B.谭诗的颔联也有“芙蓉”薛荔”,但因承接了上句闻 鸡起舞的故事事,加上“万里”“千家”的修饰则显得 壮丽开阔。 C.柳诗的颈联写的是远景,两句同是遥望,却一仰一俯, 仰观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江流曲折,有似九 回之肠。 D.谭诗的尾联暗用屈原与渔父的典故,屈原尚有渔父与 之对话而渔人见了诗人竟不与言语表达了诗人的复杂情 感。 15A 【解析】错在“乐景衬哀情”。柳诗的颔联以哀景 衬哀情:暴风肆虐,抽打着长满芙蓉的水面;密雨施狂, 侵袭着长满薢荔的墙壁。

登柳州城楼古诗加拼音

登柳州城楼古诗加拼音

登d ēn ɡ柳li ǔ州zh ōu 城ch én ɡ楼l óu 寄j ì漳zh ān ɡ汀t īn ɡ封f ēn ɡ连li án 四s ì州zh ōu 刺c ì史sh ǐ【唐】柳宗元城ch én ɡ上sh àn ɡ高ɡāo 楼l óu 接ji ē大d à荒hu ān ɡ,海h ǎi 天ti ān 愁ch óu 思s ī正zh èn ɡ茫m án ɡ茫m án ɡ。

惊j īn ɡ风f ēn ɡ乱lu àn 飐zhan 芙f ú蓉r ón ɡ水shu ǐ,密m ì雨y ǔ斜xi é侵q īn 薜b ì荔l ì墙qi án ɡ。

岭l ǐn ɡ树sh ù重zh òn ɡ遮zh ē千qi ān 里l ǐ目m ù,江ji ān ɡ流li ú曲q ǔ似s ì九ji ǔ回hu í肠ch án ɡ。

共ɡòn ɡ来l ái 百b ǎi 越yu è文w én 身sh ēn 地d ì,犹y óu 自z ì音y īn 书sh ū滞zh ì一y ì乡xi ān ɡ。

【译文】登上高楼,极目所见的是一派荒凉冷清的茫茫沙野,如海似天的愁绪油然生起。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暴雨来袭,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层叠的远山连绵起伏遮住了远望的视线,那弯弯曲曲的柳江就如同我百结的愁肠。

我们一起来到这边远的蛮荒之地,怎堪音书隔绝,人各一方。

【注释】柳州:今属广西。

漳州、汀州:今属福建。

封州、连州:今属广东。

刺史:州的行政长官,相当于后世的知府。

接:连接。

一说,目接,看到。

柳宗元关于柳州的诗

柳宗元关于柳州的诗

柳宗元关于柳州的诗
1.《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2.《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3.《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4.《登柳州峨山》
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

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

柳宗元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赏析

柳宗元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赏析

柳宗元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赏析柳宗元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赏析《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创作并寄与际遇相同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的一首七律。

此诗寄赠四位共患难而天各一方的朋友,抒写思念朋友而难以见面之意,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却有无法自抑的相思之苦。

此外,“海天愁思”中亦当包括身世坎坷、世事莫测、仕途险恶之叹。

诗人写风雨侵颭、岭树遮挡,不仅仅是言自然现象,也蕴含了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的心境特点。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翻译成现代诗:城上的高楼连接着极其荒漠的原野,无边无际的愁思吞噬着我,茫茫一片,如海如天。

令人心惊的疾劲狂风胡乱地吹动着满池的荷花,密密麻麻的雨点敲打在缠满了薜荔的老墙间。

重重叠叠的山岭和大树啊,遮住了千里视线,曲曲弯弯的大江河流啊,又如九曲回肠般缠绵。

我们一起来到这遥远的历来被称尚未开化的岭南,现在,我们各自一方,连音信都无法递传。

赏析柳宗元(七七三——八一九),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

曾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改革失败后,他与刘禹锡等同时被贬到南方边远地区。

这首诗是他在任柳州刺史时,写给与他同时被贬“漳”(福建漳州)、“汀”(福建汀州,现长汀)、“封”(广东封川县)、“连”(广东连县) 四州的朋友的。

这四州的刺史分别为韩泰、韩哗,陈谏、刘禹锡四人。

全诗可分两个部分,前面六句,是写在柳州城楼上看到的自然景色,写景中也有想象,在景中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与一般的写景有很大的差别。

这感情色彩贯穿着都友人的深切怀念,从更深层次上,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在政治上改革失败、战友被贬的无奈。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首联先写城楼。

城上高楼与大荒相连接,说明柳州地处荒芜和僻远,从了城门就是荒野。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探究:
贬谪诗中,诗人一般 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贬谪诗的情感:
①被贬之愤 ②故园之思
③亲友之念……
探究:
结合有关诗句,谈 谈贬谪诗中会出现哪 些常见的意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思考:“愁”是此诗的情感基调,诗中具体写了哪些 愁?结合诗句分析。
①怀才不遇被贬荒蛮登高怀远之愁 ②敌对势力迫害打击之愁 ③身居异乡远离故土,思念朋友想念家人之愁 ④朋友彼此隔离音讯不通之愁 小结:全诗用“愁思”贯穿,首联登高望远,引出愁思, 颔联见到芙蓉、薜荔横遭摧残,引起身世之感,又添愁 思,颈联远望有人,岭树重遮,江流阻断,使人愁肠百 结,尾联音书断绝,各滞一方,倍感寂寞,愁思更深。
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处 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二读诗歌 感知意象
芙蓉与薜荔: 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屈原《离骚》
惊风、密雨:敌对势力的迫害和打击。
三读诗歌 把握情感
1、诗中写了哪些景?这写景具有怎样 的特点? 2、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明确: “高楼大荒” “海天茫茫” “惊风乱飐” “密雨斜侵” “岭树重遮” “江流曲回” “百越文身地” 所有这些对遭贬的诗人来说, 都是凄苦无比的景色。 2、明确: ①对友人望而不见的关切之情。 ②对自己遭谪贬的怨愤之情。 诗人通过这些凄苦无比的景色的铺叙,远近 结合,景中见情地把自己被贬谪的无限哀情表 达了出来。(哀景衬悲情)
一读诗歌 理解大意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注释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注释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注释《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这首诗真的是让人脑洞大开。

想象一下,诗人站在高高的城楼上,俯瞰这座城池,心里满是感慨。

柳州这地方,真是山水甲天下,青山绿水环绕,尤其是那弯弯的河流,就像是一条玉带,缠绕着这座城市。

你看看那些高高的山峰,远远望去,简直就是大自然的守护神,稳稳地矗立着,给人一种安全感。

诗人一抬头,看到天边的云彩,忽然心里涌起一股思乡情。

哎,这种感觉就像是你在外面奋斗的时候,突然看到家乡的美食广告,肚子都跟着咕咕叫。

再说说这四州的名字,听上去就像是历史的回响,令人浮想联翩。

漳汀、封连,都是他心中无可替代的风景。

在诗人的眼里,这四个地方就像是四颗闪亮的星星,照耀着他的心灵。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星空,诗人肯定会想起那些美好的回忆。

你想啊,白天在城楼上俯瞰山水,晚上躺在床上想着故乡,心里那种复杂的滋味,真是让人感动得泪水汪汪。

这诗里透出的那种孤独感,简直让人心疼。

站在高楼上,虽说眼前的美景如画,但心里却始终缺少一份温暖。

就像是你在热闹的聚会上,突然感到一阵冷清。

诗人说自己心中有千千结,那种纠结的情绪,真是让人揪心。

想起那些曾经一起欢笑的人,忽然觉得,时间真是个无情的东西,带走了无数美好的瞬间。

不过,这首诗也有它的乐观面。

诗人虽然怀念故乡,但心中那种对未来的向往也依然存在。

就像是春天的花朵,总会在寒冷的冬季后绽放。

柳州的美景、四州的回忆,交织成一幅多彩的画卷,让人心里暖暖的。

生活嘛,总会有波折,但只要心中有爱,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说到这里,不禁让人想起了那些小故事。

以前我也有过在外漂泊的日子,心里常常挂念家里的长辈。

每次打电话回家,听到他们的声音,心里就像是吃了蜜一样甜。

那种温暖,是任何风景都无法替代的。

诗人可能也是如此,站在城楼上,耳边响起的是风声,却总是能听到故乡的召唤。

诗的似乎是在提醒我们,不论身在何处,都要时刻铭记自己的根。

无论是那条小河,还是那座高山,都是我们心中最深的牵挂。

登柳州城楼

登柳州城楼

登柳州城楼文章一:登上柳州城楼的感受今天,我终于登上了柳州城楼。

站在这座300多年历史的古城楼上,俯视着整个柳州市区,我惊叹于这座城市的繁华和美丽。

从城楼上可以看到柳江河畔的渔家乐,那些半截插在江中的房屋和彩色的小船让人心旷神怡。

河对面的威远山和流动的云朵相映成趣,像是一副水墨画中的山水画卷。

城楼的四周是城墙,城墙上种满了参天大树,随风摇摆的树枝似乎在向游客问候。

城楼内部也有丰富的展品,让我了解到柳州发展的历史和文化。

这次登上城楼,让我对柳州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热爱这座城市。

我相信,柳州城楼一定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感受这座城市的美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重点分析:本文是一篇以个人观察和感受为主的游记文章。

首先通过描述城楼的周边环境和城墙上的景色来引出核心观点。

其次介绍内部的展品,并表达了对柳州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文章情感真挚,语言简洁,用词生动。

文章二:柳州城楼的历史和文化登上柳州城楼,一座六代历史,地位重要的古城楼,既是一次美景的欣赏,也是一次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

柳州城楼建于唐朝,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岭南建筑的特点。

城楼分为下楼、中楼、上楼三层,高达33.8米。

城楼内部还有望远镜、瞭望台等展品,展示了柳州的军事防御和交通运输的历史。

在中楼和上楼的展示室里,展示了柳州的历史文化和当地的传统工艺品。

从砖雕、石雕、木雕到瓷器、银器、草编等,每一件展品都凝聚了柳州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这些精美的工艺品不仅展示了柳州的历史文化,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这些展品外,城楼内还有古代军队巡逻的音乐表演和当地小吃的销售。

这些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游客可以全方位地了解柳州的历史和文化。

在这座古城楼的登顶之旅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柳州的魅力,更加热爱和珍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重点分析:本文以城楼对于当地历史文化的作用为主题,通过与其他城市和文化的对比来彰显柳州的独特性。

内容详实,包含了城楼的历史、建筑风格和展示品,以及展示品与当地文化的联系。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原文及赏析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原文及赏析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原文及赏析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原文及赏析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朝代:唐代作者:柳宗元原文: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译文: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

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注释:⑴柳州:今属广西。

⑵漳州、汀洲:今属福建。

⑶封州、连州:今属广东。

⑷刺史:州的行政长官,相当于后世的知府。

⑸接:连接。

一说,目接,看到⑹大荒:旷远的广野。

⑺惊风:急风;狂风。

⑻乱飐(zhǎn):吹动。

⑼芙蓉:指荷花。

⑽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重遮:层层遮住。

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

江:指柳江。

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⑾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

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⑿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

文:通“纹”,用作动词。

[1]犹自:仍然是。

音书:音信。

滞:阻隔。

赏析:公元八○五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

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

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

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_诗词赏析_唐_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_诗词赏析_唐_柳宗元

赏析
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
见对客观事物又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碍 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 雨偏要斜侵。这不禁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在 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 着盐,不见痕迹。其实芙蓉和薜荔不就像柳宗元及他 的战友朋友们,一群单纯的理想主义者,而惊风和密 雨,不也正是朝廷那些掌握权力的权贵吗?客观的事 物投射了诗人的感受,情境贯通,赋中比兴,自然无 痕。
赏析
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
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 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 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余韵袅袅,余味无穷,而 题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曲曲传出。可见诗人 用笔之妙。
公元815年,柳宗元登上柳州城楼,满目异乡风 情,满怀抑郁惆怅,遂写诗赠给遭遇相同的难兄难 弟,成就了这首被誉为“辽阔哀愁”的《登柳州城 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四年后,柳宗元于柳州任上, 时年四十七岁。
赏析
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
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于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 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 “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这么 辽阔的境界和这么深广的情意,作者却似乎毫不 费力地写入了这第一联,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 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无尽的愁思充溢 于无尽的旷野,景情互融,既直入主题,又引发 展开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 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 进士,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因参加王叔文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被 贬永州司马。十年后迁为柳州刺史,故又称 “柳柳州”。病死任上。柳宗元与韩愈共倡古 文运动,并称“韩柳”。其诗与韦应物并称 “韦柳”。有《柳河东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脉贯通,情丝绵延
动词 形容词
接 飐 侵 滞
惊 乱 密 斜 重 曲
芙蓉 薜荔 千里 九回 犹自名词(象)数量词 虚词 叠词
茫茫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作业: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诗眼:
1、能高度揭示诗歌主题或情感。 2、能统领全诗。
炼字:
能准确、生动、传神地表现事物 特征或诗人情感。
自学、讨论、分享
一、找“诗眼”,并说明理由。 二、找出自己认为炼的好的字 词,并赏析。
诗眼

首联,海天茫茫之愁 颔联,惊风密雨之愁 颈联,遮眼曲肠之愁 尾联,音书断绝之愁
探究贬官文化的形成原因及主 要思想内容,撰写小论文,小组讨论、 展示。
意脉绵延 字字椎心
——从诗眼和炼字角度 赏析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 连四州》
元代诗人杨仲弘说:“诗要炼字, 字者眼也”
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 “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 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