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二章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我国的环保方针政策体系
(二)、技术政策
1986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环境保护技术政策要 点》。 2000年5月,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联合发布 了《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城市生活 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2001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科技部联 合发布了《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2002年1月,又联合发布了《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 防治技术政策》和《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 (三)、环境经济政策 环境经济政策是适用税收、信贷、补贴、收费等各种 经济手段引导和促进环境保护的政策。 环境经济政策大致可分为经济优惠政策、生态补偿政 策(资源税与碳税)和排污收费政策三类。
源、消除环境污染、赔偿受害者损失的费用
3、“强化环境管理”政策-三大政策的核心
要把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机地结合 起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更要注重法 律手段。坚决扭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局部 利益和暂时利益的倾向,严肃查处违法案件。具体措 施如下: A、逐渐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加 大执法力度。 B、加强和完善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完整的 国家和地方环境监测网络。 C、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制度,实行地方各级政府 环境目标责任制,对重要城市实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定量考核、排污许可制度,实行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等。
(完整word版)《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大纲(新换教材)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4118
课程名称: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时/学分:36/2。0
先修课程:环境保护概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水污染控制工程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开课系或教研室:城建学部环境工程系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方法和内容.比较系统的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及相关基础学科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获得较宽的环境学科与环境规划学、环境管理学的专业知识,提高环境规划制定、环境工程决策、污染预测和防治、环境经济分析和系统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学时:理论学时36。
2。作业次数:5次
3。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1。基本内容
1)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2)环境规划和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2。基本要求
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对象和手段以及研究内容的基本框架。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难点: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1.基本内容
1)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2)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5)环境管理机构体系
2.基本要求
了解在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和环境管理机构体系的发展;掌握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方针和政策,掌握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环境规划法律制度;理解环境标准体系的概念和分类,作用和意义。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复习内容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复习内容
Chapter 1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1、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
解答要点:环境概念的理解:环境是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即围绕人类生存的空间及其中可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和因素的总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内涵的理解:
①、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环境总是相对于一个主体而言,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随主体的变化而变化。
②、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概念
首先:环境的主体的变化而变化,相对于不同的主体,环境的内容和形式是不一样的。
③、环境本身是一个系统
环境概念是抽象的,但是环境的形态和内涵又是具体的。
④、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和谐统一)
环境造就了人类,人类改造了环境。人类与其生存的环境构成了人类——环境系统复合系统。在这个系统内,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2、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3、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4、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5、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6、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与手段。
7、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
8、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
解答要点:环境问题的概念:见ppt或教材、教案。
产生根源:人类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9、如何理解环境管理
解答要点:首先要给出环境管理的概念: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其中,管理手段包括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五个手段,人类行为包括自然、经济、社会三种基本行为。
《环境规划与管理》PPT课件
a
4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 2.1.1 基本方针
✓ 3.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 (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 (3)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 (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
属于环境保护行为的基本法律制度。
• 环境管理制度 • 环境规划行政法律制度
a
14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 2.3.2 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
✓ 1.“三同时”制度
• 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 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 投入运行
• 相关法律规定
a
12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2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 2.2.2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包括:
• (一)宪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 (二)环境保护基本法 • (三)环境资源单行法 • (四)国家其他法律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 (五)国家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种环保法令、法
规和条例 • (六)环境保护地方法规 • (七)签署并批准的国际环境公约
2001年5月23日,河北省乐亭县18户渔民向天津海事法 院提起诉讼,将河北省迁安市及滦县的9家企业告上法 庭。理由是来自这9家企业的工业污水沿滦河大量排放 到滦河口海域,涌入原告的六家养殖场,使即将上市的 滩涂贝类、鱼类成批死亡,原告为此遭受了重大经济损 失。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落后产品:石化化工、铁路、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医药、机械、 船舶、轻工、消防、民爆产品、其他等共12个行业类别。
2013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
(一)产业政策
《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切Leabharlann Baidu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改善水环境质量: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地。深化重点流域 水污染防治。 ✓以强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城市环境保护。 规定:到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60%; 十二五环境保护规 划: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72% ✓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十二五,国务院)
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
•到2015年,万元国内总产值能耗下降到0.869t标准 煤,比2010年的1.034t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 .276t标准煤下降32%; • 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 控制在2347.6万t、2086.4万t,比2010年的2551.7万 t、2267.8万t分别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 总量分别控制在238.0万t、2046.2万t,比2010年的2 64.4万t、2273.6万t分别下降10%。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 课后练习题答案要点
第一章
1. 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
2.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3. 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4. 简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5.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6.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的召开背景及其主要成果。
7. 阅读全球《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并归纳其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8.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9.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与手段。
10. 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1. 简述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并说明各项对策包含的主要内容。
2. 试分析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关关系。
3. 请在三类相关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环境经济政策)中选择一类,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汇总该类政策执行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已颁布的各项规定(列出汇总表)。
4. 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
5. 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是该法的第二次修订,请比较该法二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6. 试比较1996年版《水污染防治法》与1984年版《水污染防治法》内容的变化,并分析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7. 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和目的。
8. 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9. 举例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实施过程对污染严重城市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 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方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1.环境管理是人类管理自己作用于环境行为的一种行为。
环境管理一一研究环境的现象,防范环境的危机,消灭环境的灾难,调和
环境冲突的学问。亦即探讨人类与环境的间种种关系的科学。目的:解决
环境问题,维持一个可合理运作的环境系统。
2•环境管理的三个阶段
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末。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这一时期大致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
纪初。
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3.环境规划:人们为使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而对人类的生产、
生活活动作出的合理安排。对有限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及自然资源等予以合理分配及以达成政策目标的策略。
环境规划的本质就是强调前瞻性的治本和防患措施
4.环境规划的要素
①实施环境影响评估
运用系统分析与计算机模式, 预测不同经济发展方式或不同工程设置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决策与规划提供信
/C J、O
②维持自然环境系统
一个发展行为的规划应先从生态着手,注意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持利用等
互动关系,以求环境最佳利用。同时对生态、社会和经济各种标准加以
判断,而环境发展与经济发展共荣
③量化规划判断标准
一般性环境目标比较抽象,有必要再细分成较具体而明显的标准
及可量化评估的准则。
5.环境规划的任务:① 解决和协调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期科学的规划(或调整)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恢复和协调各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促使人类生态系统向更高级、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②现状评估一一发展预测一一环境目标
中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制度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 度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印发〈“十一五”城市环 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实施细则〉和〈全国城 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管理规定〉的通知》 (环办〔2006〕36号)的要求,所有设市城市均 须开展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调查,由国 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按照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质 量规范进行调查,地方政府应给予相应的经费补 助。总局在广州举办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 核培训班中也明确了调查结果得分将纳入考核总 分,并在《全国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 告》中公布。
3、排污收费制度
收费方式:从原来的超标排放收费 改变为按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实 行排污即收费与超标收费并存的 方式。
3、排污收费制度
多因子收费:在同一排污口不再仅按收费 额最高的一种污染物计征排污费,而是 视其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分别计算,叠 加收费(根据我国国情,最多不超过三 项)。
3、排污收费制度
同时设计:是要求建设项目配套的环保 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这是“三 同时”的第一阶段。
同时施工:是要求完成同时设计的环保 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这是“三 同时”的第二阶段,目的是保证同时 投产。
2 、“三同时”管理制度
同时投产:要求完成同时施工的环保设 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运行。 其中,同时投产的前提是环保设施与 主体工程同时进行竣工验收,环保设 施经验收合格,该建设项目方可正式 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第二章 环境规划和管理的政策
人均 GDP的增长率 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人均投资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密度
人均储蓄额 资本金份额 人均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净值密度
非农产值占总产值比例 技术密集型工业产值占总产值比例
空间合理度系数
总体层
系统层
状态层
变量层 工业经济效益指数
发展支持系统
区域发展质量
产品质量指数
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
区域环境水平
环境支持系统 区域生态水平
经济集约化指数
排放强度指数 大气污染指数 地里脆弱指数 气候变异指数 土壤侵蚀指数
要素层
总体效益水平 投入产出水平 运营效率 盈利水平
产品合格品率 产品质量优等品率 产品质量损失率 新产品产值率
主要原材料消耗系数 万元产值能耗 万元产值废水排放 万元产值废气排放 万元产值固体废物排放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
居民生活条件 居民消费水平
城乡收入水平差异 就业公平度 受教育公平度
城镇失业率 贫困发生率
赡养比 城市与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
劳动者文盲比例 劳动者小学程度人口比例 劳动者中学程度人口比例 劳动者大学程度以上人口比例
前教育人口参与比 第二产业人口参与比 科学家,工程师人口参与比
总体层
系统层
状态层
区域教育能力
中国可持续 发展总体能 力
环境保护方针及目标、管理体系及职责
环境保护方针及目标、管理体系及职责
(一)环境保护方针
“科学管理,环保创优,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作为
本工程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的方针和主要指导思想,贯彻工程施工的始终。
(二)环境保护目标
遵循ISO14001:2015并结合本工程特点及施工现场环境特征,项目经理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目标确立为:建成无大气污染、无水污染、无噪声污染的工地。
环境目标分解:
(1)噪音排放标准
结构施工:昼间<70dB,夜间<55dB
装修施工:昼间<65dB,夜间<55dB
(2)现场扬尘排放标准
现场施工扬尘排放达到粉尘排放标准规定的要求
运输无遗洒
(3)生活及生产污水达标排放标准
生活污水中的COD达标(COD=300mg/L)
(4)施工现场夜间无光污染,施工现场夜间照明不影响周围社区
(5)固体废弃物实现分类管理,提高回收利用量
(6)项目经理部最大限度节约水电能源消耗
(7)节约纸张消耗,保护森林资源
(8)最大限度的防止施工现场火灾、爆炸的发生
(三)环境管理体系及相应职责
1、建立项目经理部环境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项目经理部文明施工、环境管理体系,运用科学管理方法组织
施工,明确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工作方针和目标,确定人员及相应的职责。实
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对施工期间的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负全
面责任。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专理组负责协调、监督、检查项目经理部各部室、
作业队的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工作。
2、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职责
成立由项目经理为首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领导小组”,组织领导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建立环境保护体系,明确体系中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并保持一套工作程序、制度,对所有参与体系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应的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
我国在1973年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环境保护方针。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于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确定了“三同步”、“三统一”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三同步”;实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统一的“三统一”。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者付费”和“强化环境管理”。此外,还有“三同时”,即环保设施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规定。
(完整word版)《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大纲(新换教材)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4118
课程名称: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时/学分:36/2.0
先修课程:环境保护概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水污染控制工程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开课系或教研室:城建学部环境工程系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方法和内容。比较系统的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及相关基础学科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获得较宽的环境学科与环境规划学、环境管理学的专业知识,提高环境规划制定、环境工程决策、污染预测和防治、环境经济分析和系统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学时:理论学时36。
2.作业次数:5次
3.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1.基本内容
1)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2)环境规划和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2.基本要求
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对象和手段以及研究内容的基本框架。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难点: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1.基本内容
1)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2)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4)环境标准体系
5)环境管理机构体系
2.基本要求
了解在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和环境管理机构体系的发展;掌握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方针和政策,掌握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环境规划法律制度;理解环境标准体系的概念和分类,作用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一、环境法律责任
所谓环境法律责任,是指环境法主体因违反其法律义务而应当依法 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环境行政责任、 环境民事责任和环境刑事责任三种。
(二)技术政策 以特定的行业或污染因子为对象,在产业政策允 许范围内引导企业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技术。 技术政策注重发展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率的适用生产技术,重点 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的产品,重点发展 投入成本低、去除效率高的污染控制适用技术。《燃煤二氧化硫排 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1.环境行政责任 所谓环境行政责任,是指违反环境法和国家行政法规中有关环境行 政义务的规定者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2.环境民事责任 所谓环境民事责任,是指公民、法人因污染或破坏环境而侵害公共 财产或他人人身权、财产权或合法环境权益所应当承担的民事方面 的法律责任。
3.环境刑事责任 所谓环境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违反环境法,造成或可能造成严 重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构成犯罪时,应当依法承担的以刑罚为 处罚方式的法律后果。
(三)环境资源单行法
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环境要素或特定的环境社会关系进行调整的专门 性法律法规,具有量多面广的特点,是环境法的主体部分,主要由 以下两个方面的立法构成: 1.环境保护单行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 噪声污染防治法》等八部
2.资源保护单行法
目前,我国已颁布的资源保护单行法可分为以下三类:
(1)土地利用规划法:《城市规划法》、《村庄和乡镇规划建设 管理条例》等。
(2)自然资源保护法:主要有《水法》、《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森林法》及其实施细则、《草原法》、《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 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土地复垦规定》等。
(3)自然保护法:主要有《防沙治沙法》、《自然保护区条例》、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
(四)国家其他法律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1.刑法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刑法(修订案)。新修订的刑 法分则第六章第六节专门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2.行政法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依照宪法原则而制定的并涉 及环境管理范畴的行政法律,如《民法通则》、《农业法》、 《文物保护法》等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条款。
2.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进一步制定出我国环境管理 的大政方针:明确提出了环境保护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 是一项基本国策,确立了环境保护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结束后,1992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 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三、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政策
(一)产业政策 国家颁布的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发展的专 项环境政策,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体系、行业环境管理政策、限制发 展的行业政策以及禁止发展的行业政策。《汽车工业产业政策》、 《化学工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关于公布第一批严重污染环境 (大气)淘汰工艺与设备的通知》
二、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所谓政策,就是指国家或地区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 而规定的行动准则。我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政策可以归纳为三大政策: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污染者付费”政策和“强化环境 管理”政策。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的、地方的和各行各业 的中长期和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二是对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 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三是对城市实行综合整治。 2.“污染者付费”政策 其主要措施为:一是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二是对历史上 遗留下来的一批工矿企业的污染,实行限期治理。三是对排放污染 物的单位实行收费。
第三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制度概述
环境规划与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实现环境立法的目的,并在环境保 护基本法中作出规定的,由环境保护单行法规或规章所具体表现 的,对国家环境保护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并由环境行政主管部门 来监督实施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属于环境保护行为的基本法 律制度。按照规划和管理的不同要求,可以分为环境管理制度和 环境规划行政法律制度两类。
二、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一)宪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我国1982年宪法26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 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这一规定是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总政策, 说明了环境保护是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
(二)环境保护基本法
是指国家制定的包含某方面综合性政策、目标规定的整体性综合性 法律,在我国,它就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部综 合性环境基本法在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上都作了相应的规定。
二、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3.“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要把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 管理水平和效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更要注 重法律手段。坚决扭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局部利 益和暂时利益的倾向,严肃查处违法案件。 其主要措施:一是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 度;二是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金融、财税政策和产业政策, 增强对环境保护的宏观调控力度;三是从中央到省、市、县、 镇(乡)五级政府建立环境管理机构,加强监督管理:四是 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第Baidu Nhomakorabea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法规、 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第一节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一、基本方针
1.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 方针:即“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 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