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中国式家教”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五大误区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五大误区家教误区之道德教育空白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
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
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
人性被扭曲后的结果,甚至不如非洲一种到了年龄便把小狮子扔进茫茫草原之母狮释放出来的兽性。
对此,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除了溺爱,严格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
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三四岁甚至更早,父母们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纵然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有无数个理由,又岂找出一个借口,去挑战和反对瞪着大眼、攥着拳头、携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家长的种种威严?家教误区之望子成龙许多家长成材心切,恨不得从受精卵开始就进行教育,理由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恨不得把唐诗六百首出生第二天就倒背如流,各种兴趣班不惜血本,个个都是宋祖英、朗朗、陈丹青、刘翔的结合体方才能显出你教育的成功。
完全不会也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死记硬背,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我也奇怪了,中国式考试题目也变态翻倍,非要让记住成吉思汗生于哪年死于哪年,有什么卵用?更可笑的是,我亲自遇到一个题目,你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划上横线,结果却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这不成了老师喜欢的一句话了吗?变态考题无疑在培养孩子察言观色猜人心思的技能。
家教误区之棍棒之下出孝子热衷于虎爸狼妈的推崇,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三句好话不如一马棒”等等,我们传统的打子秘籍就这样传了下来,一部经典武侠连续剧才刚刚开头,接下来被棍棒打出来的父母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孩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中国式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作文
中国式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作文
《中国式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有一种教育方式叫中国式教育,很多人觉得它对我们的成长不太好呢。
比如说,很多爸爸妈妈只关心我们的考试成绩,每次考试后都问:“考了多少分呀?”要是分数不高,他们就会生气。
就像我的好朋友小明,他有一次数学没考好,回到家被爸爸妈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还不让他出去玩。
从那以后,小明每次考试都特别紧张,害怕考不好。
还有哦,我们总是有做不完的作业,周末也不能好好休息。
我的同桌小花,每个周末都要去上各种补习班,学英语、学数学、学画画,一点玩的时间都没有。
小花说她觉得好累呀,都不喜欢学习了。
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呢?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不太好,它让我们失去了很多快乐,也让我们变得不喜欢学习了。
《中国式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
小朋友们,今天我想和你们说一说中国式教育。
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学校里,老师总是让我们坐得端端正正,不能随便说话。
回到家,爸爸妈妈又总是让我们不停地学习,连看会儿电视都不行。
我有个邻居哥哥,他特别喜欢踢足球,可是他的爸爸妈妈觉得踢足球会影响学习,不让他去。
结果哥哥每天都不开心,学习成绩也没有提高。
还有啊,每次考试,如果没考到爸爸妈妈期望的分数,他们就会很失望,甚至会骂我们。
就像我的表妹,她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哭了好久好久。
这样的教育让我们压力好大,都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快乐都变少了。
小朋友们,你们说是不是呀?。
“中国式”家长的十大弊端
“中国式”家长的十大弊端-学前教育论文“中国式”家长的十大弊端子把父当马,父望子成龙,可怜中国父母心!舐犊之情,不能不令人感动,然而舐犊的方式,恐怕尚待改进!纵观中国的家庭教育之弊,放纵者有之,溺爱者有之,施暴者有之,粗略的划分一下,大致有如下类型:(一)模具制造型持此类教育方式的家长,大有人在。
此类家长,属于自以为是之人,总以为自己的想法不会错误,总以为自己是爱孩子,为孩子好。
对孩子的要求极严,孩子的举手投足,都给予详尽的指示,从生活习惯、活动的范围方式,到读书的范围方法、兴趣爱好,甚至到高考专业的选择、毕业工作的种类,都受到强制性指导。
殊不知,人是万物之灵,人最大的长处,是善于思想,善于学习,善于在学习中创造,而这种教育模式,无形之中,就抹杀了孩子的自主学习与创造能力。
在这种模式之下,不否认也有一些孩子有所成就,但更多的孩子,却成为模具制造的产品,家长原形的克隆,人的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在这些克隆产品中黯然消退。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在这种模式之下,恐怕龙凤老鼠的后代,都是“老鼠”了!(二)温室培养型经济条件的改善,孩子数量的减少,使家长更有能力精力来教育培养孩子。
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给予孩子最好的学习与成长条件,弥补自己少时的缺憾,这是生在艰苦年代的家长的普遍做法。
孩子的吃,要操心,总担心孩子缺锌少钙;孩子的穿,要操心,嘘寒问暖,从孩子房里的太空被空调,到出门武装到牙齿的装备,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细腻的爱心;孩子的行,要操心,在学校附近春游,父母也要请假奉陪;孩子的交往,要操心,本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孩子只容许与“优秀”者(大多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交往;孩子的学,更要操心,从胎教,到小时候的艺术素质的培养(比如学琴画画),到入学的学校选择、老师选择,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的“智慧”,直到孩子的毕业,专业的选择,工作的选择,爱人的选择,仍要操心,有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却没有料到,人的思虑有限,自然的造化无穷!这样的做法,制造了许多肥胖儿童与厌食者,制造了免疫力极差的孩子,制造了庞大的厌学者队伍,制造了离开父母百无用处的孩子。
中国式家长十大硬伤
中国式家长十大硬伤中国的父母恐怕是世界上最望子成龙的父母。
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式家长〞存在很多教育上的弊端,本文总结指出〝中国式家长〞的十大〝硬伤〞,看看这些普遍错误你有没有犯。
记者采访了3位权威家庭教育专家,总结指出的〝中国式家长〞的十大〝硬伤〞。
1、动辄体罚。
美国华裔教授曾在《虎妈战歌》一书中介绍了她的中国式教育法: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在美国引起轰动。
美国心理学研究人员认为,与其打骂,倒不如言传身教。
家长在家不妨多把时间用在看书上,用家庭氛围给儿女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知道要努力学习。
2、一味溺爱。
溺爱也是中国父母常犯的错误。
根据统计发现,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家庭中,溺爱型家庭占70%~80%。
这类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接受,即使孩子做错了,也要为其争辩。
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家庭教育专家建议,家长一要停止溺爱,建立正常的家庭规则;二要分清是非对错,不能盲目满足孩子的要求。
3、物质刺激。
考95分以上,给孩子买电动玩具;考进年级前三,奖励100元钱;帮妈妈洗碗,给5块钱……不少家长喜欢用物质激励孩子,这个方法本身没错,但如果用错了年龄段,用得过度,可能让孩子变得贪婪、唯利是图。
家庭教育专家指出,对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物质奖励不可缺少。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应逐步增加精神激励,比如多表扬、赞美。
4、只养不教。
瑞典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离婚对孩子可能产生巨大的负面心理影响。
这类家长要利用吃饭、睡前等时间和孩子聊聊学校的事,谈谈自己的见闻;还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尽可能抽时间参加孩子的集体活动。
5、意见矛盾。
为了孩子学什么兴趣班这样的事情,不少爸爸妈妈不停地争吵,让孩子无所适从。
比如爸爸说考90分就可以去公园,妈妈偏说考95分才行。
这类矛盾型家庭在对孩子的管教态度上缺乏一致性,同一行为有时斥责、禁止,有时却宽恕、勉励。
【育儿知识】中式的教育弊病
【育儿知识】中式的教育弊病我们再次审视自己,为人父母后,身上藏着许多把刀,然而反省自己的同时,也想提醒提醒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刀,你也有吗?第一刀:砍去民主,种下强权的种子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家长也就是家里的皇帝。
他们说一不二,私自同意孩子必须怎么样,无法怎么着。
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是不是努力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牵涉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是不是征询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发生争吵的时候,无论是不是道理,家长总是惯于用直观蛮横的办法,以“都就是为了你好”的名义去替代孩子作出同意。
第二刀:砍去爱心,种下自私的种子当你为如何扶养年老的父母而与你的兄弟撕破脸皮,为分后父母的那点遗产又与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时候,是不是注意到存有一双惊恐的眼睛正困惑地看著你的演出?精彩推荐:中国父母的十大错误彻底毁掉孩子的几个方法教宝贝学规矩的六种妙招当你看见小偷在砸开邻居家的门,扎着儿子匆忙离开的时候,是不是辨认出儿子的另一只手执变成了拳头?当女儿说你小区花园的水龙头糟了,你就是列入工具就回去维修或者立即给物业打电话,还是说她不要多管闲事?你假装没看到公共汽车上站不稳的老人,当孩子想要转头下跪的时候,你却用眼神回去阻止他。
你的这些整体表现就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你的每一个犯罪行为都在一刀刀砍去孩子的爱心,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贪婪的种子。
第三刀:砍去诚实,种下说谎的种子孩子一旦明白撒谎就可以不送命、不唉,或者可以使皮肉之苦尽可能晚一些到来的时候,他就可能将慢慢变为撒谎专家。
小孩子撒谎都就是被逼出的。
如果我们说实话可以获得实惠,那谁还愿冒险回去撒谎呢?很多的孩子都存有一个疑惑----为什么大人可以撒谎,而小孩就无法呢?小孩在思索这个问题的时候表明他已经察觉了大人就是经常撒谎的。
我们给孩子的表述往往就是反驳说道我们的谎言就是“宽容”的。
但对孩子来说,宽容的也好,蓄意的也罢,那都就是谎言!第四刀:砍去冒险,种下平庸的种子孩子必须下河游泳不是教会他怎样确保自己在水里的安全,而是直观地婉拒——理由当然就是危险。
中国式家教的六大经典矛盾
中国式家教的六大经典矛盾一位教育工作者说,“如今孩子们在成长中承受着许多矛盾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化。
”看看我们身边的家长和孩子,这样的问题确实随处可见:家长们在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同时,自己却总在做一些“错事”……(一)“言教”与“身教”的矛盾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
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座;一边告诫孩子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一边却又背后对老师评头论足……诸如此类的矛盾行为,比比皆是。
(二)“穷教”与“富教”的矛盾在生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穷教”与“富教”的矛盾中。
现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使人们有能力为子女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再加上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使人们从情感上愿意为其奉献一切。
但在另一方面,家长却又希望子女要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大讲艰苦朴素的大道理,这自然让孩子无所适从。
(三)“溺爱”与“叛逆”的矛盾在亲子关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溺爱”与“叛逆”的矛盾中。
许多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可换来的结果是,子女不尊重父母,不理解父母,甚至走入极端,对父母举起了罪恶的屠刀。
对此,家长应该认真检讨、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其实孩子的许多毛病都是我们自己教出来的。
(四)“放纵”与“专横”的矛盾在教育方式上,现在的孩子处在“放纵”与“专横”的矛盾中。
有的家长自以为是,总认为孩子很小,孩子身上的许多缺点都被看成了一种天真的表现,对其缺点错误听之任之,不加任何管束。
而在另一方面,50%的家长都会凭借自己的家长“权威”,去过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在许多家长眼中,孩子永远都只是自己的附属品,他们不愿意或不善于让孩子取得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权利和人格。
(五)“重智”与“轻德”的矛盾在教育内容上,现在的孩子处在“重智”与“轻德”的矛盾中。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都对考试成绩特别关心,将目光一直盯在学生的考试分数上。
【儿童心理】中国式教育对孩子的危害
【儿童心理】中国式教育对孩子的危害
中国式教育中家长们总是习惯为孩子包办一切,甚至觉得这是自己爱孩子的表现,殊
不知这种爱的沉重有时候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的,甚至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作
为家长来说,我们应该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不能包办一切,要让孩子自由的成长。
教养需因地制宜
父母需反躬自省
当红电视剧《北京青年》中有这么一句有意思的台词,相信广大中国父母都很熟悉:“我都是为你好!”这是典型的中式教养。
养孩子的大忌,就是不过问孩子的想法,从自
己的意愿出发,去设计孩子的发展模式。
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气质类型,或者活泼,或者安静,或者敏感等等。
随着生长发
育的进程,它们还随时受到生存的环境、文化、人际关系等影响,形成不同的人格特点。
气质与人格本身无优劣之分,关键看我们如何去教养。
父母的第一要务,即摸清孩子的气
质类型,协调抚育技巧。
粗放的教育,通常是“一锅煮”,生搬硬套地用一种模式教育所有孩子。
精致的教育,会根据孩子的不同心理需求和气质类型,帮助孩子完成自己的成长。
因此,让早教逐步精
细化,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作为家长,有责任去反省自己的人格、自己的修养、自己的胸
怀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成长条件。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国式的家庭教育方式
中国式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中国式家庭教育是从2012年10月流行的“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送”等词中衍生出来的,用来指称中国现实存在的一些家庭教育弊端和问题。
2012年10月底,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了一份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报告,“棍棒”教育受追捧、父母与孩子间平等交流方式缺失造成家庭“冷暴力”、教育投资不惜重金但重智力轻情商等“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三大焦点话题引发热议。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
家庭教育简称家教。
中国式家庭教育是从2012年10月流行的“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送”等词中衍生出来的,用来指称中国显示存在的一些教育弊端和问题。
多物质少时间一些人以为所谓的家庭教育就是为孩子报各种课外班,给他们请最好的老师,培养他们的各种特长。
但他们自己不正确的教育方式(10张)却没有什么时间陪孩子一起聊聊天,一起做做游戏。
殊不知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亲子”互动,没有了爸爸妈妈亲身参与的家庭教育实际上已经变得名存实亡。
重智商轻情商智商、情商、财商,这些对于一个人而言,都是很重要的。
但家庭教育主要是针对孩子的情商培养。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首先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
而模仿是孩子最初的,也是最熟练的学习手段。
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与其告诉孩子怎么做,不如做给孩子看。
重结果轻过程大部分人在18岁前并不确定自己真正喜欢和适合做什么。
在这之前我们学习的知识,除了奠定我们的知识基础,正确教育很重要打开我们的学习思路,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用实践探索适合我们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数的高低无法准确检验出我们是否学会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过多注重己愿很多父母会把自己的人生梦想或人生意愿强加给自己的孩子。
006、中国式家长的十大硬伤(下)
006、中国式家长的十大硬伤(下)中国式家长的第五大硬伤——跟孩子意见矛盾,并且轻易否定孩子。
我们在潜意识里,很容易觉得,我是成年人,而且我是你的爸爸妈妈,那么我就是正确的,不应该被质疑的,你是我的孩子啊,我是为你好啊,所以你只需要听我的就行了。
中国直到目前还有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延续和传承的观念。
一个国家或者社会,在整体上当然需要这样的观念,这个国家才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
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家庭,孩子的理想是不是一定要遵从父母的意愿,我想这个问题至少需要打个问号。
我知道一个很切题,但是也很悲哀的案例。
十多年前,某城市,有一对家境很好、有相当社会地位的夫妻,用了二十多年悉心照料他们的儿子。
儿子呢,听话、老实,对父母言听计从。
安安静静,学习成绩也好。
高考志愿,老两口让儿子报了师范专业,然后呢,是读研。
儿子毕业后,他们又安排儿子去了一所重点大学当教师。
儿子的兴趣,在软件开发方面,而且极具天赋。
老两口不管这个,而且当年的科技市场往往就是城市中相当脏乱差的地方。
你干这个不体面、不稳定啊!老爹老娘的关系和资源,能让你在教育行业体体面面、稳稳定定地过一辈子,你怎么能不听话而去搞软件?偏偏呀,儿子很不善言谈,觉得讲课就是个煎熬。
第一个学期之后,儿子直接从大学旷工去帮朋友做软件。
老两口做的第一件事,是动用关系、托人让那所大学保留他儿子的岗位。
然后,老两口逼着儿子回大学教学。
过程中有很多细节,其中一个是,妈妈每天到儿子做事的公司门口跪着。
儿子回到了大学,继续他不喜欢也不擅长的教学。
但是这时候,他已经体验到了自己在天赋方面所获得价值感,而且体验过身心自由的生活,所以他对父母安排的人生排斥到了极点,但是没办法,必须遵照执行。
最后,他为了逃避这样的安排,强奸了班上的一个女生,进了监狱。
他认为,只有监狱,能让他逃避开父母对他的人生期望和人生控制。
其实,既然爱孩子,又何妨让他的出路更宽广呢?放手,孩子才会长大。
当然,放手这回事,真的并不容易做到。
中国式家长的十大致命硬伤
中国式家长十大致命硬伤文:天润育儿计1、动辄体罚害处:就是在孩子面前宣扬暴力,严重者损伤孩子智力体罚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特别是在农村孩子和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里。
中国家长们理由万千,什么“不打不成才”、什么“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等,于是一个崭新的轮回继续着:被棍棒打出来的父母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孩子,被棍棒打出来的老师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学生。
好可悲!你知道动辄体罚的害处吗?体罚会导致孩子学习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认为弱者要服从于强者,暴力可以解决问题,这是很糟糕的。
孩子往往会从父母那里学会了“以暴制暴”,学会了“打人经验”,染上了暴力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错误道路。
2、过分溺爱害处: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
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
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
溺爱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特殊,习惯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3、物质刺激害处:变相拜金主义的诱导在中国家庭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对于物质刺激这个词语一定并不陌生。
据了解,这好象是中国父母们独有的杀手锏:·考试成绩全部85分以上,给孩子买飞机玩具和酸奶;·要是能在全班排名中进入前三,奖励100块钱。
反此种种,方式不同,但刺激效果却惊人的相似。
当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我们又从何谈起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物质支持无可厚非,可一旦泛滥,被金钱左右头脑的人,行为往往是可怕的。
4、回避性教育害处:不如如何保护隐私,严重者导致性暴力犯罪中国教育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性教育方案。
要是归根溯源,挑出家庭教育的毛病来,似乎有失偏颇。
“中国式家教”严重跑偏 蜜糖式棍棒式教育共存
“中国式家教”严重跑偏蜜糖式棍棒式教育共存内容由京翰教育一对一家教辅导()整理如今,“棍棒式”教育和“蜜糖式”教育是社会上家庭教育的两个极端。
在一些家庭里,家长骄纵导致了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有的甚至丧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
在这种情境下,传统“棍棒教育”有所抬头,“狼爸虎妈”的严苛教育模式也受到了追捧。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近日发布的《重庆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发展报告》显示,92.3%的家长称教育孩子很难,其中“棍棒”教育受追捧、父母与孩子间平等交流方式缺失造成家庭“冷暴力”、教育投资不惜重金但重智力轻情商等“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三大焦点话题引发热议。
“蜜糖式”“棍棒式”教育共存调查显示,在如何看待家长打孩子现象这一问题上,42.4%的人认为是轻微的处罚、吓唬一下有必要,21.7%的人认为该打时就打、让孩子长记性。
认为教育孩子不能采取打的方式的只有36.2%。
调查发现,更多的家长认为体罚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龄”而异,并主张惩戒要适当,以不伤害孩子的身体健康为前提,以劳动代替打骂成为孩子较为接受的受罚方式。
重庆市社科院研究员孙元明认为,“棍棒式”教育和“蜜糖式”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两个极端。
在一些家庭里,家长对孩子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的骄纵导致了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有的甚至丧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
在这种情境下,传统“棍棒教育”有所抬头,“狼爸虎妈”的严苛教育模式受到追捧。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孙进认为,家长的暴力惩罚方式会让孩子习得通过武力解决问题,经常打孩子会造成孩子的胆怯敏感不自信,不利于阳光向上人格的形成。
家长可以通过减少零用钱、减少礼物的赠与等物质刺激进行惩罚,从而使他们知道自身行为的底线在哪儿。
平等交流仅占5%根据《报告》,在家庭交流中,25.7%的家长通过表扬鼓励的方式跟孩子交流,23.4%通过说理的方式交流,民主讨论的只占5.1%。
受中国传统家庭文化影响,许多家长持有“一家之长”的心态,习惯于对孩子“发号施令”。
不合理的中国式家庭教育
不合理的中国式家庭教育
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当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当得到允 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确定应当先和子女商议 。应当敬重孩子的全
部权利,把他当一个成 人来敬重。这个敬重是从出生换尿片开始的。
下面名言网我就为大家说说不合理的中国式早教。
换尿片前,先态度温和地告知他要换尿片了,请他忍耐一下。不被敬
以为正确的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爱,譬如学钢琴,
那童年时期失去却永久追不回的爱。
譬如出国。在这种压 力下,家庭变得不欢乐,亲子的开心时光成了斗
2、孩子成炫耀比较对象
争大会。牺牲了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追求一些莫名其妙、也不见
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舞孩子上进。经常说,你看人家
得正确的父母的理想。当子女长大后回想起童年 时,都是不欢乐的回
魏
第2页共2页
孩子多用功,成果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奖。这种比较最要不得。况且
忆,确实是一些失败父母的作为。
经常是当着许多人的面说。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别人比,只会带给他多一
5、认为越用功越好
分பைடு நூலகம்满和苦痛。
许多父母以为学校的成果代表一切。目标订清晰了,父母剩下的
3、漠视孩子的隐私和权利
魏
第1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工作,就是用一切威胁利诱苦苦哀求,来到达这个目的。这个科举时代 遗留的过时观念,照旧深存人心。
其实学校的成果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 性格等),才是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因素。
6、认为早起很好,睡觉懒散 成长中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目前全国教育界正在集体犯罪,剥夺 孩子们的睡眠时间,毁灭中华民族的健康下一代。许多孩子 6 点就起床, 每天睡缺乏 8 小时,全国还在推广早起才健康的错误观念。 睡缺乏会影响发育,脑力会减退。因此我们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 7、父母的爱成最大理由 男女之间,爱并不是为所欲为的借口。或许因为电视剧演得太多了, 许多人以为爱就可以当一切的借口。许多父母常对子女说的一句话:我 们这样做,也是因为爱你,为你好啊! 想用这句话堵住子女的反对,这简直荒谬,要求不合理就是不合理。
中国式的家庭教育观不足之处有哪些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中国式的家庭教育观不足之处有哪些整理中国式的家庭教育观不足之处有哪些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学校,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事关重要的,那中国式的家庭教育观不足之处有哪些呢,家长们是否也踩到雷区了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分析一下吧,盼望能对大家有所关心!说起中国式的家庭教育观,就让我们立马想到相关的一些词,比如“中国式过公路”、“中国式接送”等,这些都是中国现实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足之处。
我认为中国式的家庭教育观首先不足之处就在于从众化,比如我们总想着要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所以总是为孩子报各种课外补习班,花大钱给孩子们请最好的家教,上最好的补习班,培育孩子们的各种特长。
而作为孩子们心中真正意义上“最好的老师”父母,他们却是很少有时间去陪自己的孩子,哪怕只是陪孩子们一次的谈天,一次的嬉戏,其实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就是“亲子”互动,没有父母们亲身参加的家庭教育已经算不上是良好的家庭教育。
再来就是中国式的家庭教育观大多都片面的追求培育聪慧的孩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高智商,但对于孩子的其他方面不是很看重,这就会让孩子们成为高智商的低能儿,这样的人除非真的很努力,不然等到孩子们出到社会上,也是很难有大作为的。
还有的就是大部分中国家长们看重孩子们的考试成果,用分数的凹凸去奖罚孩子,而忽视了孩子取得成果的过程。
在学习上,孩子除了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还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第1页/共2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的学习方法,我们就要用实践去检验,从而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结自己的不足,然后一点一滴的进步,这才是父母们应当关怀和教育孩子们的成长过程。
在中国式的家庭教育观中,我觉得那些没有实现自己幻想的父母把自己的人生幻想强加给自己的孩子,这是一种无奈和悲伤,孩子们也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我们作父母的不能由于孩子们的不服从或者做不到,而去责怪孩子们,甚至对孩子们感到万分绝望。
最终要说的中国式的家庭教育观最大危害也是最极端的教育,也许就是棒喝教育了,轻则出口成“脏”的谩骂孩子,重则拳打脚踢的损害孩子,还美其名曰:“严师出高徒”。
中国家庭教育的败笔
中国家庭教育的败笔教育是每个人健康成长的关键和基石,是一个简洁而系统的工程。
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应当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部分共同组成。
而在中国,教育的分割和缺陷尤其家庭教育的弱点和弊端是暴露无疑的。
随着孩子的诞生和成长,教育的冲突性、片面性已经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
面对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种种弊端,很难笼统而简洁的一言闭之,细细数来,可概括为中国家庭教育的十大败笔:第一、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育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
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
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特殊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存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
人性被扭曲后的结果,甚至不如非洲一种到了年龄便把小狮子扔进茫茫草原之母狮释放出来的兽性。
对此,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除了溺爱,严格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
在这方面,很多父母依据他们的思维方式,严峻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爱好等非智力因素,从三四岁甚至更早,父母们便开头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学问,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念、坚持性和创新力气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纵然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有许多个理由,又岂能找出一个借口,去挑战和反对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家长的种种威猛?其次、心灵压制,影响独立人格的树立有一个关于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说的就是中国家庭教育和国外的区分:一个中国儿童拿着自己画的图画让父母鉴赏,他会说,你看,我画得象不象?同样,国外的孩子会向父母说,你看,我画得好不好?这一“象”一“好”,仅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相同的环境下,异样的提问方式,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是确定的。
中国式家教
中国式家教引言中国式家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社会中,家庭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孩子成才、品德塑造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中国式家教也在发生着许多变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式家教的特点、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式家教的特点中国式家教以严格要求、重视学习和道德教育为主要特点。
家长通常希望孩子能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因此会对孩子进行严格的学习管理。
家长会制定学习计划,建立学习目标,并监督孩子的学习进度。
此外,中国式家教非常重视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
中国式家教的影响中国式家教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通过严格要求和重视学习,中国式家教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学子,他们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其次,中国式家教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使他们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中国式家教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过度强调学习成绩和竞争,可能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
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会过分干预,剥夺孩子的自主性和选择权。
此外,中国式家教还可能导致孩子缺乏创造力和思考能力,只注重死记硬背和应试技巧。
中国式家教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中国式家教也在逐渐发生一些改变。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育中,强调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的重要性也成为家长们的关注点。
中国式家教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
同时,政府也意识到了中国式家教的一些问题,并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和措施。
例如,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推行素质教育等。
这些政策和措施有助于缓解中国式家教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促进教育公平和个性化发展。
结论中国式家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中国式家教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
未来,中国式家教将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
中国式父母家庭教育的十种错误观念
中国式父母家庭教育的十种错误观念1、把孩子塑形本钱人想要的方向。
很多父母把自己终身的遗憾寄予在孩子身上。
不时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走。
即使孩子并不适宜,或许不喜欢。
譬如学钢琴。
譬如出国。
在这种压力下,家庭变的不快乐。
亲子的愉快光阴成了妥协大会。
牺牲了亲子的谐和关系,追求一些莫明其妙,也不见得正确的父母理想。
当子女长大回想起童年,尽是不快乐的回想。
确实是些愚笨父母的作为。
2、把学校效果当成一切表现的目的。
以为越用功越好。
一切面向高考,面向出国。
很多父母愚笨地以为学校的效果代表一切。
人生的目的两个,一是高考,二是留学。
目的订清楚了。
父母剩下的任务,就是用一切威胁威逼苦肉乞求,来到达这个目的。
这个科举时代遗留的过时观念,依旧深存人心。
其实理想摆在面前。
很多出国回来如今找不就任务。
很多北大清华的如今也只能混口饭吃。
在学校的效果并不代表一切。
反而是片面的才干,生机,毅力,性情,才是影响他们终身的重要要素。
3、让保姆,爷爷奶奶带孩子。
不自己亲身照顾。
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需身边有人看著,没有生命风险就好。
其实从出生末尾,孩子就需求和他人交流。
不会说话也可以交流。
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目光,和他说话。
孩子需求不时的交流,会变得比拟聪明,对爱有平安感。
我们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
脑子会变得怪异凝滞。
然后永远缺乏爱的平安感。
终生追求那童年,婴儿时期失掉却永远追不回的爱。
4、把孩子当炫耀比拟的对象。
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舞孩子上进。
经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效果多好。
人家又得了什么奖。
这种比拟最要不得。
况且经常是当著很多人的面说。
说入耳点,孩子考试考不好只怪你基因太差。
人遭到基因影响太多了。
包括智力,特性种种。
并不是孩子不情愿做好。
真实是你的基因效果太多。
你每一次把孩子和他人比,只带给他多一份不满和痛苦。
关于事情没有什么协助。
这种比拟和竞争的心里,也招致中国人集团比拟无法谐和协作做事。
中国式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中国式教育存在哪些问题中国式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家长教育方式缺乏正确引导有些家长过分宠爱孩子,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所以在学前儿童教育的过程中,处处袒护孩子,事事包办,忽视孩子的优缺点。
有些家长由于工作忙碌,没有太多的时间陪孩子,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对孩子的优缺点不予关注。
专家建议:这类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想法,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帮助他们改正缺点。
家长教育观念认知错误有些家长在学前儿童教育方面往往过于消极、冷漠,他们觉得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认为老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只管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对孩子的教育经常采取放任的方式。
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专家建议:这类家长应该多看一些教育成功故事,改善自己错误的观念,给孩子带来健康的教育。
家长素质普遍偏低在学前儿童教育上,家长的道德素质是决定家庭教育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长的'道德素质与文化水平、品德修养相挂钩。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很多家长因为自身的原因导致孩子无法健康成长。
对此,专家建议:家长应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改正不良品行,给孩子带来一个好的榜样,努力让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正面的榜样。
滥用奖罚手段孩子缺乏是非判断能力,为了帮助其明辨是非,父母应该在平时养成奖惩分明的习惯。
孩子如果犯了错误,适度的惩罚是应该的。
言行不一致说到做不到,言行不一致会把孩子变成投机主义者。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能逃避惩罚,他们试图竭尽所能地做到这一点。
保护或溺爱有些父母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连子女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舍不得让他们做,甚至将子女的活动范围也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视线内。
这种过分的保护,严重干扰了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难,缺少自信。
父母意见不一亲子教育家蒙谨指出,不少父母缺乏沟通而对教育子女的问题固执己见,甚至在孩子面前公开吵架,这种现象的直接危害是让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忌:“中国式家教”
如今,“棍棒式”教育和“蜜糖式”教育是社会上家庭教育的两个极端。
在一些家庭里,家长骄纵导致了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有的甚至丧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
在这种情境下,传统“棍棒教育”有所抬头,“狼爸虎妈”的严苛教育模式也受到了追捧。
对此,专家研究认为
有研究表明,92.3%的家长称教育孩子很难,其中“棍棒”教育受追捧、父母与孩子间平等交流方式缺失造成家庭“冷暴力”、教育投资不惜重金但重智力轻情商等“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三大焦点话题引发热议。
“蜜糖式”“棍棒式”教育共存
调查显示,在如何看待家长打孩子现象这一问题上,42.4%的人认为是轻微的处罚、吓唬一下有必要,21.7%的人认为该打时就打、让孩子长记性。
认为教育孩子不能采取打的方式的只有36.2%。
调查发现,更多的家长认为体罚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龄”而异,并主张惩戒要适当,以不伤害孩子的身体健康为前提,以劳动代替打骂成为孩子较为接受的受罚方式。
“棍棒式”教育和“蜜糖式”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两个极端。
在一些家庭里,家长对孩子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的骄纵导致了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有的甚至丧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
在这种情境下,传统“棍棒教育”有所抬头,“狼爸虎妈”的严苛教育模式受到追捧。
家长的暴力惩罚方式会让孩子习得通过武力解决问题,经常打孩子会造成孩子的胆怯敏感不自信,不利于阳光向上人格的形成。
家长可以通过减少零用钱、减少礼物的赠与等物质刺激进行惩罚,从而使他们知道自身行为的底线在哪儿。
平等交流仅占5%
根据《报告》,在家庭交流中,25.7%的家长通过表扬鼓励的方式跟孩子交流,23.4%通过说理的方式交流,民主讨论的只占5.1%。
受中国传统家庭文化影响,许多家长持有“一家之长”的心态,习惯于对孩子“发号施令”。
而如今的孩子独立思维能力较强,平等交流方式的缺失容易让孩子对父母产生逆反情绪,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形成家庭“冷暴力”。
表扬鼓励和耐心说理都是单向的交流方式,而民主讨论需要双方平等交流,父母应该学会尊重孩子,放下身段去倾听孩子的想法。
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对事情的看法趋向成熟,父母的角色理应从主导地位向听众转变,让孩子有更多自主选择和发言的机会。
教育投资重智力
《报告》显示,在重庆的家庭中,教育开支占到家庭开支的35.2%,成为家庭第一开支,而医疗、储蓄分别以17.9%和12.5%位居其后。
很多家长不惜重金投资在孩子教育上,然而由于许多家长对培养子女的健全人格上有所忽视,投资在“智力”教育和“德体美劳”教育方面的严重失衡。
唯分数论、唯学习论导致家长把关注点集中在了学习考试上,忽视了对孩子内在兴趣的尊重和培养。
家庭教育应包括德智体美劳多方面,长期以来,家长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过高,健康、道德等教育较为忽视,智力教育和德体美劳教育严重失衡。
很多学生一进入社会就表现出高智商、低情商,甚至是社交障碍、合作能力差等问题,就是忽视了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
“社会不需要考试机器,它需要的是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这就需要父母懂得如何…理性施爱‟。
”孙进说,除了对孩子进行均衡教育外,从小就要教孩子懂得以理服人,学会用理论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鼓励孩子对事情作出自己的判断,形成自己的见解,并勇于对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