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细胞因子、免疫细胞膜分子-4、5章

合集下载

免疫习题整理打印w

免疫习题整理打印w

第一章绪论A型题1. 现代免疫的概念是E. 机体识别自身和非己,对自身耐受,对非己排除的生理反应2. 机体抗病原体感染的能力称为D. 免疫防御3. 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能力称为A. 免疫监视4. 机体免疫防御反应异常增高易引发E. 超敏反应5. 机体免疫自稳功能失调易引发B. 自身免疫病6. 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易引发A. 反复感染7.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易引发A. 肿瘤8. 下列淋巴细胞中属适应性免疫细胞的是D. αβ T细胞9.下列免疫细胞中属固有样淋巴细胞的是D.NK T细胞10. 属于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的是B. 树突状细胞11. 具有抗原提呈作用的适应性免疫细胞是A. B2细胞12.人类外周免疫器官不包括A. 阑尾13. 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B. 骨髓14. 人类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B. 胸腺15. 在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的免疫细胞是A. 巨噬细胞B型题(1~5题共用备选答案)A. 免疫缺陷病B. 适度免疫应答C. 自身免疫病D. 病毒持续感染E. 抗感染免疫作用1.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可引发:A2. 免疫自稳功能正常,可引发:B3.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可引发:D4. 免疫防御功能正常,可引发:E5. 免疫自稳功能失调,可引发:C(6~10题共用备选答案)A. 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B. 模式识别受体C. 泛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D. 杀伤细胞活化/抑制受体E. 病原相关模式分子6. γδ T细胞表达7. 巨噬细胞表达8. NK细胞表达9. αβ T细胞表达10. 病原微生物表达第二章抗原A型题1. 免疫原性是指A. 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2. 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是D. 半抗原3. 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可获得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 青霉素4. 半抗原D. 只有抗原性5. 抗原分子中能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表位称为A. 共同抗原表位6.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E. 抗原决定簇(表位)7. 通常诱导机体产生最佳免疫效果的抗原注入途径是B. 皮8. 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D. 异嗜性抗原9. 下列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E.蛋白质10.发生交叉反应是因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子中具有D.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11.释放后容易诱发自身抗体产生的物质是D. 功能性抗原表位12.抗原分子中的顺序表位D.是由一段序列相连的线性氨基酸残基组成13. 抗原分子中的构象表位D. 是B细胞主要识别的表位14. 胸腺依赖性抗原E. 是既有T细胞表位又有B细胞表位的抗原15. 下列物质中属TI抗原的是B. 细菌脂多糖16.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MHC抗原是B. 同种异型抗原17. 下列物质中属隐蔽抗原的是E. 眼葡萄膜色素蛋白18. B细胞表位所不具备的特征或作用是E. 也可被T细胞直接识别19. 超抗原所不具备的特点是C. 发挥作用无需APC参与20. 能激活多克隆B细胞的丝裂原是C.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21. 佐剂所不具备的作用特点是B. 可特异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B型题(1~4题共用备选答案)A. 构象表位B. 线性表位C. 隐蔽性抗原表位D. 功能性抗原表位E. T细胞表位1. 位于抗原分子表面能被B细胞或抗体直接识别的表位称为2. 位于抗原分子部不能被B细胞直接识别结合的表位称为3. 位于抗原分子部经APC加工后能被MHC Ⅱ类分子提呈的线性表位称为4. 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由空间位置相邻而序列不相连续的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表位称为(5~8题共用备选答案)A. 共同抗原B. 隐蔽抗原C. 同种异型抗原D. 超抗原E. 异嗜性抗原5. 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6. 人类ABO血型抗原称为7. 可多克隆激活T细胞产生大量细胞因子的抗原称为8. 正常情况下与机体免疫系统相对隔绝的某些自身成分称为第三章抗体A型题1.抗体的基本结构是C. 由两条相同的H链和两条相同的L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组成2.抗体超变区位于B. VH和VL区3.抗体分为κ和λ两型的依据是D. CL抗原性的不同4.抗体分为五类的依据是A. CH抗原性的不同5. IgG的重链称为E. γ链6. 抗体铰链区位于A. CH1与CH2之间7. 抗体独特型表位存在于B. VH和VL功能区8.不含铰链区的抗体是D. IgE类抗体9.以多聚体形式发挥作用的抗体是C. IgM类抗体10. 具有J链的抗体是C. IgM和SIgA类抗体11. 可将IgG裂解为二个Fab片段的酶类物质是D. 木瓜蛋白酶12. 具有补体C1q结合点的抗体是B. IgG和IgM类抗体13. 产妇初乳中含量最高的抗体是A. SIgA类抗体14.能够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的抗体是D. IgG类抗体15.能够介导NK细胞产生ADCC效应的抗体是B. IgG类抗体16.能与肥大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使其致敏的抗体是A. IgE类抗体17.宫感染导致胎儿脐血中含量增高的抗体是D. IgM类抗体18.能够介导吞噬细胞产生调理作用的抗体是A. IgG类抗体19.在黏膜局部发挥抗感染免疫作用的抗体是E. SIgA类抗体20.免疫接种后首先产生的抗体是B. IgM类抗体B型题(1~6题共用备选答案)A. IgG类抗体B. SIgA类抗体C. IgM类抗体D. IgE类抗体E. IgD类抗体1. 分子量最大的抗体是:C2. 血清含量最高的抗体是:A3. 血清含量最低的抗体是:D4. 血清半衰期最长的抗体是:A5.具有J链和分泌片的抗体是:B6. 过敏反应患者血清中含量明显升高的抗体是:D(7~12题共用备选答案)A. IgM类抗体B. SIgA类抗体C. IgG类抗体D. IgE类抗体E. IgD类抗体7. 可介导产生调理作用的抗体是:C8. 可介导产生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是:D9. 在黏膜局部发挥抗感染免疫作用的抗体是:B10. 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产生的抗体是:A11.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抗体是:A12. 可介导产生ADCC作用的抗体是:C(13~17题共用备选答案)A. α链B. γ链C. δ链D. ε链E. μ链13. IgG的重链称为14. IgM的重链称为15. IgA的重链称为16. IgD的重链称为17. IgE的重链称为第四章补体A型题1.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组分B. C32.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顺序是C. C1423567893.IgG分子中能与C1q结合的功能区是C. CH34.IgM分子中能与C1q结合的功能区是C. CH35. 具有过敏毒素和趋化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D. C5a6. 降解后可产生激肽样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E. C2b7. 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B. C3b8.具有免疫黏附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B. C3b和C5b9.启动补体经典途径活化的主要物质是A. 抗原-抗体复合物10.启动补体凝集素途径活化的主要物质是B. 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残基11. 启动补体旁路途径活化的主要物质是D. 细菌脂多糖12. 补体经典途径活化的第一个补体组分是A. C1(C1q:C1r2:C1s2)复合体13. 补体凝集素途径活化的第一个补体组分是D. MBL-MASP1/2复合体14. 补体旁路途径激活过程中所不涉及的补体组分是B. C415.补体经典途径激活过程中所不涉及的事件是B. B因子裂解为Ba和Bb16.补体旁路途径激活过程中所不涉及的事件是D. C2裂解为C2a和C2b17. 补体凝集素途径激活过程中所不涉及的事件是A. C1q构象改变使C1r和C1s相继活化18. 一个完整的C1q分子是由C. 6个C1q三聚体亚单体组成19. C1抑制物缺陷可引发E. 遗传性血管水肿B型题(1~5题共用备选答案)A. C4b2aB. 3bBbPCC. C4b2a3bD. C3bBb3bE. O)Bb3(HC2复合物1. 补体旁路途径稳定态C3转化酶是2. 补体凝集素途径C3转化酶是3. 补体旁路途径液相C3转化酶是4. 补体经典途径C5转化酶是5. 补体旁路途径C5转化酶是(6~10题共用备选答案)A. 病原体表面乙酰化低聚糖B. MBL-MASP1/2复合体C. C1(C1q:C1r2:C1s2)复合体D. 抗原-抗体复合物E. 细菌脂多糖6. 补体旁路途径激活物是7. 补体凝集素途径激活物是8. 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物是9. 补体凝集素途径活化的第一个补体组分是10. 补体经典途径活化的第一个补体组分是(11~15题共用备选答案)A. C2bB. C3aC. C3dD. C3bE. C5a11. 对嗜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和激活作用12. 其裂解产物具有激肽样作用13. 是B细胞辅助受体中CD21识别结合的分子14. 具有过敏毒素作用而无趋化作用的分子15. 具有调理和免疫黏附作用的分子第五章细胞因子A型题1.细胞因子不包括B.过敏毒素2.细胞因子所不具备的生物学功能是E.促进造血功能3. IL-2所不具备的生物学功能是D.可抑制Th1细胞形成4.可诱导B细胞产生IgE类抗体的细胞因子是E.IL-45.IL-17所不具备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是C.具有抗胞病原体感染的作用6.γ-干扰素所不具备的生物学功能是C.可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为Th2细胞7.接受刺激后主要产生IFN-γ的细胞是A.NK细胞8.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的细胞因子是C.TNF-α/β9.可刺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发育分化的细胞因子是B.SCF10.可诱导巨核祖细胞增殖分化为血小板的细胞因子是D.TPO11.可诱导成红祖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EPO12.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和活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E. IL-8/ CXCL813.可抑制Th2细胞形成和增殖的细胞因子是D.IFN-γ14.对巨噬细胞和NK细胞功能具有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是B.IL-1015.细胞因子所不具备的作用特点是B.特异性16.细胞因子所不具备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是B.一种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细胞因子17.能以分泌方式作用于靶细胞的细胞因子是B.IL-1和TNF-α18.在体外能够诱导自体淋巴细胞形成LAK 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IL-219.被FDA批准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细胞因子是A.IFN-α20.临床用于治疗乳腺癌的生物制剂是D.人源化抗HER-2单抗B型题A.IL-10 B.TGF-βC.IL-17 D.IL-4 E.IFN-γ1.Th1细胞产生,可抑制Th2细胞形成2.γδT细胞产生,可刺激成纤维/上皮/皮细胞合成分泌促炎细胞因子3.Th2细胞产生,可抑制巨噬细胞表达MHC 和共刺激分子4.Treg细胞产生,可抑制T细胞增殖和树突状细胞活化5. Th2细胞产生,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A.EPO B.TPOC.SCF D.IL-7 E.IL-2 6.骨髓基质细胞产生,可诱导多能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7.肾细胞和肝细胞产生,可诱导成红祖细胞增殖分化8.肾细胞和肝细胞产生,可诱导巨核祖细胞增殖分化9.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可诱导胸腺细胞增殖分化10. Th1细胞产生,可诱导T、B细胞增殖分化第七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的抗原系统A型题1.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称为B.H-2复合体2.HLA复合体位于B.第6号染色体3.位于HLA Ⅱ类基因区的经典II类基因是C.HLA- DR4. 位于HLA Ⅰ类基因区的经典I类基因是B.HLA-B5.非经典HLA Ⅰ类基因包括C.HLA-E、F、G6. HLA Ⅲ类基因区基因编码产物不包括E.HLA-DM分子7. 编码人β2m的基因位于E.第15号染色体8. 在母胎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分子是E.HLA-E和HLA-G分子9. NK细胞表面C型凝集素样受体家族成员识别的配体分子是A.HLA-E分子10. NK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家族成员识别的配体分子是C.HLA-G分子11. NK细胞表面NKG2D活化性受体识别的配体分子是E.MIC A/B分子12. HLA Ⅱ类分子的抗原肽结合槽位于A.α1与β1结构域之间13. HLAⅠ类分子的抗原肽结合槽位于B.α1与α2结构域之间14.CTL表面CD8分子识别结合的部位是E.HLAⅠ类分子α3结构域15. Th细胞表面CD4分子识别结合的部位是A.HLAⅡ类分子β2结构域16. 表面尚未检出经典HLAⅠ类分子的细胞是C.成熟红细胞17. 组成性表达HLAⅡ类分子的细胞是C.树突状细胞18. 同胞之间两个单体型完全相同的概率为B.25%19. 器官移植时选择的最适供者是E.患者同卵双生的兄弟姐妹20. 患者多次输血后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原因是B.患者体产生抗供者HLAⅠ类抗原特异性抗体21. 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生密切相关的HLA分子是D.HLA-B27分子(二)B型题A.H-2复合体B.HLA-DM基因C.HLA-A、B、C基因D.HLA-DP、DQ、DR基因E.HLA-E、F、G基因1.编码经典HLAⅠ类分子的基因2.编码非经典HLAⅠ类分子的基因3.编码经典HLAⅡ类分子的基因4.编码免疫相关分子的基因5.编码小鼠主要组织相关性抗原的基因A.HLAⅠ类分子α3结构域B.HLAⅠ类分子轻链β2mC.HLAⅡ类分子β2结构域D.HLAⅡ类分子α1结构域E.HLAⅡ类分子β1结构域6. Th细胞表面CD4分子识别结合7. CTL表面CD8分子识别结合8.具有高度多态性9.较少多态性10.非多态性结构第九章适应性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A型题?1.T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是:CD3?A.CD2B.CD4C.CD8D.TCRE.BCR 2.T细胞表面能与TCR结合形成具有信号转导功能复合物的膜分子是B.CD33. CTL表面的TCR辅助受体是C.CD84.Th细胞表面的TCR辅助受体是B.CD45.人T细胞表面能与HIV壳膜蛋白gp120结合的受体是B.CD46.T细胞表面CD4分子与APC表面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中MHC-II类分子结合的区域是D.β2结构域7.T细胞表面CD8分子与能与APC表面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中MHC-I类分子结合的区域是E.α3结构域8.活化T细胞表面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膜分子是B.CTLA-49.能非特异多克隆刺激T细胞和B细胞增殖的丝裂原是C.美洲商陆原(PWM)10.T细胞表面与其活化第二信号产生密切相关的CD分子是E.CD2811.初始T细胞特征性表面标志是C.CD45RA+CD62L+12.可通过分泌IL-17发挥抗真菌和胞外细菌感染的CD4+T细胞是D.Th17细胞13.可通过合成分泌TGF-β和/或IL-10发挥免疫抑制效应的T细胞是C.Treg细胞14.可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为Th1细胞的细胞因子是D.IFN-γ、IL-1215.可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为Th2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IL-416.可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的细胞因子是E.IL-6、TGF-β、IL-2117.可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为iTreg细胞的细胞因子是D.TGF-β、IL-218.可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为Th3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TGF-β19.对肿瘤或病毒感染靶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的免疫细胞是C.CD8+CTL20.B细胞表面特有的表面标志是C.BCR(mIg)21.B细胞作为专职APC其表面最重要的共刺激分子是C.CD4022.BCR辅助受体中能够识别结合C3d的分子是A.CD2123.活化T细胞表面对B细胞活化第二信号产生具有重要作用的CD分子是C.CD40L24.B细胞表面与其活化第二信号产生密切相关的膜分子是C.CD4025.B细胞表面的BCR辅助受体是E.CD19-CD21-CD81复合体26.鉴别B1细胞和B2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是B.CD5分子B型题A.IL-4、IL-5、IL-13B.IFN-γ、IL-2、TNFα/βC.IL-17、IL-21、IL-22D.TGF-β、IL-10E.IL-4、IL-10、IL-211.Th1细胞主要分泌2.Th2细胞主要分泌3.Tfh细胞主要分泌4.Th17细胞主要分泌5.Tr1细胞主要分泌A.CD4+Th1细胞B.CD4+Tfh细胞C.CD4+Treg细胞D.CD4+Th17细胞E.CD8+CTL6.通过分泌穿孔素和颗粒酶,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T细胞是7.通过直接接触和分泌TGF-β产生免疫抑制作用的T细胞是8.通过分泌IL-4和IL-10等细胞因子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和Ig类别转换的T 细胞是9.通过分泌IL-17和IL-22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和抗胞病原体感染的T细胞是10.通过分泌IFN-γ和IL-2参与细胞免疫应答的T细胞是第十章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A型题1.巨噬细胞所不具备的受体是B、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2.兼备抗原加工提呈和吞噬杀菌作用的固有免疫细胞是巨噬细胞3.对巨噬细胞具有激活作用的细胞因子是IFN-γ4.对巨噬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MIP-1α/β (CCL3/4)5.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MIP-1α/β(CCL3/4)6.巨噬细胞表面可直接识别病原菌表面岩藻糖残基的分子是甘露糖受体7.单核细胞进入组织器官后可分化为巨噬细胞8.血液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中性粒细胞9.吞噬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是CD1410.可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的免疫细胞是髓样树突状细胞11.未成熟髓样树突状细胞表面膜分子表达特征是高表达模式识别受体,低表达MHCⅡ/Ⅰ类分子12.成熟髓样树突状细胞表面膜分子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是高表达MHCⅡ/Ⅰ类分子,可增强抗原提呈和激发免疫应答的能力13.NK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TCR-、mIgM-、CD56+、CD16+14.能够发挥ADCC效应的淋巴细胞是NK细胞15.NK细胞释放的能使靶细胞溶解破坏的生物活性介质是穿孔素16.NKT细胞表面TCR识别结合的配体是CD1分子提呈的磷脂/糖脂类抗原17.γδT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和皮下组织18.γδT细胞不能识别的抗原是感染细胞表面CD1分子提呈的糖脂类抗原19.B1细胞主要分布于胸/腹膜腔和肠道固有层淋巴组织中20.B1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TCR-、mIgM+、CD5+21.B1细胞通常不能识别蛋白质抗原22.B1细胞接受多糖抗原刺激后产生相应抗体的时间约为48小时23.B1细胞接受多糖抗原刺激后可产生以IgM为主的低亲和性抗体24.在抗寄生虫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免疫细胞是嗜酸性粒细胞B型题A.48小时B.12~24小时C.2~3天D.1~2周E.数月1.巨噬细胞在组织中可存活2.中性粒细胞存活期约为3.单核细胞在血液中停留时间约为4.B1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到抗体产生的时间约为5.B2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到抗体产生的时间约为A. αβT细胞通过表面TCRB. γδT细胞通过表面TCRC. 巨噬细胞通过表面PRRD. NK细胞通过表面KIR/KLRE. B1细胞通过表面BCR6.可识别表达于正常组织细胞表面的经典/非经典HLA I类分子7.可识别抗原提呈细胞表面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8.可识别某些病原体表面共有的病原相关模式分子9.可识别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MHC I类链相关A/B分子10.可识别某些细菌表面共有多糖类抗原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A型题1.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通常是指B.能够组成性表达MHCⅡ类分子的APC 2.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的专职APC是D.树突状细胞3.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的非专职APC是D.滤泡树突状细胞4. 可有效激活初始T细胞的树突状细胞是A.髓样树突状细胞(mDC)5. 不表达MHCⅡ类分子的专职APC是B. 巨噬细胞6. 摄取抗原和迁移能力最强的APC是A . 滤泡树突状细胞B. 并指树突状细胞C.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D. 间质树突状细胞E. 朗格汉斯细胞7.分布于皮肤、黏膜组织中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称为C. 朗格汉斯细胞8. 分布于淋巴结深皮质区的树突状细胞称为A .滤泡树突状细胞9. B细胞有别于巨噬细胞摄取抗原的特点是D. 可通过BCR识别摄取抗原10. 树突状细胞主要激活的T细胞是E.CD4+ /CD8+初始T细胞11. B细胞区主要激活的T细胞是B.CD4+Th2/Tfh细胞12. 巨噬细胞主要激活的T细胞是A.CD4+Th1细胞13. 源性抗原在抗原提呈细胞消化降解的部位是C.质网14.可介导源性抗原转运至质网的分子是A.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TAP)15.质网中空载MHCⅠ类分子形成后首先结合的物质是D.伴侣蛋白复合体16. 外源性抗原在巨噬细胞消化降解的部位是A.体-溶酶体17.外源性抗原肽与MHC II类分子结合的部位是B.MHC II类器室18.质网中空载MHCⅡ类分子形成后首先结合的物质是A.Ⅱ类相关恒定链肽(CLIP)19. 能够提呈脂类抗原的分子是C.CD1分子(MHCⅠ类样分子)20.兼备抗原加工提呈和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C. B1细胞21.表达于APC表面可诱导Th细胞产生活化第一信号的物质是B. 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22. 表达于APC表面可诱导T细胞产生活化第二信号的共刺激分子是C. B7-1/2分子23. 表达于活化T细胞表面可诱导B细胞产生活化第二信号的共刺激分子是D. CD40分子B型题A.B细胞B.巨噬细胞C.髓样树突状细胞D.滤泡树突状细胞E.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1. 可有效激活初始T细胞的专职APC是2. 可有效激活CD4+Th1细胞的专职APC是3. 可有效激活CD4+Th2细胞的专职APC是4. 抗原加工提呈能力微弱,可接受病毒刺激产生大量Ⅰ型干扰素的APC是5. 没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但能结合可溶性抗原或免疫复合物供B细胞识别的APC是A.血管皮细胞B.病毒感染/肿瘤靶细胞C.朗格汉斯细胞D.并指树突状细胞E.滤泡树突状细胞6.摄取抗原能力强,加工提呈抗原能力弱的专职APC是7.可分泌CXCL13(BLC)趋化募集B细胞的APC是8.可诱导表达MHCⅡ类分子的非专职APC 是9.可高表达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和共刺激分子的专职APC是10. 可表达非己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的非专职APC是A.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B.伴侣蛋白复合体C.质网氨肽酶D.蛋白酶体E.钙联素11. 可介导源性抗原肽转运至质网的分子是12. 源性抗原在抗原提呈细胞消化降解的部位是13. 质网中能与新生MHCⅠ类分子α链结合的分子是14. 质网中可对源性抗原肽进一步加工的物质是15. 质网中能与空载MHCⅠ类分子结合的物质是A.酸化噬囊泡B.Ia相关恒定链C.HLA-DM分子D.MHCⅡ类器室E.晚期体/溶酶体16. 质网中能与空载MHCⅡ类分子结合的物质是17. 能使Ⅱ类相关恒定链肽与MHC Ⅱ类分子解离的分子是18.Ⅱ类相关恒定链肽-MHC Ⅱ类分子复合物在APC形成的部位是19. 外源性抗原肽与MHC Ⅱ类分子在APC 结合的部位是20. 外源性抗原在APC消化降解的部位是第十二章适应性免疫应答A型题1. 不能发生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免疫器官是B. 胸腺2.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过程不包括E. NK细胞的活化及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3. 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T/B淋巴细胞均具有A. 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4. 参与和执行适应性细胞免疫应答的细胞不包括E. γδT细胞5. 适应性细胞免疫应答中产生的免疫效应细胞是B. CD4+ Th1细胞、CD8+CTL6. 具有免疫记忆功能的免疫细胞是A. αβT细胞7. 离开胸腺进入外周后未与相应抗原接触的成熟T细胞称为C. 初始T细胞8. 抗原提呈细胞与T细胞间最重要的一对共刺激分子是C. B7与CD289.可诱导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是C.IFN-γ、IL-1210.效应Th1细胞分泌的可介导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是E.IFN-γ、IL-2、TNF-α/β11. 效应Th1细胞产生的可诱导巨噬细胞活化的细胞因子是D.IFN-γ12. 效应Th1细胞抗胞病原体感染的过程和机制不包括A.效应Th1细胞通过表面TCR与巨噬细胞表面相应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结合13. 细胞间作用受MHC I类分子限制的是D.CTL与肿瘤靶细胞14. 对效应CTL杀伤靶细胞的正确论述是A. 通过释放穿孔素诱导靶细胞凋亡15. 初始CTL活化无需Th1细胞协助的情况是A.病毒感染的高表达共刺激分子的髓样DC与初始CTL相互作用16. 分泌型IgA产生部位主要是E. 派尔集合淋巴结17. 初次应答时产生的抗体主要是B. IgM类抗体18. 再次应答时产生的抗体主要是A. IgG类抗体19.初次应答所不具备的特征是B. 抗体产生潜伏期较长20. 再次应答所不具备的特征是B. 所需抗原剂量与初次应答大致相同B型题A. 效应CTLB. 效应Th1细胞C. 效应Th2细胞D. 活化巨噬细胞E. 浆细胞1. 可分泌抗体介导产生体液免疫效应2. 可特异性杀伤病毒感染或肿瘤靶细胞3. 可分泌IFN-γ活化巨噬细胞4. 可有效杀伤胞寄生菌5. 可诱导活化B细胞增殖分化A. IL-2B. IL-4C. IL-12D. CCL18E. CXCL136. 可诱导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7. 可诱导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8. 可诱导活化T细胞增殖分化9. 滤泡DC产生,可趋化募集B细胞10. 成熟DC产生,可趋化募集初始T细胞第十三章固有免疫应答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A型题1.关于固有免疫应答说法不正确的是()B.识别特点具有特异性2.以下哪项不属于皮肤黏膜的物理屏障作用()A.皮肤黏膜的机械阻挡B.黏膜上皮细胞纤毛的定向摆动C.黏膜表面分泌液的冲洗D.黏膜表面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E.尿液的冲洗3.即刻固有免疫应答发生于感染()A.0-4小时4.早期诱导性固有免疫应答阶段发生于感染()C.4-96小时5.适应性免疫应答启动阶段发生于感染( )D.96小时后6.感染后0-4小时,发挥强大吞噬杀菌作用的细胞是( )E.中性粒细胞7.黏膜上皮细胞的抗感染作用不包括()D.吞噬作用8.在早期诱导性固有免疫应答阶段发挥抗感染作用最主要的细胞是()E.中性粒细胞9.下列关于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C.能协助效应T细胞进入感染部位10.能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C.树突状细胞11.下列哪项不是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C.可产生免疫记忆12.关于固有免疫应答的抗感染作用下列说确的是()B.固有免疫细胞的活化需APC协助B型题(13~17题共用备选答案)A.物理屏障B.化学屏障C.微生物屏障D.血脑屏障E.血胎屏障13.口腔中的唾液链球菌产生H2O2杀伤白喉杆菌和脑膜炎球菌属于哪种屏障()14.婴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哪种屏障发育不完善所导致()15.孕妇妊娠3个月发生风疹病毒感染可导致流产是哪种屏障发育不完善所导致16.眼泪中的溶菌酶可以杀伤细菌属于哪种屏障17.呼吸道的纤毛定向摆动属于哪种屏障第十六章超敏反应A型题1.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抗体是B. IgE类抗体2.与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的免疫细胞是C.Th1细胞3.与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的生物活性介质是A.补体4.诱导B细胞产生IgE抗体的细胞因子是D.IL-45.引发早期相过敏反应的主要介质是C.组胺6.引发晚期相过敏反应的主要介质是C.白三烯7.晚期相过敏反应通常发生于患者再次接受变应原后A.15~20分钟B.0~4小时C.1~2小时D.6~12小时E.24~72小时8.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不包括E. 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第五章免疫细胞

第五章免疫细胞

第四节 抗原提呈细胞
凡能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 呈递给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APC)
专职 单核/巨噬细胞、树突
状细胞、B细胞
非专职 内皮细胞、上皮
细胞等
单核-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一)单 核 吞 噬 细 胞(MON和Mφ)
包括骨髓中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 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具有重要的抗 感染、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一)表面标志:
二、免疫细胞的膜表面分子
免疫细胞膜表面存在着大量不同种类的 蛋白质分子。这些分子与免疫细胞的分化 成熟和免疫功能发挥密切相关。 免疫细胞的膜表面分子是区分和鉴别不 同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重要标志。 分化抗原、粘附分子、膜受体。
第二节 T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是来自胚肝或骨髓的始祖T 细胞,在胸腺内微环境作用下分化发育成 熟的淋巴细胞,又称胸腺依赖的淋巴细胞 简称T细胞。 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并在TD—Ag诱导 的体液免疫应答中起重要的辅助和调节作 用。
植物血凝素(PHA)受体
刀豆蛋白(ConA)受体
美洲商陆(PWM)受体
分化抗原(CD 抗原/分子)
CD3 CD4
生物学功能
与TCR相连,稳定TCR结构,传递细 胞活化信息
为MHCⅡ类分子的受体
CD8
CD28 CD2
为MHCⅠ类分子的受体
为B7分子的受体 即淋巴细胞相关抗原-2(LFA-2), 为LFA-3的受体或绵羊红细胞 (SRBC)的受体
1、T细胞的表面标志
特有的细胞表面的膜分子, 包括抗原受体、分化抗原(CD)抗原、 MHC抗原、黏附分子等。 这些分子是T细胞识别抗原、与其他免 疫细胞相互作用以及接受信号刺激并产生 应答的物质基础,也是鉴别和分离T、B细 胞的重要依据。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各章练习题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各章练习题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各章练习题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各章练习题第一篇医学免疫学一、填空题1.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发挥——功能、——功能和——功能。

2.超敏反应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免疫防备功能反应——;而发生肿瘤是由于——功能缺陷。

3.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物质并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4.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害、变性细胞的功能称为。

该项功能失调可引起——。

5.医学免疫学的起源学科是——。

二、名词说明1.免疫三、问答题1.简述基础免疫学的要紧研究内容包括哪些?2.免疫系统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正常或失常表现出何种生物学效应?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免疫防备,免疫自稳,免疫监视2.过强,免疫监视3.自己,非己4.免疫自稳功能,自身免疫病5.微生物学二、名词说明1.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物质,对“自己”耐受而排除“非己”抗原物质的生理过程。

三、问答题1.基础免疫学的要紧研究内容包括:(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抗原物质的种类和特点。

(3)免疫应答的过程、规律和特点。

(4)免疫学应用,包括免疫学防治和免疫学诊断。

2.免疫系统的功能及效应:(1)免疫防备:是机体抵御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一种爱护功能。

功能正常可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

功能专门有两种情形:免疫防备功能过强显现超敏反应;免疫防备功能过低(免疫缺陷)会导致反复发生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2)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坚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固的一种生理机能。

功能正常可及时清除体内损害、衰老、变性的细胞,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等抗原异物,对自身成分耐受与爱护。

功能紊乱或失调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即认己为敌,失去了对自身抗原的耐受而对自身细胞发起攻击。

(3)免疫监视:指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爱护功能。

功能正常可防止肿瘤产生;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发生,或病毒感染不能及时清除,造成病毒连续性感染。

细胞因子分类

细胞因子分类
① 抑制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表达 MHC-II 类分子和共 刺激分子,降低抗原提呈作用 ② 抑制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 NK 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③ 抑制 Th1 细胞合成分泌 IL-2 和 IFN- ④ 促进 B 细胞增殖分化和产生抗体
① 诱导初始 T 细胞分化为 Th1 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功能 ② 促进 T 细胞增殖分化和产生 IFN- ③ 活化 NK 细胞,促进 IFN-生成
细胞因子(cytokines, CK)是指由多种组织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产生的一 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细胞因子种类繁多,是细胞间的 信息传递分子,具有调节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介导炎症反应、促进造血功能 和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分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细胞因子通常以游离形式存在 于体液中,有些细胞因子也能以膜结合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它们可通过与靶细 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的作用方式发挥生物学效应。本章介绍的细胞因子,其 cDNA 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均已完成和确认,即为可以纯化,成分单一,作用基本 明确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
3.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是 Carswell 等在 1975 年发 现的一种能使肿瘤细胞发生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根据来源和结构可将肿瘤坏死 因子分为 TNF-α 和 TNF-β 两种:TNF-α 主要由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 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TNF-β 又称淋巴毒素-α (lymphotoxin-α, LT-α),主要 由抗原或丝裂原激活的 T 细胞产生。TNF-α 和 TNF-β 为同源三聚体分子,两者 识别结合的受体相同,生物学活性相似均具有杀伤肿瘤和参与炎症反应等作用。 目前发现的 TNF 家族成员已有 30 余种,其中 CD40L 和 FasL 在调节免疫应答和 诱导靶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5细胞因子概述

5细胞因子概述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征
1、多样性:作用于多种细胞,多种生物学 效应
2、局部性:自分泌或旁分泌为主,内分泌
作用方式:自分泌,旁分泌,内分泌
Autocrine (自分泌)
T cell
IL-2
IL-2R
Paracrine (旁分泌)
IL-12
T cell
IL-12R
Endocrine (内分泌): IL-1, IL-6, TNFa
分布
广泛分布于几乎所有细胞表面,也可成 为可溶性的黏附分子分布于细胞外基 质中。
分类
据黏附分子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
(一)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二)整合素家族 (三)选择素家族 (四)钙黏蛋白家族 (五)黏蛋白样家族
(一)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
概念:是一类肽链折叠方式与Ig相似,其氨基酸组成 与Ig高度同源的黏附分子 ,包括TCR、BCR , MHCI和MHCII类抗原等。配体是IgSF分子或整 合素分子。
CD分子参与机体多种重要的生理和病 理过程。
CD的功能
1、参与免疫细胞分化发育:B细胞, CD19,CD40
2、参与免疫细胞识别活化
1)T、B活化第一信号:CD19/21/81, CD79a/CD79b;CD3
2)T、B活化第二信号:共刺激分子对 CD28-B7,CD40-CD40L
3、参与免疫细胞的效应
第二节 黏附分子
黏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s, AM)
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 相互接触、结合和作用的一类分子,多为跨膜糖 蛋白。以配体-受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使细 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发生黏附,参与细胞的识别、 活化、信号转导及生长、分化、迁移等过程,是 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等发生的分子基础。

医学免疫学单选试题库

医学免疫学单选试题库

编者第一章免疫学简介复习要点:1.熟悉免疫的概念.2.了解免疫应答的类型与作用.3.熟悉免疫细胞的种类、分布.4.熟悉免疫组织与器官的组成及淋巴细胞再循环的过程。

5.了解免疫病理与免疫性疾病。

一、单项选择题1.免疫的概念是:A.机体的抗微生物感染功能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功能D.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外来微生物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2.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首先激起机体的免疫应答类型是: A.固有性免疫应答 B.适应性免疫应答C.两者同时被激起 D。

以上都不是 E.以上都是3.免疫应答对机体是:A.有利的反应 B.不利的反应C.有时有利,有时不利D.适当时有利,不适当时不利 E.以上都不是4.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A.胸腺和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B.骨髓和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C.淋巴结和脾脏 D.淋巴结和骨髓E.骨髓和胸腺5.人类免疫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淋巴结和胸腺 B.淋巴结和骨髓C.骨髓和脾脏 D.骨髓和胸腺E.淋巴结和脾脏6.周围免疫器官包括:A.骨髓、淋巴结、脾脏 B.胸腺、脾脏、粘膜组织C.腔上囊、脾脏、扁桃体D.脾脏、淋巴结、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E.扁桃体、骨髓、淋巴结7.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骨髓 B.法氏囊 C.脾脏D.胸腺 E.淋巴结8.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是:A.骨髓 B.法氏囊 C.脾脏D.胸腺 E.淋巴结9.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定居的部位是:A.中枢免疫器官 B.周围免疫器官 C.胸腺D.骨髓 E.腔上囊10.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免疫场所是:A.骨髓 B.周围免疫器官C.中枢免疫器官 D.胸腺 E.以上都不是11.免疫系统的组成是: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粘膜免疫系统B.免疫细胞、、中枢免疫器官、免疫分子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D.免疫分子、粘膜免疫系统、免疫细胞E.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12.免疫活性细胞是指: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粒细胞系B.淋巴细胞系、红细胞 C.粒细胞系、红细胞D.淋巴细胞系、单核吞噬细胞系统E.T、B淋巴细胞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E 2。

医学免疫学各章节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各章节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各章节名词解释1.免疫: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2.固有免疫应答: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3.适应性免疫应答: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4.免疫防御: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5.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6.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1.抗原:是指能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

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3.抗原决定基: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4.表位: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也称抗原决定基。

5.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是一类必须依赖Th细胞辅助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

该抗原由T表位和B表位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为TD-Ag,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第五篇细胞因子

第五篇细胞因子

第五章细胞因子第一节细胞因子总论一、细胞因子的大体概念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指由活化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如骨髓或胸腺中的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合成份泌的能调剂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映、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多肽,是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之外的又一类分泌型免疫分子。

二、细胞因子的分类和名称依照来源,最初Dumonde(1968)将细胞因子分为淋巴因子和单核因子两类。

一、淋巴因子(lymphokine,LK)是指由活化淋巴细胞产生的能调剂白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增生分化,产生免疫效应或引发炎症反映的生物活性介质。

目前已知,IL—二、3、4、五、六、九、10、1一、1二、13,TNF—β和IFN—γ等均为淋巴因子。

二、单核因子(monoline,MK)是指由单核吞噬细胞产生的能诱导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活化、增生、分化、产生免疫效应和引发炎症反映的生物活性介质。

要紧包括IL—一、8,TNF—α和IFN —α等。

依照功能,目前可将细胞因子粗略分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干扰素(interferon,IFN)、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nting-factor,CSF)、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和生长因子(growth-factor,CF)五大类。

三、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只有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才能发挥生物学效应。

细胞因子受体与其爷膜表面受体一样,均由三个部份即膜外区(细胞因子结合区)、跨膜区(富含疏水性氨革酸区域)和胞质区(信号传导区)组成。

细胞因子受体依照胞外区氨革酸序列的同源性和结构特点,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该家族成员胞膜外部份均具有一个或数个免疫球蛋白(Ig)样的分子构型,每一个Ig样功能区由100个左右的氨革酸组成。

IL—一、六、12受体和M—CSF受体属于这一家族。

医学免疫学课件 第五章 细胞因子

医学免疫学课件  第五章 细胞因子
➢ 信号转导亚单位可作为若干种细胞因子的公有链 (common chain),参与信号转导。
(公有γ链)
(公有β链)
(公有gp130亚单位)
第二节 细胞因子特征与作用
一、细胞因子的共同特征
✓ 多样性 一种细胞因子可作用
于多种细胞,取决于细胞 因子浓度、所作用靶细胞 的类型、微环境中其它细 胞因子等条件,可产生多 种生物学作用。
✓ 参与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发育 ✓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 ✓ 参与固有免疫和炎症反应
(一)参与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发育
(二)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
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在Ig类别转换中的作用
细胞因子对Th1和Th2细胞的调节作用
(三)参与固有免疫和炎症反应
✓ 参与固有免疫
• 促进NK细胞的杀伤活性:IL-2、IL-12等; • 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杀伤功能:IFN-γ、
CSF) ✓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 ✓ 趋化因子(chemokine)
1.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 最初是指由白细胞产生并介导白细胞间相互 作 用的细胞因子;后定义为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 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
✓ 前至少发现38种,IL-1...IL-38。
TNF、IL-1β等; • 抗病毒、抗肿瘤:IFN-α/β、TNF等。
✓ 参与炎症反应
• TNF-α、IL-1、IL-6、IFN-γ和趋化因子等促炎细 胞因子可直接或间接参与炎症反应,利于机体抑 制和清除病原体,但也可介导病理性损伤。
“细胞因子风暴” (Cytokine storm)
✓ 此外,还可促进Th2 分化,抑制Th1和巨 噬细胞功能。

5 细胞因子

5 细胞因子
28
发 热 急性期反应
TNF-α、IL1 、IL-6。
29
二 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 此类CK主要由活化T cell分泌。调节淋巴 细胞的激活、增殖分化及发挥效应。
• 1 活化 IFN-γ、TNF→APC表达MHC-Ⅱ→促进CD4+活化。 • 2 • 3 增殖分化 效应阶段
IFN-γ激活Mo-MΦ,增强NK毒性,促使CTL成熟等。 IL2 增强NK的毒性;刺激CTL增殖分化并杀灭微生物。 IL4、IL5 →嗜酸性粒细胞分化→杀灭蠕虫。
CSFs 多发性硬化症( :造血功能异常MS) IFNβ 抗IL-2受体γ链McAb :移植排斥 。 : 肾性贫血 IFN-γ、EPO IL-1抑制剂、 TNF-αMcAb M-CSF:白细胞减少 IL-6 McAb SLE。
类风关
37
谢谢!
38
CK调节免疫应答的增殖分化阶段

• • •
IL2 → T分泌→ T生长 IL4 → T分泌→ B生长 IL3+IL4 →协同刺激肥大细胞增生 IL5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
13
趋化因子( chemokine
family)
对白细胞有趋化和激活作用的细胞因子。 • 按半胱氨酸排列方式不同分: α亚族/CXC : 受体为CXCR。如IL8趋化中性粒、T、嗜碱粒。 β亚族/CC: 受体为CCR。如MCP-1趋化单核细胞。趋化单 核巨噬细胞、T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γ亚族/C: 如淋巴细胞趋化因子,趋化T、DC、NK 。 CX3C :受体叫CX3CR。分形素(Fractalkine)趋化 M、T、NK.
14
趋化因子趋化白细胞过程
15
生长因子(

growth factor, GF )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
IL-7R是异二聚体,链是IL-7特异性的结合 受体,g链(gc)即IL-2R的g链,是信号传递链。
IL-7的生物学活性:诱导前T细胞和前B细 胞发育成熟,gc缺陷患者表现为严重联合免疫
缺陷。在外周,IL-7可诱导CTL活性和NK增 殖为LAK、诱导Mf产生细胞因子和杀伤能力, 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产生。IL-7还与皮 肤发育有关。
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 特点:除少数外,大多在氨基酸序列、结
构、理化特点和生物学活性方面均不相同。 完全按发现顺序命名。特点同细胞因子。
IL-1~IL-18 (IL-4和IL-13,IL-2和IL-15)
白细胞介素1(IL-1)
IL-1包括3种:IL-1、IL-1b和IL-1g (IL-1ra),
分别由不同基因编码。主要由髓样细胞(其中单核
三、细胞因子的一般特点
1. 分子大多由活化细胞产生,经过适当刺 激后迅速合成和分泌,刺激停止后很快停 止合成并被迅速降解。一种细胞分泌可多 种细胞因子,一种细胞因子可由多种不同 类型的细胞产生并可作用于多种不同类型 的靶细胞。
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增殖、分化并能激活已成
熟的嗜酸性粒细胞杀伤寄生虫。 诱导造血前体细胞分化,诱导CTL成熟,增
强NK和CTL的杀伤作用。
可能用于治疗体液免疫缺陷和寄生虫感染。
白细胞介素(IL-6)
IL-6分子量19~28kD,由单核巨噬细胞等 多种细胞产生。
IL-6R是异二聚体,链是IL-6特异性的结 合受体,b链(gp130)为多种细胞因子受体共 有的信号传递受体。IL-6的不同效应与靶细 胞的不同信号传递途径有关。可溶性IL-6R 可防止IL-6降解并促进IL-6的活性。
巨噬细胞最重要)和淋巴细胞产生。
IL-1分子量17kD,pI 5.2的是IL-1,pI 7.0的是

高考生物微专题小练习专练73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高考生物微专题小练习专练73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专练73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第二道防线需要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参与B.淋巴细胞不仅分布于淋巴液中,也分布于血液中C.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都分布于内环境中D.免疫活性物质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2.巨噬细胞是极为重要的免疫细胞。

下列有关巨噬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巨噬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巨噬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识别与结合病原体的受体C.巨噬细胞可吞噬入侵的病原体D.巨噬细胞可参与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3.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4.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TLR是位于其细胞表面的一种识别病毒的重要受体,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其途径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树突状细胞的形成过程能体现细胞膜有流动性B.树突状细胞能识别抗原C.树突状细胞不能呈递抗原D.图中病毒相当于抗原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引起,感染者会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疾病。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2019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内,首先要突破保卫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B.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C.由于有保卫机体的三道防线,所以正常人不会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D.发挥免疫防御功能时,人体的三道防线同时起作用6.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

请回答问题:(1)树突状细胞能通过________方式将外来抗原摄人细胞内,并将其消化;同时,免疫系统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以上这些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三个基本功能,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章-免疫细胞膜分子

第八章-免疫细胞膜分子

阳性选择
胸腺基质细胞
MHC-与淋巴细胞表面TCR 结合 MHC- + 淋巴细胞表面TCR
CD8+ CD4+
MHC-I
胸腺基 质细胞
TC R 前T细胞
CD8+
胸腺基 质细胞
TC R 前T细胞
MHCII
CD4+
阴性选择
巨噬细胞
表面MHC-I-自身肽 + CD8+
树突状细胞
自身耐受
巨噬细胞
表面MHC-II-自身肽 + CD4+ 自身耐受
如白细胞穿过血管进入组织,LFA-1/ICAM, VLA-4/VCAM-1,Mac-1/ICAM-1,selectin 等都参与。
(2)作用特点 1)在同一类细胞中可同时表达多种CAM:
如T细胞同时表达CD2,LFA-1, CD4/CD8, CD28,ICAM等,各自发挥不同的功能。
2)同一个CAM对可具有多种功能,在不同反应过 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如LFA-1/ICAM:既可增强T细胞与APC/靶细胞 的相互结合又可作为淋巴细胞归巢受体和内皮 细胞上的配体参与淋巴细胞归巢。
3)作用双向性:
CAM除介导细胞粘附作用外,还起传导信 号的作用,而且表现为双向性的。
如B7(CD80/CD86):B7分子与T细胞 CD28结合促进T细胞活化,同时活化的T细 胞表达CD40L,与B细胞上的CD40结合促进 B细胞增殖和产生免疫球蛋白。
一、白细胞分化抗原
白细胞分化抗原是白细胞(还包括血小板、 血管内皮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不同谱系 (lineage)和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 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它们大都是穿膜 的蛋白或糖蛋白,含胞膜外区、穿膜区和胞 浆区。

分子免疫学考试重点辅助

分子免疫学考试重点辅助

第二章免疫球蛋白1.Ig的基因多样性形成机制:1)组合造成的多样性(众多的V区基因片段的组合和轻重链的组合,众多的V、D、J基因中,重排时每个片段只能取一个,就存在多种组合。

);2)连接造成的多样性(CDR3区位于V、J和V、D、J片段连接处,两片段之间可插入或丢失数个核苷酸,增加了互补决定区(CDR3)的多样性。

);3)体细胞高频突变造成的多样性(成熟的B 细胞重排的V区基因,往往在抗原的刺激下发生点突变,突变的频率非常高(每次细胞分裂,大约每1000个bp中就有一对发生突变,而其他体细胞的突变频率为10-10bp。

称为体细胞高频突变。

)。

2.小分子抗体的特点:(指有Fab和Fv组成的抗体片段)1)仅含V区结构,免疫原性较弱。

2)分子量小,易通过血管壁,可有效克服肿瘤灶组织对抗体的生理阻抗。

3)无Fc段,不与非靶细胞的FcR结合,易达肿瘤病灶,适合临床诊断,肿瘤的导向治疗。

4)与靶细胞抗原结合力较弱。

5)半衰期短,影响到达肿瘤局部抗体的浓度。

3.基因工程抗体:根据研究者的意图,在基因水平对Ig分子进行切割,拼接或修饰,甚至是人工合成后导入受体细胞表达大,产生的新型抗体。

4.单克隆抗体:由识别一个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均一的抗体。

以体外细胞融合技术,获得免疫小鼠脾细胞余恶性浆细胞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后者产生的抗体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纯度很高,称为单克隆抗体。

5.多克隆抗体:由含多种抗原表位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免疫,血清,含多种抗体的混合物,称多克隆抗体。

6.嵌合抗体:(鼠VH基因+ 人CH基因)+(鼠VL 基因+ 人CL基因)→嵌合抗体。

保留了鼠源单抗的特异性、亲和力、又显著减少其对人体的免疫原性,但在临床上应用时发现:嵌合抗体会诱发强烈的抗可变区抗体。

7.改型抗体:将鼠源性V区中CDR序列取代人源抗体相应CDR序列,重构成既具有鼠源性单抗特异性,又保持人抗体亲和力的CDR移植抗体,即改型抗体。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的协同相互作用
• IL-1 ;
• TNF; • IFN-α
单核巨噬细胞
吞噬作用; 免疫调理作用
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应 答的协同相互作用
B B B B B B B B B B
信号 2
B
B B
B
B
Th
信号 1
Y
细胞因子 IL-4 IL-5 IL-6 IFN- TGF-β
三、细胞因子的受体
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
血小板生成素 ——thrombopoietin, TPO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血系统疾病或贫血
CSFs :造血功能异常; M-CSF:白细胞减少; EPO : 肾性贫血。
2 细胞因子拮抗疗法 移植排异反应
肿瘤治疗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治疗移植排斥
首次植皮第5天 首次植皮第12天 再次植皮第5天
白细胞介素 IL-2
产生细胞 活化的T细胞
效应 T、B细胞的增殖分化 增强NK杀伤活性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
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
鸡胚绒毛尿囊膜
Rita Levi-Montalcini (李维蒙塔希妮 )
神经生长因子
——nerve growth factor, NGF
Stanley Cohen (史坦利· 科恩)
主要功能:干扰病毒感 染和复制

免疫分子之细胞因子

免疫分子之细胞因子
复合干扰素 安进公司(美国)生产的复合干扰素C-IFN,商品名为干复津。其 为针对治疗目的而设计的一种非人体能自然产生的生物合成干扰素。干复津的 特异活性被定位每毫克蛋白质功能单位,在体外已证实其活性至少比α2a或 α2b干扰素高出5倍,干复津所用的微克是质量测量单位,而其他干扰素所用的 国际单位出)是活性测量单位。干复津有9μg、15μg两种剂量的剂型。其9μg 的疗效与300万U的IFN-α2b相似。
多能造血干细胞增殖,促进肥大 细胞,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殖 与分化
4
B细胞刺激因子(BSF-1) B细胞生长因子(BCGF-1)
活化的T细胞
B和T细胞增殖,刺激造血祖细胞 增殖与分化,诱导lgE、lgG产生
5
B细胞生长因子-Ⅱ (BCGF-Ⅱ)
活化的T细胞
促进B细胞增殖与分化,促进嗜 酸性粒细胞增殖与分化,诱导 lgA产生
人体白细胞重组干扰素 IFNα1b:世界上第一个采用中国人干扰素基因克隆和 表达的IFNα1b型干扰素,商品名为赛若金,深圳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 有300万U/支和500万U/支两种剂量,为粉剂。 IFN-α2a:罗氏公司(瑞士)生产的罗扰素,有300万U/支和450万U/支两种剂 量,粉剂和水剂两种剂型;沈阳三生公司生产的因特芬,每支300万U;辽宁卫 星生物研究所生产的迪恩安,每支300万U和500万U两种剂型,均为粉剂,但备 有专用溶解液。 IFNα2b:先灵葆雅(美国)公司生产的干扰素300万U/支和500万U/支,均为粉 剂;天津华立达公司生产的安福隆,300万U/支,粉剂;安徽安科公司生产的安 达芬,100万U/支。300万U/支、500万U/支粉剂。
白细胞介素的特性(IL)
IL 曾用名称
产生细胞

第五章细胞因子

第五章细胞因子

第五章细胞因子复习要点:1.掌握细胞因子概念和命名。

2.掌握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3.熟悉细因子及其受体的分子结构。

4.了解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5.了解细胞因子的检测以及细胞因子与临床的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1.在Ig类别转换中,能促进IgM转换为IgE的细胞因子是:★A.IL-4B.IL-2C.TNFD.IFNE..IL-62.下列可形成三聚体的细胞因子是:★A.IL-4B.IL-2C.TNFD.IFNE..IL-63.以下关于细胞因子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是一组小分子的蛋白质B. 需其他物质刺激才能产生C. 其作用具有特异性D. 可以作用于自身细胞E. 微量即起作用4.下列哪种免疫分子的作用具有特异性?A. AbB. IL-1C. 补体D.IFN E.TNF5.关于干扰素的作用,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由活化的T 细胞产生B.以三聚体存在C. 由感染机体的病毒合成D. 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E..以上都不是6.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是:A.IL B.TNF C.IFND.TGF E.CSF7.主要作用于单核细胞的趋化因子属于:★★A.CC 亚族B.CXC 亚族C.C 亚族D.CX3C 亚族 E. 以上都不是8.下列哪类细胞不能分泌细胞因子?A. T 淋巴细胞B. B 淋巴细胞C. 浆细胞D. 单核细胞E. 成纤维细胞9.细胞因子不包括:A.淋巴毒素 B. 过敏毒素 C. IL-2D. 集落刺激因子E. 干扰素10.关于细胞因子的效应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以非特异方式发挥作用B.无MHC 限制性C.生物学效应极强 D. 在体内持续时间很长E. 作用具有多向性11.关于IFN的生物学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增强细胞表达MHC-I、II类分子B. 激活巨噬细胞C. 促进Tho细胞分化为Th1细胞D. 抑制CTL成熟及活性E. 抑制Th2细胞增殖12.关于细胞因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由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B. 能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C. 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D.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对机体都是有利的E.细胞因子包括IL 、IFN 、CSF 、TNF 和趋化因子13.下列哪种细胞因子可用于治疗红细胞减少症?★★A. IL-11B. EPOC. GM-CSFD. TNFE. IFN14.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属于:A. CC 亚族B. CXC 亚族C. C 亚族D. CX3C 亚族E. 以上都不是二、多项选择题1.I型干扰素是由哪些细胞分泌的?A. 粒细胞B. 成纤维细胞C. 感染的组织细胞D. T淋巴细胞E. 白细胞2.Ⅱ型干扰素的产生细胞是:A. 粒细胞B. 成纤维细胞C. NK细胞D. T淋巴细胞E. 白细胞3.以下关于细胞因子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 是一组低分子量的蛋白质B. 需其他物质刺激才能产生C.可以单体、二聚体、三聚体存在D.既可以作用于自身细胞,也可作用于其它细胞E.不同的细胞可产生一种细胞因子4.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细胞是:★A. 粒细胞B. 单核-巨噬细胞C. 肥大细胞D. T淋巴细胞E. 活化的NK5.趋化性细胞因子的产生细胞是:A. 粒细胞B. 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C. 肥大细胞D. T淋巴细胞E. 白细胞6.可被趋化性细胞因子作用的细胞是:A. 中性粒细胞B. 嗜酸性粒细胞C. 嗜碱性粒细胞D. 单核细胞E. 淋巴细胞7.免疫分子包括:A. TCR 、BCRB. Ig 分子、补体分子C. CD 分子、MHC 分子D. AM 、CKE. APC8.关于趋化因子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一多肽都含有4个半胱氨酸 B. 是一个蛋白质家族C. 可分为3个亚族D. 对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有趋化作用E. 对T 淋巴细胞有趋化作用9.细胞因子受体的结构包括:★A. 膜外区B. 跨膜区C. 稳定区D. 膜浆区E. 可变区10.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是:A. 产生和作用具有多向性B. 以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发挥作用C. 与CKR 结合后才发挥作用D. 具有高效性E. 以网络形式发挥作用三、填空题1.细胞因子多以______形式存在,少数以______和______形式存在。

第05章细胞因子

第05章细胞因子

第五章细胞因子一、多选题【A型题】1. 下列哪种不是T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A.IL-1B.IL-2C.IFN- γD.TNF-βE.IL-42. IL-1主要由哪种细胞产生:A.T HB.T CC.T DTHD.T SE.巨噬细胞3. 下列不是细胞因子的是:A.淋巴毒素B.过敏毒素C.白细胞介素D.集落刺激因子E.干扰素4.IL-2主要有哪种细胞产生:A.Tc细胞B.T H细胞C.MφD.B细胞E.Ts细胞5.下列细胞因子中哪种不是由单核吞噬细胞产生:A.TNF-αB.IFN-αC.IL-1D.TNF-βE.IL-86.细胞因子不具备的特性是:A.多效性B.拮抗性C.重叠性D.特异性E.协同性7. 下列可促使前T细胞成熟的细胞因子是:A.M-CSFB.IL-3C.IL-2D.G-CSFE.GM-CSF8. 诱导产生IgE的主要细胞因子是:A.IL-1B.IL-2C.IL-4D.IFNE.TNF9. 通过自分泌形式刺激T细胞本身生长的细胞因子是:A.IL-2B.IL-1C.IL-4D.IL-5E.1L-1010. 刺激红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为:A.GM-CSFB.G-CSFC.EPOD.M-CSFE.TPO11. IL-2R主要存在于:A. 肥大细胞表面B. 静止T细胞表面C. 中性粒细胞表面D. 活化T细胞表面E. 血管内皮细胞表面12. 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为:A.IL-2B.IL-4C.IL-8D.TNFE.IFN13.TNF-α主要由哪类细胞产生?A.单核-巨噬细胞B.静止T细胞C.B细胞D.树突状细胞E.红细胞14.下列哪些免疫分子的作用具有特异性?A.AbB.IL-1C.IL-2D.IFNE.TNF 15.选择性刺激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是:A.ILB.TNFC.IFND.CSFE.TGF16.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IL-1B.IFNC.TNFD.IL-6E.IL-417.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是A.IL-1 B.IL-2 C.IL-4 D.IL-5 E.G-CSF 18.下列哪项属于分泌型免疫分子A.细胞因子 B.MHC分子 C.粘附分子D.FcγR E.CD分子19.关于IL-2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以自分泌和旁分泌发挥作用 B.促进T细胞增殖与分化C.被活化的B细胞膜上的IL-2受体识别D.增强NK细胞活性 E.主要由B细胞产生20.关于细胞因子免疫效应功能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作用强 B.持续时间长C.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功能 D.主要为非抗原特异性作用E.在抗肿瘤、抗细胞内微生物感染中起重要作用21.干扰素的特点是A.无种属特异性B.可直接抑制病毒的复制C.由感染机体的病毒合成D.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E.属于多糖类物质22. 淋巴因子不包括A.淋巴毒素B.过敏毒素C.转移因子D.集落刺激因子E.干扰素【B型题】A.IL-1B.IL-3C.IL-4D.IL-12E.EPO1. 治疗肾性贫血的是:2. 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是:3. 促使B细胞发生Ig类别转换,合成IgE抗体的是:4. 刺激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熟的是:A.IFNB.IL-8C.IL-2D.L-12R55. 旧称T细胞生长因子的是:6. 辅助HIV感染T细胞的是:7. 对中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的是:8. 抑制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是:A.ILB.CSFC.IFND.TNFE.单核因子9.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统称为10.能直接造成肿瘤细胞死亡的细胞因子称为11.能刺激不同的造血干细胞,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称为12.能抵抗病毒的感染、干扰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称为13.能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称为A.IL-2 B.IFN C.IL-4 D.TNF-αE.IL-814.抗病毒感染复制的是15.引起发热反应的是16.以自分泌方式发挥作用的是17.对中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的是18.活化NK细胞功能最强的是A.Th1细胞 B.巨噬细胞 C.Th2细胞 D.B细胞E.肥大细胞19.产生IL-1的主要细胞是20.产生IL-2的主要细胞是A. IL-1B. IL-4C. IFND. IL-2E. TNF21. 干扰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是22. 由Mφ分泌,能促进T细胞活化与增殖的细胞因子是23. 促进B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是24. 维持T细胞在体外生长的因子是25. 直接造成某些肿瘤细胞坏死的是A.TNF-αB.IL-2 C.IFN-γD.G-CSF E.IL-1026.可促进T细胞克隆扩增的主要细胞因子是27.可促进巨噬细胞活化的细胞因子是28.可刺激粒细胞生长的细胞因子是29.可抑制巨噬细胞活化的细胞因子是30.可促进炎症部位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细胞因子是A.IL-2 B.IL-3 C.IFN D.IL-6 E.TNF31.干扰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是32.由T细胞分泌,能促进B细胞活化与增殖的细胞因子是33.促进B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是A.IL-2 B.IL-4 C.IFN D.IL-6 E.TNF 34.维持T细胞在体外生长的因子是35.直接造成某些肿瘤细胞坏死的是【C型题】A.TNF-аB.LT-аC.两者均可D.两者均否1.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物质:2.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的物质:3.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是:4.能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的物质:A.IL-1B.IL-2C.两者均可D.两者均否5. 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是:6. 促使辅助性T细胞分化为Th1的细胞因子有:7. 可诱导IgE抗体产生的细胞因子有:【X型题】1. IL-2的作用有:A.活化CD4+细胞B.活化CD8+细胞C.刺激NK细胞增殖D.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E.所有T细胞均可产生2.属于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的是:A.高效性B.自限性C.多细胞来源D.特异性E.MHC限制性3.属于集落刺激因子的是:A.EPOB.GM-CSFC.TGFD.M-CSFE.IL-34. 关于细胞因子受体,正确的有:A.膜结合形式存在B.分泌游离的形式存在C.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D.一些受体存在天然拮抗剂E.一类细胞因子受体只分布于同一种细胞5.细胞因子包括:A.IFNsB.TNFsC.CSFsD.TGFs 和趋化因子E.ILs 6.关于细胞因子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细胞因子包括IFNs、TNFs、CSFs、TGFs 和趋化因子、ILs等B.大多数CKs是由活化的细胞合成和分泌的C.细胞因子主要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发挥作用D.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但一种细胞因子只作用于一种细胞 E.细胞因子有极强的生物学活性7.促进T、B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是:A.IL-2B.Il-3C.IL-4D.Il-5E.IL-6 8.促进肝细胞产生急性期蛋白的细胞因子是:A.IL-1B.IL-4C.IL-6D.IFNE.TNF- 9.具有内源性致热原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TNF-B.IL-1C.IL-6D.IL-2E.IL-710.细胞因子受体的结构包括:A.膜外区B.跨膜区C.稳定区D.膜内区 E.可变区11.细胞因子分泌的特点是:A.多细胞来源,一种CK可由不同类型细胞产生B.短暂的自限性分泌C.以自分泌方式作用于细胞本身D.以旁分泌方式作用于邻近细胞E.以内分泌方式作用远端靶细胞12.属于细胞因子的作用有A.促进炎症反应B.调理作用 C.调节免疫应答D.诱导凋亡 E.介导ADCC13.细胞因子共同的特性是A.多数细胞因子为小分子多肽B.休止状态的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C.细胞因子作用于靶细胞时受MHC限制D.细胞因子主要与免疫调节、造血功能和炎症反应有关E.细胞因子有强的生物学活性14.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效应是A.IL-1是内源性致热原,可引起机体发热B.TNF有抗肿瘤作用C.TNF-α可引起恶液质D.IFN-γ能增强MHC-II类分子的表达E.IFN具有抗病毒作用15.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IL-2主要由活化的TH1细胞产生B.IL-2促进B细胞对T1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反应C.高亲和力的IL-2受体是异二聚体D.IL-2能维持T细胞在体外持续生长E.IL-2能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16.Th1细胞产生A.IFN-γB.IL-2 C.TNF-βD.IL-4 E.IL-1二、填空题1.由_____产生的细胞因子称为淋巴因子;由______产生的细胞因子称为单核因子;可刺激骨髓干细胞或祖细胞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子称为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粘附分子分类
1.选择素家族 2.黏蛋白样家族 3.整合素家族 4.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5.钙依赖黏附素家族 6.其他粘附分子 7.可溶性粘附分子
粘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一)黏附分子的免疫学作用: 1 、参与免疫细胞发育和分化:胸腺细胞在胸腺中发 育过程中涉及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多种黏附分子。 2 、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作为免疫细胞活化的 辅助受体和协同刺激信号。

跨模型CK一般是分泌型CK的前体,经某些水解酶 作用或mRNA不同剪接而成为分泌型CK。 TNF-α、TGF-α等存在跨膜型。
跨模型CK主要在局部通过细胞间直接接触而发挥 作用,参与细胞间粘附、邻近细胞的刺激、细胞 毒及杀瘤作用等。

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一)理化特性 分子量为8-80KD的多肽或糖蛋白 在较低浓度下即有生物学活性 (二)分泌特点 1、多细胞来源 2、短暂的自限性分泌: 无储存 基因转录短暂 mRNA容易降解
成熟T细胞 造血干细胞 胸腺细胞
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 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 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 种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简称CD。
Smith1号
杨氏1号
CD1
王氏1号 CD即对确认的某一细胞膜上的分化抗原的称呼,其后的 序号代表某一具体的一个分化抗原的发现顺序。简单地说, CD是对一个具体的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命名。目前已命名至 350。
包括:M-CSF、G-CSF、MG-CSF、 SCF、EOP、TPO、IL-11等
5.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GF)
是一类可介导不同类型细胞生长和分化的CK的总称。包括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血管内 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神经生长 因子(N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 从作用上讲,IL-2是T细胞GF,TNFα是成纤维细胞GF。有 的GF对其他细胞有抑制作用,如TGF-β可以抑制T细胞和Mφ等 多种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和效应。
③拮抗性:一种细胞因子可抑制其他细胞因子的功能
④协同性:一种细胞因子可增强另一种细胞因子的功能
⑤双向性 适量CK具有生理性调节作用;过量CK则 可能损伤机体 同一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可能具有双 向性,如TNF-α可杀伤肿瘤,但肿瘤细 胞本身表达TNF-α则抵抗凋亡,利于自 身存活
(四)细胞因 子的网络型 CK的产生、 生物学作用、 受体表达、 相互调节等 均具有网络 性。 众多细胞因 子在体内形 成十分复杂 的细胞因子 调节网络。
3、参与炎症反应:白细胞黏附、穿越血管内皮细胞向炎症部位 移行是炎症过程的重要特征,其分子基础是白细胞与血管内皮 细胞表面黏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细胞因子等对粘附分子 表达的调节。
4、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5、参与调节免疫细胞凋亡:大部分细胞须与胞外基 质黏附才能增殖,即“锚定依赖”,细胞一旦与 基质分离,即可发生凋亡。
(三)生物学作用特点
1、作用方式: ①多数CK以自分泌、旁分泌形式发挥效应,即主要作用于产生 细胞本身和或邻近细胞,多在局部发挥效应。 ②但在一定条件下,某些CK也可以内分泌形式作用于远端靶细 胞,介导全身性反应。
2、通过CK受体发挥效应

通过CK受体发挥效应:CK必须与靶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 合才能发挥其生物学效应,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的 结合后启动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调节细胞的功能 绝大多数CK有特异性CKR,但多数趋化性CK可与两种 或两种以上趋化性CKR结合。 CK受体与CK的亲和力远高于抗原与抗体或MHC与抗原 肽的亲和力,所以极微量的CK即可发挥明显的生物 学效应,这即CK作用的高效性。


3、生物学作用的多样性
CK可介导和调节免疫应答、炎症反应、促进细胞 增殖分化、刺激造血、促进组织修复等
4、CK生物学效应的复杂性: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或协 同性 ①多效性:一种CK作用于不同靶细胞,产生不同生物学效应
②重叠性:几种不同的细胞因子作用于同一种靶细胞,产生相同 或相似的生物学效应
第2节

粘附分子
黏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AM) 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 触和粘附作用的分子,多为糖蛋白.以配体-受体结合的形 式发挥作用. 分布: 广泛分布于几乎所有细胞表面,也可成为可溶性的 黏附分子. 在胚胎的发育和分化、正常组织结构的维持、炎症与免 疫应答、凝血与血栓形成、肿瘤浸润和转移、创伤愈合 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结合受体不同分:I型IFN、Ⅱ型IFN I型IFN:IFN-α、IFN-β,主要由白细胞、成纤维 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产生。
Ⅱ型IFN:IFN-γ,主要由活化T细胞、NK细胞产生。
Actions of type I (, ) interferons
Actions of interferon-
引 言

免疫应答过程涉及多种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而
这些作用是由可溶性分子和细胞膜分子所介导。

介导免疫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可溶性分子主要是细胞 因子。 介导免疫细胞相互接触、相互作用的膜分子包括白 细胞分化抗原、黏附分子、MHC分子、TCR、BCR等。

46页

细胞因子(cytokine, CK):是由免疫细胞和某些 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广泛生 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 细胞因子作为细胞间信号传递分子,主要参与调节 免疫应答、免疫细胞分化发育、组织修复、介导炎 症反应、刺激造血功能等。
3.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因在体 内外均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得名
TNF-: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 TNF-:主要由淋巴细胞产生,又称淋巴毒素。
4.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
能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祖细胞 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
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最初命名是由于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之间发挥作用, 迄今已发现IL-1-IL-35 。
IL-2主要由CD4+和CD8+T产生
2、干扰素(interferon, IFN)

因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作用而得名。 根据来源、生物学性质及活性分: IFN-α同特点:
①通过受体与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这种结合通常为可 逆性的,其与抗原和抗体的结合不同,并非高度特异性, 同一种AM可与不同配体结合; ②AM几乎无多态性,同一种属不同个体的同类AM基本相同; ③同一细胞表面可表达多种不同类型AM; ④AM的效应往往通过多对受体和配体共同作用而实现; ⑤同一AM在不同细胞表面可能发挥不同作用,同一生物学功 能也可能由不同AM所介导; ⑥AM在介导黏附作用的同时往往也启动信号传递,黏附和信 号传递效应与AM密度及其与配体的亲和力有关。
(二)黏附分子的其他生物学作用: 1、参与生殖和胚胎发育 2、参与伤口愈合和血栓形成 3、影响生物活性物质的产生 4、参与信号转导
主要内容

白细胞分化抗原、CD、黏附分子的概念

黏附分子的功能


迄今已发现200多种人类细胞因子。
第 1节
细胞因子概述
一、细胞因子的分类 1、按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类型分类 淋巴因子----淋巴细胞 单核因子----单核/巨噬细胞 脂肪因子----脂肪细胞 其他细胞产生的CK----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 细胞、骨髓及胸腺基质细胞等 2、按细胞因子的主要功能分类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干扰素(interferon,IFN)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作用于造血祖细胞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 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
主要内容

细胞因子的概念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细胞因子的分类


63页
第1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
* 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LDA)
指不同谱系白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的不同阶段 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志。
* LDA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不仅可作为表面标志用 于细胞的鉴定和分离,还广泛参与细胞生长、成熟、 分化、发育、迁移、激活及效应。另外LDA表达的改 变也与某些病理状态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6. 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 是一类对不同靶细胞具有趋 化效应的细胞因子家族。由 多种在结构上有较大同源性、 分子量多为8-10kD的蛋白家
族组成。主要功能是招募血
液中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
胞、淋巴细胞等进入感染发
生(抗原存在)部和吸引淋 巴细胞归巢。

一般CK为分泌蛋白,但某些CK还存在跨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