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春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七章第2节 弹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2节-弹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2节弹力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介绍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及其作用。
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弹力的测量:介绍弹力的测量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
4. 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弹力布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能够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
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 弹力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绳子、泡沫球等。
2.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签字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和恢复原状的过程,引出弹力的概念。
2. 讲解弹力的定义:弹力是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能够使物体恢复原状。
3. 讲解弹力的产生条件:物体必须发生形变,且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4. 讲解弹力的作用:弹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化,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6. 讲解弹力的测量方法: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形变下的弹力,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7. 举例说明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弹力布等。
8.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的练习题目。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2. 弹力的产生条件3. 弹力的作用4.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5. 弹力的测量方法6. 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
2. 请说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请举例说明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掌握较好,但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弹力的测量方面仍需加强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 第二节--弹力 教案
第七章力第二节弹力1课时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经历弹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2、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理论服务于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生活中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1.弹力的概念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
难点: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弹簧、小球、平面镜(2)、激光笔。
学生用(每组):橡皮筋、气球、弹簧、直尺、铜丝、橡皮泥、铁架台、钩码、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动作危险、请勿模仿)是什么力让此人飞起来的?【模拟实验】演示:用压缩的弹簧把一个小球弹小组交流讨论:共同点是:物体受到力都发生了变形。
【引导得出】弹力的概念: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力,这种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引导点拨:物体发生的弹性形变越大,追问: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板书设计】第十三章第一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1.弹性和塑性:弹性: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塑性:物体受力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2.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都会产生一种力,物理上把这种性质的力叫“弹力”。
3.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的关系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
4弹簧测力计原理和使用方法:【教学反思】一、教案的“亮点”1、注重知识的生成:弹力是一种很常见的力,教学中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引入、体验实验、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设计丰富多彩,学生学习想起你浓厚。
3.关注学生的发展: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上,让学生在使用中学习,在学习中使用,并在学习中交流;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如实验探究、自学课文、交流讨论、归纳概括、练习、检测,为学生以后独立学习、自我获取知识打下了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倾注心血,为孩子们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物理课程。
本节课的主题是弹力,我将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手感受弹力的存在,并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教学,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弹力的存在,从而理解弹力的概念。
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难点:弹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橡皮筋、气球、塑料尺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弹力的故事,如“弹簧怪兽”,激发学生对弹力的好奇心。
2. 讲解弹力的概念:通过展示弹簧、橡皮筋等教具,讲解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3. 实践活动:a. 让学生用手拉伸弹簧,观察弹簧的弹性变形,并记录下来。
b. 让学生用橡皮筋制作弹力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c. 让学生用气球制作弹力球,观察球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难点:弹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会反思本次课程的优点和不足,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弹力的现象,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本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弹力的基本概念,并培养他们对物理科学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有趣、实用的课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活动的设计我选择了弹簧、橡皮筋、气球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教具,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来体验弹力的存在。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弹力的作用,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新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2节弹力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弹力的概念:理解弹力是由于物体形变而产生的力,明确产生弹力的条件。
-胡克定律:掌握弹力与物体形变程度的关系,并能运用公式F=kx进行计算。
-弹力的方向:了解弹力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的关系,能正确判断弹力的方向。
-弹力的应用:了解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测力计、弹跳球等。
举例解释:
-弹力的概念:强调弹力产生的前提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如拉伸弹簧、压缩橡皮筋等。
-胡克定律: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理解公式F=kx中k为弹簧常数,x为弹簧伸长量。
-弹力的方向:以压缩弹簧为例,说明弹力方向与弹簧压缩方向相反。
举例解释:
-弹力的方向判断:通过图示和实验,让学生明白弹力方向与物体形变恢复方向一致,而非施力方向。
-胡克定律的应用:通过具体例题,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弹簧常数k,并进行计算。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指导学生正确操作仪器,记录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和强调,通过举例、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关注学生的难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克服困难,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进行得如火如荼,大家积极参与,展示成果时也能看出他们对弹力的理解有所加深。但我也注意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操作不够规范,对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也存在一定问题。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弹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觉得这个环节很有意义,不仅让学生们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容易偏离主题,需要我在旁边适时引导,帮助他们聚焦关键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第二节-弹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第二节弹力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弹力是指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恢复力。
2. 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产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物体必须具有形变,二是形变必须能够恢复。
3. 弹力的作用效果:弹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2. 能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的理解。
2. 重点:弹力的概念和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气球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弹簧被拉伸和压缩时产生的力。
2. 讲解弹力的概念:通过示例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
3. 讲解弹力的产生条件: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
4. 讲解弹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弹力的作用效果。
5. 实验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弹力的产生和作用效果。
6.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弹力的计算和应用。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2. 弹力的产生条件3. 弹力的作用效果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答案:弹力是指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恢复力,产生条件是物体必须具有形变且形变必须能够恢复,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请举例说明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比如弹簧门、弹簧床垫、弹力衣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掌握了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但在实验操作和例题讲解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
第七章力第2节弹力设计说明“弹力”这一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弹力是怎样产生的,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比如多数同学都玩过橡皮泥和弹簧或橡皮筋),多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唤起学生的相关体验,使学生了解物体的弹性与塑性的性质,同时也体验感受手的受力情况,进行感知弹力的存在,初步形成弹力的概念。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不必对弹力的由来、弹力的三要素等过多分析,但可在今后的教学中针对具体的力具体分析,如压力作用在被压物体表面,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压力实质也是弹力。
对于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教学可通过学生体验,观察理解为什么可用弹簧长度的变化量度力的大小。
实际上利用了“转换方法”,以后会经常遇到。
而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可通过分组实验加强练习,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知道物体有弹性和塑性等不同的性质。
说明弹性和塑性的不同。
2.通过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3.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
4.通过实验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和读数。
2.难点: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
教具学生用:弹簧测力计、弹簧直尺、铜丝、橡皮泥、纸、拉力器、木块、拉力器、橡皮筋。
教师用:弹簧测力计、弹弓。
教学过程回顾思考1.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二是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2.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使用任何一种测量工具时,都要首先了解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
导入新课1.小实验导入:教师:我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弹簧、一根橡皮筋、一块橡皮泥和一段铜丝。
请四名同学上来用力拉弹簧、橡皮筋,挤压橡皮泥和弯折铜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七章第2节 弹力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介绍弹力的定义,解释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弹力的产生:讲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分析物体形变时产生的弹力。
3. 弹力的测量: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展示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弹力的概念,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
2. 掌握弹力产生的原因,能分析物体形变时产生的弹力。
3.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能准确计算弹力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弹力产生的原因,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2. 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钩码、绳子、塑料尺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课本、实验报告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如弹簧门、弹簧床等,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2. 讲解弹力的概念: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弹力的定义,能解释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
3. 分析弹力的产生:讲解弹力产生的原因,让学生能分析物体形变时产生的弹力。
4. 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让学生掌握弹力测量的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与弹力相关的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6. 板书设计: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原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7. 作业设计(1)请简述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请举例说明。
(3)完成实验报告册上的相关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讨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弹力鞋等,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等内容,构成了完整的教案。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八年级物理下册的《弹力》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教案1(新人教版)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教案1(新人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养成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科学道理的情感,提高探索新器件的能力;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教学方法一、实验法:通过学生实验,感悟弹力的概念,了解测力计的原理。
二、分析归纳法:通过观察及实际使用测力计归纳出正确使用测力计的一般方法,并学会使用测力计。
教学设计一、自主学习方案(一)温故力的作用效果有——力可以改变物体的,也可以使物体发生。
(二)知新1、阅读教材“弹力”,完成下列问题:(1)物体的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撤消外力后产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是物体由于而产生的。
2、阅读教材“弹簧测力计”,完成下列问题:(1)测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就越长,利用这个道理做成的测力计叫弹簧测力计。
(3)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测力计?举例:。
(4)弹簧测力计使用前要观察它的,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
检查它的指针是否指在。
测量前应把指针调节剂。
二、课堂导学方案教学点1 弹力1、动手体验、观察现象并回答问题:用手指分别按弹簧和橡皮泥,观察到弹簧和橡皮泥都发生了,然后撤去手指压力,观察到弹簧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而像皮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我们把弹簧的这种特性叫。
橡皮泥的这种特性叫。
2、教师用自制的弹簧演示:用较大的力拉弹簧,使弹簧伸长后不能完全复原。
学生观察现象并回答问题: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否则会弹簧。
3、用手压弹簧时,会感觉到弹簧也在压手。
第七章 第2节弹力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2节弹力1.理解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重点: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一、新课导入日常生活中,把橡皮筋拉长,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撑竿跳高运动员将竿压弯,松手后,撑竿也会恢复原状.这些过程中物体都发生了形变,产生了弹力.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弹力.二、探究新知知识模块一:弹力【学生实验】拉橡皮筋,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利用你身边的东西试一试,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橡皮筋的特性?【学生作答】直尺在轻压时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后恢复原状.【学生作答】用力按皮球时,球会凹下一个坑,松手后恢复原状.【教师提问】同学们举出了这么多的例子,这些例子中的物体的共同特性是什么?【学生作答】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教师提问】我们把物质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大家有没有发现哪些物质发生形变后表现的特性是和弹性不一样的呢?【学生作答】玩橡皮泥时,橡皮泥变形后就不能恢复原状.【教师讲解】有些物体,如橡皮泥和泥巴,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归纳总结】弹性形变:物体变形后可以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塑性形变: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弹性限度: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也不能完全复原.【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拉橡皮筋时,有什么感觉呢?【学生作答】我拉橡皮筋时,感觉到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教师讲解】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我们把这种力叫做弹力.知识模块二:弹簧测力计【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力,你知道测量力的工具是什么吗?【学生作答】弹簧测力计.【教师讲解】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利用这个原理做成的测力计,叫做弹簧测力计.【学生实验】阅读教材第7页实验的内容,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感受力的大小,记录好数据,归纳并交流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归纳总结】(1)先要轻轻拉挂钩几次,以避免测量时指针被刻度盘卡住.(2)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不能测量超过量程的力.(3)认清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4)校正零点.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若不在,应调零.(5)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沿弹簧的轴线方向受力;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三、课堂演练1.如图所示,用手拉弹簧,弹簧变长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弹簧对手没有产生力的作用B.两只手的拉力大小不相等C.手对弹簧的拉力不属于弹力D.此现象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轻轻一掰,饼干就会变成碎片,说明饼干具有塑性;轻拉橡皮筋,橡皮筋伸长,松手后橡皮筋收缩回去,说明橡皮筋具有弹性.3.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往往要轻轻来回拉动它的挂钩几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弹簧被卡壳.由图可知它的量程是0~5 N,其分度值是0.2 N,图示中的读数为 2.4 N.四、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了不少知识.我们知道了弹性和弹力,了解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知道了它的工作原理,进而总结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五、板书设计第2节弹力一、弹力:因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二、弹簧测力计1.构造:刻度盘、弹簧、指针2.正确使用方法:①确认量程;②明确分度值;③校零;④测力时,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保证弹簧不套靠在刻度盘上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弹力.课前准备了橡皮筋、直尺和橡皮泥等器材,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按一按,压一压,感受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的不同.这样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层面上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探究学习的价值,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树立足够的学习信心.。
初中_物理_人教版_八年级下_第七章力_第2节弹力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七章力第2节弹力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七章力的第2节弹力。
2. 详细内容:a.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b. 弹力的测量单位及计算公式;c. 弹力与形变的关系;d. 弹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测量单位;2. 使学生掌握弹力与形变的关系,能运用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测量单位及计算公式;2. 难点: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弹力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筋、钩码等;2.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力。
2. 概念讲解:介绍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
3. 测量与计算:讲解弹力的测量单位及计算公式。
4. 关系探讨:引导学生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关系。
5. 实例分析:分析弹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门、弹簧床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弹力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2. 弹力的产生条件;3. 弹力的测量单位及计算公式;4. 弹力与形变的关系;5. 弹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弹力知识解释下列现象:a. 弹簧门为什么能自动关闭?b. 为什么弹簧床越压越硬?c. 橡皮筋为什么会弹回?2. 答案:a. 弹簧门能自动关闭是因为弹簧受到压缩,释放能量时产生弹力,使门自动关闭;b. 弹簧床越压越硬是因为弹簧受到的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从而使床越压越硬;c. 橡皮筋会弹回是因为受到拉伸时产生弹力,释放能量时弹力使橡皮筋弹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测量单位及计算公式;2. 拓展延伸:探讨弹力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工程、科技等。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2节弹力教案(2)
教案: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2节弹力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介绍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及其作用效果。
2. 弹性形变:讲解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其恢复原状的过程。
3. 弹簧测力计: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其作用效果。
2. 使学生掌握弹性形变的特点,能够解释生活中与弹力相关的现象。
3. 培养学生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及其作用效果的理解,弹性形变的判断。
2.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挂钩、绳子、塑料尺等。
2. 学具:笔记本、笔、三角板、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观察并体验弹力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 弹力的概念:介绍弹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物体因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弹性形变:讲解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其恢复原状的过程。
(3) 弹簧测力计: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与弹力相关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弹力、弹性形变和弹簧测力计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2. 弹性形变的特点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有哪些注意事项?3.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研究弹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弹性材料等,了解弹力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弹力》的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其中,弹力的概念、弹性形变的特点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而弹性形变的判断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7.2弹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7.2弹力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定义:弹力是指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
3. 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 弹力的作用点:弹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形变部分。
5. 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产生需要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且发生形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定义、大小、方向、作用点和产生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弹力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弹力的方向。
2. 教学重点:弹力的定义、大小、方向、作用点和产生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泡沫球、木板。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泡沫球,观察泡沫球产生的力。
2. 概念讲解:介绍弹力的定义、大小、方向、作用点和产生条件。
3. 实验探究: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弹簧在不同形变程度下的弹力大小,并记录实验数据。
4. 例题讲解:讲解弹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弹簧门的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解答与弹力相关的题目。
7. 板书设计:弹力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作用点:形变部分产生条件:相互接触、发生形变8. 作业设计题目1:判断题(1)弹力是指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无关。
()(3)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同。
()答案:(1)√(2)×(3)×题目2: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弹力的特点?()A. 弹力是指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B.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无关。
C.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同。
D. 弹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形变部分。
答案:A(2)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弹力的产生条件?()A.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且发生形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介绍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包括拉力、压力和支持力。
2. 弹力的产生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才会产生弹力。
3. 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 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
5. 弹力的作用点:弹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形变部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能够运用弹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方向和大小。
2.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橡皮筋、弹簧、气球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拉伸弹簧,感受弹力的存在。
2. 概念讲解:介绍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
3. 实验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形变程度下的弹力大小,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数据。
4. 例题讲解:讲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如弹簧门、弹力鞋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弹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拉扯弹簧玩具等。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弹力的应用,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7. 板书设计: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
8. 作业设计:题目1:判断下列现象中,哪些是弹力的作用?(1)拉伸弹簧玩具。
(2)踩踏气球。
(3)推拉门。
答案:弹力的作用有(1)(2)(3)。
题目2:根据弹力的产生条件,解释为什么弹簧被拉伸后会恢复原状。
答案:弹簧被拉伸时,发生了弹性形变,产生了弹力,弹力作用于弹簧使其恢复原状。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弹力的存在,再通过概念讲解、实验演示和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弹力的基本知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 2 弹力 (教案)
弹力1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有弹性和塑性等不同的性质。
利用生活经验和实验,说明弹性和塑性的不同。
(2)通过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3)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并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学情分析(1)技能和知识基础:前面已经学习了刻度尺的正确测量方法,对于如何使用测量工具有一定认知基础(2)心理特点:初中生活泼好动,对新生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3)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现象比较感兴趣,喜欢动手,但欠缺对问题深入思考及理性研究。
因此本课采用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同时老师要及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难点: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条件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出示本章内容]教师活动展示幻灯片预设学生行为仔细阅读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章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有个初步了解活动2【讲授】[出示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一,了解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条件。
2通过活动二,了解弹簧测力计构造、工作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师活动展示幻灯片预设学生行为仔细阅读设计意图使学生清楚了解本节课要学习内容。
活动3【活动】活动一:了解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条件。
任务1:1压拉弹簧2拉长橡皮筋3捏橡皮泥使它们发生形变,观察撤去力后的现象,分析有什么不同(弹簧橡皮筋要轻拉)教师活动布置活动一的五个环节预设学生行为小组实验小组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亲身的实验中经过观察、体验,来认识弹性与塑性,弹性形变和弹力。
活动4【活动】活动一:了解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条件。
任务2:观看视频,分析弓,跳板,撑杆,弹簧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弹力?要求:认真观看,积极思考预设学生行为观看视频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弹力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浓厚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
第2节弹力知识与技术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丈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经过察看和实验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对四周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重的兴趣,领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认真察看实验现象并擅长发现问题的意识。
3.经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育学生勤于着手、谨慎仔细和爱惜仪器的优秀质量。
教课要点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课难点弹力的观点及产生条件。
教具准备橡皮泥、气球、橡皮筋、弹簧、刻度尺、木板、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形引入播放视频:蹦床、蹦极、撑竿跳高、跳水等场景。
思虑:撑竿跳高、跳板跳水竞赛中,运动员如何才能获得好成绩?蹦极中的选手为何着落到最低点后又会上涨?今日我们就来研究此中的神秘。
二、新课教课研究点一:弹性与塑性1.活动: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器械进行实验。
实验 1. 使劲压尺子,领会尺子敌手的作使劲,放手后,察看尺子的变化。
实验 2. 使劲拉橡皮筋,领会橡皮筋敌手的作使劲,放手后,察看橡皮筋的变化。
实验 3. 使劲捏橡皮泥,有何感觉?放手后,有何变化?使劲握白纸呢?问题:什么样的物体,在挤压时,会显然地感觉它对我们的手有作使劲?2.学生先着手实验,研究完成,学生间进行沟通,相互解决问题,将不可以解决的共同性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议论最后得出结论。
让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察看并剖析弹性和塑性的差别。
演示实验:使劲拉弹簧,弹簧会伸长,放手后,弹簧可恢复到本来的长度;粗导线使劲掰弯,放手后不可以恢还原状。
概括总结: (1) 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恢复到本来形状的性质。
如:橡皮筋、气球、弹簧等。
(2)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可以自动地恢复到本来形状的性质。
如:橡皮泥、粗导线等。
研究点二:弹力活动:找一名学生演示用橡皮筋将粉笔头弹出去。
思虑:不让橡皮筋发生形变,能把粉笔头弹出去吗?当使橡皮筋、弹簧、气球发生弹性形变的同时,你的手有何感觉?这又说了然什么呢?概括总结:任何物体只需发生弹性形变就必定会产生弹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弹力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
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严谨细致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
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具准备
橡皮泥、气球、橡皮筋、弹簧、刻度尺、木板、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
播放视频:蹦床、蹦极、撑竿跳高、跳水等场景。
思考:撑竿跳高、跳板跳水比赛中,运动员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蹦极中的选手为什么下落到最低点后又会上升?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弹性与塑性
1.活动: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器材进行实验。
实验1.用力压尺子,体会尺子对手的作用力,松手后,观察尺子的变化。
实验2.用力拉橡皮筋,体会橡皮筋对手的作用力,松手后,观察橡皮筋的变化。
实验3.用力捏橡皮泥,有何感觉?松手后,有何变化?用力握白纸呢?
问题:什么样的物体,在挤压时,会明显地感觉它对我们的手有作用力?
2.学生先动手实验,探究完毕,学生间进行交流,互相解决问题,将不能解决的共同性问题提出来,师
生共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并分析弹性和塑性的区别。
演示实验:用力拉弹簧,弹簧会伸长,松手后,弹簧可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粗导线用力掰弯,松手后不能恢复原状。
归纳总结:(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
如:橡皮筋、气球、弹簧等。
(2)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
如:橡皮泥、粗导线等。
探究点二:弹力
活动:找一名学生演示用橡皮筋将粉笔头弹出去。
思考:不让橡皮筋发生形变,能把粉笔头弹出去吗?当使橡皮筋、弹簧、气球发生弹性形变的同时,你的手有何感觉?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归纳总结: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活动:取出废旧圆珠笔里的小弹簧,先用较小的力拉,再用较大的力拉,观察发生形变后的变化。
观察后一种情况下,撤去力后弹簧还能恢复原状吗?
总结: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不能恢复到原状。
弹力产生的条件:1.物体互相接触;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问题拓展:当手用力挤压玻璃瓶时,玻璃瓶会发生形变吗?
学生交流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讲述:任何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都能发生形变。
只是形变的明显程度不同。
有的形变比较明显(如弹簧的伸长或缩短),可以很容易看到形状的改变;有的形变微小,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才可以观察到。
如利用激光反射法演示坚硬桌面的微小形变(图1),利用细管中液面的升降显示硬玻璃瓶的形变(图2),都是把微小形变放大以利于观察。
把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或测量的实验方法,叫“微量放大法”,这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探究点三:探究并验证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思考并表述: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吗?
请提出猜想,并设计一个小实验来验证一下。
演示一:将弹簧挂在黑板上,此时弹簧不受外力,从弹簧上端到指针的距离叫弹簧的原长。
(用彩条显示“原长”)
当弹簧受到拉力时,它的长度会怎样?
演示二:把一个钩码挂在弹簧上,此时,从弹簧上端到指针的距离叫弹簧的长度。
(用彩条显示“总长”) 请一学生指出哪一段是由于弹簧受到拉力而伸长的长度。
(用彩条显示“伸长”)
教师点拨:此时弹簧的总长减去弹簧的原长就是弹簧伸长的长度。
当弹簧受到拉力增大时,它伸长的长度会怎样?
教师做演示实验:分别在弹簧下挂1个、2个、3个、4个完全一样的钩码,学生依次在下面的表格中记下弹簧受到的拉力和弹簧的各种长度。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产生弹力的大小和弹簧伸长的长度成正比。
探究点四: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
思考:根据物体的形变与外力的大小的对应关系,能否制造一个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展示弹簧测力计,让学生知道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学生用思考、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认识弹簧测力计,知道其用途、结构、原理。
观察弹簧测力计,说出弹簧测力计由弹簧、挂钩、指针、刻度盘组成。
读一读:
量程:0~5N量程:0~2.5N量程:0~10N
分度值:0.2N 分度值:0.05N分度值:0.2N
评一评:指出不当之处。
(教师指点学生回答)
让学生说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能否超过其量程?如果指针不指零应该怎么办?
分组实验:按照课本中安排的实验步骤,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感受力的大小,记录好数据,归纳并交流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1)先要轻轻拉挂钩几次,以避免测量时指针被刻度盘卡住;(2)被测的力要施加在挂钩上,被测力的方向要沿弹簧的轴线方向,以防摩擦或其他阻碍;(3)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允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4)当指针相对于刻度盘静止时方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必须和刻度盘垂直。
多媒体展示其他形式的测力计。
让学生阅读“材料的力学性能”,了解材料还有哪些力学性能,它们有哪些应用。
活动:自制弹簧测力计。
1.小组制作完成后,请其中一组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组的制作过程。
(意图:学生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
2.分组探究,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实验1.感受1N、2N、5N力的大小;
实验2.用测力计拉小车在木板上匀速前进,读出拉力大小;
实验3.测出头发被拉断时的拉力大小。
(意图:从物理走向社会,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作用、结构、使用方法的探究与认识,了解一般仪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的能力。
)
3.作业。
查阅资料或亲自调查,了解不同种类的弹簧秤并学会使用它们。
三、板书设计
第2节弹力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力的相关知识,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较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随处可见,弹力的应用也很多,因此能很自然地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入弹力的教学。
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体现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的认知对象,从而有效地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测量力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探究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得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可以通过学生阅读说明书、观察构造、练习使用、交流总结等多种方式逐步获取,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