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协调合作构建中央地方良性互动关系(精)
理解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理解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地域和多民族特征的国家,具有复杂而独特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中央与地方关系在中国的治理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然而,在当代中国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下,中央与地方关系也在不断调整和演变。
本文将深入探讨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并分析其现状和特点。
1. 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问题。
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中,中央政府拥有决策权、宏观管理权和监督权,而地方政府则负责执行中央政策、管理地方经济和社会事务。
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地方政府的权力增加,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逐渐复杂化。
一方面,中央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考虑地方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求。
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政策时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地方的资源、发展水平和民情民意作出一定的调整。
这种权力分散的体制有利于保障地方的利益和促进地方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民主和参与的实现。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为了保持国家统一和协调发展,也需要保持对地方政府的有效控制。
中央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来规范和监督地方政府的行为,确保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政策时不偏离中央的指示和要求。
这种权力集中的体制有利于中央政府对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同时也保证了国家的整体利益。
2. 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财政关系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方面。
在中国的财政体制中,中央政府是财政资源的主要调配者,而地方政府则是财政资源的主要使用者。
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既反映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支持和依赖,又体现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独立性和自主权。
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分税制度来向地方提供财政支持。
财政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的资金,用于补偿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政策时的成本和损失。
分税制度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合理划分税收收入的机制,让地方政府有一定的财政自主权和税收收入。
然而,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富国强军双赢之路
军报: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富国强军双赢之路中广网2009-08-04 10:08 [打印本页] [字号大中小]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道。
●发挥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资源整合的优势,实现一种资源投入产生两种效益的“兼容型”、“双赢式”发展。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需要抓住关键环节,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
1引言胡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不断开创军民融合式发展新局面。
所谓融合,是指几种不同事物合成一体,使其比单一事物更有价值或更具效能。
军民融合,是指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可以说,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道。
2 大趋势下的必然选择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顺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大势的必然要求。
冷战结束后,无论大国小国、强国弱国,都纷纷打破军民分割、自成体系的格局,越来越多地利用国家资源和整体力量来实现防务能力的整体跃升。
例如,美国实行军民一体化战略,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每隔10年左右就推出一个军民两用技术发展计划,依靠这些计划,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相继涌现,始终保持超前于世界其他国家一至两代的领先地位。
而冷战时期的苏联,“要大炮不要黄油”,各种资源过度向国防建设倾斜,使经济建设陷入困境,这成为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的深层原因。
以色列强调“以军带民”模式,建立了完善的军用技术转民用机制,用军用技术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其实质也是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当今世界,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体系对抗,已集中表现为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而不仅仅是军事体系之间的对抗。
灯塔在线答题题库索引版(带答案内容)
B1、办好继续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学习型】2、保持土地——再延长()年。
【30年】3、保障和改善——一年接着一年干。
【1.最关心2.最直接3.最现实】C4、创新是引领——体系的()支撑。
【战略】5、从二〇三五年——现代化强国。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6、从十九大——奋斗目标的()。
【历史交汇期】7、从现在到——建成小康社会()。
【决胜期】D8、大规模开展——带动就业。
【结构性创业】9、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接受监督。
【委员会全体会议】10、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召开()次。
【两】11、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由()决定。
【上一级委员会】12、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体现()的意志。
【选举人】13、党的各级委员会——相结合的制度。
【集体领导个人分工】14、党的各级组织——了解和参与。
【党务公开】15、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
【三年至五年】16、党的基层委员会——应报()批准。
【上级党组织】17、党的基层组织——分别设立党的()。
【1.基层委员会2.总支部委员会3.支部委员会】18、党的基层组织——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
【全选】19、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举行一次。
【五年】20、党的市——建立()制度。
【巡察】21、党的县(旗)——任期()年。
【五年】22、党的县(旗)——以上的党龄。
【三年】23、党的一切工作——利益为()标准。
【最高】24、党的支部委员会——提交()讨论。
【支部大会】25、党的支部委员会——支部大会讨论。
【党内外有关群众】26、党的中央和地方——由()决定。
【召集代表会议的委员会】27、党的中央和省——实现巡视全覆盖。
【一届任期】28、党的中央军事——实行()。
【主席负责制】29、党员必须——一切阴谋诡计。
【1.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2.对党忠诚老实3.言行一致】30、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自行脱党。
【六个月】31、党员要求退党——上级党组织备案。
【除名】32、党支部作为——其担负的职责的是()。
如何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如何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经济虽然高速发展,但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多,腐败领域也越来越广,这些都是影响中国科学发展、民族复兴的决定因素,如何彻底根除这些不良现象,这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觉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制度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解决中央和地方责权关系,统筹兼顾,平衡发展。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包括: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即中央集权的程度问题;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问题,包括控制能力和控制手段等,其中包括中央对地方的监督问题。
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的“单一制”特征。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权,地方政府在法律上根据中央授予的权限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政治上完全从属于中央,政治领导由中央任命。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呈现着不同的态势。
目前,我国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实质上形成了党统帅下的政治集权结构,各级地方政治权力结构实际上是中国政治中枢各基本要素的放射。
中央通过对国家纵向与横向的政府机构在政治、思想和组织方面进行领导,同时,通过各级国家机构中的党组,通过上下对口机构设置,使党的组织在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公共决策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治、经济、社会三位一体,党作为领导力量和执政力量,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核心,将整个社会整合在党的组织网络之中,形成一个执政党高度集权的权能共同体。
党的权力的过度膨胀使中央与地方各级国家政权机关不能形成实质上的政府权能结构,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体系有其名而无其实。
党的中央及地方各级党组织代替了国家机构的中央与地方国家机关,陷入了繁杂的行政事务中,即无法有效容纳不断膨胀的领导事务,也无法集中精力调查研究做好党的决策。
一、中央和地方在政权管理的矛盾分析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政府职能部门是实行地方政府和上级部门“双重领导”,也就是主管部门负责工作业务的“事权”,而地方政府管“人、财、物”。
加强地方政府协调与合作的措施
加强地方政府协调与合作的措施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地方政府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然而,由于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不够紧密,造成了一些问题的出现,如资源浪费、政策冲突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地方政府协调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地方政府之间可以通过建立联络机制来加强协调与合作。
这种机制可以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建立沟通渠道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各地政府可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研讨和协商。
同时,建立一个专门的联络机构,负责协调各地政府之间的合作事宜,可以更加高效地推动合作的进行。
其次,地方政府可以加强信息共享,以提高合作效率。
信息共享是加强协调与合作的基础,只有各地政府之间了解彼此的情况,才能更好地协调行动。
因此,地方政府可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将各地政府的政策、计划、经验等进行汇总和分享。
这样一来,各地政府就可以及时了解其他地方的政策动态,从而更好地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
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合作项目来增强协调与合作的实质性内容。
合作项目可以涵盖各个领域,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
通过共同投资、共同规划和共同管理,地方政府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整体效益。
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各地政府可以联合投资修建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以提高区域间的互联互通。
在环境保护方面,各地政府可以共同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共同开展环境治理工作,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最后,地方政府可以加强人才交流,以促进协调与合作的深入发展。
人才是推动地方发展的核心资源,只有通过人才的交流和合作,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利共赢。
因此,地方政府可以建立人才交流机制,鼓励各地政府之间的人才流动和合作。
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人才交流项目,支持各地政府之间的人才互派和培训,以提高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综上所述,加强地方政府协调与合作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建立联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开展合作项目和加强人才交流等措施,可以提高地方政府的协调能力和合作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利共赢。
2015年3月8日王毅记者招待会 文稿
2015年3月8日(星期日)上午10时,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以下为出国留学网整理的发布会全文实录。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局长、记者会主持人何绍仁:各位记者,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第七场记者会。
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外交部部长王毅先生来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有请王外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王毅: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是三八妇女节,首先我要向女记者们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中国外交的女同胞们致以诚挚的祝福。
记得去年也是今天,马航370航班失联。
一年过去了,飞机还没有找到,但搜寻仍将继续。
对于马航370航班的乘客家属,今天是艰难的一天,我们的心和大家在一起。
马航已经启动了理赔的工作,我们愿意为每一位家属提供一切需要的服务,帮助大家维护好正当和合法的权益。
现在我愿回答大家的问题。
人民日报记者:王外长您好,很高兴我第一个提问。
您曾经说过2014年是中国外交全面推进的丰收之年,请问这个丰收之年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另外,2015年的中国外交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看点和关键词?谢谢。
王毅:2014年的中国外交确实是丰收之年,同时也是开拓之年、创新之年。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成功举办上海亚信峰会和北京APEC两大主场外交,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记。
我们积极参与全球热点问题的解决,在国际和地区事务当中发挥了中国作用。
我们大力拓展对外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广泛的响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着眼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在走出一条结伴而不结盟的对外交往新路。
到去年年底,我们已经同70多个国家和诸多的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基本形成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
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我们的好朋友、好伙伴越来越多。
2015年,我们将保持进取势头,拓展全方位外交,在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高考政治两会时政专题与热点考法专题13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专题13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热点背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完善,坚定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加强与主要大国沟通对话与协调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拓展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
积极为妥善应对全球性挑战和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提供更多中国建设性方案。
中国愿与各国携手合作、同舟共济,为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考点链接】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当前,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向好,和平与发展的势头依然强劲,这是当前全球格局中的稳定板块。
促和平、求稳定、谋发展是多数国家的战略取向和共同诉求。
世界各国间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大国互动频繁并总体保持合作态势。
2.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多次在不同场合阐述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推动构建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亚太命运共同体建设等等。
这是由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定的。
3.中国坚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对于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应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直接相关的主权国家间的对话谈判寻求和平解决。
4.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全面参与区域合作,积极应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不懈努力。
5.发挥负责任的大国作用。
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基本方向不会改变,致力于同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谈判和平解决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的政策主张也不会改变。
中国积极推动朝核、叙利亚、委内瑞拉等地区热点问题和平解决,努力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国发〔2013〕41号《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
为积极有效地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同时指导其他产能过剩行业化解工作,特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适度大于需求是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有利于调节供需,促进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
但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超过有效需求时,将会造成社会资源巨大浪费,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国内需求增速趋缓,我国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矛盾日益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
2012年底,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
钢铁、电解铝、船舶等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普遍经营困难。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仍有一批在建、拟建项目,产能过剩呈加剧之势。
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势必会加剧市场恶性竞争,造成行业亏损面扩大、企业职工失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能源资源瓶颈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危及产业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
当前,我国出现产能严重过剩主要受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一些企业对市场预期过于乐观,盲目投资,加剧了产能扩张;部分行业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低,没有形成由优强企业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导致行业无序竞争、重复建设严重;一些地方过于追求发展速度,过分倚重投资拉动,通过廉价供地、税收减免、低价配置资源等方式招商引资,助推了重复投资和产能扩张;与此同时,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政策、规划、标准、环保等引导和约束不强,投资体制和管理方式不完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不到位,导致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健全,市场机制作用未能有效发挥,落后产能退出渠道不畅,产能过剩矛盾不断加剧。
谈谈你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解。
谈谈你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解。
中央与地方关系是指国家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政治、经济和行政互动关系。
以下是我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解:1.权力分配和层级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涉及权力的分配和层级关系。
中央政府是国家政权的核心和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制定国家政策和决策。
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下辖的行政区域,负责执行和落实中央政府的政策。
2.协调和合作:中央与地方关系需要建立在协调和合作的基础上。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通过沟通、协商和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政策问题和社会需求,并确保政府的各级部门之间的协调一致。
3.权限与责任:中央与地方关系中涉及不同级别政府之间的权限和责任划分。
中央政府具有制定国家政策、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统一的主责,而地方政府负责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民生问题,以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
4.资源分配和财政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还涉及资源分配和财政关系。
中央政府在财政、税收和资源分配上有权力进行调控和决策,以确保资源和财富的合理分配。
地方政府则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管理和运用本地的财政和资源。
5.法治和行政效能:中央与地方关系需要在法治框架下运行,并追求行政效能。
法律和法规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行为都有规范和约束作用,保障政府的权责利平衡。
同时,政府应提高行政效能,加强公共服务和治理能力,以满足人民的需求。
中央与地方关系在国家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涉及政权的分配、资源的分配和政策的落实。
一个良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能够促进政府间的协调合作,提高政府的决策效能,以及满足人民的需求。
2018继续教育《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文明发展》试题及答案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文明发展》在线考试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1.下列不属于市场经济缺陷的是()。
A.盲目性B.多元性C.自发性D.滞后性2.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在()基本实现共同富裕。
A. 2020年B、2025年C、2050年D、2035年3.下列不属于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的是()。
A. 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共同繁荣D、同步富裕4.关于党委和纪委的关系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不确定)A. 强调系统垂直领导为主,容易达到党内高度集中统一的目的B、强调党委领导,会出现对地方党委主要领导权力过大,监督不到位的问题C、强调党委领导,很难达到党内高度集中统一的目的D、强调系统垂直领导为主,会出现对地方党委主要领导权力过大,监督不到位的问题5.南沙群岛上的主要岛屿,从数量上来看,霸占最多的国家是()。
A. 中国B、越南C、泰国D、菲律宾6.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
A. 上移B、向基层下移C、向社会组织迁移D、分散化7.党内监督的开山之作是()。
A. 《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B、《关于成立党的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的决议》C、《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D、《关于加强党的监察机关的决定》8.“对印度来说,我们拥有强大的地理优势”的原因是()(答案不确定)A. 切断西里古里走廊B、喜马拉雅山地理位置优越C、亚东的重要性D、方便右侧进入印度河平原9.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中,第()条强调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A. 五B、四C、六D、三10.本讲提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靠的就是()的建设。
A. 化组织B、经济组织C、其他组织D、以上均正确11.《开罗宣言》的性质是()。
(答案不确定)A. 只是一个宣言B、双边条约C、没有签字的合同D、可实现的法律条文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社会注意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
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深化东中西互动合作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日期:2007-11-05] 来源:作者:赵振兰[字体:大中小] 省委、省政府在“十一五”发展规划(草案)中提出,深入实施龙头带动、重点突破、促强扶弱的区域发展战略,努力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但是,当前存在的东强西弱的格局难以一时改变,差距甚至会进一步拉大。
为促进东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寻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突破,特提出如下建议:一、以政府为主导,完善东中西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一是为避免东中西区域政策的“趋同”或“失衡”,建议全省成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领导小组。
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各市市长、省直部门负责人参加,下设专门办事机构,负责研究制定并实施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协调不同区域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处理解决单一地方政府无力解决的难点问题,从而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政府宏观调控的效能。
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东中西协调发展,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现行的区域政策体系。
在资金投入政策上,应直接增加对落后市区基础设施和工业生产项目的投入,刺激该区域经济的增长。
在产业政策上,通过实行不同的产业准入和发展政策,使产业在不同的地区之间进行优化配置,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
在财政税收政策上,要尽量照顾地方的利益,充分调动地方工作的积极性。
鉴于西部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低,应在税收、土地、信贷等方面赋予最优惠的政策,以形成“政策洼地”。
同时,应鼓励、引导、允许欠发达地区,在不违背大政策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试验,创出符合自己实际的发展路子。
二、以市场为基础、企业为主体,建立企业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发挥企业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尤其要处理好区域发展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
通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来强化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使企业和区域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一是东部沿海发达市应继续深化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市场经济机制,来提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并在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保持领先地位。
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原则
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原则
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集中统一领导原则:中央拥有最高权力和决策权,地方各级政府应当接受和服从中央的领导,并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履行职责。
2. 统筹兼顾原则:在坚持中央权威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地方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求,尊重和
保护地方的自治权利,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
3. 协调统一发展原则:中央和地方之间应积极推动协调发展,加强沟通衔接,推动经济社会各
项事业均衡发展。
同时,要强化中央的统筹协调职能,协调解决地方之间或地方与中央之间的
利益冲突和矛盾。
4. 法治原则: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要依法进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履行法定职责,不得滥用权力、越权行事。
5. 依法分权原则: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权责范围,建立合理的权力划分体系,实现权力分散和分级管理,避免权力过分集中或过分分散。
6. 公开透明原则:关于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法规、决策等应向公众公开透明,增加政策的可预
见性和稳定性,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7. 相互支持原则:中央和地方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国家发展。
中央要
给予地方适当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地方则要服从中央决策和指挥,共同为实现国家的整体
目标而努力。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印发2005年西部开发工作要点的通知-国西办综[2005]18号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印发2005年西部开发工作要点的通知正文:----------------------------------------------------------------------------------------------------------------------------------------------------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印发2005年西部开发工作要点的通知(国西办综[2005]18号)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我办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起草的《2005年西部开发工作要点》已经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
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附:2005年西部开发工作要点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二○○五年五月三十一日附:2005年西部开发工作要点2004年,国务院召开了西部开发工作会议,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及政策措施。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方针政策,经济贯彻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继续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西部大开发取得新的进展。
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十一五”良好开局打基础的关键一年。
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科学发展观点统领西部大开发的各项工作,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西部大开发工作的重要指示和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西部开发的工作内容,进一步转变观念,着力深化体制改革,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工作力度,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紧紧依靠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坚定不移的把西部大开发继续推向前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18.11.18•【文号】•【施行日期】2018.11.18•【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2018年11月18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在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区域互助机制、区际利益补偿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
同时要看到,我国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区域分化现象逐渐显现,无序开发与恶性竞争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区域发展机制还不完善,难以适应新时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需要。
为全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各项任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现就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围绕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目标,深化改革开放,坚决破除地区之间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引导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有效有序运行。
坚持对话协商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对话协商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者:纪明葵来源:《求知》 2018年第11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不干涉别国内政,不主导地区事务,不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已成为引领中国外交的核心理念与行动指南。
1.冷静看待中美关系出现的新变化。
中国加入WTO并没有完全按某些西方国家的意志发展,西方文化并没能改变中国特色的社会体制,西方式的民主也没能让中国产生政治分裂。
中国正进行大规模的科技创新,部分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在金融领域,人民币正在成为国际储存货币,50多个国家宣布开展与人民币自由结算,人民币与石油、黄金挂钩,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近来,美国打压中兴、限制华为;在军事上继续完成三个岛链部署,同时利用朝核、钓鱼岛、台海、南海、中南半岛问题作抓手,在中国周边兴风作浪;支持“台独”政策,允许高官访台、加大对台军售、重建驻台办事处、派海军陆战队执勤、参加汉光军演、为“台独”过境创造条件、对与台断交国家施压;在缅甸制造内战、破坏我国在缅甸输油管线运行和经济项目合作;在乌克兰发动颜色革命和战争以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既破坏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又可阻止俄罗斯向欧洲三条输油管线、两条输气管线过境;在中东撕毁伊核协议,制造地区矛盾,提高石油价格,推动“双普会谈”;在阿富汗再次增兵6000人制造战乱;在外高加索、叙利亚继续制造战争牵制中俄战略协作。
这一系列举动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成严重挑战。
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战略清醒,保持稳健的对美关系路线,不与美国搞全面地缘政治竞争,不搞战略对撞。
只要国际战略形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战略主动权就在我们手中,我们不能随着美国的指挥棒起舞。
坚持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美国的图谋也就失去了作用。
2.中俄关系得到了长足发展。
中俄元首的战略引领和密切交往是两国关系深入发展的强劲动力。
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
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
不断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推动建立基于共同利益和共同追求的伙伴关系,建立共同而非排他的朋友圈。
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
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
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原则基础上,加强中国共产党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积极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等各方面对外交往。
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
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国际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领域,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国际关系理论是对这个领域的解释和理解,而实践则是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应用和验证。
本文将从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领域的性质和意义。
一、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理论是一套关于国际关系的思想、观点和假设。
它们试图解释世界上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政治决策提供理论基础。
国际关系理论通常分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几个学派。
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广泛的流派之一。
现实主义认为国际关系最本质的特征是国家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利益冲突。
因此,国际关系中的主要行动者是国家而不是个人、政治组织或其他主体。
现实主义者认为国际政治是一个无情和残酷的世界,国家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才能生存和发展。
因此,现实主义者主张国家应该追求绝对安全和权力的最大化。
自由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中另一个主要流派。
自由主义者认为国际政治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权力竞争,也包括了国家之间的互惠合作和共同发展。
自由主义者认为通过国际组织和国际法律的合作可以促进国际和平和稳定。
自由主义者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国际冲突,避免使用武力进行冲突解决。
建构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个新兴学派。
建构主义者认为国际政治是由各种因素一起决定的,包括国家之间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差异,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地的人民对国际问题的看法。
建构主义者认为国际关系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在不同的时间和情境下会变得非常复杂和深刻。
马克思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另一个主要流派。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国际政治是由经济因素决定的,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是阶级利益和剥削的反映。
因此,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是国际政治发展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全球化和超级大国的出现更加深化了国际利益和关系之间的矛盾。
二、国际关系实践国际关系实践是指借助理论观点和思维工具,来解释并应对现实中的国际关系问题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协调合作构建中央地方良性互动
关系
《瞭望》刊载文章称,传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以行政性的集权分权为基础,是一种单向依赖关系。
容易产生“条条专政”与“块块专政”两种不良的关系模式,不利于社会的整体发展。
文章指出,在中国,中央与地方之间应当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非对称的双向型良性互动关系。
这种良性互动关系服从这一前提:在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基础上,中央政府始终拥有影响对策各要素及对策进程的主动权;地方以相对独立的地位,拥有处理所辖区域内事务的自主权,同时,中央对这些权力行使过程保留监督控制权。
文章称,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政府职能关系的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看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高度权威是否得以保证、持续、稳定和发展;二是看地方政府的自主权是否得以适度、具体地落实。
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把握这两条标准的实质就是把握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度的问题。
一方面,凡是涉及国家主权完整、稳定政治和社会环境、保证统一大市场的逐步确立和完善、保障宏观调控的良性运转的权力都应当由中央政府统一掌握和行使。
另一方面,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性,凡是适宜地方政府行使的权力都应当由地方政府决定和行使。
中央与地方在不同的利益动机及利益与义务相一致的基础上,实现行政性分权与经济性分权相结合,实现集权与分权的平衡。
文章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方利益日益凸显出来,地方利益有合理的部分,也会有不合理的部分。
事实上,有地方利益的存在,就会有地方利益表达的问题。
如果没有正常渠道表达,就势必会通过非正常渠道表达,往往会造成黑箱操作、地方向中央个别部门寻租以及地方与地方之间的不公平竞争等一系列负效应。
为了克服这些负效应,更为了实现中央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就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地方利益表达与平衡机制。
文章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特别是省级政府)的独立性不断增强,已经成为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社会利益和相对独立的发展目标的利益主体。
中央与地方关系已由过去的以行政组织为主要基础的行政服从关系,转变为以相对经济实体为基础的对策博弈关系。
因此,应当建立地方利益的表达与平衡机制,让地方能够通过正式的渠道,表达地方的愿望,参与中央的决策。
文章认为,平等参与是建立地方利益表达与平衡的重要原则。
所谓平等参与,就是在中央决策过程中,各地方具有平等的表达权和参与权。
通过各种探索建立地方利益的表达与平衡机制,不仅是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规范化、制度
化的一项重要举措,而且有助于提高中央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也有助于加强纵向制衡和权力制约,增强中央与地方相互之间的统一与合作。
文章说,在建立各种区域横向合作的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间的合作有不同的形式,主要有:城市政府联合体。
这主要是城市政府之间在经济、文化和行政等方面的合作;区域内各地政府的联合。
经济区域形成后,区域经济上的密切联系促进了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合作;跨区域的地方政府联合。
地方政府之间的联合不仅仅局限于区域内的邻近地区的地方政府,而且扩展到全国各地的地方政府。
文章分析称,这种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合作,不仅有利于本地和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减缓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