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诊疗规范(最新版)
脑出血诊疗指南最新版2023年
脑出血诊疗指南最新版2023年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病情危重。
脑出血的诊疗对患者的康复和生存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非常关键。
针对脑出血的诊疗,各国医学专家都制定了相应的诊疗指南,以便医生和患者了解最新最有效的诊疗方法。
本文将就脑出血的诊疗指南2023年最新版本进行介绍,帮助读者了解脑出血的诊疗标准和方法。
一、脑出血的诊断方法1.临床症状脑出血的临床症状常见有突发性严重头痛、昏迷、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医生在诊断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来判断是否为脑出血。
2.影像学检查头部CT和MRI是诊断脑出血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脑出血的位置和范围,有助于确定脑出血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3.脑脊液检查通过脑脊液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蛋白质含量、细胞数量等指标,有助于判断脑出血的病因和病情。
二、脑出血的治疗方法1.急诊治疗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应立即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全面监测,维护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循环稳定。
2.药物治疗对于脑出血患者,常规给予脑血管扩张剂、抗凝药物、降压药物等药物治疗,以减少脑出血的损害和减轻症状。
3.外科手术对于一些严重的脑出血患者,需要进行紧急清除血肿的手术治疗,以减轻颅内压和防止脑组织受到继续损害。
4.康复治疗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治疗非常重要,包括物理治疗、言语康复、认知康复等,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除此之外,脑出血的诊疗指南还包括了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进行积极治疗和控制,降低脑出血的发生风险。
此外,还对脑出血患者的家庭护理和长期随访也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疾病,进行有效的护理和管理。
总之,脑出血的诊疗指南2023年最新版本包括了对脑出血的全面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的详细介绍,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一份科学可行的诊疗参考,有助于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
希望广大医生和患者能够认真学习和应用这些指南,为脑出血的诊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
规律运动
适量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 高血管弹性,有助于预防高血压
和糖尿病。
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预防脑
出血。
高危人群筛查与监测
高血压筛查
定期检查血压,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以预防 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
糖尿病筛查
定期检查血糖,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以预防 糖尿病引起的脑出血。
公众教育
开展脑出血防治知识讲座、健康咨询 等活动,为公众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 和服务,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 保健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断流程
根据病史及神经系统检查,结合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02
诊疗技术
影像学检查
01
02
03CBiblioteka 扫描显示脑出血的部位、范围 和程度,帮助判断病因和 制定治疗方案。
MRI检查
提供更细致的脑组织图像 ,有助于判断脑出血的原 因和预后。
DSA检查
显示脑血管结构和病变, 帮助诊断脑血管疾病。
按出血部位分类:基底节区出 血、脑叶出血、脑干出血、小 脑出血等。
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脑出血发病率高,每年新发病例 约180万,其中50%以上死亡, 存活者中约30%遗留严重残疾。
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 、饮酒、肥胖等。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中老年患者,突发意识障碍、偏瘫、失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考虑脑出血 可能。
血管疾病筛查
检查血管健康状况,预防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出血 。
急性期救治与转运规范
01
02
03
n2高血压脑出血的诊疗常规
高血压脑出血的诊疗常规【疾病名称】:高血压脑出血是指由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引起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血液从破裂的血管直接进入脑组织的病变。
【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高血压病史和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多在情绪激动、劳动或活动以及暴冷时发病,少数可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生。
寒冷季节多发。
(一)全脑症状。
(1).意识障碍:轻者躁动不安、意识模糊不清,严重者多在半小时内进入昏迷状态,眼球固定于正中位,面色潮红或苍白,鼾声大作,大汗,尿失禁或尿猪留等。
(2).头痛与呕吐:神志清或轻度意识障碍者可述头痛,以病灶侧为重;朦胧或浅昏迷者可见病人用健侧手触摸病灶侧头部,病灶侧颞部有明显叩击痛,亦可见向病灶侧强迫性头位。
呕吐多见,多为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多数为咖啡色,呃逆也相当多见。
(3).去大脑性强直与抽搐:如出血量大,破入脑室和影响脑干上部功能时,可出现阵发性去皮质性强直发作或去脑强直性发作。
(4).呼吸与血压:病人一般呼吸较快,病情重者呼吸深而慢,病情恶化时转为快而不规则,或呈潮式呼吸,叹息样呼吸,双吸气等。
血压高低不稳和逐渐下降是循环中枢功能衰竭征象。
(5).体温:出血后即刻出现高热,乃系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出血损害征象。
(6).脑膜刺激征。
(二)局限性神经症状。
(出血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1)壳核--外囊出血:常见。
病人几分钟至几小时内昏迷,很快出现对侧偏瘫。
出血少可仅有嗜睡和偏瘫。
患者说话含糊或失语,头眼偏向健侧。
压迫脑干时,昏迷加深,瞳孔散大、固定,呼吸不规则,双侧肌张力增高,Babinski征阳性。
(2)丘脑—内囊出血:起病方式与(1)相似,但可有偏身感觉障碍。
内囊后肢受累可出现对侧偏盲,主侧半球出血发生失语。
中脑顶盖受压产生双眼固定下视、瞳孔缩小,光反应消失。
出血人第三脑室可产生脑积水。
如果出血量大,受损部位波及对侧丘脑及丘脑下部,则出现呕吐咖啡样物,呕吐频繁呈喷射状,且有多尿、尿糖、四肢瘫痪、双眼向鼻尖注视等症。
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
《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2020)要点1.接诊后尽早行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HICH诊断(Ⅰ级推荐,A级证据)。
2. CTA、MRI、MRA、MRV及DSA可用于诊断或排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肿瘤、烟雾病及颅内静脉血栓等引发的继发性脑出血(Ⅰ级推荐,B级证据)。
3.有条件的单位应该常规行CTA检查,在排除继发性脑出血的同时,其显示的“斑点征”可用以预测血肿扩大的风险(Ⅱa级推荐,A级证据)。
4.平扫CT上显示的“黑洞征”“混杂征”及“鸟征”可能有助于预测血肿扩大的风险(Ⅱb级推荐,B级证据)。
5.评估血肿扩大风险应综合考虑基线血肿体积、口服抗凝药史、发病至首次行头颅CT检查时间等因素(Ⅰ级推荐,A级证据)。
3 HIC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推荐意见】:HICH诊断缺乏金标准,主要依靠排除性诊断。
确诊HICH需要行全面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各种继发性脑出血疾病(Ⅰ级推荐,C级证据)。
4 HICH的专科非手术治疗4.1 ICP的监测与治疗【推荐意见】:1.对所有HICH患者度应该进行ICP的评估和判断,及时对颅内高压进行处理,防止发生严重高颅压甚至脑疝(Ⅰ级推荐,B级证据)。
2.有条件时可以考虑对GCS3~8分HICH患者进行有创行ICP监测(Ⅱb级推荐,B级证据)。
3.甘露醇和高渗盐水等药物可减轻脑水肿,降低ICP,减少脑疝发生风险;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药物种类、治疗剂量及给药次数(Ⅰ级推荐,C级证据)。
4.2 镇静镇痛治疗【推荐意见】:建议对重症HICH患者,特别是伴躁动者,行镇静镇痛治疗(Ⅰ级推荐,C级证据)。
4.3 HICH后的血压管理【推荐意见】:1.收缩压在150~220mmHg且无急性降压治疗禁忌证的HICH患者,急性期将收缩压降至140mmHg是安全的(Ⅰ级推荐,A级证据),降至130mmHg以下会增加额外缺血风险(Ⅲ级推荐,A级证据)。
2.收缩压>220mmHg的HICH患者,连续静脉用药强化降低血压和持续血压监测是合理的,但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高血压病史长短、基础血压值、ICP情况及入院时的血压情况个体化决定降压目标(Ⅱa级推荐,C级证据)。
最新高血压脑出血诊疗规范及指南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高血压脑出血诊疗规范【适应症】1.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颅内压持续升高,病情继续加重,在无手术禁忌的情况下,应争取在脑组织未遭受不可逆损害前清除血肿。
2.幕上血肿量>30ml,中线结构移位>1cm者。
幕下血肿量>10ml,有脑干或第四脑室受压者。
3.GCS评分≤13分,病人呈浅昏迷、不完全或完全性偏瘫、脑疝早期。
【禁忌症】1.有严重心脏病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
2.脑疝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皮质强直、病理性呼吸、脑干有继发损害者。
3.病人和家属拒绝手术者。
【术前准备】1.复习CT或MRI资料,如手术时间距检查时间较长或考虑血肿增大者可复查。
2.血压严重升高的病人应适当降低血压。
3.出现一侧瞳孔散大时可立即给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
【操作方法及程序】1.麻醉一般为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2.体位、切口与入路取侧卧位或仰卧位,病变侧肩部垫高,病变侧朝上。
以血肿量最大层面为中心,在患者颞骨上做1个平行于外侧裂投影线的长4~5cm的切口,达骨膜,用乳突牵开器牵开,颞骨钻孔后扩大成直径为2.5~3cm的小骨窗,硬脑膜呈“十”字形切开。
3.血肿定位与清除在颞上回或颞中回先用脑针穿刺证实血肿部位后,做皮质切口,长1~2cm,向深部分离。
在直视下轻轻吸除固体和液体状的血肿,并用双极电凝镊凝固出血点。
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确定无出血点后,可在血肿腔内留置一根硅胶引流管。
4.切口关闭硬脑膜严密缝合,硬脑膜外贴敷明胶海绵,分层缝合各层头皮。
高血压脑出血诊疗指南【流行病学】每年每10万人中大约有12~15人发病。
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脑内出血的发病率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两倍。
通常是运动活动中发病,这可能与血压升高或脑血流量增加有关。
【血肿部位】基底节是常见的血肿部位,其次是丘脑、脑桥、小脑、大脑皮质、脑干。
脑内出血的常见供血动脉:1.豆纹动脉壳核出血的常见供血动脉(可能继发于Charcot-Bouchard动脉瘤)。
脑出血的诊疗规范(诊断实用总结一)
脑出血的诊疗规范(诊断实用总结一)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原发性脑出血:主要指高血压脑出血,少数为脑血管淀粉样变性CAA及不明原因脑出血。
(CAA:多系统器官组织受累的血管淀粉样物质沉积、组织活检时碘遇淀粉变蓝确诊、淀粉样血管病造出血具有较高的再出血发生率、可行 APOE 基因检测筛查)(2)继发性脑出血:指继发于血管畸形及动脉瘤及脑梗死后出血转化、凝血功能障碍和血小板减少、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原发及转移肿瘤及其他病因。
二:临床表现:多于活动中起病(与脑梗塞相反),突发头痛、恶心、呕吐(颅内高压);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三偏)及失语(基底节)、头晕及共济失调(小脑)、瞳孔不等大和呼吸不规则(脑干)、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癫痫(大脑皮层)。
三:影像学检查:CT平扫、CT增强与CT灌注、CTA及MRA、DSA检查CT平扫(不能区分正常流动血流及其他软组织):早期诊断脑出血“金标准”,可迅速确定脑出血并对出血量大致估计:血肿量=最大面积长轴(cm)×最大面积短轴(cm)×层面数(层厚1 cm)X0.5。
增强CT与灌注CT(相对于平扫,据组织血流量的不同进一步区分不同组织):发现造影剂外溢的“点征”提示血肿扩大风险高。
(灌注CT:对选择的局部组织或病灶进行连续扫描,精细地反映对比剂从进入组织或病灶的瞬间开始直到大部分离开组织或病灶为止,它反映的是组织或病灶内造影剂的灌注规律,也即在这些组织或病灶内的血液微循环规律。
CT灌注扫描对时间分辨率要求很高,每次扫描之间的时间间隔不能大于0.5~1.0秒,一般CT设备难以完成)标准MRI:身体外加磁场与体内氢发生共振后获得信号而显像所以无辐射但身体内有金属物禁忌,对软组织显像优于CT故可发现慢性出血早期脑梗和特殊部位如脑干梗塞,但高密度骨骼和含气量高的肺部显示不及CT。
脑血管CTA和MRA(无创检查)(增强CT扫描后经计算机处理将非血管的内容删除仅保留血管的影像数据并进行三维重建使血管整体外观立体显示从而显示病变血管:动脉瘤、血管畸形、血管堵塞):可用于筛查可能存在的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但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病变的存在;CTA上出现的“斑点征”提示血肿扩大风险较高;MRA可不用造影剂直接显示血管。
高血压脑出血诊疗规范
一、概述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hemorrhage,HICH)是由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内的一种自发性脑血管病,具有高血压特性,又称高血压性脑出血。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原因。
中国及亚洲国家脑出血病因以高血压多见,我国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发病呈多发化、年青化。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年龄多为>50岁,但目前30~40岁患者也不难见到,高血压脑出血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
二、诊断要点1.病因1)明确的高血压病史2)急性血压升高血压骤然升高突发高血压颅内出血3)慢性血压升高长期高血压导致脑血管退行性病变而引起2.常见出血部位基底节是常见的血肿部位,约占60%;其次是丘脑出血,约占15%;以后依次为大脑皮质、小脑、脑干。
3.临床特点患者发病多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并且多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
常见出血部位:1.基底节区出血:最常见的高血压脑出血的部位,多损及内囊,病人常有头和眼转向出血病灶侧,呈"凝视病灶"状和"三偏"症状,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2. 丘脑出血:一般导致出血对侧半身感觉障碍,当血肿累及内囊是也会出血偏瘫症状。
3. 小脑出血:患者发病时神志清楚,常诉后枕部剧烈头痛和眩晕,呕吐频繁,发音含糊,眼球震颤,病变侧肢体出现共济失调。
4. 脑叶出血:根据血肿所在的不同脑叶症状有所不同。
5. 脑干出血:脑干出血常突然起病,在数分钟内进入深度昏迷,病情危重。
桥脑出血患者可表现为双眼针尖样瞳孔。
部分病人可出现中枢性高热、不规则呼吸、呼吸困难,死亡率高。
三、主要辅助检查根据高血压病史及临床特点,一般不难作出临床诊断。
主要的辅助检查:脑CT、磁共振扫描。
通过检查能够精确了解出血的部位、出血量、波及范围、有无脑室穿破以及血肿周围脑组织情况。
1. CT扫描CT扫描可以迅速清楚的显示出血部位,血肿量,根据CT扫描数据近似计算血肿体积:血肿体积T(ml)=π/6 *L*S*Slice,式中L为血肿的长轴,S为短轴,Slice为所含血肿层面的厚度(cm)。
高血压性脑出血诊疗规范
高血压性脑出血【病史采集】1. 有高血压病史,中老年人多见,多在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时突然起病。
2. 常以突然头痛为首发症状,继而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
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与脑梗塞相似,重者全脑症状显著,其轻重取决于出血的原发部位、出血速度、出血量、血肿的扩延方向及波及范围,以及脑水肿、脑缺血等继发性病理改变的情况。
【体格检查】1. 一般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HBsAg、血脂、血糖、钾、钠、氯离子、BUN、COCP、血液流变学、心电图等。
22. 神经系统检查(1) 全脑症状1) 大多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少数清醒,重则昏迷。
2) 生命体征:早期血压多有显著升高,轻症脉搏、呼吸无明显改变。
重症呼吸深缓,呈鼾声呼吸。
病情恶化时呈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中枢性高热。
3) 可有去大脑强直发作。
4) 瞳孔改变:形状不规则,双侧缩小,双侧大小不等或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提示脑干受损或脑疝形成。
5) 眼底:可见视网膜动脉硬化和视网膜出血,偶有视乳头水肿。
6) 脑—内脏综合征:如上消化道出血、心律不齐、肺水肿等。
7)脑膜刺激征阳性。
(2) 局灶症状1) 基底节区(内囊)出血:最多见,分外侧型、内侧型和混合型。
三偏症状明显,早期常有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优势大脑半球病变可有失语。
重症者多属内侧型和混合型,起病急、昏迷深、频繁呕吐或有脑疝形成。
2) 脑叶出血:意识障碍较轻,可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或有抽搐发作,局灶症状因受损脑叶不同而异。
3) 桥脑出血:重型者昏迷深、瞳孔缩小、高热、呈去脑强直或四肢瘫;轻型者有出血侧面神经、外展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头和双眼转向瘫痪侧。
4) 小脑出血:多表现为突然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头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
重症大量出血者很快昏迷或因枕大孔疝死亡。
5) 脑室出血:深昏迷、瞳孔缩小、中枢性高热和去大脑强直。
【辅助检查】1. 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增高,多呈血性。
脑出血诊疗指南最新版2023年
脑出血诊疗指南最新版2023年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是指脑内血管破裂导致出血,给患者的生命和身体造成巨大危害。
脑出血诊疗规范
脑出血诊疗规范脑出血是指脑血管自发性破裂,血液流入脑实质内,为急性脑血管病中常见的一个类型,约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
绝大部分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引起,其他原因有颅内血管畸形、先天性动脉瘤等,少见原因有凝血机制障碍、脑瘤、动脉炎等。
【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1.起病年龄中年以上,老年多发,先天性动脉瘤及脑血管畸形者起病年龄较轻。
2.起病形式急性起病,症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
3.病前有过劳、用力过猛、情绪激动、大量饮酒等诱因。
4.症状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常伴恶心、呕吐,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嗜睡至昏迷)。
因出血部位不同,可表现出肢体瘫痪、麻木、言语困难、偏侧视野缺损等。
5.体征根据出血部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1)壳核出血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三偏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病灶在优势半球可有失语。
(2)丘脑出血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眼球垂直运动障碍,尤其是上视困难。
血肿向下压迫脑干可出现意识障碍。
(3)脑干出血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中枢性高热,针尖样小瞳孔,交叉性瘫或四肢瘫,双侧病理征阳性。
重者深昏迷,有去脑强直发作,呼吸功能障碍,可很快死亡。
(4)小脑出血眼球震颤,构音不清,肢体共济失调,出血量大者颅内压增高明显,迅速昏迷,小脑体征被掩盖。
(5)脑叶出血不同部位表现有不同体征,枕叶出血表现为皮质盲。
额叶出血可有精神症状,对侧肢体偏瘫。
颞叶出血可有精神症状,感觉性失语等。
(二)辅助检查1.头颅CT:血肿一经形成立即显示异常高密度影,不仅可显示出血部位,还可显示血肿大小、有无占位效应、是否破入脑室等。
目前是诊断脑出血最简便而安全的检查方法。
2.头颅MRI:对于后颅凹(脑干、小脑)出血,MRI显示病灶和监测脑出血的演进过程优于头颅CT。
3.脑血管造影:可以明确有无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
同时可以确定病变部位、范围及动脉瘤的大小。
【治疗原则】(一)脱水降低颅内压1.20%甘露醇:125~250ml静脉滴注,每6~8~12小时一次,视病情严重程度而定。
脑出血诊疗规范2023版
脑出血诊疗规范2023版脑出血(intracerebra1.hemorrhage,ICH)分外伤性和非外伤性两种,后者又称原发性或自发性脑出血,系指颅内或全身疾病引起脑实质内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
【流行病学】脑出血占所有卒中的10%-17%,30天死亡率取决于出血的部位和大小。
发病1个月内死亡率35%∙52%,在6个月内功能恢复,生活独立的患者仅有20%。
发病30天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有出血量、GCS、年龄>80岁、幕下出血以及合并脑室内出血。
【病因与危险因素】病因:原发性脑出血的病因50%是高血压、30%是淀粉样变。
其他脑出血原因: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血液疾病、肝脏疾病、肿瘤、外伤、血管炎、烟雾病、静脉窦血栓形成、子痫、子宫内膜异位症。
危险因素:高血压、年龄、遗传、吸烟、饮酒、胆固醇水平过低。
基于人口学的研究发现,高胆固醇者发生脑出血的危险低,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可增加某些特殊人群脑出血的风险。
【病理改变】高血压性脑出血好发于大脑半球深部的基底节,近年来的病理研究发现,长期高血压造成穿支动脉上形成直径0.8~1.Omm微小粟粒样动脉瘤,称为CharCOt-BOUehard动脉瘤,这种变化是高血压脑出血的根本机制。
富血压性脑出血最多见为壳核(占总数的44%),其次为大脑皮质下或脑叶(15%),丘脑(13%)、脑桥(9%)、小脑(9%)等。
脑实质内出血量大时,血液可沿神经纤维向四周扩散,侵入内囊、丘脑、脑干,可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
血肿可引起脑室受压或移位,发生脑疝。
发病48小时内是血肿扩大的最危险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生率逐渐下降。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相关脑出血多发生于脑叶,可多发,以大脑后部多见,基底节、脑干和小脑少见。
【临床表现】脑出血起病突然,常见诱发因素有情绪波动、体力劳动、饭后酒后、性生活、用力屏便和气候变化等。
患者常突感头痛、头胀,随之呕吐,可很快出现意识和神经功能障碍,并进行性加重。
脑出血诊疗规范
脑出血诊疗规范【病史采集】1.起病形式:诱因、动态或静态,病情演变过程。
2.头痛:部位、性质、加剧与减轻因素。
3.呕吐:性质、量、呕吐内容物形状。
4.伴随其他相关症状:血压变化、颅神经损害症状、肢体功能障碍与部位、括约肌功能障碍。
5.意识障碍:程度与变化。
6.曾进行何种诊疗,结果如何。
7.有无高血压、先天性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血液病、抗凝溶栓等相关病史。
【物理检查】1.全面系统内科检查,注意血压、心脏改变及相关体征,全身有无出血倾向。
2.意识障碍及程度,失语、颅神经损害、瞳孔改变、脑膜刺激征、肢体运动、感觉障碍等体征。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肾功能。
2.腰穿:CT 已明确诊断可不做。
不具备CT 的医院宜在颅高压控制的情况下慎重进行。
为提高阳性率,宜在起病6 小时后进行。
3.器械检查:心电图检查。
CT、MRI 显示血肿部位大小,临近脑水肿带,占位效应、是否破入脑室。
了解血肿的转归与时间关系。
4.脑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对于病因不明、考虑先天脑血管疾病患者,宜在病情稳定好转后,在有条件医院择期安排。
5.对于各类并发症,宜针对病情给予适时、相应检查处理。
【诊断】50 岁以上,多有高血压病史。
动态起病,迅速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并可有失语、偏瘫等脑病灶体征,经头颅CT 或腰穿证实,可确诊。
【鉴别诊断】1.其他脑血管疾病。
2.颅内占位性病变。
3.全身代谢性中毒性疾病。
凡诊断不明确者应做相关检查。
【治疗原则】1.宜当地抢救,不宜过度搬动,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瞳孔变化。
2.控制血压:主张维持在20~21/12~13.3kPa(150~160/90~100mmHg),收缩压不宜低于20kPa(150mmHg)以下,以防脑供血不足。
老年人对冬眠灵敏感不宜使用。
3.及时控制颅高压、脑水肿、脑疝,积极给予脱水降颅压处理(不宜使用高渗糖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宜在抢救脑疝时短期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高血压脑出血
[诊断]
1、临床表现
(一)典型表现多发于50岁以上,常有高血压病史,发生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压骤然升高的情况下,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剧烈运动、咳嗽、排便等,也可在安静的情况下发病。
发病前的数小时或数天内部分病人可的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疲劳、视力模糊、精神障、性格改变、嗜睡、一过性的运动或感觉障碍症状等。
通常急性发病,表现为突然剧烈头痛、头晕、呕吐;脑干和小脑出血者,眩晕是症状。
可出现各种局灶性神经状,如语言含糊不清,一侧肢体无力,半身麻木或障、偏瘫、失语以及大小便于失禁,甚至发生脑疝而死亡,有的患者病情稳定期1~2天因出血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又导致症状恶化。
(二)根据出血的部位,包括基底节出血、丘脑出血、小脑出血、原发性脑干出血、脑室出血和脑叶出血,可出现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
壳核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最好发部位,先出现对侧肢体偏瘫,有60%病人在病情逐渐平稳后出现恶化。
严重时刻发展为昏迷甚至死亡。
丘脑出血一般出现对侧半身感觉障碍。
当内囊出血时也出现偏瘫症状。
如果向脑干上方扩展,则出现垂直凝视不能、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瞳孔大小不等。
如有脑脊液循环受阻,刻出现脑积水。
小脑出血由于脑干直接受到压迫,可首先出现昏迷而不是先出现偏瘫。
幕上脑叶出血
额叶可出现对侧偏瘫,多发生于上肢,下肢及面部较轻
顶叶对侧偏身感觉障碍,较轻的偏瘫
枕叶同侧眼痛和对侧同向偏盲,有些可扩展至上1/4象限
颞叶在优势半球者,出现语言不流利和听力障碍、理解力差,但重复性相对好
2、检查
(一)头部CT是脑出血的道选检查方法。
可直观地明确出血的部位、范围、周围脑组织受累的程度、脑室和脑池表态变化、脑积水的程度以及血肿扩大展的范围和出血量的预测,同时无侵袭性,便于扫复检查,动态观察出血后的颅内情况。
(二)头部MRI脑出血后MRI主要显示血肿和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演变过程中形态的图像,其受到血红蛋白化学变化过程的影响,与CT比较,不适于检查脑出血急性期的患者。
(三)脑血管造影对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价值远不如头部CT,很少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但对一些年龄较轻、临床怀疑ANM或动脉瘤破裂出血时,脑血管造影对明确病困仍有重要价值。
3 危险因素
年龄 55岁以上发病明显上升,55岁以下每增加10岁,发病率增加一倍。
80以上者发病率是70岁以上者的25倍。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
既往有脑血管意外者危险性升至23:1
与中重度酗酒有关
[治疗]
一早期处理
1 高血压应用药物控制血压,但避免降低过快,一般以基础血压的10-20%为宜
2 了解凝血状况检查PT、APTT、血小板计数,纠正异常。
3 抗血管痉挛治疗,多数防治脑血管痉挛治疗以钙离子拮抗剂为主
4 维持呼吸循环稳定
5 处理颅内压增高
6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7 血管造影 CTA\MRA\DSA等造影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脑内出血
二外科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流量;清除血肿,解除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消除引起脑水肿和脑缺血的原因,解除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解除或防止脑疝,挽救患者的生命。
但需明确的是很少能改善神经功能。
是否采取外科治疗措施必须针对每一家庭的关注及理解程度而定。
手术治疗适应证:关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争论较多,比较公认的标准是
1 血肿部位有明显占位效应,影像上中线移位明显。
病人症状是由于颅内压增高或者占位效应、周围水肿所引起。
2 位于皮质下、壳核或小脑半球;大脑半球血肿量大于30ml、小脑出血量大于10ml;意识状态处于中、浅昏迷或由清醒逐渐转入昏迷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相反脑干反射消失和四肢迟缓性瘫痪时已不宜手术治疗。
3 持续性颅内压增高
4 病情迅速进展者,或出现脑干受压体征
5 年轻病患
手术方法
(一)开颅血肿清除术对于血肿量多或出现脑疝的危重患者,,开颅彻底清除积压肿并行行瓣减压术仍是最佳治疗方法。
采用显微手术可减少脑损伤,同时达到彻底清除血肿,严密止血的目的。
(二)立体定向血肿除术在CT定位和立体下向引导下进行钻孔,用溶栓剂或机械破玻碎血肿后,将血肿吸除或引流。
此外也可采用脑室镜下血肿清除术。
(三)钻孔或锥孔血肿引流。
在紧急情况下在急诊室或病房内施行,可抽出血肿腔内的液体成分,解除部分占位效应,缓解症状。
但此方法具有一定盲目性。
三非外科治疗
1 几乎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病变
2 神经功能条件差,如强直性昏迷,GCS<5分,脑干功能丧失
3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重大胜利失调
4 年龄大于75岁或不能耐受手术
5 基底节或丘脑出血,外科治疗并不比内科治疗有明显益处。
[疗效标准]
一、治愈病因完全消失,症状明显改善。
二、好转病因大部分切除,可遗留少部分症状和体征。
三、未愈病因未切除,症状无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