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与精读课的区别说略

合集下载

新教材取消“精读”与“略读”课文的区分

新教材取消“精读”与“略读”课文的区分

新教材取消“精读”与“略读”课文的区分温儒敏教授说:“阅读教学的课型几乎没有变化,没有节奏,全都处理成精读精讲,老是那一套反复实行,学生能不腻味?以分析性精讲记忆为主的教学方式,的确太死板,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兴趣和读书的兴趣。

”造成教学低效的问题很多,课型定位不清,教法不明,就是关键。

之前我们对阅读教学课型的理解是二分的:精读课与略读课。

单从字面上看,这样的划分合理且到位。

精读课,老师教得要精;儿童学得要精。

略读课老师要少讲,精讲,甚至不讲,儿童多实践。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新的语文教材,在课型定位上做了调整,改为“精读”为“教读”,改“略读”为“自读”,增加“课外阅读”,共同组成“三位一体”的课型结构。

明确定位课型,注重“教读”和“精读”的区别,直接影响着“自读”“课外阅读”两课型的存有。

1、教读并非与原先的精读割裂与对立。

教读,不摒弃精读中的文本细读,依然主张文本分析须细,做精,讲透。

教读中融合了原先的“精”与“略”两类课型之要义,让儿童用所学的方法尝试检索信息,品味文意,揣摩文法,培植文心。

全过程辅助以教师的“教”。

教读,顾名思义重在“教”,就是以教促“读”。

教学行为的目标指向儿童阅读的方法,策略,趣味、水平、品质,是以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提升。

2、教读注重教学内容变革,在读法上给予更多的指导。

读书方法多样,划分依据也不同。

默读、浏览、快读、跳读、猜读等,都是儿童常见惯用的方法。

整体阅读、厚书读薄、口诵笔述、分类阅读,比较阅读等方法的习得,都能够通过教学实现。

教读课型的价值以及独立性就体现在“教”上。

教的内容侧重“方法”授予,教的意义在于改变儿童阅读的情态,让其在“自读”与“课外阅读”时能有法可依,得法用法解决问题。

3、教读主张不同的文体匹配不同方法。

阅读需依存文体。

面对不同的文体,儿童如何生发感受,拥有独特发现,产生异质体悟,都要根据文体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策略,无法用一种分析提炼的通用方法。

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区别

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区别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区别与教学重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精读课文的编排占据主体地位。

就其涵盖的内容而言,包含了字词、句、段、篇等语文基本功训练项目,范围十分广泛,知识含量极高,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

由此可见,精读课文的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它是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

但是,就篇幅而言,略读课文在小学中段所占比例较小,但到了高段则是五五分成。

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同样不可忽视。

今天,我就以小学三年级的第一单元的教学为切入点来谈谈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教学的区别。

一、从教学目标上谈。

本单元文前三篇课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是略读课文,四篇课文从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

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我认真阅读了四篇课文,分析了教材说明,确立了: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是:1、加强词、句的训练。

2、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是最经常、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也是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3、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的优美句段。

阅读课文的教学目标:1、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粗知文章的大意。

略读课上,要更注重略读方法的运用,如扫读、跳读等,训练学生快速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

2、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同时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

3、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

二、从教学过程上谈。

就精读课文《荷花》而言,可以这样教学:1、精读。

特级教师林润生是这样说的:"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让学生拥有完整的阅读过程,经历精读与略读,朗读与默读,自悟与交流,思考与想象,课文阅读与资料收集利用,感知内容与领悟感情,理解与积累运用语言的过程。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异同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异同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异同双柏妥甸小学:鲁先丽摘要: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可见略读只是一种与精读和浏览并列的阅读方法。

而略读课文作为课文的一种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时,它只是个例子,一个提供教师教与学生学习略读的载体。

略读课文中并不排斥精读,因此我认为略读课文中可以略中显精,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学习课文的方法。

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关键的是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认真解读和准确把握,要使课堂在思路清晰、条理简约的基础上不失丰赡,应是“教”略而“学”丰。

这个“略”度应该介于精读与独立阅读之间,不是囫囵吞枣,更不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走,同时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又不失教师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沉浸在文本之中,和文本一起呼吸、一起慨叹、一起喜怒哀乐,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逐步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其实是快乐的心灵之旅,“精略相辅”的幸福之旅!长久以来,略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它是课文中的组成部分,不教不行;另一方面,正因为它是“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往往被大多教师所忽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轻描淡写,一读而过,学生对课文也没留下多大印象。

长此以往,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

对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略读课文教学,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使略读课文教学达到它应有的目标。

以下是我在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采取的策略。

策略一:紧抓提示,凸显重点我们知道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在这短短的一课时中,教师快速有效地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系统,形成教学合力,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功能。

如何抓?从哪里抓?每篇略读课文前的导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人教版实验教材在每一课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承上启下的提示语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有条件的还可以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略读同精读的区别

略读同精读的区别

略读同精读的区别(一)基本模式1、精读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在这个基本式的基础上,可以有许多变式.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包括诗歌),可以用创设情境,激情导读,反复诵读,穿插评读的思路组织教学.对于托物言志的课文,如《白杨》,教学的重点应是借物喻人的语言,先理解字面的意思,再体会字里行间背后含着的意思,在读、思、议中知其志,抒其情,明其法.对于以事喻理的课文,如,《画杨桃》《钓鱼的启示》,可在事与理之间设计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研读、品读重点句段,讨论交流,既了解事件,又悟出道理.2、略读课: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如,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比,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教育启发的,可以是好词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写法的,可以是读书方法的),积累语言.(二)主要特征精读是以传授本质的,带规律性的知识为主要特征,重在“精”“细”;而略读课则是精读的延展与深化,教学略读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准确地把在精读课文中所获取的基础知识、阅读方法、经验等迁移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方法略读课文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课文的教学有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还是拓宽学生知识的纽带、桥梁。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利用提示,自主阅读崔峦先生在《对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略读课教学更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因此教学时,务必要求学生先认真读读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

这段文字不仅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还有针对性地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性情的功能。

例如,《找骆驼》一课的阅读提示: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

教学略读课文要与精读课文区别开来

教学略读课文要与精读课文区别开来

教学略读课文要与精读课文区别开来,不可像精读课文一般字斟句酌,也不可如浮影掠光般一带而过。

略读课文的学习是学生阅读实践的过程,教师对教学重点的把握,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与象共舞》一课可以抓课题为突破口,首先让学生质疑:谁与象共舞?与象共舞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将目标直接锁定在第五自然段,通过师生反反复复、多种形式的朗读,渲染再现那热烈、难忘的场景。

在学生将这一“天地间美妙的奇观”深深地留在脑海后,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快速理清其他自然段所描述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想象说话、朗读体验等方式感受人和象的关系。

最后再抓课题质疑: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人和象的密切关系,为什么文章要以“与象共舞”为题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畅谈学习感受。

在学生的自读自悟和老师的点拨引导下,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与象共舞是泰国人象和谐相处的极致表现,人与象不仅共舞,甚至共生共乐,从而提升课题。

二.授之以法,循法而学在课堂上,我也尝试授以学生方法:透过二、三自然段不同角度的描写方法,第四自然段先总起后分述的表达方法,以及全文大量词语的拟人手法等表达出人象共处的和谐景象。

但这些方法的渗透总显得呆板、生硬。

以至整节略读课上仅有学法的牵引,而没有学生的自主实践和运用过程。

“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渗透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应是略读课上教师为培养学生读书能力所追寻的途径。

细想,尊重编写意图,本课学习可联系上一篇课文《威尼斯的小艇》,通过比较学习,从而既了解两篇课文在写法上的异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更大发挥。

《与象共舞》教学反思《与象共舞》是篇略读课文,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

我在教学中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先引导学生学习1至3 自然段,让学生在学完前三自然段的基础上总结出研读本文的方法——抓关键词品读,接着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4至5自然段,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运用读读、划划、议议等方法去理解课文。

精读课文、批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批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教学

关于精读课文、批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教学(1)精读课文、批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教学的辨证关系西南师大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起,把阅读课文分为三种类型课文。

即:精读课文、批读课文、略读课文。

这是从语文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行划分的。

三种课文的相互联系及教学定位:“精读课文”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阅读理解,让学生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获悉文本传递的信息。

教学策略上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法上落实一个“教”字,侧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习得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批读课文”的课型定位为“精读课文。

它是在“精读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的要领,学会读书,学生独自边读边做注解地理解课文。

教学策略上是以课文批注语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法上落实一个“扶”字,侧重让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形成的阅读能力、习得的阅读方法、养成的阅读习惯尝试于阅读实践,逐渐形成自主阅读,既让老师慢慢放手,也培养学生独自思考的能力。

“略读课文”则是在“精读课文”与“批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自主独立阅读。

教学策略上以学生为主体,教法上落实一个“放”字,放手让学生自主独立阅读,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阅读情况,紧扣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能力、方法、习惯等),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或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

这样学生阅读经历了一个由“教”到“扶”、由“扶”到“放”的过程,达到一个“教是为了不教”的语文教学境界。

(3)关于批读课文的教学本册在五册的基础上,批读课文的关注点有扩展和提升。

⑴正确认识批读的侧重点每篇课文的批注内容既有侧重,又把本单元的精读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体现精读课文中的某一个读写知识、学习方法、人文情思,旨在引导学生根据批准内容,试着自己阅读学习体会,自己动手批读学习体会,悟到的表达方法,在实践中逐步形成阅读能力。

略读课与精读课的区别说略

略读课与精读课的区别说略

位 进 行 教 学 ,否 则 。 学生 独 立 阅读 能 力 的提 高将 是 一 向空 话 。
集 美 大 学教 师教 育 学院
施茂 枝
关 于 略 读 课 ,始 于 20 0 8年 冬 天 的大 讨 论 已 历 时
近两 年 。 是 , 论 是 各 级 名 师 的观 摩 课 、 范课 , 但 无 示 还
法 , 此 命 名 课 文 , 模 糊 了 它们 的 性 质和 定 位 , 受 以 则 若 其 误 导 而 从 阅读 方 法 上 去 界 定 或 探 寻 其性 质 、 定 位 , 便是缘 木求鱼 ! 文 沿用“ 读 课 ” “ 读课 ” 名 , 本 精 和 略 之 并 非 表 示 认 同 , 是 姑 且 将 错 就 错 , 竟 在 教 材 修 订 而 毕 之 前 , 种 命 名 已 成事 实 。 这
—■■—

… …一…… ~ .… , … … ~… … , 一… . ……… … 一 一 一 …. 一 . …
编 者按 :关 于略 读课 文 的 教 学 ,我 刊 2 0 0 9年 第 1 、2期 曾 以 大 篇 幅 进 行 了 探 讨 。 对 王 春 燕 老 师 《 王 出世 》 一课 能 否 上 成 精 读 课 的 争论 不仅 让 我 们 看 到 猴 线教 师研 究 意 识 的 觉 醒 ,也 让我 们 看 到他 们 对 语 文 教 学本 质 的 追 寻 。 今 天 我
们 之 所 以再 次 以 大篇 幅探 寻略 读 课 的教 学模 式 ,是 因 为许 多教 师 教 学 略 读课 时 , 仍 拿 着 “ 船 票 ”登 上精 读 课 教 学 的 “ 新 旧客 船 ” 。我 们 说 ,怎 样 教 学 略 读 课 文 ,
每 一 个 教 师 有 自 己 的 权 利 。 因 为 , 文 本 的 精 略 之 分 是 教 材 编 者 赋 予 的 , 而 教 师

正确理解略读课文教学的“精”与“略”的尺度

正确理解略读课文教学的“精”与“略”的尺度
( ) 四 引导 训练简 洁
我 们要 求 :略读课 文教 学 中 ,教 师的 引导是 要看学 生需 要不 需 要 ,最 根本地 要做 到 “ 放开 ” 。要让 学生 更多 元地 理解 文本 就要 为 他们 提供 更 开放 的阅读 ,寻 找准 确 的着力 点 ,使教 学更 突 出、更 集 中。像 《 妈妈 的账 单 》一课 ,我 们就 仅仅 抓住 这两 份账 单 的对 比 , 比较 体 会妈妈 不 求 回报的无 私 的爱这 个着 力 点 ,重 打细 敲 ,想象 妈 妈在 平凡 事情 中 的不平凡 ,提 升妈 妈伟 大的形 象 。

再 需要教 师 的详 细指导 ,这 就是 ‘ 略读 ’。” 作为 一种 阅读方 式 的 略是 粗略 , 知文章 内容 ,梳理文章 脉 络之意 ;作 为课 堂教学 的略 , 粗 叶圣 陶先 生是 这样 解释 的 : “ 略读 的略字 ,一 半系 就教 师 的指导 而 言 :还是 要指 导 ,但是 只须 提纲 挈领 ,所 以是 略 ;一半 系学生 的功 夫 而言 : 是要 像精 读那样 仔细 咬嚼 , 还 但是精 读 时候 出于努力 钻研 , 从 困勉达 到解 悟 ,略读 时候 就 已熟 能生巧 ,不 需多 用心 力 , 自会 随 意应 变 ,所 以 叫略 。” 而略 读教学 是 一种 教学 活动 ,整个 过程 是 为 了指 导学 生学 习 略读方 法 ,逐渐 形成 略读 能力 的过程 。略读教 学 有 定 的组 织 ,不仅 让学 生在 略读 过程 中获 取有 用的 信息 ,更 重要 的 是要 让学 生在 实践 中掌 握 略读 的方法 ,掌 握略 读方法 ,从而培 养 学 生 的略读 能力 。因此 ,在 略读教学 中光让 学生 略读 是不够 的 ,还 要 授之 以法 ,循法 而学 。 ( )粗 知大 意并 不是 浅知 。略读 课文 虽然少 了 品词析 句 、重 二 重感 悟等 许多 严格 细致 的环 节 ,但并 不意 味着 就可 以 随随便便 ,如 果只 把读 书停 留在 初读 阶段 肤浅 的表 面 ,不加 反思 和咀 嚼 ,学 过 的 东 西便会 一晃 而过 。其 实 ,略读课 文 教学 目标 是 比较集 中 的,教学 重难 点是 比较 突 出的 ,而且在 阅读 的方法 上 ,也不 拒绝 品读 ,文章 的浓 墨重 彩之 处还 是要 引导学 生 细细 回味 品读 ,使 略读 与精读 互相

精读和略读知识点总结

精读和略读知识点总结

精读和略读知识点总结在阅读理解中,精读和略读是两种重要的阅读策略。

精读着重于深入理解文本,对细节和内容进行全面地分析和思考;而略读则侧重于快速获取文本的主要信息和大意。

下面将分别从精读和略读两方面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精读知识点总结1. 仔细阅读每个段落在进行精读时,需要仔细阅读每个段落,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据。

可以通过重复阅读来确保对每个段落的理解准确。

2. 注重细节和内容分析精读时要注重对细节和内容的分析,包括作者的写作技巧、语言表达和论证逻辑等方面。

通过分析细节和内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3. 主题思想的把握在精读时,需要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核心观点。

这需要通过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4. 对比和归纳在精读时,可以通过对比和归纳的方式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通过对比不同段落或者观点的异同之处,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

5. 阅读过程中思考问题在精读时,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作者要写这篇文章?作者想要传达怎样的观点?通过思考问题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图。

二、略读知识点总结1. 抓住文章的重点和主题在略读时,需要抓住文章的重点和主题,快速获取文章的主要信息。

可以通过快速阅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抓住文章的主题和核心内容。

2. 跳读和扫读在略读时可以运用跳读和扫读的方法,快速浏览文章的内容,找出重要信息和关键词。

通过跳读和扫读可以迅速获取文章的主要信息。

3. 阅读速度和节奏在略读时需要掌握适当的阅读速度和节奏,保持快速、连贯的阅读状态。

可以通过快速扫视和跳读来提高阅读效率。

4. 注意段落和结构在略读时要留意文章的段落和结构,可以通过快速浏览文章的段落和标题来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内容梗概。

5. 理解文章的大意在略读时要确保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要内容,包括作者的观点和论据。

通过快速获取文章的主要信息来理解文章的大意。

总结:精读和略读是阅读中常用的两种阅读策略,分别侧重于深入理解和快速获取文章的内容。

关于精读、略读、选读课文教学的思考

关于精读、略读、选读课文教学的思考

关于精读、略读、选读课文教学的思考语言的运用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在学生的小学阶段,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阅读能力。

只有多教给学生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感。

在我们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读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学生课堂阅读理解能力,还要注重学生在生活中的课外阅读理解能力,鼓励学生多读书,汲取书中的好词好句。

注重自己的语言积累。

作为老师,我们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内外阅读。

下面我将从这三大类文章的教学方法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精读课文重在“精”“准”首先,在这类课文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感悟、理解,并且要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的写法,感受文本的深层含义。

同时,要从精读课文中积累语言,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并能通过长时间的语文积累,学会运用语言。

比如在《“美极了”与“糟透了”》一课,巴德的父母对小巴德有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教学本课时,抓住妈妈边读边嚷了起来:“美极了!巴德,真的是你写的吗?”这句母亲的评价,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一个母亲看到自己八岁的儿子写下的第一首诗的那种兴奋,欣喜和骄傲。

再体会爸爸的评价:“接着,他直接了当地评判说:依我看,诗写得糟透了。

”通过父亲的话,引导学生感受父亲的严厉,以及对小巴德的客观性的评价。

而对于一些写景文章,意境深远的美文,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反复对文本进行有感情的诵读,并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学会欣赏,感悟美文的意境。

精读重在精读,细品。

而精读课文更是学生掌握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重点,作为教师要正确的把控好精读的“度”,当然,精读无论怎么深入挖掘文本,唯一不变的就是“读”。

所以,精读的课文在朗读时,要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运用朗读的方法,把文章读对、读准、读好。

精读与略读的区别有什么关系

精读与略读的区别有什么关系

精读与略读的区别有什么关系精读与略读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

充分发挥精读与略读的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阅读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值得认真探讨与研究的课题。

精读与略读的区别有哪些呢?下面是的精读与略读的区别资料,欢迎阅读。

精读与略读的区别速读,作为一种现象,古今中外,均已有之。

我国古代,《北齐书》曾记载王孝瑜“读书敏速,十行俱下”。

前苏联大文豪高尔基看杂志,往往是“几页几页地翻”。

经科学地速读训练,其读速更大得惊人:日本加古德次先生精心训练的速读能手长江美子,最快可达每分钟读20万字。

我国北京铁路二中程汉杰老师,台北师专附小谭达士校长训练的学生其阅读效率也是成倍、成数倍地增长。

本模式实验表明:学生阅读效率一般可提高4—5倍,达到1500字/分。

大量经验表明,速读能力同其他技能一样:通过训练,才能提高;通过有效的训练,就能迅速地提高。

精读与略读历来是学问家读书的焦孟之法,从来没有哪个人一生只靠博览群书而最终学有所成的,更没有哪位大哲先贤平生只读一本书而成名成家的。

晋人陶渊明自述好读书不求甚解,可谓博览群书的典范,可是任谁都能想到他也曾有过学有专攻的少年时代;宋人赵普曾自谦说自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可是一千年来没有哪个呆子真会相信他一辈子只读过论语,而且还是半部。

略读带来高效率,它能在较短时间内帮助我们汲取大量信息,很适合快节奏的现代社会。

西方发达国家大都注意学生略读速读能力的培养,因而他们的孩子思维灵活、视野开阔、知识面丰富,这一现象已经引起我国教育界的注意和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略读能力和阅读量日渐成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儿童的阅读状况一定会得到整体改观。

而与此同时,精读却由于费时费力,越来越为人们所不取,这其实是一件很不明智的做法。

因为无数学问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精读的作用不可替代。

它不但能在最大限度上最全面地吸收书本所蕴含的信息,而且能起到锻炼思维、引人深思、启发智慧的作用,所得远甚于走马观花的略读。

相同的课文 不同的教学——浅谈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教学的区别

相同的课文 不同的教学——浅谈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教学的区别
教学E
爸 妈 妈 之 间 的 爱 联 系起 来 , 对 “ 如 茉 莉 ” 了哪 些 你 爱 有 I
自 己的 理 解 与体 会 ?

第四 大节点 : 两句话 看上去 是在 写茉 莉 , 实 【 这 其
写 什 么 ? 注 意 标 成 红 色的 两 个 词 语 。 请 0
但是 ,我们 细细 品味这 些教 学用语 ,又 是十分 l
再 譬如 , 体 会妈 妈睡 得如何 时 , 在 出现 了这 样 一 个 教 学 细节 :




教 学 目 标 不 同
教 师要 依 据 《 文 课 程 标 准 》 学 段 目标 和 《 学 语 的 教
: 用 书 》 教 材 说 明 , 合 课 后 思 考 练 习制 订 精 读 课 文 的 结
教 学 弧 线 。 此 时 ,最 能 体 现 教 师 的 本 色 性 格 。 林 老 { 学 进 度 刚好 是 略 读 课 文 《 瀑 布 的 葬 礼 》 虽 然 课 题 不 大 。
师 在 课 堂 上 ,总 让 我 们 有 一 种 淡 定 的 感 觉 、从 容 的 同 , 课 文 内容 几乎 相 同 。有 教 师可 能 会 想 , 下 可好 , 但 这

项 \ 、 《 殊 的 葬 礼 》 特
\\课题
《 瀑布的葬礼》 大
师: 我是 问 , 妈妈 感到 幸福仅 仅是 因为被 爸爸爱 j
着吗?
生: 因为 … …爸 爸 非 常关 心 、 贴 妈 妈 。 笑声 。 体 ( ) 师 : 关 系 , 是你 的理 解 。 不 同理 解 吗7 没 那 有

1 .用 普 通 话 正 1 .能 用普 通 话 正 确 、 流 确 、 利 、 感 情 地 、 感 情地 朗读 课 文 。 流 有 利 有 朗读 课 史 2 .默 读 有 一 定 的 速 度 .

略读与精读的区别

略读与精读的区别

略读与精读的区别观察我们的课堂,有两点突出的问题。

1、略读与精读不分。

有两节课讲的是略读课文,四上《火烧云》和六上《中华少年》。

《火烧云》成了精读的浓缩版;《中华少年》则需要两课时,彻底的精读教学。

虽然,我们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尽量还是要尊重教材编者的意图,精读是精读,略读是略读。

把略读上成精读,真正的原因,我想,还是不明白二者的区别。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其弊害是想象得到的,学生遇到需要阅读的书籍文章,也许会因没有教师在旁作精读那样的详细指导,而致无所措手。

现在一般学校,忽略了略读的似乎不少,这是必须改正的。

……不过略读指导与精读指导不同。

精读指导必须纤屑不遗,发挥净尽;略读指导却需提纲挈领,期其自得。

何以需提纲挈领?惟恐学生对于当前的书籍文章摸不到门径,辨不清路向,马马虎虎读下去,结果所得很少。

何以不必纤屑不遗?因为这一套功夫在精读方面已经训练过了,照理说,该能应用于任何时候的阅读;现在让学生在略读时候应用,正是练习的好机会。

学生从精读而略读,譬如孩子学走路,起初由大人扶着牵着,渐渐的大人把手放了,只在旁边遮拦着,替他规定路向,防他偶或跌交。

大人在旁边遮拦着,正与扶着牵着一样的需要当心;其目的惟在孩子步履纯熟,能够自由走路。

精读的时候,教师给学生纤屑不遗的指导,略读的时候,更给学生提纲挈领的指导,其目的惟在学生习惯养成,能够自由阅读。

”汪潮教授也有个形象的比喻:“精读课文相当于数学的例题,略读课文相当于数学的习题。

”崔峦先生也在很多场合说过略读课文的教法:略读课文,要粗知大意。

学生要独立阅读,自读自得,整体把握。

可采用几遍读的方式:一读解决字词,互相交流;二读明白。

谈略读课教学和精读课教学的比较

谈略读课教学和精读课教学的比较

谈略读课教学和精读课教学的比较略读课文作为小学语文教材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其重要的地位。

它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重点所在,无论是阅读能力的提高,还是知识的拓宽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长久以来,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只重视精读课文,忽视了略读课。

对于如何把握好略读课的讲授尺度,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来改变当前的现状,我通过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对略读教学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那么到底略读课教学与精读课教学有何区别?略读教学容易走入那些误区?接下来我将会从这两方面来阐述。

一、两种课型的比较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悉了例子,制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

”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可以看出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

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但是二者在课堂上的呈现方式确是不同的,接下来我就结合具体课例来谈谈二者的不同:(一)精读课文重方法的总结,略读课文重方法的运用,体现在教学目标不同结合课后思考制定了精读课的教学目标,结合课前连接语制定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从“目标”的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精读课文更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总结,而略读课文却更关注学习方法的运用。

为此,我们在略读教学中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独立把课文学懂。

(二)精读课文重细节研读,略读课文重整体把握,体现在导入过程的不同精读课文的导入是教师精心预设教学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

这个环节是在第一课时的反复地读、用读来丰富语言积累的基础上的一个巧妙设计,训练学生在语文中迅速寻找与之匹配的内容,连成句子。

略读课文的导入更言简意赅、目标明确,直奔主题。

由此可见精读课文重细节研读,略读课文重整体把握。

莫把“略读课”上成“精读课”

莫把“略读课”上成“精读课”

莫把“略读课”上成“精读课”中国目前所使用的几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每组课文以一个主题组成,每组课文围绕主题设置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

一般情况下,我们教师要把精读课文当“精读课”来教,把略读课文当“略读课”来教,以此来体现两种课型不同的教学特点、教学作用。

而现状是在处理“略读课”时,却出现了两种症状:一是把“略读课”完全当“精读课”来教,从字词到篇章,从语法修辞到思想感情,面面俱到,精雕细琢;另一种是把“略读课”只是粗略地教,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此文,我就针对第一种症状,即把“略读课”完全当“精读课”来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略读课”的功能叶圣陶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题,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由此可看出:“略读课”上主要是让学生应用、巩固从“精读课”上习得的经验、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半独立阅读,着重是用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进而应用这些方法、经验去读课外的“单篇短文”,甚至“长篇巨著”。

二、明确“略读课”的教学要求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

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三、明确“略读课”的目标要“简”略读课的目标不易过高、过细、过全,力求“一课一得”。

如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月下桨声》,我在教学这课时把教学目标定为:1.认识生字,理解新词。

2.把握主要内容。

3.画出文中描写小女孩神态、外貌、动作的语句,体会小女孩勤劳、诚实、淳朴的美德,并受到感染;进而学习作者表达人物特点的方法。

这样确定的目标就比较精简,又体现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阅读课文,要注重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及表现这种特点的方法。

”四、明确“略读课”的结构要“粗”略读课教学有三项基本任务:(1)了解“写了什么”。

13精读和略读

13精读和略读
请同学们运用所学到的读 书方法自学课文,一边读,一 边做记号,并想想每个自然段 的主要意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个人要积累知识,就必须读书。 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 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 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 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 我们所读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编 选的,对我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 因此需要精读。
略读就是大 略地读。
采用自读、圈画、讨论、 解决等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2~7节,思考: (1)什么要进行略读? (2 )略读有什么作用? (3)怎样进行略读?
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 和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 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作业: 用精读、略读相结合的方法,阅
读下列图书 。 (1)长篇名著:《水浒传》《三国演
义》《格列佛游记》
(2)童 话:《 格林童话》《安徒
童话》《中外现代童话》
(3)故 事:成语故事 神话故事
中国古今寓言等。

略读课文教学中的略教与精学

略读课文教学中的略教与精学

略读课文教学中的略教与精学略读是一种阅读方式,相对于精读而言,“略读”意在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从整体上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致意思,判断阅读材料的重点要点;“精读”在于深入、准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

因此,从狭义上来讲略读就是大略地读、快速地读,了解内容梗概,作者意图,较快地知道文章的大概内容,从而确定是否进一步仔细阅读,深入研究。

广义上讲,速读、浏览、默读都可属于略读的范畴。

其实对于略读教学的研究,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专门与朱自清先生就合著过《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提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主张把阅读课一分为二,建立精读与略读结合的新课型。

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提出,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逐册编排和加大了略读课文的数量和篇幅,几乎每一组精读课文后面都有相应的略读课文,它们与精读课文紧密结合,选材广泛,贴近学生实际,一般篇幅稍长,内容上也比较浅显易懂。

由此可以看出略读教学是精读教学的延伸,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觉、准确地把在精读课文中所获得的知识概念、阅读方法、习得的经验迁移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最终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所以略读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时间,让他们运用积累自己把课文读懂,其实在这种主动学习中,他们已经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在实践中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

那么略读课文到底该怎么上?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许多教学一线的老师。

在教学中,我们有时会忽视对略读课文学习的指导,略读课上成了自读课;有时会把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完全等同起来,一篇课文要上二至三课时;有时又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回答提示中的一两个问题,教学方法的千篇一律使学生对略读课文的学习失去兴趣。

以往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也总是担心放手让孩子们运用已学方法,多层次的自读自悟,会有关注不到的细节,所以往往是用了多出一倍的时间精读精讲,时间长了,不免连自己都心生疑问。

如何处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

如何处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

如何处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略读课作为一‎种课程形态出‎现在教材中,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因此,略读课的教学‎应该重视略读‎方法的训练。

著名特级教师‎王燕骅老师说‎:“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当是…教‟略,而学要…丰‟;应当是…教‟略,而…学‟不略。

”叶圣陶先生也‎谈过,略读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师‎的指导而言,只须提纲挈领‎的指导;一半系就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所以,略读课文教学‎的追求是──在“精”与“略”之间行走,重其所重,略其所略。

整体把握求“略”,教师指导和学‎生所花的时间‎略;重点感悟求“精”,对于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精略相辅,略中有精,…教‟略而…学‟不略”,略读课文教学‎定位的确定,正为我们略读‎教学的探索指‎明了方向,我们认为可用‎如下方法进行‎教学。

(一)整体感知求“略”‎对课文的内容‎、词句、结构、表达方法,在整体感知的‎阶段,力求放开,从略处理。

只求尽量快地‎尽量多地略读‎浏览,搜集信息,多角度、多方位地粗知‎文章大意,对全文形成一‎个比较粗略的‎整体认识。

1.整体性阅读。

整体性阅读是‎对于课文从整‎体上快速理解‎的阅读方法,速读的主要程‎序是了解文章‎题目、人物(景物)、时间、地点、主要事件(景物特点)、自己的感受体‎会等。

如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力求读通读顺‎;对长的、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同时,边读边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然后尝试利用‎查字典等方法‎解决问题,在自己感受最‎深和感觉还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

2.寻找式阅读。

是寻找特定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阅读提示所提‎示的问题寻找‎信息,也可以根据自‎己在整体性阅‎读中所发现的‎问题寻找信息‎。

略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除了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还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实践的拓‎展点给予提纲‎挈领性的导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读课与精读课的区别说略关于略读课,始于2008年冬天的大讨论已历时近两年,但是,无论是各级名师的观摩课、示范课,还是一般教师的公开课,或是刊物上发表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只要公开展示,就几乎“涛声依旧”——上成“原版”或“缩微版”的精读课。

为何?首先,对于略读课的性质、定位存在分歧或模糊认识;其次,即便认识一致将其落实于实践也需要一个过程;再次,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不容忽视,那就是惯性的作用——轻车熟路地套用精读课的教学模式。

眼下,继续澄清对于略读课的模糊认识有其必要性,而为其构建易于为广大一线教师所掌握的教学模式更必须摆上日程。

构建略读课的教学模式固然应以正确认识其性质、定位为先决条件和起点,但克服惯性作用也至关重要,否则无法摆脱业已驾轻就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也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略读课。

诚然,“教无定法”,略读课不能囿于一式,但不管何种模式,都应在以下诸方面别于精读课:一、师生地位顾名思义,人们往往根据“精读”和“略读”的涵义去界定“精读课”和“略读课”的性质、定位,这虽符合一般逻辑,在这里却是实实在在的望文生义。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语文教材就有一类课文和二类课文,在中学分别称为“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在小学分别称为“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

进入2000年以后,部分课标本实验教材分别称为“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或者“主体课文”和“拓展阅读课文”,而多数则分别改称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

二类课文性质为何?1986年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对阅读课文,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从讲读课中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

”明确其半独立阅读的性质。

2000年小学语文大修订版教材出版,由人教社小语室编著的《教师用书》指出:“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

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命名虽异,半独立阅读的性质不变。

一、二课文是相对的关系,二类课文的“半独立”,意味着一类课文的“不独立”。

“不独立”和“半独立”显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异,表明教师指导和学生参与的程度有别,而这正决定了二者性质和定位的不同。

在两类课文所有的名称中,“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彰显了师生在其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比较准确地揭示了二者的性质和定位。

而“精读”和“略读”是两种粗细不同的阅读方法,以此命名课文,则模糊了它们的性质和定位,若受其误导而从阅读方法上去界定或探寻其性质、定位,便是缘木求鱼!有人认为,略读课只要粗知课文大意,无须咬文嚼字。

这是依据阅读方法“略读”的意义认定略读课的目标取向,与精读课完全两样。

而事实上,略读课与精读课的目标取向大体一致。

精读课的目标取向概括起来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得意,即理解思想内容,获得情感意蕴,受到人文熏陶等;二是学言,即学习语言文字,磨练语言实践能力;三是习法,学会阅读方法,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每篇略读课文用时只有精读课文的一半,教学时往往根据具体情况而只抓住或偏重其中的某一方面,但将多篇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综合起来看,也就涵盖了以上三个方面。

不同的是,精读课中得意、学言、习法是在教师精心设计和安排的流程中,通过教师过细的指导得以完成;略读课虽然不能完全离开教师的指导,但主要依靠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单就习法而言,精读课是或清晰地学得或潜移默化地习得阅读方法,而略读课则是运用在精读课中学会的阅读方法——打个比方,精读课相当于数学课师生一道共同研究例题,生成、理解、掌握定理、定律或公式;略读课相当于数学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定理、定律或公式独立完成习题。

二、流程推进现阶段,典型的小学语文精读课的教学模式,其流程大都是线性推进,且似乎有被尊为圭臬之势。

所谓线性推进,指的是以课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景物的时空、课文的中心等,或者以题眼、文眼、其他关键词句等,为教学突破口和教学线索,并以此重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

线性推进的流程,很大程度上根源于将“得意”作为教学的优先点,也与现行教材的组元方式有一定关系。

几乎所有版本的现行教材,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主题组元,如春天、亲情、童年、他们令人感动、异域风情等等。

所谓内容决定形式,这种组元方式呈现的教学内容,更易于引导教师将“得意”置于优先地位,其次才考虑“学言”,通常的做法是:引导学生走披文悟意,入情入境,与作者灵犀相通,产生情感共鸣,与此同时,相机研究文本的语文形式,学习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进行积累、运用语言的训练。

不能不说,线性推进的流程与这种教学思路存在关联性。

而这种流程安排的确有便于打造精致课堂的优长——不但教师教得细,学生悟得深,也利于营造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流水无痕的教学结构之美。

《福建教育》A2009年第4期有《精略交互,感悟神奇——<夸父追日>教学实录》一文,其教学步骤是:(一)以图导入,引发神奇;(二)充分初读,整体感知;(三)指导阅读,感受神奇。

第二步骤虽未冠以“神奇”之名,但整节课以“神奇”作为组织教学内容和推进教学流程的线索还是清晰可见。

不但如此,其核心环节——“指导阅读,感受神奇”环节,也贯穿以“神奇”:老师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感到神奇的句子,然后以问题“神奇在哪里”为线,组织交流,进行细致的指导,并穿插朗读训练。

若不加说明,单考察其教学模式或实施情况,你能判断出这是精读课还是略读课?从师生在其中的地位来看,教师导得细致,学生并无多少独立学习的空间;从流程的推进看,是典型的线性推进。

不难判断,老师上的是精读课。

若一定要找出它与一般精读课的区别,那就是一篇课文只用一课时,教学容量相应减少罢了。

这种线性推进流程教学模式是否为精读课唯一正确的模式?有个事实是,阅读课到底应该“教课文”还是应该凭借课文“教语文”的问题已经开始引起讨论。

而上述的线性推进流程模式至少更适合于“教课文”。

换言之,这种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并非不可改变。

现阶段,改变完全先可以从略读课开始。

略读课既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为最主要的目标取向,课堂的核心环节就理应是学生的独立阅读。

教师备课时,一般应将“得意”、“学言”等目标具化为简明的学习任务,上课的初始阶段就应该全部或分两三个阶段呈现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围绕任务独立阅读。

因此,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习活动的安排和组织置于优先地位,师生不同阶段、不同形式的活动构成一个个板块,以板块的连接推进教学进程,即板块推进。

板块推进,让课堂呈现出粗放的形态,少了主线鲜明、流水无痕的结构之美,却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学习的时空。

《夸父追日》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单元的第四篇课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

为文体特点所决定,本单元古诗以外的课文都文字浅显,表达方式以叙述为主,特别适合进行讲故事即详细复述的训练。

在教学《夸父追日》前,可以结合前一篇课文《女娲补天》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讲述故事的要领,教本文时,可以这样安排流程:(一)谈话导入,回顾方法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充分神奇色彩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同学们还练讲了这个故事。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学讲《夸父追日》,这也是个神话故事,希望同学们能讲好它,回家以后,还要把它讲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其他小朋友听。

那么,应该怎样将好这个故事呢?谁还记得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讲《女娲补天》的?2.回顾后出示:(1)根据课文内容写成提纲;(2)在提纲的各个部分,把体现这部分主要内容的重要词语,有顺序地排列出来;(3)将这些词语进行扩充,把课文的内容串联起来。

(二)独立学文,理清文脉1.读一遍课文,自学新词。

2.再读课文,拟写提纲,摘抄重要词语并有序排列。

3.组织交流评价后,呈现——(1)夸父希望太阳固定在天上:升起、落下、漫长的黑夜、追赶、抓住、固定、永远(2)夸父追赶太阳:拿着、提起、迈开、奔跑、追到、又红又亮的火球、举起手臂(3)夸父口渴喝水:喉咙冒烟、俯身喝水、喝干、没有止住口渴(4)夸父倒下长眠:向北方跑、颓然倒下、把手杖向前一抛、长眠(5)夸父化为大山,让人奋勇前行:阳光普照、大山、桃林、桃子解渴、奋勇前行(三)独立与合作,尝试演练1.根据提纲和重要词语,自己试着把内容串联起来。

2.同桌之间,或者自己寻找的伙伴之间,轮流试讲。

听的同学要注意讲的同学是不是把故事讲完整了。

(四)全班试讲,组织评价(五)布置作业,延伸课外(1)把《夸父追日》讲给家人或其他小朋友听。

(2)课外搜集民间故事或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以上设计以由浅入深学讲故事而不是以理解文本内容为线来安排教学流程,是典型的板块推进。

教学此文或许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但要使之成为真正的略读课,其流程一般宜板块推进,唯如此,才能凸显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活动形式教是为了不教。

半独立阅读的略读课,终极目标就是为了不教而学生自能阅读。

换言之,略读课也就是从课内教师教读通向课外学生自读的一道“桥梁”。

与此相应,略读课不仅流程推进有别于精读课,师生的教与学活动都应服从于最终自能独立阅读的需要,体现“桥梁”的本色。

精读课中的课堂活动以师生、生生互动性活动为主,尤其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活动。

教师方面,精心设问、与学生的互动、即时调控,必不可少;学生方面,默读、朗读、讨论、交流、动笔、圈画等等,交替进行。

半独立阅读的略读课,教与学活动则必须体现以下几个特点:师生、生生互动性活动与学生独立性活动相结合,但应更突出学生的独立性活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与学生自主性活动相结合,但更应重视学生的自主性活动。

热烈和外显的活动与静默和内部的活动相结合,但宜更多采用静默的活动,特别是不能忽视内部的思维活动。

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实现自能读书的终极目标。

在略读课中,教师的活动主要有打造和呈现学习任务、适当进行方法指导或点拨、组织评价等,应大幅度减少精读课中常见的精心设问、与学生的互动、即时调控等,谈话法不宜大量运用,否则就挤占了学生独立阅读的时空。

略读课可适当进行朗读,但更大量的应采用默读。

比起朗读,默读省去发音动作,直接用视觉扫视,速度快于朗读。

默读时,不必像朗读那样,辨认字音,斟酌语调,考虑停顿,等等,便于将注意力聚焦于学习的内容。

少了发音,便于静思默想。

不易理解处,可慢读、重读、多读,直至理解。

迅速、大量地阅读,必须借助略读,所以成为课外阅读的主要手段。

略读课只有多用默读,才能担负起“桥梁”的职能。

当然,多用默读,也要依据不同学段而有所区别,小学中年级刚刚初步学会默读,可以朗读和默读相结合;已经学会默读的小学高年级,就应该主要运用默读。

动笔是个体的独立行为,伴随动笔的是独立思考。

精读课固然也应有让学生动笔的机会,而略读课,教师则给予学生更多时空,通过适当指导,让学生动笔,以充分彰显学生的独立性,体现略读课的半独立阅读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