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周末培优(第06周)认识运动(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

合集下载

江苏省2018版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第四十讲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4

江苏省2018版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第四十讲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十讲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是运动的承担者。

2. 运动是、、;静止是运动的一种,静止是、、;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 规律(1) 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2) 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 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

4. 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1)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按规律办事。

(2)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1. 离开物质谈运动属唯心主义,如“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属形而上学,如刻舟求剑。

2.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如飞矢不动;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如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3. 规律的含义4.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认为规律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5. 规律不是永恒存在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条件变化了,规律也会发生变化。

我们要在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

【例1】(2018届徐州一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

“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关键是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

这是因为( )A.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 事物的绝对运动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前提D. 运动是物质唯一特性冲A“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宋祁的神来之作,有人评说其意境全在一个“闹”字上,因为一个“闹”字道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这就是( )A.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存在方式B.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C. 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D. 方动方静,方静方动笔记:【例2】(2018届南通模拟)《荀子·天论》有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高中政治(第01周)周末培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第01周)周末培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周末培优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7年4月7日,以尊重母语、学习语文、独立思考、培养韧性为活动宗旨的2017年第九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启动仪式在上海鲁迅初级中学举行。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用手中的笔鼓舞了无数青年人参加革命,用文字为良药治疗了许多中国人麻木的心灵。

人们称赞他的文章“伟大而又悲壮,能够挑起民族脊梁,让迷惘转化为自信力,引导青年人走向光明”。

这说明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1.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与外延2.全面理解文化的社会作用(1)从本质上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它必须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转化为物质力量,不能把文化直接看作是一种物质力量。

①从微观上看,文化素质是每个人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不断孕育出来、培养出来的,而这种文化素质也是影响着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文化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效果。

②从宏观上看,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内容。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空虚,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从性质上看,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崇高与庸俗、优秀与腐朽之分。

并非任何文化对社会发展都起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会促进社会发展。

3.文化本质与文化作用的关系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这决定了其发挥的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作用,即对人的激励、引导等作用。

这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能等同于物质力量。

4.文化与文明的关系(1)区别:①从起源上看,文化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

文明一般是以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等为开端。

②从性质特征上来看,文化是与自然相比较而言的;文明是同野蛮、无知和愚昧相对立的。

【小初高学习]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03周)周末培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小初高学习]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03周)周末培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周末培优高考频度:★★☆☆☆难易程度:★★★★☆由文化部、财政部、教育部等七个部门联合发起的新创少儿歌曲推荐活动,旨在唤起全社会对少儿歌曲创作普及的高度关注,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少年儿童“人人有歌唱、人人唱好歌、班班有歌声、校校有活动”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和氛围。

之所以要以此唤起全社会对少儿歌曲创作普及的高度关注,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少年儿童“人人有歌唱,人人唱好歌,班班有歌声,校校有活动”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和氛围,是因为A.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B.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C.文化现象应丰富多彩D.文化环境对少年儿童的发展起决定作用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影响着人们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标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2)文化之所以会对人们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主要在于文化从根本上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一方面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不会轻易发生改变,因此会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但这并不是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不可改变的。

2.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塑造健全的人格(1)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同,落后、腐朽的文化会把人们引向歧途,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培养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就要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摒弃落后、腐朽的文化。

(2)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8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8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八)认识运动把握规律A组基础对点练考点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这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一首。

其中“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是()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B.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C.我们在看到事物绝对运动的同时,也不能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不正确的解析:A、D两项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项观点错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波”是一种运动,“不改旧时波”强调的是相对静止。

答案:C2.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提出无极(无)生太极(有)。

太极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动极则静,静极则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太极本源于无极,无极是宇宙生成的根本。

这一观点()①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②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③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④看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解析:“五行统一于阴阳,无极是宇宙生成的根本”,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③符合题意;“动极则静,静极则动”体现了④的观点。

①表述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②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D项。

答案:D3.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必须因势利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

这表明()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③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互影响、相互决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此题考查运动和规律,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主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②错误;客观规律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故④错误;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进程,表明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故①③符合题意。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

C
D、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 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 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 以存在、生活。
马克思的上述论断的哲学涵义是( A )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D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 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 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这些话说明( )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可以由人的主观意识 决定 B、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社会规律不具有客观性 C、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具有客观性 D、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到底什么在运动呢?
各 是 什 么 ?
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呢?
宏观物体—— 机械运动的载体
原子、离子—— 化学运动的载体 生命有机体—— 生物运动的载体 生产方式—— 社会运动的载体 人脑—— 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 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 本不存在的
视频链接
探究:以上探究材料说明了什么 哲学道理?
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①人 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 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②人 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 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 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 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
5、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模拟法庭
张三向李四借钱并立字据。一日,李四 向张三要钱,张三振振有词地说,事物是运 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不再是原来的我了, 我没欠你的钱,李四气得打了他一顿。二人 闹到县衙,县官问张三:欠债还钱,乃天经 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张三把他的理由 又陈述了一遍。县官听了觉得很有理,又问 李四,为什么要打人?李四说,事物是运动 变化的,此时的我已经不是打他时候的我了, 我没打他!县官只好不了了之。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练习题(附答案)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练习题(附答案)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练习题(附答案)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知识点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A.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总和B.意识以外的所有变化C.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D.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C.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3.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4.(2010广东汕头金山中学期中)继2009年夏天出现日全食之后,2010年1月15日出现的日环食再次点燃了人们的“追日”热情。

实际上,太阳、地球、月亮都在运动,但是大自然却呈现给人们的是月亮从静止的太阳下经过,从而掩盖了太阳的光辉。

日食的形成能够印证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物质运动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5.(2010浙江宁波云龙中学期中)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我国唐代著名僧人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知识点二:运动是有规律的6.判断某种联系可否称为规律,关键看其是否是物质运动过程中________联系A.固有的、现象间的、稳定的B.客观的、经常出现的C.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D.客观的、现象间的、必然的7.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B.日出东方C.新陈代谢D.万有引力8.(2010浙江淳安中学返校考试)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06周)周末培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06周)周末培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周末培优难易程度:★★★★☆$典例在?n八卦作为一种神奇的符号文化,产生于中原地区,但影响深远广泛,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伏羲八卦及相关符号文化属于传统文化的源文化,是传统文化源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态。

代表了早期中国朴素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的文化和人文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还涉及中医、武术等方面。

这说明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传统文化注重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文化和享用文化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V解題风备1•传统文化不等于落后文化,也不等于古代文化、封建文化(1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产物,也会随着人类历史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

传统文化中有落后于时代的成分,但传统文化不等于落后文化。

(2)传统文化与古代文化是从不同角度来指称的。

①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的,它是根据文化的时代划分的。

传统文化是针对文化的传承性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②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认为继承传统就是复古,甚至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是不能并存的,或是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反对传统文化,都是错误的。

(3)不能把传统文化和封建文化看作同义词。

①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主要形成于封建社会,但传统文化不等于封建文化。

传统文化不是封建主义的产物,而是人们从长期实践生活经验中概括出来的。

②对封建文化我们要具体分析。

封建文化包含着一些值得汲取的有益成分,在封建主义的上升时期尤其如此,我们需要认真辨别文化遗产中好的东西和不好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

2 .正确区分文化、传统文化、先进文化(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任何文化产品都是人类对外部客观世界进行思维加工的结果。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上学期期中复习(10月28日)周末培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上学期期中复习(10月28日)周末培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周末培优高考频度:★★★★☆难易程度:★★★★☆那边“洪荒之力”的余温还未散去,这边“厉害了,我的哥”又集体刷屏。

你也许要问,“‘厉害了,我的哥’是什么?”正在一头雾水时,微信、微博中已经出现“厉害了,我的国”“厉害了,word哥”等变体,而使用它们的不仅有朋友,还有媒体“大V”。

这种现象佐证了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③人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④科学技术极大的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全面理解文化交流(1)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包括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也包括外域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能够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贡献;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文化交流的作用是双重的。

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积极地吸收和借鉴各国的优秀文化,为发展中华文化服务,又要坚决抵制国外落后、腐朽文化的侵蚀和渗透,确保中华文化健康发展。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模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等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有四大特点:一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延续力。

纵观世界上各个主要的古老文明,大都发生过中断和衰落,唯独中国文化从未中断过,也未停止过,它一脉相承直到今天。

二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农业型的文化。

这种形态的文化,不仅在意识形态上使得农民形成了重农、尚农的思想,而且在社会心理和行为上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三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开放型文化。

它总是能够积极地吸纳和融合异己文化,而不是盲目地排斥或应付。

四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和”文化。

这种“和”主要包括自我身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三方面的内容。

3.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1)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潜在的推动因素。

高考政治 4.2.1认识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 4.2.1认识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
第九页,共21页。
思考(sīkǎo) 与理解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yī tiáo)河流。”
赫拉克利特认为:当人第一次踏进河流时,河水虽然在 流动(liúdòng),河床也在变动,但毕竟是这条河流;当 第二次踏入这条河时,这条河流发生了变化,河水已不 是原河水,而是新的河水河床也发生了变化。
第十四页,共21页。
进一步理解 (lǐjiě)
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上, 克拉底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yī tiáo)河流.” 存古在希腊两哲学种家错芝诺误:提的出(t看í chū法)“飞。矢不动.”
不变论:
只承认 静止而 否定运 动

只承认绝对 运动而否认 相对静止
第十五页,共21页。
巩固
辩证唯物主义肯定物质运动的绝对性。但并不否认物质也有 相对静止状态。静止是相对的临时的表面的:一是物体之间有 空间位置不变,如太阳、山、城市,多年不发生机械运动,从 这个意义(yìyì)上讲是静止的;二是事物处在量变阶段,物体本 身根本性质没有变化,显静止状态。这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如:人在静坐或睡眠时,人体中各种生理活动都在进行,而且 随地球绕太阳运行而运动。如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发生根 本性的变化前,资本主义性质不会变,这是静止。但其内部矛 盾运动并没有停止。因此,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与静止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系
第十页,共21页。
4、运动(yùndòng) 与静止
事物在它发 展的一定 (yīdìng)阶段 和一定 (yīdìng)时期, 其根本性质 没有发生变 化。
静 止 (jì ng zh ǐ)
第十一页,共21页。
物体相对于某 于参照系来说 没有发生某种 运动,或物体 在一定条件和 范围内没有进 行某种特殊的 运动。

高中政治周末培优(第06周)认识运动(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new)

高中政治周末培优(第06周)认识运动(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new)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可用排除法解答此题,③否认了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动性。①②④符合题意.
15.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了蟾蜍蜕皮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 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蜕下的皮马上被蟾蜍吃掉。他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只对运动的物体敏感。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用光照吸引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巧获蟾衣之所以实现的客观依据是
A.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B.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答案】B
2.我国古诗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智慧。“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哲学上看,这两首诗共同体现了
A.客观规律可以被认识和利用
B.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人可以创造规律,造福于人类
D.人可以改造规律,但不能消灭规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和利用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我国首颗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在酒泉成功发射,实现宽波段、大视场、大有效面积的X射线空间观测,说明客观规律可以被我们认识和利用,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排除;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改造、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 律,C、D说法错误.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历史上,陕西省吴起县是个林草丰美的地方。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口和牲畜数量的快速增加以及“以粮为纲”的政策导向,加之当地群众长期沿袭广种薄收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大面积开荒种地和漫山放牧,掠夺式经营土地资源,致使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陷入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和“越荒越牧、越牧越荒”的恶性循环,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近几年,当地把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促进经 济、社会发展的根 本措施,走出一条在经济建设中恢复生态、在生态恢复中发展经济的良性循环之路,实现了生态目标与农民脱贫致富的和谐统一.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六次双周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六次双周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上学期2017级第六次双周练政治试卷考试时间:2017年12月21日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成群的蚂蚁中,大部分蚂蚁很勤劳,寻找、搬运食物争先恐后,少数蚂蚁却东张西望不干活。

当食物来源断绝或蚁窝被破坏时,那些勤快的蚂蚁一筹莫展.“懒蚂蚁”则“挺身而出”,带领众伙伴向它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这就是所谓的“懒蚂蚁效应”。

“懒蚂蚁效应”给企业经营的启示是①重视职工整体素质的提升,激发职工劳动积极性②重视提升职工的智能化操作水平,提高劳动效率③重视市场研究和市场开拓,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④制定正确发展战略,牢牢把握企业未来发展方向A.①② B。

②③ C.①④ D。

③④2.据研究,每一位消费者身后大约有250个亲朋好友.如果赢得了一位消费者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得罪了一位消费者,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个人。

这就是商场中的“250定律”。

据此,企业应该①以消费者利益为经营目标,扩大市场②自觉遵守市场道德,坚持诚信经营③提高生产能力,确保市场供给④实施品牌战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A.①②B.①③ C。

②④D.③④3。

最近一款秉持环保理念的智能饮料瓶回收机迅速在沪得到认同,这种“互联网+收废”模式有利于将空饮料瓶送入正规回收渠道,打破原有的收废游击队对饮料瓶回收的“垄断”,一定程度地遏制过去收废品从而导致的制售假冒伪劣和加剧环境污染的情况。

这种模式的出现将①有利于规范收废品行业的市场秩序②创造消费动力,引发时尚消费③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利润④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著名学者宋鸿兵《货币战争》一书引起网上热议,它揭示了对金钱的角逐如何主导着西方历史的发展与国家财富的分配,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货币的神奇魔力。

从根本上说,货币的神奇之处在于A.它是社会财富的代表B.它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C.它和商品是一对孪生兄弟D.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5.甲商品与乙商品是互补商品,丙商品是甲商品的替代品。

2017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4第4课考点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含答案

2017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4第4课考点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含答案

考点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知识精讲一运动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原理理解强调误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载体,离开物质载体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从物质的本质上讲的,它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物质的固有属性是运动,这是从物质的存在状态上讲的。

3。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特别提醒相对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

二规律1.规律的概念(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理解注意:图表右侧的举例均不属于规律,如“苹果落地”属于自然现象,但其中蕴含的“万有引力”则属于规律。

特别提醒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规律混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规律不等于现象,凡是能够借助感官直接感知的均为现象而非规律。

2。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不可抗拒性。

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违背规律。

否则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2)规律是客观的,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

规律是普遍的,但并非是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3.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4。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世界就是按其固有规律运动着的物质世界.(3)要在物质运动中把握规律,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运动(测试时间:40分钟,总分:60分)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2017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

20年来,“一国两制”构想下的香港愈加繁荣,同时基本法承诺的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仍然保持不变。

这体现的哲理是A.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B.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答案】B2.我国古诗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智慧。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从哲学上看,这两首诗共同体现了A.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B.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性C.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D.事物的普遍联系【答案】C【解析】“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强调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3.“时间去哪儿了?能否找到它,带着现在的记忆回到过去,懂点事,听点话,让爸妈的笑容漫上脸颊?时间,或许就在心里,就是一个渐渐懂得了什么是辛苦,什么是责任,什么才叫一个家……时间哪里都没去,就在原地等待着,等待着看一幕幕花开的芬芳,等待着懂得的人,去做让它都感到幸福的事情。

”这启示我们①只有在时间静止的状态下我们才能感知亲情的可贵②承认时间处在绝对运动中就会陷入不可知论的泥潭③要正确把握好时间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④要善于在时间的相对静止中创造和把握当下的幸福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B入不可知论,②表述错误。

故选B。

4.在西方,芝诺提出了“飞矢不动”的理论,迷惑了很多人。

下列对芝诺的“飞矢不动”说评价正确的是①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②承认了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③认为飞箭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④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变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飞矢不动”说否定运动,认为飞箭在某一瞬间只在这一个点上,不在另一个点上,只看到了静止,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变论,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漫画中父亲的做法①忽视了静止的条件性、暂时性和相对性②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③忽视了运动的无条件性、永恒性和绝对性④体现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的观点和客观实在性,②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道:“遥看瀑布挂前川”,后人评述此句中意境全在“挂”字之上,是因为此字体现了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④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

“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挂”字,体现了动态的瀑布像画(静止)一样挂着,说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①④正确;材料没体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②③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

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

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二者关系。

连续播放数十张相同的画面,这个过程是运动的,但形成的效果却是静止的,这说明静止并非完全不运动,而是没有发生某种形式的变化,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A符合题意;B、C与题意无关;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说法错误。

8.“天有其时,地有其材,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荀子•天论》中的这段话意思是说:天有时令变化,地有丰富资源,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这就叫作能与天地相配合。

这其中包含的哲理有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②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③物质是运动的固有属性④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答案】D9.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

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上述材料表明①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②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③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运动的规律的知识。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果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这说明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人们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①③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改变、消灭和创造规律,②表述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④表述错误。

10.爱因斯坦曾经说他相信有上帝,但是相信的不是一个人格化的上帝。

他不满意玻恩和海森伯对量子性质随机性和不可精确预期性的诠释,说了一句名言:“上帝永远不会掷骰子。

”对爱因斯坦世界观的正确理解有①爱因斯坦否认物质世界存在着规律性②爱因斯坦倾向于世界具有统一性③爱因斯坦相信客观世界受规律支配④爱因斯坦没有清晰一致的世界观立场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答案】C界受规律支配,说明他有清晰一致的世界观立场,④错误。

故选C。

11.2017年6月15日,我国首颗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在酒泉成功发射,实现宽波段、大视场、大有效面积的X射线空间观测,推动我国在国际激烈竞争的高能天体物理观测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这主要说明A.客观规律可以被认识和利用B.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人可以创造规律,造福于人类D.人可以改造规律,但不能消灭规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认识和利用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我国首颗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在酒泉成功发射,实现宽波段、大视场、大有效面积的X射线空间观测,说明客观规律可以被我们认识和利用,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排除;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改造、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C、D说法错误。

12.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

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简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A.秉承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D.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生态保护环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

“人定胜天”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A表述错误;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保护生态环境,D符合题意;当地人民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而不是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B 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C不符合题意。

广东农垦局局长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其实我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神,我只是遵循了市场规律,依靠整个团队,并一步步来做而已。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最大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对市场的关注程度不同。

没有市场,种出的东西再好,也只能等着烂掉;离开市场,现代农业就无从谈起。

”据此回答13~14题。

13.上述材料告诉我们A.人们可以创造必要的规律为自己服务B.事物运动的规律是不确定的C.事物运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只要认识了客观规律,就能在改造世界中取得成就【答案】C14.上述材料告诉我们,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①认识和把握规律②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③被动适应规律④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可用排除法解答此题,③否认了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动性。

①②④符合题意。

15.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

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了蟾蜍蜕皮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

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蜕下的皮马上被蟾蜍吃掉。

他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只对运动的物体敏感。

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用光照吸引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

巧获蟾衣之所以实现的客观依据是①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②认识规律及其实现条件才能利用规律③客观事物发展有自己的特殊规律④规律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蟾蜍蜕皮也有其内在规律,只有把握规律才能控制其发展过程,达到获取蟾衣的目的,故②③正确。

偶然的一次发现只是一个条件,反复地观察、实验、总结才能真正揭示规律,故①错误。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偶然的联系不是规律,故④错误。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历史上,陕西省吴起县是个林草丰美的地方。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口和牲畜数量的快速增加以及“以粮为纲”的政策导向,加之当地群众长期沿袭广种薄收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大面积开荒种地和漫山放牧,掠夺式经营土地资源,致使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陷入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和“越荒越牧、越牧越荒”的恶性循环,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近几年,当地把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措施,走出一条在经济建设中恢复生态、在生态恢复中发展经济的良性循环之路,实现了生态目标与农民脱贫致富的和谐统一。

结合材料,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如何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15分)【答案】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承认和尊重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自然规律是客观的。

要尊重自然规律,大面积开荒种地和漫山放牧违背了客观规律,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就是自然对人的惩罚。

③面对客观自然规律,人并非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人们认真总结过去盲目毁林开荒、漫山放牧的教训,把握森林与保持水土之间、农林牧之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的规律性,走上了在经济建设中恢复生态、在生态恢复中发展经济的良性循环之路,实现了生态目标与农民脱贫致富的辩证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