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

合集下载

围手术期处理

围手术期处理

围手术期处理一、名词解释1.围手术期(perioperative period):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到与本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包括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三个阶段。

2.围手术期处理(management of perioperative period):是指以手术为中心而进行的各项处理措施,包括病人的体质与精神的准备、手术方案的选择、特殊情况的处理、手术中的监护,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等,即术前准备、术中保障、术后处理三大部分。

3.术前准备(preoperative preparation):指针对病人的术前全面检查结果及预期施行的手术方式,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使病人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和机体条件,以便安全地耐受手术。

4.急症手术(emergency operation):某些外科疾病,需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准备,然后迅速实施手术。

如急性阑尾炎并穿孔,外伤性肠破裂等。

在呼吸道窒息、胸腹腔内大血管破裂等病情十分急迫的情况下,为抢救病人生命,必须争分夺秒的进行紧急手术。

5.限期手术(confine operation):某些外科疾病,手术时间可以选择,但有一定的限度,不宜过久延迟手术时机,应在限定的时间内做好术前准备。

如各种恶性肿瘤根治术、已用碘剂作术前准备的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等。

6.择期手术(selective operation):某些外科疾病,施行手术的迟早,不致影响手术效果,应做好充分的手术前准备,这类手术称为择期手术,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胃大部分切除术、一般的良性肿瘤切除术及腹股沟疝修补术等。

7.术后处理(postoperative management):是指针对麻醉的残余作用及手术创伤造成的影响,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尽快地恢复生理功能,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8.Goldman指数(Goldman’s index):是综合评估心脏病病人手术风险时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该指数提供了阳性发现与额外风险有关的评分标准,可在实际应用时参考。

围手术期及安全管理

围手术期及安全管理
时间范围
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 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 ,时间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围手术期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地位
关键阶段
围手术期是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重要 时期,手术的成功与否、患者的康复 情况都与这一阶段的处理密切相关。
涉及多方面
围手术期不仅涉及手术本身,还包括 患者的心理准备、身体状况评估、麻 醉方式选择、术后护理等多个方面。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类型,制定个性化的康 复锻炼计划。
锻炼方式选择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步行训练等 ,逐步增加活动量。
营养支持策略
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制定营养支持方案,促 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 食物,增加营养摄入。
围手术期心理关怀与支持服 务
3
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和恐惧来源
明确的手术指征
确保手术是解决患者问题 的最佳选择,避免不必要 的手术。
详细的术前检查
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 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确 定手术方案。
术前讨论与手术方案制定
多学科团队协作
组织外科医生、麻醉师、护士等多学 科团队进行讨论,共同制定手术方案 。
个性化手术方案
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
评估手术风险并制定应急预案,以应 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加强团队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针对不同层次的手术团队成员,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包括手术技巧、设备操作 、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授课和手术演示,引进先进的手术技术和治疗理念,提高 团队的整体技能水平。
鼓励团队成员参加学术会议和进修培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专业素养。
引入先进管理理念,优化资源配置

第四章 围手术期处理

第四章  围手术期处理

(三)手术耐受力判断
对诊断已明确,具有手术指征的病人,应对
其手术耐受力加以判断,以便对手术危险性 作出正确评估,力求降低手术风险。影响手 术耐受力的因素包括病人的年龄、全身情况、 重要脏器功能的状态、手术的大小以及麻醉、 手术创伤对机体的潜在影响等。
手术耐受力可归纳为以下两类: 耐受力良好者:全身状况良好或较好,外科疾病局 限或对全身只有轻微影响,重要脏器无器质性病变, 或虽有早期部分器质性病变,但功能处于代偿状态。 耐受力不良者:全身情况较差或很差,外科疾病已 经对全身造成明显影响,或重要脏器有器质性病变, 功能处于失代偿状态,或属于高龄老年、低龄婴幼 儿。对这些患者需作积极和细致的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与手术分类的关系
急症手术
及时迅速、突出重点
手术
限期手术
抓紧时间、尽量充分
择期手术
充分准备
(一)尽快明确诊断
除入院时已明确诊断者外,对诊断尚未确定
者,应尽快采用一切措施明确诊断。必要时 可采用术前活检、穿刺等诊疗技术。对于手 术创伤大、切除器官将对生理和生活造成重 大影响者,应等待病理诊断明确后再拟订手 术方案。
(五)常用导管与引流物的处理
外科手术中常用的导管有鼻胃管、导尿管、 胸腔闭式引流管、气管导管、腹腔引流管、 各种造口管(胃、空肠造口管、“T”管、膀 胱、输尿管导管)、静脉导管。
术后要经常检查术中放置的引流管,观察引流 物的量、颜色并加以记录,一般情况下,如 无引流物引出,术后2~ 3天拔除。
(六)切口分类和愈合级别
(三)饮食和输液
非腹部手术 恢复饮食 腹部手术
一般在24~48小时内禁食;第3~4 日肠道功能恢复后进少量流质; 第5~6日进半流饮食;7~9日 恢复普食 视手术大小、麻醉方法和 病人反应而定

中医护理围手术期

中医护理围手术期

膳食指导与营养支持
膳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及手术需求,制定个性化的中医膳食方案,指导患者合理膳食,以增强 体质,促进术后恢复。
营养支持
对于营养不良或特殊体质的患者,给予中医营养支持治疗,如中药药膳、食疗等,以改善患者 的营养状况,提高手术耐受性。
术前中药熏洗及贴敷
中药熏洗
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需求,选用具有 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等功效的中药进 行熏洗治疗,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缓解术前紧张情绪。
术后中医康复护理策略
疼痛评估与缓解方法
疼痛评估
利用中医望、闻、问 、切四诊合参,结合 患者主诉、表情、体 位等,全面评估疼痛 性质、程度和部位。
中药外敷
选用活血化瘀、消肿 止痛的中药外敷,如 三七、红花等,缓解 局部疼痛。
针灸治疗
根据疼痛部位和性质 ,选用相应穴位进行 针灸治疗,如合谷、 足三里等,以疏通经 络、调和气血。
在继承传统中医护理技术的基础上,将不断研发 新的护理技术和方法,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3
中医护理将与西医护理更加融合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医护理将与西医护理更加紧 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更加完善的护理体系。
THANKS
感谢观看
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 物质等营养素,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康 复。
食物禁忌
药膳调理
避免食用影响伤口愈合的食物,如辛辣、 刺激性食物和海鲜等发物。
选用具有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的中药制成药膳 ,如当归生姜羊肉汤、黄芪炖鸡等,以改善 患者营养状况和促进伤口愈合。
05
并发症预防与中医调治方法
出血风险监测及止血技巧
03 促进患者康复
中医护理理念在围手术期的应用可以促进患者气 血调和、阴阳平衡,加速术后康复过程。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5篇)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5篇)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围手术期即从病人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

术前期可能数分钟至数周不等术后期的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术式而有所不同。

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是为病人手术作好充分准备和促进术后康复。

制定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更好地落实术前准备内容及术后康复措施,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术前管理1、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

2、经治医生必须请科主任或上级医生查房,共同讨论决定病人是否手术及手术时机,总住院要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原则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安排手术。

3、所有择期手术及部分病情严重的急诊手术均应经科主任审批,四类手术需填手术审批表,疑难重症大手术、高风险手术、多科联合手术,由主任医生或科主任审批并报医务科备案,致残手术、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报医务科,由主管院长审批后进行。

4、主刀医师亲自与病人或家属术前谈话,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并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

5、手术通知单应由总住院或科主任统一填写,各项目(包括参观人员)均需详细、准确填写到位,如手术室要求接台,科室需配合手术室,自行将接台顺序排好。

6、择期手术,手术通知单需10∶30前送至手术室,急诊需术前____分钟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手术通知单,并标明“急”字。

7、麻醉医生须于手术前日亲临病房查看二、三、四类手术病人,了解病情:患者身体状况、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再决定麻醉方式,同时了解术前准备情况,如准备不充分有权暂停手术并在病历中写出麻醉评估意见。

8、手术当日病人作好术前准备后,由手术室7∶30带病历将病人接往手术室,手术室护士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手术安排表后方可推入手术间。

9、患者入手术间前,手术室护士应在准备间为患者脱去自身衣服,换上手术服。

二、术中管理1、手术医师须9∶00前进入手术室,进手术室后必须遵循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并协同麻醉医师再次确认手术病人姓名、手术部位。

围手术期的名词解释

围手术期的名词解释

围手术期的名词解释手术围手术期(Perioperative)是指从手术准备开始,到手术结束及术后康复期的一段时间。

围手术期包括术前期、术中期和术后期。

术前期是指手术前的准备阶段,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病史采集是获取患者疾病及手术相关的信息,包括过去的病史、过敏史、用药情况等。

体格检查主要是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器官功能等,评估患者手术风险。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等,用于评估患者的生理状态和手术风险。

影像学检查主要是通过X射线、CT、MRI等检查,了解患者疾病的病变情况和手术的可行性。

术中期是指手术进行中的阶段,主要包括手术准备、麻醉、手术操作和术中监测等。

手术准备包括患者在手术台上的固定、患者体位的调整等。

麻醉是指给患者施加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失去疼痛感,达到手术无痛或全身麻醉的状态。

手术操作是指外科医生进行手术切割、缝合等直接操控患者体内组织的过程。

术中监测是指为了确保手术安全和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理参数的监测。

术后期是指手术结束后的恢复阶段,主要包括术后妥善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等。

术后妥善护理包括对患者伤口的处理、对患者全身状况的观察和护理,保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包括避免感染、减少出血、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康复期是指手术后的一段时间,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恢复活动,以恢复身体功能和提高生命质量。

手术围手术期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多学科的专业人员的协同合作。

通过对围手术期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高质量的手术护理。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围手术期即从患者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

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是为患者手术作好充分准备和促进术后康复,制定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更好地落实术前准备内容及术后康复措施,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1.术前管理1.1凡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各级医师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实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以及必需的检查。

准备输血的患者必需检查血型及传染筛查肝功、乙肝五项、HCV、HIV、梅毒抗体。

1.2手术前主刀医师必须亲自查看患者。

手术前谈话由手术医师进行,向患者及家长或患者法定监护人履行告知义务,《手术同意书》应包括:手术方案、手术风险与利弊、手术指征、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可能的并发症及其他可供选择的诊疗方法等内容。

知情同意书应由手术医师先签署,然后由患者监护人或近亲属签署。

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患者不能签字,患者家长或法定监护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正常上班时间报告医务部,非正常上班时间报告总值班,在病历详细记录。

1.3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

手术治疗计划记录于病历中,包括术前诊断、拟施行的手术名称、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等。

中等以上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

重大手术、特殊患者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本中,并上报医务部存案。

1.4肿瘤手术应以病理诊断为决定手术方式的依据。

根据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结果需要调整手术方式的,在手术前要向患者监护人或近亲属充分说明,征得患方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5手术前应向患者监护人或近亲属充分说明使用血与血制品的必要性,使用的风险和利弊及其他可选择办法等。

1.6麻醉医师须于手术前日到病房查看患者了解病情:病史、身体状况、手术部位,了解术前准备等,最后选择麻醉方式。

将麻醉评估填写在麻醉术前访视记录单中。

必须由具有资质和授权的麻醉医师为每一位手术患者制订麻醉计划,麻醉计划记录于病历中,包括拟施行的麻醉名称、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等。

围手术期管理规范

围手术期管理规范

定义
围手术期是指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 ,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所 有医疗活动。
时间段
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 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 ,时间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
围手术期重要性
01
02
03
保证手术安全
通过全面评估和准备,降 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 功率。
促进术后恢复
利用信息化手段
借助电子病历、移动通讯等工具,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和准确性。
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和激励机制设计
加强团队培训
定期组织团队成员进行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的培训,提高团队整体素质。
建立激励机制
设立奖励制度,对在团队协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 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鼓励经验分享
鼓励团队成员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促进团队 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进步。
2023-2026
ONE
KEEP VIEW
围手术期管理规范
REPORTING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目 录
• 围手术期概述 • 术前准备与评估 • 术中操作规范与安全措施 • 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围手术期团队建设与沟通协作
PART 01
围手术期概述
定义与时间段
正确保养器械
手术后应对器械进行清洗、消 毒和保养,以延长使用寿命和
确保下次使用效果。
麻醉监测与调整策略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手术过程中应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 括呼吸、心率、血压和体温等指标。
预防并发症
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呼 吸抑制、低血压等。
及时调整麻醉深度
根据手术需要和患者反应,及时调整麻醉深 度,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什么是围手术期

什么是围手术期

什么是围手术期?
围手术期是指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期,包含手术前期、手术期及手术后期3个阶段。

围手术期的3个阶段:
①手术前期: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到将患者送至手术台。

重点在于为手术做周密准备,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

包括明确诊断、掌握机体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确定手术方案、患者术前的准备、手术器械的准备、麻醉的选择、患者及家属心理的准备等。

②手术期:从患者被送上手术台至患者手术后被送入复苏室(观察室)或外科病房。

包括无菌技术的贯彻、麻醉保证、术中生命体征的监测、术中意外的防治及感染的预防。

③手术后期:从患者被送至复苏室或外科病房至患者出院或延续治疗。

包括麻醉的复苏、病情的观察、内环境和器官功能的监护、各种引流的观察和处理、并发症的防治、营养支持、抗感染措施等。

围手术期医学概述ppt

围手术期医学概述ppt

麻醉学是围手术期医学不可分 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麻醉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围 手术期医学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 基础。
现代医学理念中“术前准备”已 基本被“麻醉前准备”所替代。
课程《围手术期医学》是南昌大学麻醉学 系自主研发的一门经典而又具有开拓性的课 程,为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本科教育 课程设置翻开了新的一页。
11、提高麻醉手术成 功率,降低手术风险 性,促进术后康复。
四、围手术期处理
围手术期处理:是对患者术前准备阶段评 价后做出的针对性处理,并选择可耐受麻醉 手术的相应措施,以保证麻醉手术得以顺利 完成和促进术后康复。
围手术期前术前准备阶段往往 是以患者的具体病情所决定。 急诊创伤患者可数分钟或数十
分钟就送进手术室, 择期手术、病情复杂的患者可
数天或数周。
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
★多学科共同协作的综合治疗措施; ★患者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良好的机体条
件;
★防止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尽快恢复生理功能,促使早日康复。
围手术期准备:
➢心理准备; ➢生理准备; ➢特殊准备; ➢麻醉手术指征与手术适应证系统评价。
围手术期应在诊断确并决定手术日开始。
诊断已明确,但须先行非手术治疗,则围
手术期应从非手术治疗结束决定改用外科手 术治疗日开始。
诊断明确,手术治疗也确定,手术后外科
情况已结束,但遗留一些问题需继续住院治 疗。则围手术期应从决定手术日开始、至外 科手术治疗结束为止。
围手术期的准备、管理与治疗:国外主要 由麻醉学科医师完成。国内主要由外科医师 完成,麻醉学科医师参与其中。
风险共担的原则;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同意,由患者本人及
家属签署书面的手术、麻醉知情告知同意书。

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2)定期对手术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性能和安全。
(3)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设备,提升手术质量和效率。
3.环境布局
(1)优化手术室环境布局,确保手术流程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2)提供良好的术后恢复环境,促进患者舒适康复。
(3)确保手术区域的安全性和隐私性,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十六、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3)指导患者进行术前适应性训练,如呼吸功能锻炼、床上排便等。
3.术前讨论
(1)手术团队应进行术前讨论,明确手术方案、麻醉方式和术中注意事项。
(2)讨论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预案。
(3)记录术前讨论内容,由参与讨论的医护人员签名确认。
九、术中管理
1.手术安全
(1)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确保手术部位、术式和患者身份无误。
2.各临床科室设立围手术期管理工作小组,负责本科室围手术期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四、管理制度
1.手术前期管理
(1)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患者安全。
(2)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合理的术前准备方案。
(3)加强术前医患沟通,充分告知手术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
(4)做好术前各项检查,确保手术安全。
十四、患者安全与满意度
1.患者安全管理
(1)制定患者安全管理制度,预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2)加强对患者身份识别、用药安全、防跌倒等环节的管理。
(3)建立不良事件上报和患者投诉处理机制,保障患者权益。
2.患者满意度调查
(1)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围手术期服务的评价。
(2)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2.将围手术期管理纳入科室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价体系,对优秀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培训

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培训
在手术开始前、手术过程中和手术结束时,对患者身份、手术部 位、手术方式等进行核查,确保手术正确无误。
术中并发症预防
针对可能出现的术中并发症,制定预防措施,如低体温、出血、心 脑血管意外等。
术中紧急情况处理
建立术中紧急情况处理流程,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 采取应对措施。
术中团队协作
团队协作培训
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手术风险 、预期效果、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术前讨论
医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前讨论 ,就手术方案、预期效果、风险 等方面进行充分沟通,确保患者 及家属理解手术的风险和不确定
性。
术前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的焦虑、恐惧等情绪, 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 树立信心,保持良好心态迎接手
术。
03 术中管理
手术过程管理
01
02
03
手术室环境管理
确保手术室环境清洁、安 全,符合无菌要求,定期 进行环境监测。
手术物品管理
确保手术所需器械、敷料 、药品等物品准备齐全, 并正确使用和管理。
手术流程管理
制定详细的手术流程,明 确各岗位人员职责,确保 手术过程高效、有序。
术中风险控制
患者安全核查
围手术期的重要性
围手术期管理对于患者的手术效果和 术后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围手术期管理有助于减少并发 症、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
围手术期管理的目标
围手术期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顺利进行,同 时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管理目标包括: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促进患者满意度等。
术中教育
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流程、麻醉方式等。方式可采用面对 面讲解、图文资料等。

围手术期患者管理

围手术期患者管理

术前准备与禁食禁饮
术前准备
包括皮肤准备、肠道准备、药物过敏试验等,以确保手术顺 利进行。
禁食禁饮
根据手术类型和麻醉方式,术前一定时间内患者需禁食禁饮 ,以避免术中呕吐和误吸风险。
心理干预与疼痛控制
心理干预
针对患者的焦虑、恐惧等情绪,进行 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保持积极 心态。
疼痛控制
术前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耐受度, 制定个性化的疼痛控制方案,以减轻 患者痛苦。
肺部并发症预防
指导患者深呼吸、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康复锻炼与指导
01
02
03
早期康复锻炼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 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进行 早期康复锻炼,如床上活 动、床边站立等。
出院后康复指导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详细的 出院后康复指导,包括饮 食、运动、药物使用等方 面的注意事项。
定期随访
围手术期患者管理
演讲人: 日期:
1
目 录
contents
• 围手术期概述 • 手术前患者管理 • 手术中患者管理 • 手术后患者管理 •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 围手术期心理干预 • 围手术期护理团队建设与培训
围手术期概述
3
定义与时间段
定义
围手术期是指围绕手术的一个全 过程,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及手 术后的一段时间。
手术中患者管理
3
麻醉方式与监测
麻醉方式选择
根据手术类型、患者身体状况和 麻醉医师建议,选择合适的麻醉 方式,如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等

生命体征监测
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 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 血压、体温等指标,确保患者安全 。
麻醉深度调整

围手术期管理的相关培训

围手术期管理的相关培训

在模拟手术室或实际手术室进行实践 操作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培训内容涉及手术室的安全管理规定、感染控制措施以及无菌技术 操作等。
围手术期患者心理护理
培训内容包括了解患者心理需求,掌握心理疏导技巧,帮助患者缓 解紧张情绪。
培训方式
理论授课
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形式传授围手 术期护理的理论知识。
实践操作
团队模拟演练
通过模拟围手术期场景,进行团队协 作演练,提高护理人员应对突发状况 的能力。
围手术期管理的相关培训
目录
• 围手术期概述 • 术前准备 • 术中管理 • 术后管理 • 围手术期护理人员培训
01 围手术期概述
围手术期的定义
围手术期是指患者从决定接受手术治 疗开始,到手术结束并基本康复的一 段时间,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 后三个阶段。
围手术期管理是指对患者在围手术期 的各项生理功能、心理状态、营养状 况等进行全面评估和干预,以确保手 术顺利进行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促进康复。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检查 伤口,预防感染。
预防血栓形成
鼓励患者适当活动,使用抗凝 药物等预防血栓形成。
预防压疮
定期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保 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
处理并发症
如出现并发症,及时诊断、处 理,确保患者安全。
术后康复指导
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术前准备措施
根据手术需要,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如备皮、肠道准备、药物准备等。
术前心理辅导
焦虑与抑郁管理
识别和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缓解 情绪压力。

什么是围手术期

什么是围手术期

什么是围手术期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2围手术期的准备围手术期的一般准备主要包括心理方面准备和病人的身体准备。

1.心理方面准备(含医务人员)(1)增进与病人及家属的交流,对病人的病情、诊断、手术方法、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效果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手术的危险性、手术后的恢复过程及愈后,向病人及家属交待清楚,以取得信任和配合,使病人愉快地接受手术。

(2)充分尊重病人自主权的选择,应在病人“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采取诊断治疗措施,在病人没有知情同意前,不宜做任何手术或有损伤的治疗。

2.生理方面准备:病人维持良好的生理状态,以安全度过手术和手术后的过程。

(1)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咳嗽和咳痰方法,术前两周开始停止吸烟(2)备血和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贫血;血型鉴定及交叉配合试验,备好一定量的全血(3)预防感染:不与有感染的病人接触;杜绝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员进入手术室;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①涉及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区的手术;②胃肠道手术;③操作时间长的大手术;④污染的创伤、清创时间较长或难以彻底清创者;⑤癌肿手术;⑥心血管手术;⑦人工制品植入术;⑧脏器移植术。

(4)胃肠道准备:①非胃肠手术病人,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水,为防止麻醉或手术中呕吐。

术前一夜肥皂水灌肠。

②胃肠道(尤其是结肠)手术,术前1~2天进流质饮食,如果行左半结肠或直肠手术,则应行清洁灌肠,并于术前2~3天开始服用肠道制菌药物,减少术后感染机会。

(5)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术前一周左右,根据不同状态,经口或经静脉提供充分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

一般的择期手术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值(REE)约增加10%.(6)其他:术前一天或术日早晨检查病人,如有发热(超过38.5度)或女病人月经来潮,延迟手术;术前夜给镇静剂,保证病人的充分睡眠;进手术室前排空尿液,必要时留置尿管;手术前取下活动牙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体温 ➢ 心率 ➢ 呼吸 ➢ 血压 ➢ 尿量 ➢ 神志
常规观察
尚未重视
第一节
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支持
如何评估:两种方法
病人与正常人相比较 反映病人当前生理变
化的程度
自身的比较 疾病状态的变化过程
以及变化的趋势
第一节
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支持
一、神志
观察方法以及检查方法
定向力检查 头颅神经检查 肢体的感觉运动功能 基本的生理病理反射 Glasgow评分方法 CT,MRI(对头颅损伤以及部分肿瘤患者出现消化道
19
肺泡表面张力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肺 泡 表 面活 性物 质是 由肺 泡上皮 II 型 细胞 合成 和分 泌的 一 种 脂 蛋白 ,主要 成分是 二棕榈 酰卵磷 脂( DOL or DPPC),分布于肺泡液体分子层的表面,即液 -气界 面之间。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 ①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② 增加肺的顺应性。 ③ 维持大小肺泡容积的相对稳定。 ④ 防止肺不张。 ⑤ 防止肺水肿。
容量冲击试验 时间 液体的性质 量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The pressure between vena cava and right atrium is frequently called as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
Heart failure---CVP An index for the transfusion of
blood or fluid
第一节
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支持
周围血管阻力 血压
高血压病人,围手术期血压控制在不超过 160/100mmhg,降压药物的用法术前口腹,术后 静脉,能口服时仍改为口腹
休克病人,尽量使得血压接近正常,特别重要的 是任何情况下力争平均动脉压为大于60mmhg,术 后高血压 疼痛
20
呼吸氧合
D ∝ (P1 - P2) ·T ·A ·S d ·√Mr
式中: D:气体扩散速率(rate of diffusion) Δp:分压差(difference of partial pressure) T:绝对温度(absolute temperature) A:扩散面积(area of diffusion) S:溶解度(solubility) d:扩散距离(distance of diffusion) MW:分子质量(molecular mass)
肺动脉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 PE
治疗
抗凝 呼吸机---纠正低氧(减小
VT,PEEP) 手术取栓
第二节 围手术期的代谢调节与营养
代谢是生命活动的中心内容。早在半个世 纪以前美国著名外科学家Francis Moore 就在其著作中引入代谢评估的内容
其内容主要是从生理,生化和病理的角 度描述了水电解质平衡以及代谢紊乱,营 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对外科手术的影响, 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首次提出机体热卡 与氮的合理摄入比例,从而在理论上奠定 了外科营养支持的基础,减少了手术并发 症,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住院时间。
R Resistance (R)
Quantity (Q)
P1- P2 = QR
P1- P2 = QR P2 = 0
P = QR
P: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Q:very active R:peripheral resistance
R = 8L/r4 L:no change in a period of time :occasionally changeable r:very active
第二节 围手术期的代谢调节与营养
二,代谢状态的评估 评估的方法
“SIRS”诊断标准为代表的临床体征 血糖水平
血清氮质产物
第二节 围手术期的代谢调节与营养
SIRS诊断标准
T
>38°C或<36 °C
外科治疗是 手的艺术
手术 手法 换药
手术 “双 刃 剑”
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 病人死亡现象也是不争的事实
现实问题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如何规避或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 的不幸死亡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如何解决问题
为什么要手术 不作手术行吗
第一节
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支持
概述
生命体征包括
养不良,800提示重度营养不良,<1500提示营养 不良。
C、三甲基组氨酸测定和氮平衡试验
D,血浆甘油三脂和胆固醇
E,迟发型超敏反应(DTH):””0”表示无反应, “1”表示硬结范围小于5MM,”2”表示硬结范围大 于5MM.
第二节 围手术期的代谢调节与营养
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
第一节 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支持
肺动脉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 PE
定义:肺动脉主干或多 发的栓塞
肺动脉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 PE
高危因素
长期卧床 下肢骨科手术 有效循环不足 血流缓慢
肺动脉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 PE
临床表现
第二节 围手术期的代谢调节与营养
代谢评估的评估内容 机体营养状态的评估 代谢状态的评估
第二节 围手术期的代谢调节与营养
一、营养状态的评估 营养状态评估的概念:指对人体组成,
特别是三大物质以及水、电解质、维生素、 微量元素等水平的测量。它反应了机体的 储备能力,是一种“静态”的指标 营养不良的概念:过去指“营养不足”, 现在指“营养不良”,以及“营养过剩”。
第二节 围手术期的代谢调节与营养
代谢状态的评估 外科的多数疾病与炎症(创伤、感染)和
肿瘤有关,此时机体分解代谢加强,对于 外界的能源物质利用能力下降,甚至出现 机体组织的“自身相噬”,而导致所谓的 “恶病质”,在这一基础上,手术创伤应 激有可能会加重病人的分解代谢状态,进 一步加剧上述代谢失衡,造成分解代谢失 控而未及病人的生命。
抗利尿激素
产生部位:垂体后叶释放
作用: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 水的通透性,使尿量减少。
有效刺激有:血浆晶体渗透压升 高(出汗、吐、泻), 循环血量减 少(出血),动脉血压降低(休 克), 痛刺激。
第一节
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支持

高 后


异 常

吸收热。一般不需要干预。 中枢性高热。给予物理降温和化 学降温。 感染。注意泌尿,呼吸系统的感 染 输液、输血反应
出血 常为手术后最早出现的合并症,血压下降, 心率加快。但要注意假性血压升高,应加强观察, 避免误用降压药。
Pressure (P)
P1
P2
R Resistance (R)
1.Pressure (P) 2.Resistance (R) 3.Quantity (Q)
Pressure (P)
P1
P2
突然发生、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 单纯低氧血症,不伴有PCO2升 猝死(急性左心衰-co-冠脉痉挛 -急性心梗)
肺动脉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 PE
诊断方法
ECG:S1,Q3,T3导连以及部分心前区导联 的异常
超声心动、下肢超声多普勒,APTT等检查 CT,DSA(有确诊和治疗意义)
第二节 围手术期的代谢调节与营养
营养状态的方法以及指标
病史: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 体查:体重低于标准体重20%以下,高于30 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周径低于标准值10%以 下。
第二节
围手术期的代谢调节与营养
实验室检查: A、内脏蛋白测定:白蛋白(14-21D)、转铁蛋 白(5-8D)、前白蛋白测定(3-5D) B、淋巴细胞计数(TCL):800-1200提示中度营
PNI%=158-16.6(ALB)-0.78(TSH)0.2(TFN)-5.8(DTH)
PNI<30%表示发病率以及死亡率较低 PNI>60%表示危险性显著升高
第二节 围手术期的代谢调节与营养
代谢状态的评估 主要指对机体在应激状态下是否能够利用 能源底物,以及外援能源党的利用与自身 组织(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状态,即队 机体的“合成”与“分解”代谢的强弱对 比变化进行评估,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症状而与颅压改变症状难于区别时是一种较好的办法)。
第一节
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支持
一、神志
神志的观察 对于大多数非神经外科的择期手术病人并不难 但有如下情况时应注意
1. 遇急症、群伤、复合外伤要注意安静的病人 2. 严重肝、肾及内分泌疾病,极度营养不良的病人 3. 全身麻醉病人,特别手术后4-6小时仍未苏醒的患
患者可以平卧,且无颈静脉和肢端静脉无明显怒张。 6. 既往有心肌梗死的患者,一般应在心肌梗死后6个月之后
再接受手术,且要求心功能3级以上近期内没有明显的心 肌缺血改变和频发的不稳定性心率失常。
第一节 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支持
血容量 判断指标 体表静脉的充盈 度,心率,血压,尿量以及CVP
注意因肠梗阻,低蛋白血症,急性 腹腔出血以及使用ASTROPIC等药 物引起的隐匿的低血容量性改变
者。以及给予药物催醒的病人
第一节
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支持
二,尿的观察
尿量
反映
尿的颜色
比重
PH值
1. 肾脏的功 能
2. 也间接反 映了有效 循环血量、 血浆渗透 压以及心 脏的功能
第一节
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支持
正常成人尿量
>1200ml/d 至少700ml/d 30-50ml/h
少尿
P: Partial pressure
T: absolute temperatu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