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实施的异变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维普资讯
第1卷第2 3 期
2 6年 3月 0 0




V0 . 3 1 1 No. 2 Ma 2006 r.
Ju nlo hsclE u a o o ra fP yia d ct n i
我 国大 学 生 野 外 生 存 生 活 训 练 的现 状 与 发 展 趋 势
A s atI drOgi a m rhni l i i tn ecr n tao ddvl m n t n f u oruv a l bt c. o e nn c pees e s h iot u eti t na ee p etr do t o s i e r n r t a o v yn g t h r sui n o e o d rv i lf
dn . et s
Ke r s c l g t d n ;o to rs r ia ;p y ia d c t n c r c u ;p y ia a d me t e t ;C n y wo d :o e s e t ud o u vv e u l h s l e u a o ur u m c i il h sc n a h ah ln l l i ha
c r c l m y tm , x a d p y ia d c t n c riu u o tn , l o e e s d n c u uae b sck o l g , n a c ur u u s s i e e p n h s le u a o urc m c ne t h p c l g t e t a c l t a i n w e e e h n e c i l e u s m d
dnsi hn ,a drv ae a d vlpn ud o uvv f ann rcl g td nsC e et h s a d c t n e t nC a n ee dt t eeo i o torsria let i gf oe es e t a p r c yil e u a o i l h g l l r i o u n f p c i

高校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实践研究

高校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实践研究

2018年(第8卷)第09期运动训练学DOI:10.16655/ki.2095-2813.2018.09.038高校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实践研究①李涛1 李浩2(1.湖北科技学院 湖北咸宁 437100;2.赤壁市第一初级中学 湖北咸宁 437300)摘 要:现阶段,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已逐渐被引入高校课程体系之中,作为新型的体育训练课程,深受广大学生喜爱。

然而,大学生在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时,经常出现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宣传力度较小、训练经验缺乏、队员间沟通不足等问题,不利于高校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活动的开展。

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优势,其次研究了高校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提高学生参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校 学生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 研究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3(c)-0038-02①作者简介:李涛(1973—),男,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户外运动教学。

李浩(1967—),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本科,中级,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大学生通过参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能够锻炼自身的心理与身体素质,并且可以培养其活动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并锻炼他们学习与生活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主要是学生自发组织与社团形式两种,其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增强高校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对于高校大学生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在进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时,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该课程的进一步开展。

由此,本文研究高校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1 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优势分析1.1 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可调节学生心理障碍当前,大学生在进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时,能够增强各自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提高其自我认知能力,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

野外生活生存训练课程安全问题的研究与防范

野外生活生存训练课程安全问题的研究与防范

灾害 类 型
细 化 分 类
在崎岖的山路中很多人容易歪脚或 者摔 倒等。总之 , 因为 自
然环境与人 们的城市生活环境不同 , 切生活条件都接 近于 一 原始状态使人们无法适应 , 再加上 自然 环境的千变万化使 得
人 们 在 参 与 野外 生 活 生 存 实 践 时 更 加 容 易 发 生疾 病 与 事 故 。

在 自然环境 中发 生疾病 与事故一方 面与人们 对 自然 环境 的
( ) 害、 害: 于强 降温和 气温低造 成人 体 受害; 7冷 冻 由
不适应有关 , 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人们在参 与野外生活生存
实践的各种活动时因为环境 因素和人们在参与攀 岩、 岩降等 活动时人为操作 不当形成 的。野外生存 生活 训练是根 据地 形 和实 际情况 , 进行登 山、 营、 野 野炊 、 负重行军 、 攀岩 、 速降 、
野 外 生 活 生 存 训 练 课 程 近 年 来 逐 渐 进 人 了 我 国 的 高 校 体 育 课 程 体 系 , 因 为其 课 程 的 特 殊 性 受 到 了 广 大 高 校 师 生 并
的热 烈 欢 迎 , 因 为 这 一课 程 的 发 展 基 础 薄 弱 性 使 得 这 一 课 但
1 安 全 事 故 的 分 类 与 发 生 特 点
本 可 分 为 如 下几 类 :
1 1 1 自然 灾 害 . .
实践过程中的安全 埋下 了隐患 。野 外 生活 生存训 练 的精髓
是 野 外 实 践 教 学 , 有 的一 切 教 学 与 研 究 都 是 直 接 或 间 接 为 所 野 外 实 践 教 学 服 务 , 野 外 实 践 中 的 师 生 安 全 保 障 是 关 系这 而

我国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研究现状分析

在 中 国知 网 ( w ek.e) 中 国期 刊 全文 数 据 库 中 , w w.nint 以野 外 生存 为 主题 词 、 匹 配 程 度 为 精 对 1 7 —20 9 9 0 6年 间 中 国期 刊 全文 数 据 库 收 录 期 刊 进 行 检 索 共 检 索 到 文 献 49 8
s i s o d t a r te t n h v e n p i a l a h r o r cie u t h we h t mo ea tn i a eb e ad, swel ss o t f a t .Th u h r d i d p r o h u l o p c e a t o vs a t ft e q ai a e —
家 级 课 题 《 展 高 校 体 育 课 题 ,促 进 学 生 身 心 发 展 — — 高 拓
校 中 开展 野 外 生 存 生 活 训 练 的 实 验 研 究 》 立 项 以来 ,对 于 高 校 开展 “ 外 生 存 生 活 训 练 ”课 程 的 研 究 日益 增 多 ,取 野
得 了不 少 的成 果 ,这 些 为 “ 外 生 存 生 活 训 练 ”课 程 的 进 野
p p r rm h n e ftedsr uin o i 、 jun l tee 、 a to 、 r erhmeh d c n e t h e a e,fo t ea g l o h iti t f me o ra、 h ss uh r e ac to 、 o tn ,t er s b o t s
况 、作 者 分布 、研 究 方 法 和研 究 内容 等 方 面对 我 国野 外 生 存 生 活 生 活训 练课 程 研 究现 状 进 行 了分 析 。 结
果 表 明 ,在 野 外生 存 生 活课 程 日益 受 到 学者 、各 类课 题 和 期 刊 重视 的 同时 。也 存 在 课 程 实践偏 少 的情 况 。

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体系研究

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体系研究

生 的心 理 品 质 , 会 正 确 处 理 个 人 、 队 之 间 的 竞 争 与 合 作 关 学 团
系。
容的实验研究 。浙江林学 院是全 国教育科学“ 十五” 规划 国家
级 重 点 研 究 课 题 的第 一 批 实 验 学 校 ; 已 于 2 0 并 0 2年 7月 在 总
2 野 外 生 存 生 活 训 练 课 程 的 组 织 方 法
LI Ya nm e i ‘
( n h uJi oo g Un v r iy, n h u Ga s 7 0 7 ) La z o a tn i e st La z o n u, 3 0 0
Ab t a t sr c :Th o g ie a u e s r e , a n— s t n p c i n,t e m e h d f c mp r t e a a y i f ru h l rtr, uv y t no ie i s e t o h to so o aai n lsso v
v l a i n s s e ,t a h r s r n t au t y tm o e c e t e g h,e u p n n t e e c i g c r iu u f r r s a c . An l ss o q i me ta d o h r t a h n u rc l m o e e r h ay i f t ee it n eo h r b e a d t e c r e p n i g e h n e n . h xs e c ft e p o lm n h o r s o d n n a c me t
高 校 开 展 野 外 生 存 生 活 训 练 的 组 织 形 式 主 要 有 两 种 : 学 形 教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开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开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金项 目:九江 学院 2 0 0 8年校极课题 【8k 1 0 s2 ) 收稿 日期 :2 0 0 8—1 0 1— 2
练 l 批 ,野外宿营 2天 5批 ) O ,逐渐形成较为完 整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体系。在 20 07年江西 省首届定 向比赛上 ,我校组建 的定 向运动代表 队 参赛 ,并 取 得 团体 总分 第 四 名 ,长 距 离 定 向第 一 名 的优 异成 绩 。 ( ) 从 学 生 的认 知 度 、兴 趣 方 面 看 。野 外 生 2 存生活训 练是 一 项具 知识 性、趣 味性 、大众 性、 竞争 性 和有 军 事 意 义 的 新 兴 户 外 运 动 。通 过 对 九 江学 院 已选 修 野 外 生 存 生 活训 练 课 程 的学 生 的访 谈 了解 到 ,学 生 对 野 外 生 存 生 活 训 练 课 程 喜 爱 程 度较高 ,对野外生存生活训 练很感 兴趣 ,而且愿 意参 与其 中。 ( )从 师 资 方 面看 。野外 生 存 生 活 训 练 是 一 3 项非常注重实践 能力 的运 动 ,一位合格 的野外生 存生活训练专 职教 师必须具 备丰 富的专业 知识 , 具有 较强 的 组 织 管 理 、协 调应 变 、引 导 和 预 见 能 力 ,具有强烈 的责任心 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能通 过教 学途 径 培养 提 高 学 生 的综 合 素 质 J 目前 九 。 江学院从事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教学 的体育教师 只 有 3 ,没 有一个 教师 接受过专 业 的系统 培训 , 位 且 未 取得 资格 认 证 ,3位教 师都 是在 实 际野外 生存 生活 训 练教 学过 程 中 逐 步 了 解 、学 习和 掌 握 相 关 理论 知识 和 技 能 的 ,因此 教 师 的理 论 与 技 术 水 平 较为薄弱。 ( )从教 学器材 、基地建设方面看。野外生 4 存生活训练课程在进行野外生存生 活训 练各项技 能教学和野外 活动时 ,野外教学装备和野外教学 用地是必不 可少 的,它是保证教学 的顺利实施 和

普通高等学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创新研究

普通高等学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创新研究

普通高等学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创新研究
国伟
【期刊名称】《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26)005
【摘要】文章就如何创新学校体育教学课程,以在高校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以上简称<野外课程>)的研究为突破,改变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和途径,真正落实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落实<纲要>精神,为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模式,也为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58-59,62)
【作者】国伟
【作者单位】贵阳医学院,体育教学部,贵州,贵阳55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7.4
【相关文献】
1.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以浙江海洋学院"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为例 [J], 张同宽;黄永良
2.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与传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J], 姜丽
3.《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探讨 [J], 石婷婷
4."健康第一"指导下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管理与评价的研究——郑州大学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实践与研究 [J], 林克明;洪国梁;王
春芳;杨黎;吴健;牛岭;朱海涛;齐秉宝;卢振华;崔冬霞;董胜利;李卫平;张振东;徐虎泼;丁玮
5.高校女生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多维度评价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J], 刘佳星; 张大春; 邓军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的现状研究及展望

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的现状研究及展望

0.前言野外生存活动作为一项户外运动,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展很长时间。

但在我国,将它列入体育课程中,作为一项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则是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一次有时代意义的尝试,它拓展了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丰富了课程教学的内容,对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将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

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大学生将掌握基本的野外生存生活知识,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锻炼大家独立学习、独立生活生存的能力。

这些知识、技能与能力将会促使大学生们大胆走出学校这座“象牙塔”,勇于跳出父母与老师的“爱心怀抱”,以健康的身心去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

1.研究方法1.1文献资料法:查阅的主要材料有《中国教育报》、《体育学刊》、《中国学校体育》等。

1.2归纳逻辑法:运用现代系统论、信息论、逻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所得资料进行归纳逻辑分析。

2.结果与分析2.1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研究的原因及现状2.1.1野外生存训练研究的原因及意义21世纪的中国大学体育将是一个全心的认知系统工程。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校体育课程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教育资源也大多集中在学校,对学校之外的教育缺乏重视,长期以来,由于受竞技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体育课程忽视了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系统地传授竞技化的运动技能,更谈不上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结果导致体育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呆板,许多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也影响了许多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从现代课程论的视角出发,“野外生存训练”课程内容的开发符合系统知识、生活效用、兴趣需要和社会发展准则。

对促进个人良好个性的形成是其他课程内容不可替代的。

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把原有的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

既有利与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培养学生兴趣、挖掘学习潜能、发展个性,又可解决因扩大招生而引起的场地设施不足等问题。

普通高等学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创新研究

普通高等学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创新研究

发放 了 30份问卷进行 调查 , 回 30份有效 问卷 , 0 收 0 有效 率 10 ;0 7年 1 0 % 20 2月对 贵 阳医学 院参加过 《 外课程 》 野 的二 年级 72名大学生发放 了7 2份 问卷进行调查 , 回 7 7份 7 7 收 6 有效问卷 , 有效率 9 . % ;0 8年 3月 收到参 加过 《 94 20 野外 课 程》 的二年级 7 2名大学生交 的个人总结 。 7
A s atT ea i e s bu ta hwt invt sho hs ae uao us 。os d noeig < bt c :h rc oth t o oa col yil d ctne r t t y pnn r tlia on e p c i o e u o re f i
第2 6卷 第 5期
20 年 1 08 0月
哈 尔 滨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Jun lo ri nt ueo h s a d c t n o ra fHabnIsi t f 5 12 . Oc . 0 8 t2 o
普通 高 学校 野外 生存 生活训 练 课 程 的创新 研 究 等
课 程建 设 的方 向 和 目标 。如 《 要 》 七 条 指 出 “ 实 现 体 纲 第 为
查 阅了 19 9 8年以来有关 高等 院校体育课程 改革的相关
资料。
2 2 问卷 调 查 法 .
20 0 7年 6月 对 贵 阳 医 学 院 一 二 年 级 30名 普 通 大 学 生 0
育课程 目标 , 应使课堂教学 与课 外 、 校外 的体育活动有 机结 合, 学校与社会紧密联 系。要把有 目的、 有计划 、 有组织的课 外体育锻炼、 校外 ( 社会、 野外) 活动、 运动训练等纳人体育课

对北京地区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以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对北京地区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以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以及学校附近可利用的 自然环境 中进行 , 在某个教学阶段结束
时运用 ; 后者利用野外综合 实践 , 对学生 野外生存生活 中的总 体表现进行评价。
表 1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考核内容及评价方式统计情况 N= 4 2
能与运动机能 、 知、 认 学习态度与行为 、 往与合作精神 、 绪 交 情 表现等, 评价方式 主要为学生 自评 、 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 。 ”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与以往 的传统体育课程从教育理念 、 教
Ab t a t s r c :Un e e n w st ain o ol g p r u rc l m eo m , h ed s r ia ri i g h s b e t - d rt e i t f l es o t c riu u r fr t e f l u vv l an n a e n i r h u o c e s i t no
学模式 、 内容和课程特点上都有所不同。将学生 的理论知 教学
识考核 、 体能和技能评价及学 生的学 习态度 、 心理素质交往与
合作 能力 纳 入 学 习成 绩 评 价 的 范 围 , 让 学 生 参 与 评 价 过 程 , 并 与学 生产 生 思 想互 动 交 流 , 程 的评 价 内 容更 加 符 合野 外 生 使课
p y ia d c t e c ig r fr . h sc le u ai ta hn e om on
Ke y wor s: e d s r ia t i ig;ta h n ;v u t n;ifu n e ; co d f l uv v r n n i l a e c ig e a ai l o n e c f tr l a
目前 , 野外生存生 活训 练的评 价分为 阶段考核 和过程考 核两种形式 , 前者主要是 以理论课 、 训练课 的形式在教室 、 操场

长春普通高校开展野外生存课现状研究

长春普通高校开展野外生存课现状研究
bi 练 程 方 案 , 造 特 殊 的 活 动 情 景 , 教 学 和 实 生 野 外 生 存 生 活 训 练 的 教 学 模 式 的 研 究 , 促 进 野 # gl 的 开展 ,俱 乐 部 配 合 学 校 积 创 以 极 研 究 制 定 野 外 生存 训 练 素 质 拓 展 计划 。 践 为 主要 手 段 , 大 学生 从 中获 取 生 存 的 基 尚有 许 多 研 究 的 空 白有 待 填 补 。 使
野 外 生存 训 练 国幅 员 辽 阔。 地 的 自然 地 理 环 境 复 杂 多 样 各
当代 大 学 生 既 要 面 对 1 的 学 习 、 3常 生 学 校 的 条件 开 展 野 外 生 存 课 程 , 必 只 局 限 候 区 . 季 寒 冷 干 燥 、 雪 较 多 。 季 受 来 不 冬 降 夏 活等 现 实 问题 .同 时还 要 面 对 严 峻 的 就业 于对 森林 的背 景 环 境 。 压 力 .因 此 安 排 锻 炼学 生 身 心 发 展 的课 程 () 外 生 存 训 练 课 程 质 量 和 水 平 有 待 东 南 向西 北 递 减 , 3野 降水 集 中在 夏 秋 季 节 , 是
现 状 建议
目前 长 春 市 的 野 外 生 存 训 练 大 部 分 是 国 家 森 林 公 园 位 于 吉 林 省 长 春 市 Fra bibliotek 南 部 ,
以温 带 森林 为背 景 而进 行 的 开 展 的 , 而 我 是 长 春 市 开 展 野 外生 存 的最 佳 训 练基 地 。 然 ( ) 春 市高 校 拥有 野 外 生存 训 练 理想 2长 特 点 突 出 如 海 岛 、 地 、 漠 等 , 此 , 春 的气候 条 件 。 雪 沙 因 长 市 高 校 可 以结 合 自身 所 处 的 自然 环 境 和 本 长 春 市 位 于 中 温 带 。属 于温 带 季 风气 自海 洋 的 东 南 季 风 影 响 高 温 多 雨 . 降水 由

宁夏普通高校学生野外生存运动现状研究

宁夏普通高校学生野外生存运动现状研究

径类 、 体操类、 球 类 和 武 术 类 共6 类课程 , 其中 , 田径 类 , 包 括 田径 、
数 的3 %; 8 8 名 学 生 比较 了解 , 占总 人 数 的2 3 . 7 0 %; 一 般 了解 的 人 数
5 9 名, 占总 人 数 的 4 2 . 7 %; 有1 0 2 名 学 生 不 太 了解 , 占总 人 数 的 野外生存 、 定 向越 野 、 野外生活生存等课程 。 野 外 生 存 类 项 目能 够 有 1 7 . 4 %; 1 2 名 学生 完 全 不 了解 , 占总 人 数 的3 . 2 %。 这 一 结 果 显示 , 野 较 好 的把 现 在 体 育 课 程 内容 中的 跑 、 跳、 投、 攀、 跨 等 教 学 内 容 拓展 2
体 育大视野
2 01 5年 ( 第 5卷 )第 01期
宁夏普通高校学生野外生存运 动现 状研 究①
刘旭 东 陈 伟 沈洁 ( 宁 夏大学体 育学院 宁夏银川 7 5 0 0 2 1 ) 摘 要: 野外 生存 类 项 目能够较 好 的把现 在体 育课程 内容 中的跑 跳, 投、 攀、 跨 等教 学 内容 拓展 到学校 之外 的野 外环 境 当中, 不仅是 对现 行体 育课程 内容和教 学形式的丰 富, 同时 能够借助野 外生存运 动对 学生 独特的吸 引力 , 促进 学生的 身体锻 炼 , 培 养学生 的运 动兴趣 , 树立终生体 育意识 。 该文综合运 用文献 资料法 , 问卷调查 法、 实地考察 法和数 理分析 法, 调查 宁夏普通 高校 学生群体 野外生存运 动开展 的 现状 和影响 学生参 与该 项运 动的 因素 , 通过数 据显示 , 高校 学生对野 外身存运 动的认 知度 . 喜欢程度 和参 与程度 都比较 高, 登山 、 徒 步是 学 生参 与较 为密集 的嘎 目, 参 与的途径 主要集 中在朋友 结伴 、 班级 活动 。 关键 词 ; 宁夏 瞢通高校 学生 野 外生存运 动 中 图分 类 号 : G 8 0 7 . 4 l G 8 9 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2 8 1 3 ( 2 0 1 5 ) 0 1 ( a ) - 0 2 3 7 - 0 2

分析影响高校野外生存课程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分析影响高校野外生存课程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38《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19年04月野外生存课程符合《全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教学目标,有效开展户外运动课程,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打破体育课程长期在校内开展的局面,把体育课程从校内转变为校外,丰富高校体育课程体系。

我国一直在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格局,开展野外生存课程,改变常规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自觉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面对野外环境的反应和应对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而开展野外生存课程对高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影响高校开展野外生存课程的因素1.1课程开展的危险性分析现代大学生学习压力大,没有太多精力去进行体育锻炼,在某方面身体机能并不能承受大强度的体育活动,如短跑,连续跳跃、长时间攀爬,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

校外设施建设也会影响课程的开展。

野外生存设施是开展课程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

开展野外生存活动会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自主建设的设施,这就会对学生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危险。

活动的难易程度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安全。

每个学生的身体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承受的运动负荷强度也不同,因此活动的难易程度也会造成危险。

实践课程天气变化无常、活动范围广、人员数量大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1.2校内体育资源缺乏的影响野外生存课程需要学校空出大面积的空间去建设课程需要的器材,需要引进先进的体育设施,以正常开展野外生存课程,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学习兴趣。

资金的配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学校需要提供大量的资金来支持野外生存课程的开展,如配置器材、聘请专业教师对校内教师进行培训等。

而教师也会影响野外生存课程开展的因素。

野外生存课程各高校开展相对较少,师资力量较薄弱,教师掌握的理论水平较低,不足以保证课程的正常运行。

1.3领导重视程度和学校规章制度的影响部分高校对野外生存课程的重视度不高,总是认为学校开展的课程足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和对体育活动的认识,能够满足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需要。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在高校开展研究述评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在高校开展研究述评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在高校开展研究述评作者:黄璐来源:《当代教育管理》2014年第01期【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调研,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含义、在高校开展的现状、意义及遇到的障碍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分类总结,指出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旨在为有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野外生存;高校;述评前言:在体育课程改革的冲击下,田径项目的开展遭到了严峻的挑战。

尤其是随着高校选项制、俱乐部制等的出现,大部分学生都愿意选择健美操、跆拳道等新型项目,田径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急需通过项目改革、扩充重新恢复生机。

国家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田径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把野外生存生活作为田径运动的一个新的项目。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高校体育课程要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江、河等条件,开展野外生存、生活的教学与训练 [1]。

顺应这一形势,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被越来越多的高校作为传统田径项目的拓展课程,并得到了一定程度地发展。

目前,不少专家学者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在高校的开展进行了研究。

1关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开展现状的研究“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项目。

按照地点不同分类,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可以分为基地训练和野外实践训练两种,目前高校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主要以基地训练和野外实践训练两种训练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2] 。

就全国范围来说已有100多所高校已开设或者准备开设户外运动、野外生存等一系列运动,广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

据对多所高校的调查,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在体育选项或选修课中排名列前[3]。

虽然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在高校的开展时间不长,但是发展趋势很好,也深受学生欢迎,这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所具有的新鲜、刺激、有挑战性等特点是分不开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量变—质变的过程,在未来的日子里,年轻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将逐渐迸发出巨大的生命力。

2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意义的研究2.1从体育课程教学角度季克异,季浏在《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中写到:“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开展,使体育课程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把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课堂搬到社会上和大自然中,最大限度地拓展了体育课程的空间和时间[4]。

普通高校学生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探讨

普通高校学生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探讨

2009年9月第10卷 第3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Sep .2009Vol .10 No .3 普通高校学生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探讨3姚小敏,余 玲(中南大学体育教研部,湖南长沙410083)摘 要: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探讨,分析普通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优势,从中发现尚存在的问题。

结果表明,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可以完善体育课程体系,拓展体育课程的内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但在安全问题、宣传力度和科研方面尚处于薄弱地位,亟待研究解决。

关键词: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体育课程;身心健康 增强大学生体质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作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拓展,把原有的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扩展到大自然,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挖掘和发展学生学习潜能和个性的同时,也解决了因高校扩招而引起的场地设施不足问题,从而突破体育课程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封闭的格局。

这不仅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增强体育课程的实效性和趣味性,而且可以丰富和完善体育课程的体系。

一、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内涵和外延野外,是与居住环境相对应的地域。

野外,不同于户外,前者更强调环境的原始性和自然性。

因此,我们在理解“野外”这个概念时,除了“田野”、“旷野”之外,更注重的还是那些人类痕迹较少的自然生态环境。

野外生存是人类在非生活环境下,最大限度地维持生命力的性外。

野外生存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精神。

野外生存行为的发生,可以分为主动性和被动性两种。

被动性的发生,往往是一些意外,如迷路、自然灾害、战争、交通工具的失事等。

这种情况虽然不常见,但却是不能完全避免的,所以,学习并掌握一些有关野外生存的知识、技能是很有必要的。

尤其是我们工科院校,开设有与野外有关的专业,如:采岩、勘探、安全、生物、地质、气象、水利、桥梁、旅游等,主动性的野外生存活动是指一些爱好者有准备有计划地开展这项活动。

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发展趋势的研究

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发展趋势的研究

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发展趋势的研究作者:王龙飞来源:《体育时空》2015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G89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7-000-01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大学生开展野外生存训练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求全面了解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意见。

结果显示: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可以扩展体育课程内容,使大学生掌握有关野外生存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身心健康通过野外生存训练让大学生们在崇山峻岭中徒步穿越、丛林探险、野外采集、徒手攀岩等,让他们在摸爬滚打中释放各种压力,展示个性的风采;在不断体验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的过程中感悟生命的可贵;在相互鼓励、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以满足他们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人生追求,从而对他们个性发展起到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一)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有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文献资料,并以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搜集有关的文献,进行了比较分析。

(二)逻辑分析法通过运用类比、归纳、分析,结合体育管理学、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等学科理论,对所获得资料进行分析,以得到正确的结论。

二、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发展趋势(一)构建适应时代需要的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体系现代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必须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导向,重新审视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目标、任务、内容以及实施途径和方法,树立新的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观念,形成新的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思想,构建和实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所需求的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体系,不断深化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切实加强髙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和发展,在各类各级髙校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有评价的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活动[1]。

(二)加强对大学生现代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理念的教育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育课程教育理念已被引进高校,其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其测度指标系数、量化标准进行全面研究,旨在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向着更髙层次发展,以适应知识经济对髙新科技人才的更高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2]。

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教学实践研究——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

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教学实践研究——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

生 活 训 练课 程 提 供 参考 。
关键 词 : 高校 ; 野 外 生存 ; 教 学; 实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导 言
及 体 育 经 济 与 管 理 学 院 5个 班 级 , 问卷 随 课 堂 填 写 1 0 0 0份 , 回收 有 效 问 卷 9 6 7分 , 有 效 回收 率 9 6 . 7 %。 所调 研 的学 生 基 本 涵 盖 了文 科 、 理科和工科 。 调 查 问卷 的设 计 征 得 了业 内专 家 的 建 议 并 由专 家 多 次 修 改 而成 , 具 有 一 定 的信 度 和效 度 。
然、 保 护 自然 、 健康 快乐 、 自由 奔 放 的 生 活 方 式 , 崇 尚 团 结 协 作、 自主创 造 、 真情相待 , 平 等 无 特 例 的 人 文 精 神 。它 不 仅 能
件 下 ,依 靠 自己 或 者 集 体 的智 慧 以及 技 能 保 障 生 命 安 全 的基 本方式 。 学 生 在 野 外 生 存 课 堂 能 够 充 分 与 自然 融 合 , 不仅 能 帮
它 有 着 丰 富 的 文 化 内涵 ,把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交 流 紧密 相 连 , 它
手论据。
三、 研 究 结 果分 析
( 一) 野 外 生 存 教 学 内容 的可 行 性 研 究
野 外 生 存 是 在 野外 的环 境 中 没有 任 何 其 他 物 资 提 供 的条
已 经 不 仅 仅 是 一 种 简 单 的课 程 存 在 。 野 外 生 存 倡 导 亲 近 自
统 计 整 理 课 堂 记 录 和 问卷 调查 数 据 .运 用 E x c e l 软 件 对
学 生 野 外 生 存 教 学 反馈 数据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为 本 研 究 提 供 第

高校体育教育开设野外生存训练课的探讨

高校体育教育开设野外生存训练课的探讨

参 与 野 外 生 存 训练 的 基 础 水平
而 课 程 内 容 需要 与 生 活 紧密 联 系 起

开 设该 课 程 也 能 够 使 高 校 体 育 教 育 更 具 有 趣 味 性 和 实 践性




比 如 要 求 学 生 掌 握 冬 天雷 鸣

近 山 模 糊 等能 够 实 现 雨天 预测 的

可 以 为 实 现 课 程 教 学改革 提 供途 径

因 此 将 有利 于 推 动 芮 校 体育 教
技巧
从 而 使学 生 能 够 在 野 外学 会 判 断 天 气 P


同时

还 要 使学 生
育 的 发 展 掌 握露 营 技 巧

如 应使 帐 蓬 朝 向 东 南或 南 面


并 且 避 免在 溪 旁 和 山

以 便更 好 的开
以 便进
步 推动 高校 体 育 教 育 的

展 野 外训 练 教学

发展

按 照 国 家 对 高 校体 育 课 程 的 教学 要 求

髙 校 体 育课 程 的 设 置



理 论课 的 设 置

应 该 实 现 课 内 与 课 外 的 紧 密联合 此

从而 加 强 学 校 与 社会 的 联 系

生活
机 的 体育 教学 课 程结 构 野 外 空 间 实 现 课 程 建设
此外

而 开 设野 外 生 存 训 练 课

则 能 够充 分利 用

户 外 医 学 知 识 等理 论 知 识 的 学 习

甘肃省普通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实施的异变问题研究

甘肃省普通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实施的异变问题研究

甘肃省普通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实施的异变问题研究杨天庆;崔雪梅【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分析法,揭示了甘肃省普通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实施中的异变现象,分析和探讨了异变产生的原因.结果认为,甘肃省普通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设置理想与实施效果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这是课程实施发生异变的结果.一方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实施的复杂性与多环节性导致了异变的产生;另一方面课程实施缺乏成熟理论与成功经验的指导,课程异变超出了课程本身所蕴含的变化.提出了通过构建与完善以野外生存技能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改造教师教学习性,优化教学资源的应对异变的基本策略.【期刊名称】《河西学院学报》【年(卷),期】2008(024)005【总页数】4页(P105-108)【关键词】普通高校;野外生存;课程实施;异变;甘肃省【作者】杨天庆;崔雪梅【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研究部,甘肃,兰州,730050;兰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研究部,甘肃,兰州,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02002年,国家教育部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决定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设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经过几年的课程构建与实施,甘肃省普通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在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拓展体育课程时间与空间、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课程构建与实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然而据调查显示[1],在野外生存生活课程实践活动中,学生们普遍缺乏野外生存技能与野外生存体验,课程实施似乎并没有取得像课程当初构建时所预设的那样令人满意的成效.那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有研究认为,这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课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预设也不可能完全预设到的变化(异变)所致,即希望的、理想的事实上未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课程实施发生异变的结果[2].不可否认,这一从课程实施中积淀并呈现出的“异变”规律无疑具有普适性.揭示野外生存生活课程实施中的异变现象,分析与探讨野外生存课程实施中的异变问题,无疑会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这一新型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1.1 教学内容设置与实施的失真课程教学内容的科学设置与有效实施是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野外生存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体育、医学、天文、地理、生物等诸多学科方面的知识,涉及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野外生存生活基本能力训练、野外安全急救知识,如搭建帐篷、营地的选择、植物的辨认、野外行走与穿越、攀岩与渡河、天气预测与方向辨认、野外险情的处置、野外急救等方面[3],其内容设置与学生们野外生存技能的培养密切相关.从目前野外生存课程实施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重视相关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学生们生存与生活能力的培养,以单一的、大量的运动体验(身体素质练习)来代替综合的、复杂的生存与生活体验,知识传授与大学生能力培养和身心体验不能有效地结合起来,造成了课程实施的“言行不一”.二是野外实践活动内容单一、难度低、野的不够.由于野外生存课程在野外实践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财力、物力支持,再加上野外自然环境和安全因素的影响,会使一些具有一定难度,但又能使学生获得生存体验的内容无法得到实施,从而造成学生们普遍缺乏野外生存技能与野外生存体验的现象.1.2 生存技能目标实施中的弱化与偏离野外生存是指在人迹较少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维持人体生命的所有行为组合.课程开设的目的是通过课程实施,在艰苦的环境中训练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野外生存生活能力,增强身体素质,养成热爱大自然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意识,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并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4].从野外生存课程所设定的目标来看,应该更注重野外生存生活技能的学习与培养,即通过野外生存生活技能的学习和体验达到增强体质,养成爱好运动的习惯,以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形成.教学活动应紧紧围绕“生存技能”这一核心目标的达成而展开,这也是野外生存课程区别于其他体育课程的本质特征之一.然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实施的失真,生存技能难以形成,生存体验难以获得,从而导致课程核心目标在达成过程中的弱化与偏离.1.3 学习效果评价的异化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过程的综合判定.按照国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野外生存课程特点,野外生存课程学习评价包括大学生野外生存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其中野外生存技能是学生学习评价的重点.对野外生存技能的考核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相关知识的获得情况,更重要的是要检验学生在野外环境当中的生存能力与身心体验.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实施失真,教学目标出现了弱化与偏离,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部分高校出现了以耐力素质测试、或以理论考试代替学习评价的现象.而对评价当中的最重要的野外生存实践环节,又缺乏必要的评价手段与评价标准,评价难以客观反映出学生们的学习效果.2.1 异变——野外生存课程实施中的一种必然现象2.1.1 野外生存课程实施的复杂性与多环节性.体育课程实施是体育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是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付诸实践的动态过程,是完成教学计划和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如前所述,野外生存课程实施是融含着体育、医学、天文、地理、生物等诸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与生成的一个复杂的、多环节的动态过程.从课程目标与内容的构建到具体的教学行动,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实施或是执行过程,需要一个复杂的转换环节.从课程理论层次看,只有学校真正知觉了,教师真正运作了,学生真正体验了,体育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才具有实际意义,这样的体育课程才是完整意义上的体育课程[5].有研究指出[6],课程实施是复杂的、系统的和整体的,整个实施过程有着许多不可预期性和不确定性,这与影响课程实施的复杂程度是明显相关的.众所周知,预先设计的体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经过体育教材编写者、体育教师和学生认识、接受与传递,要受到体育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制度的影响与约束.有研究表明[7],当信息传递连续通过5个人时,多达 80%的信息会在沟通中丢失.由此可见,每一位课程主体和每一个环节的变化,都会引发课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发生异变的可能.同时也意味着,课程实施越复杂、环节越多,课程实施发生异变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是由课程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2.1.2 野外生存课程实施缺乏成熟理论与成功经验的指导.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作为一种新类型的体育课程,从试验阶段到目前 100多所高校以不同形式开展,经历了短短几年的时间.从课程本身来看,从课程研究试点到全面推行周期较短,课程体系构建亦具有浓郁的地域性特征,有些东西还没有得到研究论证就开始实施了,课程实施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而对于课程实施主体的体育教师而言,又没有相应的课程实施经验可供借鉴,课程实施通常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也加剧了课程实施产生异变的可能性.2.1.3 野外生存课程实施中的异变已超出课程本身所蕴含的变化.虽然目前课程实施存在着忠实价值取向、相互适应价值取向和课程创生价值取向.但有研究认为[8],从现阶段我国体育课程实施现状分析,忠实价值取向仍然是现阶段我国体育课程实施的主流取向.据此可以认为,对于野外生存课程而言,预设的野外生存技能目标的达成与否是检验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依据.从现阶段野外生存课程实施现状看,由于课程内容实施的失真、课程教学目标实施中的弱化与背离、教师专业性的缺失、野外实践基地开发与建设不足等一系列负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先期的期冀与现实实施的结果之间相去甚远的现象,课程实施中的异变已超出课程本身所蕴含的变化.2.2 体育教师教学习性的影响体育课程实施不仅涉及课程目标、结构和内容等方面的调整与适应,而且涉及属于教学习性范畴的课程教学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其中,后者才是课程实施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所谓教学习性,是指教师在长期的生活与教学实践中,逐渐习得并内化而成的教学信念和行为倾向系统,是教师理解外部教学世界的内在依据,是教师教学实践行动的内在指南[9].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受早期体育师资培养模式和体育教师运动技能价值取向的影响,已逐渐形成了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行为倾向[10].目前,野外生存课程任课教师多由其他项目教师兼任,在课程实施上缺乏专业性,再加上大多数教师没有经过专业化的业务培训,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在原有教学习性的影响下和支配下,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运动技术学习和练习的模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将野外生存与生活课程上成了单一的体能训练课程,学生们缺乏生存体验的感受和生存能力的培养,课程所要求的“生存目标”的达成也就无法实现,课程发生异变就在所难免了.2.3 野外生存课程实施中安全隐患方面的原因野外生存课程实施中的安全隐患要远远高于其它体育课程,尤其是在野外进行实践活动时,会遭遇暴雨、泥石流、雷电、森林火灾、沙尘暴、滚石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亦会因为迷路、中暑、骨折、休克及有毒动植物的侵害而危及生命.上述不可预测的事故的发生,会给预先设计好的实践活动带来阻碍.另外,教师为了学生的生命安全,在“安全第一”的指导原则下,通常会采取变更活动计划、缩短活动时间、降低活动难度的方式组织课程活动,虽说安全隐患降低甚至消除了,但却导致预设的课程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施,课程实施效果就会衰减,预设的课程目标就会偏离甚至背离.2.4 野外实践基地开发与建设力度不足野外生存课程不同于一般的体育课程,野外实践活动不仅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大学生体验野外环境所带来的各种生理与心理体验的最重要的环节.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们在艰苦的野外活动中的情意表现和意志体验是否符合课程目标与学生自身的发展的要求.在这其中,野外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野外环境状况显得尤为重要.以 2004年中日韩大学生在黑龙江帽儿山地区实施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为例,在为期6 天的野外生存实践活动中,通过登山、溯溪、溜索过河、穿越丛林、搭建帐篷、鉴别与采集食物、漂流、救护伤员、攀岩、降岩、野外定向等活动,检验和培养了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的实践能力,促进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课程实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从活动方案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科目内容与锻炼和培养大学生的运动综合能力和野外生存能力有关.这和黑龙江帽儿山地区所提供的野外自然条件是分不开的.目前,甘肃省普通高校已开发的榆中县马啣山、榆中县官滩沟、腾格里沙漠民勤段3 个试验基地,其自然环境远远不能满足开展上述野外实践活动的需要,仅能开展诸如登山远足、营地野炊等简单的野外实践活动,野外课程内容实施普遍进行了“缩水”,并降低了活动的难度,从而导致课程目标预设理想与现实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距.3.1 正确认识与评价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实施中的异变如前所述,异变是野外生存课程实施中的一种必然现象.但是,课程实施总要围绕课程主体一定的价值取向和一定的课程目标而进行[11].这就要求课程实施者既要承认课程实施中异变存在的必然性,又不能把课程实施等同于异变.完全否认异变的存在,就会导致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而完全视课程实施为异变,则会导致课程目标的虚无,课程实施就会无据可循、无序可行.因此,对于野外生存课程主要实施主体的体育教师而言,应正确认识课程实施中所发生的异变,把握异变规律,从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采取有效方法,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3.2 完善普通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体系体育课程实施是体育课程付诸实践的动态过程,它是体育课程价值得以生成和体育课程目标赖以实现的实质性环节.从课程构建与实施理论看,课程计划制订的越完善,就越便于实施,实施的效果也就越好.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育课程教育理念,其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素质教育理念要求课程建设不仅要按照学科逻辑机制展开,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在课程构建时,重新审视大学生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目标、任务、内容以及实施途径和方法,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一的课程构建模式,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相互适应的课程构建方式.在课程设计策略上,课程目标设置应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就野外生存与生活训练课程而言,应以大学生野外生存技能的培养与达成为重点,防止课程教学目标设置的泛化与虚无;课程内容、实施方法、途径和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都应以生存技能目标的达成为核心,并以此展开课程构建与实施活动.3.3 改造体育教师教学习性体育课程实施是体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调试的过程,无论课程设计的多么理想,都需要体育教师去体认、去创造、去落实.课程实施的效果与否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即课程”[12].如果体育教师在原有教学习性的影响下,按照传统体育课程实施的模式进行教学实践活动,野外生存生活课程实施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目前野外生存课程师资现状,作为[13]“永远都是课程改革中最根本的环节”的教师培训对于改造教学习性无疑具有重要作用.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一方面可以提高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教师的课程专业化程度,提高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和有效实施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师专业化程度,逐步形成教学反思的能力,减少教师的自我蒙蔽.从而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实施中,逐渐形成适合课程实施要求的新的教学习性.3.4 加强野外实践基地建设力度中日韩三国大学生黑龙江帽儿山地区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实践取得的成功实例说明,野外教学资源状况对野外生存课程实施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甘肃省具有丰富而又独特的自然资源,地理空间跨度大,地质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境内的自然资源如山脉、森林、冰川、雪原、河流、丘陵、峡谷、沙漠等地带可进行登山、徒步穿越、攀岩、探险、漂流等具挑战性和刺激性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活动.针对目前甘肃省高校野外实践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与课程核心目标和内容实施要求相符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与建设.在开发与建设形式上,可采取与社会团体或经济实体相结合的方式、高校与高校联合的形式进行,以解决野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与资金不足的问题.【相关文献】[1]陈晓鹏,马楚虹.影响高校开展野外生存课程的相关因素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 2005, 27(6): 74-75.[2]马云鹏,唐丽芳.课程实施策略的选择——课程改革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02(1):16-20.[3]张惠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4]张惠红.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教学实验的研究[J].成都体院学报,2002, 28 (6):31-33.[5]张细谦.体育课程实施的意义与本质[J].体育学刊,2006, 13 (2):5- 7.[6]李成之.课程实施:意义与本质[J].课程.教材.教法,2001, 21 (9):13-15.[7]金世斌.政策失真的人为原因[J].探索与争鸣,1998(2): 17-19.[8]张细谦.体育课程实施的策略[J].体育学刊, 2007,14(4): 6-9.[9]王健.改造教学习性 : 课程改革理想转化为教学行动的关键[J].全球教育展望,2007(5): 33-36.[10]黄爱峰,王健.论体育教师专业“运动技能取向”的超越[J].天津体院学报,2005, 20 (5):19-21.[11]刘旭东.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4: 71-73.[1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13]杨启亮.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思考[J].教育研究,2002(6): 48-5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riuu l r t n h s b y n aur h g s b c u e o mma u e t e re d e p re c s rh ril u owad sme urc l ata i a e o d n t a c a e e a s fi m e o l n tr h o is a x ein e .r e a t e p tfr r o n c a vc sa o t atrto d ie b u e in,s c a c n t ui g e a g t c t aig ta h r e o sr ci g ta h r h bt a d o t zn l a u h s o si t n w tre , u i t e c e ,rc n tu tn e c e ’S a i n pi ig t n l v n mi
超 出了课程 本身所蕴含 的变化 。提 出构建与 完善 以野外生存技能为核心 的课程 目标体 系、 加大教 师培训 力度、 改造教 师教 学 习性 、 优化教 学资源的应对异 变的基本 策略 。 关键词 : 育课 程; 体 野外生存 ; 课程 实施 ; 效果 ; 变 异
中 图分 类 号 : 8r 4 G a . 7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6 06 20 )8 O4 3 10 —27 (080 一O9 —0
程教 学指 导纲要》 设大 学生野 外生 存生 活训练课 程 。经过几 年 的课 程
e r SOUr ce .
Ke r s: E u rc u ; u d rs r ia ; u rc un i lme tto i es in; tr t n y wo d P c riu m o t o u vv c riu i mp e nain;mpr so a e i l l l l a o
因。认 为 : 普通 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设置理想与实施效果之 间存在 着较 大差距 , 这是课 程 实施 发生异 变的结 果。一方 面野
外 生 存 生 活训 练课 程 实施 的复 杂性 与 多环 节 性 导 致 了异 变 的 产 生 ; 一 方 面 课 程 实 施 缺 乏 成 熟 理 论 与 成 功 经 验 的指 导 , 程 异 变 另 课
20 , 02年 国家 教育部 依据 《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关 于深化 教育
1 1 教学 内容设 置与实施的失真 . 课程教 学内容的科 学设 置与有 效 实施 是完成 课 程教 学 目 标 的重 要保 障。野外 生存 课程教 学 内容 涵盖体 育 、 医学 、 天文 、
改革全面推进 素质教 育 的决定》 全 国普通 高等学 校体 育课 和《
Ale a in i h mp e e a in o ut o r s r i a ie t an n u rc l m n c l g s t r to n t e i lm nt to fo d o u vv ll r i i g c r iu u i ol e f e
— — — — — —
Vo . 4 No. 12 8 Au u t2 0 g s 0 8
普通 高校 野 外 生存 生活 训 练 课 程 实施 的异 变 问题 研 究
杨 天 庆 , 雪梅 崔
( 兰州理工大学 体育教学研究 , 甘肃 兰州 705 ) 300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分析法 , 揭示 了普通 高校 野外 生存生 活训练课 程 实施 中的异 变现 象, 分析 和探 讨 了异 变产 生 的原
维普资讯
第2 第 8 4卷 期 20 0 8年 8月
山 东体 育 学院 学报
o r a fS a d n n tt e o h sc lEd c t n p rs J u n lo h n o g I si t fP y ia u ain a d S ot u o
n mp e n a e ut o ea i a d i lme t s a r s l f te atr t n. n i e, o lxt d p lg n k o trto o te t e ie, h l o On o e sd c mp e iy a y e e ma e fr a e in; n h oh r sd n o l a
Y ANG in — qn , Ta ig CUIXu — me e i
( et o E, azo n e i 死 加 , azo 30 0 C i ) Dp . fP L n uU i rt o h v syf L nhu7 05 , h a n
Ab ta t Byu ig meh d o o u na ya d te rtc ay i ,h satce a ay e h tr t n p e o n n a d r a o s s r c : sn t o fd c me tr h o eia a l ss t i ril l zd te a eai h n me o e s n n ln n l o n o ud o u vv i ri ig c riuu i olg s a d g tt ef l wi g c n l so s: h r sd s a i n c riu u l s fo t o rs ria l e tan n u rc lm n c l e , n o h o l n o cu in T ee i ip rt i u rc l p a l f e o y m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