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的引导
浅析中国大众文化的影响
浅析中国大众文化的影响摘要: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正以一种满足人们的娱乐需要的文化形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很好地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要,尤其对青少年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同时,大众文化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合理地吸收与利用大众文化,摒弃其中的不利效应,从而推进大众文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大众文化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大众文化是发达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以都市大众为主要消费对象的、通过大众传媒传播的、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集中满足人们的感性娱乐需要的文化形态。
在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已成为主流文化,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不良的负面影响,尤其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影响极其深刻。
本文详细阐述了中国大众文化的利与弊,以及我们今后应如何正确合理地规范与引领中国大众文化。
一、大众文化的积极影响1.打破了文化等级秩序,极大地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要。
大众文化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固有的单一文化格局,使文化呈现多元化。
文化不再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独占,大众也可以尽情享受大众文化带来的愉悦和轻松。
大众文化对于占绝大多数的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群众来说是易于接受的形式,文化脱去神圣的光环,以平民化的面孔使大众亲近,它对娱乐功能的强调则大大舒展了人们的生命张力,使人们享受到生活的快乐。
2.促进社会进步,提高文明质量。
大众文化以其蕴含的科技意识、商品意识、开放意识、自主参与意识等富有时代特色的内容,冲击着传统社会里的各种消极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填补了社会转型期文化需求的巨大空缺;大众文化与现代化同步,是对农业文明的超越和批判,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企盼和推动;大众文化体现了平民意识;体现了民主化,是对民主的促进和推动。
3.弘扬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大众文化尤其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具有积极的影响:一是大众文化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文化形态,在实践功能上具有消解权威、提倡个性、解放思想的作用,有利于大学生追求个性的解放。
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与文化研究
文化工业时代,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 信息产品的生产主体——传媒必定要按 照市场原则和经济规律进行经营,以工 业生产方式制造文化产品。 大众传播时代,文化信息产品的生产者 和传播者即传媒组织成为文化工业生产 的主体,而文化产品的受众群体成为消 费对象,传递信息的文化产品成为客体。
大众文化“表明了资本主义的统一力量, 就是说不用公开镇压,大众文化即把广 大居民的意识和政治状况的命令连接起 来”。即使某些“工业化的文化可以像 民族文化一样,对资本主义制度发泄愤 怒”,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威胁资本主义 制度。
约翰约翰费斯克尽管法兰克福学派持文化悲观主义的态度尽管法兰克福学派持文化悲观主义的态度尽管意识形态在其臣民中拥有自我复制的力尽管意识形态在其臣民中拥有自我复制的力量尽管统治阶级施以霸权的压力但人民量尽管统治阶级施以霸权的压力但人民仍然能够构建自己的意义和文化在产业内仍然能够构建自己的意义和文化在产业内完成这样的构建而且其构建常常是与产业完成这样的构建而且其构建常常是与产业唱对台戏的构建
“大众文化”(mass culture)与“文化 工业”(culture industry)
法兰克福学派学者 阿多诺和霍克海默 在1947年出版的《 启蒙的辩证法》一 书中最早提出“文 化工业”一词。
马克斯•霍克海默(M. Max Horkheimer) 是德 国第一位社会哲学教授, 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 在20世纪30年代致力于 建立一种社会批判理论,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 批判理论,提出要恢复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 对现代资本主义从哲学、 社会学、经济学、心理 学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 研究批判。
经典的马克思主义传媒理论
经典的马克思主义传媒理论把传媒视为统治阶级的工 具,以及资本家获取更多利润、获得最大利益的手段。 当代最著名的意识形态理论家是法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路易斯· 阿尔都塞。 上层建筑(即社会组织)创造了意识形态,后者又影 响到了个人对现实的认识。他认为,这种上层建筑是 由压制性的国家机器及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组成,前 者如军队和警察,后者如教育、宗教和大众传媒。当 统治阶级受到反叛行为的威胁时,它会调动压制性的 机制来把自身的意识形态强加给大众。
社会文化与大众传媒
社会文化与大众传媒在当代社会,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电视、网络、报纸等形态的媒介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在不断地影响着着我们的思想、行为和文化价值观等方面。
社会文化与大众传媒之间的关系也愈加密切。
本文就探讨大众传媒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大众传媒是人们获取咨询、新闻和娱乐内容的重要途径,它帮助人们了解世界,掌握先进的科技和文化成果,加强社会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大众传媒的出现使得人们不再依赖于局部的情况来了解世界,同时也使人们更加关注全球的发展趋势和人类文明发展史。
大众传媒的非常之处在于能够向广大群众传递真实的信息,并且以其生动的形式给予人们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当然,大众传媒的存在也会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
大众传媒的内容,尤其是对一些敏感话题的报道,可能会对某些群体和文化造成负面影响。
比如,在媒体言论自由和大众传媒普及度越来越高的时代,很多媒体会引导某些价值观和世界观。
例如,大量的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都会传达某种特定的价值观和观念。
这些可能是积极的,比如树立正能量和正面形象,但也可能不利于某些文化和群众的发展和传承。
此外,大众传媒也能够对文化价值观的传递产生影响。
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变人们的看法和价值观。
比如,电视和广播剧中演绎的一些经典形象和情节,往往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直接传递正面意义上的文化价值观,这在一些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虽然大众传媒能够对社会文化产生不可小觑的作用,但也有必要关注其负面影响。
大量的信息既能带来丰富的知识和启示,同时也会引发信息过载和阅读疲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们的阅读和思考能力,甚至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此外,在媒体普及度不高的区域或者对一些群体意识形态影响比较强的时候,媒体对于一些特定的谣言、偏见和负面内容的传递往往会助纣为虐,引发不良社会情绪,影响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等方面。
试探大众传媒与流行文化的互动关系
看, 从 最开始 的博客 、 Q Q, 到飞信 、 MS N, 再 到微博 的流行 , 我 们可 以看到流行文化在大众传媒的推动下发生着变迁 。再 看 因为 网络媒介而产 生的 网络流行语 , 从“ 给力 ” 、 “ 神 马浮云 ” , 再到“ 2 B青年” 、 “ 属丝逆行” , 其流行时 间有着一 定的周期性 。 网络表情符号虽然至今依 然流行 ,但 细究却不难发现它 已更 换 到了第四代。而流行的网络红人也经历 了“ 天仙妹妹 ” 、 “ 芙 蓉 姐姐 ” 、 “ 凤姐 ” 、 “ 小 月月 ” 、 “ 犀利哥” 等变化 。 因此 , 大众传媒 不仅使 流行文化 的更新速度加快 ,同时也使 流行 文化 形成 了 种竞争趋势 。 流行文化与大众传播共生互动 , 一方面 , 大众传播媒介 传 递着流行文化 ; 另一方面 , 流行文化又直接影响着大众传播媒 介。 但 不容乐观的是 , 由于 网络媒介的突起以及 它所具有 的公 开性和 匿名性等特点 , 出现 了流行于 当下 的“ 网络 恶搞 ” 和 由 于 网络 传播 的不 良信息所 带来 的人们 对恶俗 信息 的热 衷等 等。这就警示 大众 传媒要更好地做好 网络 监管 , 发挥好 “ 把关 人” 的作 用 , 以此来营造一 个 良好 的网络 环境 , 做好舆论 导 向 的引导 。此外 , 流行文化有 巨大的解构力 、 浸染 力和吞 噬力, 强 势文化借助这种力量 向弱势文化进行全方位渗透 。传播 媒介 在 引导大众文化功能上的重要作用,决定 了对 媒介进行有效 调控 。因此 , 在 流行文化对大众传媒 的这种反作 用下 , 大众传 媒必须严格规范好 自身 ,尽可能地使流行文化 的勃兴所带来 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出来 。 大众 传媒 与流行文 化都是社会发 展的产物 ,都是与人们 人类的传播行为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 ,也充分 渗 密切相关 的 , 大众传媒推动了流行文化的发展 , 而流行文化又 透在 日常生活之 中。这就从本质上规定 了传播与流行具有 深 反作用 于大众传媒 , 它们之间存在着互动相连 的关 系。 刻的内在一致性。 传播就是文化 的载体 , 它承担着对文化 内容 参 考 文献 : 与形 式的转换 、 传输 、 处理、 存储 、 检索、 提取 和推 广的全过程 。 【 1 ] 刘乃歌, 大众传 播变革 与当代 流行文化 的勃兴, f J 1 . 辽宁 事实上 , 社会 自有大众传播 出现 以来 , 大众传播就充 当着双重 大学学报, 2 0 0 5年 l 1 月 第 6期 的角色。 一方面它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从早期 的时装 【 2 】 彭兰, 网络 传播 学, [ M】 . 中国人 民大学 出版 社, 2 0 0 9年 3 热和追剧热 、 崇拜热 来看 , 大众传媒通 过运用报 刊 、 电视等媒 月 介, 以“ 议 程设 置” 的方式不断地重复或渲染某一事物 , 使得受 作者简介 : 何 中华 ( 1 9 9 1年一) 女, 哈尼族 。 云南红河人 。 西 众对此投 以关 注并形成一股强大潮流 。 这个 大众 传媒 时代 , 报 北 民 族 大 学 新 闻传 播 学 院 2 0 1 0级 本 科 生 , 专业 : 广 播电视新 刊、 广播、 电视 , 还 有兴 起 的网络 , 渗 透到我们 生活 的方 方面 闻 学 。
浅谈析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
浅谈析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论文摘要。
大众传媒像一把双刃剑,它积极构建了文化,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大众文化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为大众传媒有构筑新的文化屏障和话语霸权倾向,有消解文化艺术的个性与深度倾向,有销蚀大众精神活力倾向和一定程度上破坏文化多样性的倾向。
这是一个被大众传媒包围的时代,无所不在的媒体时时处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作为走向全球化、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一种难以拒绝的强大力量,正在由表及里地变革着我们的社会面容,制衡着文化。
现代传媒为当代社会文化的传播作出了不容置疑的贡献:它借助于科技优势大大拓展了文化空间;它改变了文化的机制,造就了文化产业;它带来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革命,创造了知识民主时代,赋予了每个人获得知识的同等权利;它使得社会大众成为精神文化价值观建构的积极参与者,使大众文化得以迅速崛起;其设置议题的功能、其在娱乐消遣方面的优势,使之具有了对社会的协调作用等等。
可以说,大众媒介在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上积极建构着大众文化。
但同时,大众传媒给文化生产并通过文化生产给社会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大众传媒自身的复杂性使之不可避免地在构建大众文化的同时,也在无形地消解着文化。
对其进行“吹毛求疵”式的文化批判的根据就在于“哲学的真正社会功能在于它对流行的东西进行批判。
……这种批判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人类在现存社会组织慢慢灌输给它的成员的观点和行为中迷失方向。
”对之进行文化的审视与批判,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传媒建构文化,协调社会。
大众传媒对文化的负面影响首先表现为存在构筑新的文化屏障和话语霸权倾向。
所谓文化屏障,是指大众传媒在促成文化传播的同时,有意无意地阻隔了平等的传播。
从这个角度看,大众传媒执行了一个悖论的角色。
大众媒介有设置议题的功能,就积极意义而言:受众通过媒介不仅了解社会信息及公众关心的热点等问题,而且根据大众媒介对一个问题或议题的强调,学会应该对它予以怎样的重视。
浅析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的关系
浅析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的关系作者:林玥秀赵艺孔宁来源:《教育界·下旬》2015年第08期【摘要】大众文化是由大众传媒决定的,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的诞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大众文化的发展也与大众传媒息息相关。
作为传播信息的手段、工具,大众媒体是大众文化的载体,同时大众文化的流行也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兴盛。
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互相促进发展。
本文分别选取报纸、电视、网络这三个传统与新兴的大众媒介探讨与大众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大众传媒 ; ;大众文化 ; ; 影响一、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的定义有关大众传媒的定义,有多种定义方式。
从手段、工具的角度定义,大众传媒是指传播媒介,即是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传播信息的手段、工具;从机构组织的角度定义,认为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介机构是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复制和传播的专业组织,从其生产规模的巨大性和受传者的广泛性而言,又把它们称为大众传播者,或称为大众传媒。
大众文化是指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工具进行沟通,所构成的集团规则、习惯、语言、态度等。
如果没有沟通交流,就只剩下没有意义的行为动作,而这一技术和沟通的手段、工具就是我们所说的大众媒体。
可以说大众文化是由大众传媒决定的,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的诞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大众文化的发展也与大众传媒息息相关,同时大众文化的流行也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兴盛。
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互相促进发展。
二、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传播的影响特别是近代社会,大众文化不能离开大众媒体。
大众媒体影响大众文化,产生大众文化。
大众媒体的类型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
大众传媒传播情报信息,大众传媒制造文化,并且大众媒体将其制造的大众文化进行扩展。
随着时间的流逝,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密不可分。
在经济发展、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大众传媒的发展速度飞快,作为手段和工具的报纸、电视、网络等传统与新兴的大众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则是大众文化的载体。
大众传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摘要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提升,大众传媒对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有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中,大众传媒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今的媒体视角已伸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各项事务的发展。
在西方,新闻界被称为“第四等级”、“第四种权利”或“政体的第四个部门”,同时大众传媒的产生也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推动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在对大众文化的影响方面也日益显著。
对传播学和传播效果的研究日益多元化,体现了大众传播在公众间的影响逐渐扩大。
不同的人对大众传媒和传播学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但共同的承认着这两点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也在某些方面左右着这个世界的发展,和人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
关键词:大众传媒传播学政治经济文化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传媒业兴起,在多元的社会中,大众传媒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不同的领域,大众传媒有着不同的责任和角色,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
而且,这种影响有着继续扩大的趋势,成为一种向导和风向标。
一、大众传媒与传播学传播学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社会科学,是作为大众传媒不断发展下的一种必然产物,无疑是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冲击。
传播学研究着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以及传播媒介、传播主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大众是伴随着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而出现的一个特定概念。
这种理论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人类进入大众社会的一个分界点。
在这个时代,作为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大众传播发展的结果,过去的那种传统社会结构、等级秩序和统一的价值体系已被打破,社会成员失去了统一的行为参照系,变成了孤立的、分散的、均质的、原子式的存在,即所谓“大众”。
大众是一种新的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与既有的群体形态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
大众有着以下几个主要的特点:(1)规模的巨大性;(2)分散性和异质性;(3)匿名性;(4)流动性;(5)无组织性;(6)同质性。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摘要】大众文化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市民社会的崛起而生产的,具有大规模传播和受众的文化形式。
大众文化的兴起受到现代工业化、城市化和媒体发展的推动,扮演着社会统一和社会认同的重要角色。
大众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随着电影、广播和电视等传媒的崛起,大众文化逐渐形成并迅速发展。
其特征包括流行性、大众化、娱乐化和商业化等。
大众文化对社会生活、价值观念和文化习俗都产生着深远影响,但也容易导致文化同质化和思维模式单一化。
未来,大众文化将继续与科技发展相互融合,呈现出更多元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我们既要认识到大众文化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也要警惕其可能的消极影响,同时关注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大众文化、定义、背景、重要性、起源、发展历程、特征、影响、未来发展、积极作用、消极影响、发展趋势1. 引言1.1 大众文化的定义大众文化是指流行于广大人群中的文化现象和符号,是一种由大众群体创造、接受和传播的文化形式。
在大众文化中,包含了通俗易懂、大众化的艺术作品、娱乐产品和消费品,如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游戏等。
这些文化产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普及性和受众覆盖面,能够快速地传播和影响社会。
大众文化旨在满足人们日常消费和娱乐的需求,为广大群众提供共同的文化体验和共同的语言。
它不仅具有普遍性和大众性,还具有易接受和易传播的特点,能够快速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并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为消费对象和创造者的文化形式,它反映了广大群众的审美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引领着当代文化的发展方向。
研究和分析大众文化的定义和特征对于了解当代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1.2 大众文化的背景大众文化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剧,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大众文化逐渐兴起。
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历史趋势
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历史趋势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它们代表着当代社会的思潮和时尚风向。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历史趋势。
1. 大众文化的兴起大众文化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普及,大众文化开始在社会中扎根并迅速蔓延。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兴起,大大促进了大众文化的形成和传播。
人们开始共享同样的娱乐、信息和消费文化,大众文化也因此产生了。
2. 大众文化的特点大众文化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大众文化具有普遍性和传播性,能够快速传播到不同的地区和人群中。
其次,大众文化通常是商业化和市场化的,商家通过大众文化产品获取经济效益。
再次,大众文化对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塑造了大众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3. 流行文化的兴起流行文化是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时尚、娱乐、音乐、电影等领域。
20世纪60年代以来,流行文化逐渐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了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流行文化代表着时代的精神和文化标志,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
4. 流行文化的特点流行文化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首先,流行文化具有瞬时性和变动性,时尚总是瞬息万变,人们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追赶新潮流。
其次,流行文化具有大众化和大众接受度高的特点,满足了大众对娱乐和消费的需求。
再次,流行文化体现了个性和多样性,人们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产品和生活方式。
5. 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更新。
未来,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各具特色的文化形式会更多地涌现出来。
同时,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也面临着挑战和变革,需要不断创新和拓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人们的追求。
总之,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作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趋势和发展方向备受关注。
大众文化的特点
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
它伴随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而觉醒,植根于市场经济的沃土而成长,在短短的不到20年的时间里,便当代科学精神,从而使自身呈现出一种科学化发展方向。
否则,就有可能是虚妄和病态的,甚至有可能误入歧途。
国际化发展方向 21世纪是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世纪,每一个国家和民族要保持生机、活力和先进性,都必须与整个世界保持全面开放、充分交流状态,广泛、及时地学习和吸收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与国际文化主潮流相接轨、与国际文化新进展相协同。
具体到最贴近百姓生活、最能影响民众精神的大众文化来说,它要有效地发挥引导大众追求、促进大众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样需要通过广泛及时地吸收和借鉴国外的有益文化成果来丰富自己的文化内容和创新其表现形式。
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水准,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民族化发展方向 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断,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反映民族文化思想、体现民族文化风格、优化民族文化人格和展示民族文化精华,这是确立中华民族的国际文化地位的基本要求和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最先进民族之林的基本方略,也应当是21世纪中国大众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
“快餐”式大众文化是传媒低俗化的文化根源2010年第14期传媒低俗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众传播市场化、娱乐化蓬勃兴起的变异现象,主要是指大众传媒在传播活动中放弃自身社会责任、片面迎合部分受众低级趣味和需要,如炒作明星绯闻、迎合猎奇心理、注重感官刺激、渲染暴力色情等不良倾向。
其主要表现:一是在内容上以“窥私”姿态、猎奇心理观照世界,将凶杀、暴力、色情甚至是封建迷信、人类灾难等信息还原、放大,将重点放在花边新闻、犯罪和暴力事件、公众人物隐私等方面,不仅“星、腥、性”等各种低俗场景出现在新闻媒体上,而且“冷血新闻”、“恶搞新闻”、“炒作新闻”频现;二是在表现形式上过分强调故事性、趣味性,标题设置极具煽情化,版面处理追求视觉冲击,走新闻故事化、戏剧化的道路,感情因素和细节被大肆渲染,甚至以色情画面、挑逗性动作和粗俗肉麻的语言来迎合低级趣味。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是一个相互影响、互为存在的关系。
在当今社会,大众传播媒体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成为了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它们不仅塑造了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受到了大众文化的影响。
大众传播媒体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不断变化而又相互促进的过程。
大众传播媒体对大众文化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传媒手段也日益多样和丰富,如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已经普及到了千家万户。
这些媒体的信息传递速度快、范围广,能够影响到大众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
大众传媒通过媒体内容的传播,能够将一种文化、价值观快速传播至社会各个角落,对大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电影、音乐、电视剧等大众文化产品在传媒的宣传下,往往能够迅速风靡全国甚至全球,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
大众传播媒体也受到了大众文化的影响。
大众文化是在群众中广泛传播和流行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一种混合了各种传统文化的、种族的、地域的和社会文化的文化形式。
在这种情况下,传播媒体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及时把握大众文化的变化,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
大众传媒在推出新的媒体内容时常常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这也为大众传媒的创新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众传播媒体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还体现在大众媒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上。
大众传播媒体不仅仅是传递信息和文化,更是推动社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通过各种形式的媒体内容,大众传媒能够引导和塑造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大众文化也会对传媒的内容和形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促进传媒持续发展。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的关系互为依存、相互渗透。
大众传播媒体通过传递文化信息和观念,不断影响着大众文化的传承与变迁;而大众文化的变化也在不断推动着传媒内容的创新与更新。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将会更加紧密,两者相互促进,构建起一个更加丰富、多元的社会文化格局。
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大众文化是指在一个社会或群体中被广泛接受、共享和传播的价值观、信仰、行为方式等。
而大众传媒是指向广大群众传播信息、娱乐内容的媒介,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
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大众传媒是传播大众文化的重要平台。
通过大众传媒,人们可以接触到各种文化产品和信息,从而了解和参与到大众文化中。
其次,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的形塑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众传媒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和主导者,决定了哪些文化内容可以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了解和传播。
媒体的选择和报道方式,会对大众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大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此外,大众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大众传媒的内容和形式。
大众文化是源于大众群体的需要和需求,而大众传媒是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而存在的。
媒体会根据大众的兴趣和偏好来选择和呈现内容,以吸引观众和读者,这种互动和反馈促进了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的相互发展。
综上所述,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中的文化生态系统,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价值观念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大众文化是指广泛流传、受到大众喜爱并具有普遍共鸣的文化形式和内容。
它是一种与大众生活密切关联的文化现象,其兴起与发展与现代化、城市化以及技术创新等因素息息相关。
大众文化具有多种文化特征,包括娱乐性、商业化、流动性和跨文化性等。
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源于现代化的社会条件和技术进步。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娱乐消遣的需求增加,而传统文化形式的限制与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大众传媒的发展也为大众文化提供了广阔的传播渠道,使得大众能够更广泛地接触到各种文化形式。
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使得大众文化得以迅速传播和普及。
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娱乐性。
大众文化的主要目标是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为人们提供轻松、愉快的消遣方式。
电影、音乐、综艺节目等都是大众文化的典型载体,它们的内容多样化、富有创新性,能够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和兴趣。
娱乐性是大众文化得以广泛流行和接受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个特征是商业化。
大众文化往往与商业利益紧密相连,商业资本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商业化使得大众文化具有了更广泛的传播渠道和更多的资源投入,使得大众文化产业不断壮大。
广告、商业推广、商品附加值等都成为大众文化产业重要的经济支撑点,商业资本的投入也带来了更多的文化创新和创作动力。
大众文化的流动性是其另一个显著特征。
大众文化与传统文化不同,它的消费和传播过程呈现出较高的流动性。
大众文化产品的特点在于易于传播和分享,使得人们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接触和参与。
大众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以及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得大众文化的流动性进一步增强,大众文化的观众、参与者和制作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多样化群体。
大众文化具有跨文化性。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加深,人们能够接触到更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大众文化产品。
大众文化产品的跨文化特征使得人们能够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丰富了人们的文化体验和视野。
如何实现主流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引导——“易中天现象”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引导, 是主流文化的一项重要职责 。如
何 合 理 引 导 大 众 文 化 , 使 之 在 主 流 文 化 的影 响 下 健 康 发 展 , 得 探 讨 。主 流 值
文 化 引领 大 众 文 化 的 过 程 , 实 际 上 是 主 流 意 识 形 态 从“ 堂 之 高 ” “ 湖 庙 到 江
是一种 处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配 地位 的主 流价 值观 。
主 流 文 化 具 有 权 威 、 肃 性 , 主 要 功 严 其
能 在 于 凝 聚 国 民共 识 并 为 国 家 发 展 提 供 意识 形 态 动 力 。
作为 2 O世 纪 以来 兴 起 的 一 种 文 化 现 象 , 大 众 文 化 ” 通 过 电 视 电影 、 “ 则
之远 ” 的实 现 过 程 。这 个 过 程 的实 现 必 然 要 借 助 大 众 传 媒 的 作 用 。 这 就 意 味 着 , 政策手段 、 律手段 、 政手段 、 在 法 行
流行音 乐、商品广 告等大众传媒 形式
深 刻 地 改变 着 人 们 的 生 活 方 式 、 价 值 观 念 和 审 美 情 趣 ,加 速 了 文 化 的 多 元 化 进 程 ,也 引 发 了社 会 各 界 的普 遍 关 注 。随 着 我 国 经 济 水平 的提 高 、 治观 政
维普资讯
教 育
_ 萋 l _
如何实现主流文化
对 大 众文化 的引导
“ 中天现 象" 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易 对
蒋海 升
2 0 、0 7年 , 易 中 天 现 象 ”“ 0 62 0 “ 、 于 丹 现象 ” 为大众文化 的一个热 点, 成 其 实 质 上 是 精 英 文 化 通 过 大 众 传 媒 与 大 众 文化 的 结 合 。这 对 以 “ 想 政 治 教 思 育 ” 主 要 职 责 的“ 流 文 化 ” 很 大 为 主 有 方 面 发 挥 了 十 分 重 要 的 作 用 ; 但 与 此 同 时 , 大 众 文 化 的低 俗 化 现 象 也 日益 严 重 , 杀 、 力 、 情 等 低 俗 之 风 呈 凶 暴 色 不 断 蔓 延 之 势 。大 批 被 戏 说 的 名 著 , 大 批 的肥 皂 剧 , 大 量 毫 无 艺 术 价 值 却 炒 出轰 动 效应 的 流 行 音 乐 、 漫 、 子 游 动 电 戏 和 畅销 书 等 低 俗 化 的 文 化 产 品 不 断 产 生 。 虽然 这 种 快 餐 式 文 化 适 应 了 当 前 人 们 生 活 节 奏 紧 张 状 况 下 的现 实 需 求 ,但 是 却 屡 屡 触 及 甚 至 摧 毁 社 会 的 道 德底 线 。混 乱 的人 生观 价 值 观 、 众 哗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得益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大众文化的兴起源于现代社会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革。
工业化的推动使得大众传媒得以快速发展,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逐渐普及,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范围大大加快。
城市化的进程也使得人口密集的城市成为文化交流的中心,各种文化元素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
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动也使得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成本大大降低,文化产品变得更加平民化,人们更容易获得和参与文化活动。
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发展。
大众文化的兴起受到了大众媒体的普及与传播的影响。
大众媒体的普及与传播是大众文化兴起的重要推手。
大众媒体以其强大的传播能力,将文化产品快速、广泛、深入地传播给了大众,推动了大众文化的形成。
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的迅速发展,使文化产品得以广泛传播,并且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大众。
这种形式的传播方式,加速了文化产品的传播速度,使得大众文化得以快速形成和发展。
大众媒体的传播也使得文化产品变得更加大众化,大众更容易接触和消费到各种文化产品,使得大众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和接纳。
大众文化的形成也体现了一些明显的文化特征。
大众文化的多元化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大众文化不再只是由少数权贵阶层所主宰,而是由更广大的群众所影响和参与。
大众文化呈现出极为丰富多样的面貌,包括文字、音乐、电影、节日庆典、游戏等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且每种形式都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特色。
大众文化的商业化是其另一显著特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品文化的兴起,大众文化产品越来越以商品形式存在并向市场推销。
商业化的大众文化产品更容易受到大众的喜爱和接受,且对社会经济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及审美性也是其显著特征之一。
大众文化产品往往娱乐性较强,易于引发大众的兴趣与情感共鸣。
大众文化也追求美感与审美情趣,致力于表现和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
浅谈主流文化如何引导大众文化方向
浅谈主流文化如何引导大众文化方向作者:杨昕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8期摘要:在信息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大众文化成为了构成社会意识形态的要素之一,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大众文化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加速了社会多元化的进程.也直接改变这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甚至社会的道德水准。
如何合理引导大众文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现代化;主流文化;大众文化;引导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243-02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和传播技术的兴起,产生了一种文化现象,即“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与传播技术的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在传播技术相当发达的今天,大众文化已经充斥了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甚至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休闲的主要途径,大众文化的内容直接影响这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
一、大众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大众文化是时代的产物,它与电子信息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有着直接的联系,印刷时代的文化意识形态绝不会像现在这样有如此广泛而强大的影响力,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所接受信息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另一方面是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在印刷时代,人们想获取更多的信息,基本的途径只有阅读,这样的文化传播媒介所带来的文化意识形态是十分理性的,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就如同书本上的文字一样。
人们生活的信息面十分狭窄,每天所关注的都是跟自身相关的事情, 并没有过多的娱乐生活.因此这样的文化意识形态是比较单一。
这说明什么样的文化传播媒介就会产生与之相应的意识形态。
现代传播媒介主要是以电视,电影、网络、流行音乐、畅销书、广告等为主要形式,我们每天所接受的信息大部分是通过画面信息接收的。
除了正常的生活起居,工作外,其余的时间基本上都被电视或者电脑这些大众文化所占据,成了娱乐活动的主要内容,而在这些媒介形式中电视和网络的影响力最为强大,所有的电视节目都是商业性质的,收视率变成为每个电视节目的存在的前提。
大众文化与广播电视传媒引导思考探析.docx
大众文化与广播电视传媒引导思考探析从传统角度分析,广播电视传媒的发展主要是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但是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广播电视传媒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在各种新兴媒体的冲击下,广播电视传媒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获得生存并发展,就必须要不断地扩大其传输网络规模、提升信息传播速度、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在这种情况下,广播电视传媒就必须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与创新,加大对广播电视网络传输的研究力度,结合大众文化的特点与要求,构建一个完整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体系。
一、大众文化与广播电视传媒的现状(一)大众文化与传媒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丰富了人们的信息交流渠道以及通信方式。
例如快手、抖音等短视频APP的产生,再一次验证了网络技术已经渗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人们的休闲娱乐活动也开始向数字化网络转变。
在这种情况下,大众传媒要想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就要全面分析众多网络受众群体的实际需求,利用自身高速度以及大容量的绝对优势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引导社会大众索取信息的方式。
(二)广播电视分析现阶段的情况,广播电视依然是人们家庭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而现阶段我国的广播传播技术主要面临着两个发展方向,第一是数字音频方向,第二是电台数据传播方向。
但是无论广播传播技术怎样发展,其内涵都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而且广播电视网络传播新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对于广播电视传媒的发展与进步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提升广大受众群体的广播电视服务质量。
并且现阶段,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作为人们最主要的信息传播渠道之一,广播电视中涌现了各种类型、各种形式的电视节目与电视频道,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需求。
二、大众文化传播中广播电视传媒的引导作用大众文化的产生来源于人们日常生活的积累,来源于时代的发展与演变。
所以,大众文化具有非常鲜明的阶级性特点以及时代性特点,蕴含着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社会大众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的引导
【摘要】:大众文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兴起于当代都市,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通过大众传媒增强引领大众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的指导思想,正确运用和引导受众的文化价值取向。
【关键词】:大众传媒大众文化引导文化价值
大众文化是产生于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之下,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在现代社会流行的一种消费性文化。
大众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商业化,即按市场规律批量生产,易复制。
二是通俗化,即通俗易懂,轻松活泼,群众喜闻乐见。
三是休闲化,即集文化消费和休闲娱乐于一体。
从这个意义上说,娱乐电影、广播电视、畅销读物、卡拉OK、流行歌曲、时装表演等都属于大众文化范畴。
大众文化有积极、健康的一面,当然也有消极、庸俗的一面。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政治观念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民众消费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在新传播技术与全球商业化浪潮的合力推动下,“大众文化”愈来愈发挥着强大的影响力,在文化领域中日益获得其重要地位。
大众文化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追求点击率、收视率、畅销度和经济效益,容易把崇高当作落伍、把出格当作新潮、
把低俗当作流行。
特别是那些只求当下快乐的低俗文化作品,会对沉迷其中的人的精神和心理产生麻醉腐化作用,使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和变异。
“大众文化”通过电视电影、流行音乐、商品广告等大众传媒形式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加速了文化的多元化进程,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近年来,大众文化在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获取信息与休闲娱乐的同时,也使大众文化的低俗化现象日益严重,凶杀、暴力、色情等低俗之风呈不断蔓延之势。
大批被戏说的名著,大批的肥皂剧,大量毫无艺术价值却炒出轰动效应的流行音乐、动漫、电子游戏和畅销书等低俗化的文化产品不断产生。
虽然这种快餐式文化适应了当前人们生活节奏紧张状况下的现实需求,但是却屡屡触及甚至摧毁社会的道德底线。
混乱的人生观价值观、哗众取宠的低俗信息对社会的影响是十分危险的。
所以,要想进行正确引导,解铃还须系铃人——必须利用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如何引导大众文化
(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的指导思想。
大众传媒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大力传播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传媒工作者要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在工作中,大众传媒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把关人的作用,厘清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传播信息、教育、引导功能,通过
对信息有目的的采集、选择和编辑出版,摒除人类文化的糟粕,保存大众文化中合理的方面,使大众文化更加符合大众的精神和心理需要。
从而建构健康文明向上的媒介环境,营造良好的舆论文化氛围,引导大众文化和人类大众向着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
(三)正确使用大众传媒。
正确使用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进行正面引导,就应当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优势,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生产、复制、传播有利于提升人们道德水平、提高受众各方面素质的新闻、信息、影视产品及娱乐栏目、节目。
(四)通过大众传媒增强引领大众文化的实效性。
增强引导大众文化的实效性,首先要提高大众传媒在传播过程中的说服力、感召力、凝聚力。
作为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信息、影视产品及娱乐栏目、节目通过信息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履行着教育人、引导人的政治使命。
(五)要引导受众的文化价值取向。
受众具有各种各样的动机,这是他们接受各种信息的内在动力。
传媒工作者不但要适应受众的动机,而且要给予引导,从而引导其文化价值取向。
首先,要根据受众的动机,采集、加工和传播使人喜闻乐见的信息,最大限度地激发受众的内在动机,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接受活动。
其次,要在文化产品中适当地渗透、融入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以优化受众的表层动机,抑制其深层不健康的阅听倾向和低级趣味,加
强传播主体的引导、控制功能。
第三,要适当地利用受众的外加动机,使其逐步转化为传播者所希望的那种具有积极、主导和增力作用的内发动机,进而推动与培养其形成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崇高动机和目标,引导受众的文化审美情趣不断走向更高的层次和境界。
(六)要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与中国典型的封建制相适应的,其中既有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有守旧的传统观念。
因此,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全面认识和辩证分析,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应妄自菲薄,而应从发展的、创新的角度来把握,把传统、现在与未来连接起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在辩证分析的基础上弘扬,在弘扬的基础上超越。
(七)要借鉴和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
我们引进外国文化,不是让外来文化代替自己的文化,而是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对外来文化进行选择和扬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它更好地为中国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和经验。
外来文化中,有些会对我们有负面影响,有的甚至跟我们的政治观念、道德观念完全不同。
这些会带来不良影响,造成对我们的文化侵害,乃至形成文化殖民化的局面。
所以,洋为中用,以我为主,是我们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头脑清醒,审时度势,不盲从、不自卑,做到开发和引进的辩证统一,固守和拓展我们的文化版图,使民族文化获得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鲍海波.新闻传播的文化批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艾斐.大众文化企盼人文提升[N].人民日报,2003-4-29(14).
[3]刘伟胜.文化霸权概论[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