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讨论学习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1.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使学生能够在互相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可以一起讨论如何解决问题,一起探讨如何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学会和他人合作,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或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1.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信息技术项目。
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小游戏,编写一个简单的网页,制作一个PPT演示等。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共同完成项目,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案例分析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分析一个信息技术案例。
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个信息技术安全事件,探讨一个信息技术创新案例,评价一个信息技术产品等。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共同分析和讨论,理清案例内在逻辑,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策略1.建立稳定的小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建立稳定的小组。
每个小组的成员应该互补性强,能够搭配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2.明确小组任务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每个小组的任务应该明确具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
小学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方案范文(精选9篇)
小学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方案范文(精选9篇)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方案范文(精选9篇),欢迎品鉴!小学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方案篇1一:学情分析新学期开始,各项工作准备就绪。
本学期承担四、五、六三个年级的信息技术科教学任务,同时兼任综合教研组的工作,工作量较大。
根据当前教育需求,教师业务量不断加大,教师不仅仅承担着日常的常规教学工作,还要参与各类的教研活动。
因此,合理地作好学期工作计划有利于教学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目前,我校计算机教学设备严重缺乏。
因此,教学活动基本上都必须在教室完成,相应的教学难度也不断加大,而学生的学科基础也普遍比较薄弱。
信息技术教学注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缺乏实践的学习其效果不言而喻。
针对这一困难,有以下工作的设想。
二、合理安排教学结构各年级对本学科掌握的情况不同,教材有别、难度有深浅又相互联系,因此在教学的组织上应有所区别、有侧重。
四年级属学习的初级阶段,特别要注重学科兴趣的培养,着重以趣味性引导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五年级属学习的中高阶段,他们有一定的基础积累,理解力相对较好,此阶段应注重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主要以广播演示的形式来指导实践;六年级属学习的高级阶段,学习任务较重。
因此,在本阶段要根据各班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学习指导,教学难度和强度要适当减小。
三、根据学情重组教材目前,由于学校整合初期,各类硬件不齐全,多数学生的基础都比较薄弱,对学科认识、掌握不均衡,这些都对教学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鉴于以上情况,开设这一门课程就不能仅仅依赖于下发使用的教材,教材的制定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
因此,根据学情来重组教材是十分有必要的。
制定的教材依学段来划分,四年级:《画图》初步应用;五年级:《网络初步应用》,包含网络的基本应用和基本的信息处理方法;六年级:《相片、音、视频初步应用》,包含基本概念、操作方法、常见问题的处理等。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基本步骤引言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正文1. 设立明确的研究目标在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该设立明确的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应该具体、可测量,并且与课程内容相匹配。
通过设立研究目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重点,并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2. 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小学生的研究方式各异,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可以使用讲解、示范、实践以及小组合作等方法来促进学生的研究。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和互联网等工具来增强教学效果。
3. 提供实际的案例和练为了帮助学生将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教师应该提供实际的案例和练。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完成实际任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日常生活,设计相关的案例和练。
4. 鼓励互动和合作小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研究不应该是孤立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可以相互研究和分享经验,提高课堂氛围和研究效果。
5. 关注学生的研究反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研究反馈。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和反馈。
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结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包括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实际的案例和练习、鼓励互动和合作,以及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习和创作任务 , 而教师仅在必要 时给予学生以研究方法 和学 习条件方面的帮助。这样能够改 变在传统集体教 学师生单
维交流 中教师垄断整体课 堂的信 息源而学生处 于被动 的局 面, 学生 的主动性、 创造性 因此得以充分发挥 。
生进行小组合 作 , 元件创建 太 阳上 升过 程 的动作补 间动 用
画 。学生做完后 , 教师引导学生用形状补间动画完成这个动
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 阳升起》 太 一课时 , 可让学 ຫໍສະໝຸດ 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科 学划分合作小组 , . 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把 性 别 、 性 、 力 、 习水 平 、 志 品 质 以 及 家 庭 背 景 个 能 学 意
等方面不 同的学生 分在一个合 作小 组 , 于小 组 内学生互 便 学、 互帮 、 互补 , 各小组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 。在分小组
能力 。
组讨论出现问题 时, 小组之问可开展讨论 。在小组合作学 习
中, 教师提 出的问题往往 具有一定 的挑 战性 , 小组 在讨论 时 出现困难 是很正常 的事情 , 如果教师直 接给 出问题 的答案 ,
学生就不会有深刻 的记忆, 也不利于小组讨论的深化 。这时 教师要进行适 当的点拨 和引导, 使学生 自己去发现 , 主动去 探求 , 亲身经历 问题 的解决 过程 , 这样 能够有效地促进 学生
小组讨论 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 , 小组讨论的有效 与否 直接反映和决定合作学 习效果的优劣 。在实际教学 中, 小组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交往
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学 习中, 小组合作 学习作为基本 的组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南海区西樵镇第四小学课题组第一部分研究概况《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活动开展已半年多,到了深入实施阶段。
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探索,探索中反思,反思中总结,有成功,有喜悦,有困惑。
一、研究背景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合作学习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要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中小学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中对学习方式变革给予高度的重视,它反对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倡导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将学习当作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简称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
研究性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
因此,在推行《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计划(实验稿)》,实施(实验)研究性学习课程之际,我们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对研究性学习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在我国,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技能的问题比较普遍。
许多社会学家认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为重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在当前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先备知识存在差别,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也各有异同,这必然导致学生在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第二课网上讨论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第二课网上讨论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网上讨论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思考、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本文将围绕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第二课的网上讨论展开讨论。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第二课的主题是“电子邮件的使用”。
通过这节课,学生将学习电子邮件的基本原理、作用以及如何使用电子邮件进行有效沟通。
而网上讨论作为教学手段,可以很好地与这一主题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电子邮件应用场景。
首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网上讨论,讨论关于电子邮件的一些基本问题,例如:“你知道电子邮件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你能列举出你通常使用电子邮件的场景吗?”。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建立对于电子邮件的初步认识。
在引导学生对电子邮件进行初步了解之后,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电子邮件的使用技巧,例如:“你知道如何在电子邮件中添加附件吗?如何在电子邮件中书写得体的开头和结尾?”等等。
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互相学习,进一步提高使用电子邮件的能力。
接下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角色扮演的网上讨论活动。
例如,每位学生都扮演一个角色,假设他们是某个公司的员工,需要通过电子邮件向公司同事发送一份报告。
学生可以在网上讨论中分享他们的报告内容,互相提供建议和批评。
这样的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让他们认识到电子邮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除了角色扮演,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有关电子邮件安全和网络礼仪的网上讨论。
例如:“你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电子邮件账号不被黑客攻击吗?你在使用电子邮件的过程中有遵守哪些网络礼仪吗?”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讨论分享他们的看法和经验,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并遵守网络规范。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网上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例如,可以给学生一个情景,让他们在网上讨论中共同制定一个电子邮件的通信规范。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来达成共识,制定一份能够被全班接受的规范,并在以后的学习中按照这个规范来撰写电子邮件。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案例引言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界的关注焦点。
智慧课堂作为智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教学与学习环境。
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为背景,探讨如何利用智慧教育的理念和技术,设计创新的数学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整个课堂,学生被动听课,学习效果不佳。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借助智慧教育的理念和技术,设计了以下数学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数学课堂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本次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为“分数的加减运算”。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通过黑板或投影仪展示一个有关分数加减运算的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小明买了两块巧克力,一块吃了三分之一,另一块吃了四分之一,他还剩下几分之几的巧克力?请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
第二步:概念讲解教师简要介绍分数的概念,并向学生解释分数的加减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示,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加减运算规则和意义。
第三步: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教师为每个小组分发一份工作纸,上面列有若干个带有分数的加减运算题目。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第四步:展示讨论成果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他们的讨论成果。
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或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第五步:梳理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加减运算规则和技巧,并提炼出一些关键点。
教师讲解并强调这些关键点,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第六步:巩固练习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学生可以个人或小组完成,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背景微课技术是指通过短小精悍的视频教学资源,结合在线辅导和讨论,实现个性化、互动化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技术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微课技术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节约课堂上的时间,让老师更多地专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实践。
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究微课技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以及针对小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微课技术提高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微课技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了解其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潜在优势和挑战;2. 探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寻找基于微课的创新教学方法;3. 基于实际案例对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进行讨论和总结,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4. 综合评价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教学效果,验证其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和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5. 最终目的是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1.3 研究意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可能性,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微课技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可以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效果评价,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基于微课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影响。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无处不与互联网有着密切的关联。
并且随着小学教育的改革,新增的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要求小学生能够牢牢地掌握并且灵活运用,而小组合作能够弥补学生各自的短处,彼此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所以老师应当积极组建小组合作学习信息技术这一模式进行授课,使学生在合作中提高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信息技术应用一、小组合作学习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一)、合作学习可提高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方法。
因为班上同学的学习能力不同,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也不同,所以可通过把班上同学分为干个小组,使每个小组中成员的平均能力达到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使他们彼此取长补短,互相帮助,不仅可以减少教师一个一个去解答学生问题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使学生之间懂得团结,能力较强者可以为小组中能力较弱者解答困惑,也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基础同时推进整个班级的学习效率。
(二)、合作学习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合作学习可以突破传统教学的弊端,让课堂上不再出现老师一人在讲台上声嘶力竭,而学生在下面仿佛“看戏”似的。
合作学习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认真消化老师的讲课内容,思维与老师在同一线上,让整堂课的气氛轻松而又刺激。
比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可以发布一些具有竞争性的号令,如用金山打字通看哪个小组率先打出一段话,从而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二、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高效分组,优化小组成员结构。
在组建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科学高效的分组是必不可少的条款。
老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授课中,积极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的前提条件是合理的分组,老师应当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的想法与自身条件来进行分组。
例如可以从学生的个人特长、个人能力水平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根据课程的需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个人能力及爱好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彼此探讨问题,讲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达到全方位的交流。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我的学习小组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我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常见的教学形式。
通过学习小组,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个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的设计,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学习小组活动。
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1. 了解学习小组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和技巧;3. 学会正确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工具进行信息检索和处理;4.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5.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计算机、网络连接设备、投影仪、白板或黑板等;2. 资源准备:教师提前筛选好适合小学生的网络学习资源,并将其整理成文件或书签,以便学生使用。
三、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有关学习小组的真实故事或引入一段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对学习小组的好奇心。
2. 介绍学习小组(10分钟)向学生介绍学习小组的概念和意义。
解释学习小组的好处,如能够互相学习、合作解决问题、共同探索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让他们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长,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3. 分组和讨论(15分钟)根据学生的学习小组分配,每个小组4至6人。
教师提前准备好一些小组讨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解决。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和引导,帮助他们展开思考和讨论。
4. 知识分享(2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组内的讨论成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小组代表的轮流发言,让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
5. 拓展活动(15分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提示,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一个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问题,并鼓励他们通过学习小组合作解决。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进行信息检索和处理。
6. 结束活动(5分钟)教师总结本次学习小组的活动,并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表现给予肯定和赞赏。
小学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的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的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有趣的信息技术活动,激发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技能。
我们将教授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网络知识和编程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
2. 学会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的查找和筛选。
3. 掌握基本的网络礼仪和安全知识。
4. 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学习简单的编程语言。
三、教学内容1. 第一课: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开关机的正确方法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技巧2. 第二课:网络搜索技巧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信息的查找和筛选3. 第三课:网络礼仪和安全网络礼仪的基本原则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4. 第四课:编程思维培养简单的编程语言学习逻辑思维的培养5. 第五课:创新项目实践基于之前学到的知识,进行创新项目的实践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实践。
3.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实践操作:检查学生的实践操作是否正确规范。
3. 创新项目:评估学生的创新项目实践结果,包括项目的创意性、完成度和实用性。
六、教学资源1. 计算机教室: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实践操作。
2. 教学软件: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软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网络资源:准备一些适合小学生的教育网站和在线资源,用于信息的查找和筛选。
4. 编程工具:选择一些图形化编程工具,如Scratch,让学生更容易上手编程。
七、教学进度安排每周一次课,每次课时长为1.5小时。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第二周:网络搜索技巧第三周:网络礼仪和安全第四周:编程思维培养第五周:创新项目实践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相符合,避免过于复杂的概念。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神兼备”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神兼备”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起源于20世纪社会心理学的研究,70年代初,欧美的专家们将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课堂,并发现了合作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而今,同其它学科一样,小组合作学习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引入到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中,但笔者发现,由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缺乏足够的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了有其“形”而无其“神”的尴尬。
为了能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做到“形神兼备”,笔者认为可以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时机、方式、评价等方面来设计教学活动。
1、小组构成要优化在组建学习小组时笔者建议:一要在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力水平、个性特征、性别比例、家庭社会背景等情况下,进行学习小组的组建;二要允许学生按照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愿意参加的小组;三是小组的规模要小,以4-6人为宜,规模过大,会导致少数组员逃避学习责任;四是学习小组的组建是为开展合作学习服务的,不是机械的、一成不变的,在特殊的情况下,要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进行小组的拆并、组员的调整等,以确保合作学习目标的达成。
2、话题设计要精心教师在组织小组讨论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精选出讨论的话题。
话题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力避过大或过小,难度过深或过浅。
讨论的话题要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既要能体现教材的内涵,又要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
为保证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教师应就话题的内容,给学生必要的提示,通过提示启发学生的思维。
3、内容选择要重视要使小组合作活动有序展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是否能合作和积极主动参与,因此,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必须针对一定的学习目标来设计。
笔者在教学中常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载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有时还会将活动延伸到课外。
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开展小组合作成果的交流和展示,让学生有成就感、有学习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的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的教案一、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开关机、鼠标键盘的使用、文件管理。
2. 简单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画图、Word、Excel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2.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3.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计算机教室,每台计算机配备常用的应用软件。
2. 教学PPT、教学素材。
3. 教学视频或动画。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a. 教师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程度。
b.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课堂讲解(10分钟)a.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鼠标键盘的使用。
b. 讲解文件管理的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10分钟)a.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活动(10分钟)a.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b.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收获。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a. 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检查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
3. 小组活动: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1. 引言1.1 概述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小学阶段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阶段。
核心素养理论的提出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从核心素养与信息技术教学的关系、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究、核心素养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效果和意义,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1.2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往往过于侧重于技术的应用,而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
目前,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概念,它包括了认知素养、情感素养、社会素养和创新素养等多个方面。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更有利于他们在信息化时代的学习与生活。
如何将核心素养与信息技术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1.3 研究意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的关键任务之一。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
小学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方案范文
小学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方案范文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小学生也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培养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能力,为今后更加完善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因此,本项目旨在通过开展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项目目标1.培养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2.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信息素养。
3.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4.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培养其信息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
三、活动内容1.信息技术知识学习: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等形式,让小学生了解计算机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和常见软件的使用方法。
2.信息技术实践:组织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实践活动,如制作幻灯片、演示、录制音频和视频等,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操作能力。
3.信息技术游戏:设计各种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4.信息技术作品展示:定期组织小学生展示自己的信息技术作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5.信息技术竞赛:定期组织小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竞赛,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应对能力。
四、活动形式1.小组讨论和学习:每周安排一次小组讨论和学习,由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和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实践活动:每周安排一次实践活动,让小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信息技术的实际运用。
3.作品展示和评比:每月组织一次信息技术作品展示和评比活动,让小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
4.竞赛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信息技术竞赛,让小学生有机会与其他同学竞技,提高竞争意识和应对能力。
5.考核和评价:通过实践活动、作品展示和竞赛等形式,对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和创造能力进行考核和评价,激励他们进一步学习和进步。
五、资源和保障1.培训师资:请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承担兴趣小组的教学工作,确保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也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能够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单一、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方式,提供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模拟、演示等方式,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例如,在物理课上,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来演示物理现象和过程,这不仅可以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再者,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制作电子课件,简化备课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电子教材、在线学习平台等进行自主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这不仅节省了学习时间,还提高了学习效率。
然而,尽管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着诸多优势,我们也需要注意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过度的依赖信息技术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下降,也可能会让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丧失板书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使其成为辅助教学的有力工具。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但我们也需要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信息技术,避免过度依赖和滥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在当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度地影响着各行各业,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摘要:自世界机器人大赛举办以来,人们开始对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编程教育形成了新的认识,并且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也崭露头角。
教学课堂上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可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构建的智慧型学习课堂上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使小学生接触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学生在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后,能够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师需要积极在课堂上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活动,以此为小学生构建智能化的学习课堂,使学生在新奇的学习体验中有效提升信息素养。
关键词: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引言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大部分小学教师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文化课程的成绩之上,忽视了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对于小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价值。
一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部分教师过于依赖教材,教学内容存在局限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
因此,教师要积极思考创新路径,打造优质的信息科技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的意义智慧教学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开展智能化的课堂教学,具体是指将教育信息化体现为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全面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并利用其辅助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方案,从而优化教学效果与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形式。
就目前来看,智慧教学最明显的特色就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和多媒体化,它注重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学生、教师与信息、学校与信息、学习内容与信息科技多维的有机融合和交流,并凸显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协作性等较强的特性。
二、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现状(一)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失衡在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逐渐认识到提高学生实操水平的积极意义,并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的有效性问题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的有效性问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共同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合作、分享,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小组合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通常抱有一种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使用电脑和其他电子设备来完成各种任务。
当他们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时,他们能够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相互帮助和支持,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想法,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学会平等合作,不搞个人英雄主义。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流。
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知识共享,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促进信息的流通和共享。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与其他同学分享,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学生还可以在小组讨论中获取到其他同学的观点和见解,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来完成任务,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还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学习到其他同学的使用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弱,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容易出现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听从指导、偷懒等问题。
小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相对较差,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容易出现沟通不畅、合作效果不佳等问题。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者:米法鑫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6年第23期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教育教学当中。
然而,目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
本文基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积极性在新课标、新理念的环境下,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到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实现教学目标、改进学习方式、对教学条件的使用上都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新策略。
一、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基础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可以让一个人对某件事或者某种事物产生乐此不疲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不懈动力,它往往跟心情的愉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所以,教师应该密切注意学生平时的细微变化,以便更好地制订一系列适应全体学生的计划,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将兴趣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便开展活动的时候能够更好的探究,将个性化强的学生进行正确性的引导,使其发挥更大的潜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既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提升了综合能力,又建立了良好的协作能力,这是形成小组合作凝聚力的基础。
二、重视合作的重要性,把自身的个性看“轻”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理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也就使得学生以自我意识为中心,不善于与他人进行交流,新的时代越来越重视合作的重要性,学生是祖国新鲜的血液,应该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同时,这也是新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
在开展活动的时候,避免不了学生之间有不同的意见,这首先就要让他们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自身代表的是一个集体,而不是简单的个人。
在活动中要以大局为重。
如,老师向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分成了若干小组,组员甲说:“我觉得邮箱的申请比较简单,而且我又会,这个应该先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须要互帮 互助 , 共 同进步 , 小组 内智慧的碰 撞 , 知识的共 享 , 让暂 时 弱势的 同学在优 秀 同学的带领 下慢 慢跟 上 学 习的节
奏. 真正体现 了合作 学. - - j 的互帮互助
2 . 让学生学会 分工 在分组教 学时. 给每 个小组选定一个 小组长 .让 小组 长和 组 员们一起根 据各 自的特长 决定每个组 员的分工 如擅 长搜 索的负责搜 索图片 . 擅长文 字共组的 负责 文字的组织和排 版 . 美术功底较好的 负责版面的设计 . w o r d操 作熟练 的负责小报 的整体架构等 教师要 引导 小组成 员间要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4 年l l , q 上旬 干 I
基 于小组讨论 学习的小学信 息技 术课 堂教 学
陆 琚 f 南京 市秦 淮 实验 小学 江 苏 南京 2 1 0 0 2 2 1
【 摘要 】 课堂是学生的阵地 , 教师只是 学习的 引导者和组织者 , 因此如何在信息教学 中确 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 我们值得思考 的一个问题 。 作者经过 多年的小学信 息课程教 学发 现 , 通过 小组合作 学. - - d - 和讨论能让 学生学会如何 沟通与合作 , 也能给每一位 学 生提供 大量 的练 习机会 , 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 提 高学生学习成就感和 自信心 , 也调动 了学习信 息技 术的积极性 。 【 关键词 】 小学信 息 技 术 合作 学习 小组讨论
进行 了实践和探 索 合 理 科 学 的进 行 分 组
一
、
讨论商量 . 把组 内的讨论 的结果再次汇总。接 下来再 次随机的 叫 同学起 来回答 由于再次提 问的不确定性 . 就促使 学生之 间
讲授( ( Wi n d o w s 对话框》 一课 时 , 因为对话框 的打开方式 . 种类和里面的按钮 组件 多种 多样 如何让 学生全 面的 了解对 话框 . 掌握 对话框里 面的各种组件 的操作 . 如果 只是 传统的教 师操作演 示. 学生练 习. 那学生学 习起来会相对枯 燥。于是我 采用 了小组合作学 习和讨论的方法 在分组的时候 . 为了达到 更好的教 学效果 . 我在平行班教 学 中不断尝试 . 改变分组 的方 式 下面列举 了 教 学 中实施 的三种 分组方式 第一 次分组 : 随机性划 分 按 照 目前座位 的分组 划分 学习 小组 每 6个人一个合作 学 习小组 这种划 分学习小组 的方法 优 点是 教师容 易操作 . 有利 于各组之 间的公平竞争 . 又给 学生 创造 了与更多 同学合 作的机会 。 但 因为是随机 的 . 所 以有些组 教 学效 果却不是很好 .因为小组 中各 个学生的性格特 点的差 异和小学生的一些 个性特 点 .导致有些 学生因为和 组 内成 员 关 系不是很 熟悉 . 因而影响 了合作讨论的效果 第二次分组 : 自选性划分 此 次分组采取让 学生 自由选择 组合 的方 法. 学生可 以和 自己熟悉的好朋友组合成 学习小组 这种 自由选择 组合 的方法使得 同组 学生之间 的讨 论很融洽 . 学生 的兴致很 高。但 也带来 了一些 问题 : 第一 . 学生 自由分 出 的小组太 多, 不利于后 面的讨论 结果 的分享和总结。第二 . 如 果 同一 小组 的学 生 目前 的 学 习基础 和 掌握 的知识都 比较 薄 弱. 那么就他 们的 小组合作 学习和讨论 可能就会无法开展 , 或 者效果不太好。 第三 次分 组 : 指令性划 分 此次分组先让学生 自由组合 . 但进行 了小组人 数的限制 . 每个 小组的人 数为 6 人 这样共有 6个小组 . 就解决 了小组太多不利 于讨论结果 的分享和总结的 问题 。学 生 自由组合 完了以后 . 我根据 学 生的性 另 ・ l 、 兴趣 、 能 力、 学 习状况、 和其他 组 员的关 系和每个 学生的性格特 点等方 面进行合理搭 配划分学 习小组 这种 方式 能保证 组 内各成 员 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以及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 平性 通过 以上 的 实践 .总结 出在划分合作 学习小组的时候要 遵循“ 组 间同质 、 组 内异质 ” 的划分原则。组 内的 学生应该各有 特点 , 以便 于合作 学 习, 要 考虑到 学生 的不 同性格 特点 , 学习 状况 、 男女 生的 比例等等 。 一般 以 6 人 为宜 , 过 多或过 少都 不利 于合作 学. - - j . 太 多易乱 . 太少讨论无法展开且 问题 也不好 解决 .而且每组人数过 少导致的分组太 多也 不方便 合作 学习
【 中图分类号] G 6 2 3 . 5 8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4 ) 1 1 — 0 1 4 4 - 0 1
学与教 , 学为主 , 教为辅。 课 堂是 学生的 阵地 , 教 师只是 学 中的精心组织 . 适 时引导 习的 引导者和组织者。 培养 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 自 主 学习、 参 1 . 让学生学会 互助 在让 学生合作讨论一个知识点结束 以 与学 . - j - 的能 力成 了教 学 中的关键 那么在信 息技 术课 堂上如 后 . 首先提 问学 习能力表达能力较 强的同学 . 再提 问一些相对 何才能做到 以学生为主呢?对此我在平 时的课 堂教 学实践 中 而言暂 时学 习能力或表 达能力较 弱的同学 然后 . 让 学生再次
根据各人的能力、 专 长 去 使 用 多种 途 径 。 共 同 完成 任 务 。
3 . 让学生学会 求同存异 . 攻克难 点。每 个成员表 达 了 自己 的 想法后 , 不可能 想法都一致 . 这 就需要讨 论 , 在 不 同想法 中 寻求共 同的方 向, 求 同存异 , 攻 克难 点 , 直到达成共 识 , 形成解 决方案 。此外 . 在遇到争议 时. 教 师要 引导学生 以正确 的态度 对待 争议 争议的 目的是解决 问题 . 不能 变为解决 问题的绊脚 石 还要让每一个 学生正确认识到个人 与集体 的关 系。 自觉对 集体 负责. 主动参与讨论 学习. 克服 消极等待或依 赖别人的 思 维惰性 三、 合理评 价 。 及时激励 , 提高学生积极性 得到老 师的赞扬 . 受到其他 同学肯定 . 这是每 个学生积极 学习的潜在 动力。及 时、 恰 当地评 价学生、 鼓励 学生 , 可以使 学 生深 受鼓舞 . 对提 高学 生的 学习积极性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 在 评价 时既要 注意学生合 作学 习或是 自主 自学中的优 秀表现 和有效做 法.让全班 同学从 其他 同学身上 学习到合作 和 自主 学 习的方法 也要指 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 让 学生有更 大 的提 高空间 其 次. 在评价 小组合作 学习的成 果时 , 在 肯定集 体 劳动成果 的同时也要 注意个人的评价 .要让 学生感 受到 自 己在 小组这 个集体 中的价值 .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 自己的价值 , 他才会有继续努力的积极性 在评价 时。 可以通过加 星或加分 的精神 奖励 来激励 学生 。 调动 学生的积极 性 。 当星或分数达到 定数量 时 . 可 以答应 学生的一个请 求 . 或者 奖励 一个物质 奖 励等等。 课 堂是 学生的课 堂. 让 学生有学 习的动力 . 把要 我 学变成 我要学 构建学与教 的课 堂, 师与生、 生与 生的 多边互动 。 发挥 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 。作为教师应该加强研 究, 努力探 索 . 不断 积 累理论知识和 实际操作的经验 . 真正的还课 堂给 学生 . 为学 讨 论 以后 的知 识 的 总 结 和 分 享 不 同的 小组 之 间 总 体 水 平 应 生今后的人 生创造有利的条件 . 奠定 良好 的基础 。 该相似 , 便 于小组间的公平竞争 , 提 高他们的积极 性。 参考文献 : 二、 教 会学生相互合作 f 1 1 李冬金 . 浅谈 小 学信 息技 术课 堂小组合 作 的有效 t  ̄ - [ J 1 . 信 息技术课 堂上 的合作 学习和讨论如 果 引导 不到位 . 会 中国教 育信 息化 , 2 0 1 3 ( 1 2 ) : 3 1 - 3 2 出 现 这样 的情况 : 一, 一个 学生包干; 二, 大家都 不干 ; 三, 积极 『 2 1王斌 . 谈 如何提 高小学信 息技 术课 的有效性 兀 ] . 学周 讨论 . 无 结果 然 而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 , 并非一蹴 而就的事 , 刊, 2 0 1 2 ( 1 1 ) : 1 0 7 - 1 0 8 而是 需要教 师长期的有 目 的、 有计划的培养 . 需要在 日 常教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