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东美生态思想及其意蕴——以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解为例
小议中国哲学自然观的和谐精神论文
小议中国哲学自然观的和谐精神论文方东美认为,中国哲学采取“机体主义”的方法理解“自然”,因而中国哲学的自然观富于和谐精神。
儒家、道家、墨家、佛家都认为“自然”是一个和谐的体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整体圆融、广大和谐”的关系。
他还进一步指出:中国哲学自然观的和谐精神根源于中国哲学的“生命本体论”。
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方东美的见解仍然能够给我们以启迪。
方东美;中国哲学;自然观;和谐精神中国古代哲人观察宇宙,“仰以观于天文,俯以“中国哲学,不管其内容属于哪一类、哪一派,总是察于地理”,看到的是一副万物生生而和谐的图景。
要说明宇宙,乃至于说明人生,是一个旁通统贯的整他们视“整体圆融、广大和谐”为宇宙和人生的理想境界。
在古代哲人的教化和影响下,“和谐”———人体;用儒家的名词,就是‘一以贯之’(Doctrineofpervaiveunity)。
这是中国哲学上的第一个通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他人的和谐、性!”[2]45-46儒家所谓“天下之动贞夫一”,道家所谓人的“身”与“心”的和谐———历来是中国人所注重的人生追求。
现代新儒家继承和发挥了我国古代哲人注重“和谐”的思想传统,近代以来的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和交融互摄之中,极力阐扬中国哲学以“和谐”为宗的自然观。
方东美(___9─1977,安徽桐城人,现代著名学者、哲学家)作为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通过中西哲学和文化的比较,以极大的热情,阐述和宣扬了中国哲学自然观的和谐精神。
中国哲学的自然观,采取的是“机体主义”的方法。
方东美说,所谓机体主义就是将宇宙万物视为“不可分割之有机整体”,认为宇宙虽然可以分为不同领域,但这些领域之间彼此相因、交融互摄、旁通统贯。
“中国哲学上一切思想观念,无不以此类通贯的整体为其基本核心,故可藉机体主义之观点而阐释之。
机体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模式而论,旨在:统摄万有,包举万象,而一以贯之。
”[1]284方东美提出,中国哲学具有三个“通性”(即各家各派共同“抱一为天下式”,等等,在方东美看来都是主张宇宙万物的“交感和谐”与统一,都是“机体主义”的表现。
论中国哲学的永恒生命境界——以方东美机体主义哲学为例
作者: 孙业成
作者机构: 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出版物刊名: 广东社会科学
页码: 78-84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3期
主题词: 方东美;机体主义;境界;乾元;双回向
摘要:方东美是位泛神论者。
他是现代新儒家中的一面光辉旗帜。
方东美生于斯地,兴斯“学统”;既能于平淡中出奇异,又能化不可思议为可思议。
其机体主义哲学,博采中国先哲天人合一的智慧而镕融贯通之;其一真法界之本体论,兼收并蓄中西形上学思想之学理而集大成之;其双回向理论,立于华严但却面向整个哲学界而显发其真理性;于儒家,尊孟子而不贬斥孔子。
其哲学是以生命为学问,而且是以实现生命永存为目标的。
方东美的哲学亦是中国哲学的一个缩写。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思想,如道家和儒家的自然哲学。
这些哲学思想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调节的关系,因此人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平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伦理思想体现在许多方面,如佛教的慈悲怜悯之心、道教的自然哲学、儒家的礼仪伦理、书法艺术中的自然造型等。
例如,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人应该对动物和自然界的生命有同情心。
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应该保持自然界的平衡。
儒家的礼仪伦理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也认为人应该尊重自然界,不能破坏自然界的平衡。
当代,生态伦理思想仍具有重要的价值。
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日益加剧,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已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生态伦理思想提醒我们,人类不应该放纵自己的欲望,而应该谨慎对待自然界,尊重生命的尊严,保护生态环境在当代,生态伦理思想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环境保护、动物保护、可持续发展等。
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生态伦理思想告诉我们,人类应该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不能滥用自然资源,不能破坏生态环境。
在动物保护方面,生态伦理思想告诉我们,人类应该尊重动物的生命,不能滥杀、滥捕动物,应该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生态伦理思想告诉我们,人类的发展应该与自然界和谐共存,不能牺牲自然界的利益,应该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生命,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生命,还提醒我们要认真思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寻找出路。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日益加剧,生态伦理思想提醒我们要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保护地球家园。
同时,生态伦理思想也提醒我们,人类不能以牺牲自然界的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应该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生态伦理思想在当代社会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还提醒我们要尊重动物的生命,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
第一章生态美的含义及其理论意义引...
摘要摘要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和张扬,人类逐渐将自然作为可以任意索取和盘剥的对象。
而人类无休止的索取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消费至上,把自然作为消费品,一味追求物质的享受,但反过来却发现大自然不断地对人类进行报复。
而在同时人们并没有从物质享受中找到归属的家园,反而出现空前精神危机。
本论文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对生态美学的概念、哲学基础以及古今中外的生态美学思想加以梳理和分析:下篇首先对人文精神进行含义阐释与反思,接着从生态美学角度来研究与分析人文精神的价值倡导与价值实现。
本文主张从广义生态美学来看人文精神的价值反思与实现。
也就是通过和谐的美学观,净化心灵,为失去精神家园的人们收治疗伤,进而获得人生价值的实现与情操的升华。
并且主张用“亲和”、“和谐”的生态美学价值观,实现新人文精神。
关键词:生态美学人文精神反思实现英文摘要AbstractWithdevelopingofindustrycivilizationfast,person’ssubjectivityhasbeinggottentodevelopandwidenwell,andthenatureisgraduallyusedastheobjectofmankind,whichisobtainedarbitrarily.Andabasicreasonthatmankindhavenostopofobtainingconsistsintheconsumptionsupremacy,andusingthenatureasconsumergoods,pursuingmaterialenjoyingpersistently,butwetumsovertodiscoverthatthenaturerevengestomankindcontinuously,Atthesametimewehavenotfindoutthehomeofownershipfromsubstantialenjoy.Onthecontrarytheunprecedentedspiritcrisisappears.Thisthesisisdividedintotwoarticles:thetopandthebottom.Inthetop,ecologicalestheticsconcept,philosophyfoundationandecologicalestheticsthoughtsofChineseandForeignarecombedandanalyzed.Thenfromecologicalaestheticsangle,reflectionandrealizationofhumanismisstudiedandanalyzed.Thisthesisclaimsthatreflectionandrealizationofhumanismshouldbestudiedfromthebroadsenseecologicalaesthetics.Fromtheharmoniousestheticsview,mindisdecontamination,andpeoplewholosethespirithomeacceptthetreatment,Thenweacquiretheworthoflifeandthesublimateofthoughtsandfeelings.Andthisthesisassef'tstorealizethenewhumanismwiththeecologicalestheticsvalue,whichis‘benignity’and‘harmonious’.Keywords:ecologicalaestheticshumanismreflectionrealization创新性声明\G95679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迸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试析方东美生命美学观的核心范畴
生存 的现实世界逐 步提 升至理想 的价值世界 。这 便是“ 情” 在生命创进过程 中的积极作用 。 那么 , “ 理” 在生命 本体 中又体现 出怎样 的意 义 呢?实际上 , 生命本体 中 的“ 理” 更多指 向事实 的客观世界 。在“ 理” 的世 界 中, 生命 主体 能够对 事 实的客体世 界作 出一定 理性 的认 知 , 其 目的是
2 0 1 5年 第 3期 学版)
J o u na r l o f Gu i z h o u Mi n z u U n i v e r s i t y(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乏或缥缈 的状 态 。由于这 问题 的深入探 寻 , 方 东
美的追求 和 向往也 常常 能够 在 “ 情” 的世 界 里呈 现出来 。人性 与方东美 的普遍生命具有相 同的特
美在其 思想体 系 中建立 起 了重要 的生命本 体 , 这 个生命本体 同时兼容 了“ 情” 和“ 理” 的 内涵 。此
感, 而是更 广泛层 面的情感 意义。然而 , 在方东美
森、 怀特海 ) 的思想相融汇 , 从“ 普遍 生命 ” 出发探 讨生命哲 学 , 建立 了以生命为 中心 的审美 价值本
体论 , 并形成 了较完 整的生命 美学体 系 , 其“ 普遍 生命 ” 是贯穿 其美学思想 的核 心概念 。方 东美将 生命美学思想 中的“ 普遍生命 ” 视为 “ 情理合一 ” 、 “ 内在超越 ” 、 “ 和谐 圆融” 的价值集 团。
涵 。生命 拥有这样 的向往与 追求 , 便能将 人类 所
生态哲学思想问题内涵价值论文(共5篇)
生态哲学思想问题内涵价值论文(共5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二十四诗品》的生态哲学观一、“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二十四诗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仅在于它却分了诗歌意境的不同类型,更在于它论述了诗歌意境的美学本质,司空图以“比物取象,目击道存”的思维方式,将哲人对生命的体知,诗人对诗意的了悟,论者对诗思的省会三种心理活动统一起来,超越经验世界而进入实在,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甚至《二十四诗品》中还有一篇专门探讨自然:“俯拾皆是,不取诸邻。
俱道适往,着手成春。
如风花开,如瞻岁新。
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幽人空山,过雨采苹。
薄言情悟,悠悠天均。
”这也充分说明了作者对自然的重视。
袁行霈在《中国文学概论》中指出:“把握住崇尚自然的思想与崇尚自然之美的文学观念,就可以比较深入地理解中国人和中国文学。
”司空图本身也比较推崇思与境偕的思想,这里的思与境偕强调的是诗人在审美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灵感与形象的融合,这一点也体现了他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
这种生态自然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二十四诗品》细致地描绘了自然的和谐风景。
如《纤秾》《绮丽》《清奇》等篇幅都是描绘的对自然中的和谐景象。
如《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幽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荫路曲,流莺比邻”描绘的正是一派充满了生机的春天的怡人景色,诗中选取了一对对动静结合的意象,促使诗歌充满了灵动的气息,也显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憧憬。
其次,《二十四诗品》还擅长对宏大壮观的自然风光进行展现。
这种主要表现在《雄浑》《悲慨》《豪放》等诗中,这些诗都是通过一些宏大壮观的自然风光来比拟一种豪迈、雄壮的诗歌风格。
通过对这些诗的研读,不难发现诗人对宏大壮观的自然风格的赞叹和膜拜。
第三,用人与自然和谐而居的情境表达“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
方东美华严宗义理探析
・研究生论坛・方东美华严宗义理探析———兼谈和谐社会建设俞成义提 要: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方东美的思想深受华严宗哲学的影响,他所阐述的华严哲学与他求社会人文和谐发展的宗旨相契合。
方先生在阐述华严宗哲学时,主要是从华严的世界观和无尽缘起两方面进行论述的,他的关注点更是强调对于华严现象和本体的关系上作形而上的说明。
因此,从这两方面把握方先生的华严哲学是掌握他所论述华严的缘起和比较哲学架构的关键。
俞成义,1972生,安徽舒城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博士研究生。
主题词:方东美 华严宗 法界 圆融 方东美,安徽桐城人,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方东美的思想体系中,华严宗的宗教哲学思想给他以极大启发,并具有决定性作用,奠定了方东美关于社会、人文和谐建设思想的总方向,从这一点上说,华严宗思想是他哲学思想滋养的土壤。
因此,对方先生的华严宗哲学义理的辨析,是把握方先生的哲学思想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
在方东美先生的理解中,华严宗思想可归纳为五套哲学理论,它们分别是:四法界、一真法界、法界三观、十玄门、和六相圆融。
从内容上讲,“四法界”和“一真法界”是从两个角度对法界观问题进行阐述,而“法界三观”、“十玄门”和“六相圆融”是华严宗“无尽缘起”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关系上,三者是平行的。
因此,从这两大内容、四个方面入手,就可对方先生的华严思想的义理作总体性把握。
一《华严经》的世界观是以一真法界为中心展开的。
在华严世界里,一真法界也叫一心法界、一真无碍法界,是诸佛和众生本源的清净心,是宇宙万有的“本质真心”。
华严四祖澄观融会阿赖耶识缘起和真如缘起的内容,将一真法界分为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和事事无碍法界四法界,在他们看来,一切自然的、社会的现象以及宇宙万物都是“一真法界”的展现。
《华严经》曾间接论及到法界的特性,一是遍至性、遍在性、无量性,二是静止性、不变性、永恒性。
通过《华严经》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华严宗的世界里,“法界”这一概念的属性,在空间上是广袤无垠的、绵延无尽的,在时间上是永不变迁、恒常存在的。
中国哲学的诠释新径--论方东美的机体主义
第10卷第2期2019年4月哲学分析Philosophical AnalysisVol.10,No.2Apr.,2019中国哲学的诠释新径——论方东美的“机体主义”杨晓薇摘 要:方东美借“机体主义”诠释中国哲学之特质,其“机体”思想具备三个向度的哲学意涵:第一,作为诠释方法的机体主义,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并对怀特海机体哲学作出方法学上的提炼和转化;第二,作为本体论的机体主义,“普遍生命”“双回向”的上下贯通使得人与宇宙世界的圆融无碍找到形上的依据,在儒道佛的阐释中分别体现为“生生”“大道”“真如”;第三,作为中国哲学通性的“机体主义”,它表现在儒道佛同俱“旁通统贯论”“道论”“人格超升论”等中国哲学之精神。
此三种意涵构成方东美独到的认知范式,这种认知范式还理论于历史,还概念于语境,以“忠恕体物,道通为一”的整体思维方法以及体察万物的中庸之道对中国哲学作出真正“同情的理解”。
关键词:诠释方法;认知范式;机体主义;方东美中图分类号:B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047(2019)02-0080-11方东美从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出发对怀特海机体哲学进行了方法学的提炼和转化,据此开创出独特的“机体主义”思想模式以理解、诠释中国哲学之特质。
他倡导圆融无碍的整体思维,攫取儒、佛、道各家思想精粹以融汇中国哲学精神之通性,从而建立完整的本体论架构。
同时,在诠释过程中形成了方氏理解、判定哲学史的认知范式。
从目前对方东美研究的现状来看,更多的是以生命本体论、道家思想研究、文化哲学、华严宗哲学为切入点进行孤立的“点式”研究,未能形成一个系统的挖掘和呈现。
但事实上,“机体主义”之于方东美哲学而言是其哲学精神的骨骼、脉络,值得深究。
因此,对“机体主义”深入的研究和呈现,既是对方东美哲学思想整作者简介:杨晓薇,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中国哲学的诠释新径——论方东美的“机体主义”体的呈现,更是对一以贯之的中国哲学精神的呈现。
论述百练:中国哲学之根本意涵(方东美)
论述百练:中国哲学之根本意涵(方东美)材料一:我常说,学哲学的人先要坐一次飞机。
由两万呎高空俯视,能看到这个世界周遭被极美丽的云霞点着了,光明灿烂。
关于这点,庄子很清楚,他的精神化为大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在未上之时,昂首天空,苍苍茫茫,而一上之后,再俯视此世,由时空相对的观点看来,“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因此,人间世亦是美丽的,这可以纠正我们对世界的误解。
吾人在地球上看月亮,便以种种诗的幻想去欣赏。
但航天员身临其境,看月亮只是荒土一片。
反之,由太空视地球,却是五颜六色、辉煌美丽。
学哲学的人,如果只认识此世之丑陋、荒谬、罪恶、黑暗,就根本没有智慧可言。
应该由高空以自由精神回光反照此世,把它美化,才能产生种种哲学和智慧。
道家在中国精神中,乃是航天员,无法局限在宇宙狭小的角落里,而必须超升在广大虚空中纵横驰骋。
乘虚凌空是道家的精神,但同时也要“积健为雄”,如大鹏在抟扶摇升空前,要先修养,先培风,积紧精神力量到一定程度才能起飞。
就“积健为雄”方面看,原始儒家与道家是一致的。
从儒家思想来看,总是要发挥中庸或中道的精神。
“中”字代表中国整个的精神。
此符号代表整个宇宙全体为一大圆圈,如果站在某一方面,则成为偏见,应该贯串起来上下皆通,还须如中,使之平衡。
庄子云“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就是要了解、把握、体验宇宙全体,才可以安排吾人的生命于其中,贯穿起宇宙生命全体的力量。
可见哲学智慧的形成并非单独成就的,哲学的高度发展总是与艺术上的高度精神配合,与审美的态度,求真的态度贯串成为一体不可分割,将哲学精神处处安排在艺术境界中。
所以儒家的主张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就是文化总体须有高度的形上学智慧、高度的道德精神之外,还应该有艺术能力贯穿其中,以成就整体文化。
中国人总以文学为媒介来表现哲学,以优美的诗歌或造形艺术或绘画,把真理世界用艺术手腕点化,所以思想体系的成立,同时也是艺术精神的结晶。
方东美对华严宗哲学的现代诠释
方东美对华严宗哲学的现代诠释方东美是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也是现代中国哲学研究的先驱之一。
他以对华严宗哲学的研究和现代诠释而闻名。
华严宗是中国佛教的一种流派,认为现象世界中的所有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彼此渗透的。
如何理解华严宗哲学并将其与现代思想相结合,是方东美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方东美对华严宗的现代诠释的角度出发,引入五个例子来证明其理论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且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一、方东美对华严宗的现代诠释方东美所提倡的华严宗现代诠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互相涵盖与联合涅槃:方东美认为,华严宗哲学强调的是一种互相涵盖的关系,即事物之间的内在相互关联性,一切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连通的,这种连通性的本质就是相互渗透。
涅槃的涵义也并非是消灭,而是内部的联合和凝聚。
这种互相涵盖的哲学观念,在当今世界上尤其有用,因为它提醒我们不要只看问题的表面,反而要去发掘问题的内在联系,以实现解决问题的更高效和更持久的方法。
2. 绝对互动的原则:方东美认为,华严宗哲学把一种绝对互动的原则称为“法界”,即万物共存、相互作用的事物界限。
这种原则是现代科学中的联结概念所必需的,具有非常广泛的适用性。
这个概念使我们认识到,在自然的各个层面上,物质可以被视为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是孤立地存在或者休止。
3. 无止境的可塑性:在华严宗的哲学中,诠释往往是一种尽善尽美的修行。
方东美在这一方面提出了独特的现代解释,认为可塑性不应该被视为一个不良的倾向或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而是作为一种不断调整和完善自我的正常状态。
我们应该认为自己需要不断的调整和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品质以应对现实世界带来的挑战。
4. 承认多重现实:华严宗哲学存在对多重现实的承认。
这个思想可以避免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人之间出现相互误解。
因此,方东美认为这个哲学原则可以被现代媒体所应用并为读者提供完整、准确的信息。
5. 实践的价值:华严宗哲学强调了实践的价值和重要性,即修禅行道的过程本身就是价值和目标本身。
东方哲学中的自然观念与生态伦理
东方哲学中的自然观念与生态伦理东方哲学是指中国、印度、日本等东方文化传统中所产生的哲学思想,其中包含丰富的自然观念和生态伦理。
在东方哲学中,自然被视为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重要依托,因此对自然的态度和对待自然的方式都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生态伦理观念。
首先,东方哲学中的自然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中国哲学中,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观念,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人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而不是对自然进行剥削和破坏。
这种观念体现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尊重和珍惜,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平等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类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一部分。
其次,东方哲学中的生态伦理注重宇宙和谐。
印度哲学中的“梵我两一”、“无我”观念认为宇宙和个体是融为一体的,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这种观念引导人们尊重一切生命、尊重自然,从而保护自然环境,创造生态和谐。
日本哲学的“和”观念也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体现了一种平衡的生态伦理。
此外,东方哲学中的自然观念强调了“道法自然”、“顺应自然”的思想。
在中国的道家哲学和儒家思想中,都有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
道家追求自然之道,强调顺应自然、随缘而生;儒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倡顺应天道、顺应自然。
总的来说,东方哲学中的自然观念与生态伦理强调人类与自然、人类与宇宙的和谐共生关系,倡导人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从而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生态伦理观念对当代社会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生态文明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
愿我们在探索东方哲学中的自然观念与生态伦理的同时,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
方东美生态思想及其意蕴——以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解为例
物一源”、“物吾共生”这一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深度揭示。
儒道两家在“天人合德”思维方式统摄下形成他们的“价值观”、“自然观”、“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
天人所合之德,仁爱真诚、自然无为也。
当人上达与下贯着这种性德和精神的时候,当人亦凭借理性智慧的“助缘”去呈明“明德”的时候,当人发明本心本性来“矫正”人的理性智慧的时候,这个世界那一定是符合人性和万物之性的世界。
这是一个仁爱的世界、平等的世界、和平的世界。
儒道两家所阐发的德性和哲学之光必定能照耀寰宇。
【责任编辑:王立霞】方东美生态思想及其意蕴———以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解为例■李承贵方东美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解,完整、清晰地展示了他的生态思想及其特质。
方东美生态地理解中国传统哲学,对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开掘、点化和提升,都作出了特别的贡献。
方东美理解中国传统哲学所表现出来的生态思想的价值诉求,不仅是对近世以来的二元思维方法、个人中心主义、科学至上观念的批评和否定,也是对人类生态地认识世界以及生态地处理人人关系、心物关系、人天关系的真诚要求和热切期待。
[关键词]方东美;生态思想;中国传统哲学[中图分类号]B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4-518X(2011)05-0013-07李承贵(1964—),男,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
(江苏南京210093)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传统哲学认知范式研究”(项目编号:05BZX036)、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儒学概念、问题、价值综合研究”(项目编号:2010JDXM008)的阶段性成果。
方东美(1899—1977),安徽省桐城人,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
方东美思想的根本特质就是生命性、生机性、生态性,这种观念贯注于方东美思想的所有领域。
本文拟从方东美生态地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对其生态思想及特质加以考察,并探讨其内在意蕴。
一、对哲学范畴的生态理解由何种角度理解中国传统哲学范畴、概念,虽然是主体的诠释权利与自由问题,但采取什么方法理解中国传统哲学范畴、概念,却存在相契与否的问题,从而影响到能否准确把握中国传统哲学范畴、概念之意涵的问题。
生生之德与境界提升——方东美论中国传统哲学的生命智慧
作者: 施保国
作者机构: 广东省嘉应学院社会科学部,广东梅州514015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战线
页码: 253-257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7期
主题词: 方东美;哲学;生命;智慧;生生之德
摘要:在中西文化交汇的背景下,方东美自觉回归中国哲学学统。
他指出,中国各派哲学具有自己的通性即“共命慧”,表现出“生生之德”的广大和谐生命智慧。
方东美以儒、佛、道比较为视域,论及其生命智慧表现的三个方面:作为一种形上思维维度的“旁通统贯论”;作为一种目标内容的“道论”;作为一种价值境界的“人格超升论”。
此智慧对于弘扬传统哲学和文化具有一定的启示。
方东美华严哲学理境探赜
方東美華嚴哲學理境探賾李安澤中國南京大學哲學博士《世界弘明哲學季刊》編輯【摘要】方東美是現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對華嚴哲學的研究是他在現代世界哲學的宏觀視野下運用現代西方哲學的邏輯方法對華嚴哲學的重新詮釋與發揮,是他整個思想體系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
方東美認為,佛教亦宗教亦哲學,尤其華嚴宗,更可充分體現這種特色。
華嚴哲學乃是最能彰顯佛教圓融特色和廣大和諧精神的佛教哲學體系,是一種樹立於宗教基礎上的超越哲學體系。
其內容可約攝為:一,法界緣起;二,法界三觀;三,十玄門;四,六相圓融。
上述諸義,含並形成一套機體主義哲學體系。
【關鍵詞】 哲學 圓融 方東美 華嚴宗 法界緣起方東美是現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終生致力於人類「共命慧」的會通、理想文化的探究和中國哲學現代化的創建,他對佛教哲學不僅有很大的理論興趣,而且頗有建樹。
馮友蘭曾把研究傳統哲學的方法分為哲學的方法與哲學史的方法:前者著重於對文本原意的把握;後者則著重於對原典思想深層結構的把握,它不是一件陳述性的工作,而是一件創造性工作。
i[1]從這方面來說,方東美的佛學研究是屬於哲學家的工作。
他晚年的華嚴哲學研究是在世界現代哲學的宏觀視野下運用現代西方哲學的邏輯手法對華嚴哲學的重新詮釋與發揮,代表了他晚年時期成熟的思想成果,是方東美整個思想體系的一個很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一 亦宗教亦哲學的特色方東美提出佛教亦宗教亦哲學,尤其是華嚴宗,更可充分體現這種特色。
他不同意歐陽竟無關於佛教非宗教非哲學的觀點,指出歐陽竟無先生從近代西方哲學偏重知識論和宗教大都是他律的情形而認為佛學乃是由內心所彰顯的智慧與注重自律的看法是不全面的。
方東美認為,佛學既是一種很高級的宗教,又具有深厚的哲學理念。
華嚴哲學就是這樣一種高級的宗教,其中含藏的高深幽玄的哲學理念是從佛學的宗教實踐中所體驗出來的境界。
ii[2]在方東美看來,印度佛教在其創始人釋迦牟尼那裡所開創的就是一個亦宗教亦哲學的多向系統。
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原则与方法—方东美的探索与回应
作者: 李承贵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出版物刊名: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65-68页
主题词: 方东美;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原则与方法
摘要:认知、理解和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应坚持怎样的原则?如何合理使用那些对理解和解释中国传统哲学有价值的方法?方东美都有他独到的探索。
在方东关看来,认知、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方法一定要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容和特性相适应,因而无论是西方哲学方法、知识论方法,还是科学方法,都应慎重,而人文主义方法或形上学方法是与中国传统哲学最适应的方法。
方东美对原始儒家_道家哲学的阐释_余秉颐
方东美对原始儒家、道家哲学的阐释余秉颐(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安徽合肥 230053)提要:在方东美看来,原始儒家、原始道家分别代表了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的“真精神”。
对于原始儒家、道家哲学的阐释,是方东美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方东美关于原始儒家、道家哲学的论述,并指出这些论述至少表明了以下两点:l、方东美的学术立场是以民族传统文化为本位,同时有选择地接纳西方文化。
这正是现代新儒家的基本文化立场。
2、方东美认为,儒家的基本精神是“创造精神”,道家的基本精神是“超脱精神”。
这两种精神,都是中国哲学基本精神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方东美;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中国哲学;创造精神;超脱精神中图分类号:B222;B223 文献标识码:A方东美认为,中国哲学有“四大主潮”,即原始儒家哲学、原始道家哲学、宋明新儒家哲学和大乘佛学。
中国哲学的起源应该从儒家说起,而儒家哲学应该分成原始儒家和宋明新儒家两部分来讲。
最能代表儒家精神的,是原始儒家哲学。
汉代之后,儒家精神走向衰落。
至宋明,新儒家(即宋明理学家)就精神境界而论,已经“难比孔孟”,但应该承认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复活了原始儒家精神。
所以论儒家哲学,主要应该研究原始儒家及宋明新儒家。
道家精神的真正代表是老子、庄子。
他说战国末期道家思想开始“转向”,汉代以后则更是“趋人邪道”。
因此他讲道家哲学,只讲“老子体系”和“庄子体系”。
佛学本自西土传入,借助于道家思想而得以在中国立足和传播,同时也被中国思想所同化。
小乘佛学“只晓得诅咒世界”,否定现实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因而不为中国哲人所认可。
大乘佛学则以其对于宗教超越界的精神追求,和同时对于观实人生之价值和意义的肯定,而为中国人所接受,并成为中国哲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上述四家哲学之中,方东美认为最能代表中国人的生命精神、最能体现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当推原始儒家哲学和原始道家哲学。
一、关于原始儒家哲学方东美说,很多人因为老子年长于孔子,便认为道家哲学的产生先于儒家哲学。
《方东美思想研究》简评
《方东美思想研究》简评方东美作为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现代新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坚持以中国文化的精神传统会通中西哲学和文化,在中国乃至国际哲学界都极具影响,被海内外学者称之为学贯古今中西的“一代大哲”。
或许由于方东美思想的复杂性和暧昧性,这位素有“中国的桑塔亚那”之称的哲人,在大陆的名声远逊同时代的熊十力、马一浮等人——也许,学界对于他的思想往往注意不够,偶有涉及者也多不够深入,甚至还存在着误断。
因此,对之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进行理性的分析与科学的定位,成为深化现代思想史尤其是现代新儒学哲学思想发展逻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近日拜读苏州大学教授蒋国保和安徽省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余秉颐共同撰写的《方东美思想研究》(现代新儒学研究丛书)(天津人民出版社 20__年10月出版),感到正是填补这一空白的一部力作。
作为海内外第一部研究方东美学术思想的专著,该书考查了方东美学术思想的源流,对方东美的生命本体论、文化哲学理论、比较哲学观、宗教哲学观和中国哲学“四大主潮”论等作出了深入、系统的阐释,提出了作者关于方东美学术思想的一系列见解。
本书完全建立在对原始资料的透彻掌握基础上,言必有据,而又不蹈袭陈说,创见迭出,在当前国内方东美思想研究领域中,取得颇为丰瞻的成果。
一、方东美是不是现代新儒家,这个问题,迄今仍在争论,一时似难以取得共识。
作者首先就引起争议的几个问题展开具体分析,以说明尽管方东美轻《论语》、反道统、赞道家,明确指出方东美始终没有背叛儒家的立场、背离儒家的思想;其次驳斥方东美是当代新道家说,间接证明方东美本质上不属于道家,只能属于儒家;再次分析方东美的儒学观,从正面揭示方东美的儒家情怀以及其思想所体现的儒家精神,并揭示方东美在文化选择上与其他现代新儒家所坚持的文化选择的价值取向是相同的。
作者通过严密论证,最终将方东美定格为当代新儒家。
作者敢于探讨这一悬而未决的瓶颈问题,显示了可贵的理论勇气,其述论慎重而严肃,令人信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一源”、“物吾共生”这一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深度揭示。
儒道两家在“天人合德”思维方式统摄下形成他们的“价值观”、“自然观”、“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
天人所合之德,仁爱真诚、自然无为也。
当人上达与下贯着这种性德和精神的时候,当人亦凭借理性智慧的“助缘”去呈明“明德”的时候,当人发明本心本性来“矫正”人的理性智慧的时候,这个世界那一定是符合人性和万物之性的世界。
这是一个仁爱的世界、平等的世界、和平的世界。
儒道两家所阐发的德性和哲学之光必定能照耀寰宇。
【责任编辑:王立霞】方东美生态思想及其意蕴———以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解为例■李承贵方东美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解,完整、清晰地展示了他的生态思想及其特质。
方东美生态地理解中国传统哲学,对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开掘、点化和提升,都作出了特别的贡献。
方东美理解中国传统哲学所表现出来的生态思想的价值诉求,不仅是对近世以来的二元思维方法、个人中心主义、科学至上观念的批评和否定,也是对人类生态地认识世界以及生态地处理人人关系、心物关系、人天关系的真诚要求和热切期待。
[关键词]方东美;生态思想;中国传统哲学[中图分类号]B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4-518X(2011)05-0013-07李承贵(1964—),男,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
(江苏南京210093)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传统哲学认知范式研究”(项目编号:05BZX036)、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儒学概念、问题、价值综合研究”(项目编号:2010JDXM008)的阶段性成果。
方东美(1899—1977),安徽省桐城人,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
方东美思想的根本特质就是生命性、生机性、生态性,这种观念贯注于方东美思想的所有领域。
本文拟从方东美生态地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对其生态思想及特质加以考察,并探讨其内在意蕴。
一、对哲学范畴的生态理解由何种角度理解中国传统哲学范畴、概念,虽然是主体的诠释权利与自由问题,但采取什么方法理解中国传统哲学范畴、概念,却存在相契与否的问题,从而影响到能否准确把握中国传统哲学范畴、概念之意涵的问题。
那么,方东美对中国传统哲学范畴、概念的理解所采取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呢?“宇宙”是中国传统哲学中一个常见的范畴,儒、墨、道、名等学派都曾有不同方式的表述和应用。
可是,这个“宇宙”究竟是怎样的含义呢?方东美给出了这样的定义:“中国先哲所观照的宇宙不是物质的机械系统,而是一个大生机。
”[1](P86)首先,“宇宙”是所有存在的“统一场”。
方东美认为,中国哲学中的“宇宙”与西方哲学中的“宇宙”完全不同,中国哲学中的“宇宙”是所有存在的“统一场”。
他说:“‘宇宙’,在中文里原是指‘空间’和‘时间’,上下四方的三度空间叫做‘宇’,古往今来的一系变化叫做‘宙’,宇和宙一起讲,就表示时空系统的原始统会,‘宇宙’两字中间如果没有连号,就是代表一个整合的系统,只在后来分而论之的时候才称空间和时间……在中国哲学家看来,宇宙正是所有存在的统一场。
”[1](P171-172)就是说,之所以判定中国哲学中的“宇宙”为“大生机”,是因为这个“宇宙”是连续的、不可分割的,是一整合的系统,是所有存在的“统一场”。
其次,“宇宙”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体。
在方东美看来,西方的“时间———空间”只是物体机械存在的场合,而中国哲学中的“宇宙”是全部生命的环境,因而它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它兼有精神的意义与价值。
他说:“从中国哲学家看来,‘宇宙’所包容的不只是物质世界,还有精神世界,两者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不像西方思想的二分法,彼此方东美生态思想及其意蕴———以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解为例13JXSHKX江西社会科学2011.5对立,截成互相排斥的两个片断。
”[1](P172)而且,组成“宇宙”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是浑然一体的。
其三,中国传统哲学中那些表达“宇宙”的范畴都贴切地、形象地将“宇宙”的连续、统一、整体诸内涵展示了出来。
方东美说:“中国哲学家正相反,他们不常用‘宇宙’这字,正代表他们不愿意把宇宙只看成一个空间与时间的机械系统,所以在经书子书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观念,像‘天’、‘天地’、‘乾坤’等代表创造化育的作用,在自然创进历程中则有‘道’、‘自然’、‘阴阳’和‘五行’等观念,再如‘虚’、‘理’、‘气’、‘心’等等亦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名词也都是用来形容宇宙的特性。
所有这些观念和名词,含义虽不同,但都是用来对宇宙秩序和结构作妥帖的解释,如果我们只执著于这些差异的名词,不能会通,那中国的宇宙观就可能会被误为驳杂、纷乱,言人人殊。
”[1](P175)就是说,中国哲学家之所以不常用“宇宙”这个词,乃是因为他们不把“宇宙”看成没有生命的机械系统,而是看成充满生命的有机系统,像“天”、“乾坤”、“道”、“自然”、“阴阳”、“五行”等观念虽然形式各异,但都是对“宇宙”、“大生机”特性的妥帖解释。
其四,方东美认为,中国传统哲学中“宇宙”绝不是相互厮杀的战场,而是万物和谐共生的场所。
他说:“在中国,宇宙绝不是一个战场,借柏格森的一句话来说,不能有‘生命与物质的交战’。
当然,在这综合的宇宙全体中,也可以有某些分际,像我们在《易经·系辞传》可以看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后来宋代哲学家,像张载、朱熹,也在‘虚’与‘气’或‘理’与‘气’之间有类似的分际,但他们仍然在这些分际之中,力求其一贯融通。
”[1](P172)“宇宙”是个综合的全体,是不可分割的,即便有所分际,但仍然是融通的,因而它不是你死我活的战场,而是万物和谐共生的“统一场”。
总之,在方东美看来,中国哲学中的“宇宙”是万物和谐共生的“统一场”,是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的“统一场”,而中国哲学中所有表述“宇宙”的范畴、概念都是充满生命的,都是“宇宙”生命内涵的准确诠释,因此,“宇宙”具有包罗万象的广大生机,是一个普遍弥漫生命活力、无时不在发育创造、无处不在流动贯通的“统一场”。
显然,方东美对于“宇宙”的理解,完全是一种生命的解释、一种生态的解释。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自然”是与“宇宙”类似的范畴,而方东美对“自然”的理解也完全是生态的视角。
他首先将西方哲学中的“自然”的主要含义予以展示:第一,自然是指后期希腊哲学中所谓的一个没有价值意义,或否定价值意义的“物质的素材”;第二,自然是指整个宇宙的机械秩序,这种秩序依近代科学来说,即是遵从数学物理定律支配的数量化世界,是纯然中性的,而无任何真善美或神圣价值的意义;第三,自然是指一切可认识现象的总和,严格遵守先验自我所规定的普遍和必然的法则。
[2](P339)进而宣称中国哲学中“自然”的含义与此完全不同:中国哲学中的“自然”是宇宙生命的流行,广袤无限,充满生机,并蕴涵神秘的创造力,因而也可以说是世界的一切。
而作为世界一切的“自然”,不仅具有本体论意义、宇宙论意义,还有价值论意义。
就本体论意义言,“它是绝对的存有,为一切万象的根本;它是最原始的,是一切存在之所从出;它就是太极,这字首先见之于《易经》一书中。
《易经》上认为太极能生天地,又能递生天地之间的一切的一切。
后来到了宋代,由理学家更进一步发展为无限的天理,为万事万物所遵循而成就最完满的秩序”[2](P340)。
“自然”就是本体,它化生万事万物,是万物万事之所出的根据,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秩序。
就宇宙论意义言,“自然是天地相交、万物生成变化的温床”[2](P341)。
“自然”不仅是万事万物的根据,而且是万事万物交互运动、生生不息的场所。
具体言之就是:“自然,对于我们而言,是广大悉备,生成变化的境域。
在时间中,无一刻不在发育创造;在空间内,无一处不是交彻互融的。
它具有无穷的理趣,值得我们欣赏和眷恋。
”[2](P341-342)“自然”就是万物化生的统一场,是宇宙普遍生命大化流行的境域,它提供万事万物自我运行自我创造的条件,万事万物的新陈代谢都在“自然”中完成。
就价值论意义言,“自然是一切创造历程递嬗之迹,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层级,如美的形式、善的品质,以及通过真理的引导,而达于最完美之境”[2](P341)。
“自然”并不只是物质的场所或条件,而且是人文世界一切价值的根源,因为自然世界的造化,加上人的理性力量的参与,可创造真、善、美的和谐的体系。
方东美说:“它藉著理性的神奇与热情交织而成的创造力,点化了板滞的物性,使之成为14JXSHKX至善至美的自由丰盛的精神作用。
仁人志士于此可以戮力励行,提升品德;高人雅士于此可以悠游创作,成就才艺。
自然是本体的至真之境,也是万有价值的渊薮。
它是纯善、纯美、洁净无疵的。
”[2](P342)既然在本体论上是万事万物的根据和秩序,在宇宙论上是万事万物相交互动的场所,是万物化生的温床,在价值论上是一切创造历程变迁之迹,且呈现多元价值层级,那么,“自然”便不是机械的而是生机的,不是分离的而是一体的,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的,不是僵化的而是活泼的,概言之,它是人的生命与宇宙生命交相辉映而充满生机的统一体。
可见,方东美对“自然”的理解,也是生态、生机的视角。
二、对哲学学说的生态理解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对中国传统哲学学说的理解出现过许多不同的视角,比如,唯物主义视角、科学主义视角、逻辑学视角等,这些视角的应用无疑丰富了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解。
不过,与这些视角不同,方东美所应用的视角是生态学视角。
中国传统哲学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哲学?方东美的答案十分明确,那就是机体主义哲学。
他说:“余尝以‘机体主义’一辞,解说中国哲学之主流及其精神特色,视为一切思想形态之核心。
此思想形态,就其发挥为种种旁通统贯之整体、或表现为种种完整立体式之结构统一而言,恒深蕴乎中国各派第一流哲人之胸中,可谓千圣一脉,久远传承。
其说摒弃截然二分法为方法,更否认硬性二元论为真理。
……机体主义,积极言之,旨在融贯万有,囊括一切,使举凡有关实有、存在、生命、与价值等之丰富性与充实性皆相与浃而俱化,悉统摄于一在本质上彼是相因、交融互摄,价值交流之广大和谐系统,而一以贯之。
”[3](P135)不难看出,方东美所说的机体主义,就是指中国哲学是“完整立体式之结构统一”,它“摒弃截然二分法为方法,否认硬性二元论为真理”,它“融贯万有而使实有、存在、生命、价值等交融互摄”等。
那么,为什么可以对中国哲学特性作这样的判断呢?方东美有进一步的说明。
首先,就整体言,中国哲学学说具有鲜活的生命,任何思想体系都是生命精神的发泄。
方东美说:“中国哲学不是只把思想与观念系统表达出来就达到它的目的。
中国哲学的中心是集中在生命,任何思想体系都是生命精神的发泄。
这一个生命精神一定根据这位思想家的性情品格,才能把他的真相全盘揭露出来!这主要的固然是中国各家的哲学,从大体上看,多多少少地带有人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