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海自然哲学中的整体论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特海自然哲学中的整体论思想

作者:王振嵩

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03期

[摘要]怀特海的自然哲学中有着明显的整体论思想,这与其所处的时代的科学与哲学背景是分不开的。怀特海的自然哲学理论形成之前,正是自然科学范式大转换的时期。因此,他向哲学领域的转向受到新科学成果的很大影响。他从对科学唯物论的批判开始,反对看待自然的分析的还原的哲学观点,这必然导致其整体论思想的萌生。其自然哲学继承了古典经验主义的传统,但又有所不同;其强调对关系的把握,体现了整体论思想。这便是怀特海自然哲学中的整体经验论特征。

[关键词]怀特海;自然哲学;整体论;科学唯物论;事件

[中图分类号]B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14)03-0004-04

[收稿日期]2014-04-15

[作者简介]王振嵩,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过程哲学与系统科学哲学。

整体论思想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而在希腊哲学之后分析还原的思想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在科学领域更是支配性的。而在近代分析还原的方法大行其道的年代,首先在心理学与生物学领域遇到困难,从而导致整体论在科学领域又被重新提及。而在20世纪初,新旧科学范式转换的洪流中,在欧美分析哲学作为主流哲学思想的背景下,随着整体论思想在哲学领域的逐渐复兴,怀特海首先以深刻的具有远见的哲思反对分析哲学把哲学科学化的激进观点,同时吸收柏格森、亚历山大等人的观点,主张有机整体的自然观。而之后发展起来的系统科学哲学,是以复杂性为研究对象新兴学派,强调自然的整体性与不可还原性特征。由此看来,过程哲学与系统科学哲学在形成之初是站在同一立场之上的,都是强调有机整体性而批判分析还原性。这就必然导致系统科学哲学与过程哲学在精神上的相似性。

如今,整体论思想作为一个基本的系统思想,已经在科学哲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讨论中被广泛接受。由于过程哲学最终走向形而上学与神学,本体论又早已不是当今哲学界的主流话题,其整体论思想便少有问津。而怀特海被认同的主要哲学成就在于其后期的过程形而上学体系,其前期的思想多被看作其后期思想的雏形而很少被专门地论及。在国内,学者对过程哲学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形而上学与神学的领域。在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前期,其自然哲学时期的思想还并没触及形而上学领域,且具有反分析认识论的整体认识论特征。因此,本文分三部分就怀特海过程哲学早期自然哲学中的整体论思想做一浅析:首先,追溯怀特海的整体论思想的来源;其次,介绍其如何批判科学唯物论;最后,笔者对其自然哲学是新经验主义的整体论的断

定做一论证。以试图找出其在认识论上与系统科学哲学的联系,期望两者在统一的基础思想上相互融贯、各汲所长、寻找新的发展思路,而不只是各自把守着自己形而上与形而下的领地。

一、怀特海整体论思想溯源

数学家出身的怀特海,在向自然哲学转向的过程中受到一些自然科学思想的启发。20世纪的相对论和量子论为怀特海自然哲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上的支持,也是其整体论思想的科学来源。这两个理论对牛顿的宇宙论体系发起了挑战。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被实验所证明的光速不变原理为基础,否定了牛顿力学中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观念。在狭义相对论中,宇宙被描述为一个由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组成的四维宇宙;在这个空—时系统中最小的单位是世界点,就是一个事件。爱因斯坦说:“人们谈论空间上的点和时间上的时刻就好像他们是绝对的实在(absolute realities)。人们没有认识到确定时空(space-time)的真正元素是那些由4个数x1、x2、x3、t所确定的事件。”[1](P31)爱因斯坦认为具有物理实在性的是事件本身,而其所发生的空间中的点和时间上的时刻都是抽象的元素。事件之间并非仅是空间的关系或时间的关系,而是四维整体的绝对时空关系;因此,把时空分离的观点并不符合逻辑。在牛顿力学体系中,物质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相对于三维宇宙中恒定不变的物质粒子,在狭义相对论的四维宇宙中,时间的流逝导致事件的不断消逝与发生;整个宇宙是由具有四维坐标的事件连续体构成的。爱因斯坦把先验的时空观拉回到经验中来,强调时—空的不可分离性更符合我们的实际经验,这一观点启发了怀特海。

与经典物理学不同,量子力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世界的科学图示。首先,在量子力学中,由态叠加原理所导致的量子纠缠现象瓦解了爱因斯坦的定域性原则。量子力学所支持的是粒子间非定域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在同一物理过程中生成的两个粒子之间存在着超距作用,所谓超距作用就是无论这两个粒子距离多远,其中一个粒子发生变化,另一个粒子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而存在着超距作用的两个粒子不能被看作两个独立的个体,应该被看作一个整体。这种纠缠现象不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消失,也就是说空间并不能把有纠缠现象的两个粒子分离开。所以,量子系统是以整体性而存在的,这种整体性是不被空间所限制的。其次,在经典物理学的粒子图示中,所有的因果关系被还原到微观粒子层。而量子场论提出的是一个永远没有结束的活动的连续性,这便是怀特海所说的过程。量子力学怀疑粒子是不是真实存在的,所谓的粒子是由数学语言描述的抽象化本体。也就是说,人们并不能直接观察到粒子,而不可直接观察并不是不可知,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方法对其进行抽象性描述。粒子是量子场的粒子化结果,量子场论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量子场的过程。也就是说,所有的事物都是过程的组织,并没有被所有事物所依附的,并且是其副现象的最终粒子层。所以,在量子场理论提供是一种的整体的自然观。

除了深刻的科学思想渊源,在哲学领域,怀特海深受柏格森哲学的影响,在他特别强调时间的根本性、空间的衍生性这一点上与柏格森一致。同时,他们都反对把时间空间化或把时间视为可逆可分析的对象,都认为绵延与过程是世界的本质。但柏格森认为自然的创生过程可分为两个相互对立抵消的部分:一个是生命的生长创造不断发展的过程;另一个是衰退死亡归于

沉寂的过程。怀特海则是通过以事件的创生演化形成自然来综合两者的对立。布德利(Bradley)的内在关系说也是怀特海的整体论思想来源,怀特海在其事件内在关系论中借鉴了这一思想。“布德利则认为自然是一有机的系统,其各部分彼此内在交错关联,非透过整体不足以了解其部分,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 [2](P33)。可以看出布德利把自然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怀特海也吸收了亚历山大的“创化综合论”的观点,后者是以整体突现论的观点讨论生命的进化机理。

由此可见,怀特海在提出自己的自然哲学之前,受到来自科学与哲学两个方面的整体论思想的启发。怀特海对整体论思想的倾慕,是因为他看到了传统分析还原思维所带来的困境。

二、对科学唯物论的批判

传统的科学唯物论构造了一个由无目的、无意义的、相互分离的、做机械运动的物质粒子构成的机械宇宙,同时认为自然知觉中的声音、颜色、味道等只是心灵的表象。心灵被动地受到外物的刺激而产生零碎的知觉反应。这样的科学唯物论导致一个自然的二分:一个作为原因的独立于心灵之外的物质世界;另一个是表象的心灵附加的可感世界。原因的世界不可知,但它能作用于心灵,从而心灵输出了作为原因世界属性的可感世界。怀特海认为科学领域中这样一个“自然二分法”是违背经验事实的。而这样一个错误源自古希腊哲学,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体系的影响。他说:“我们还应当撰写物质学说史。这是古希腊哲学影响科学的历史。这种影响已经造成了对自然存在物的形而上学状况的长期误解。自然存在物从作为感觉—意识的目标的因素中被分离出来。它变成了因素的载体(substratum),而因素被降低成为存在物的属性。这样,人们就把一种区别强加给实际根本没有区别的自然。自然存在物仅仅是在自身中被考虑的事实的因素。它从事实的复合体中分离出来纯粹是抽象的结果。它不是因素的载体,而是在思想中显露的因素本身。于是,在感觉—意识转变成推荐知识的过程中,仅仅是心灵过程的东西已经变质为自然的根本特征。这样,物质就作为自身性质的形而上学载体出现了,自然的过程被解释为物质的历史。” [3](P14)

而怀特海对于这种由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所导致的科学自然观的二分法,表达了其立场鲜明的态度:“我主要反对的东西是把自然二分为两个实在的系统……我反对这种理论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它把自然二分为两个部分,即在意识中理解的自然和作为意识的原因的自然。自然作为在意识中理解的事实,在自身包括了树的绿色性质、鸟的歌声、太阳的温暖、椅子的坚硬性和天鹅绒的柔软感觉。自然作为意识的原因,是推测的分子和电子的系统,这一系统深刻影响心灵以致产生了显现自然(apparent nature)的意识。两种自然的汇合点是心灵,作为原因的自然是流入物,而显现的自然是流出物。” [3](P25-26)

由上可见,他认为正是这样的一个“自然二分法”导致现代科学所遇到的困境,即科学把作为原因自然的物质粒子预设为自然的本质,一切自然现象源自这个粒子层的内部相互作用。怀特海认为这种二分的自然观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没有一个只能推测却不能感知的粒子世界的存在。而所谓的物质粒子,只是高度抽象的科学概念。而我们犯了这样的错误:“把抽象当作具体,把假定当作真实经验,即把具体性置放错了地方。” [4](P36)怀特海认为科学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