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时规范练15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考大题命题探源4地理环境整体性和

人教版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考大题命题探源4地理环境整体性和

高考大题命题探源4 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应用
读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本区域植被遭破坏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2)为了综合开发本区域,拟在图中A处建大型水电站,试说明理由。

解析:(1)从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为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其主要植被为热带雨林,植被遭破坏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从地下水水位、水土流失、气候、生态环境、河流等方面分析。

(2)应主要从水力资源丰富程度和建坝条件进行分析。

答案:(1)热带雨林。

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森林遭破坏,其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导致当地地下水水位降低;森林遭破坏,其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导致气候恶化,旱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大,以及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径流量减小、野生动物缺乏栖息地等。

(2)A处地势落差大,流量大,水力资源丰富;A处河道较窄,建坝工程量小,成本低。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考大题命题探源4 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原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考大题命题探源4 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原
(1)说明堪C察o加p半yr岛ig地ht形2对00气4候-2区01域1差A异sp的o影se响P。ty Ltd.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
因。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解析:(1)读图可知,堪察加半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且山脉大 致呈东北—西南走向(或南北走向);堪察加半岛属于季风气候区, 受地形影响,山脉东西部的降水量存在明显差异;在山区,由于
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Ev慢a,lu食at物io供n 应on量ly少. ;环境空间差别大, eate适d宜w生it存h A的s空p间os小e.;Sl冬id季es寒f冷or漫.长NE,T生3存.5条C件l恶ie劣nt。Profile 5.2.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地形高差大,气候的垂直分异较为明显。(2)影响某区域生物种类
或生物数量多少的因素E,va有lu自a然tio因n素o(n气ly候. 、地形、土壤、水文 eate等d)和w人ith为A因s素po(人se口.S密li度de、s经fo济r发.N展E水T平3、.5产C业li类en型t 、Pr居of民il的e 5环.2.0
高考对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应用的考查,仍会以整体
性原理应用和差异性分析为主,可能渗透到其他主题中进行考
查,其主要考查形式和E考va点lu如at下io:n only. eate(1d)以w某ith一A区s域po或s某e.一Sl案id例es为f载or体.N,E运T用3整.5体C性li原en理t 解Pr释o区fil域e 内5.2.0
异规律和C人o类py对ri自gh然t带20的0影4-响2。0210116A年sp全o国se卷PⅠtyT3L7 以td堪. 察加半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综合提升学案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综合提升学案

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别性单元综合提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类题目答题规范该种类问题多以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某因素的变化为切入点,运用整体性原理剖析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其答题思路是先确立自然地理因素是什么,其次是该因素对其余因素有什么影响,及什么因素对该因素有什么影响。

典题示例地理环境特色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别性;自然景观的散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

阅读下列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天气、地形、水文、植被因素的互相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色。

[ 思想流程 ]答案:该地属于热带雨林天气,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类天气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天气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供给了优秀的条件,进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色。

技法点拨角度一以地区图为载体,考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区内各主要自然运用自然地理环境地区图→ 地理因素间的关系→ 整体性原理解说角度二以地理关系图为载体,考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关剖析主掌握该因素运用自然地→ 要地理→ 对其余因素→ 理环境整体联图因素的影响性原理解说答题术语思虑方向满分术语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地形、地貌、水文、天气、生物、土壤各因素之间的联系互相影响、互相浸透、牵一发而动浑身明确主导因素的变化由这一个因素的变化剖析其余因素的变化剖析地区自然地理特色从地理地点下手,联系天气、地貌、植被、水文、土壤等因素特色,综合剖析自然地理环境特色比如,剖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由,要从气解说地理现象或成因方面的运用候、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等方面剖析;利用整体性原理解说桂林山川的成因,要联合天气( 降水 ) 、水、岩石、生物等方面剖析比如,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地剖析推断某一地理现象或人类活动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剖析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损坏对地理可能产生的影响环境的影响等修养提高(2017 ·山东临沂一模) 下列图为世界某地区略图。

2019年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第6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19年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第6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国卷】(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7~9)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解析】第1题,读表可知,地上生物量中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生物量增加,而地下生物量中灌木植物生物量略有下降,草本植物生物量增加幅度较大,故总体生物量提高;植株数量中,灌木植物植株数量不变,而草本植物植株数量增加,故植株密度改变。

第2题,由表中地下生物量数据可知,灌木植物地下生物量逐渐下降,而草本植物地下生物量逐渐上升,呈现此消彼长的竞争。

第3题,从实验结果来看,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增加,草本植物将更加繁茂;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不变,地上生物量增加,而地下生物量减少。

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未来由于灌木植物地下生物量的持续下降,将会影响其生存,其将萎缩。

【答案】1.A 2.D 3.D4.(2016年全国Ⅰ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 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 新人教版

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解读知识导图1.理解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能够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相关的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图14-1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4-1(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该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的特点。

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

(3)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形态的是,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4)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如和。

(5)黄河含沙量大,主要是因为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植被,由于暴雨的冲刷, 严重。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读图14-2,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图14-2①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里的“一发”是指。

②若该地区的森林遭受严重破坏,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如下: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易发生水旱灾害;含沙量。

b.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

c.气候:降水,气候变干,昼夜温差和年温差,灾害性天气增多。

d.土壤: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肥力。

e.整个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恶化, 遭受破坏。

(2)图示反映的问题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表现是什么?探究点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1.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在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图14-3(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来实现的。

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过程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化学能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迁移运动,以及能量的流动、转化;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传输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讲自然.doc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讲自然.doc

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实战演练:::强技提能[基础巩固组](2017 •开封一模)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A.⑧B.⑦C. @D.⑤解析:第1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故A项正确;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②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故B项错;黄土高原的千沟力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彫响,而③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故C项错;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④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故D项错误。

第2题,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和驼队,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故D项正确。

答案:1. A 2.D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图表示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屮的循环过程。

读图,回答3〜4题。

3.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要限制碳物质向哪个圈层的流动()A.大气圈B.岩石圈D.生物圈C.水圈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一②一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B.地球上的碳物质主要蓄积在生物圈当中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解析:第3题,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本质上就是限制碳物质向大气圈流动。

第4题,图中显示④环节是人类利用化石燃料向大气圈排放碳物质的过程,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故D项正确。

答案:3. A 4.D(2017 •临沂质检)下图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

图示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沙流飞泻入海。

上万只火烈鸟聚集在附近的浅滩上。

据此回答5〜6题。

2019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方案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听课手册-详答

2019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方案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听课手册-详答

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自主梳理】1.生物整体性生物C A B D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疏松破坏严重水土流失2.(1)植被增大增大减少减少增大下降生态平衡(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中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考点互动探究】1.(1)C(2)D[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知,箭头①说明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温升高的过程。

其具体过程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并把热量保留在大气中,使气温不断升高。

第(2)题,图中说明了大气成分及其比例变化会导致大气温度的改变,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2.(1)A(2)D[解析]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海洋“生物泵”作用。

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节,影响全球气温变化。

海洋“生物泵”作用可以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缓解全球变暖,A项正确。

臭氧层空洞大小主要取决于大气中氟氯烷等物质的浓度变化,酸雨的形成主要与大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浓度有关,洋流流速主要受盛行风的影响。

第(2)题,海洋浮游植物使大气中的CO2浓度保持相对稳定,反映了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平衡功能。

3.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

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多年冻土夏季融化深度增加,活动层厚度变大;气温升高,冻土表层春季提前融化,春耕播种的时间提前;永冻层上界下降,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所以D正确。

4.(1)东北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多雨整体(2)春季夏季出现春汛的主要原因是春季气温回升快,季节性积雪融化量较大;出现夏汛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带来丰沛降水。

(3)造成枯枝落叶减少,腐殖质减少,并且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小还降低了森林滞留降水的功能,导致降水时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新人教版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形成 影响
分异规律
典型地区
图示
基础 因素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 分异(纬度地带性)
低纬 和 高纬 热量 太阳辐射 地区及中纬度一定
范围内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 分异(经度地带性)
水分 海陆分布
中 纬度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
水热 状况 海拔
海拔较 高 的 低 纬山地
[ 图 文 拓 展 ] 1 . 陆 地 植 被 水 平 地 域 分 异 与 纬 度 、 温 度 的 关 系
纬度增高,温度降低,植被类型由热带雨林到针叶林和苔原。 同一纬度,随湿度减小,植被从森林到草原、荒漠。
2.马达加斯加岛上的非地带性分布(地形、洋流影响)
马达加斯加岛西半部为热带草原,而东半部由于地处山地迎风坡,以 及沿岸有暖流经过的影响,却是热带雨林。
考点一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图解考点]
解析
答案
3.(2015·高考安徽卷)右图为25°N~32°N之
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
然带是( )
A.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3.(2015·高考安徽卷)右图为25°N~32°N之 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 然带是( ) A.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陆地自然带水平分布示意图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和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标1卷B版)教师用书: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DF版含答案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标1卷B版)教师用书: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DF版含答案

(2) 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其他区域产生影响㊂ 在
������������������������������������������������������������������������������������������������������������������������������������������������������������������������������������������������������������������������������������������������������������������������������
导因素是热量,在高纬度㊁低纬度地区最明显㊂
(1)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纬度地带性规律 ) : 主
㊀ ㊀ (2)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经度地带性规律 ) : 主 导因素是水分,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㊂
3. 非地带性现象具体表现及原因
非地带性现象 ( 实际自然带) 南美大陆西岸 3ʎ S 30ʎ S 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形成原因 离岸风的影响; 秘 鲁寒流降温减湿 理想状态应 分布的自然带 热带 雨 林 带 ( 北 ) ; 热带 草 原 带 ( 中 ) ; 热带荒漠带( 南) 温带 草 原 带 ( 中 )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东) 热带雨林带
抬升 地下水 土壤盐 淤积 ң 河床 ң 位升高 ң 渍化
考点二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现象
㊀ ㊀ 1. 北半球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关系图
热带草原带
南半球 缺 少 苔 原 带 和 亚 寒带针叶林带 我国新疆天山㊁ 昆仑山山 麓地带分布的绿洲
苔 原 带㊁ 亚 寒 带 针 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

(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

第15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2018·东营一模)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

这种变化包括(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降低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解析:选D。

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使得裸露的陆地面积增大,比热容变大,气温的年变化随着增大,也就加速了风化。

随着温度的升高,山地针叶林带海拔将升高。

(高考全国卷Ⅱ)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完成2~3题。

2.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

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3.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解析:第2题,动物种属的形成主要与该岛远离大陆,地理环境相对孤立有关,故B 项正确。

第3题,耐寒的企鹅是南极洲的特有动物,赤道地区本应分布喜热的动物,企鹅在此处生存主要与该岛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有关,故C项正确。

答案:2.B 3.C(2018·盐城一模)2016年8月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区进入到拉尼娜状态(海温持续异常偏低的现象),拉尼娜现象又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

据此完成4~5题。

4.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拉尼娜发生时太平洋赤道地区大气环流的是( )5.拉尼娜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B.整体性C.综合性D.开放性解析:第4题,拉尼娜现象出现在太平洋赤道中、东部,该海域形成的是上升流,排除C、D,再根据水温低气流下沉排除B。

第5题,拉尼娜现象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变冷和信风的增强密切关联,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并且其会对全球局部地区的气温和降水产生影响。

因此拉尼娜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人教版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综合检测

人教版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综合检测

第6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综合检测(六)(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开封一模)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①导致了珠江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⑧B.⑦C.⑥D.⑤解析:第1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故A正确。

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②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故B错。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而③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故C错。

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④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故D错。

第2题,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

答案:1.A 2.D(2018·郴州质检)读沿我国30°N分布的四种地理要素度量值变化趋势图,回答3~5题。

3.地理要素①②③④分别可能是( )A.①地势高低②水能资源③植物量④年太阳辐射总量B.①年太阳辐射总量②地势高低③水能资源④植物量C.①植物量②水能资源③地势高低④年太阳辐射总量D.①植物量②水能资源③年太阳辐射总量④地势高低4.造成M地①度量值与周边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气温较高B.盆地地形,热量充足C.距海远,降水少D.云量少,光照强5.造成M地②度量值与周边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落差小B.太阳高度角小C.地处内陆D.地质灾害多解析:第3题,图示为沿我国30°N分布的四种地理要素度量值变化趋势,可以得出①为植物量,②为水能资源,③为地势高低,④为年太阳辐射总量。

第4题,据M地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为四川盆地。

由图中可以看出,M地的植物量略高于周边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地区,热量充足;盆地地形,热量散失较慢;地形闭塞,有秦岭、大巴山阻挡寒潮侵袭,因此该地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为该地植被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热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
答案: 不一定。 南北美洲西海岸的自然带是南北方向 延伸,南北方向更替。
考向1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地域分异规律的直接反映是自然带分布,自然带的 标志是植被,而植被类型与分布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气 候,因此自然带的分布与变化和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 体如图所示。


【典题 2】 (2017· 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 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 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 视。 在山地苔原带, 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 化的规律: 在山地苔原带下部, 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 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 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理解气候分布与自然带之间的 关系。 2.理解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3.能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和判断地理问题。
考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陆地自然带 (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______
思考探究 2: 同一个自然带只能发育在同一种气候条 件下吗?
答案:同一个自然带可能发育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 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发育在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 气候条件下。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 的地域分异规 律(纬度地带 性) 从沿海向内陆 的地域分异规 律(经度地带 性)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 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 思路进行,特别要关注纬度位置的差异。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 思路进行,特别要关注海陆位置的差异。

2019届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总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1年整理精品文档)

2019届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总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1年整理精品文档)

2019届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总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可编辑修改word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总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可编辑修改word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总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可编辑修改word版)的全部内容。

2019届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总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点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8—9,8分]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完成1—2题.1。

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

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B。

远离大陆C。

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2。

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气温日较差大B。

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

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

气候垂直差异显著[2015江苏地理卷,6,2分]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3。

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A。

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B。

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D。

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净初级生产量指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扣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掉的那部分,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的能量.图1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随气温变化图。

图2为净初级生产量随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4—5题。

4。

仅考虑气温的影响,净初级生产量( )A。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讲自然.doc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讲自然.doc

第二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实战演练:::强技提能[基础巩固组](2017 •广东梅州一模)下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 为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草原、苔原、荒漠。

读图,完成1〜2题。

降水时加1. 图屮各代号屮表示海南岛典型植被类型的是( ) A. 甲 B.乙 C. 丙D. T2.图中可显示的信息错误的是()A.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 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规律表现不明显解析:第1题,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结合图示温度和降水变化, 及材料中的六种植被类型,可判断甲、乙、丙、丁分别为:荒漠、草原、苔原、热带雨林, 则D 正确。

第2题,读图,根据气温变化趋势,图屮丁、戊、己植被类型更替是以热量差异 为基础的,表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则A 表述正确;图中丙、乙、己植被类型变 化是以水分差异为基础的,表示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则B 表述正确;图中降水变 化不能显示出迎风坡、背风坡以及海拔差异,故不能反映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则 C 表述错误;图示区域跨温度带、干湿地区的范围广,没能体现非地带性规律,则D 表述正 确。

答案:l.D 2.C(2017・广东汕头教学质量监测)某游客在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考察时发现,园 内海边一小山的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而稀疏(图1),而背海一侧植被高大而茂密(图2)。

读图,冋答3〜4题。

温度升高3. 该公园所处的自然带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 高山草甸带 D. 热带季雨林帯4. 山丘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而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过低 C. 光照不足解析:第3题,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公园位于福建漳州市,地处亚热带地区,地带性植被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第4题,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公园位于福建漳州市,山丘东南沿海一侧 光热更充足、降水更丰富,但流水和风力侵蚀作用更强,使土层瘠薄,故植被低矮而稀疏。

近年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十九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新人教版(

近年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十九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十九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十九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十九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十九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016·高考江苏卷)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1~2题。

1.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A.山地针叶林带B.高山草甸带C.高山苔原带D.冰川带2.阿尔泰山南坡( )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C.此时季节为冬季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解析:第1题,依材料可知,教授位于森林与积雪带之间,且眼前花草相映,故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高山草甸带.第2题,阿尔泰山大致为西北—东南走向,南坡处于西风带的迎风坡位置,故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则D正确。

因该地纬度高,故森林多为针叶林,则A 错误;此处山地的森林带位于山地中部,在森林带上、下部均有草场分布,故B错误;此时高山草甸花草相映,说明是夏季,故C错误。

答案:1。

B 2。

D(2018·郑州模拟)读我国部分相对高度在1 000 m以上的山地森林植被垂直带谱图,回答3~5题。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题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题

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题组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7 天津文综卷 ,11,4分]读图文资料,回答第1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 0 ℃或 0 ℃以下 , 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 , 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

我国科学家观察了全世界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结果。

多年冻土构造表示图1. 据图文信息判断, 以下说法切合事实的是()A. 活动层厚度变小, 补给河流的水源增添B. 活动层厚度变大, 春耕播种的时间推延C.永冻层上界上涨, 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D.永冻层上界降落, 建筑基础稳固性变差[2016 天津文综卷 ,10 — 11,8 分 ] 黄河入海水量1951 年大概为500 亿立方米 ,2010 年大概为140 亿立方米 , 整体呈降落趋向。

据资料回答2—3 题。

2. 致使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由是()A. 上游水电站增加B. 中游水土流失加剧C.下游降水量减少D. 流域内用水量增加3. 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 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少B. 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添D.河口地区的天气变干[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Ⅰ ,7 — 9,12 分 ] 人类活动致使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添,产生沉降 ,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世界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扰乱较小的某地, 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早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 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 年为基数 ,2010 — 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 丈量时间为每年9月 30日)。

据此达成4—6 题。

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植株灌木植物1 1.00 1.00 1.00 1.00数目草本植物1 1.18 1.20 1.21 1.23地上灌木植物1 1.09 1.10 1.12 1.11生物草本植物1 1.47 1.55 1.52 1.53量地下灌木植物1 1.010.990.980.97生物草本植物1 1.21 1.29 1.42 1.58量4. 实验时期植被变化表现为()①生物量提升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散布改变A. ①③B. ②③C.①④D.②④5. 实验时期大气氮沉降致使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 植株数目B. 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6. 依据实验结果推测, 跟着大气氮沉降的连续, 植被将来变化趋向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旺盛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旺盛、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旺盛题组 2地理环境的地区分异规律[2017 北京文综卷 ,8,4 分 ] 以下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地区不一样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均匀气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规范练15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017广东韶关期末)某游客在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考察时发现,园内海边一小山的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而稀疏(左图),而背海一侧的植被则高大而茂密(右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公园所处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高山草甸带D.热带季雨林带2.山丘东南沿海植被低矮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过低B.降水稀少C.光照不足D.土层瘠薄答案:1.A 2.D解析:第1题,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第2题,小山东南沿海地区,地下水盐度大,土壤贫瘠,因而植被低矮稀疏,热量、降水和背海一侧没有区别,光照条件比背海一侧好,所以山丘东南沿海植被低矮稀疏的主要原因是土层瘠薄。

下图为我国某山区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

据此完成第3~4题。

3.图示自然保护区的地势特征为( )A.由南向北倾斜B.由西北向东南倾斜C.由东向西倾斜D.由东北向西南倾斜4.该自然保护区的山地可能位于( )A.南岭B.太行山C.天山D.大兴安岭答案:3.B 4.A解析:第3题,图示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西北方向为山地灌丛,东南方向为常绿林,因此该地的地势特征为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第4题,该山地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因此应位于中国南方亚热带气候区,选项中只有南岭符合,太行山、天山、大兴安岭均无亚热带植被,选A。

(2017山东德州一模)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甲植被最可能是( )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常绿阔叶林D.常绿硬叶林6.图示自然植被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最可能分布于( )A.大陆东岸B.大陆西岸C.中纬度地区D.低纬度地区〚导学号73580118〛答案:5.D 6.B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该地年均温为15 ℃左右,年降水量在400毫米至500毫米之间,再加上图示下面的植被带分布特征(符合大陆西岸的植被分布特点),可判断甲地为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选项D正确。

第6题,“苔原带—针叶林带—混交林带—阔叶林带—常绿硬叶林带—荒漠带”的更替,符合大陆西岸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为热量。

(2018浙江绍兴适应性考试)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

据此完成第7~8题。

7.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8.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D.热带雨林亚热带硬叶林答案:7.D 8.A解析:第7题,读图,沿X方向植被带从热带荒漠过渡到温带荒漠,主要是热量因素造成的,且热量在减少。

沿Y方向植被带从温带荒漠过渡到温带草原,是水分因素造成的,且降水量在增加。

故选D。

第8题,读图推断,Y方向为经度地带性,植被从热带荒漠带过渡到甲,应为热带草原。

X方向为纬度地带性,植被从温带草原过渡到水分更多的乙,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故选A。

(2018广东惠州调研)贡嘎山位于四川西部,下表示意该山东坡某海拔范围由低到高(Ⅰ~Ⅳ)四种植被垂直带某年10月时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构成。

据此完成第9~11题。

生物量植被带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总计生物量/(t·hm-2)Ⅰ98.25 1.61 0.13 233.49Ⅱ97.87 2.08 0.05 524.55Ⅲ97.41 2.45 0.14 415.81Ⅳ—95.06 4.94 20.869.该海拔范围内物种优势最显著的是( )A.乔木B.灌木C.草本D.苔原10.植被带Ⅲ是( )A.高山草甸带B.高山灌丛带C.山地针叶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11.推断导致植被带Ⅱ、Ⅲ生物量高于Ⅰ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B.降水量C.土壤D.光照答案:9.A 10.C 11.B解析:第9题,读材料可知,该山坡海拔范围内在Ⅰ、Ⅱ、Ⅲ内,乔木所占的比重最大,而且总计生物量也最大,因此乔木是该海拔范围内优势最显著的物种。

故答案:选A。

第10题,由材料可知,该山地位于四川西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带Ⅲ海拔较高,不可能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错误;由材料可知,该层植被以乔木为主,因此不可能为高山草甸带和高山灌丛带,故A、B错误;该位置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因此植被有可能为山地针叶林带,C正确,故选C项。

第11题,植被生物量的高低与气候关系很大。

由材料可知,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的抬升作用,海拔较高处的降水会多于山麓地带,因此植被覆盖率较高,生物量较大,故选B项。

林木径级是指森林中原木的直径值,通常用厘米来表示,下图为我国长白山北坡岳桦林种群林木径级随海拔动态变化图。

据此完成第12~14题。

12.长白山北坡岳桦林总体上呈现( )A.径级数越大,株数百分率越大B.株数所占比重随着径级数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C.相同径级高海拔株数百分率低D.相同径级低海拔株数百分率低13.长白山北坡岳桦林1 800米附近2.5厘米小径级桦树株数百分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较高B.降水较多C.光照不足D.风速较小14.推测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具有采伐价值的原木径级主要集中在( )A.原木径级2.5~15厘米的1 800米以下山地B.原木径级15~30厘米的1 800米附近山地C.原木径级30~40厘米的1 900米附近山地D.原木径级30~65厘米的2 000米附近山地〚导学号73580119〛答案:12.B 13.C 14.B解析:第12题,读图可知,在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区,总体上桦树的株数百分率随着径级数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以径级15厘米为界,径级小于15厘米的桦树基本上呈现相同径级高海拔株数百分率高的规律,径级大于15厘米的桦树基本上呈现相同径级低海拔株数百分率高的规律。

第13题,海拔1 800米及其以下山地,地势低,气温高,生长的桦树树干粗,径级大。

小径级桦树处在高大桦树树冠下,光照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了小径级桦树的生长。

因此,光照不足是导致长白山北坡岳桦林2.5厘米小径级桦树株数百分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第14题,要保证制材企业的经济利润和保护森林的生态环境,最适宜采伐的原木径级为18~40厘米,读图可知,长白山北坡随海拔升高,岳桦林种群密度增大,径级分布范围减小,种群存活数量减少,其中,在海拔1 800米附近山地的岳桦林原木径级在15~30厘米,径级大(原木直径大),密度高,具有较高的商业性原木采伐价值。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

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下图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1)2017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

指出沿途依次见到的自然景观类型及其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2)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有哪些?(3)游客继续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以东的气候不同。

指出温哥华所属气候类型及其降水较多的原因。

答案:(1)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

干湿度(经度,从沿海到内陆)。

(2)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草甸)带、冰雪带。

(3)温带海洋性气候。

原因:常年盛行西风;暖流增湿;地形抬升。

解析:第(1)题,根据温尼伯、莱斯布里奇的气候资料判断其对应的植被类型,再结合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推断沿途自然景观的变化。

第(2)题,根据莱斯布里奇的气候资料、海拔确定基带,结合落基山的海拔推断垂直自然带的演替。

第(3)题,根据温哥华的气候资料判断所属的气候类型,结合图示信息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角度分析降水多的原因。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处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的祁连山,海拔4 0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占整个山区的三分之一,发育着不少的冰川和河流,山间有很多水草丰美的宽谷盆地,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从祁连山发源的河流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

下图为祁连山冰川及河流水系图和祁连山两侧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1)指出由东向西河西走廊自然景观的变化及主要影响因素。

(2)比较祁连山脉两侧自然带谱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3)分析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的原因。

答案:(1)由东向西逐渐由荒漠草原过渡到荒漠。

水分。

(2)差异①:东北坡(或北坡)垂直自然带的数目比西南坡(或南坡)多。

原因:西南坡(或南坡)基带海拔高、相对高差较小、带谱简单;东北坡(或北坡)基带海拔低、垂直高差大、带谱丰富。

差异②:东北坡(或北坡)有针叶林带,而西南坡(或南坡)缺失。

原因:东北坡(或北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比西南坡(或南坡)多;东北坡(或北坡)为阴坡,太阳辐射弱,气温较低,蒸发较小。

(3)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多荒漠景观;祁连山高大的山体发育着诸多冰川;地处季风的迎风坡,多山地降水;在山区草原、森林广布;冰川融水和山区降水形成祁连山水系,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

解析:第(1)题,由东向西河西走廊距海越来越远,降水更少,由此推断自然景观的变化。

第(2)题,根据垂直自然带谱找出差异,从海拔、相对高度、水分差异等角度分析其原因。

第(3)题,结合图文信息,按照“祁连山冰川、山地降水—植被、水系—河西走廊绿洲”的线索分析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