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家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合集下载

论德国世界国家原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oc

论德国世界国家原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oc

论德国社会国家原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一、前言1930 年赫尔曼黑勒(Hermann Heller) 在其研究著作《法治国抑或专制?》(Rechtsstaat oderDiktatur?) 中提出了: 只有当市民法治国或自由法治国家发展成社会国家时,才能避免国家的专制化。

从而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国家的概念。

他认为市民法治国家和社会法治国家( brgerlichemund sozialem Rechtsstaat) 的不同点主要就是,集中在对平等原则( Gleichheitssatz) 的不同理解上: 市民法治国家中平等仅仅是形式上的平等,即此时的平等并不考虑个人是否有能力行使这种平等。

在这种平等观下,社会问题对于立法者并不是主要问题,从而取得社会强势地位的人,可以通过行使在形式上平等的自由权而充分发挥其强势地位。

在这种形式上的平等观下,自己行为,自己责任的信条被完全地贯彻,国家没有义务帮助那些在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

由此,国家对于劳工阶级相对于资本家的社会不公平状态,持漠不关心的态度。

对于国家来说,社会强者相对于社会弱者的巨大社会权利不公,只不过是个不属于法律问题的社会事实状态。

但是随着各种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和社会危机,社会中强势阶层和弱势阶层之间的矛盾,已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而继续坚持平等原则的形式化已经越发显得无力。

基于此,黑勒继续发展了社会法治国家的概念,即认为平等原则并不应仅仅从形式层面上予以解释,也应当考虑到实质自由的平等。

因而立法者要考虑到现有社会中的社会权利分配关系,使得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能够通过国家的帮助,在实质上与社会强势者达到平等状态。

但是黑勒区分市民法治国和社会法治国的观点,由于一战以来德国社会经济危机以及纳粹的上台,而被束之高阁。

二战结束以后,受到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社会正义和社会安全思潮的影响,并经过黑勒观点的支持者德国著名国家学家和政治家卡咯施密德(Carlo Schmid) 的努力,社会国家原则被规定在联邦德国《基本法》第20条第1 款和第28 条第1 款之中。

德国模式、也门模式对中国统一的启示

德国模式、也门模式对中国统一的启示

论述德国模式、也门模式对中国统一的启示。

1)德国模式对中国统一的启示二战后,德国经过长达四十多年之久,直至1990年才重获统一。

现在,尽管还有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但不可否认,德国正收获着统一所带来的巨大好处。

如今,德国不仅在其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周边国家“只有朋友,而没有敌人”的目标,还成为欧洲经济的发动机。

在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民众意愿之下,东西德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了合并,实现了国家统一。

在这一过程中,西德发挥了积极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一.西德既坚持原则,又善于提出新思想、新思路,始终把实现德国统一作为自己的目标,提出了“一族两国”论,创造出一种两德之间不是外国关系的特殊模式。

二.西德能够抓住机遇,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国家统一。

在东欧剧变中,西德抓住这一统一德国的大好时机。

三.西德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这是实现统一的根本保证。

强大的经济实力为西德推行维护和促进国家统一的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四.从两德统一的结果来看,德国的统一是一种典型的吸纳型统一。

吸纳型统一是指实力较弱的一方“加入”实力较强的一方,且完全按照后者的模式改造自己。

尽管中国的统一问题因其特殊性,与德国的统一问题有着本质的不同,但西德在推进国家统一时,所采取的一些做法,以及这些做法背后的思考模式,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第一,大陆须坚持一个中国框架的底线。

与东德与西德相比,两岸关系应定位为“台湾地区对大陆地区的关系”。

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以维护国家统一。

采用一个中国框架,两岸若在以后商谈政治议题时,可不用或少用一个中国原则的提法,尽量使用一个中国框架的提法。

一定要坚持一个中国框架的底线,这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防止出现“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情况。

第二,两岸应抓住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创造条件,签署和平协议。

当前,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转折,迎来了和平发展的机遇期。

但进展仅停留在经济层面,并未触及政治层面。

德国社会政策的经济意义及其改革进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德国社会政策的经济意义及其改革进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遍 性 、 府 性 、 面 制度 ,它的意义是将 自由的原则 同社 2 %- 0 。其 次, 政 大 0 3% 社会保 障促进 了德
积 覆盖和专 业化管 会公平结合在 一起 ”社 会市场经济的 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社会保障事业的 。 理, 这个模式通常被称为机制模式 , 而 思想家们主张在高效率市场经济的基 发展 意 味着 一定 的福 利机 构 与设施 英国社会政策则是一种补救模 式的社 础上 ,建立起 丰富多彩而又 内在统一 ( 如医疗康复 、 保健 、 老、 业培训 、 养 职 会政策 。前者 更强调平 等和权利 , 主 的社 会保 障和社会公正体系 ,实现市 家庭护理 等) 也要相应增加 , 并需要建 张社会福利具 有一种积极 的、 预防性 场上 的 自由原则与社会平衡发展之间 立相 应的与之配套的劳动就 业服务体 的以及平等参与的社会功 能。 ㈠对福利国家社会职 能的贡献 的思 想是 强调 国 家与 工人 的协调 一 的结合 。 从德 国基本法 的 内容 可 以看 到 , 系,这些都给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 了
缪勒 一 德 国社会政 策 是德 国经济学家 阿尔弗雷德 ・ 在2 O世纪 5 O至 7 年代 , O 德国经 与工业化进程 阿尔马克首先提 出来 的, 他认 为, 社会 济取得了快速 发展 ,一个重要的 因素 德 国社会保 障 市场经济 乃是 “ 一种秩序政 策思想 , 其 就是社会保 障机制 的刺激。 首先 , 社会 和福利 体系 的模 式 目标是, 在竞争经济的基础上 , 自由 把 保障使广大公众获得一定实 惠 ,改善 相 比欧 洲其他 国家 主动精神 同正是通过市场经济成就得 了劳 动者 的生活条件 。19 年 , 国 93 德 ( 主要是英 国) 的模 到保证 的社会进步结合起来。社 会市 社 会保 障给 付 已高达 16 0亿马克 , 03 式具有 更强 的机 制 场经济是按市场经济规律行事,同时 平 均 每 个 公 民分 享 社 会 保 障 待 遇 性 ,主要 特点是普 也是一个需要辅之 以经济保 障的经济 10 0马克 ,约 占个人 可支配收入的 30

德国国家主义学派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

德国国家主义学派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

德国国家主义学派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2013年10月29日摘要:德国国家主义对历史学派有着重要影响,其共同点是对国家的作用,民族的历史经历的特殊性给予帮助,以李斯特为代表不同经济思想推动了德国社会福利的改革,对历史学派发挥重要思想作用,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历史学派发展中国家德国历史学派是19实际在德国的一个经济学派,分为旧历史学派和新历史学派,其共同点是对国家的作用,民族的历史经历的特殊性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推动了德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奠定了基础。

19实际中期,德国的发展方式与英法等国家不同,发展的结果并不是新的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形成,而是原来的封建贵族利用新的经济机会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这样做的结果是,德意志的商品经济发展滞后,而封建贵族的经济力量,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得以加强。

尽管“德意志邦联”得以建立,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不同的关税,导致了商品流通和交换受到极大制约。

因此,一些德国的工商业资产阶级深刻认识到组织起自己的统一的国民经济的必要性。

1841年李斯特出版的《国家经济学》,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论,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等思想。

认为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应发挥不同作用。

根据德意志当时的发展状况,李斯特认为德意志应采取贸易保护政策。

这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特别是中国从建国到1978年之间,根据当时的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中国实行的是国家管制的封闭型的保护贸易政策。

这种封闭型贸易政策实质上也就是过度的保护贸易政策,对保护的对象不加正确选择,没有明确的保护期限。

因此,这种政策存在不少弊端:(1)不利于中国工业的进步。

在高度保护政策上成长的民族工业,犹如温室中的花朵,成本较高,享受特殊的优惠待遇,无竞争压力,难以形成技术革新、提高产品质量的动力;(2)容易致国内资源的低效率配置。

由于受保护的产业或企业享受各种优惠,国内资源会争相流入这些低效率的部门;(3)失去了参与国际分工,获取比较利益,充分利用国际生产力的机会。

德国现代化道路进程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影响

德国现代化道路进程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影响

德国现代化道路进程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影响姓名:学号:院系: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封建时代向近代工业时代过渡的时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而这一阶段就称为现代化。

因为每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以及发展条件各不相同,所以每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德国作为一个二战中的战败国,可现在的经济却如此腾飞,这值得我们深思。

德国这一后起之强,它的现代化进程就是一个向发达国家学习,追赶着发达国家,不断的靠近发达国家并超越它们的过程。

因为德国敢于超越,才有现在的超越,我们中国应该学习德国的这种好胜心,不断借鉴其他国家好的地方,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德国的现代化道路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个是普鲁士道路,一个是法西斯统治阶段以及当代德国。

普鲁士改革的内容包括废除农奴制,建立近代国家政治体制,建立近代的军事制度和教育制度。

这次改革虽然保留了容克地主的特权,但却促使普鲁士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被称为“普鲁士道路”。

这次改革促进了普鲁士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军事能力大大增强,成为德意志诸邦实力最强的邦,为统一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

普鲁士皇帝威廉一世和首相俾斯麦把统一德国作为国家的根本政策,有着强烈的统一愿望。

经过三次王朝战争,普鲁士正式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大业。

德国的统一使得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成为了欧洲的强国。

由于德国军事和政治生活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传统和封建残余,缺乏民主政治的深厚根基,纳粹党利用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心理,进行欺骗性的宣传,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希特勒上台后着手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使得纳粹党成为了唯一的政党。

在经济上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不断发展军事工业;在民族政策上,宣扬种族优劣,疯狂破坏犹太人;在文化上,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压制进步思想。

同时,撕毁了《凡尔赛和约》,与意大利建立钢铁联盟,吞并了奥地利,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入侵波兰,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当代德国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把自己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

德国现代化道路进程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影响

德国现代化道路进程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影响

德国现代化道路进程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影响姓名:学号:院系: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封建时代向近代工业时代过渡的时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而这一阶段就称为现代化。

因为每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以及发展条件各不相同,所以每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德国作为一个二战中的战败国,可现在的经济却如此腾飞,这值得我们深思。

德国这一后起之强,它的现代化进程就是一个向发达国家学习,追赶着发达国家,不断的靠近发达国家并超越它们的过程。

因为德国敢于超越,才有现在的超越,我们中国应该学习德国的这种好胜心,不断借鉴其他国家好的地方,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德国的现代化道路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个是普鲁士道路,一个是法西斯统治阶段以及当代德国。

普鲁士改革的内容包括废除农奴制,建立近代国家政治体制,建立近代的军事制度和教育制度。

这次改革虽然保留了容克地主的特权,但却促使普鲁士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被称为“普鲁士道路”。

这次改革促进了普鲁士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军事能力大大增强,成为德意志诸邦实力最强的邦,为统一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

普鲁士皇帝威廉一世和首相俾斯麦把统一德国作为国家的根本政策,有着强烈的统一愿望。

经过三次王朝战争,普鲁士正式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大业。

德国的统一使得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成为了欧洲的强国。

由于德国军事和政治生活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传统和封建残余,缺乏民主政治的深厚根基,纳粹党利用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心理,进行欺骗性的宣传,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希特勒上台后着手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使得纳粹党成为了唯一的政党。

在经济上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不断发展军事工业;在民族政策上,宣扬种族优劣,疯狂破坏犹太人;在文化上,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压制进步思想。

同时,撕毁了《凡尔赛和约》,与意大利建立钢铁联盟,吞并了奥地利,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入侵波兰,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当代德国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把自己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德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工业强国之一,其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经济变革和科技创新带来的挑战,德国政府于2019年发布了《国家工业战略2030》。

这一战略为德国未来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指导方针和重要举措,同时也对中国在工业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国家工业战略2030》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德国政府提出了“工业4.0”战略,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传统工业相结合,推动德国工业的转型升级。

这一战略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中国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阶段。

中国应该加快推动科技创新,积极引进和吸收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中国工业的创新能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国家工业战略2030》着重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德国政府提出了环境友好、资源节约、高效能源利用等可持续发展原则,并将这些原则融入到工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之一,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和资源压力。

中国应该加大对清洁能源和环境友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强对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推广,推动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国家工业战略2030》还提出了加强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德国政府鼓励企业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投入,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水平。

中国也面临着人才短缺和结构性失业的问题,中国应该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就业能力,为工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国家工业战略2030》还鼓励企业加强国际合作和开放包容。

德国政府提出了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的政策举措,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合作。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应该在加强与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合作的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与开放,为中国工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平台。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

德日等后发国家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德日等后发国家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13
基于内பைடு நூலகம்因素的复兴
战后日本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发展经济: 制定了专注经济重建、不再重整军备的战 略,即“先富国,轻军备”的路线 提出了“重化工业路线”,并开始实施 “重点生产方式”
吉田内阁外交上主张亲美、对美协调
将义务教育年限从战前6年延长到战后9年
14
基于内部因素的复兴
阿登纳为联邦德国设计了一条全新的 发展道路: 首先,深刻反思,承担道义责任。 其次,奉行耐心、稳定、亲西方的外交政策。 再次,德法和解,推进欧洲一体化。 最后,推行“社会市场经济”的经济路 线。
24
德国循环经济立法阶段
25
日本循环经济立法阶段
26
德日循环经济立法的比较分析
(一)德日两国的循环经济法律保障体系的共性 德日两国始终重视本国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建设,以促进废弃物回 收和资源的多级利用为导向,构筑了较完善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 法律体系。 两国均制定了起指导作用的基本法,在基本法的框架下制定了分类 别类的专门法,从而将整个经济活动都纳人循环经济,为建设循环 型社会提供了法律支持。 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德日两国都具体规定了政府、企业 和公众的责任,对于不遵守法律法规的主体规定了强制性的制裁措 施,使循环经济的具体实施有了经济载体。 具体在于: ①两国的废弃物处理立法均经历了‘末端治理一源头治理一循环经济”阶段; ②两国的循环经济法律保障体系中均没有专门的规制循环经济消费环节的法案; ③两国的循环经济法律保障体系均经历了一个自上而下的发展过程; ④ 两国的循环经济法律保障体系中均规定了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
16
经济模式调控
人力资源
循环经济立法
创新能力发展
17
经济模式调控

德、意、日三国经济体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德、意、日三国经济体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德、意、日三国经济体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世界经济是各国经济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和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体系。

世界各国和地区在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而相互联结、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是超越于民族国家界限的全球经济体系。

在这种经济体系下,国不论贫富大小,地不分南北东西,在经济上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封闭和自给自足的,各国和各地区之间必然发生程度不同的、不可或缺的经济往来。

在经济往来的过程中就必然会产生经济体制的制约和变化。

历经了世界大战的世界经济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战前,世界经济体系中几本存在着两类国家,及帝国主义国家和受其统治压榨的殖民地半殖民的国家。

战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土崩瓦解,绝大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获得了政治独立,走上了民族复兴、自主发展市场经济的道路,成为发展中国家。

在这种关系的转变中,必然伴随着各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从而获得更好或更坏的发展成果,那么那些成功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什么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呢?接下来,我将从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来分析,从而选取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方法。

(一)以德、意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也被称为莱茵模式,。

这种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自由竞争与政府控制并存、经济杠杆与政府引导并用、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并重。

因而,也可以将这种模式成为“政府引导型市场经济”。

其实质就是国家维护下的市场经济。

这种维护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竞争机制的维护,以确保经济发展永久的动力;二是对社会利益的维护,以弥补竞争机制带来的副作用。

在这种体制下,政府要做到为市场竞争创造基本条件,实施有效而稳定的货币政策,加强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促进以平等参与为核心的经济民主化。

战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恢复了经济。

五十年代以后的德国经济迅速发展,1950——1987年间GDP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4.6%。

德意志统一后的工业与经济崛起

德意志统一后的工业与经济崛起

德意志统一后的工业与经济崛起德国统一后的工业与经济崛起,是一个让世界瞩目的奇迹。

在19世纪末,德国经历了一场全面的政治和经济重组,它走上了一条创新而实用的道路,为工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篇文章将探讨德国统一后的工业和经济崛起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德国统一后的工业和经济崛起得益于强大的技术和科学研究基础。

自18世纪以来,德国一直在高等教育和科研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德国的大学传统注重研究和创新,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同时,德国政府也大力支持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其次,德国统一后的工业和经济崛起得益于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

统一后,德国政府积极投资修建公路、铁路和运河,加强了各地的交通联系。

这使得原本分散的工业中心得以互相连通,促进了资源的共享和市场的扩大。

同时,德国的港口发展也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便利,加速了货物和信息的流动。

第三,德国统一后的工业和经济崛起受益于强大的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

德国早期工业化过程中,工人阶级经历了痛苦的斗争和社会运动,为自己的权益和福利而战。

随着工人阶级的团结和组织实力的增强,他们为实现公平的工资待遇、合理的工作时间和安全的工作环境而奋斗。

工会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努力维护工人的权益,并促进了全国范围内的劳动法规制定和改革。

最后,德国统一后的工业和经济崛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影响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在德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很多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德国的机械制造、化学工业和电子工业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为了全球领先的产业。

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德国的经济实力,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技术和经验的借鉴。

总之,德国统一后的工业和经济崛起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工人阶级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德国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投入。

德国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也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了工业和经济发展的榜样。

二战时期德国对欧洲的占领及其影响

二战时期德国对欧洲的占领及其影响

二战时期德国对欧洲的占领及其影响二战时期的德国是一个极端的国家,他们的领袖希特勒有一致的愿望,即对欧洲进行占领。

1939年,德国侵略波兰,引发了世界大战的火药。

接下来的数年中,德国在欧洲展开了可怕的战争,并最终被迫向同盟国投降。

德国占领过程中对欧洲大陆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些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1. 经济影响二战时期,德国的战争需要大量的物资和财富,德国国内不够优越,他们采取了占领欧洲国家的办法。

随着德国占领行动的不断扩大,德国得到了大量的资源和财富,这些财富和资源让德国在战争中有了巨大的优势。

但是,随着德国的失败,欧洲经济陷入了深重的困境。

欧洲国家经过多年的恢复和重建,才得以重新恢复繁荣。

2. 政治影响德国的占领行动对欧洲的政治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领导者认为德意志的优势可以在欧洲迅速得到扩张和发展。

德国在战争中的领导姿态和对其他国家的态度非常傲慢,因为他们认为德国的势力可以很快覆盖整个欧洲大陆。

这样的政治领导姿态在欧洲引发的反响非常强烈,因为欧洲国家都希望保护自己的主权,而不希望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3. 社会影响德国占领行动对欧洲的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领导层认为欧洲的国民都是种族不纯的,因此要对这些国民进行一系列的清洗。

在德国占领行动过程中,德国军队对大量的人群进行了屠杀和骚扰,这些行为导致了欧洲社会的混乱和痛苦。

战争结束后,欧洲的社会结构在长期的恢复和重建中得到了改善。

4. 文化影响德国对欧洲艺术和文化领域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在德国占领行动过程中,德国大力促进了纳粹主义文化,这一思潮迅速影响到欧洲其他国家。

德国在战争时期还对欧洲艺术品进行了掠夺,这些艺术品带走了许多珍贵的文化传承,严重地摧毁了欧洲的文化基础。

战争结束后,欧洲文化在全面恢复和重建的过程中才恢复了部分曾经的辉煌。

总之,在二战时期,德国对欧洲的占领和战争活动对欧洲大陆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白这些影响是我们理解和认识欧洲现代历史的关键,并且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欧洲社会的性质和结构。

德国为什么会失败,对当下中国发展的借鉴意义

德国为什么会失败,对当下中国发展的借鉴意义

德国为什么会失败,对当下中国发展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发“ 灼识新维度”,作者罗马主义授权推送这几年有很多西方学者,喜欢拿中国和1914年前的德国做对比,那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双方有相似的背景,也都面临着相同的战略态势。

1913年,德国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16%,对外贸易占世界的13%,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的第二,德国从1871年统一,到1913年的短短42年间,完成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型,成为了世界制造业第一强国。

(数据来源:汉斯·乌尔里希·威勒尔《德意志帝国 1871-1918 》)2021年,中国工业总产值5.77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比第2名的美国高出了将近1.8万亿美元,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业第一强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经济比重占全世界的18%以上,对外贸易额占全世界的14.9%,中国从1979年开始改革,到2021年,也是用了42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型。

(以上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和相关财经报道)所以对比这两个数据,你发现双方是不是惊人的相似?不仅仅如此,双方所面临的地缘政治,也是惊人的雷同。

1913年,德国最重要的盟友,就是那个曾经辉煌一时,现在已经日落西山的哈布斯堡王朝的余脉,奥匈帝国。

对于德国来说,奥匈帝国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猪队友,不仅帮不上什么忙,而且还喜欢到处惹事,深陷于前哈布斯堡王朝的属地,巴尔干地区的各种民族纠纷。

就像一个抱着点燃了的火药桶,硬要来你家做客的朋友。

2022年,当今世界上,唯一最可能和中国结盟的国家,就是俄罗斯,作为曾经辉煌的苏联帝国的遗老遗少,普京怀揣着重振俄罗斯的梦想,天天和那些从前苏联分裂出去的加盟国之间,纠缠在过去的恩怨情仇里。

1913年,德国的西边面临着世仇法国,隔海和英国对峙,又因为奥匈帝国和沙俄争夺巴尔干,被猪队友拉下了水,和俄国反目成仇。

隔着阿尔卑斯山,还有一个跃跃欲试的意大利,也因为和奥匈帝国之间的矛盾,导致它站到了德国的对面,虽然它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弱鸡,但同样能搞得人心烦不已。

德国制造业发展能给中国哪三点启示

德国制造业发展能给中国哪三点启示

德国制造业发展能给中国哪三点启示德国制造业发展能给中国哪三点启示?2016年03月05日来源:世界(微信)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经济都萎靡不振,但有一个国家却是例外,那就是德国。

德国不但失业率低而且经济增长迅速,这样的成绩单都是由制造业强劲出口带来的。

德国制造业出口贡献了国家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二,拉动人均GDP的速度比其他任何发达国家都要快,德国被公认为欧洲四大经济体当中最为优秀的国家,经济实力居欧洲首位,是当今欧洲乃至世界一流的强国。

工业是德国的经济支柱,作为一个多工业中心的国家,德国的汽车工业、机器和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电气工业均在国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特别是经济危机以来,世界各国均意识到制造业对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性。

德国作为为数不多、一直坚持发展制造业的国家,成为许多国家学习的楷模。

高度重视产业链发展历史上,德国制造业一直将“规模优势”发挥到极致。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经济、政治被各种垄断性集团所控制。

例如,联合钢铁股份公司作为德国和整个资本主义欧洲生产力能力最大和最现代化的采矿-冶金托拉斯,控制着几百家企业,资本超过40亿马克,拥有职工约40万人。

西门子-舒克特公司,作为电气工业的垄断组织,1936年所属企业职工达93300人,1939年总资产超过15亿马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15个最大的工业垄断组织和银行垄断组织拥有的资产高达660亿~700亿马克。

二战结束后,德国制造业垄断组织被强制拆分,大量资产被没收,厂房、设备严重毁坏,给德国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但依赖于原有的管理、技术、市场等,德国制造业迅速崛起。

在原有垄断组织基础上拆分的德国大企业功不可没,西门子、大众、拜耳、巴斯夫等众多耳熟能详的企业集团给世界制造业市场带来一轮新的洗牌。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全球竞争压力的增大,德国制造企业展开了多次大范围的兼并重组活动。

例如,汽车领域,1950-1980年间,德国较大规模的企业从11家缩减至5家;到2010年,只剩大众、宝马、奔驰3家公司。

德意志帝国对欧洲政治与经济的贡献

德意志帝国对欧洲政治与经济的贡献

德意志帝国对欧洲政治与经济的贡献
德意志帝国是欧洲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其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欧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下面将从民族结构、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科技进步等角度来探讨德意志帝国对欧洲政治与经济的贡献。

一、民族结构
德意志帝国期间,德国的领土覆盖了当时欧洲的三分之一,其国内民族结构也
十分多元化。

德国民族结构得到了统一,这不仅为国家的政治稳定打下了基础,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在统一后的过程中,德国民族获得了平等和尊重,这也给德国民族结构带来了和谐的发展。

二、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
在政治制度方面,德意志帝国推行了联邦制度,各地区有相对独立的立法和行
政权力,这促进了国家政治制度的稳定。

在经济制度方面,德国实行了自由贸易政策,这使德国得以充分利用其国土广阔的优势和其高度发达的经济体系,眼光透过国界,站在全球化的角度来思考,德国增强了自己的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三、科技进步
德意志帝国时代,德国科技发展迅猛,德国工业的飞速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欧
洲的经济发展。

德国科技进步的范围广泛,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电力工业、冶金工业、造船业等行业的大规模发展,不仅极大地优化了工业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极大地改变了国际竞争格局。

总之,德意志帝国对欧洲政治和经济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德国在民族结构、
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的方面,都为欧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德国在国家不断
壮大的过程中取得的各种成就,让人们看到了其对世界的巨大影响,同时,德国也因此成为当前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之一。

二战后德国、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与对中国的启示

二战后德国、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与对中国的启示





二、德国模式的弊端
20世纪70年代后,这一以“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为特征的模式开始 显现问题,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国家对经济的过多干预,特别是对劳务市场和产品市场的较多限制,在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阻碍了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造 成劳动力成本过高和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缺乏动力。
二战后德国、日本的经济发展模 式比较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模式
德国模式的历史渊源:
德国模式是指“二战”后形成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以德国为代表,主要在欧 洲大陆国家运作,包括荷兰、瑞士、奥地利、瑞典、法国等国。德国资本主义 的兴起晚于英、法,19世纪初,德国才走上农业资本主义道路。 纵观德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史,德国模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社会市场经济

社会市场经济被认为是一种理想模式,其理论基础来源于弗莱堡学派的新自 由主义,思想基础是把市场上的自由与社会平衡结合起来,其最高指导思想 是公平与经济效率之间的结合,个人利益与国民经济整体利益协调一致。
实质上它是一种国家有所调节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市场 力量来自行调节国民经济活动,只是在市场调节无效时才由国家进行必要的 调节和干预,其目标是形成有秩序的竞争,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社会保障以及收入和财产的合理分配。 社会市场经济是既不同于国家完全不干预的自由经济,也不同于中央高度集 权的计划经济,而是介乎于二者之间的“经济人道主义的第三条道路,实质 上是一种以自由竞争为基础,以社会安全为保障,国家进行适度调节和干预 的市场经济”。用通俗公式表示,即: 市场经济机制+社会保障+政府适度调节



3、无论是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还是企业工会制,都体现出一种以企业 为中心的人际管理和协调,这就可以增强职工的归属感,保持职工队伍稳定, 有利于企业凝聚力形成,同时减少劳资冲突。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是德国政府在2011年推出的一项重要政策文件,旨在促进并发展德国的工业制造业,提高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

这一战略文件对中国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国家工业战略2030》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和资源效率的重要性。

德国一直致力于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并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到国家工业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

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中国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加大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投资力度,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国家工业战略2030》强调了跨国合作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

德国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制造业的领导者,高品质的“德国制造”享誉世界。

德国鼓励并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与联盟,通过跨国合作和国际竞争来提高德国的产业竞争力。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也应该将跨国合作和国际竞争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

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和交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主要包括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可持续发展和资源效率,跨国合作和提高国际竞争力,以及人才培养和教育的重要性。

这些启示对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以帮助中国进一步提升制造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论德国经济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论德国经济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论德国经济崛起对中国的启示德国,1871年方才立国,这个欧洲大陆民族国家中的姗姗来者却在极短的时间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一举站在巨人的行列中,原因何在?统一与分裂,这个痛苦的命题,又对这个国家的命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文将试图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展示德国——这片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土地,在近两百年来追求国家统一崛起的曲折历程中,曾经上演的悲喜剧。

同时也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为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寻找镜鉴,为人类共同的进步提供思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再次分裂。

通过对战争的深刻反省,德国最终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国家的再次统一。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

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也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

而这一切,都源于这个民族对长期分裂和战乱的集体记忆。

统一和强大,成为德意志发展的最大动力。

在近两百年来追求国家统一的曲折历程中,在这片一再让世人惊叹的土地上,曾经上演了怎样的悲喜剧? 2005年10月3日,德国国庆日。

柏林市没有举行大型的庆典,市民们自发地聚拢在勃兰登堡门前,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国家的生日。

勃兰登堡门,德国的国门,它见证了德国跌宕起伏的坎坷命运。

守护着这扇国家命运之门的女神,德国人称她为和平女神。

但是,两百年前,当拿破仑的军队悍然入侵时,这个所谓的帝国根本无力抵挡,帝国中两个最大的邦国:普鲁士和奥地利遭遇惨败,普鲁士还被迫割让了一半的国土,支付1.5亿法郎战争赔款。

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轰然解体。

当这片土地上连一个名义上的国家都不复存在时,人们想起了德意志诗人席勒的一声感叹:“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

”席勒的朋友歌德则干脆地说道,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

德国把注意力转向亚洲,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德版印太战略值得警惕

德国把注意力转向亚洲,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德版印太战略值得警惕

德国把注意力转向亚洲,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德版印太战略值得警惕
随着21世纪国际力量格局的日趋复杂,德国正将其国家全球战略重心转向亚洲,尤其是政策发展向中国开放。

这一变化不可忽视,它欲把德国紧紧结合至戏剧性的中国进步,潜在的台太博弈,改善大洋彼岸的双边关系,并可能导致新的技术发展。

首先,在经济技术领域,双边合作将让德国受益无穷,产生深远影响。

德国企业在机器人、医疗技术和自动驾驶等领域可以从中受益,特别是当这些技术在中国市场展开时。

此外,两国合力研发人工智能技术,也是两国彼此达成共识的无休止努力。

其次,社会文化方面。

随着无形贸易业务的发展,涌入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德国文化将使两国交往更敞开,更加彼此拉近,使德国更容易吸引东亚的文化趋势与审美观,以及中国文化表现的艺术技巧和艺术特色。

最后,外交层面。

中国的外交在亚洲一带如日中天,而德国拟结盟的外交抓手更明显。

随着日益增多的台太合作机会,双方可以实现像减少全球污染、调节经济发展的气候变迁等正面目标,也能共同维护安全稳定,在当今世界混乱的大背景下努力活出自己的价值。

从以上可见,德国急速变革其未来之路,关注中国会让德国获得大量对全球发展有益的技术,文化和政治上的利益。

双方应紧紧携手,进一步合作,促进全球和平发展的美好结局。

德国法国日本经济崛起模式对现在中国有何借鉴意义

德国法国日本经济崛起模式对现在中国有何借鉴意义

德法日经济崛起模式对中国有何借鉴意义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但综合各种因素衡量,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事实也没有改变。

中国实现到21世纪中叶成为中等发达的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任重道远。

关键词:发展模式经济创新科学发展一法国经济发展的崛起由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使得这个与工业革命共同称为“双元革命”的法国大革命,它是法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使法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推翻了君主专政,传播启蒙运动中“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大革命急剧改变了法国的国内政治结构,并形成了由革命意识形态塑造的现代民主政治理念,最终变更了整个国际政治。

而所有这些变革的起点是“人民主权”观念,在《人权宣言》中,提出人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这在当时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对欧洲人民反封建斗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给欧洲封建制度以沉重打击,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开始了对欧洲大陆的征战,一场场捷战极大的鼓舞了法兰西民族的自信心,拿破仑也使整个欧洲诚服在他的脚下,这是法国大革命命的延续,见证了法兰西民族的崛起,称霸欧洲,走向世界。

法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欧盟创始国及重要成员、北约成员(但不参加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自1958年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以来,历届政府基本沿袭戴高乐制定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维护民族独立。

欧盟是法外交的立足之本。

法致力于推动欧洲建设,将欧盟建设成真正独立一极,发挥法在其中的核心作用;推动多极化,发展、加强欧亚等区域间合作;在大国间左右逢缘,争取有利地位;保持并发展与非洲国家的传统关系,推动发达国家增加对非援助;积极参与中东和平进程及有关热点事务;加强同亚洲、拉美的政治、经济关系。

法国经济发达,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主要工业部门有矿业、冶金、汽车制造、造船、机械制造、纺织、化学、电器、动力、日常消费品、食品加工和建筑业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国家主义学派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
摘要:李斯特德国国家主义学派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对历史学派发挥重要思想作用。

尤其是经济思想对德国国家的崛起产生了重要作用,同样其思想对发张中国家的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国家主义学派发展中国家干预经济
德国历史主义学派的产生与德国近代以来不同于其他欧洲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德国的思想理论传统有着直接的联系。

它又分为了旧历史主义学派和新历史主义学派,而李斯特的德国国家主义经济学则是历史学派的先驱,对德国历史学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斯特的国家主义学派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相反,他认为国家应该在经济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

并从德国当时的国情和国际环境出发,从历史、理论和政策的多种角度,论述了相对落后于英、法两国的德国如何促进生产力增长,使之发展成为工业强国的问题,而且还积极参加了有关的实际活动。

李斯特的思想主要有:1.经济史的教训,经济发展要与民族精神相连 2.贸易保护政策3.生产力学说4.经济发展阶段论。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德国国家主义中的国家主动干预经济、引导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贸易保护政策。

李斯特从强调落后国家的特殊国情、落后国家所处的较低的发展阶段以及落后国家的特殊利益的角度,提出必须对私人经济实行干预的主张。

李斯特尤其强调,当一国经济实力处于扩张并且正在向农业和制造业或农业、制造业和商业并存的经济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借助于国家干预的力量,他甚至认为这一时期的国家干预应当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使本国的经济发展“趋于人为的方向。

”明治维新时的日本经济发展吸取了李斯特的思想,日本政府鼓励发展近代经济,鼓励出口,政府通过主动注资的方式支持日本的轻重工业,以实现日本的工业化。

李斯特认为在开放体系下。

贸易保护政策是落后国家达到发达国家的唯一途径。

但是贸易保护应该是有限度的。

主要保护幼稚的行业,对于成熟的、有竞争力的行业国家不必保护,对于没有竞争对手的行业和因为地域或人工不适宜发展的行业以及农业也不必保护。

可以说,李斯特的国家主义基本政策主张是对内提倡经济自由,对外力主保护主义。

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源于其经济发展内在要求,除非放弃其经济发展。

贸易保护政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唯一选择。

而且其政策目标之一是纠正国际贸易中由于需求弹性不同而产生的一系列不平等因素,缩小制成品与初级产品收入需求差异,因而并不会妨碍世界贸易增长速度。

然而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政策对制成品保护旨在扩大制成品与初级产品收入需求差异,如果发达国家对本国初级产品生产也进行保护,则进一步加重了制成品与初级产品之间不平等贸易程度。

因此,不仅不是必须的,而且还会降低世界贸易规模和增长速度。

如果发达国家减少或取消贸易保护政策,发展中国家出口将增加,世界贸易将会扩大。

不仅如此,由于发展中国家存在较高的工业品进口需求弹性,因此,贸易形成了“互惠”特征。

在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当中,李斯特率先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他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写道:"从经济方面来看,国家都必须经过如下发
展阶段:原始末开发阶段--畜牧业阶段--农业阶段--农业和制造业阶段--农业、制造业和商业阶段"。

在他看来,上述五个发展阶段是依次递进的;另一方面,一国经济发展程度同该国的经济实力以及文明程度成正比,正如他本人所言:"一国的经济越是发达和越是完备,该国就越是文明和越是强大;一国的文明程度越高和实力越是强大,该国经济发展所能达到的阶段便会越高。

"
“发展中国家”,通常是指那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尚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的国家。

产业类型主要是第一产业,国民主要从事于农牧业、采矿业等原材料的初级生产和制作,产品的附加值不高。

这导致了国家经济的不发达及国民收入不高。

因为经济因素使发展中国家依附于发达国家。

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现状,其政府应对本国经济其主导作用,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

因为农业是发张中国家的主导产业,政府不应支持保护。

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提高工业在经济格局中的比重,并且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转化。

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

李斯特把工业进步、对外贸易同农业增长、农业资本投入以及农村过剩人口流动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察,强调工农业两个部门的结构差异。

处于农业阶段的国家应当全力向农业和制造业阶段和农业、制造业与商业阶段过渡。

在他的心目中,处于第五个发展阶段的农业、制造业和商业阶段是经济发展的最理想状态。

在该阶段上,农业、制造业和商业三者之间和谐地相互协作并作等比例的发展,全国现有资源也可供制造业支配。

保护本国经济,防止外来商品的入侵倾销。

保护民族产业,发展某一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以带动本产业的发展,及其该产业的其他配套产业的发展完善。

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力资源素质、资本存量、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生产率水平比较低下。

政府应大力发展教育,培养本国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手段,她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智力上支持国民的开化,促进道德水平的提高并在政治保证政局稳定。

国家生产力发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与精神资本积累。

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重要性,这可以避免私人经济的弊端,经济发展需要政府的技术与支持,政府统筹安排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与投资错误。

同时国家主导经济的发展要防止政府关于经济决策的失误和政府官员的腐败,经济决策要与本国经济相联系、与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脱离实际盲目发展经济,这对发展中国家的现状相符合。

德国国家主义学派对发展中国家影响在于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济发展、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理论指导与发展途径。

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农工业阶段,经济水平与国家力量难以与发达国家抗争,落后国家通过保护本土工商业发展和促进工业的发展,来逐步赶上先进国家,这是一个已经得到证实的有效途径。

德国国家主义学派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011级社会工作
李增海
20114053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