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平移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4 平移 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5.4平移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思考图片中拉抽屉、开窗户这一运动有何特点?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选几名先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预设:抽屉和窗户只会向着某一方向来回移动.二、探究新知知识点一:平移的相关概念探究1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如图所示雪人呢?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绘图(用事先准备好的半透明纸,盖在课本的图案上先描出一个雪人,如何安同一方向抽动这张纸,描出第二个第三个...),完成后教师播放课件,让学生观察几个雪人的位置关系,顺势总结定义.定义总结: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例1请欣赏埃舍尔的作品,并举例生活中平移的运用.师生活动:学生精进观察欣赏,感受平移的特征与美感;教师选几名学生回答问题.练习 1.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平移的是( )A. 滑雪运动员在平坦的雪地上滑雪B. 火车在一段笔直的铁轨上行驶C. 高楼的电梯在上上下下D. 时针的旋转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知识点二:平移的性质探究2把画出的这些雪人和第一个雪人相比较,什么改变了,什么没改变?设计意图:感受数学在绘画方面的艺术美,体会平移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与作用.设计意图:在做题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平移的概念的理解.设计意图:培养观察、总结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发展发散性思维和交流能力.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回答,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形状不变,大小不变,位置改变.定义总结:平移的性质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着某一直线方向的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探究3分组探究位置不同的具体原因以及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回答,教师总结讨论结果(顺势补充:A和A′叫做对应点);师生根据讨论结果共同总结定义.预设1:AA′= BB′= CC′预设2:AA′∥BB′∥CC′定义总结:平移的性质2: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都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追问平移方向不同,结论是否仍成立?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共同作答——成立.例2 (1) 如图,图中哪条线段可以由线段b经过平移得到?如何进行平移?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观察中总结定义,加深对定义的理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平移的性质和内容相对都比较浅显,可以让学生自己发掘.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推理意识与能力.设计意图:通过该例题,进一步掌握平移的性质,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选学生回答第1问,其他同学判断正误;选学生板书第2问,教师巡视.(2) 如下图,在网格中有△ABC,将点A平移到点P,画出△ABC平移后的图形.①将点A向___平移___格,再向___平移___格,得到点P;②点B,C与点A平移的____一样,得到B′,C′;③连接____,得到△ABC平移后的三角形____.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空,并根据填空画出△ABC平移后的图形.问题你能总结出画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吗?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回顾例2中图形的画法,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回答,教师总结讨论结果——找出平移轨迹,再根据轨迹画出其他平移后的点,最后描图.练习2. 如图,经过平移,三角形ABC的顶点A 移到了点D处,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选一名学生板书作图,教师指点作图步骤.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梳理并完善知识思维导图.本节课体现了平行线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其目的在于用平移把几何和数。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移的概念及性质
5.4.1平移的概念及性质教学设计教材章节新人教版第五章5.4平移课题 5.4.1平移的概念及性质内容解析在本章,平移是作为平行的一个应用引入的。
平移是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本节课主要是针对水平方向的平移展开讨论。
在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从数量和位置两个角度研究平移前后图形的变化,从而归纳得出平移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给出平移的概念,并说明平移的基本性质对于其他方向的平移也是适用的。
平移是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个图形运动变化的内容。
对于平移的学习,在研究方法上,也为今后研究轴对称、旋转等提供了参照。
学情分析虽然在小学的学习,学生对于平移已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并能从平移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
但是对于平移的基本性质的探讨,需要在具体图形中,通过研究对应点的关系进行归纳。
对于这一点,学生没有可借鉴的相关的学习经验。
所以需要在教师引导下找到归纳性质的线索,并逐步构建起的探究的思路。
这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引导和渗透,学生不断感悟领会,才能逐步养成。
教学目标1、经历欣赏、观察、分析图形的过程,理解平移的概念,探索平移的性质。
2、经历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并灵活运用性质解题。
3、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在欣赏和操作中获得数学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平移的基本性质及其归纳过程。
教学难点利用平移性质解决问题教学支持条件多媒体辅助教学、半透明纸,直尺或者三角板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情境引入问题1观察下面图片,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发现人本身是不动的,但最终人的位置却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平移;思考:平移的过程中,哪些关系是不变的,哪些又是发生变化的?选用生活常见的情景,主要是勾起学生的回忆,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用具体生活案例更具有教育意义,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平移的物体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形状、大小均不会发生改变;知识点一:平移的概念新课讲授问题2: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如图的雪人呢?问题3:雪人的形状、大小、位置在运动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师:PPT演示一个雪人平移过程,并请学生在观察后进行思考。
(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平移》教案和习题(含答案)
《平移》教案一、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归纳等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探索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2.通过实例,认识图形平移,了解平移的特征,理解平移的含义,会进行点的平移.3.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图形平移的特征和作平移图形.难点:平移的性质探索和理解.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感受平移,体验新知你坐过公车和搭过电梯吗?它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这样的运动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活动1:学生讨论)2.观察图形,形成印象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请同学们欣赏下面图案.观察上面图形,我们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局部和其他部分重复,如果给你一个局部,你能复制他们吗?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1)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活动2:师生交流.)这些美丽的图案是由若干个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每个图形都有“基本图形”,而“基本图形”是什么?如第一个图形是中间一个正方形,上、下有正立与倒立的正三角形,下排的左图中的“基本图形”是鸽子与橄榄枝;下排右图中的“基本图形”是上、下一对面朝右与面朝左的人头像组成的图案.3.实践探索,得出新知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利用一张半透明的纸附在上面,绘制一排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案如:引导学生找规律,发现平移特征,回答下面问题:1、图形经过平移后,_______图形的位置,________图形的形状,________图形的大小.(填“改变”或“不改变”)2、经过平移,每一组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________.归纳 (活动3:分组讨论)平移:(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个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 (3)连接各组对应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图形的这种变换,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简单归纳为两点:1.平移的方向. 2.平移的距离四、典例剖析,深化巩固1. 把鱼往左平移8cm.(假设每小格是1cm2)五、小结(学生回答):这节课你学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六、课后作业必做题:教科书习题:3.6题《平移》习题1、决定平移的基本要素是____和____。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4平移 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4平移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平移的概念,明确平移的基本性质;•掌握平移的操作方法;•运用平移进行问题解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平移的定义;•平移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具准备•数学课本;•教学板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图形的对称性”。
•提问: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图形的哪些对称性?请举例说明。
2. 概念讲解(10分钟)•展示一个图形在平面上的移动,引出平移的概念。
•定义平移:平移是指一个图形在平面上按照给定方向和给定长度移动的过程。
3. 平移的基本性质(10分钟)•平移保持图形的大小、形状和方向不变。
•平移后,图形的每个点都按照相同的长度和方向进行移动。
4. 平移的操作方法(20分钟)•展示平移的基础操作方法,并与学生一起进行练习。
•使用教学板书进行演示。
5. 平移的练习(15分钟)•给定一个图形,要求学生进行平移操作,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6. 运用平移解决问题(20分钟)•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平移解决。
•引导学生理解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平移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平移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平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和应用,巩固了学生对平移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和解题时,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
在布置作业时,要确保作业的难度适中,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1《平移的概念、平移的性》教学设计4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1《平移的概念、平移的性》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1<平移的概念、平移的性质>》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的定义、平移的基本性质以及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平移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移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对平移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移的性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一些实际的操作和探究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如何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平移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平移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性质。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一些卡片或者小纸片,用于学生的操作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平移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平移》教学设计
BCABCF图F EDA课题 5.4 平移(第1课时)学习 目标 1、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归纳等过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含义 2、经历探索图形平移性质的过程3、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 4.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难点 探索平移的性质 重点 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学习过程探究新 知范例点 睛一、探究1、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如图的雪人?(1)雪人的现状、大小、位置在运动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2)雪人甲运动到雪人乙的位置时,雪人甲的鼻尖B 是怎样运动的?它运动到了什么位置?帽顶A 呢?(3)连接几组对应点,观察得到的线段。
它们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再连其他对应点呢? 二、归纳(1)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个___方向___,得到一个新图形。
新图形改变的是图形的_____,不改变图形的____和____。
(2)新图形的每一点,都是由___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就是___,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______(3)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_______,对应角____,对应点所连的线段____。
平移的概念1、如图,△ABC 是由四个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则可以看成是△ADF 平移得到的小三角形是___________。
CAFA课题 5.4 平移(第2课时)学习目标1、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运用平移简单的图案设计2、经历对图形的观察,分析、欣赏和动手操作的过程,认识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
3、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难点平移作图重点进一步理解平移的性质、简单的平移作图学习过程探究新知1、如何把一个图形平移变换后的图形表示出来?如:经过平移,图1中的线段AB的端点A移到了D点,你能作出线段AB平移的图形吗?图1 图22、如图2,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移动到点A’,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
5.4平移数学教案
5.4平移数学教案
标题:五年级数学课——平面图形的平移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什么是平移。
2. 学生能运用平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通过实践操作,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概念及性质。
难点:应用平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电梯的上下移动,汽车的前进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体是如何运动的?”,引出“平移”概念。
(二)讲授新课
1. 定义平移:平移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方向移动,不改变形状和大小。
2. 平移的要素:方向和平移距离。
3. 平移的特点: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
4. 实践操作:让学生用纸片制作简单的图形,然后进行平移操作,体验平移的过程。
(三)课堂练习
设计一系列与平移相关的习题,包括判断哪些是平移现象,计算平移的距离,以及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等。
(四)总结提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平移的特点和应用,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平移的现象。
四、课后作业
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你能找到生活中有哪些平移的例子?”、“如果你是一个建筑师,你会如何运用平移的知识来设计建筑?”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以便于下次教学时改进。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1《平移的概念、平移的性》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1《平移的概念、平移的性》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1<平移的概念、平移的性质>》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在学习了图形的旋转、翻转等知识后,平移是另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通过学习平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图形的变换规律,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平移的概念、平移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图形的旋转、翻转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图形变换基础。
但平移与旋转、翻转在性质上有所不同,需要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实例来感受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
2.能够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移的概念。
2.平移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形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移的过程和性质。
2.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平移的性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平移性质的理解。
4.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物和图形,如图片、模型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练习题和案例,用于巩固和拓展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将一张图片沿着某一方向移动一定距离,让学生观察平移的过程,引出平移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图形,让学生观察平移前后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平移的性质。
如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相等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图形,进行平移操作,并观察平移前后的变化。
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发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5.4平移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第四节:5.4平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平移的定义:介绍什么是平移,以及平移的基本性质。
2.平移的图形特征:学习图形在进行平移变换时的特点,如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等。
3.平移的表示方法:学习如何用图形和符号表示平移,以及平移的向量表示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能够将平移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平移的过程中,学会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一般性规律,增强数学抽象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平移的定义及其性质:理解平移是图形在平面内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对应点、线段、角等保持不变。
另外一个让我关注的是,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对于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很多有趣的例子。这表明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是非常可贵的。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他们对这个话题还不够感兴趣,或者是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以后的课堂上,多鼓励那些不太主动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平移的表示方法:掌握用箭头表示平移,以及平移的向量表示方法。
-平移的实际应用:能够将平移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解释:
-通过动态演示或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平移变换,强调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在学习平移的表示方法时,重点讲解箭头表示法和向量表示法,通过示例使学生熟练掌握。
-结合实际例子,如地图上的标记、家具摆放等,让学生了解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加深了对平移的理解。但从成果展示来看,有些小组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为了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们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法。
《5.4平移》教学设计
《5.4平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认识平移这种图形变换;2、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归纳平移变换的特点,学会简单图形平移作图的方法;3、在探究平移变化的过程中,能认真倾听、大胆展示,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
而今天的平移,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四节《相交线和平行线》。
一方面是考虑将其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另一面是考虑引入平移变换,可以尽早渗透图形的变换思想,使学生尽早尝试利用平移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而本章主要讨论的是平移变换的基本性质,要求学生对平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实数、四边形、旋转等综合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的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打好基础。
所以,本节课是本套教材引进的第一个图形变换。
【教学重点】平移的特征【教学难点】探究平移的特征,并能用语言完善的表达出来【教法与学法】开放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在教师的设疑、创景下,学生解读学习目标,从而基本明晰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二、思考探究阅读教材p28~30内容后,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四个三角形之间哪两个是书中定义的平移变换?为什么?设计意图:在学生独学平移教材的基础上,考查基础知识的独学情况,不同于书本,引导学生认真独学。
2.把图1平移前后的两个三角形用a、b、c和a′b′c′标出顶点(注意对应点位置),连接对应点的线段,观察分析,平移这种图形变化有什么特点?(和同学说说你的想法)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培养学生观察、猜测、分析、推理、总结、归纳的能力。
3.如图2,经过平移,线段ab的端点a移到了点d,根据平移变化的特点,你能做出线段ab平移后的图形吗?(利用实际体验和同学说说你的方法)设计意图:将所学活学活用,巩固知识又验证知识。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4 平移 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4 平移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3.能够利用平移进行图形的变换;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平移的定义和性质;2.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运用平移进行图形的变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问题教师提问:大家看到的这幅图是怎么得到的?(提供一张图形经过平移得到的图片)学生回答:是平移得到的。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平移的概念,并解释图形经过平移得到的过程。
2. 引入新知识教师通过示例解释平移的定义和性质:定义:平移是指将图形的每一个点沿着同一方向移动相等的距离后得到的新图形。
性质:•平移前后图形形状相同;•平移前后图形的对应顶点之间距离相等;•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3. 学习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教师通过示例和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1.选择一个固定点作为平移的中心点;2.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3.将图形上各点沿着平移方向移动相等的距离;4.将移动后的图形标记出来。
4. 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平移的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解答。
例题:将平行四边形ABCD按照要求进行平移,标出平移后的图形。
提示:平移向右平移2个单位(A图形)5. 拓展练习教师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桥梁,引导学生利用平移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
例题:小明用一张纸制作了一个飞机模型,如果小明想把它复制到纸的另一侧,可以利用平移吗?应该如何操作?学生思考一分钟后,进行讨论和解答。
6. 总结归纳教师对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平移的定义、性质和基本操作方法。
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掌握了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并且通过练习和实际问题的解答,提高了对平移的应用能力。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2.思考并记录自己在生活中能够应用平移的实例,并写出解决方法。
以上就是本节课《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4 平移教案》的内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平移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4平移》教案一. 教材分析《5-4平移》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平移的性质和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变换的重要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旋转、对称等变换内容的前提。
通过学习平移,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平移规律,掌握平移的性质,并能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但对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需要通过实例观察和操作实践,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性质。
此外,学生可能对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练习来培养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
2.能够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运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2.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观察:通过具体的图形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平移的性质。
2.操作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图形平移的操作,加深对平移的理解。
3.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图形实例和问题解决。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图形平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平移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图形平移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平移的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图形平移的操作,加深对平移的理解。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4.巩固(10分钟)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移的性质进行解答。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移的性质进行解决。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强调平移的概念和性质,以及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4《平移》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4《平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平移》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平移是几何变换的一种,它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是改变图形的位置。
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变换,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移的定义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讲解为主,结合多媒体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移的定义,掌握平移的性质,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平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移的定义和性质。
2.教学难点:平移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演示法、操作法、交流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黑板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几何变换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平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平移的定义和性质,结合多媒体演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3.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加深对平移性质的理解。
4.交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巩固: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
《5.4平移》教学设计
《5.4 平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平移的特征,能发现特殊图案的共同特点,并能根据这个特点绘制图形;2.能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过程与方法:1.在图形进行平移变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的直觉思维;2.学生经历操作、探究、归纳、总结图形平移的基本特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发现、确认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热情.教学重点:图形平移的特征,能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教学难点:认识图形平移的特征.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作法.课型、课时:新课,1课时教学手段:课件,三角板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相结合法,教学过程:课前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自己祖国的责任,是将个人命运同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是调整个人,国家,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励和凝聚各族民族的精神支柱。
一、激趣导入:1、导言:(板书课题)你知道这几幅图案中运动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欣赏图片,并思考运动现象的共同特点-平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种几何变换-平移。
2、展示课时目标:(大屏幕展示)1.了解平移的概念,会进行点的平移.2.理解平移的性质,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二、自主学习:(大屏幕展示导学习题并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做好的导学案)1.问题:如何在一张纸上画出一排和课本P28图5.42形状、大小都一样的雪人,你画的雪人和课本上的一样吗?你是怎么画的?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
2.在课本P28图5.44中,雪人的鼻尖A是怎样运动的?它运动到了什么位置?帽顶B呢?3.请你连接对应点,观察得到的线段,它们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交流答案,教师及时反馈。
平移的定义: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运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4.下面②③④⑤四幅图中哪幅图是由①平移得到的?(1) (2)(3)三、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问题,然后展示,教师点评并指正)平移的特征:1.平移线段AB,使点A移动到点A'.画出平移后的线段A'B'.2.经过平移,△ABC的顶点A移到了点D.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3.如图,△ABE沿射线XY的方向平移一定距离后成为△CDF.找出图中三条平行且相等的线段.平移的特征:(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2)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四、精讲解疑:平移的定义: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运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教学设计3:5.4 平移
5.4 平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归纳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平移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2.通过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含义,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过程与方法:由生活中常见的平移例子引出什么是平移,再归纳平移的特征。
并体验平移的作用和如何用平移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与平移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并理解平移的性质.难点:对平移的认识和性质的探索.教学过程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观看下列图案,回答问题:(1)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2)上面这些图案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整个图案?若能,你能否想象出是怎么绘制的?活动7:课外探究1、如图所示,是小李家墙面上的装饰板,它是一块底色为蓝色的正方形板,边长18cm,上面横竖各两道红条进行装饰,红条宽都是2cm,问蓝色部分板面面积是多少?答案:可以将红条进行平移,这样就可以轻功算出面积:(18-2-2)×(18-2-2)=196.【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课后探究,发现平移可以另辟蹊径,将求面积的问题加以简化。
2、自己通过互联网搜索查找关于平移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训练学生动手实践查找资源的能力。
也有利于开阔视野,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
五、教学反思:图形的平移这节课上完之后,我感觉成功之处在于:1.教学环节设置比较合理,各模块之间的衔接过渡比较流畅自然。
2.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等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体验,操作,实践,探究,归纳等活动过程。
3.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初中数学 5.4 平移教学设计
平移(第1课时)平移(一)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归纳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平移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2.通过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含义,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并理解平移的性质.难点:对平移的认识和性质的探索.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教师打开多媒体,投放课本图的图案.2.学生观察这些图案、思考并回答问题.(1)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二、进一步认识平移,探究枰移的基本性质1.学生描图操作.(1)提出问题: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大小如课本图的雪人?(2)描图前教师说明:为了保证“按同一方向陆续移动”半透明纸, 大家应该在雪人帽顶的上方约1厘米处画一条与书右边缘垂直的直线,半透明纸也应画一条直线,画图中要始终保持两条直线重合.(3)学生描图,描出三个雪人图.2.观察、思考.(1)学生在自己所画出的相邻两个雪人中,找出三组对应点:鼻尖A与A′, 帽顶B与B′,纽扣C与C′,连接这些对应点.(2)观察这些线段,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数量关系呢?学生用平推三角尺方法验证三条线段是否平行, 用刻度尺度量三条线段是否相等.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的发现:AA′∥BB′∥CC′,且AA′=BB′=CC′(2)学生再作出连接一些其他对应点的线段,验证前面发现是否正确?3.师生归纳(1)描图起什么作用?描出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在半透明纸上描出的所有图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2)在书上和半透明纸画直线而且要求描图时,两条直线要垂合. 这样做法起什么作用.保证在半透明纸上所画的图形沿直线所规定的方向移动.(3)就半透明纸所画的图形归纳,教师板书: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②新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称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4.给出平移的定义.定义: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教师以课本图上排左图为例解说平移的方向不再是水平方向,每一次平移时,方向在变化、平移的距离也在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5.4《平移》教学设计
责任学校小街中学责任教师王祖云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从《课程标准》看,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和相似.通过图形变换,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发现图形的不变性,因此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教材在不同阶段安排了图形变换的内容.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本套教材中引进的第一个图形变换.
教材将“平移”安排在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最后一节,一方面是考虑将其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是考虑引入平移变换,可以尽早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尽早尝试利用平移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移的特征,能发现特殊图形的共同特点,并能根据这个特点绘制图形;
2.能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
(二) 过程与方法
1.在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直觉思维;
2.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等过程,总结平移的基本特征,发展其抽象概括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发现、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图形平移的特征
突破难点的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开放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探索动手的机会,通过主动探究,了解平移的特征,建构平移的概念.
二、教学准备:三角板、直尺、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三、教学过程
3、找一找:下列图形变换属于平移的有哪些?(课件中展示)
4、如图:ΔDEF可以看作ΔABC平移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