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合集下载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
是以日退也。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之
所以日退,一也。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
在此耳。
• 是以日进也/是以日退也 (名作状)
• 一也
(数作动,一样)
• 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 (通“悬”)
楚王後面随从的车马有千乘之多,并不是他有多
聪明;君子吃吃豆子、喝喝清水,并不是他有多 笨,这都是偶然造成的。至於志意修美高洁,德 性深厚笃实,生於当代而有志於古道,那是(完 全)取决于我的啊!所以君子会急於(认真做) 那些取决于我的事情,而不贪慕那些属於天的事 情;小人会放弃那些属於取决于我的事情,而 (一味地)贪慕那属於天的事情。君子会急於 (认真做)那些取决于我的事情,而不贪慕那些 属於天的事情,所以每天都在进步;小人放弃那 些取决于我的事情,而(一味地)贪慕那些属於 天的事情,所以每天都在退步。所以君子之所以 每天都在进步,和小人之所以每天都在退步,是 一样的道理。君子和小人之所以相差得如此悬殊, 原因就在这里。
第一段:小结:
天邪 治 时邪 非 乱 地邪
诗曰由人(君)
荀子用设问,由三个问句,表达了 国家的治乱与天道无关的观点。( 事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第二段
•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 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 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 常,而小人计其功。诗曰:“礼义之不愆,何 恤人之言兮!”此之谓也。
自从我们的先民拿起工具,人类就成了自然界的LO霸GO 主;学会了钻木取火,人类自此吃上了烧烤;船舶的出 现,让我们能够“千里江陵一日还”;宇宙飞船使得我们 遨游太空的梦想实现;而手机电脑的发明,让你我当上 了主播,足不出户就能够讲授和学习文化知识……所有 这些,都是人类能够战胜各种困难,认识自然、利用自 然、改造自然的一次又一次胜利!这就是人定胜天的意 蕴。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课件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课件

3.荀子认为应如何对待“自我”和“天命”? 君王应该执著于礼义治国,执著于任用有才有德的 人,执著于消除弊政。而所有的人都应该执著于提高思想,完 善德行,发展智慧。德行高尚的人,对于由自己决定的意志、 德行、智慧等非常慎重,却不羡慕那些由时势命运来决定的荣 华富贵;德行卑下的人丢下可以由自己决定、通过努力就能成 功的事情,而一心指望那些由时势命运决定的事情。所以,德 行高尚的人一天天进步,德行卑下的人一天天退步。这就是他 们相比之下大有悬殊的根源。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先秦诸子选读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荀子》选读 第三单元
第一课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第三单元
1 经典晨读
2 高考导航
5 课堂互动
3 学习目标
6 随堂练习
4 课前预习
7 课后强化作业
经典晨读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答案】 C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 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平时学习文言文要养成梳理和 积累文言实词含义的习惯。答题方法:①联想推断法。“军皆 定次,将乃就舍”,联想“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推 断出“次”应解释为“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即临时驻 扎”。②句式推断法。利用排比、对偶、并列结构等句式上的 特点来推断。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用”与“以” 相对,由此推断出“以”也是“用”的意思。③语法推断法。 如“白刃始合”,“合”是动词,主语是“白刃”,即兵器, 所以应解释为“交锋”。④语境推断法。把A、B选项中的解 释代入原文,根据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是正确的。

荀子《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阅读材料

荀子《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阅读材料

荀子《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阅读材料荀子, 作为战国时期一位杰出而深邃的思想家,是先秦诸子中最有科学精神的。

《荀子》32篇中,《天论》是最引人注目、最富有思想性格的一篇。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一节,虽只有九十字,却阐述了《天论》篇的灵魂和核心。

所以对此篇章节选的解读,对了解荀子的思想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经此了解荀子的天人之分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可由此更加深入的体悟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关于荀子及其作品,学生在必修阶段就已有所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选用了荀子的《劝学》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荀子作品大量的运用排比,巧妙地运用比喻论证,文章具有鲜明的节奏,强烈的气势,明晰的层次,条分缕析的缜密的特点和他“善假于物”的认识论,这些都为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荀子》选读唯一一篇,“大天而思之”篇,上接《论语》《孟子》选读,下启《老子》《韩非子》选读,充分体现了荀子及其作品在先秦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传经之师,荀子不仅终结了先秦子学,更开启了两汉经学:一方面,荀子是一位儒学大师,《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另一方面,荀子作为韩非子、李斯的老师,他的儒家思想中又始终渗透着法家思想。

一、荀子的“天”中华民族自古敬畏“天”。

自古,天,是日月山川诸神之宗主,是自然的主宰,更是人类社会的主宰,人们对它崇拜与服从,那个时候,天就是神。

孔子有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主张尽人事,听天命;孟子言:“人之性在于心”“人之性受于天”“知其性则知天”,主张尽心、知性、知天的天人合一论;墨子言:“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主张顺天而有为。

大天而思之,熟与物畜而制之

大天而思之,熟与物畜而制之
其二,治理国家应以礼仪规范人的行为,避免 人的失误导致混乱。
其三,治理家庭应该重伦理道德的修养。 最后,个人的工作学习,应该相信自己,努力
奋斗,克服盲目崇拜和自卑心理。
练一练
请以“尊重自然”为中心,写一段话,必须运 用排比的手法。字数150-200字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荀子
概括段意
第一段:荀子用三个问句,表达了国家的治乱与天道无关的观点。 第二段:写出了天道的运行有其固定不变的规律。 第三段:君子应慎重地对待取决于自己的事,而不思慕取决于上
天的事。 第四段:自然界的惊异现象经常发生,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值
得害怕。 第五段: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才可怕。 第六段:求神占卜不能得到祈求的结果。 第七段:国家的命运取决于怎样对待礼制。 第八段:人类在自然面前,应顺应万物的本性与规律,发挥人的
主观能动性,人定胜天。
1、荀子所认为的“天”的内涵是什么?
荀子所说的“天”为自然之天,为自然的运行。 “天”既不能主宰人的命运,人也不能依赖 “天”和抱怨“天”。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顺 应和利用“天”和规律而生存发展。
2、荀子认为Leabharlann 应该在哪些主要的方面发挥自己的努力?
其一,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该充 分认识其固有规律,按规律办事。

先秦诸子选读原文+翻译

先秦诸子选读原文+翻译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曰,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二、当仁,不让于师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三单元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三单元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代词,我
动词,到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是以日 进也 . (2)孰与物 畜而制之 . 2.名词作动词 (1)君子道 其常 . (2)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 (3)雩而雨 ,何也 . (4)风雨之不时 . 道: 遵行 王: 称王 雨:下雨 时: 合乎时宜 日: 一天天地 物: 像物一样
[评析] 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都要遵守一定的准则。“天
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然 界都要遵循一定规律,作为人要想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 人,也该遵循礼义。
[问题1]
选文第1段荀子以自问自答的形式,以大量的事例充分
证明了什么观点?
[明确] 作用。
[问题2] 问题?
充分证明了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安定和混乱没有决定
[明确] 道理。
阐明了人们对天地四时的种种怪异现象不应该害怕的
[问题5]
[明确]
选文第5段用“人祅则可畏也”回答了什么问题?
回答了既然天地四时的种种怪异现象并不可怕,那么
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才是最可怕的这一问题。
[问题6]
选文第6段,剖析祭神求雨等迷信活动的实质说明了什么?
[明确]
说明天地自然的发展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破
3.名词的使动用法 (1)思物而物 之 . (2)楚王后 车千乘,非知也 .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1.禹以治 ,桀以乱 . 2.孰与骋能而化 之 . (三)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君人者隆礼尊贤 而王 . 贤: 有才有德的人 治: 使„„安定太平 化: 使„„发生变化 物: 使„„成为物 后: 使„„在后面跟随
2.形容词作动词 君人者隆 礼尊贤而王 .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彼作矣,文王康 之 . (2)因物而多 之 .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怪 之 . (2)大 天而思之 . (四)数词作动词 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之所以日退,一 也 . 一: 一样 怪: 认为„„奇怪 大: 认为„„大 康:使„„快乐、安乐 多: 使„„多 隆: 尊崇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子·劝学》) • (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 (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
子·劝学》) • (10)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哀公》) • (11)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
(《荀子·不苟》)
背景解读
战国时期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诸 子的思想犹如划破夜空的闪电一样耀眼夺目,但在 那个时代,社会上一般人的思想与精英们所达到的 高度尚有不小的差距,社会上的迷信思想还很严重 。我们从近年颇受关注的秦简《日书》中就可以窥 见当时人们多如牛毛的禁忌和繁杂的避邪驱鬼法术 。作为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荀子对于祈神 求鬼以致福的禨祥之事和迷信习俗进行了深入的批 判。他所著的《天论》就是最具这种思想光芒的篇 章。
本单元内容只有一课,主要是涉及荀子对天人关系的
思考。
荀子认为人类在天地自然面前有时是无所作为的,但
又不是完全无所作为的。一方面,在天地自然面前,人不
内 容 概 括
能为所欲为;另一方面,在天地自然面前,人又可以大有
作为。 大到江山社稷的治乱,小到个人的修身,都应该从自
身入手,寻找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君王应执着于 礼义治国,执着于选贤任能,执着于消除弊政;个人应执
• 天人相分 •
人定胜天? 天生人成?
第8段:人类在自然面前,应顺应万物的本性与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天生人成。
• 大天而思之 因物而多之
(形容词意动,认为…伟大) • (形容词使动,使…增多)
• 孰与骋能而化之 • 思物而物之
• (动词使动,使…变化) • (名词使动,使…成为有用 之物)
使天下混乱) (状语后置)
大王荒之 文王康之 此之谓也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原文和翻译译文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原文和翻译译文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原文和翻译译文《《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原文和翻译译文《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原文和翻译原文: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译文:与其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天当作物一样蓄养起来而控制着它呢?与其顺从天而赞美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呢?2、《齐澣,字洗心,定州义丰人》原文及翻译译文《齐澣,字洗心,定州义丰人》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齐澣,字洗心,定州义丰人。

少开敏,年十四,见特进李峤,峤称有王佐才。

开元初,姚崇复相,用为给事中、中书舍人。

数讽崇年老宜避位。

时宋璟在广州,因劝崇举自代,崇用其谋。

璟为相它日问曰吾不敢冀房杜比尔日诸公云何澣曰不如璟请故答曰前时近郊户三百以为困今不百户是以知之。

马怀素等绪次四库书,表澣为副,改秘书少监。

是时,开府王毛仲宠甚,与龙武将军葛福顺相婚嫁,毛仲请奏无不从。

澣乘间曰:“福顺典兵马,与毛仲为婚家,小人宠极则奸生,不预图,且有后患。

高力士小心谨畏,可备禁中驱使,腹心所委,何必毛仲哉?”又言:“君不密失臣,臣不密失身,惟陛下密此言。

”帝嘉纳,且劳曰:“卿第出,我徐计其宜。

”会大理丞麻察坐事,出为兴州别驾,澣往饯,因道谏语。

察素奸佻,遽言状。

帝怒,召澣入殿中曰:“卿向疑朕不密,而反告察,谓何?且察轻躁无行,讵不知邪?”澣免冠顿首谢,贬高州良德丞。

久之,澣迁润州,州北距瓜步沙尾,纡汇六十里,舟多败溺。

澣徙漕路由京口埭,治伊娄渠以达扬子,岁无覆舟,减运钱数十万。

又立伊娄埭,官征其入;招还流人五百户,安辑之。

复徙汴州。

澣中失势,益怅恨,素操浸衰。

更倚力士助,得为两道采访使,兴利以中天子意,裒货财遗谢贵幸。

纳刘戒女为妾,不答其妻。

李林甫恶其行,欲挤而废之。

会其幕府坐赃,事连澣,诏矜澣老,放归田里。

天论原文及逐句翻译

天论原文及逐句翻译

天论原文及逐句翻译天论原文及逐句翻译《荀子·天论》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家、教育家荀子的著作,其主旨是揭示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其客观规律,和人事没有什么关系,看看下面的天论原文及逐句翻译。

天论原文及逐句翻译【原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祆怪不能使之凶。

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祆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

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

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陰陽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

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功。

唯圣人为不求知天。

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焉,夫是之谓天情。

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

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

财非其类以养其类,夫是之谓天养。

顺其类者谓之福,逆其类者谓之祸,夫是之谓天政。

暗其天君,乱其天官,弃其天养,逆其天政,背其天情,以丧天功,夫是之谓大凶。

圣人清其天君,正其天官,备其天养,顺其天政,养其天情,以全其天功。

如是,则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矣;则天地官而万物役矣。

其行曲治,其养曲适,其生不伤,夫是之谓知天。

故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所志于天者,已其见象之可以期者矣;所志于地者,已其见宜之可以息者矣:所志于四时者,已其见数之可以事者矣;所志于陰陽者,已其见和之可以治者矣。

官人守天,而自为守道也。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选文解读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选文解读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选文解读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安定和混乱有决定作用吗?荀子说没有。

选文第1段:“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

”荀子先设定一个疑问:社会安定和混乱是由天决定的吗?之后回答说:太阳月亮、星辰以及祥瑞的历法等,这些都是大禹和夏桀相同的,但是大禹凭着这些条件使天下安定,夏桀凭着这些条件使天下混乱;可见社会的安定和混乱不是由天决定的(日月、星辰、瑞历都是包括在“天”这个概念中的要素)。

“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

”农作物在春天和夏天纷纷发芽,茂盛地生长,人们在秋天和冬天把收获的谷物积蓄、收藏起来,这在大禹和夏桀又是相同的,可是大禹凭着这些条件使天下安定,夏桀凭着这些条件使天下混乱。

可见天下安定或混乱不是由季节决定的。

“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

”“得地则生,失地则死”一句,有的学者认为只是就植物或庄稼而言的,恐怕不太符合荀子的本意。

《荀子·富国》篇说:“天地之生万物也,固有余足以食人矣”,《王制》篇说:“天地者,生之始也;礼义者,治之始也;君子者,礼义之始也”,《礼论》篇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天地是生存的根本,先祖是族类的根本,君上和老师是治理天下的根本;没有天地,何以生存?没有先祖族类,如何产出?没有君上和老师,何以治理天下?)这几个例子,前一个是就天地生万物而言的,后两个则主要是就天地生人类而言的。

所以,“得地则生,失地则死”应该是说万物,包括植物、庄稼,也包括人类。

万物得到地就能生存,失去地就会死亡,这在大禹和夏桀又是相同的,可是大禹凭着这条件使天下安定,夏桀凭着这条件使天下混乱。

可见天下安定或混乱不是由地决定的。

荀子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荀子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二、古今异义
1.地有常.数.矣 古义: 经久不变的必然性
2.本.事.不理 古义: 指农事
3.勉.力.不时 古义: 指人民所服苦役
4.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 古义: ……的原因
5.风雨之不.时. 古义: 不按照时节
今义:表示常量的数 今义:指本领 今义:指努力 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 今义:时时,经常
君子小人相县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段
君子应慎重地对待取决于自己的事,而不 思慕取决于上天的事。
君子 小人
敬其在己 不慕其在天 错其在己 慕其在天
是以日进也 是以日退也
君子尽人力,小人听天命
第四段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 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 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 并世起,无伤也;上闇而政险,则是虽无 一至者,无益也。夫星之队,木之鸣,是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怪 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一方面,在天地自然面前,人不能为所欲为, 在那些付出努力也无益的地方,不要浪费自己 的精力;
另一方面,在天地自然面前,人可以大有作为, 在那些应当付出努力的地方,不要轻易放弃。
你是怎样理解“人定胜天”的观点?
荀子没有说过“人定胜天”。命题来自荀子的《天 论》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 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在道家至先秦各家思想中, 是充满活力,进取的人生观,其重要价值在于强调主体 (人)对于客体(环境)的积极改造,强调人的创造性 活动,为中国思想文化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
荀子所说的“天”的内涵是什么?
荀子所说的“天”是自然之天,即自然的 运行。 在荀子看来,“天”不是有人格有意志的 神,而是无预于人事的自然。 “天”既不能主宰人的命运,人也不能依 赖或抱怨天。 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去顺应和利用“天” 的规律而生存发展。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3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3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

浙江卷 也 而致千里
; 假舟楫者
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非能水
单元概说 作家作品 高考档案 美文共品
单元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2014 辽宁卷 年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不舍。(荀子《劝学》)
驽马十驾
,功在
高考 四川卷
积善成德 子·劝学》)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
课标 全国Ⅱ 2013
荀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他虽属于儒家学派,但 也受到各家的影响,成为先秦文学中的一位集大成者。他主张既要 顺乎自然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对自然界的认识方 面,他是一位朴素的唯物论者。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是恶 的,但后天的客观环境可以使它改变,所以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 他主张“法后王”,在政治上主张用礼、法和术来维持社会秩序。荀 子已经超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其学说,对以后的法家思想的发展 有一定的影响。韩非、李斯的思想都直接渊源于荀子。
单元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单元概说 作家作品 高考档案 美文共品
荀子无奈地离开秦国,前往楚国。楚王听完荀子的一番陈述,感 到有些茫然,何去何从,他犹豫不决。望着眼前这位风尘仆仆的说 客,楚王感到一丝怜悯,言不由衷地让荀子去就任兰陵令。就这样, 荀子来到兰陵,内心有点悲哀和凄楚。一番周游没有取得理想的结 果,心里着实有些不甘,但同时又有点庆幸,就先在兰陵实现自己的 治国之梦吧!这天夜晚,他开始规划宏伟蓝图,招官员,约下吏,制条例, 定规章。第二天,他骑着头小毛驴,走街串巷,遍访百姓,风餐露宿,行 走无踪。兰陵,这个在中国版图上并不起眼的古镇遍布了荀子的足 迹。荀子治理有方,再加上风调雨顺,几年下来,士民殷富,明礼知方, 四面八方的百姓如水之归海,纷纷前来,争相归附。这让楚王感到 威势大减,很不舒服。公元前二百三十八年,荀子被免官。失望的 荀子回家闲居,在悲愤和绝望中离开了尘世。

小筱 1.大天而思之_孰与物畜而制之

小筱 1.大天而思之_孰与物畜而制之

• 1、天道观: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 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 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 • 2、认识论:荀子指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 ,物之理也”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它通过人的形体机能 而进行。 • 3、人性论:在人性论方面,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 ”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的观点,否认天赋的道德观 念。 • 4、礼论:“礼”的思想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观 念。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 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 • 5、教育观:荀子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功能,强调后天环 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这实际是他“天人相分”天道观 及“化性起伪”人性论的逻辑延伸。
整体感知
治乱非天 天有常道 大天而思之, 敬其在己,不慕其在天 孰与物畜而制之 天不可畏 人袄可畏 制天命而用之
人定胜天
•艺术特色:
• 说理清晰,论辩透辟, 逻辑周密 。 • 运用大量排比手法
•思考:
①荀子所说的“天”的内涵是 什么? ②荀子认为人应当在哪些主要 的方面发挥自己的努力?
1.荀子所说的“天”的内涵是什么?
•小结: 顺应自然,制天命而用之
第八段小结
大天而思之 则 失 万 物 之 情 故 错 望时而待之 人 而 因物而多之 思 天 物 思物而物之 物蓄而制之
天 从天而颂之
孰与 制天命而用之
应时而使之
逞能而化之
孰与 理物而无视之也
有物之所以成 愿与物之所以生 第8段:人类在自然面前,应顺应万物的万物的本 性与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定胜天。
• • • • • • • • •
蕃长于春夏 • 辍广 • 啜菽 • 秽稼恶 • 籴贵民 • 雩而雨 • 卜筮然后决大事 • 楛耕伤稼 • 礼义之不愆兮 •

高中语文 第3单元《荀子》选读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讲义

高中语文 第3单元《荀子》选读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讲义

高中语文第3单元《荀子》选读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讲义高中语文第3单元《荀子》选读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讲义想想天空,是谁用动物和东西创造了它[知识梳理]第一步:阅读单词的正确发音——成千上万的单词总是与Jié有关礼义之不愆(qiān).(kǔ)耕伤稼.雨(Yú)和雨辍(chuò)冬.你的人民饿了。

占卜(施ì)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黄植王(“王”,与周文王的祖父“太王”相同)(2)绅士不是恶棍,匈牙利也停止旅行(“雄雄”,通过“形容噪音”)(3)楚王之后,有数千辆汽车,但没有知识(“知识”,通过“智慧”)(4)恶棍对自己有错(“错”,通过“措施”,被遗弃)(5)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县”,同“悬”,指有较大悬殊或差距)(6)怪星之党见(“党”,通“傥”,偶然地;“见”,同“现”)(7)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常”,通“尝”)(8)人则可畏也(“”,同“妖”)(9)枯耘失岁(“枯”,通“”)(10)田稼恶(“”,同“秽”,荒芜)(11)其说甚尔(“尔”,通“迩”,近)(12)第三步是多义词——看看我的72个变化高山(生,动词)?天作.(1)作?王康志(盖房子,动词)小人错其在己者(错,通“措”,废弃)?.?,Wuango(交错,动词)(2)错了吗?这三个人错了诸枉(通“措”,安置,动词)?举直错.常(他的代词)?绅士的方式?(3)是什么?因此,绅士尊重自己(那些,指示代词)(4)道?政策不是基于它的方式(方法,名词)??老师的方式已经过去很久了天有常道矣(规律,名词).君子道其常(遵行,动词).在礼义上没有不当行为(物体前的符号没有真正的意义)。

(5)这是什么?(助词)物之已至者(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助词).?文王康之(代指百姓,代词).?若夫君臣之义(的,结构助词).虞统治,桀对抗文之也(用,介词)(6)以?非以为得求也,以.魏宝(把,介词)?第四步:昨天和今天之间有一个常数古义:指经久不变的必然性今义:指表示常量的数(2)本事不理..古义:指农事今义:指本领(3)勉力不时..古代含义:强迫劳动,人民的劳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荀子》:集百家之长, 论君子之道
《荀子》现存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 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 面的内容。《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 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 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 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
1、天道观: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他反对信仰 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 天的思想。
公元79年8月24日,24小时内,庞贝城 和城里至少5000居民在维苏威火山的 怒吼中从大地上消失。
而现在,维苏威火山仍在活动,但他已 成为意大利一处最好的风景名胜,每年 都吸引着世界上的许多游人。
这一切 我们本能做得很好
关键是人为!!!
第四段:
重点字词:
星队 物之罕至者也 怪之 风雨之不时 怪星之党见 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5、教育观:荀子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功能,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 人的影响;这实际是他“天人相分”天道观及“化性起伪”人性 论的逻辑延伸。
蕃长于春夏 辍广 啜菽 秽稼恶 籴贵民 雩而雨 卜筮然后决大事 楛耕伤稼 礼义之不愆兮
( fán ) (chuò) (chuò shū) ( huì) ( dí) ( yú) ( shì) ( kǔ ) (qiān)
第一段:小结:
治 乱
天邪 时邪 非 地邪
诗曰由人(君)
荀子用三个问句,表达了国家的治乱与天 道无关的观点。
旗帜鲜明的对那些古代的迷信、妖异、 天命等观念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第二段:
重点字词:
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讻)
地有常数矣
(古今异义)
君子道其常
(名作动,遵循)
礼义之不愆兮(愆,名作动,违背;宾语前置)
LOGO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 8.0级地震。此次地震比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 震震级还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枚广岛原子弹 的能量。震中附近城镇变为废墟,连北京、上海都 有震感,而距此次地震震中700多公里的“截断巫 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大坝却安然无恙。
第一段:
重点字词: 治乱天邪 禹以治,桀以乱
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
(耶) (使动) (状语后置)
大王荒之
(太)
文王康之
(形容词使动)
此之谓也
(宾语前置)
概括大意: 治乱非天、时、地而由人(君) 论证特点: 层次清晰 用三个问句,表达了国家的治乱与天道无关的观点 治乱(天邪,时邪,地邪)→非→诗曰由人(君)
第三段小结
楚王 君子
非知 非愚
节然也
君子
小人
敬其在己
是以日进也
不慕其在天
错其在己 慕其在天
是以日退也
君子尽人力,小人听天命
君子应慎重地对待取决于自己的事,而不思慕取决 于上天的事。
布尼尔祈祷文
亲爱的上帝: 祈求您赐予我 一颗平静的心, 让我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事; 赐予我勇气, 让我去改变我能够改变的事; 并祈求您 赐予我能分辨着两者的智慧。
这是人类能够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又一次胜 利,也是荀子“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的最好体现。
上天伟大并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 养并且控制它呢。
表现了人类积极探索自然规律,并力图掌握规律, 以更好地让自然为我所用的理想追求。
乱世哲人——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0)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 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 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 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李 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荀况一生到过很多地方。曾在齐 国游学,在稷下(今山东临淄北)学宫同各个学派的学者 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并三次担任学宫祭酒(行礼时的首 席)。后来又到过秦国、赵国。晚年在楚国任兰陵(今山 东苍山县兰陵镇)令,著书立说,直到逝世。
2、认识论:荀子指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它通过人的形体机能而进行。
3、人性论:在人性论方面,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 反的“性恶”论的观点,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
4、礼论:“礼”的思想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观念。他坚 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 治法治相结合。
概括大意: 天道的运行有其固定不变的规律。 (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君子有常体) 论证特点: 层层推进 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君子有常体→万物有常
第二段小结 • 天有常道
• 地有常数 • 君子有常体
万物有常
• 总之,要有自己的信仰,要有自己的 操守,自己要有自己在人品道德上的 操守,才能够不愧为人。
这是二战中伤亡的一幕 这是为纪念和平而游行
世纪劫难-印度洋海啸
因海啸而丧生的遇难者遗 体堆放现场
印度渔民在收到海啸警告后开 始有序撤离沿海地区
2005年的南亚大地震,伤亡人 数达20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 达400多个亿。
而在东亚日本,由于地震防治措 施很好,很少有如此大的灾难。
2011年因海啸而死人
(坠)
(定语后置) (形容词意动)
(古今异义) (傥现) (尝)
概括大意:
天不可畏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
非也。)
论证特点:
列举现象,反复强调观点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第四段小结
畏怪 之之
天地之变
上明而政平
, , 阴阳之化
非可
也 也 物之罕至者 上暗而政险
则是虽并世起, 无伤也
则是虽无至 者,无益也
强调大自然中这些奇怪的现象,不过是天地之变、 阴阳之化,是难得一见的自然现象而已,感到奇怪 是可以的,但是害怕它、恐惧它就没有必要了。
第五段:
重点字词:
物之已至者 人祅则可畏也 枯耘失岁 田 稼恶 夫是之谓人祅 本事不理 勉力不时 其说甚尔 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第三段:
重点字词:
非知也/知虑明
(智)
小人错其在己者
(措)
是以日进也/是以日退也 (名作状)
一也
(数作动,一样)
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
(悬)
概括大意: 敬其在己,不慕其在天 论证特点: 正反对比论证 君子敬其在己,不慕其在天 日进;小人错其在己,而
慕其在天 日退→君子尽人力,小人听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