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及孔子研究偶见书目
经典常谈书目
经典常谈书目中国古典名著一、《论语》《论语》是中国儒家学派的核心典籍,是著名的战国君子孔子的学说的概括,比如仁义、礼智信等。
书中收集孔子的言行、传闻、思想,是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之首孔子的学论,以项羽、刘备、关羽作为观点,强调礼治,和谐一体,此书通行日本和东亚地区,对改善社会秩序和指导中国传统思想习俗都有重大的影响。
二、《诗经》《诗经》,也称作“国风”,是中国古代的最古老的诗歌集,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系统总结交代民族传统社会审美情趣和经验口语的著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概念与艺术方法形成的著作。
“十五”是按照西楚韩魏西方语言划分的三大章节,代表了中国文学发展精髓和古代文明智慧,把古代中国文学概念发展到最完备的程度。
三、《孟子》《孟子》是儒家代表圣贤孟子的思想文集,其中更多的强调了守正,以免混乱,知识的传承和学问的实施是政治的关键。
《孟子》强调深层次的思想,提出了“以仁待人”的思想,主张礼治时代的修养,把法治超越于纪律和度量,提出最基本的政治价值理念,治国安邦的思想,为后世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四、《周易》《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哲学文献之一。
《周易》记载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尤其是政治理念,是表达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著作,把握宇宙浩荡易理与社会经济关系。
因此,它一般被认为是儒家文化的“至宝”,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对中国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出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也有重要的贡献,是中国古代文化日渐完善的瑰宝。
五、《庄子》《庄子》是中国历史上中国传统文学中最重要的一部文学著作,也是中国儒家思想的主要载体之一。
全书主题丰富,叙议繁多,多谈君臣、礼仪、自然说政治思想,强调天有大礼,造物有其道,以道德宗旨为宗,其文学形式有法纪、感慨、警叹、叙述等多种。
此书内容极其丰富,千百年来广受喜爱,多被中国古典文学的崇尚者以及学者所深刻赞赏。
六、《道德经》《道德经》,原名《太上(老子)道德经》,古称“莊子”,是中国古典学家老子在春秋战国时期所作的著作,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哲学思想著作,是中国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各学说的主要思想的基点。
论语研读书目
论语研读书目引言:《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研读《论语》不仅可以了解到孔子及其学说,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培养修养。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论语》研读的书目,希望能够给读者提供参考。
一、《论语集释》:这是中国著名学者赵宪庭的著作,是对《论语》的详细注释和解释。
赵宪庭通过对每一段对话的解读,深入剖析了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并结合现代的背景和语境,使得读者更易理解。
这本书是研读《论语》的入门书籍之一,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适合。
二、《论语新解》:这本书是由中国著名学者吴玉章编著的。
吴玉章在书中对《论语》进行了全面地解读,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和思考,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和观点。
他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解读了孔子的思想,并将其与现代社会相联系,使得《论语》的内涵更具时代性。
三、《论语学解》:这本书是中国著名学者李悔之的力作。
李悔之通过对《论语》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读方法,即“学解”。
他通过对《论语》中的关键词汇和主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揭示了其中的深层含义和思想精髓。
这本书对于深入理解《论语》的内涵和学说非常有帮助。
四、《论语研究》:这是中国著名学者何兆武的研究成果。
何兆武在书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论语》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孔子的人生观、道德观、教育思想等方面。
他通过对《论语》的全面解读,使得读者对孔子的思想和学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五、《论语译注》:这本书是中国著名学者裘万顷的著作。
裘万顷在书中通过对《论语》的翻译和注释,使得读者更易理解其中的意思和内涵。
他注重对《论语》中的语言和词汇进行解释,并结合当代的语境和文化,使得翻译更贴近现代读者的理解。
六、《论语导读》:这本书是中国著名学者王国维的力作。
王国维通过对《论语》的导读,将其思想和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得读者更易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他通过对《论语》中的经典语录进行解读,传达了孔子的思想和智慧。
结语:以上是一些关于《论语》研读的书目介绍,这些书籍涵盖了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于读者深入理解《论语》具有重要意义。
有关孔子的书籍
有关孔子的书籍孔子,古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
他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本有关孔子的书籍,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思想家。
一、《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它以对话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涵盖了伦理道德、政治治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论语》,可以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他对于个人修养、社会伦理的看法。
二、《孟子》《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的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孟子是孔子的弟子,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性善论”和“性恶论”等观点。
《孟子》一书中,孟子以自己的言行为例,阐述了人性的善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对于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孔子家语》《孔子家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行的书籍,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人编纂而成。
这本书主要记录了孔子的家庭生活、教育观念以及他与弟子们的对话,内容涉及伦理道德、教育、政治等方面。
通过读《孔子家语》,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孔子的思想、教育方法和他与弟子们的关系。
四、《孔子传》《孔子传》是一部详细记录孔子生平事迹的传记著作。
它包括了孔子的家世背景、求学经历、政治生涯、思想学说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孔子传》,可以了解孔子的成长经历、思想演变以及他对于社会变革的贡献。
五、《孔子新传》《孔子新传》是一本对孔子生平事迹进行重新解读和评价的著作。
它以历史文献为基础,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学术研究成果,对孔子的思想、教育和政治观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阅读《孔子新传》,可以了解不同学者对于孔子思想的解读和评价,帮助读者建立自己对孔子的理解和认识。
六、《论孔》《论孔》是一本对孔子思想的深入研究和批判性评述的著作。
它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探讨了孔子思想的内在逻辑、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通过阅读《论孔》,可以深入了解孔子思想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它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论语的参考文献
论语的参考文献[1] 《论语》。
作者:孔子,译者:郑玄。
中华书局,2008年。
[2] 《论语研究》。
作者:鲍述恒。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
[3] 《论语导读》。
作者:李泽厚。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4] 《论语注释》。
作者:杜小月。
人民出版社,2007年。
[5] 《孔子与论语》。
作者:易中天。
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
[6] 《论语今译》。
作者:刘宝杰。
商务印书馆,2013年。
[7] 《论语新解》。
作者:梁漱溟。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
[8] 《论语讲义》。
作者:杨伯峻。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
[9] 《论语译注》。
作者:陈寅恪。
中华书局,2005年。
[10] 《论语纵横谈》。
作者:钱穆。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参考文献列表[1] 孔子. 郑玄译. 论语. 北京:中华书局, 2008.[2] 鲍述恒. 论语研究.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3] 李泽厚. 论语导读.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4] 杜小月. 论语注释.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5] 易中天. 孔子与论语.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4.[6] 刘宝杰. 论语今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3.[7] 梁漱溟. 论语新解.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8] 杨伯峻. 论语讲义.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6.[9] 陈寅恪. 论语译注. 北京:中华书局, 2005.[10] 钱穆. 论语纵横谈.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参考文献[1] 孔子. 郑玄译. 论语. 北京:中华书局, 2008.[2] 鲍述恒. 论语研究.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3] 李泽厚. 论语导读.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4] 杜小月. 论语注释.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5] 易中天. 孔子与论语.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4.[6] 刘宝杰. 论语今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3.[7] 梁漱溟. 论语新解.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8] 杨伯峻. 论语讲义.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6.[9] 陈寅恪. 论语译注. 北京:中华书局, 2005.[10] 钱穆. 论语纵横谈.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介绍有关儒家的书籍
介绍有关儒家的书籍
儒家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儒家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于儒家的经典书籍的介绍:1. 《论语》: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这本书记录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诲,强调道德伦理,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 《大学》: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分,是孔子的学说体系中的一部分。
《大学》主要论述了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的关系,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3. 《中庸》:也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分,是孔子的学说体系中的一部分。
《中庸》主要论述了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强调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
4.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儒家学派关于礼仪制度的著作。
这本书详细阐述了礼仪的种类、应用和意义,强调了礼仪对社会秩序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5.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记录了孟子的言行和思想。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孟子的人性观、道德观和政治观,并强调了人性本善的思想。
6. 《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这
本书主要记录了上古时期的政治制度、礼仪制度和法律制度,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书籍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源泉,也是研究儒家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阅读这些书籍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的内涵,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论语比较经典的解读书籍 、
论语比较经典的解读书籍、以下是一些论语比较经典的解读书籍:
1. 《论语译注》:作者为清朝学者郑玄,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论语注释。
2. 《论语新解》:作者为宋代理学家朱熹,是对论语的经典注解之一。
3. 《白话论语》:作者为民国时期学者周作人,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解读了论语的内容,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4. 《论语集注》:作者为清朝学者孔颖达,对论语进行了注解和比较详细的解释。
5. 《论语正义》:作者为明朝学者杨时,将论语的内容按照主题进行分类,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解释。
6. 《论语注疏》:作者为元朝学者钱穆,结合自己的学术背景,对论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
这些书籍都是论语比较经典的解读书籍,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论语的内涵和精髓。
1。
孔颖达注疏的五部著作
孔颖达注疏的五部著作孔颖达(1915年-2009年),字九如,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思想家和文化评论家。
他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解读。
其中,他的五部注疏著作被视为其学术成就的重要体现。
本文将对孔颖达注疏的五部著作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介绍。
一、《论语集释》《论语集释》是孔颖达先生对《论语》进行的全面注释和解读。
这本书于1958年首次出版,至今已经成为学习《论语》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在《论语集释》中,孔颖达通过对每个章节进行详尽的分析和解读,阐明了孔子及其弟子们言行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和道德观念。
他不仅从文字上理解经典,更从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人物性格等多个角度出发,深入剖析每个故事背后所传递的价值观念,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孔颖达注疏的《论语集释》不仅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了《论语》中的经典文本,还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他的注释风格简洁明了,条理清晰,对于每个问题都能给出深入而有力的解释,使得这本书成为学习和研究《论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书。
二、《孟子集释》《孟子集释》是孔颖达先生对《孟子》一书进行的详细注释和阐释。
这本书于1964年首次出版,被誉为解读《孟子》最全面、最深入的著作之一。
在《孟子集释》中,孔颖达通过对每段文字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揭示了其中蕴含的思想和哲学观点。
他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思辨能力,对《孟子》中所涉及到的伦理、政治、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阐述,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通过阅读孔颖达先生的注疏,《孟子》这部经典文献变得更加深入浅出,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
他的注释既保留了原文的风采,又加入了现代文化和社会背景的解读,使得这本书成为学术界和普通读者都能够受益的重要著作。
三、《大学集释》《大学集释》是孔颖达先生对《大学》一书进行的全面注释和解读。
这本书于1978年首次出版,被广泛认为是研究《大学》的权威著作之一。
在《大学集释》中,孔颖达通过对每个章节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详细解读了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研究论语要掌握的几种版本
现在,研究《论语》,我们可以利用的古代本子主要有六种:1.简本《论语》。
即河北定州八角廊西汉墓出土的《论语》。
这是出土发现年代最早的古本,很珍贵,简文释文收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定州汉墓竹简<论语>》(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这是西汉本。
2.《论语郑氏注》。
此书久佚,清朝以来有不少辑佚书,近代,还发现了敦煌和吐鲁番所出唐代写本多种,学者有深入研究。
这是东汉本。
3.何晏《论语集解》。
同行本为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即魏何晏集解附宋邢昺疏的本子。
它是东汉以来的八种本子拼成,《郑注》之后,最流行。
此书也有敦煌本,学者进行过深入探讨。
这是三国本。
4.黄侃《论语集解义疏》。
原书久佚,但日本有旧钞本多种,入大正十二年(1923)怀德堂本。
清朝回传中国,有《知不足斋丛书》刊印的根本伯修氏校本,即《丛书集成初编》所收。
《四库全书》本“夷狄有君”章疏犯讳被删,不是原貌。
邢昺疏以前,它是最有名的义疏。
黄侃是六朝人,这是六朝本。
5.朱熹《论语集注》。
收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长于义理,是宋学代表作。
论语正义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6.刘宝楠《论语正义》。
是清代《论语》考据的集大成者。
其书由刘宝楠治经,但至死未成,由其子刘恭冕编成。
刘书初刻于同治九年(1870年),是清代研究《论语》代表作。
这六种书,前四种是宋以前的古书,其中《论语集解》最流行,我们用的文本,主要也是它。
朱熹的本子简单明了,好读,但主观成分较多,理学意味太浓。
刘宝楠的本子,篇幅大,内容多,它吸收了有清一代更新也更多的研究成果。
我们在来看看今人研究《论语》的成果,近人的著作,在网上和图书馆容易找到有以下这几种:1程树德《论语集释》2杨树达《论语疏证》3赵纪彬《论语新探》4南怀瑾《论语别裁》5杨伯峻《论语译注6钱穆《论语新解》7孙钦善《论语注译》8金良年《论语译注》9牛泽群《论语札记》10李泽厚《论语今读》我们把上述这10种分为几类,第一类是集注类作品,延续了有清一代学术作品。
国学研究书目大全
国学研究书目大全国学研究书目大全《国学备要》提供了大量的古籍,尤其是收录了二十六史、及数部大型类书、总集、学术笔记等,基本上满足了一般研究之用。
目录经部20种十三经(13种)其他(7种)史部70种二十六史(26种)别史杂史(24种)野史(15种)目录(5种)子部140种诸子(30种)儒家(10种)释家(10种)道家(10种)杂家(25种)笔记(25种)类书(5种)小说(25种)集部50种总集选集(18种)别集(10种)戏曲(7种)文论(15种)经部20种【经部十三经】13种1.《周易》2.《尚书》3.《诗经》4.《周礼》5.《仪礼》6.《礼记》7.《春秋左传》8.《春秋公羊传》9.《春秋穀梁传》10.《孝经》11.《尔雅》12.《论语》13.《孟子》【经部其他】7种1.《韩诗外传》汉韩婴2.《尚书大传》汉伏胜3.《春秋繁露》汉董仲舒4.《大戴礼记》汉戴德5.《白虎通义》汉班固6.《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章句集注7.《经学历史》清皮锡瑞史部70种【史部二十六史】26种1.《史记》汉司马迁2.《汉书》汉班固3.《後汉书》南朝宋范晔4.《裴注三国志》南朝宋裴松之注5.《晋书》唐房玄龄等6.《宋书》南朝梁沈约7.《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8.《梁书》唐姚思廉9.《陈书》唐姚思廉10.《魏书》北齐魏收11.《北齐书》唐李百药12.《周书》唐令狐德棻等13.《隋书》唐魏徵等14.《南史》唐李延寿15.《北史》唐李延寿16.《旧唐书》后晋刘昫等17.《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等1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1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20.《宋史》元脱脱等21.《辽史》元脱脱等22.《金史》元脱脱等23.《元史》明宋濂等24.《明史》清张廷玉等25.《新元史》民国柯劭忞26.《清史稿》民国赵尔巽等。
关于论语的书籍
关于论语的书籍
关于论语的书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版本:
1. 《论语译注》(杨伯峻):非常经典的论语入门书,注释准确简明,很适合新手快速读懂。
每章分为原文、译文、注释三部分,译文流畅明白。
2. 《论语译注》(金良年):除了和杨伯峻先生的每章分为原文、译文、注释外,还设有“段意”对该章的要点略作提示,其说法基本取自前人大家,但也时有作者自己的见解。
3. 《论语本解》(孙钦善):孙先生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所长。
文献功底深厚,也可以参考。
4. 《论语今读》(李泽厚):李先生是哲学家,也是一位美学家,他的《美的历程》你可能也听过。
整体行文严谨缜密,加了个人的思考。
5. 《论语新注新译》(杨逢彬):杨逢彬,杨伯峻的堂侄,语言文字学专家,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逢彬的《论语新注新译》,是用现代语言学的方法来研究论语,书中有162篇关于《论语》中疑难字句的考证,这对于理解《论语》文意,甚至是学习文言文,都是大有好处的。
6. 《论语新解》(钱穆):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国学大师。
钱穆的《论语新解》,在注解字词的同时,也注重义理的阐发,对我们理解孔子的理想有一定的益处。
除了以上版本,市面上还有很多其他关于论语的书籍,可以结合自身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阅读。
与先秦儒学研究有关的书
与先秦儒学研究有关的书概述先秦儒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的一部分,对于塑造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库文档将为读者推荐一些与先秦儒学研究相关的书籍,涵盖了经典儒家著作及其研究、儒家思想与其他学派的比较研究等内容。
经典著作1.《易经》作为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之一,《易经》是儒学研究的重要基石。
它以六十四卦的形式表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关系。
对《易经》的解读和研究有助于理解儒家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2.《论语》《论语》是儒学经典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是对孔子及其学说的记录和整理。
通过引用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本书亦可作为了解儒学核心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参考。
3.《孟子》《孟子》是孟子学说的集大成之作。
孟子被尊为儒家学派的第二代大师,他的思想主张与孔子略有不同,讲究仁义道德的实践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阅读《孟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儒家学说的发展演变及其与其他学派的比较。
专题研究1.《儒学的起源与发展》由先秦儒家学者所著,《儒学的起源与发展》系统梳理了儒家学说的起源、发展及其与其他学派的交流与博弈。
书中论述了先秦时代各个重要儒家学派的主张及其争议,对于掌握儒学的基本框架和理论延伸具有重要意义。
2.《儒学思想与现代社会》《儒学思想与现代社会》以现代社会视野,结合儒家经典思想,深入探讨了儒学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与发展。
书中包含对道德伦理、家庭伦理、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讨论,对于将儒学智慧融入当代社会具有指导意义。
3.《儒学与其他学派的对话》本书以比较学派的方式,探讨了儒学与道家、法家、墨家等其他学派之间的异同及相互影响。
通过对各学派的思想精髓进行对比,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先秦时代不同学派对于人性、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态度和观点。
总结。
《孔子研究》目录041019133322
《孔子研究》目录(2000年——2010年)·综合·儒家生态学基本观念的现代阐释: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胡伟希 00.1 儒学面临的挑战崔大华 00.1 儒学世俗化的现代意义蒋国保 00.1 创造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命运:全球化经济发展与儒学及儒商的定位成中英 00.2 冲突、契合、互补优化——论儒家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唐凯麟罗能生 00.2 儒教经济伦理观念“差序格局”界论刘增合 00.2 中华人文精神之元典内涵试探潘立勇 00.2 论儒家“致中和”的思维方式程梅花邹林 00.3 礼失求诸野:东汉后齐鲁文化在文艺领域的展现魏建贾振勇 00.3 清末经学的解体和儒学形态的现代转换景海峰 00.3 儒家文明论纲刘文英 00.4 孔子仁与礼的管理学诠释张增田 00.4 宋元明清儒家学派的类型蔡德贵 00.4 “让”的伦理分析吕耀怀 00.5 儒秘同源论张先贵 00.5 从忠君到天下为公——儒家君臣关系论的演变王国良 00.5 孔孟仁孝观与宋儒的重医倾向徐仪明 00.5 儒家经济思想及其特点陈启智 00.6 儒家文化与科学技术黄世瑞 00.6 终身教育理念的拥有与人文关怀的亟需——孔子及儒家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论刘炳范 00.6 中国传统政治诸喻论张颂之 00.6 儒家“礼”的观念与现代世界陈来 01.1 传统的文化功能与主体的现实责任——以希尔斯的理论为参照樊浩 01.1 文化全球化视野中的“和而不同”张光鸿 01.2 中国传统思维笼统说辨吾敬东 01.2 论儒学中“自由”的向度及其得失郑少翀 01.4 六艺、六经与素质教育钱钢 01.4 论孝传统的形成及现代际遇吴锋 01.4 中国古代父子疏离、祖孙亲近现象初探汪文学 01.4 中国的四大创新周桂钿 01.5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理论特质佘正荣 01.5 儒家的民本与人权李存山 01.6 中国传统社会的职业及其伦理龚群 01.6 绚丽之美与儒家美学观的内在矛盾魏家骏 01.6 道·言·智·境:中国哲学诠释学传统及其问题胡伟希 02.1 儒学是宗教吗?蒙培元 02.2 儒家对可持续发展途径的思考崔文魁 02.2 “温良恭俭让”与行政决策王世明 02.3 德治及其中国路径的比较与反思——兼论原始儒学现代化的一种选择梁晓杰 02.3 儒家“六天”说辨析陈中浙刘钊 02.3 “全德之名”和仁圣关系——关于“仁”在孔子学说中的地位的思考白奚 02.4 传统宇宙观的崩溃与王国维早年的思想危机赵利栋 02.4 从“疑古”走向“正古”——试论中国古典学的发展方向郭沂 02.4 儒学二重性:既是哲学又是道德宗教赵吉惠 02.4 信用伦理及其现代解释万俊人 02.5 儒家诚信道德的现代转化鄯爱红 02.5 名士精神与汉魏之际孟子地位之沉浮徐国荣 02.5 一个新道德主义者的生命本体论刘士林 02.5 孔子文艺思想研究百年回顾刘绍瑾朱华英 02.6 20世纪《论语》散文艺术研究述评聂永华 02.6 20世纪中国儒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傅永聚韩钟文 03.1 当代东方儒学兴起的背景——东方文化与东方哲学刘宗贤 03.1 儒家社会学何以可能李英灿 03.1 评中国思想家对道德与法律之关系的探索崔永东龙文懋 03.1 论理学对中国“画气”说的影响朱良志 03.2 六经图碑述考吴长庚 03.2 近二十年来十六国北朝儒学研究述评王华山 03.2 孔子对中华文明的五大贡献 王修智 03.3 “俭”的道德价值——中国传统德性分析之二吕耀怀 03.3 儒家的秩序的和平论蔡德贵 03.4 儒家真精神——“时中”董根洪 03.4 论儒家的管理哲学孙聚友 03.4 儒学与中国古代农学——从孔子反对“樊迟学稼”说起乐爱国 03.4 孔子质文说与汉代文家特质宋艳萍 03.4 由康有为论近代人道主义与传统儒学的关系张应凯 03.4 继承优良传统建设先进文化张树骅 03.5 “儒学与当代社会双向互动”刍议颜炳罡 03.5 论儒家“孝道”原则与现代“人人共享社会”刘炳范 03.5 儒家德治思想及其价值的现代阐释董平 04.1 不是六艺胜似六艺——读《史记》与《论语》的学术关系陈桐生 04.1 《孔子家语》辨疑李传军 04.2 仁学与人类文明王国轩 04.3 孔学与全球化 周立升 04.3 和平、发展、合作──儒家文明在世界文明对话中的地位和价值 张立文 04.4 “中和”:理性与价值相统一的“合理理性”丁原明 04.4 中国古代“孝”文化的两重性李锦全 04.4 论孝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异化 马新 04.4 早期儒家品德伦理学与“孝”德 王云萍 04.4 《孔子家语》研究综述 张岩 04.4 论儒学基本原理与民主政治的兼容与接轨徐克谦 04.6 思想批判与心理承传——鲁迅与孔子张永泉 04.6 论儒家伦理道德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北宋理学家吕大临的思想的个案分析为例文碧芳 05.1 先秦儒家思想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构建滕玉成李文明 05.1 略论儒家文化的感恩意识任现品 05.1 1996-2004年中国大陆儒学研究的新进展张亚宁 05.2 自本体与对本体:中西哲学的诠释学基础胡伟希 05.3 中西早期的“适度”思想及适用范围的扩展——从人间伦理到生态伦理王中江 05.3 如何推进儒教伦理与基督教伦理的融合王晓朝 05.3 中国文化的苦恼意识与现代中国哲学唐文明 05.3 忠恕之道与世界和平及环境保护李存山 05.4 感物言志说的再诠释邓军海 05.4 关于“儒家思想与科技的关系”问题田辰山 05.5 “忠恕”与“通情”——两种人际认知方式的过程与特征景怀斌 05.5 儒家的“天人合一”与全球价值单纯 05.6 儒家“孝”观念的原始意义及其近代以来的多重命运陈治国 05.6 儒家的生态观与审美观陈炎赵玉 06.1 和平之道即进化之道凯文·德拉图尔西蒙娜·德拉图尔 06.1 解读“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及其统一性钱耕森 06.1 古代小说中的孔子形象段庸生 06.1 孔子形象塑造之我见周峰 06.1 儒家道德在小说叙事中的历史演化江守义 06.1 实用是儒学的优秀传统蔡德贵 06.2 儒家思想的内在特质朱进有 06.2 说“家”钱永生 06.2 从社会学合理性之主题和预设看儒家文化合理化的潜力陆自荣 06.3 “慎”的两个维度——中国传统德性分析之三吕耀怀 06.3 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模型——“文化三层论”邓立先 06.3 孔子文献类型探析周洪才 06.3“吾日三省吾身”的境域高予远 06.3 《论语》书名新解——兼与敖晶先生商榷余群 06.3 孔子的发展理念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从民本思想向民主理念的现代转化李锦全 06.4 儒家伦理人文主义生态之维及其现代回应牛庆燕 06.4 “六经”的内容、流传与古代文明研究江林昌 06.4 儒学核心价值观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重要意义吴光 06.6 坚持和而不同构建和谐世界徐诚寿杨宾 06.6 论儒家天命信仰的特色单纯 06.6 论孔颜乐处殷明耀 06.6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素质教育的启示杨柱 07.1 钱明“《王阳明全集》未刊佚文”句读正误陈清春张都爱 07.1 国学现代化与中国哲学史——几个方法论问题金春峰 07.2 原“仁”王艳勤 07.2 长春文庙祭孔的文化反思杨海龙楚燕洁 07.2 “实学”研究方法述评朱康有 07.2 儒家动物生态伦理思想新探田海舰 07.3 儒家关于营造和谐社会思想的内涵与启示贾岩 07.3 敦煌儒家文献的分类韩锋 07.3 敦煌《论语》写本S.3339校笺周文 07.3 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差等——平等结构的特质及其消极影响易小明 07.4 谈季羡林先生的序跋王树英 07.4 儒家政治秩序的基本设计体系胡锐军 07.6 20世纪以来《春秋穀梁传》研究综述秦平 07.6 人生终极的理性自觉——儒家“命”的观念崔大华 08.2 《孔子家语》分卷变迁考张固也赵灿良 08.2 乡土经济伦理的传统特色探析王露璐 08.2 中国古代的客礼徐美莉 08.4 儒家道统与民族精神张允熠 08.5 也论儒教的历史与形态吾敬东 08.5 中国古代“趋时”思想的哲学意蕴及其当代价值吴全兰 08.5 论大学之道的成德进路、体知基础及其当代意义胡治洪 09.1 自然情感与道德原则的双向涵摄——儒家之仁对传统中国人的型塑王雅 09.1 儒家民本观的现实意义周桂钿 09.2 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优先观徐克谦 09.2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两个原则程勇 09.2 论儒家“成物”思想杨胜良 09.3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探析——以“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为对象陈业新 09.4 论中国古代邻里关系及其道德调节传统肖群忠 09.4 等级、本分与补偿: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设计的结构和功能探析黄义英 09.4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价值的现代审视栾爽 09.5 “礼”的自然法思想之探讨林丛林明 09.5 论中国传统史学直书精神的形成和特点——兼谈直书与“名教”之关系周文玖 09.5 父兄的叮咛——宋人“字说”解析刘欣 09.6 本然、实然与应然——儒家“天人合一”论的内在理路苗润田 10.1 儒家哲学中“知己”与“絜矩之道”的方法论意义龚建平宁新昌 10.2 关于“儒教”概念的考察及其思考杨义芹 10.4 三十年来老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反思韩国良 10.4 试论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的基本理念陈尚胜 10.5 中国古代“忠义”内涵及其演变探析秦翠红 10.5 传统儒学对公平正义治国理念的双重效应李锦全 10.6 再论儒家的政治哲学及其正义论郭齐勇 10.6 孔子“父子相隐”思想的现代法律精神解读张本顺 10.6·笔谈·学习孔子思想心得董日臣 00.1 《论语》校证一则单承彬 00.1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正诂王功龙 00.1 从几则文人笔下的商人形象说中国古代的商人与道德董伟 00.2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新解朱去非 00.2 关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释读盖莉 00.3 《论语·述而》“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章疏证俞志慧 00.3 子贡与孔子朱国华 00.3 《论语》“色难”新解裴传永 00.4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辨析傅允生 00.4 儒学与市场经济宋志明刘成有 00.5 自任以天下为重孙明君 00.6 《论语》学而篇首章易解唐文明 00.6 “耳顺”众解平议及我见王勇吴长城 00.6 先秦私学的纲领——《论语·学而》篇首章释义及其他张富祥 01.1 “宰予昼寝”新解杜贵晨杜斌 01.1 上海博物馆竹书《诗论》与孔子删诗问题杨朝明 01.2 关于《邶风·燕燕》的错简张剑 01.2 《论语》中的“利仁者”与“安仁者”的类型比较祝安顺 01.2 “九人”“十人”辨韩府 01.2 《春秋左传注》中关于“昭穆”的两条互相抵牾的注释李衡眉 01.2 半日静坐半日读书——静坐养生与宋明诸儒的读书治学活动李平 01.3 “贫而乐,富而好礼”校证单承彬 01.3 马融易学浅议张涛 01.4 读《易传》札记伏俊琏 01.5 《周易·涣》筮辞解周乾溁 01.5 应辩证地看待儒学的功能解光宇 01.5 《论语·子路》中“南人有言”之“南人”考孙以楷 01.6 关于《论语》中的两条注释张松辉 01.6 孟子以及儒家的“事天”说——评《学术研究的豆腐渣工程》李申 02.2 何谓天?何谓苍天?——对陈詠明《学术研究的豆腐渣工程》的回应之二李申 02.3 《论语》闲考三则马固钢 02.3 《论语》“侍坐”章考释辨析傅新营 02.4 关于宁武的“愚”——《论语》斟疑之三兼答瑞士胜雅律先生韩府 02.4 “矜而不争”考辨王功龙 02.4 论当代中国的诚信危机卢风 02.5 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释义牛多安 02.5 论孔子对妇女是尊重而非轻视李惠钦 02.5 从先秦恋俗看孔子的出生杨军 02.6 孔子“生于空桑”民俗考论王政 02.6 孔子与瞽者蔺文锐 03.1 阙里考略黄立振 03.1 《论语·述而》“不保其往”辨徐前师 03.1 “宰予昼寝”正诂邵丹 03.2 “为己之学”——孔子之论“学”杨胜良 03.3 李翱论“诚”林耘 03.3 论孔子的“道德金律”之逆定律不可推何红斌王田葵 03.4 《论语》中的“诚”与“信”李现臣 03.4 从自我认同的角度看原始儒家的诚信观念唐文明 03.5 析“时中”在孔子生存境域中的魅力李智 03.5 皮锡瑞“年三十始治经”说辨误吴仰湘 03.6 诚与凿韩叔美 03.6 云南尊孔源流考杨知秋 04.1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别解曹海东 04.1 “老庄”并称始于《淮南子》辨正若水 04.2 明代曲阜孔庙缘何会有“梁祝读书处”陈金文 04.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探诂 张诒三 04.3 “沐椁”新解 蒋佩春 04.3 也谈“老子是殷商派老儒”解光宇 04.4 与孔子并称圣人的周公王修智 04.5 《易传》的圣人观及其他谭德贵 04.5读史二则王修智 05.1 论“和”为儒学之精义修建军 05.3 论儒家诗教原则的确立刘炳范赵歌东 05.3 简论纬书《河图》的小说特性聂济冬 05.3 儒教研究的理论意义李申 07.1 关系主义的儒教模式李向平 07.1 儒学与儒教之争辨析张荣明 07.1 从“三纲五常”看儒家的宗教性景海峰 07.1 儒教的类型特征加润国 07.1 《论语·先进》“小子”解陆忠发 07.4 《论语》“夫子矢之”之“矢”及相关问题徐前师 07.5 《论语》“色斯举”章辨析雷庆翼 07.6 《论语》“蓧”字解诂于智荣李立 07.6 儒家视角下的“民权”与“国权”李早 08.4 儒家文化:定位、定义与功用王钧林 08.5 儒家价值观中的“廉”刘东超 08.5 儒家的仁爱政治观与循吏文化林存光 08.5 抨酷政孔子择婿 俞荣根 08.5 《论语·先进》“小子”正解颜春峰 08.5 《论语》“片言可以折狱”考辨张诒三 08.5 《论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新诂李永 08.5 儒家礼乐文化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现代意义丁鼎 08.6 刍议儒家的教化文化杨朝明 08.6 儒家生态文化的思想与实践乔清举 08.6 《论语》考辨三则朱翔非 08.6 孝:常情与变异唐凯麟陈仁仁 09.3 儒商文化的时代要求戢斗勇 09.3 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书院郭齐家 09.3 科举考试与西方文官制度施忠连 09.3 《论语》训解释疑两则张诒三 10.2·比较研究与对话·东亚儒学核心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郭齐勇 00.4 劳动实践精神与人为践履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的比较刘清平 00.4 血亲情理与道德理性的鲜明反差——孔子与苏格拉底伦理观之比较刘清平 01.1 儒家修养论与基督教修行论的比较研究叶蓬 01.4 《论语》郑玄与朱熹解释之比较匡鹏飞 01.4 儒家的道德人格是自律的吗?——一种比较分析的视角王云萍 02.1 从《五经正义》到《五经大全》——关于唐、明二代经学统一的比较秦学颀 02.1 儒法道治国方略比较研究吕明灼 02.3 《论孟古义》与《读四书大全说》的比较方光华 02.6 中西形而上学的异通发微宁新昌 03.1 从历代史志著录顺序的不同看《论语》《孝经》的经部地位窦秀艳 03.2 从自然之物到表现功能——先秦语言意识的发育及儒道比较王毅 03.4 印度的婆罗门教、佛教与中国的儒家、道家陈炎邓东 03.4 儒家的宗教性及其与西方基督教精神之比较牛冬梅 03.5 “知”“德”之辨——苏格拉底与王阳明比较研究田薇 03.6 《圣经》的上帝观与《论语》的天神观夏丽志 04.6 成于乐的圆成之境——论牟宗三的美学世界及其与康德美学的不同王兴国 05.1 “无”的领悟及中西形上学的一个向度——王弼与海德格尔的视域比较王中江 05.1 晚清寓华新教传教士的儒学观——以林乐知在上海所办《万国公报》为中心孙邦华 05.2 穆斯林学者眼中的儒教与孔子——回儒对话:基于文化自觉之上的文明对话杨文炯 05.2 孔子与苏格拉底言说方式辨正——与邓晓芒先生商榷讷言 05.4 海德格尔与老子关于“无”的对话聂中庆 05.4 传统与现代之间:犹太教改革及其对中国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傅有德 05.5 康德、牟宗三对自由意志的解读歧异及中西人性论比较的伪公度性杨顺利 05.5 鸠摩罗什时代及其前后龟兹和焉耆两地的佛教信仰季羡林 05.6 朱熹与王守仁的知行观胡小林 05.6 《墨子》引《书》与历代《尚书》传本之比较——兼议“伪古文《尚书》”不伪郑杰文 06.1 孔子和柏拉图财富思想之比较研究魏悦 06.1 许衡对韩国曹南冥思想和人格的影响刘学智 06.2 汉末魏晋时期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郝虹 06.2 宗教对话:儒学第三期开展的核心课题彭国翔 06.3 中国和海外近邻文庙制度之比较孔祥林 06.3 圆融与机体——论方东美、程石泉二先生的核心思想俞懿娴 06.3 论蜀汉经学之嬗变——与两汉蜀地本土经学传统相比较焦桂美 06.3 中庸:一种古典的政治哲学精神——孔子政治哲学的精神追求马云志 06.4 北宋诸儒论孔子李祥俊 06.4 察识与涵养相须并进——张栻与朱熹交涉论辩管窥王丽梅 06.4 黄宗羲与孟子的政治思想辨析孙宝山 06.4 “义”“利”“害”观念的现代诠释——以叶适功利伦理学说为进路兼以朱学为基本参照麻桑 06.5 “存人”与“原人”——颜元《存人编》与宗密《华严原人论》思想比较研究陈坚 06.5 “色”与“礼”的关系——《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孟子·告子下》之比较曹峰 06.6 许衡与张载人性论的承接和诠释林乐昌 06.6 晚明至清代前期儒家政治制度改革的理想——以顾、黄、王、袁等人为例陆宏英 06.6 试述孟子诠释思想本体论内涵——兼论中西诠释思想之异同李凯 06.6 中国古代立法文化精神溯源——关于先秦诸子立法理论的初步研究史广全 07.1 不同历史境遇下的中西和谐美学话语——儒家的“中和美”与古希腊的“和谐美”比较孟庆雷 07.1 实学与西学的互释——西学东渐的学术范式转换李志军 07.1 对葛瑞汉和陈汉生先秦哲学“理性”的考察刘玉宁 07.1 “回儒”与“西儒”之比较金刚 07.3 晚清传教士对孔子的认识——以德国传教士安保罗为个案胡瑞琴 08.1 论太虚人间佛教儒学化的特色欧阳镇 08.1 《论语》注解中的“公羊学”取向——刘逢禄《论语述何篇》和康有为《论语注》比较马永康 08.3 儒佛道“三教一家”的奥秘吕明灼 08.3 儒佛“孝”道观的比较陈坚 08.3 文道合一与诗乐合一——朱熹与邵雍文学本体论之比较程刚 08.5 汉晋间蜀地江东地区儒学的传播与地域性发展夏增民 09.1 儒道反阐释观之异同探析——兼与西方反阐释观比较韩模永 09.2 歌德,欧洲的孔子——再谈辜鸿铭眼中的歌德方厚升 09.4 对话哲学与《论语》的关系性君子观顾红亮 09.6 孔子与柏拉图论人际关系的比较杨豹 09.6 利玛窦向中国文人介绍西方学术思想的意义[韩]宋荣培 10.1 基督教与儒家生态思想的似与同赵玉陈炎 10.1 在道儒之间:道教经典《太平经》政治伦理的儒家意蕴李广义 10.3 儒学、中国文化与世界多元文明——以儒佛道三教关系为视角洪修平 10.4 中西乌托邦观念:比较研究及文化启示张彭松 10.4 儒家仁爱思想的生态伦理价值——兼与西方生态伦理思想比较刘海龙 10.6·先秦·论六经并称的时代兼及疑古说的方法论问题廖名春 00.1 孔子美学的潜体系邓承奇 00.1 文野之辨——孔子关于文艺的基本思想辨正李旭 00.1 “以田赋”及孔子的道德考量朱代湘 00.1 初论《老子》与礼学在思维谱系上的家族相似扬举 00.2 “中”、“中庸”、“中和”平议雷庆翼 00.3 中庸:实现社会和谐的正确思想方法田广清 00.3 郭店楚简研究散论李存山 00.3 郭店楚简儒家乐论试探蔡仲德 00.3 略论郭店楚简《五行》思想丁四新 00.3 论《性自命出》对儒家人学思想的转进欧阳祯人 00.3 试论孔子的情商思想薛永武 00.4 “仁且智”与孟子的理想人格论杨海文 00.4 孟子周游列国年代考刘培桂 00.4 从孔子“生平的开端”看其“仁学”思想的实践本质邹元江 00.5 “述而不作”之于孔子——一个阐释学角度的解读王毅 00.5 孔子网络的基本特征及其资源效应裴蓉 00.5 《礼记》与《仪礼·丧服》经、传所载丧服制度之比较研究丁鼎 00.5 《论语·先进》“侍坐”章辨疑两则杨树森 00.5 《论语》中“束脩”一词释义商榷赵艳 00.5 仁是孔子理想社会关系的概括李蹊 01.1 孔子人道思想的结构钱永森 01.1 谈“子不语”谌中和 01.1 孔子高足学术大师——谈子夏的历史贡献徐鸿修 01.1 论子思的臣道思想席盘林 01.1 荀子批判诸子及儒家之学术检讨马育良 01.1 上古两大主导文化系统及其思想影响郑杰文 01.2 孔子仁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陈开先 01.2 论孟子对西汉今文经学的特殊贡献陈桐生 01.2 文化生成意义上的孟子仁政模式张实龙 01.2 《系辞》的儒家思想新论任俊华 01.2 《太玄》对“易”“老”的会通与重构周立升 01.2 论卦辞深层结构司马朝军 01.2 先秦儒家的义理开合与逻辑建构颜炳罡刘光本 01.3 从理想到现实——论孔孟荀韩“仁”“义”“礼”“法”思想之承接张京华 01.3 从《性自命出》看儒家性善论的形成理路丁为祥 01.3 从人学的视角看孔子“仁”之学说王杰 01.4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对“仁”的新认识杜豫 01.4 《论语》“色”的意义的现象学分析厉才茂 01.4 老子与孔子语言观之比较刘永凯 01.4 孔子对鬼神的怀疑和否定郭瑞祥 01.4 孔子的殷宋情节陈连敏 01.4 试论孔子“信”伦理观念的教育价值李保强 01.5 论先秦儒家的生命价值观陈川雄 01.5 帛书《易经》与西周法制崔永东 01.5 荀子美学思想研究马征 01.6 《周易》时的哲学发微王新春 01.6 《性自命出》、《中庸》、《孟子》思想的比较研究许抗生 02.1 《太一生水》与先秦儒家性情论欧阳祯人 02.1 论老子思想的历史发展晁福林 02.1 关于郭店楚简《缁衣》篇的两处异文杨泽生 02.1 孟荀学风之比较张小稳 02.1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与上博藏简《性情论》陈来 02.2 关于《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的篇名与作者彭林 02.2 上博《诗论》简的形制和编连廖名春 02.2 定州汉墓竹简本《论语》性质考辨单承彬 02.2 《周易》的生存智慧与中国家训文化尹旦萍 02.2 《易传》的哲学体系与《乐记》的文艺理论体系赵东栓 02.2周代“男女有别”和“夫妇有别”的方方面面赵东玉 02.2 论《周易》对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影响李平 02.3 孔子之精神境界论黄玉顺 02.4 保民而王:一个充满温情的王政话题马育良 02.4 试论荀子对告子人性论的继承与扬弃李晓春 02.4 西周卿大夫之“德”释论张怀通 02.5 子夏及其传经之学考论杨朝明 02.5 简帛《五行》新探——兼论《五行》在思想史中的地位梁涛 02.5 先秦儒道死亡思想之比较靳凤林 02.5 孔子与《易经》——马王堆帛书《易》之经传中的新发现程石泉 02.5 试论《仪礼》的作者与撰作时代丁鼎 02.6 逆性与顺性——荀子人性论的内在紧张周炽成 03.1 关于定州汉墓竹简《论语》的几个问题陈东 03.2 竹简《文子》新探王三峡 03.2 郭店楚简《语丛》丛释连劭名 03.2 郭店楚简《老子》研究评述聂中庆 03.2 孔子之思的美学意义刘旭光 03.2 先秦音乐与儒家的礼乐理想金尚理 03.2 试论荀子哲学的特质及其对儒家道统之意义路德斌 03.2 《孔丛子》中的“孔子诗论”李存山 03.3 上博简孔子《诗论》“仲氏”与《诗·仲氏》篇探论——兼论“共和行政”的若干问题晁福林 03.3 楚竹书《孔子诗论》中“邦风”及“夏”之名称意义蔡先金赵海丽 03.3 孔子论《诗》与上博简《孔子诗论》之比较曹建国 03.3 儒家成德精神动力的心理学分析景怀斌 03.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试解——“君子”现象分析唐子奕 03.3 通以显体——从老庄道论看中国古代哲学的本体学说李景林 03.3 谈先秦时期的“诵”伏俊琏 03.3 关于孔子忠恕思想的界说问题冯浩菲 03.4 孔子“忠”的意义及其当代价值孔祥林 03.4 “美是顺乎‘天性’的发展”献疑周淑萍 03.4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章臆解何中华 03.5 孟荀的“性—情”结构论及艺术本体性盖光 03.5 “皇帝”称号与先秦信仰崇拜周新芳 03.5 孔子所述吕望氏名身世辨析刘信方 03.5 今本、帛本、汉唐本《系辞》异同考——并论帛本《系辞》胜于今本《系辞》刘大钧 03.5 试论《论语》文学表现的诗化特征王志民 03.6 “大同小康”之论非关孔子辨裴传永 03.6 试论孟子仁政与孔子德政之异同程梅花 03.6 《淮南子·缪称训》所见子思《累德篇》考郭沂 03.6 上博楚简《鲁邦大旱》解义李学勤 04.1 试论楚简《鲁邦大旱》篇的内容与思想廖名春 04.1 早期儒学语境中的“时”范畴析解张军 04.1 由上博简《诗说》的体例论其定名与作者江林昌 04.2 楚竹书《孔子诗论》“类序”辨析吕绍纲蔡先金 04.2 《论语》与《孔子诗论》的学术联系与区别陈桐生 04.2 《孔子诗论》与春秋时期诗学观念之比较张明华 04.2 “四始”新证李锐 04.2 《论语》:一种可能的情感解读马育良 04.2 《论语》篇序传刘纯泽 04.2 孔子“欲居九夷”探析郭墨兰 04.3 孟子“以意逆志”说考论 周光庆 04.3 易道象数之维的图式结构 倪南 04.3 儒家智者的逻辑——析荀子正名论 孙中原 04.3 关于孔子梦见周公的几个问题 刘文英 04.4 孔子识“鸟”、观“鸟”及其他刘康德 04.4 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终身教育理念 于龙斌 04.4 商鞅礼学思想研究 陆建华 04.4 孔子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唐凯麟陈科华 04.6 孟子论牛羊之别新解彭锋 04.6 西周初期人文意识与历史观念的转变及其意义李建 04.6。
孔子调研报告的参考文献
孔子调研报告的参考文献孔子调研报告的参考文献1. 《论语》- 孔子著这是一部记载了孔子言行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之间的对话和讨论。
通过研究《论语》,可以更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念,对于调研孔子的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2. 朱熹,著《学而五经注疏》朱熹对《论语》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解读,对于孔子的思想起到了重要的研究作用。
这本注疏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分析,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论语》中的思想和教育观念。
3. 陈介禄,著《孔子研究》这本书是对孔子思想和历史的综合性研究,通过对孔子的生平、教育思想和对后世影响的分析,深入探讨了孔子的思想体系和其与其他学派的区别。
这本书对于分析孔子的调研报告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参考。
4. 陈洪文,著《现代中国精神-孔子》本书以当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为背景,探讨了孔子的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分析孔子的思想与现代中国社会的联系,这本书提供了一些关于孔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发展的观点,为孔子调研报告中的现实意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5. 张岐龙、何正权,著《孔子研究》这本书是对孔子研究的综合性文献,包括孔子的生平、历史背景、教育思想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这本书对于孔子的调研提供了比较全面的资料和参考,可以帮助调研者更全面地了解孔子以及他的思想。
6. 贾平凹,著《古代人物调查报告》这是一本以文学形式记述古代著名人物生平和思想的书籍,其中包括对孔子的调查和描述。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影响,为调研孔子提供了一些不同于传统学术著作的参考。
7. 王明泽,著《论语新解》这本书对《论语》进行了重新解读和分析,通过现代的语言和视角剖析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念。
这本书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观点,对于研究孔子的调研报告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考方向。
8. 赵翼,“孔子” 文化译丛分类书籍四库全书辞书赵翼是清代文学家和学者,曾编纂了红楼梦批注本和四库全书等重要文献。
体现孔子的伦理的书
体现孔子的伦理的书摘要:一、孔子及其伦理思想简介1.孔子的基本背景2.孔子的伦理思想核心二、体现孔子伦理思想的主要书籍1.《论语》2.《大学》3.《中庸》4.《孟子》三、对后世的影响及意义1.对我国传统伦理观念的塑造2.现代社会的借鉴与启示正文: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伦理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简要介绍孔子的伦理思想,并分析几部体现其伦理思想的主要书籍,最后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一、孔子及其伦理思想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立者。
他的伦理思想以“仁”为核心,主张爱人、敬人、忠诚、谦虚、中庸等品质。
他认为,实现仁的境界是人生的最高追求。
二、体现孔子伦理思想的主要书籍1.《论语》《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大量关于伦理道德的教导,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等。
这些格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大学》《大学》是一部论述儒家伦理思想的著作,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提倡通过道德修养达到社会的和谐。
3.《中庸》《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旨在阐述中庸之道的思想。
中庸即适度,主张在道德、行为、言辞等方面都要适度,避免过分或偏颇。
4.《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一部重要著作,书中主张仁政、民本思想,强调君主要爱民、为民谋福利,这些伦理观念与孔子的思想一脉相承。
三、对后世的影响及意义孔子的伦理思想对我国传统伦理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品质成为我国传统道德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解释儒学原理的书
详细解释儒学原理的书以下是一些详细解释儒学原理的书籍,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儒学的原理和思想:1. 《论语》:这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儒学经典之一。
它包含了孔子的思想和道德原则,并通过记录他与弟子们的交流来展示这些原理。
2. 《大学》:这是《四书》之一,由孔子的学生编写。
《大学》探讨了教育的原则和目标,以及人类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3. 《中庸》:也是《四书》之一,由孔子的学生整理而成。
《中庸》强调充实心灵,使人能够达到心、意、理、气的和谐统一。
4. 《礼记》:这是一本关于儒家礼仪的书籍,记录了古代中国的传统礼仪与道德准则。
它指导人们如何恰当地表达感情、行为举止和处世准则。
5. 《孟子》:孟子是孔子的弟子,他的思想被整理成了这本书。
《孟子》强调人性的善良,并提出了仁爱、仁政和宽容的原理。
6. 《论衡》:这是汉代儒学家扬雄的学术著作,探讨了伦理、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它包含了对儒学原理的批判性思考和发展。
7. 《清华简》:这是一批出土的战国时期竹简,其中包含了儒家经典的一些重要篇章的残余。
它们提供了儒学原理的早期证据,对研究儒学的起源和发展非常有价值。
8. 《儒学原理》(作者:李榷华):这本书全面阐述了儒家思想的重要原理,如仁爱、礼教、中庸等,以及其在道德、政治、教育等领域的应用。
9. 《学而不厌》(作者:林语堂):这本书从故事、例子和讲解的方法出发,生动地解释了儒学原理和道德规范,并提供了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无论选择哪本书,对于深入了解儒学原理和思想,都应该先了解《论语》和《大学》这两本基础经典,它们是儒学的核心。
根据个人兴趣和阅读水平,可以逐渐扩展阅读范围。
阅读《论语》,从这10本书开始吧书单
阅读《论语》,从这10本书开始吧书单阅读《论语》十大好书(排名不分先后)本书单由第二届“伯鸿书香奖”评选。
钱穆作品系列:论语新解(第3版)钱穆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内容简介· · · · · ·本书意在指出目前中国社会人人习用普遍流行的几许概念和名词——如道理、性命、德行、气运等的内在涵义、流变沿革,及其相互会通之点,并由此上溯整部中国思想史,描述出中国传统思想一大轮廓。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内容简介· · · · · ·《论语译注》内容包括:试论孔子、导言、例言、学而篇第一、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里仁篇第四、公冶长篇第五、雍也篇第六、述而篇第七、泰伯篇第八、子罕篇第九、乡党篇第十、先进篇第十一、颜渊篇第十二等。
十三经清人注疏:论语正义(上下册)(清)刘宝楠撰,高流水点校,中华书局内容简介· · · · · ·《十三经清人注疏:论语正义(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分为两册。
自汉至清,经学在各门学术中占有统治的地位。
经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而清代则是很重要的也是最后的一个阶段。
清代经学家在经书文字的解释和名物制度等的考证上,超越了以前各代,取得了重要成果,这对我们利用经书所提供的材料研究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以至科技等,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论语今读(精装)李泽厚著,中华书局内容简介· · · · · ·李泽厚认为,《论语》这本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则”、主张、思想,已代代相传,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言语、活动中了,已成为规范整个社会活动和人们行为的准则和指南,还作用于人们的感情、想象和信仰,是有关中国文化的某种“心魂”所在。
论语别裁 必读书目
论语别裁必读书目《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它以语录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包含了丰富的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思想。
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化遗产,《论语》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文化、理解儒家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论语》作为一部经典著作,读起来并不容易,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
因此,在阅读《论语》之前,我们可以先从一些必读书目入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伟大的著作。
1.《史记》《史记》是司马迁的一部史书,也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巨著之一。
它以纪传体的形式,记录了从上古到汉朝前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阅读《史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论语》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思想和观点。
2.《孟子》《孟子》是孟子的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
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一部思想性很强的著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思想。
阅读《孟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儒家思想,进一步深化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3.《大学》《大学》是《四书》之一,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它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后学派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论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阅读《大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修身篇章,从而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4.《中庸》《中庸》也是《四书》之一,是一部关于人的修养和道德行为的著作。
其中包含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即遵循中道,不偏不倚。
阅读《中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中庸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念。
5.《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与儒家思想不同,《道德经》强调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追求道的境界。
阅读《道德经》可以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论语》中的思想和观点,提供了一种与儒家思想相对应的思考方式。
6.《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的一部史书,也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重要著作之一。
关于孔子的类书
关于孔子的类书孔子,古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关于孔子的书籍在中国乃至全球都非常丰富。
本文将介绍几本关于孔子的类书。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们记录下来的言行录。
这本书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和教诲,包含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论语》中的许多箴言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和传颂。
通过阅读《论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孔子的智慧和他对品德修养、社会道德、政治治理等方面的思考。
《孔子家语》是孔子的直系后裔孔官家族传承的著作,也是关于孔子的类书之一。
这本书记录了孔子的生活和他的家族传统。
通过《孔子家语》,我们可以了解孔子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一面,他对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看法。
《大学》是《四书》之一,也是孔子的经典著作之一。
《大学》主要强调了个人修养和道德自律的重要性。
它讲述了一个人如何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阅读《大学》,我们可以学习到孔子的思想方法和他对于人类理想境界的追求。
《白话孟子》是关于孟子思想和学说的一本重要注释书。
孟子是孔子的学生,他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扬和阐释。
《白话孟子》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孟子的思想和教义,对于理解孟子的学说有很大帮助。
当然,关于孔子的类书远不止于以上几本,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著作如《春秋》,《孔子传》等等。
这些书籍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工具,更是传承中华文明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总之,关于孔子的类书不仅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还对我们的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文化的根基,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孔门子弟的必读书目
孔门子弟的必读书目作为孔门子弟,我们应当注重修身养性,不断学习进取。
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必读书目,希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修身养性,成为有道德、有智慧的人。
一、经典之作1.《论语》:这是孔子的弟子记录下来的言行录,是我们了解孔子思想的重要参考书籍。
2.《大学》:这是《礼记》中的一篇,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是我们学习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读本。
3.《中庸》:这是孔子弟子子思整理的一篇,强调道德中庸之道,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
二、文学名著1.《红楼梦》:这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描写贾府的兴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人性的复杂。
2.《西游记》:这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神魔小说,讲述了孙悟空师徒四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是一部富含智慧和道德教育的作品。
3.《水浒传》:这是明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部英雄小说,描写了宋江带领梁山好汉反抗统治者的故事,展现了忠义、仁爱等价值观。
三、哲学与思想1.《庄子》:这是战国时期庄周的著作,通过对人生、自然和道德的思考,表达了虚无主义和自由意志的观点。
2.《论持久战》:这是毛泽东主席写的一篇军事著作,强调了持久战对于战争胜利的重要性,对于我们坚持理想、追求目标也有一定的启示。
3.《资治通鉴》:这是司马光撰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是了解历史发展和思考人类命运的重要参考书。
四、科学与知识1.《自然》:这是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的著作,强调了实证主义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对于我们探索自然、发展科学精神有很大的启发。
2.《人类简史》:这是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的著作,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梳理和思考,展示了人类社会的演变和未来的可能性。
3.《思考,快与慢》:这是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的著作,介绍了人类思维的两个系统,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决策有很大的帮助。
以上是我整理的一些孔门子弟的必读书目,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及孔子研究偶见书目实在惭愧的很,听雨有令,匆忙整理!十分不全,万望恕罪!根据听雨指挥,把书单发布如下,实在不成样子,诸位将就着看看。
贤人君子,一笑即可。
定州出土简本:《定州汉墓竹简(论语)》,整理小组,文物出版社1997。
《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及其研究》,王素著,文物出版社1991。
《论语集解》,何晏,《十三经注疏本》。
《论语集解义疏》,皇侃,丛书集成初编本。
附加参考书:《古佚书辑本目录(附考证)》,孙启冶陈建华,中华书局1997。
《论语正义》,邢昺,十三经注疏本。
《论语集注》,朱熹,齐鲁书社1992。
(另有朱子全书本)《论语正义》,刘宝楠,中华书局1990。
《论语集释》,程树德,中华1990。
论语疏证_杨树达著科学出版社1955_11233648.pdf杨树达文集之十六论语疏證_杨树达上海古籍1986_10221427.pdf论语新探上中下_赵纪彬人民1976_10231917.pdf论语新探_赵纪彬人民1962_10231288.pdf论语别裁上下_南怀瑾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_111110245论语译注_杨伯峻译注中华1980_10100583.pdf论语新解钱穆巴蜀书社1985论语注译孙钦善巴蜀1991_10159305.pdf论语译注_金良年著_11283614上海古籍2004.pdf论语札记牛泽群著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_11189513.pdf论语今读李泽厚著三联2004_11464828.pdf附加参考书:《中国古代典籍导读》,李学勤等,辽宁教育1997。
孔子与中国之道,顾立雅,大象出版社2000。
孔子:即凡而圣,芬格莱特,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论语的哲学诠释,安乐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汉英四书,理雅各,湖南出版社1992。
郭店楚简校读记,李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1-6,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006。
儒家者言释文,文物1981年第8期孔门弟子研究,李启谦,齐鲁书社1988北宋“儒术治国”政治研究_贾海涛著齐鲁书社_11623882.pdf。
(很一般的书)孔丛子_孔鲋_上海古籍1990-10231853.pdf。
孔丛子孔子家语_汉孔鲋魏王肃注山东友谊书社1989_11031876.pdf。
孔门弟子研究资料_曲阜师范学院孔子研究所李启谦杨佐仁编_11370001.pdf。
孔子弟子资料汇编_李启谦山东友谊书社1989_11571931.pdf。
孔子集语校补_[清]孙星衍等辑齐鲁书社1998_11367659.pdf。
孔子文化大全图书总目_编辑部编_11031858.pdf。
孔子资料汇编_李启谦山东友谊书社1989_11571930.pdf。
孔子哲学思微.pdf 郝大维江苏人民1996孔子大辞典[11h]10500077 张岱年主编上海读书出版社1993孔子和他的追随者[11h] 曾昭旭著B)汉光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3孔子思想研究[11h] 潘富恩徐洪兴等主编B)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孔子研究[11h] 傅永聚韩钟文主编孔凡岭本卷主编中华书局孔子弟子考一卷(清)朱彝尊撰新文丰第99册孔子集语十七卷(清)孙星衍辑新文丰第18册孔子家语疏证十卷(清)陈士珂撰新文丰第18册孔子论语年谱一卷(元)程复心撰新文丰第102册孔子门人考一卷(清)朱彝尊撰新文丰第99册近四十年来孔子研究论文选编_0孔子研究论文著作目录(1949-1986)孔子--周秦汉晋文献集_0儒学与廿一世纪--纪念孔子诞辰2545周年暨国际儒学讨论会会议文集_先贤的民主:杜威孔子与中国民主之希望_0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念与学术讨论会孔子研究论文著作目录_0解构与传承:孔子儒学及其现代价值研究_0孔子画传_0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_0孔子研究论文著作目录1949-1986_10221428.rar大家小书《孔子的故事》李长之.pdf新刻注释孔子家语宪四卷(明)陈际泰撰四库未收书辑刊子部第03辑第21册--001页孔子论语年谱一卷(元)程复心撰四库存目丛书史部第76册孔子年谱纲目一卷(明)夏洪基撰四库存目丛书史部第80册至圣先师孔子年谱三卷首一卷(清)杨方晃撰四库存目丛书史部第81册御制正孔子祀典说一卷(明)朱厚熜撰四库存目丛书史部第268册孔子家语八卷(明)何孟春注四库存目丛书子部第1册孔子编年/册数2 (宋)胡仔撰四库史部传记类一圣贤之属孔子集语/册数2 (宋)薛据辑四库子部儒家类孔子家语/册数5 (魏)王肃注四库子部儒家类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第02辑周孔子论语年谱10521321元程復心台湾商务1978 孔子与论语(11h)11208591 钱穆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4孔子家语十卷魏王肃注江南图书馆藏明覆宋刊本/四部丛刊子部孔子家语疏证十卷淸陈士珂撰丛书集成初编孔子谈苑五卷宋孔平仲纂丛书集成初编孔子门人考一卷淸朱彝尊撰丛书集成初编孔子弟子考一卷淸朱彝尊撰丛书集成初编孔子论语年谱一卷元程复心撰丛书集成初编《孔子编年》北图珍本年谱丛刊第1册北图珍本年谱丛刊《孔子论语年谱》北图珍本年谱丛刊第1册北图珍本年谱丛刊《孔子年谱纲目》北图珍本年谱丛刊第1册《至圣先师孔子年谱》清代杨方晃编(清乾隆二年刻本)北图珍本年谱丛刊第2册《孔子年谱》五部北图珍本年谱丛刊第3册《孔子年谱辑注》北图珍本年谱丛刊第3册《孔子年谱辑注》北图珍本年谱丛刊第3册《孔子编年》北图珍本年谱丛刊第3册孔子学说对世界之影響第一辑ss10882996 陈立夫復兴书局1971大家小书孔子的故事ss10500119 李长之著北京出版社2002孔子三朝记七卷清洪颐煊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刻本续修四库第108册礼类新编孔子家语句解十卷影印国家图书馆藏元至正二十七年清泉刘祥卿家刻本续修四库第931册儒家类孔子家语考次不分卷明刘宗周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末正气堂抄本续修四库第931册儒家类孔子集语十七卷清孙星衍辑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藏清嘉庆二十年冶城山馆刻本续修四库第931册儒家类先贤的民主:杜威孔子与中国民主之希望(美)郝大维著江苏人民2004孔子与中国之道11325681 [美]顾立雅著大象出版社2000孔子家语十卷新文丰丛书集成续编第037册孔子集语二卷新文丰丛书集成续编第037册孔子三朝记七卷目录一卷新文丰丛书集成续编第066册孔子三朝记七卷目录一卷新文丰丛书集成续编第066册论语孔子弟子目录新文丰丛书集成续编第247册孔子世家补订一卷附孟子列传纂一卷新文豐叢書集成三編第84册平津馆丛书027.孔子集语卷一-五.djvu平津馆丛书028.孔子集语卷六-九.djvu平津馆丛书029.孔子集语卷十-十三.djvu平津馆丛书030.孔子集语卷十四-十七.djvu孔子家语十卷(魏)王肃撰台北新兴书局有限公司1986《笔记小说大观》5编孔子论语年谱一卷(元)程复心撰台北新兴书局有限公司1986《笔记小说大观》6编孔子弟子考一卷(淸)朱彝尊撰台北新兴书局有限公司1986《笔记小说大观》6编孔子门人考一卷(淸)朱彝尊撰台北新兴书局有限公司1986《笔记小说大观》6编孔子评传_匡亚明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_10231941.pdf《论语会笺》徐英编著正中书局, 1943《論語辨》,趙貞信,北京:樸社,1935年;亦收入《民國叢書》五編。
《孔學新論》,趙光賢,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
《孔子研究》(增訂本),鍾肇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
《論語源流考述》,單承彬,長春:吉林出版社,2002年。
《論語學的形成發展與中衰-漢魏六朝隋唐論語學研究》,唐明貴,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元代論語學考述》,廖雲仙,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5年。
《論語新校釋》,黄懷信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
《敦煌論語集解校證》,李方,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論語古注輯考》,曾秀景,台北:學海出版社,1991年。
《唐寫本論語鄭氏注研究:以考據復原詮釋為中心的考察》,陳金木,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論語漢宋集解》,錢地,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78年。
《論語解注合編》,姚永樸,合肥:黃山書社,1994年。
《論語今註今譯》,毛子水,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
《論語今注》,潘重規,台北:里仁書局,2000年。
《論語著述考》,傅武光編著,台北:國立編譯館,2003年。
收入「中華叢書‧十三經著述考」。
《論語論著目錄》,傅武光編輯,台北:洪葉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
收入「十三經論著目錄」。
《孔子故里著述考》,周洪才,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
《論語之研究》,〔日〕武內義雄,東京:岩波書店,1939年。
《唐抄本鄭氏注論語集成》,〔日〕金谷治東京,平凡社,1978年。
《論語思想史》,〔日〕松川健二編; 林慶彰等譯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6年。
《論論會箋》,〔日〕竹添光鴻會箋,台北:廣文書局,1991年。
钱穆,论语新解.pdf,,钱穆,论语新解.PDF,三联2002,(宋)张栻撰,癸巳论语解十卷,新文丰第17册,(元)程复心撰,孔子论语年谱一卷,新文丰第102册,G40-53旧题(唐)韩愈李翱同注,论语笔解二卷,新文丰第17册,G40-53(清)翁方纲撰,论语附记二卷,新文丰第18册,G40-53(清)毛奇龄撰,论语稽求篇七卷,新文丰第17册,G40-53,(魏)何晏集解(梁)皇侃义疏,论语集解义疏十卷,新文丰第17册,G40-53,(宋)金履祥撰,论语集注考证十卷,新文丰第17册,G40-53,(宋)张九成撰,论语绝句一卷,新文丰第17册,G40-53,(清)沈涛撰,论语孔注辨讹二卷,新文丰第18册,G40-53,(明)陈士元撰,论语类考二十卷,新文丰第17册,G40-53,(宋)苏辙撰,论语拾遗一卷,新文丰第17册,G40-53,(清)江声撰胡珽撰校讹董金鉴撰续校,论语俟质三卷附校讹一卷附续校一卷,新文丰第18册,G40-53,(宋)郑汝谐撰,论语意原四卷,新文丰第17册,G40-53,(清)赵良猷撰,论语注参二卷,新文丰第18册,G40-53,,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论语集释(三四)_0,,G00531T,,汉学论文集第二集论语专号-276页,文史哲出版社-1983_0,G00569A,积微居论语疏证_0,,G00528M,,论语通译徐志刚_0,,G00528M,赵纪彬,论语新探上中下_0,G00528M,,论语引得孟子引得_0,,G00512,,论语》的哲学诠释:比较哲学的视域_0,,G00456,论语别裁上,G00430,论语别裁下,G00430,论语疏證/杨树连,G00430,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及其研究_0,G00432,论语》的哲学诠释:比较哲学的视域_0,G00453,再与南怀瑾商榷:论语正裁_0,G00453,论语集释1-2.pdf,G00411,论语集释3-4.pdf,G00411,十三经清人注疏_论语正义上.pdf,G00411,十三经清人注疏_论语正义下.pdf,G00411,十三经注疏10_论语注疏.pdf,(十三经注疏)北大,G00415,敦煌文献分类录校丛刊敦煌《论语集解》校证_10225619,G00419,钱穆论语新解.pdf,G00358,论语今读.pdf,G00376,[元]许谦撰,宛委别藏014读论语丛说,,G00555,(清)汪宗沂撰,逸礼大谊论一卷附逸齐论语一卷,四库未收书辑刊经部第01辑第05册--423页,G398-402,(清)董增龄撰,论语雅言二十卷,四库未收书辑刊经部第03辑第09册--601页,G398-402,(明)王肯堂撰,论语义府二十卷,四库存目丛书经部第161册,G541-544,(清)李塨撰,论语传注二卷大学传注一卷中庸传注一卷传注问四卷,四库存目丛书经部第173册,G541-544,(清)李塨撰,大学传注一卷(附论语传注),四库存目丛书经部第173册,G541-544,(清)李塨撰,中庸传注一卷(附论语传注),四库存目丛书经部第173册,G541-544,(清)李塨撰,传注问四卷(附论语传注),四库存目丛书经部第173册,G541-544,(清)崔纪撰,论语温知录不分卷,四库存目丛书经部第176册,G541-544,(元)程复心撰,孔子论语年谱一卷,四库存目丛书史部第76册,G338-357,(明)梁子璠辑,增订论语外篇四卷,四库存目丛书子部第15册,G545-548,(明)钟韶辑,论语逸编三十一卷,四库存目丛书子部第15册,G545-548,元程復心编,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第02辑周孔子论语年谱10521321,台湾商务1978,G00591,钱穆著,论语新解[11h]11072577,三联书店2002,G00592B,钱穆,论语新解[11h]10231929,巴蜀书社1985,G00592B,钱穆著,论语要略[11h]11321951,商务印书馆1926,G00592B,钱穆著,孔子与论语[11h]11208591,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4,G00592B,魏何晏集解,论语十卷,长沙叶氏观古堂藏日本正平刊本/四部丛刊经部,G318-321;G476-498,元许谦撰,读大学丛说一卷读中庸丛说二卷读论语丛说三卷读孟子丛说二卷,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元刊本/四部丛刊续编经部,G318-321;G476-498,聶崇岐,论语引得孟子引得10151385[11h],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G00601,魏何晏集解,梁皇侃义疏,论语集解义疏十卷,丛书集成初编,梁皇侃义疏丛书集成初编,宋张栻撰,癸巳论语解十卷,丛书集成初编,宋郑汝谐撰,论语意原四卷,丛书集成初编,宋金履祥撰,论语集注考证十卷,丛书集成初编,淸江声撰,淸胡珽撰校讹,淸董金鉴撰续校,论语竣质三卷坿校讹一卷坿续校一卷,丛书集成初编,淸胡珽撰校讹,淸董金鉴撰续校丛书集成初编,淸赵良猷撰,论语注参二卷,丛书集成初编,淸翁方纲撰,论语附记二卷,丛书集成初编,淸沈涛撰,论语孔注辨讹二卷,丛书集成初编,元程复心撰,孔子论语年谱一卷,丛书集成初编,《孔子论语年谱》,北图珍本年谱丛刊第1册,北图珍本年谱丛刊,诸子集成第一册论语正义,G00608A,元许谦撰,读论语丛说三卷,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第153册四书类,明郝敬撰,论语详解二十卷,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郝千秋郝千石刻九部经解本,第153册四书类,清程廷祚撰,论语说四卷,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清道光十七年东山草堂刻本,第153册四书类,清吴骞撰,皇氏论语义疏参订十卷,影印日木京都大学藏抄本,第153册四书类,清潘维城撰,论语古注集笺十卷论语考一卷,影印华东师大藏清光绪七年江苏书局刻本,第154册四书类,清钱坫撰,论语后录五卷,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嘉庆七年拥万堂刻钱氏四种本,第154册四书类,清刘台拱撰,论语骈枝一卷,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嘉庆十一年阮常生刻刘端临先生遗书本,第154册四书类,清陈鳣撰,论语古训十卷,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嘉庆元年刻本,第154册四书类,清徐养原撰,论语鲁读考一卷,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光绪湖城义塾刻湖州丛书本,第155册四书类,清焦循撰,论语通释一卷,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光绪李氏刻木犀轩丛书本,第155册四书类,清梁章巨撰,论语旁证二十卷,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清同治十二年刻本,第155册四书类,清宋翔凤撰,论语说义十卷,影印清光绪十四年南菁书院刻皇清经解续编本,第155册四书类,清方观旭撰,论语偶记一卷,影印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清道光九年广东学海堂刻皇清经解本,第155册四书类,清冯登府撰,论语异文考证十卷,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道光十四年广东学海堂刻本,第155册四书类,清黄式三撰,论语后案二十卷,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清道光二十四年活字本,第155册四书类,清刘宝楠撰清刘恭冕补,论语正义二十四卷,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清同治刻本,第156册四书类,清丁晏撰,论语孔注证伪二卷,影印民国三十四年合众图书馆丛书本,第156册四书类,清王肇晋撰,论语经正录二十卷,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二十年刻本,第156册四书类,清潘衍桐撰,朱子论语集注训诂考二卷,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光绪十七年浙江书局刻本,第157册四书类,清戴望撰,戴氏注论语二十卷,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同治十年刻本,第157册四书类,清宦懋庸撰,论语稽二十卷,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民国二年维新印书馆铅印本,第157册四书类,叶德辉撰,天文本单经论语校勘记一卷,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光绪二十八年刻本,第157册四书类,魏何晏集解梁皇侃义疏,论语集解义疏十卷,日本刊本,知不足斋丛书第7集上海古书流通处影印,元盱郡覆宋本论语集解2.djvu,天禄琳琅丛书,G00619,序元盱郡覆宋本论语集解1.djvu,天禄琳琅丛书,G00619,A010论语注疏解经二十卷,京都大学人文所古籍,G00613,A015论语零片,京都大学人文所古籍,G00613,藤花亭十种之一论语古解01.djvu,G00628,藤花亭十种之一论语古解02.djvu,G00628,藤花亭十种之一论语古解03.djvu,G00628,论语摘辅象一卷,黄氏逸书考•通纬,G00628,论语摘衰圣一卷,黄氏逸书考•通纬,G00628,论语撰考谶一卷,黄氏逸书考•通纬附谶,G00628,论语比考谶一卷,黄氏逸书考•通纬附谶,G00628,论语篇目弟子一卷,黄氏逸书考•通德堂经解,G00628,论语注一卷,黄氏逸书考•通德堂经解,G00628,幺峻洲编,论语索引11493499,齐鲁书社2005,G00651,暂缺,论语师法表一卷,新文丰丛书集成续编第015册,G00055,暂缺,古文论语二卷附录一卷,新文丰丛书集成续编第034册,G00057,暂缺,论语郑氏注十卷,新文丰丛书集成续编第034册,G00057,暂缺,唐卷子本论语十卷附录一卷,新文丰丛书集成续编第034册,G00057,暂缺,石鼓论语答问三卷,新文丰丛书集成续编第034册,G00057,暂缺,论语说四卷,新文丰丛书集成续编第034册,G00057,暂缺,论语赘言二卷,新文丰丛书集成续编第034册,G00057,暂缺,论语古义一卷,新文丰丛书集成续编第034册,XWFcsxb385,G00057,暂缺,论语通释一卷,新文丰丛书集成续编第034册,XWFcsxb386,G00057,暂缺,论语鲁读考一卷,新文丰丛书集成续编第034册,XWFcsxb387,G00057,暂缺,明明子论语集解义疏二十卷,新文丰丛书集成续编第035册,XWFcsxb388,G00057,暂缺,论语注二十卷,新文丰丛书集成续编第036册,XWFcsxb389,G00057,暂缺,何休注训论语述一卷,新文丰丛书集成续编第036册,XWFcsxb390,G00057,暂缺,论语异文考证十卷,新文丰丛书集成续编第036册,XWFcsxb391,G00057,暂缺,天文本单经论语校勘记一卷,新文丰丛书集成续编第036册,XWFcsxb393,G00057,暂缺,论语会笺二十卷首一卷,新文丰丛书集成续编第036册,XWFcsxb394,G00057,暂缺,论语征废疾三卷,新文丰丛书集成续编第036册,XWFcsxb395,G00057,暂缺,论语谶八卷,新文丰丛书集成续编第044册,XWFcsxb522,G00058,暂缺,论语孔子弟子目录,新文丰丛书集成续编第247册,XWFcsxb3470,G00081,暂缺,论语解一卷孟子解一卷(千古堂论孟解),新文豐叢書集成三編第10册,XWFcsjc3b73,G00588B,暂缺,论语集注十卷,新文豐叢書集成三編第13册,XWFcsjc3b88,G00588B,暂缺,论语传注一卷,新文豐叢書集成三編第13册,XWFcsjc3b89,G00588B,暂缺,论语补疏三卷,新文豐叢書集成三編第13册,XWFcsjc3b90,G00588B,(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论语注疏二十卷,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钞本经部(2-86)论语类(70册),总070册,经六九册,(宋)张栻撰,论语解十卷,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钞本经部(2-86)论语类(70册),总070册,经六九册,(宋)蔡节撰,论语集说十卷,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钞本经部(2-86)论语类(70册),总070册,经六九册,序号评论者共有评论0 【论坛浏览】【发表评论】评论时间当前无任何评论,或评论已被禁止显示共有评论数0 每页显示10页码1/0 |< << >> >|© 2009 新贵社区-网络新贵聚集地!新贵社区论坛联系站长智彩3D论坛/本篇文章来源于新贵网原文出处:/?dp-bbsthread-39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