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共94页文档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培养造就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的提案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培养造就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的提案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第2287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由: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培养造就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的提案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农业部会同教育部,银监会,财政部办理提案人:苏华主题词:农民增收,教育,职业培训提案形式:个人提案内容:一、农民职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所谓职业农民,顾名思义,是指把务农作为一种职业的农民。
根据美国人类学家沃尔夫的经典定义,传统农民主要追求维持生计,他们是身份有别于市民的群体;而职业农民则充分地进入市场,将农业作为产业,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极大化。
如果把职业农民称为新型农民的话,与他们相对应的就是传统农民。
“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城里人干几天”可能就是对传统农民最好的写照。
这部分农民目前在我国至少还占60%以上。
而像种植大户、专业大户、养殖大户、农民经纪人、小型农业企业家这样的职业农民目前仍然是凤毛麟角。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国农村“空心化”倾向越来越严重,相当多的青壮农民进入城市,不愿回乡务农,广袤农村留守种地的农民以妇女和中老年为主,文化程度不高,素质相对较低。
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竞争力持续下降,耕地撂荒现象严重,而对粮食的需求却不断增长,已经从农业出口国变为了农业进口国。
“十年后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和粮食安全不得不引人关注和忧思。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始终绕不开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农民地位和权利的提高,二是农业人口的减少。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由于传统农业效益低,导致大量的人才流出农业,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
“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反映了社会对农业经营主体的关注。
职业农民的大量出现,既是农民权利提高和农业人口减少的结果,同时将又为最终解决这两个问题准备条件。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培养造就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养造就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作者:张桃林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14年第08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管理培训班暨全国农广校校长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指示精神,深入总结交流前期试点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部署和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关于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重大意义首先,这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领导要求的重大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上明确指出,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农业部、财政部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这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领导要求,全面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大举措。
第二,这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投入方式、组织方式和生产经营方式深刻变化,迫切需要解决提高务农农民素质跟不上的问题;应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迫切需要解决农业后继乏人问题;应对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进一步激发农村生产活力,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问题。
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是要我们及时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既可破解眼前问题,又能承上启下解决后续发展问题。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基础性、社会性、公益性很强的工作,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既有利于集中力量、突出重点、迅速及时、有针对性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又利于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两新”并行、“两新”融合,培养造就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第三,这是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精细培训 精准培育 着力打造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
精细培训精准培育着力打造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作者:陈明昌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17年第07期山西省是农业部确定的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试点省。
三年来,全省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完善培育政策制度,健全教育培训体系,探索培育模式,建立协调保障机制,特别是2016年以来,主动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在“精细培训” “精准培育”上发力,形成了与产业发展相衔接、与创新驱动相适应、与农民需求相一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
三年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余万人次,培养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农业转型发展的排头兵,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山西省的具体做法可以总结为“四精准”。
一、制定精准培育政策以省政府文件印发《山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纲要(2015—2020年)》(晋政发〔2015〕6号),明确了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精细培训、精准培育”工作要求, 2016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西省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试点指导意见》,在全省选择主导产业突出的8个县,开展以建立职业农民数据库、全产业链培训、分产业分级认定、科技信息服务和财政金融扶持等精准培育试点工作,在试点县精准培育出3000名职业粮农、菜农、果农、牧农、药农,推动当地农业转型升级。
二、精准遴选对象选对人是精准培育的前提。
为精准遴选培育对象,全省组织开展摸底调研,通过村镇+专业协会+培育机构等多渠道推荐,农业、畜牧、农机、果业等产业管理部门筛选,准确锁定培育对象。
山西省将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返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带动示范作用突出的村组干部、科技示范户和立志投身农业领域的创业者这四类对象作为重点,坚持培育内容与产业发展同步,依据产业专业选人;坚持培育内容与农民需求相一致,将发展创业意愿强烈的优先列为培育对象;坚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与兼顾普通农户相结合,将有潜力成为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的普通农户也纳入培育范围。
权威解读: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就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权威解读: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就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出台背景2012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农业部、财政部等部门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各地加大组织实施力度,创新机制、建立制度、健全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但是,“十三五”期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也面临诸多挑战,从外部环境来看: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农业新老矛盾交织,生产成本上升,部分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大,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留农务农的内生动力总体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发展面临基础不牢、人员不稳等问题,农民要成为体面的职业任重道远。
从内部条件来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针对性、规范性、有效性亟待提高,高水平师资缺乏,实训及创业孵化基地、信息化手段等基础条件薄弱,社会资源广泛参与的机制不活,培育精准程度总体不高,与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在当前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主要有三方面考虑:一是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务农劳动力数量大幅减少,“兼业化、老龄化、低文化”的现象十分普遍,“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成为现实难题。
迫切需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吸引一大批年轻人务农创业,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确保农业后继有人。
二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中国农业的未来。
“十三五”时期,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明显进展,迫切需要把农业发展方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加快培养一批综合素质好、生产技能强、经营水平高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是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民由身份向职业转变,逐步成为体面的职业,吸引一批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员等到农村创新创业,带动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流向农村,繁荣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
培养造就高素质农民队伍的几点思考
培养造就高素质农民队伍的几点思考作者:杭大鹏等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9年第17期杭大鹏王泰群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基础。
为此,2019 年农业农村部提出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这是新时代新任务新课题。
什么是高素质农民?如何培养高素质农民?高素质农民应该发挥什么作用?这都是需要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江苏省句容市、扬州市及广西玉林市等地进行调研,就高素质农民的内涵,以及加快培养造就高素质农民队伍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与思考。
全面把握高素质农民的丰富内涵培养造就高素质农民队伍,首先要把握高素质农民的内涵。
在调研的124 名农民(82 名男性,42 名女性)中,他们认为高素质农民应具备以下特征:爱农业爱农村。
总书记多次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这是成为高素质农民的首要前提。
要拥有深厚的“三农”情怀,愿意深深扎根农业农村发展。
广西鹿港村书记陈建林,在广东东莞打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专门学习酒店管理并创办了自己的酒店。
回乡担任村支书后,由妻子负责经营酒店。
陈健林说:“我在农村出生长大,有很深的‘三农’情结,当村支书是村民对我的信任,我想为家乡多做点实事,毕竟这方土地养育了我。
”有文化懂技术。
调研显示,科技文化素质是高素质农民最应该具备的素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是高素质农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重要体现。
高素质农民应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了解农业生产特点和规律,掌握现代农业生产管理先进技术,承接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同时,传承“工匠”精神,只有这样的高素质农民,才能真正让农民信服,才能带领农民共同致富,才能真正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会管理善经营。
高素质农民应拥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能够从事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
玉林市农贝贝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原来是一家濒临破产的蛋鸡公司。
邓深松是农村出身的80 后青年,长期跑养殖场做动保服务,在政府鼓励下接管该企业后,加强规范管理,强化产品品质,实现智慧养鸡。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具备传统农民的生产技能,还需要具备现代化经营管理、科学技术应用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方案1. 加强培训教育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现代农业经营管理培训等形式,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使其能够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同时,还可以引进专业人才到农村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2. 推动科技创新加强新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农民利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参与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3. 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参与农村产业发展,拓宽就业渠道。
同时,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旅游、乡村民宿等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4.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评定制度,对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民进行认定,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
同时,建立农民合作社、农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促进农民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5. 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示范创建活动、举办农民科技文化节等形式,宣传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和成功的农业经营模式,引导农民树立现代化农业观念,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总结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目标,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积极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的落实,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贡献力量。
统筹资源 精准培育打造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统筹资源精准培育打造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作者: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16年第08期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坚持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重点工程,注重市级统筹,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培育机制,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三年来,共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257期,培训农民超过两万人次,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突出打造“三支队伍”,实现培育对象集群围绕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定位,着力打造以新型农业企业家为引领、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新型农技服务队伍为支撑的现代化农业人才格局。
一是打造新型农业企业家队伍。
围绕新型农业企业家的特质,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改造为导向,以增强驾驭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能力为目标,与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先后组织高级研修班18期,安排学员赴台湾等地考察学习,共培育现代农业领军人才1250人。
二是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针对破解“谁来种地”的问题,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为目标,精选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进行重点培养,全市已建立37930人的培育对象储备库,计划用四年时间进行轮训,目前已认定颁证新型职业农民1650名。
三是打造新型农技服务队伍。
结合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工作,突出提高农技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和服务效能,从2014年开始,采取分类分批的方式,对全市1000多名农技服务人员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占农技服务人员总数的80%,有力促进了农技服务队伍结构的优化。
目前,全市中高级职称基层农技人员占比已达35%。
二、突出抓好“三个统筹”,实现培育资源集约充分发挥市级统筹作用,推动整合培育力量,集聚教学资源,有效破解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资金不足、师资缺乏等瓶颈问题。
一是统筹培训力量。
善用外力,与中国农大、浙江大学、台湾农协等专业培训机构开展长期战略合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巧用内力,选聘省市专家教授担任老师,与100多名知名专家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形成了300多人的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
强化农业教育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强化农业教育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随着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关键力量。
而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强化农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下面将就如何强化农业教育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探讨。
一、完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提供多样化培训机会为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必须要建立健全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
应该加大对农业院校的支持和投入,提高农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
要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
还要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基层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将最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授给广大农民。
在完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课程,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比如可以开设农业专业技能培训班、现代农业管理培训班、农村金融专业培训班等,让农民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加强农业教育培训的实践环节,提升农民的实际操作能力除了提供丰富多样的培训课程外,还要加强农业教育培训的实践环节,提升农民的实际操作能力。
要通过实践教学,让农民亲身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可以组织农民参观学习、实地考察、技能比赛等活动,让农民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农业生产能力。
还要鼓励农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和农民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学习,掌握更多的实战经验。
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将农民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三、加强农业教育培训的政策支持,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农业生产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还可以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和金融扶持政策,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创业支持和资金保障。
通过政策支持,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农业生产,激发农业生产的活力,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强化农业教育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当前农业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
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地 具备 比较便 捷 的 蓄 对 于 大 多数 农 民 朋友 来说 , 然是 主要 的 理 财手 段 。 仍 农 交 易条 件 ,农 民朋 友 可 以选 择 购 买 国
民 朋友 应 当适 当选 择 储 蓄 方 式 , 可 以 债 、 基金 等金融产品。特别需要提醒的 将 钱 分成 几部 分 存 入 银 行 。 需要 随 时 是 , 要有投 资于 自己的意识 , 比如 为 自
4 2
随着农村经济 的发展 ,农 民手 中
的 余 钱 也 渐 渐 多起 来 ,如何 打 理 这 些 钱财成为越来越 多
的农 民朋 友 关心 的
朋友如果参 与民间
农家理财 四要点 款 人 是 否 有 抵 借
借 贷 ,一 定要 确 认
押、 质押 或 担 保 , 必
要 时应 进 行 公 证 。
农 民的 抗 风 险 能 力
较 弱 . 因此 即使 是
事 。金融部 门专业 人 士 建 议 ,农 民朋
友 可 以选 择 以下 几
对较有把握 的民间
借 贷 ,也 不 能将 所
种 途 径 科 学合 理 地
行 优 化 组 合 。储
有 的 钱 都 投 入 进 去 。如 果 有 一 定 的 投资常识和心理承 受 能 力 , 同时 所在
一
种 独 立的 职 业 。
与传统农 民因身份 所 系、自身所 需而从事农业生产不同,职业农 民将 农 业 作 为 一 种职 业 选择 ,从 中 获得 的 主 要 是 劳 动或 资 本 的报 酬 , 而 非 自给 自足 的 产 品 型职 业 农 民不 但 要 有 ,新
建 立培 育 新 型 职 业 农 民 的 财政 支持 和 补 贴机 制 , 力 增 加 财 政投 入 , 大 支 努 扩 持 范 围 , 高补 助 标 准 , 索 吸 引 非 农 提 探 业人 口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的优 惠 政 策 , 支持 工 商 企 业及 其 经 营 管理 人 员到 农 村 创 办 、领 办农 民 专 业 合作 社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一、背景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专业化的农业人才,职业农民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高的农业技术水平、创新意识和管理能力,能够适应新农业模式、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为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升级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目标
培育一支专业素质高、热爱农业、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方案
1. 制定培育计划:明确培育时间、培养目标和培训内容,建立培育计划的实施机制,确保培育工作有序进行。
2. 开展培训教育:组织职业农民培训班或培训课程,包括农业科技、现代农业管理、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培训,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实施技术服务项目:通过建立农技示范基地、技术推广站等,为职业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示范,推广优质农业技术和高效农业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 扶持政策的推行:制定并实施职业农民培养政策,包括经济补贴、培训津贴、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扶持措施,吸引更多人才参与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5. 激励机制的建立:建立职业农民评奖机制,鼓励优秀职业农民在农业领域取得突出成绩,提高职业农民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6. 培育后续管理:建立职业农民培育后续管理机制,进行职业农民的评估和跟踪,定期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提供培训后的技术指导和帮助。
四、预期效果
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预计能够培养一批热爱农业、专业水平较高的职业农民,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队伍
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是农业发展的迫切要求。这些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留在农村务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农业生产人员老龄化、后继乏人问题日益严重,“谁来种地”已成为我国农业健康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成为影响我国农业产业安全的一个突出问题。据测算,2013年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比重已超过40%,按此趋势发展,到2016年,我国农业从业人员中50年农村劳动力离开农村,有统计数字显示,2012年底,全国农村外出务工经商劳动力已超过2.63亿人,他们当中40岁以下的占60%,平均年龄37岁。与老龄化一并出现的还有农业从业人员女性化和低文化程度化。如今在农村留下来的多是老人和孩子,青壮年男性寥寥无几,形成出去的不愿意回乡干农业、留下的不安心搞农业的现状,农业后继乏人问题严重。
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没有人,没有劳动力,粮食安全谈不上,现代农业谈不上,新农村建设也谈不上。“谁来种地”这个问题,说到底,是愿不愿意种地、会不会种地、什么人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核心是解决好人的问题。要通过富裕农民,让农民愿意种地;通过提高农民,让农民学会种地;通过扶持农民,让农民安心种地。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打造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造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作者: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14年第01期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交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经验和做法,研究部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点工作,壮大提升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这次会议,不是一次例行的、条线的、一般的会议,而是一次关系农村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特殊重要会议,是关系“三农”长远发展的前瞻性会议。
这次会议研究的问题,实质上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谁来种地”的重大战略问题。
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涌现并成长起来,受到各方热切关注。
2012年8月,农业部启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制定了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各省区市和试点县紧扣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努力形成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工作氛围。
各地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工作经费,形成了合力推动的良好氛围。
如福建省委专门部署启动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省财政安排专项经费2200万元。
陕西省政府专门下发了试点工作意见,陕西省农业厅和重庆市农委都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把手”工程,筹措专门经费推进试点。
二是坚持立足产业、结合实际,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各地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优势特色产业,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机手等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加强技能培训,强化政策扶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主导产业发展。
如山西省晋中市围绕产业整体规划,推进职业农民培养,陕西省安康市探索了村社、园场、企业与培训学校合作的多种模式,实现了职业农民培养、经营主体发育和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相促进。
2013年上半年,我到四川省崇州市调研,当地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领办农民合作社,发挥对农民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 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
、
培 养职 业农 民的 历史 必然性
产生 新 的职 业 岗位 群 体 . : 资 营 销 、 产 品经 如 农 农
纪 、 产 品加工 等类别 的职 业 岗位群体 ; 农 集生 产 、 经 营、 生态 、 化 、 闲、 文 休 观光 于 一 体 的新 型农 业 职业
础性 、 略性 任务 之 一 。 当前 , 国 已进 入在 工业 战 我
育 , 国所有 农 民都必 须经 过不 少于 3年 的职 业教 德
育 . 至部 分 国 家 的农 民受 教 育 年 限 已达 1 甚 2~l 5
■
年 。据 中央农 广 校 对 全 国农 民素 质抽 样 调 查结 果
显示 , 目前 务农农 民平 均 受 教育 年 限 为 7 8年 , . 初
一
中学 历 以下 占 8 . % , 中学历 占 1.% , 21 高 6 8 大专 学
历 以上 占 1 1 。相 比发 达 国家 , 国差 距 巨大 。 .% 我 另一 方 面 , 随着 农 业 生产 专 业 化 、 约 化 、 集 设施 化 、 规模 化 、 准化 的发 展 , 标 以及 农 村 社会 各 项 公共 服
险员 等非农 岗位 群体 , 等 。这 些 岗位 都需要 有与 等
之相 匹配 的高 素质职业 农 民方 能胜任 。 因此 , 大 加 农 民职业 教育 力 度 , 提升 农 民综 合 发展 能 力 , 加快
业相比, 其发展 依 靠 科 技进 步 和农 民素质 的提 高 ,
要求 农 民必须具 有 专业 知识 和专 门技术 , 否则再 先
面入手 : 一是加 大对农 民职业教 育 的政 策 和资金 支持 力度 , 是科 学确 定职 业农 民的培 养 目标 和 二
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
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是指在专业大户、家
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
主体中较为稳定地从事农业劳动作业,并以此为
主要收入来源,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新型农业劳 动力。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
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是指在(经营性) 社会化服务组织中或个体直接从事农业产前、 产中、产后服务,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具 有相应服务能力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 农村信息员、农产品经纪人、跨区作业农机手、 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农业社会 化服务人员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 程,客观上要求建立培育制度体系。
‚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
法国‚绿色证书‛和日本‚农业技术之匠‛ 可资借鉴,我国也需要对农民职业技能及从业资 格有所考虑并试点,同时与财政、金融、土地等 扶持政策联系起来。这可能有利于促进现代农民 (职业农民)队伍形成,也有利于激励有志青年 留在农村从事农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批示,
◆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农业后 继乏人问题步步紧逼
新生代农民工 76%不愿再回乡务农 85%从未种过地 (国家统计局2010年10省调查:90%的新生代农 民工没有从事过一天的农业生产活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调查显示,目前愿意在城镇定居的农民工高
达91.2%,年龄越小的农民工越不愿意回农村, 只有7.7%的新生代农民工愿意回农村定居。
2014年
3月,教育部、农业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 案试行》; 4月,农业部向汪洋副总理呈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情况报 告》得到肯定。 6月,农业部软科学研究课题‚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研究‛立 项; 6月,农业部韩长赋部长任组长的‚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政策研究‛课题启动; 7月,农业部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管理培训班暨全国农广 校省校校长工作会议; 8月,农业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做好2014年农民培训工作的通 知》,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 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8月,农业部推介发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第一批)》; 8月,农业部正式启动新型职业农民流动课堂项目; 8月、9月,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受科技教育司委托, 举办6期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管理培训班。
权威解读: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就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权威解读: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就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出台背景2012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农业部、财政部等部门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各地加大组织实施力度,创新机制、建立制度、健全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但是,“十三五”期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也面临诸多挑战,从外部环境来看: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农业新老矛盾交织,生产成本上升,部分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大,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留农务农的内生动力总体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发展面临基础不牢、人员不稳等问题,农民要成为体面的职业任重道远。
从内部条件来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针对性、规范性、有效性亟待提高,高水平师资缺乏,实训及创业孵化基地、信息化手段等基础条件薄弱,社会资源广泛参与的机制不活,培育精准程度总体不高,与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在当前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主要有三方面考虑:一是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务农劳动力数量大幅减少,“兼业化、老龄化、低文化”的现象十分普遍,“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成为现实难题。
迫切需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吸引一大批年轻人务农创业,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确保农业后继有人。
二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中国农业的未来。
“十三五”时期,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明显进展,迫切需要把农业发展方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加快培养一批综合素质好、生产技能强、经营水平高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是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民由身份向职业转变,逐步成为体面的职业,吸引一批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员等到农村创新创业,带动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流向农村,繁荣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
建设高素质新型农民队伍
建设高素质新型农民队伍2023年,我们迎来了新时代的春天,一个崭新的二十四节气,迎接着一个崭新的未来——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
新型农业发展为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也促进了农民素质的革命性提升。
建设高素质新型农民队伍,成为中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作之一。
新型农民,是中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振兴乡村的关键。
他们深入实践,具有新型农业技术、生产管理和创新创业能力,具备现代产业和服务业的特长,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中坚力量。
而要培养这样的新型农民队伍,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发力,各部门各园区各乡村必须齐抓共管,实行全方位教育培训、普及知识技能、建立专业技术服务团队,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在党的“惠农政策”推动下,培育出一大批富有活力的新型农民。
首先,通过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使其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我们应加快推进教育体制创新,优化学习资源配置,普及法律知识、农业知识、市场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同时,还要积极发展新型远程教育、行业网站、综合手机软件等新型学习方式,使农民能够真正受益,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意识。
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实践培训、徒弟制度等各种形式的培训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实际技能和操作能力,提升其职业素质和适应性。
其次,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农民的专业素质。
农业科技创新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前提。
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全面推进现代农业,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农民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技能。
此外,还应加强强农技术推广,提升农民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培育新型农技推广队伍,不断提高农业知识普及水平,推进农业生产、技术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增强新型农民的自主创新和竞争能力。
最后,通过社会与政府的合力,构建健全支持制度,推动农民的全面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农业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要,制定适宜的政策和标准。
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农民队伍
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农民队伍■宗永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 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21年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 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民族要复兴,乡村 必振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 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解决好发展不平衡 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
全面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迫切需要培养造就高 素质的农民队伍。
―、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至关重要2017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 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就地培养 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此 后,农业农村部先后下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农民 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 2020年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的通知》《农业农村部 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冬春农民大培训的通知》,连续3年分别对农民培训的意义、任务、要求等做了 明确规定,充分体现了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的极端 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高素质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 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 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 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主要包括生 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
这三 种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彰显出高素质农民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高素质农民与普通传统农民的区别 在于,高素质农民善于用好政策与市场“两只手”,善 于把科技和产业融合在一起,善于带领一方群众脱贫 致富。
因此,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意义重大。
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是建设新型农业生产经营 体系的战略选择和重点工程,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现 代化的现实选择。
努力培育和造就当代中国新型农民
• 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农民素质的高低直 接关系农民收入增加以及农村和整个国民经济 发展。农民的低素质状况必然影响到农业产业 化、农村现代化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也影 响到整个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果 物质上的脱贫不同时伴随文化科技素质的脱贫, 以及引起生产经营方式和观念的相应变革,真 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将难以实现。
4.农民的经营知识与市场知识缺乏。
• 在我国广大农村,平均每一千万乡村人 口中只有9人接受了农业高等教育,每一 万乡村人口中只有3人接受了农业中等专 业教育,每一百人中有14.9人次接受了农 村技术培训。
三、立足新要求,构建提高农民素质、 培育新型农民的完整体系
• 1. 努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的生产 和生活方式,为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 型农民奠定物质基础。 • 2.改革和发展农民教育,形成提高农民 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教育新格局。 • 3.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创造提高农 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良好社会氛围 和环境。
3.新型农民必备素质的基本依据。
• 第一,“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是农民整 体素质的核心。 • 第二,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是由 农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地位决定 的。 • 第三,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是适 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四,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是提 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迫切需要。 •
3.科技素质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分析
• 第一,从整个农村教育体系来看,农村“三 教”(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分割或 残缺,农村教育脱离实际,使得农民素质不能适 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 现实中,与其他同龄人相比,能读完高中升入大 学的农村人口最多不超过其总量的5%,而且这 些已升学的大学生很少再回到农村。 • 由于在基础教育中忽视农村劳动技术教育,使得 回乡青年中的大多数并不具备农村各产业生产 技能而沦为“农盲”。
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方案
建立完善的培育质量监控机制,确 保培育过程的高质量
培育质量监控与评估
鼓励农民参与培育质量评估,提高 农民满意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定期对培育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 现问题并改进
建立培育质量评估标准,促进培育 工作的规范化
财政支持:提供资金支持,包括补 贴、贷款和税收优惠等
政策支持措施
培训对象:从事农业生产的农 民、农业合作社成员、家庭农
场主等农业经营主体。
培训目标: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 法律素养,使其了解和掌握农业法 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
农业法律法规培训
培训方式:采用集中授课、案例分 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注重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农业法律法规 的解读、农业合同的签订与履行、 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等。
维护等
培训方式:线 下培训班、网 络课程、专家
现场指导等
培训对象:高 素质农民、农 业技术人员等
培训目标:提 高农民科技素 质,促进农业
现代化发展
农业经营管理培训
培训内容:农业政策法规、农 业经济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 等。
培训方式:线下培训、线上培 训、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相结
合。
培训目标:提高农民的农业经 营管理能力,培养一批高素质 的农业经营主体。
制定培育计划:围绕培 育目标,制定详细的培 育计划,包括培育内容、 方式、时间、地点等。
确定培育对象:根据培 育目标的要求,确定符 合条件的培育对象,并 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选 拔。
实施培育计划:按照培 育计划的要求,组织专 业人员对培育对象进行 培训和指导,确保培育 质量和效果。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农民的整体素质高低、致富能力大小,是关系全面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问题。
将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作为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我村农民的现状分析为贯彻落实一号文件精神,我们利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我村百余民农民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我镇绝大多数农民的综合素质比较低,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主要表现为:1.文化科技水平偏低。
在文化素质方面,我镇农村劳动力以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为主。
在科技水平方面,我镇绝大多数农民的专业技能偏低。
在劳动力结构方面,目前我镇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大多是以妇女为主的中老年人,外出务工农民多以农闲时间打零工和从事笨重体力劳动为主。
2.发展经济和增收致富的思路狭窄。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多数农民对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适应市场的能力低,发展和增收的本领不高。
3.法规政策观念淡薄。
我们在与农民座谈中,感到多数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了解浮浅,仅限于减免农业税、粮食补贴、村容村貌改善等。
对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立法和章程、以及能够产生的效益、农机补贴、阳光工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间接效益的政策,表现的比较淡漠。
4.生产经营能力较差。
5.思想道德素质较低。
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封建迷信、聚众赌博、小偷小摸等不良现象比较常见。
二、影响农民素质提高的因素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农村相对落后,从表面上看是经济的落后,原因是农民的文化程度、就业技能、创造潜能普遍落后,实质是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落后所致。
造成农民素质偏低的原因,一方面是受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农民自身缺乏积极进取、学习提高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有政府和社会在教育、卫生、文化和培训资源的供给和整合方面不足和不合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