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的突破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课件
C.首句从秋景描写入手,烘托了浓重的悲秋氛围。
基础知识运用错误
C.首句从秋景描写入手错误。
首句并没有“秋景描写”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鹭 鸶杜 牧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鹭 鸶郑 谷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对鹭鸶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杜诗以雪、青玉为喻,突出了鹭鸶的惊艳形貌;郑诗以“闲”“静”来刻画鹭鸶的安静情态。B.两首诗都以鹭鸶为描写对象,但形象大不相同。杜诗中的鹭鸶嘴青毛白,矫健敏捷;郑诗中的鹭鸶娴静从容,自由自在。C.两首诗的写景顺序相反,杜诗由近及远,从近处的鹭鸶转向碧绿的远山;郑诗由远及近,从远处的池塘转向近处的鹭鸶。D.两首诗的意境不同,但热爱生活的乐趣相近。杜诗描画的是鹭鸶捕鱼图,充满生趣;郑诗描画的是鹭鸶休憩图,娴静自在。
常见的陷阱设置点:1.意象意境分析不当2.基础知识运用错误3.词句解说歪曲原意4.主题情感分析不当 5.手法分析张冠李戴。
秒找“易错点”技能
找到选项中的“不合逻辑”
❶易错点技能汇总
找到选项中的“因果关系”
找到选项中的“负面否定词”
找到选项中的“字面解释义”
找到选项中的“极端绝对词”
找到选项中的“季节时间词”
D.这首闺怨诗多处运用神话或典故,想象丰富,意象特殊,天上人间,尽显浪漫色彩,体现了李贺诗歌的特殊风格。
诗歌比较阅读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 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 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 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 故宫惟有树长生。
•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 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 说明。
•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 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
• 同一种意象,在不同意境中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 例如毛泽东的《咏梅》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 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 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 半峰残月一溪冰。
•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具体说明。
•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 简要分析。
乌衣巷 (唐)刘禹锡
其形象就明显不同,前者是傲霜挺立、笑看风物 的形象,后者是寂寞孤独、无衣无着的形象。
• 在把握诗歌形象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化 拓展,进而理解不同题材的诗歌的思想内容的差 别,并作深一层的比较阅读。
• 将不同题材的诗歌进行比较赏析,可以走进诗人 丰富的内心世界,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得到美 的享受,心灵得以陶冶净化。
诗歌比较阅读
• 比较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读诗的趣味,培养学生 较强的应试能力,比较阅读是提高学生鉴赏能 力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一、把握形象是诗歌比较阅读的重要途 径。
高考语文古诗阅读突破选择题
【读懂诗歌】
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
刘禹锡
杀气阵阵逼蓝天,瑶民队伍好雄壮。
海天杀气薄,蛮军步伍嚣。 西山红叶林尽染,烧过草地好围歼。
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 围合繁钲息,禽兴大旆摇。 张罗依道口,嗾犬上山腰。 猜鹰虑奋迅,惊鹿时跼跳。 瘴云四面起,腊雪半空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 ——突破选择题
突破选择题 ——“扫除外物,直觅本来”
目录 CONTENTS
一、明确古代诗歌客观题四大设误点 二、突破诗歌综合性选择题“三步骤”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主要考查形象、语言、表达 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四大考点。选择题和主观 题只是题型不同,考查内容和角度没有变化。解答诗 歌选择题时,考生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找到选 项的设误点,仔细分析,认真比对,就可以顺利作答。
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 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 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 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 一缕。”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 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 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 “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 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 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边练边悟】
夏日题老将林亭①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张蠙
A.首联写出了老将在经历百战之后,有功成
身退之感,喜欢安静的生活,表达出老将对于仙家
关于高考诗歌鉴赏中比较阅读的教学思考
关于高考诗歌鉴赏中比较阅读的教学思考诗歌鉴赏作为高考文学类题型的重要部分,是考生们备考复习的重点之一。
在诗歌的阅读和鉴赏中,比较阅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比较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将对高考诗歌鉴赏中比较阅读的教学思考进行探讨。
比较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在阅读同一题材或同一主题的不同诗歌时,学生可以发现诗歌中的共性和差异性,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诗歌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中所蕴涵的哲理和情感,从而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比较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对诗歌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诗歌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以及主题、意象、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这样的比较和分析过程,能够促使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分析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开展比较阅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定合适的比较对象。
教师在设置比较阅读任务时,应该选择题材相近、主题相似的两首诗歌作为比较对象,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2. 引导学生深入比较分析。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对比较对象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找出诗歌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3. 关注诗歌的语言和结构。
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重点关注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特点,帮助学生分析诗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的艺术魅力。
4. 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比较阅读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在对诗歌进行比较分析的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14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篇
阅读理解——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篇今天这堂课呢,我们继续来学习诗歌鉴赏。
今天考点可是重头戏,近几年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儿中都非常热门——比较阅读。
什么叫比较呀?即两两相比,放到诗歌里呢就是两首诗歌让我们比较着看,比较着体会。
它既考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能力,又考察我们的比较分析能力。
同学们又要开始喊了:难上加难,简直是强人所难嘛!老师还是想说,不难不难~无论什么样的比较阅读,考点只有两个——诗歌特点和情感表达。
今天我就要为同学们送上三把解题金钥匙,轻轻松松解决比较阅读。
解题之前同学们先来欣赏三首名篇,分别是杜牧的《泊秦淮》,刘禹锡的《乌衣巷》和邓剡的《唐多令》。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第二首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还附上了注释:乌衣巷:位于秦淮河畔,东晋时名门望族的聚居区。
王谢:指王导和谢安,二人均为东晋时的权贵。
第三首唐多令邓剡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本首诗的注释是:邓剡,南宋人,坚持抗元,南宋政权最后的据点崖山失守后被俘。
此词为作者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南京时所作。
同学们发现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吗?这三首诗都是怀古咏史诗~按比较阅读题所占比例来看,咏史怀古诗称第二,就没题目敢称第一!因此,这里就隐藏着比较阅读的第一把也是最重要的一把金钥匙——知人论世。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的体裁类型、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等等。
咏史怀古诗在时空感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诗人多将现实和历史糅合在一起,两重时空并置叠映,使人们既能穿越于时间的隧道,在眼前呈现出当年的光影;又能感知于当下,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实感。
作者的朝代往往也透露解题的思路。
上面三首诗的作者都生于唐宋覆灭时期。
高三语文求同存异----诗歌的比较鉴赏
求同存异----诗歌的比较鉴赏纵观近年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不难发现,其题型由客观选择到主观表达,其内容由对一首诗的鉴赏到对几首诗的综合比较,呈现一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趋势。
而分析近几年(特别是2004年---2008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诗歌鉴赏题,更会发现一种共同走向:提供多首(多为两首)内容相关的诗歌,要求考生阅读后对相同之处进行分析,对不同之处进行比较鉴赏。
很显然,其难度比直接分析一首诗有所增加。
这既是高考诗歌鉴赏题发展成熟的表现,更是对学生古代文学文化积累的更高要求。
总之,考题体现了一种考查方式的综合性、视野的开放性。
我们不妨先来看几组具体的高考诗歌鉴赏题: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浙江卷)(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 _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天津卷)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既然如此,在进行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时,我们主要关注对单首诗歌的鉴赏,也要在此基础上突破比较类诗歌鉴赏。
一、考查角度及设题特点。
经过仔细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比较类诗歌鉴赏题设问角度并没有离开鉴赏诗歌的常规考点,其设问角度都是从体裁、意象、意境(气氛或画面)、炼字、思想情感、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异同的比较。
1.看体裁(2003年春季北京卷)(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___。
这两首都是抒发________。
2003年春季上海卷)(1)从这两首七绝的内容看,它们都属于 _____诗。
高考古诗鉴赏比较阅读题型解题方法与思路
高考古诗鉴赏比较阅读题型解题方法与思路古典诗文2011-05-27 05555d56b7b401017joz高考古诗鉴赏比较阅读题型解题方法与思路高考古诗鉴赏比较阅读题型增加了题目难度,它要求考生在比较中完成对诗歌的赏析,如何在解题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思路,以减少失误,赢得高分呢?首先,必须了解诗歌对比阅读的选材。
题目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感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或是语言风格不同。
其次,了解命题角度。
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
第三,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
可以分为“同中求异”“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是“同中求异”这一类型。
应对策略一、读懂诗歌,理清大意。
两首诗放在一起对比阅读,难度是增加了,但是,只要读懂每一首诗,然后再比较,答题应该不难。
怎样才能把一首诗读懂读通呢?应该是先读标题,因为标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其次读注解。
最后读诗句,把从标题和注解中得到的信息用到诗句中去加以印证。
读诗句时先把它当作古文来读,再把它当作古诗来读,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及诗歌营造的整体意境对诗歌作诗意的解读。
二、辨别异同,知同辨异。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如题材相同;“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
“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去,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
鉴赏答题之际,可以从题干对另一诗的解说中得到启示,从“同”中比较,发掘出“异”处。
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提分方略
③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 请简要 分析。
④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 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观点题答题要求:
审清题干(观点是什么) +寻找依据论证观点(怎么做)
问题: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 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运用直抒胸臆的方法。 “海内”两句直接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襟怀,而“无为在歧 路”的“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 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
问题: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 简要分析。(6分)
• 翻译:胸中自有军事谋略, 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 空怀豪情。草书如同行军 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 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 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 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 泻而下。以端溪出产的砚
【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 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
去吧,去吧,还说什么呢?
怀理想;颈联的“浦楼”两句和尾联的“去去”两句一实 一虚,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担忧之情。
你所去的长安是在太阳那 边。
例2.
(2018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 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
天色已晚,此地与襄阳距离遥远,将来你 到达襄阳时,已经是明年春天了。
诗歌比较鉴赏
② 方式:是同中求异还是异中求同?还是辨析异同? ③ 比较点:景境情?表现手法?语言风格? 3. 分清条理、组织答案
诗歌鉴赏常用词语、术语 评价诗歌内容的词语: 咏物抒怀、怀古之作、思乡思亲、爱国颂歌、 游子生涯、山水田园、军旅生活、乡土气息、 城市风貌,爱国热情、忠贞爱情、青春颂歌、 校园生活等。
篇目
主要意象 意境
手法
情感
《泊岳阳楼下》 岸风夕浪、舟 雪寒灯、鲲鹏
壮阔、凄冷
借景抒情、 对比、用典
对动荡时局的担忧,但也有 着鲲鹏般远大的报国热情
《登高》
风天猿、渚沙 鸟、落木长江
萧瑟、悲凉
借景抒情
老年多病漂泊西南的感 叹,凄凉孤独的无力感
参考答案:
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2分) 异:①《泊岳阳楼下》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卜,但是诗
探求新知 比较角度三 表达技巧比较鉴赏
• 试题中有的明确要考察的表现手法,有的没有明确表现 手法,但都需结合作品分析、比较。
比较手法技巧解题方法:
1.审清题干,明确考查的表达技巧的类型。 2.熟知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 3.结合诗句比较分析各自的表达技巧及效果。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比较两首诗表现手法的不同。(6分)
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
阅读一下两首诗并思考:《泊岳阳楼下》抒发的情感与《登高》有何异同?
易错点35: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抓不住要害(解析版)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易错题易错点35 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抓不住要害【典例分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附)《书愤五首·其一》(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下面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
B.颔联写诗人看破人生世相后的闲适心情,卧居小楼静听春雨,想象杏花连夜开放,颇惬意。
C.颈联表面上写诗人闲居小楼写字品茶消磨时光,实际表明自己不能建功立业的焦虑郁闷。
D.尾联不仅道出了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恐为其所化的意思,所以要早回家。
2.《临安春雨初霁》与《书愤》作于同一年,两首诗中都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答案】1.B2.表现重点:《书》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表现了报国之志难酬的悲愤和抑郁;《临》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
诗歌风格:《书》严肃而激愤,沉郁顿挫,深沉蕴藉,而《临》具有诙谐意味,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表达内心的忧愤。
【分析】1.B项,“闲适心情”“颇惬意”错误,“小楼一夜听春雨”说明诗人一夜未眠,表达的应是他的郁闷之情。
故选B。
2.表现内容不同:《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追叙自己早年的宏图大志和气壮如山的爱国热情,既有对世时艰难的慨叹,又有对自己当年抗金复国的壮心豪气的袒露,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高中语文阅读题 抢分策略 掌握诗歌比较鉴赏的“4个角度”
高考解码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癸巳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①
突破方略
跟踪检测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②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早 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③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抢分策略五 掌握诗歌比较鉴赏的“4个角度”
的“4个角度”
抢分策略五 掌握诗歌比较鉴赏的“4个角度”
高考解码
突破方略
跟踪检测
在近年的古代诗歌的鉴赏题目中, 比较鉴赏因其更加有利于 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而逐渐成为新宠。 这种题型 一般是命题人用两首诗歌考查一个考点,从诗歌的意象、意境、 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方面设置题目。 这种题型既是高考诗歌鉴赏题发展成熟的表现, 更是高考对 “新课标”精神的重点体现和积极回应。 由于其难度比直接分析 一首诗有所增加, 考生看到此类型题往往不知所措, 以致失分较 多,因此二轮备考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高考解码
突破方略
跟踪检测
专题七
古代诗歌阅读
抢分策略五 掌握诗歌比较鉴赏的“4个角度”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比较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 比较鉴赏诗歌的语言 比较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比较鉴赏情感态度
抢分策略五 掌握诗歌比较鉴赏的“4个角度”
高考解码
突破方略
跟踪检测
抢分策略五
掌握诗歌比较鉴赏
抢分策略五 掌握诗歌比较鉴赏的“4个角度”
高考解码
第三步:选择一个观点,规范组织答案
突破方略
跟踪检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阅读,让古诗词教学熠熠生辉——王君古代诗词整合教学片段赏析
比较阅读,让古诗词教学熠熠生辉——王君古代诗词整合教学片段赏析一、古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义务教育阶段,无论小学还是中学,诗词数量都占据着较大的比重。
2014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在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
”可以看出,古代诗文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6年9月1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开始投入使用,这套教材较之以前各个版本数目增多,题材多样,文质兼美,注重诵读和延伸,从各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满足了学生不同层次的阅读需求,符合课标关于古诗文阅读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
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二、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古诗词虽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经过千年历史淘洗,依然熠熠生辉。
但因古诗词语言凝练、含蓄蕴藉,情感细腻丰富,学生理解不透彻,古诗文教学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避而远之的难题,在授课中常出现以下问题。
(一)年代久远,理解困难由于古诗词出现在千百年以前,用文言写成,又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
如果不借助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及相关写作缘由,很难读懂,这让部分学生“谈古色变”,不敢轻易接近古诗词,上课常常是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思绪飘飞”,两者很难达情感共鸣,更别提爱上它们了。
(二)重视积累,淡化赏析教材编选的古诗词文质兼美、传诵千古,但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老师往往重视背诵和默写,而忽略了对诗人情感的剖析及诗词意境的体味。
一节课的时间非常有限,诗歌多以讲授形式完成,很多学生不理解大意,无法很好鉴赏诗歌,教师就以灌输和做笔记的方法,先记好笔记,自己去理解,导致学生负担重,会背诵会默写的诗词,却不知道其中的微言大义,长此以往,学生的鉴赏能力没有丝毫提高。
(三)课内容零碎,记忆不深初中古诗词穿插在教材的不同年级、不同单元的现代文中,学生学到的是这首诗的大意、背景,学完诗歌再学现代文,很难形成整体的、系统的观念。
诗歌鉴赏中的对比阅读题浅析
问 : 比较 感情 。
“ 有 ” “ 有 ”流 露 出诗 人 的 不 同 应 犹
图景 .表 现 了 诗 人 的 隐 逸 情 怀 。孟 诗 “ 鸟” “ 啼 风
雨 声 ” 重 在 声 音 ,运 用 白描 手 法 ,描 绘 了 一 幅 春 天
析 :① 应有 :这 两字蕴涵 丰富 ,表现 了诗人孤
寂 中 寻 找 旧 迹 的复 杂 心 情 , 既有 希 冀 与 自信 ,也 有 失 意 与 怅 惘 ,更 有 寻 而 未 见 的 不 甘 心 。② 犹 有 :去
早 晨绚丽 的图景 ,抒 发 了诗 人热爱春 天 、珍惜 春光
的 美好 心情 。
( ) 比较 诗 作 的情 感 和 感 情 基调 二 诗 歌 的 出 现 伴 随 着 诗 人 的 强 烈 的 思 想 感 情 。感 情 之 于 诗 ,如 血 液 之 于 人 体 ,如 水 分 之 于 花 草 ,它 是 诗 歌 的生 命 。 对 思 想 感 情 的 领 悟 是 诗 歌 鉴 赏 的 重 中之 重 。作 答 时 应 该 从 诗 歌 的 意 象 出 发 .仔 细 体 味 诗 人 所 表 达 的 情 感 ,找 出 其 具 体 的 细 微 差 别 ,准 确
要 准确 作 答 。
问 :试 析二 诗 意象 的 异 同 。
答 :同—— 都 以春天景物 为描写 对象 ,都有春
雨 、落 花 、 啼 鸟 。 异— — 王 诗 “ 红 ” “ 雨 ” 桃 宿
“ 绿 ” “ 烟 ” 色 彩鲜 艳 ,重 在 视 觉 形 象 ,描 绘 了 柳 朝
一
幅 雨 后 清 晨 田园 生 活 的 宁 静 闲适 而 又 美 好 的 生 活
较 鉴 赏 具 体 作 品 的 时 候 .不 仪 要 着 眼 于 意 象 的 异 I 司, 还 应 透 过 其 表 象 ,注 意 诗 歌 所 包 含 的 旨趣 、所 体 现
22版:微专题 突破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
突破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在近年的古代诗歌的鉴赏题目中,比较鉴赏因其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而逐渐成为新宠。
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和单一诗歌鉴赏的设题角度基本相同,都从诗歌的意象、意境、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方面设置题目,不同的是比较鉴赏题需要考生针对两首或者三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解答,或对同一首诗歌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鉴赏解答。
从大方面看,比较鉴赏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
1.提问方式(1)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给出一首诗词和学过的课本上的诗词篇目或诗句,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3)给出一首词,对其上下片感情、手法等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4)辨析一首诗词不同版本各自的妙处。
2.一般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者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客观题相比主观题较为简单,只要会做主观题,客观题也就不在话下了。
突破点比较鉴赏题答题四角度角度1:形象角度方法指导形象特点比较两注意1.注意意象本身所包含的传统内涵。
如杜鹃代表着悲情,松柏象征着坚贞。
2.揣摩诗中意象自身的特点。
要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与内在特点,归纳出其表层义和深层义。
典例(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课件
2.比较手法
(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课堂小结
借助支架明诗意 审准题目辨异同 句式一致规范答 比较之中见真章
作业布置
进行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
学习目标
我能掌握比较鉴赏题的解题思路
A
我能通过不同角度理解诗歌
A
我能明白命题者的意图,精准审题
A
我能规范答题,体现比较思维
A
等级
B
C
B
C
B
C
B
C
翻译:你不必为取哪条道而犹豫,因为太阳就是你的“路标”,有 日在天,而长安即在日下。(反用典故)
2.比较手法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 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①送别杜少府时,诗人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直抒胸臆,诗 人和杜少府虽然各自天涯,距离甚远,但如同邻居一样相近,友谊长存。 诗人借此来排遣与杜少府离别的愁绪。 ②送别唐少府时,诗人说“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化用典故,将 对唐少府的不舍化为劝勉,劝勉唐少府要以太阳边的长安为目标,为 了心中的理想抱负而奋斗。诗人借此排遣心中离愁的苦闷。
4—3 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 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 自己的评论。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 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 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喜欢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 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在文学鉴赏 和语言表达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 美品位。
如何进行诗歌的比较阅读
如何进行诗歌的比较阅读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195-01诗歌鉴赏多文本比较阅读是开阔学生视野,提升理解能力,积累鉴赏方法的重要手段。
科学合理进行比较阅读是语文课堂的操作准则,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诗歌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驰骋想象,激活文字,創设形象,让学生透过文字看到画面,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在讲授《虞美人》和《一剪梅》的比较阅读时,先播放电视剧《问君能有几多愁?》片头曲,哀婉、绵长的曲调,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画面,浑厚、动情的旁白,给学生以视听冲击,感性认知,燃起情感热浪,学习的热情。
讲授《一剪梅》,先播放音乐《一剪梅》,在音乐清凉、幽然的意境中润物细无声,进入教学情境中。
激活文字,创设形象,设置情景,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诗歌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难以逾越。
教学中需要找到对比点,架设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领略内涵的目标。
例如: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李贺的《梦天》进行对比,分析两首诗在主题和意境上的差异。
同为游仙诗,同为绝望于现实,于是驰骋奇幻的想象于尘世之外。
因为作者的经历和艺术风格的差别,导致主题和意境的差别。
李贺是“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注定他的诗是幽深、神秘、阴柔、纤弱的;李白是昂扬振奋,潇洒出尘的。
李贺满腹才华和旷世济时的宏伟抱负,被无边的黑暗和苦闷挤压到了生命的死角,聊以慰藉只有用心灵的浮光暗影来编织自己虚幻的梦。
这首诗是他苦闷的象征。
架设桥梁,明确比较点,是领略诗歌内涵的途径。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夕阳枯草寻常物,解读都为绝妙词”。
什么叫“解读”?“解读”就是放飞思绪,“解读”就是展开联想与想象的双翼,“解读”就是迸发创新思维火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的突破
作者:文庆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1年第05期
摘要:近年来诗歌鉴赏比较阅读是高考的一大热点,对学生来说也是一大难点。
针对这个问题,指导学生找出诗歌的比较点就非常重要了。
有效的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找出相同的素材在不同作家笔下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差异和风格差异。
找准一个明确的赏析切入点,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聚焦于两首诗词的相同之处,再来挖掘其中包含的不同意思,这样做出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就不难了。
关键词:诗歌鉴赏;比较阅读;手法;情感
诗歌鉴赏是高考的一大难点。
而近几年来,湖北、浙江、重庆、辽宁、江西等几大省市高考的诗歌鉴赏题都有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来考查。
可见,比较阅读已成为了高考的一个亮点,更成了高考的一个热点。
诗歌比较阅读题在出题模式上,大致有两种思路:一是把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两首同题诗歌放在一起,要求考生进行比较阅读,把握诗歌在手法或情感内涵上的差异;二是抓住不同诗歌中的相同词汇、相同意象,要求考生进行深度赏析。
从表面上看,这样的出题模式似乎加大了考生的文字阅读量,拔高了试题的难度。
其实不然,相对于针对某首诗歌的独立分析,比较阅读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赏析切入点,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聚焦于两首诗词的相同之处,再来挖掘其中包含的不同情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两首诗词互为参照、互为解析,考生稍加分析即可大致把握两首诗歌在情感、意境或表现手法上的差异。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找出诗歌的比较点。
一、相同的手法表达不同的情感
如2005年语文高考浙江卷的诗歌鉴赏为杜牧的《齐安郡中偶题》和杨万里的《暮热游荷池上》,要求考生对这两首词进行比较阅读。
命题如下: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结合手法分析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
此题中的两首诗歌都是写景诗,两首诗后两句的描写对象都是“荷”,考题就围绕意象“荷”展开。
经过比较可以发现:两诗中写荷花“相倚恨”“暮犹愁热”,都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
但赋予了“荷”不同的情态。
杜牧的诗用拟人写“绿荷”因有“情”而“相依”,因有“恨”而“回首”。
绿荷原本无情、不应有恨,是诗人之恨,表达了诗人芳时不再、美人迟暮之恨,流露了伤感不平之情。
而杨万里的诗用拟人写“荷花”因为“愁热”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不敢抬起脸来。
生动有趣地展现了荷花的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对荷的怜爱、喜欢。
又如2011年成都“二诊”诗歌鉴赏题同样是考相同的表现手法表达不同的情感。
命题如下:
古风·孤兰生幽园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兰陆游
南岩路最近,饭时已散策。
香来知有兰,遽求乃弗莸。
生世本幽谷,岂愿为世娱。
无心托阶庭,当门任君锄。
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此题中出现的两首诗歌都是咏物诗,两首诗的描写对象都是古诗常用意象“兰”,考题就围绕意象“兰”展开。
经过比较可以发现:两首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李白的诗借兰花生在幽园,被荒草埋没,无人欣赏的处境,表达了自己有才却无人赏识的忧叹;而陆游的诗借兰花独处幽谷,不愿沦为世人玩物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权势,洁身自好的情怀。
二、不同的手法表达相同的情感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两首诗都表现了相同的情感,但二者三四句的抒情方式却截然不同,请简要分析。
此题选用了两首写景诗来比较阅读。
经过比较可以发现: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初春的喜爱。
杜甫的诗运用了借景抒情,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欢悦的初春图: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燕子不停飞翔,衔泥做巢;春日冲融,日丽沙暖,沙鸥在溪边沙洲静睡。
而韩愈的诗则是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用“最是”二字,写了初春景色是一年中最美的。
如2010年高考语文天津卷中的诗词鉴赏,同样是考查不同的手法表达相同的情感。
命题如下: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感情?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采用了反面烘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此题选用了两首送别诗来比较阅读。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不同在司空曙的诗是诗人在暮春时节送别友人时所作,诗中主要借助“花飞”这一意象来正面烘托送别时的悲伤之情。
而雍陶的送别诗是诗人在早春时刻送别蜀地友人时所作,诗中借用山鸟、江风和新雨等早春清新之景来反衬离别之情。
可见,近年来高考诗歌鉴赏中的比较阅读题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答题思路:首先,考生在初读的过程中应能敏锐地找出不同诗歌文本中的意象,即明确相同点。
这通常是考点,这样的感知为后面展开思考奠定了基础,节约了时间。
然后,读题看考点是什么,即明确比较点,是比较手法还是比较情感。
再抓住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或意象,对诗歌文本进行第二轮细读。
在细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品味相邻诗句中与此的相同点或意象相关的词,从而对诗歌的情感色彩形成一个大致准确的感性体悟。
这样找准比较的突破口,做出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就不难了。
(作者单位四川省德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