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演绎新理念新标准塑造新角色(1)

合集下载

新课标下的理念和角色转变

新课标下的理念和角色转变

新课标下的理念和角色转变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

它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育的全新教育模式,特别是“教”与“学”的模式发生了根本变革,即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

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自始至终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学习氛围,积极创造条件,力求让学生自觉、主动、愉快地探求新知。

一、摆正学生的位置,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营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因此教学中,我注意摆正学生的位置,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二、重视实践活动,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条件。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

活动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适时创设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

下面就以人教版高二Unit 11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为例,来说明我是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的。

教学目标:学习表达愿望的句子:I want / wish / hope to…; My plan is to… ; I hope that…,I’d like to…,etc.能力目标: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和调查任务,把所学的语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和运用英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乐意参与课堂活动,在课堂中积极说英语,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能够流利地表达I want / wish / hope to…,等表达愿望的句型教学步骤:一、歌曲热身T:Let’s enjoy a beautiful song“Make a wish”OK?Ss:OK.评析:教学热身是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形式之一。

新课程 新理念 新天地(1)

新课程 新理念 新天地(1)

提要: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展开,其范围之大、进展之快、效果之著,都是以前几次课程改革不能达到的。

这次课改促使人们对以往的教育观进行反思和置疑。

作为处在改革阵地前沿的教师,必须明确新课程改革所包涵的基本理念,切实在教学中贯彻这些理念,才能创造出一片新天地,不让课改成为一句空口号。

大家都关心的是,新课改到底提倡了哪些新的教育理念?作为美术老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应对呢?本文就此发表一些个人的思考和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理念正文:新课改是以新教材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新教材传达了新课标培养目标的三大领域,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与方法。

这表明,教材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越传递知识的界限,升华为培养人。

这是新课改带给我们的第一个新理念——新的教材观。

以我区现在试行的湘版美术实验教材为例,(以下课例均出自湘版美术实验教材)我们可以看出下面几个方面的变革:1、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

新的教学目标观,体现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本位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

教学不仅是获取知识与技能,更要学会获取,培养学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个性的解放与发展。

比如《寻找美丽》,教学活动是“找自己认为美丽的物品,谈自己喜爱的理由”,按旧的标准来说,这样的课根本没有“知识点”。

我认为它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每个人个性化的审美观。

又如《小鸟找家》,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帮助弱者的美好情感,绘画的训练要求为这种情感提供了表现和宣泄的载体。

《我的太阳》,这一课的标题就很能说明编者的意图,每个孩子心里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想象王国的太阳,他们在绘画中寄托的情感就很不一般了,这样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对自己个性审美和想象的肯定与自信。

2、课程。

新教材的课程内容“体验”味很浓,更加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强调在学习过程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新课标 新理念 新角色

新课标  新理念  新角色
21 0 0年
《 刚师范专科 学校学报 》 和
J1 0 0第 2 销六期 u. 1 2 9卷
总第 6 8期
新课标 新理念
新角色
袁汀 陈莉萍
(. 1连云港职 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 连云港 220; . 206 2复旦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上海 208) 003
L : j 使英语 捅婺 标 教学朝 个性化 学习、 主 自 式学习方向 发展, 而使教 但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伞身心地投入或参与。他们通常所做的也就 从 师从
比起知识传授者,他们比较熟悉教学法。他们能够使用恰当的教学 技巧和组织程序帮助学生们学习科目。 解释传授” “ 可能会是这些技 1引言 . 巧中的一个方法,但只是可选方案中的一个例子。这类教师总是设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教育不仅要关注教学的量,而 法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并投入大量的精力寻找恰当的有趣的活动使 且要关注教学的质,贯穿整个 《 纲要》的核心思想是 “ 一切为了每 他们参与,然而,他们仍然明显地在控制着课堂以及课堂中所发生 位学生的发展” 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 的一切。 。《 学习、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 33助学者。从根本上讲,教学过程是与他人合作的过程。这 . 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 类教师了解自己的专业,丁解教学法,同时也知道课堂中学生们作 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无论改革的目标、内容还 为个体或团体是如何思考的、如何感受的。这类教师在教学安排、 是评价等,都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在新的理念支持下,教师必 工作方法、建立合作关系以及营造课堂氛围时对学生们的感受和体 验一一作了回应。不仅如此,他或她本人的个性、态度对学生们的 然要接受新的观念和新的角色。 笔者将从新课标的理论支持——建构主义、教师观念的变化、 学习活动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师角色的变化三个方面论述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 这类教师很 自 信,与学生们共同分享课堂的控制权,甚至有时 2 纲要》的理论支撑 .‘ 全部交给学生们。课堂中的决策也是在与学生们的共同协商中制定 支持 《 纲要》 的理论有 多方 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建构主义 ,使 的。他们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为学生自己学习创造条件,他们可能 传统式”的教学活动,他们可能只是起个向导的 研究者和教师从认识论的高度进一步去揭示外语教学活动的本质。 不会过多地参与 “ 从哲学角度讲 ,建构 主义缘 于后结构主义 ,汇入后现代 主义。 作用,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信息。他们考虑的是如何促使学习 该理论反对结构主义所崇尚的理性主义,而注重非理性的事物,强 步骤的发生,让学生们意识到学习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对学习过程 调主体的能动性和实践性。从心理学角度讲,它是行为主义到认知 进行反思,并努力去挖掘有助于他们有效学习的程序、教材、技巧 . 主义之后又一发展阶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来源于皮亚杰的 或方法,让学生们更多地使用语言而不是让他们聆听语言方面的讲 个人建构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论。皮亚杰强调知识在学习主 座,允许学生们犯错误、进行尝试、并从中吸取教训。 体内部的自 然形成,莺视个人的个性化过程,提出了图式概念、认 这类教师意识到外语教学不能只注重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即思 知发展阶段概 念、平衡概念 、双 向建构理论 。而维果 茨基 则强调文 维、记忆和分析等。学习者带到教室的不仅仅是纸和笔,随之而入 化对个人的渗透和塑造作用,强调成人协助下儿童高级心理机能的 的还有许多隐蔽的东西,如他们的需求、他们的希望、他们的生活 获得, 较为重视个人的社会化过程。 提出了 “ 高级心理机能” “ 和 最 经历 、他们 的情 绪等。学习者在课堂 中是整个一个人而不仅仅是他 近 发展 区”概念 。 们的思维过程。 新的学习经历是建立在以往的学习经历基础之上的, 建构主义的发展使人们对传统知识观、 传统教育观进行了反思, 学生们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历去学习和理解新的事物。给予他们 对他们 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 提倡现代知识观、现代学习观和教学观。例如,在建构主义看来, 机会,他们就会为自己作出重要决策, Sr ee 19 )在描述教师的种类时指出,这种划分只是粗 cvnr(94 i 课本知识只足一种关于某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因此, 不能把它作为绝对知识让学生强行接受 ,不能用 社会 性的权威去压 略地分类,也许一位教师兼顾几种类型教师的特征,然而,这三种 服学生。知识不足通过教师传授直接地获得 ,而 是学习者在 一定的 类型的教师代表着一种倾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助学者类教师是 情景中,借助于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 的学习资料通 过意义建构的 最理想 的。 方式而获得。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括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叫个 要想成为一名理想的教师,要能充、好中介,教师本人应该做 当 部分。教学的H 标就在于为学习者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 到以下三点:尊重学生、为他人着想、真诚。当教师具备了这三种 3师观念的改变 . 品质,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就变得融洽,之间的交流就会变得自然和 在建构主义支撑下的新课标提出教师应摆脱传统的角色——信 真诚。整个教学氛围就会变得积极、催人奋进。在这样的环境下, 息传递者,而应该发挥 “ 中介 ”的作用 。维果茨基提 学习者个体 学习者不畏艰险和挑战,他们的自尊心和 自 信心倍增,渐渐地他们 发展有现实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 发展水平 两个层次,两水平之间的 会主动 承担起 学习的责任 ,而不是被动地等 待教师之 努力。在这三 区域被称为 “ 最近发展 区” 在维果茨基看来教师是两水平之间的中 项品质中,最关键的就是真诚,即教师应该摆脱教师这个头衔,忘 。 介,通过为学生建立理想 的学习环境 ,帮助学生获得发展、进步 , 掉教师的任务和角色,只是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普通的人。既然是普 从现实的发蜒区飞跃到潜在 的发展 区。新课标为教师带来的冲击胜 通 的人,就有脆弱的一面 ,就有 出错 的可 能,就 可能招致批评。认 过给学生带来的冲击。 识 自 是成为一名理 想的教师的关键 。 我 Sr ee 19 ,转 引 自G de,D adLMi  ̄99 cvnr(94 i  ̄ nr .n . l 1 )通过 l 9 e 综上所述,新的 《 纲要》要求教师要接受新的观念,即学生的 调查发现教师有三种类型: 学习应该以自 主学习为主,教师只是自 主学习过程中的顾问。 31知识传授者。很多教师非常了解 自己的专业,但他们的教 . 4 教师角色转换 学法知识极为有限 ,这种教师主要依靠 “ 释” 讲授 ”来传授信 解 、“ 前文 已经提到,在新的 《 纲要 》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急剧的 息。在传授过程中,教师可能会注入大量的激情、智慧、诙谐、想 变化,从传统的信息传递者转变为顾问、策划者、监督员等。就作 象等, 此,他们的课可能会非常精彩 、有趣 ,而且信息量较大。 为顾 问而言,也有许多种形式 ,有技术顾 问、技 能顾 问、语言顾问 学生们被动地听着,也许偶尔会回答一些问题,也许也会作笔记, 等。研究者不但总结了角色转换的方面,而且研制了一些方法让教

新课程 新理念 新角色论文

新课程 新理念 新角色论文

新课程新理念新角色【摘要】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其鲜明的教育理念和浓郁的时代创新气息,赋予语文教师崭新的历史使命,呼唤语文教师转变角色,要求教师由教科书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民主平等的对话者、由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由学生课程成绩的评价者为转变为学生课程学习的激励者。

这是语文教师职能的一次历史性转变,是现代语文教育史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新阶段和新境界。

【关键词】新课标创造性教师角色【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141—011、语文教师应由教科书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民主平等的对话者在目前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教师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对知识只能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课后,又陷入大量重复的作业、测试训练中,学习成了无法解脱的苦役。

其结果是学生或者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博闻强记,但思维的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发展,或者因不堪重负而厌倦放弃。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所谓对话,从教育学角度来说,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不存在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充满理解和建设性的双向交流关系。

既然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对话者,语文课堂教学是平等对话的过程,那么教师就应以“对话”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其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

正如加拿大专家史密斯教授所说的:“教师关注的并不是教。

即通常所谓的灌输条理分明的知识,而是保护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的环境条件。

”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师要淡化课程执行中的预定性和统一性,注重对话过程的再生性与多元性,不以有限的结论锁定无限的对话空间。

解读新课标,塑造新形象

解读新课标,塑造新形象

解读新课标,塑造新形象国家教育部2001年秋季颁布了《英语新课程标准》,用以规范和指导我国中学英语教学。

此标准的制定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根据外语学习的规律和我国目前外语教学发展的现状与需求,力求从教学的目的、目标、理念、内容、实施策略、实施手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

它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情感态度的过程。

新课程赋予了教师工作新的内涵和要求,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重新定位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

下面,我就教师针对学生的角色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作一个朋友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影响学生认知活动的效率。

学生只有对教师、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

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努力作一个学生的朋友,逐步缩短与学生的心理差距,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

1.接近学生。

以减少学生的生疏感、恐惧感,使之与教师相处有一种安全感。

在日常生活中,关怀每一个学生。

在教学中,注意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心理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

以教师的真挚情感和循循善诱的课堂教学感化学生,降低他们紧张和焦虑的程度,减低心理压力,满足他们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身心愉快的参与语言学习。

2.亲近学生。

关怀、肯定与认可学生,使之与教师的关系和睦。

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同样一节课中都能有所进步,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新课标、新角色、新教法

新课标、新角色、新教法

新课标、新角色、新教法万众瞩目下,《生物教学大纲》隐去了它外面的特殊光环,《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全面实行,一场前所未有的课程改革在神州大地掀起了滔天巨浪。

这场改革与中国延续几千年的教育观之间有着尖锐的矛盾,它要求教师摒弃自己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以新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重新武装自己。

这也是能否真正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所在。

如何走出旧的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又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呢?一个新的课题摆在了全国所有教师的面前。

一、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生物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生物问题;《生物课程标准》则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侧重于对学生生物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在能力方面,更强调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满堂灌”,学生知识掌握的多少尚在其次,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课程的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是一个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

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权利,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应面向每一个学生,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知识的获取,需要通过学生主动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1、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提出:改革过分注重课程传授知识的偏向,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可见培养学生能力,着眼学生未来发展,应是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

课堂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应在平时加以培养,也就是平时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由特殊例子总结出一般规律,重视知识点之间的串联关系。

如通过自学总结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特点,并与蒸腾作用做比较,比较它们在过程、现象、意义等各方面的异同点。

又如让学生比较四类动物心脏和血液循环的不同点,并得出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塑造新角色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塑造新角色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塑造新角色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课程环境,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带来一股全新的气息,也给我们的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素质教育首先应关注的是人,关注人的情感,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的完善,促进人的发展。

因此教师必须从传统角色中走出,重新审视自己,才能明确新角色,塑造新角色。

下面我就自己在课改实验中的学习和实践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明确新角色
(一)了解新课程
新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开放式的学习过程。

新课程环境的多元化使得教师具有更多的创新空间,可以通过教学来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再只是一个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了解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新期待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更是人的世纪,我们要培养的是会做人,会认知,会与人共处,能适应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

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既应像大海一样,具有“纳入百川”的博大胸怀,更能像浪花一样,执著追求,荡涤自己,给学生一片明净亮丽的天空。

二、塑造新角色
(一)成为新型的知识传授者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要发生很大的变化,要改变过
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式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这个角色的塑造,需要教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一个主体的位置上,这样才能真正由传统的“重教师的教”向新课程理念下“重学生的学”转变。

下面我们来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

新课标 新角色

新课标 新角色

新课标新角色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标准,这些理念和标准引发了教师这一角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因此,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角色有了新的期待:一、课改放开了教师的手脚,使教师从循规蹈矩中解脱出来,更多地利用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以往课堂上不能说的话,现在可以说,因为课改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课堂要联系生活,要充分运用生活语言。

如在上《父亲和鸟》一文时,说到“树林和鸟最活跃的时刻”这一句,我不由得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们可以炮制一句,‘树不在多,有鸟则灵。

’”再如教学成语故事时,我结合学生爱说脏话的现象,告诉学生我要教他们成为“斗嘴的高手”,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

在以前的课堂上,教师一般是有板有眼地讲意思、讲用法,效果还未必好。

而采用生活语言“教你斗嘴”,学生兴味盎然,效果好,既学习了这些成语,也使它的用法一目了然,许多学生在说话间自然而然地就用上了。

可以说,这是课改课堂中最有意思的一面。

二、做学生学习生活的同行者课改教材增加了许多生活内容,也增添了大量的科学技术知识。

因此,面对实验教材,许多人犯了难。

在教师的储备里往往缺乏这样的准备,或者许多教师还不愿告别已有的经验和模式。

但为了课改的成功,我们还是下定决心放下教师的架子,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收获。

如《农业的变化真大》中好多知识并不是教师都了解的,只有边教边学,甚至是老师向学生请教。

因此,今后的教师应该很多时候都要做学生的同行者,要不断学习,不断钻研,才能适应现代教学。

课改给教师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但有的很明显,有的还隐隐约约,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

走进新课改 体验新理念 适应新角色

走进新课改  体验新理念  适应新角色

走进新课改体验新理念适应新角色---------筠连三中韩世洪一、教材凸现新特色1、以两个“非常”理念构建新教材。

新的课程标准“非常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特别突出的是价值观);非常注重人文精神的教育和传播”。

因而,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2、教材总体设计突出“两性”(主体性、开放性)(1)本教材编写的总体思路特别注重展示、实现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2)教材编写的总体思路还特别注重开放性3.教材更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本着“每个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

这一理念,新课标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在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特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要求新方法(一)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快乐成长”。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意味着新的基础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和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的教育。

这种“目中有人”的教育观反映在教师身上,就是要“平等待人”:即一切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整体,教师从学生的心里需要出发,心中装着每位学生。

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学习中有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多样性的学习需求。

(二)、教学设计新思想品德课要求:(1)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2)要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3)要渗透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4)要体现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让教学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更有效地融合起来;(5)要体现个性化和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6)教学要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是时代赋予教学以新的内涵与特征。

新课标新角色

新课标新角色

新课标新角色新课标新角色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将加剧人力资源竞争的较量。

这种资源是指在新时代、新环境中能够掌握技术,不断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才。

为增强国民在世界经济舞台的竞争,国家决定大力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这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改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每一位教师应顺应新时期教育事业的需要,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更新观念,重塑形象,给自己一个全新的角色定位。

树立全新的课程理念,实现教育观念的彻底转变。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已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严重障碍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阻碍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推行,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摒弃陈旧的课程观,实现教育观念的彻底转变。

新课程理念包括以下几个转变:由传统的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由科学本位向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转变,课程结构由分科向体现适应性,均衡性与综合性的转变,课程实施由忠实教材取向转变为相互调适取向,课程评价由重结果取向重发展取向转换,课程管理由集权向分权的转变。

我们不妨站在新课标的高度来调整自己的工作视角,让自己从所谓的知识权威者的神坛上走下来,将目光由只注视教材、考卷转向更多的学生,把他们视为鲜活的具有丰富内涵的生命个体。

让我们与学生的关系也由教导、管理与听众、服从式转换为民主的、平等、朋友式的关系。

因为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和舒展,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

师生的角色的转移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学的方面,把着力点转到学生获取源头活水和拥抱知识的江河湖海上。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师的角色具有多重性,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维护者和家长的代理人等诸种角色。

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知识传授者,他们希望教师具有精通业务、知识渊博、语言明了等特性;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团体领导和纪律维持者,他们希望教师公正、民主、合作;如果他们把教师看成是模范公民,则要求教师言行一致、遵守纪律、幽默、开朗。

轻轻一个问——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

轻轻一个问——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

轻轻一个问——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罗杰新课程标准与新课程教材的诞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它是二十年教研教改理论与实践、经验与教训的结晶,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提供了可以依据的标准和载体,标志着我国的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然而,新课标与新教材的问世,并不能使一切问题一了百了,使新的教学成果一呼而出,人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如何才能从旧的教育理念中走出,与新课标和新教材相配套的还需要些什么?例如,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如何定位的问题。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几十年来,教育理论都是这么说的事实上,在“主导主体”说指引下,教育的理论、实践和成果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有了很大提升,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不再是单纯的“接受者”。

一部分思维活跃者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课堂气氛不再死水一潭,许多新知独见得以阐露,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较多的发挥,教学目标更易落实,教学效果有目共睹。

“主导主体”说对改变我国教育陈旧落后的状况写下了历史性的一笔。

然而,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的:“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实际上,不少教师(包括青年教师)仍在旧的教学思维定势支配下,仍在沿用传统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活动落后的状况普遍存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尚未真正调动起来,素质教育多流于口头和书面。

即便一些有特色的教改吧,或者增加了学生的活动量,或者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或者动用了多媒体设备……它们,“主导”煞费苦心,形式颇有创新,“主体”也确实成了活动的主体。

只是,多“看”几回,深“究”一番,不免心生疑窦:这“活动的主体”即“学习的主人”吗?不难发现,许多教改注重的仍囿于“主导”的表现形式,而“主体”们主观能动性的研发仍少有人问津。

新课改、新理念、新角色、新教学

新课改、新理念、新角色、新教学

新课改、新理念、新角色、新教学要用新的观念理解教材。

面对新理念、新教材,已不允许我们再用老眼光、传统观念来看教材、用教材,应用相应的观念来理解教材,剖析教材。

教师的角色应该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与引导者。

一、新课改从内容设计到版本结构,新教材更加人性化,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教材无论如何更新,总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教师教育智慧的发挥,知识的不断更新,对教材的不断拓展与补充、创新,才能使教材真正显示它的生机与活力。

从问题设计上看,新教材的问题设计更为灵活,更注重考察学生的认识能力。

最为重要的是,新教材给予了师生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发挥余地,给教学带来一种解放,尤其是民主、开放、体验性很强的数学新教材为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保证。

新课程的启动与改革的渐趋深化,无疑会引发教师角色的历史性创新。

单纯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来讲:教师不再是课程被动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鼓励教师凭自己的学识、经验和个性来分析处理教材应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更不是对教材的亦步亦趋。

二、新理念1. 以“重编”的精神对待教材。

教材提供的内容、思路、方法、结论是基本的、一般性的,却不一定是最好的。

因此,教师应主动适应教材,做教材的主宰者,不做教材的奴隶。

面对使用的教材,教师首先应是一个“教材工作者”,即先必须开发、调整或改编“教材”,确定哪些知识是值得教的、哪些又是不值得教的;然后才是一个“教学工作者”,即考虑怎样教、用什么方法去教。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和学生已不再是“材料员”而是“建筑师”,他们是教学材料的主人,更是新材料和新教学智慧创生的主体。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教师不应拷贝式地翻版知识,也不能像复印机式地复制知识。

应用“学生的大脑”来思考问题,用“学生的眼光”来观察事物,用“学生的感悟”来看教材,依据学生的实际来处理教材,使课本上的知识“鲜活”起来;应用“学生的情感”来体验课堂,针对学生的实情和需要激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真正带着问题走“进”教材、提出问题走“出”教材。

新课程新标准新角色

新课程新标准新角色

新课程新标准新角色新颁布的《科学课程标准》充分表达了“面向全体学生,鼓舞学生探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后再进一步提出更高层次问题”这一教育观念。

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及作用、教学方法等,都发生了全然性的变化,学生利用自己的智能强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化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指路者、探究问题的鼓舞者、解决问题的合作者。

1.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指路者在科学课程教学中,从学生已知的东西中,揭示出能引起学生疑问的问题确实是质疑。

教师在教学中平铺直叙地将要研究的问题告诉给学生,不易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他们总认为自己在研究别人的问题,探究动力较弱。

教师假如能为学生构建问题情境,鼓舞学生发挥自己的智能强项,主动去发觉问题,将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使之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教师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这就为问题的最终解决奠定了基础。

例如《水的浮力》一课。

本课从让学生将实验用品逐一放入水中观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入手,通过一定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使学生头脑中产生“是什么力量使有的物体浮在水面”这一疑问。

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有些学生能够想到是水的浮力关心了这些物体,然而水的浮力看不到,学生对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又不敢确信,因此急于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

这就为学生将要开展的自主探究指明了道路。

2.做鼓舞学生探究问题的组织者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也许会成功,也许会遇到坎坷和失败。

教师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鼓舞会进一步激发其探究的欲望,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由于学生自身的智能存在着差异,所探究问题的角度、方式、速度都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时刻里,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教师的鼓舞要因人因时而异。

例如《水的浮力》一课。

学生在利用弹簧秤、钩码、橡皮泥、铁块等器具和物品对水的浮力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的方法是“不同学生不同对待”。

新课程,新理念,新角色

新课程,新理念,新角色

新课程,新理念,新角色
吕远
【期刊名称】《陕西教育(高教)》
【年(卷),期】2007(000)010
【摘要】当前,课程的变革,教师是关键,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
去实现、去完善。

因此,在此次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要发生重大的转变。

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进行必要的角色调试,转变角色。

学习掌握新的专业要求与技能,在新课程中不断自我更新发展,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和感染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理念下的能力传授者转变,成为参与者、引领者、促进者、研究者。

【总页数】2页(P82,85)
【作者】吕远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新课程演绎新理念新标准塑造新角色——浅谈新课程与政史地教师角色的转变
2.新课程新理念新角色
3.新课程新角色新理念——对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4.新
课程新角色新理念——漫谈新课程目标下的教师的素养和教学理念5.新课程、新理念、新角色、新提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对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并在教学内容、评价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方面提供更大的教学空间。

面对这一场教育革命,中学政治、历史、地理教师必须突破自身的素质局限和角色定位,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大胆改革教育方式,逐步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最终实现在新环境下塑造新角色。

本文试从新课程的特点和客观要求的角度,探讨政史地教师完善知识结构并重塑新角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新课程演绎新的教学理念
1.新课程的人文性,要求政史地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应有的公民素质、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

新课程“历史与社会”的首要特点是其内容的人文性。

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气质、修养,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

就目前国民的人文素质来看,普遍存在不高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受长期以来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导致的重功利轻价值、重接受轻运用、重理性轻人性的认识偏向。

这种不均衡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时代对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的人文性正体现了这一需求。

新课程的人文教育表现在通过提供历史、地理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从而培养公民应有的人文素质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例如:列举环境变化的实例,说明历史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化与政权更替概况,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举出当今世界各地经济相互依赖的实例,初步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等等,无不体现人文教育的理念。

作为实施新课程的教师必须通过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增强课外活动的辅助功能;加大校园人文环境的创设等方法来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

首先,教师是实施新课程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人才的关键。

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有令不行”。

教师的人文素质集中体现在自身的人格魅力上,一位好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随时随地都能散发出来,无论是高尚的师德,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还是为人处事的修养,所有这些榜样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影响更深远。

其次,人文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如果教师缺乏人文意识,学生便不会在他的教学活动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这样的教育怎么可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新课程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空间,如何将自己的人文内涵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地展示出来,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再次,新课程中人文教育的实施,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学生的课外活动、生活实践展开的,这就将教学环境从课堂的狭窄范围扩展到社会的广阔空间,强调社会实践,强调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和参与。

如新课程中组织学生调查本地超市、集市或零售商店,评价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业绩,以此说明商品种类、数量及服务项目的变化与市场供求的关系;分阶段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博物馆、文化遗址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了解城市的发展、传统文化的演变、中华民族的抗争等;通过对名人名家的访谈,加深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凡此种种,都会使学生感受到第一手材料的价值和体验到主动参与探究的乐趣。

为此,组建课外兴趣小组、开设第二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弥补课堂教育中由于时间不足而带来的缺憾,而且这种对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认识社会环境、适应社会发展和参与社会生活的人文素质教育,更受学生的欢迎。

课外活动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外延,使人文教育的功能得以
充分发挥。

最后,我们应当看到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风格的体现,更是一所学校文化底蕴的积淀。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使人赏心悦目,更重要的是她还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鼓舞人奋发向上的志气和勇气。

在这样的校园文化环境中,人文素质得到充分的提升。

这里有环保小组的提醒、有板报橱窗的宣传、有时代雕塑的召唤,新课程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希望给学生创设更多的社会空间和生活环境让它们去认识、去感受,而校园无疑是我们教师给学生营造的最贴近、最真切、最实际的人文环境。

2.新课程的综合性,要求政史地教师必须打破单科知识体系的封闭性,在教学过程中对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学科内容进行整合,从而改造成各学科领域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

“历史与社会”课程明确指出:“本课程的综合性不仅在于对相对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综合,还有对其基本方法和技能的综合,还体现在对分析、认识某个事件或现象的角度的综合。

”这种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上都力求整合的新课程,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以新课程第一部分“我们生活的世界”中的一级目标为例,就可见其综合性之一斑(见表一)。

表一:一级目标
我们生活的世界
1. 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和利用必要的工具、技术和方法,识别、获取和整理相关社会信息。

2. 观察、发现和理解不同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征。

3. 识记、再现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脉络。

4. 体会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各种规则、制度的意义。

5. 尝试在经济生活中可能充当的各种角色,初步树立现代经济意识。

6. 感受教育、科技、文学、艺术、体育与文明生活的关系。

7. 感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不同的时间、空间条件下有所不同,有所变化。

从表一可以看出,这一主题按照“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的思路,综合了历史、地理和
其他人文社会学科领域的知识,逐步将学生的视野从个人生活的狭小范围扩展到人类生活的广阔世界,将个人的生存、发展和精神追求融入社会发展的历程,激发学生关注人类命运、探究社会发展奥秘的愿望。

显然,这些目标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能力要求,并非是某一位历史、地理或政治教师所能完全具备的。

因此,新课程的实施,必将为中学社会学科打开一个广阔而充满新鲜感的学习空间,而且也将中学政、史、地教师推进到一个开放而充满挑战性的教研空间。

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建设者,政、史、地教师只有打破自身学科知识体系的封闭性,边教边学,建立一个综合的跨学科知识体系,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胜任新的角色和职责。

笔者结合我省“社会”学科的教学实践,认为这个全新的跨学科知识体系应当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在这个呈金字塔状又互相联系的知识能力网络中,最基础的是政史地三科的学科知识,这三门学科的内容体系彼此不是孤立的、隔离的,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

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便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一是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首要前提──问题意识的培养,在综合教学中,只有不断地提出问题,注意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并且不时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解决、自我思考、自我判断的能力,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认识、适应、参与、改造社会。

二是综合课程中的知识、活动都需要教师加强彼此间的参与和合作,进行交流,扩大自己的专业视野,进而扩充个人的专业实践理论的内涵,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综合素质的需求。

这里还可包括教师与学生、与教育管理者、与家长、与社会各行业的交往与合作。

三是最高层次的要求──整合能力,它涵盖了对教学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的整合,最能体现新课程在培养目标上所倡导的“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


总之,教师要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只有边教边学边提高,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才能满足新课程为广大学生提供的丰富多彩的、日新月异的知识需求。

3.新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要求政史地教师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改变单纯传授课本知识、追求终结性评价及狭窄的课堂范围的教学定势,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建立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