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0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2新人教版
历史初三下人教新资料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案
议一议: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
说一说:苏联解体的标志是什么?
小组活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请谈谈你的想法。
【课堂小结】
将学生分小组开展讨论:“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哪些经验教训?”然后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发言。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个别指导。
老师根据导学问题提问。
老师点拔,更正和补充。自主学习的两个学习任务分小组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可让学生举手回答,然后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引导点拨,帮助学生理解,归纳。
教师精讲
【学习新课】
【一】赫鲁晓夫改革
人物介绍:赫鲁晓夫
为了推行改革,赫鲁晓夫采取了什么做法?
情感态
度价值
观
唯物史观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相继进行了改革,但多有失误;到80年代末终于发生剧变
正视曲折
汲取教训
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我们要吸取东欧各国的经验教训,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忍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重点匈牙利的改革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阅读课文,自己在课本上标注出相关的内容。
自主学习:完成学案自主学习任务。
合作探究题: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试谈谈导致中、苏改革出现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假假设没有“八一九事件”的发生,苏联会继续存在下去吗?
检测:
学生举手回答。
以倒叙的方式导入新课,通过动画、教师细节描述,介绍苏联解体,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0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课件1新人教版
一、赫鲁晓夫改革
1、斯大林逝世 2、赫鲁晓夫改革 3、勃列日涅夫改革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突患脑溢血逝世,终年74岁
斯大林逝世,苏联高层送葬,包括赫鲁晓夫和中国总理周恩来
赫鲁晓夫与尼克松的“厨房辩论”
赫鲁晓夫尼克松“大斗嘴
赫鲁晓夫在联合国的“皮鞋”发言
二、苏联的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 2、“八·一九”事件 3、《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教学目标
• 1、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
• 2、赫鲁晓夫后苏联又经过哪两个领导人的改革?最后怎样解体 的?
• 3、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
• 4、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哪些经验教训?
• 5、中国和苏联的改革导致了不同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 况?
讨论
1991年12月25日19时40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国家电视台 发表声明说,由于当前国内的形势和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建立,他决定停止在 苏联总统职位上的活动。
15个加盟共和国独立
摩尔多瓦
拉脱维亚
阿塞拜疆
爱沙尼亚 白 俄 罗 斯
俄罗斯
格鲁吉亚
立陶宛
摩尔多瓦
土库曼 乌兹别克 亚美尼亚 乌克兰
塔联 的改革会导致不同的结 果?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新人教版
1. 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分析。
2. 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老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六、知识点梳理
1.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
- 二战后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国内发展需求。
-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及其对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赫鲁晓夫改革
- 赫鲁晓夫的上台及其改革目标。
2. 论述题:阐述苏联解体的过程及其根本原因。
答案要点:
- 解体过程:民族独立运动兴起,苏联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1991年苏联正式解体。
- 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未得到解决,经济体制改革不彻底,民族问题加剧,政治体制改革导致中央集权削弱,最终无法维持苏联的统一。
3. 分析题:分析苏联解体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学管理与评价
在教学管理方面,我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提问和表达观点。同时,通过课堂提问、观察和作业评价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但在评价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的作业质量仍有待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作业的批改与反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苏联解体的过程
6. 苏联解体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7. 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教训
-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必要性与艰巨性
-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
- 民族问题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
- 领导者改革决心与改革策略的重要性
1.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发现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苏联各时期改革措施的异同,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改革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同时,角色扮演活动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历史人物在关键时刻的决策过程。但在实际操作中,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参与度不高,今后在组织此类活动时,应适当增加引导和启发,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新人教版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整体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掌握苏联改革及其解体过程。
、通过学习,初步锻炼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排多种呈现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引导学生观赏小组展示、对比图表、查阅相关资料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3)运用小组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不能照抄照搬。
2.认识到在现实中解决问题必须抓住关键。
【重点与难点】、重点:赫鲁晓夫改革、难点:苏联解体教学小结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详细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说明】【教学设计说明】本课着重介绍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在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以及苏联的解体。
苏联在1922年成立到1991年解体,经历了将近70年的时间。
自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经历了赫鲁晓夫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戈尔巴乔夫时期,通过这三个人当政时期的改革,苏联一步步走向解体。
当然苏联的解体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历史原因、外部原因,我们应该通过学习苏联的历史,对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一个很好的借鉴作用。
【课标精解】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苏联的解体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历史原因、外部原因。
【教材分析】1、本课内容涉及的历史人物多有争议,苏联的解体过程及缘由至今仍有诸多历史之谜。
建议教师在上本课前,多搜集各种资料,上课时可适当地给学生补充。
或者在课前布置学生查询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互相交流,这样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并能有自己的分析。
2、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的引言,提出问题:苏联为什么会解体?引起学生兴趣,并明确指出其解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引出本课将学习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3、在学习赫鲁晓夫改革这一重点内容时,教师可以简单介绍赫鲁晓夫生平,可先出示一些有关赫鲁晓夫的材料,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这是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学情分析】1、阅读教材中的图片,培养从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2、对比中、苏改革的不同之处,注意全面地看待问题,培养比较分析知识的能力。
3、分析归纳苏联建立到解体的历史演变历程,提升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的主要史实。
(2)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
2、方法与过程(1)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资料,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2)用问题贯穿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把苏联改革和中国改革相比较,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知识点归纳和测评 人教新课标版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知识点归纳和测评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一、【考试说明】1.(识记层次)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2.(识记层次) 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
3.(识记层次) 了解苏联解体。
二、【知识表解】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85年上台的苏联新的领导人是A.普京B.叶利钦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2、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改革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A.党内斗争日益尖锐B.苏联经济大滑坡C.出现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D.民族矛盾日益尖锐3、他实行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后由于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被迫下台,他是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4、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改革的重点是A.经济方面B.政治方面C.重工业D.轻工业5、20世纪后期,苏联社会经济发展道路上最大的障碍是A.个人崇拜严重B.经济发展停滞C.戈尔巴乔夫改革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6、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公布了新联盟条约草案,提出把国名改为A.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B.苏维埃俄国C.人民委员会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7、戈尔巴乔夫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叶利钦控制了局势是从哪一事件开始的A.新联盟条约草案的制定B.“八一九事件”C.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D.苏联解体8、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正确的说法是A.始终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B.始终坚持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中心C.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模式D.导致了苏联解体和世界局势的变化9、20世纪90年代中期,下列机构存在的是A.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C.独立国家联合体D.人民委员会10、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再到戈尔巴乔夫,他们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都以失败而结束。
苏联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中,最为关键的是A.人民生活水平低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C.工业比例失调D.农业生产率低下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欧亚国家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由一国变成了十几个国家。
最新新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知识点新人教版20200506278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赫鲁晓夫改革背景:1953年斯大林逝世内容:1953年赫鲁晓夫改革,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在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导致失败。
结局: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二、戈尔巴乔夫改革时间: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首先经济改革失败,政治改革使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影响: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趋势加强,加速苏联解体。
(此后的1991.8.19的八一九事件进一步加速苏联解体,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全局。
)三、苏联解体1991年底,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苏联解体的实质:社会制度发生变化※苏联解体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③外部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一、匈牙利改革1、二战后,东欧和亚洲一些国家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大为十几个国家。
2、东欧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先后进行改革,匈牙利改革最为突出。
1956年匈牙利改革内容: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治;经济上放慢重工业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等。
3、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改革被苏联镇压。
二、东欧剧变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苏联放松对东欧国家控制时间: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剧变。
实质:各国执政党改变,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表现: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实现统一。
启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是曲折的,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应走符合本国国情道路,要坚持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领导,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等附: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11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学习目标:1.了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的概况,分析其成败的原因。
2.记住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时间与实质,了解其演变的原因,说说对我们的启示。
学习指导:1.快速浏览第10、11课“赫鲁晓夫改革”、“苏联的解体”、“匈牙利的改革”等内容,概括写出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的概况及其结果,简要分析其成败的原因,并说说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完成练习1)2.快速浏览第10、11课“苏联的解体”、“东欧剧变”等内容,说出其演变的时间及实质,简要分析其演变的原因,并说说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完成练习2)3.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
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请谈谈你的想法。
(完成练习3)强化练习:1.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2.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4.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古今中外话改革”(2)请你帮助小明在表中的括号里把有关内容补充完整。
(3)通过对表中内容的分析,你发现世界各国改革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共同之处?5.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洲是改革的年代,东欧和西欧出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社会改革,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表。
(1)改革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2)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3)改革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4)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5)改革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7.列举近现代史上,改变苏联(俄国)社会性质的事件。
8.结合下列改革家,回答下列问题。
罗斯福、邓小平、亚历山大二世、明治天皇、戈尔巴乔夫(1)使国家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的改革家:使封建农奴主渡过统治危机的改革家:使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的改革家:(2)“同一时期,同一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改革,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
课时达标-?苏联的HY与解体?一、单项选择题(一共6题,一共12分)1.苏联总一共存在了〔〕A.69年B.70年C.71年D.72年2.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HY未能获得良好效果。
1986年至1988年,国民收入增长率仅为2.8%,反而低于HY之前。
当时指导HY的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3.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A.民族矛盾锋利B.外国武装干预C.戈尔巴乔夫的HY使国内局势失控D.苏联政治经济体制僵化阻碍消费力的开展4.“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这个“垮了〞的“超级大国〞是〔〕A.英国B.HYC.德国D.苏联5.“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屹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突然间彻底倒塌了。
〞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苏联解体B.匈牙利事件C.东欧剧变D.布拉格之春6.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HY使苏联政治体制发生的急剧变化主要表如今〔〕①由一HY制转变为多HY制②国家权利分散③叶利钦控制了苏联全局④苏联解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励志赠言经典语录精选句;挥动**,放飞梦想。
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关于努力学习的语录。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留下如头悬梁锥刺股的经典的,而近代又有哪些经典的高中励志赠言出现呢?小编筛选了高中励志赠言句经典语录,看看是否有些帮助吧。
好男儿踌躇满志,你将如愿;真巾帼灿烂扬眉,我要成功。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
功崇惟志,业广为勤。
耕耘今天,收获明天。
成功,要靠辛勤与汗水,也要靠技巧与方法。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不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
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
高三某班,青春无限,超越梦想,勇于争先。
敢闯敢拼,**协力,争创佳绩。
丰富学校体育内涵,共建时代校园文化。
奋勇冲击,永争第一。
奋斗冲刺,誓要蟾宫折桂;全心拼搏,定能金榜题名。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0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二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
(1)时间:1985~1991年。
(2)内容:首先进行 经济 改革,后转到 政治 上。
(3)结果:苏联经济增加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深入下降;政治体制
发生急剧改变,一党制转变为
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出现各
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趋势。
2.苏联解体
(1)解体时间:1991年12月25日。
第5页
提升点一 提升点二
提升点二我们从苏联改革和解体中汲取经验教训 (1)改革要有正确指导思想,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理论联络实际。 (2)在发展国民经济同时必须对应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3)要从体制上克服僵化弊端,不过必须防止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 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循序渐进。 (4)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警觉西方国家改革与演变,确保国内社会 安定和民族团结等。
(2)解体经过:“八一九事件”——独联体成立——苏联解体。 (3)解体标志: 戈尔巴乔夫 下台。
第4页
提升点一 提升点二
提升点一苏联解体原因 (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和“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 解体。 (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政策。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与演变
第1页
第知识点二
知识点一赫鲁晓夫改革 1.时间:1953~1964年。 2.目标:改革 斯大林 时期一些弊端。 3.结果: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斯大林模式 ,但并未从根本上改 变苏联 高度集中 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带来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改革失败。
第7页
【课后习题答案】 练一练(第63页) B 进入20世纪6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带来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2019年中考(人教版)九年级历史复习速记手册 下册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下册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1.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
(2)内容:在经济(农业推广玉米种植,赫鲁晓夫手拿玉米的图片经常考查)、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
(3)评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4)结果: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2.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①背景:苏联经济发展面临停滞局面;②内容:先以经济改革作为重点,后又进行政治改革;③结果: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苏联的政治体制急剧变化,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2)八一九事件:①经过:1991年8月19日,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②结果: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3)苏联解体:1991年底,苏联解体。
(1922年底—1991年底,仅存在69年)(教材P62)女生: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还会存在下去。
男生: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
想一想,他们谁说的有道理?为什么?参考答案:女生说的有道理。
“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但其只是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
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等。
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匈牙利的改革(1)背景:二战以后,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大为十几个国家。
历史人教九年级下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九下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复习课课堂记录──课堂教学中的纵横比较【教学环节】在今年第一轮中考复习过程中,复习到“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时。
我按照传统的说法叙述道: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因素,改革归于失败。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但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1991年,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签署协议,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之后,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
这时有一同学站起来说道:“老师,苏联不是一个很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吗?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他们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如果不改革,至少就不会导致苏联的解体。
这是什么原因?请老师说说。
”1.问题解惑于是我马上调整教学思路:进行线索梳理;板书这样几个问题。
问题:(1)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2)为了推行改革,赫鲁晓夫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3)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赫鲁晓夫的改革?同时指出:本单元实际上是第一单元内容的延续,课程内容主要是“通过苏联和匈牙利的改革以及苏联解体等史实,让我们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解惑一:(1)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师: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但是,在苏联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比如,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日益显著。
同时,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继续遭到破坏。
请大家回忆一下,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请想一想:斯大林时期苏联确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何弊端?经过学生发言,老师小结如下:经济建设方面完全采用行政权力制定计划,严重违背市场规律,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0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课件2新人教版
戈 尔 巴 乔 夫
勃
列
日
赫鲁晓夫
涅 夫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
1953年3月5日,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斯大林(1879~1953)突患脑溢血在莫斯科逝世。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政局一度动荡,赫鲁晓夫先是发动高 层同僚一举铲除了贝利亚,接着,他又成功地剥夺了马林 科夫的政府首脑地位。
斯大林模式下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经济结构的弊端日 益显露。
东方 1 号
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接见永载 史册的"征服宇宙空间英雄"尤里·加加林
‘赫’生平最“得意”之作:
在联合国大会演讲席上,当着 全世界代表拖下大皮鞋,用手 一边大力敲打演讲台,一边大 吐“口水”(口沫横飞)—— 十张纸巾都不够!!!
民族主义势力泛滥,民族矛盾激化。
苏共内部产生严重分歧,各派之间的斗争日 趋激烈和公开化,苏联的政治经济形势迅速 恶化。
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从宪 法中删去了关于共产党领导作用的条文。
同年(1990年)苏共“二十八大”通过一系列文 件对“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了全面阐述, 宣布要在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在 意识形态上抛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放弃党在 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断地位”,实行政治多元 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等等。
到1975年以后,国民经济进入停滞时期。
(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开始改革。 经济改革: 首先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 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 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经济改革为何不成功?
由于“加速战略”仓促上马,阻力较大,对 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对农业体 制的深入改革未予重视,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0《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0《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1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掌握苏联改革及其解体过程。
2、通过学习,初步锻炼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重点:赫鲁晓夫改革难点:苏联解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日世界,已经没有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力挽狂澜以及在战争后与唯一一个资本主义世界强国──美国相抗衡的号称“北极熊”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即通常所说的苏联。
现在,俄罗斯联邦可以说已经成为苏联庞大遗产的最大的继承者。
那么,苏联是如何从国际舞台上消失的?是如何解体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对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呢?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斯大林逝世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脑溢血而逝世。
1953年9月,赫鲁晓夫正式就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赫鲁晓夫巩固了他在苏联党政的领导人地位,这也为他开始实施改革措施创造了条件。
2、改革经过及其内容苏联模式,或称“斯大林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存在着许多非常严重的问题。
但也正是通过它在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并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打败了德国法西斯。
这两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功绩,使得苏联模式的创造者再也看不到它的弊端了,战后的苏联在斯大林模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而也就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了。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为在理论上打破禁区、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改革提供了机遇。
赫鲁晓夫当政期间,担当起冲破“斯大林模式”的重任。
那么,赫鲁晓夫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哪些方面的修整?经济、政治领域:首先,赫鲁晓夫的改革在政治体制领域首先是平反冤案和加强法制。
总之,赫鲁晓夫在政治体制领域推行的改革措施主要是纠正一些“斯大林模式”最突出的弊端,使集权体制恢复到比较正常的运行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民主气氛有所增强,政治环境趋于宽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0苏联
的改革与解体教案2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
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
要使学生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使学生了解他们的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二、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苏联的解体”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法建议
1、本课内容涉及的历史人物多有争议,苏联的解体过程及缘由至今仍有诸多历史之谜。
建议教师在上本课前,多搜集各种资料,上课时可适当地给学生补充。
或者在课前布置学生查询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互相交流,这样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并能有自己的分析。
2、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的引言,提出问题:苏联为什么会解体?引起学生兴趣,并明确指出其解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引出本课将学习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3、在学习赫鲁晓夫改革这一重点内容时,教师可以简单介绍赫鲁晓夫生平,可先出示一些有关赫鲁晓夫的材料,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这是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四、教学过程
1、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
1953年9月,赫鲁晓夫正式就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此时,苏联斯大林模式引发的问题已日益显露。
教师补充苏联有关工农业发展情况。
2、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
(1)经济改革。
首先从农业开始。
工业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教材介绍了这些措施。
(2)政治改革。
主要是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平反冤假错案,为受迫害者恢复名誉。
3、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及其原因
关于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教材简述为:成效甚微。
教材分析改革失败的原因是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
对斯大林的批判和政治改革。
在客观上看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但同样对斯大林缺乏科学的认识,把斯大林的一些错误,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没有认识到错误的产生固然有个人因素,但根源在于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这种对斯大林的一味否定,又引起思想的混乱。
4、苏共“二十大”
在1956年2月举行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作的中央工作报告提出了关于国内外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些新观点。
苏共“二十大”表明,赫鲁晓夫试图通过批判斯大林,为推行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开辟道路。
从总体上看,此举顺应当时人心思变的大趋势,所以获得了党内外的广泛支持,但同时也激化了赫鲁晓夫与中央领导层中保守势力的矛盾,同时也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5、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1)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治经济政策做了一些调整。
政治方面,强调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同时提出扩大党内外民主,实行集体领导原则。
在经济方面,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工业方面。
在国营企业中推行“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和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新体制”。
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从中可看出改革仍然是在计划经济的范围内进行。
”
(2)改革的结果及其原因
改革的结果,前期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失败。
原因一是仍然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
6、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课文的引言部分提供信息:“……国家情况不妙。
……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它们的后面”。
这种形势用十二个字概括“步履蹒跚,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经济方面,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
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
虽拥有发达的宇航兵器和生物技术等,但整个现代技术领域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15~20年。
民用工业品技术非常落后,质量低劣。
工业生产中浪费惊人,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不断下降,农业生产长期落后等等。
总之,苏联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从70年代起已丧失了潜力。
政治方面,在长期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干部任命制、职务终身制使苏联形成了一个官僚精英集团,他们中很多人思想僵化,贪污受贿,骄奢淫逸。
人民群众对共产党不满的情绪日增。
苏联社科院一次关于苏共性质的调查显示。
认为苏共代表
工人的只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只占7%;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而认为仅仅代表党的官僚、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竟达85%。
由此看来,苏共已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和信任。
民族关系方面:俄国历史上靠扩张起家,民族众多,但各民族发展极不平衡。
无论是沙皇,还是苏联都对少数民族实行同化的高压政策。
斯大林时期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造成很多问题。
斯大林之后,高压政策被怀柔政策所取代,民族问题日益显露,地方民族主义倾向日益明显。
国际关系方面:“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方式进行军备竞赛,致使军费开支达到国民收入的四分之一,背上沉重的包袱。
同时四处伸手,1979年入侵阿富汗,每年花掉几十亿卢布,还使苏联的国际形象大大受损。
当1981年美国里根总统上台后,采取强硬的态度,苏联再也无力应付,被迫进行全面收缩。
(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
经济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开始改革。
首先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政府还对价格、信贷、税收等体制进行改革,减少了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的结构,使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生了一些变化。
但是由于“加速战略”仓促上马,阻力较大,对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对农业体制的深入改革未予重视,对企业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致使改革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戈尔巴乔夫认为主要是政治阻力太大,于是把重点转向政治改革,以求扫除障碍。
政治改革及其影响:戈尔巴乔夫在1988年首先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在实践中主张“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多元化”,这些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混乱。
民族主义势力泛滥,民族矛盾激化。
苏共内部产生严重分歧,各派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和公开化,苏联的政治经济形势迅速恶化。
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从宪法中删去了关于共产党领导作用的条文。
同年苏共“二十八大”通过一系列文件对“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了全面阐述,宣布要在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断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等等。
由此可见,戈尔巴乔夫是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模式改革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
至此,苏联结束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由共产党领导的历史。
这次大会后,苏联国内的政治斗争更加激烈,社会环境更加动荡不安,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倾向加强。
“学思之窗”介绍了当时社会动乱的一些具体内容。
面对混乱的局面,戈尔巴乔夫已无法控制,在1991年8月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放”。
12月21日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阿拉木
图协议,苏联实际上解体。
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的职务,苏联历史结束。
7、苏联解体的过程
1990年3月在苏联第三次非常人代会上,决定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
戈尔巴乔夫当选为首任总统。
随后,立陶宛宣布独立,1990年,先后有11个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1991年4月,格鲁吉亚宣布独立。
1991年3月17日,苏联举行全民公决,大多数公民主张保留联盟。
8月公布的新联盟条约规定各共和国拥有本国领土内的全部主权,改国名为“主权苏维埃共和国联盟”。
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8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八一九”事件,不到3天,就归于失败。
此后,苏联形势急转直下。
2月3日,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下令“中止”俄罗斯共产党的活动;次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并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25日,苏共中央解散。
在这种形势下,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
1991年9月,戈尔巴乔夫被迫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
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三国领导人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签署了一个关于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要求苏联停止存在,宣称苏联的法律和其他一切准则在三国内不再适用。
21日,俄罗斯等11个苏联前加盟共和国作为独立国家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独立国家联合体首脑会议。
25日晚,克里姆林宫降下苏联国旗,俄罗斯联邦的三色旗升起。
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苏联正式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