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第3课 百日维新
高二历史人教版课件第9单元 第3课 百日维新
解析:A项中的“根本改变”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B项中的“均以报纸 为蓝本”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从“亦订结数人合阅沪报一份”“主试者以 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可知C项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D项普 遍拥护,题干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C
例2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考察角度 2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特点及评价
《东方杂志》记载:“当戊戌四五月间,朝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 论,士子多自濯磨,虽在穷乡僻壤,亦订结数人合阅沪报一份。而所谓 时务策论,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材料反映了( ) A.废除八股导致社会习俗根本改变 B.科举考试命题均以报纸为蓝本 C.改试策论促使士子广泛阅读报刊 D.改试策伦得到士人的普遍拥护
第九单元
第3课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课堂导学
栏 目 链 接
1.多角度认识戊戌变法的积极意义
(1)从时代背景看,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开始的, 变法图强、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是变法的直接目的,从这个意 义上看,戊戌变法是爱国的,是进步的。 (2)从变法的内容看,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 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及世界历史发展的潮 流看,实行资本主义是中国的出路,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3)从影响看,戊戌变法使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使学习西方成为 一种社会时尚,变革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思想潮流。同时,维新变 法运动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了人民的近代民族意识,促 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对社会 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百日维新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1)
• 3.局限:未实行“__行_宪_法____,大开国会”、设立制 度局等主张。
• 4.意义
• (1)经济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2)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初步动 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 (3)文化上:有利于传播先进__________。
• A.道光帝
B.咸丰帝
• C.光绪帝 D.宣统帝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能力。题干中 “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的传讯”
显然是指百日维新。百日维新是在光绪帝主持下进 行的。
• 答案: C
• 2.戊戌变法法令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 ()
• A.设京师大学堂 • B.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 • C.改革科举制度 • D.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 解析: A、C两项是文化教育措施;D项是政治措
第一,复述。 课本上和老师讲的内容,有些往往非常专业和生硬,不好理解和记忆,我们听课时要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些知识说一说。有时用自己的话可能要啰嗦
一些,那不要紧,只要明白即可。 第二,朗读。 老师要求大家朗读课文、单词时一定要出声地读出来。 第三,提问。 听课时,对经过自己思考过但未听懂的问题可以及时举手请教,对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回答,有不同看法的,也可以提出疑问。这种方法也可以保证
• 2.分析百日维新的特点。
• 从维新变法的内容、性质、目的、作用等多个角度 来把握,具体表现如下:
• (1)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上至经济基础,下至上层 建筑(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 气象,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建专制 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 (2)从推行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 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人教版 选修一 第九单元 第3课 百日维新
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下学期 历史 选修一 高二( )班 班级: 姓名: 组号: 评价: 编写人 :周雄 审核人:曹扶阳 编号:九 使用时间:2016.4第1页 第2页第3课 百日维新导学案【使用说明】1.课前根据预习案认真通读课本,把涉及学习目标的相关知识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中,再认真完成导学案。
2.将预习中的疑难点标出来,填写在后面“我的疑问”处,以便课堂上小组合作探讨。
3.本课重点:百日维新的背景及基本内容。
4.难点:对百日维新的评价。
【学习目标】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预习案一、救亡与变法呼声再起(一)1897年德、俄强占_______ 、_________.1898年,法、英强占_______和__________,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由理论宣传转入________阶段。
(二)2.1898年,康有为等人在北京成立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政治团体_________。
二、百日维新(一)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___________》 (二)主要内容:1.在政治方面,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裁减冗员等2.在经济方面,提倡私人开办工厂,采用机器生产等3.在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在各地成立中小学堂等 (三)评价:进步: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一定成都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不足:没有涉及设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政治主张,只字不提建立___________这个核心问题的问题,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动比他们的宣言落后了。
【我的疑问】【我的知识树】探究案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朝兵制之弊在于:(一)兵力的逐渐腐败。
(二)番戍之制:(甲)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既不便于指挥统驭。
(乙)而兵士居其地不久,既不熟习地形;又和当地的人民没有联络。
(丙)三年番代一次。
人教版历史选修1课件:第九单元第3课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一、学思之窗(教材P134) 想一想,康有为在“百日维新”中究竟扮演了 什么角色,起到了何种作用? 提示:康有为在“百日维新”中充当了光绪帝 的顾问,是维新变法运动的策划者。以康、 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不仅承担了传统意义上的 “治国平天下”的责任,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3)文化教育上,提倡西学,废除八股,培养 人才等;(4)军事上,改革军制,精练陆海 军,添造兵船等。 2.为什么说“百日维新”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 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提示:从变法内容看,光绪帝政治上允许一 定的言论自由;经济上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民 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清政府为了扩大税 源,解决财政危机,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 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这 就为百日维新提供了经济基础。 3.阶级基础: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 展,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 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百日维新 的阶级基础。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规律总结】本题把百日维新和民族资产阶 级的两面性结合起来,考查对这两个问题的 理解能力,同时考查知识的灵活迁移能力。 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将思想史与经济 史、政治史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会贯通。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跟踪训练
下列对于百日维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面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D.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作用
局限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 第3课 百日维新说课
民族危机 统治危机 维新派推动
百 日 结果 维 新
余音
改革的主张 改革的措施(政、经、 文、军)
思想解放 社会进步 启迪后世
Page 19
谢谢大家!
Page 20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二 在变法运动高涨期间,光绪皇帝亲自书写谕条, 命令……商议中日两国亲交事宜。这位紫禁城里的年青帝王 甚至还……要派康有为赴日本“坐探变法事宜”。不言而喻 ,一心一意欲有所作为的光绪皇帝已经把明治天皇当作自己 推行新法的楷模。
——孔祥吉、村田雄二郎《罕为人知的中日结盟及其 他——晚清中日关系史新探》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分析维新变法 由理论到实践的原因。
Page 11
维新派以外的声音
“变法乃素(一直) 志……苟可致富强 者,儿自为之,吾 不内制也 。”
“奏请张之洞北守旧,
上主持全国的恶改西学如仇”
革”
——《清史稿·徐桐》
Page 12
探究二内容篇
百日 除旧 维新 政治 裁冗员
除特权
经济 撤驿站
爱新觉罗·载湉
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
睦仁十六岁继承皇位。 在革命份子的鼓舞之下, 12月9日断然实行“王政复 古”。庆应四年(1868)1 月,倒幕派发动政变,迫 使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交 给天皇睦仁。
1868年3月发布《五条 誓约》,9月改元明治,采 取“一世一元制”。同年7 月改称江户为东京,翌年 以旧江户城为皇宫,总揽
【知识回顾】
主要思想主张
据乱世、升平世、太 平世、宣传变法
梁启超 伸民权、设议院、君 主立宪
谭嗣同 冲决君主之网罗
严复
借进化论变法
Page 10
第3课百日维新
选修一第九单元第3课《百日维新》学案【学习目标】了解百日维新产生的历史背景;识记百日维新的基本内容;运用百日维新的措施,分析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评价维新变法;理解百日维新的进步意义;探究百日维新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学会从力量对比、内外环境、政策措施、改革者素质、等多元视角分析在顺应历史潮流下改革失败的原因;体会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背景下,探索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艰难;感悟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要求变法的爱国精神。
【历史概念】1898年6月11日,在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此后的天里,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注释:1•“国是”则指国家大计,国家的指导方针、理论基础、方针政策。
2.注意从概念范畴区别“百日维新”与“变法维新运动”历史概念,高潮。
【自主学习】一、变局迫来1.请同学们联系必修1.2.3的内容,认真填写下列表格,19世纪末西方世界与中国(阶段特征)世界(西方)中国(晚清)2.请同学们思考以上阶段特征各项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日维新宏观历史背景。
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工业文明下的西方103“百日维新”是“变法维新运动”的1.经济2.政治3.国际关系(侵略方式)1.经济2.政治3.阶级4.思想农业文明下的中国 百日维新的背景: 国际背景:社会环境: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3. 根据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感受变法前的民族危机,救亡与变法迫在眉睫。
精选精练1.( 2017年全国川卷).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经济基础思想主张1=> 社会实践k-1寺- ;j'i L■»3-.Ay" ■■■■ /■租惜地 债国醉力范aI 进国峥力范B =英国畀力范ffl 0猿国务力范S1 a 本势力范围 巻宝国界A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凹———— ------------------------------------电东三斗=:q 二:1: ?: i :^;1-1 - - * > - •* 彳一• ■ 1--:- - I ■ 计…::Sd片7忙... .. T f'-—…二;合灣闊 耳才已日占)<港【英占】时间 国别强占租借地或割占领土1897 年 德国1897 年 俄国1898 年法国1898 年 英国4•在迫在眉睫的民族危亡下,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第3课百日维新教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第3课百日维新教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1第3课百日维新1.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这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A. 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 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C. 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D. 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答案】C【解析】康有为主张“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即是“断发易服”的主张,意在改变中国的落后习俗,以便与时代接轨,与世界文明相融合,故C正确。
材料并未提到政治变革、经济变革,故AB均错误。
材料主旨是改变中国的落后习俗,与世界文明相融合,而不是改革满人社会习俗,采用汉人先进习俗,故D错误。
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材料二(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怎样的思想主张?(2)材料二中的“勿黜革旧大臣”对戊戌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对比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的主张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答案】(1)强烈要求实行全面的维新变法。
(2)导致守旧大臣对变法阳奉阴违,甚至托词抗命,阻挠、破坏变法,使变法法令成了一纸空文。
(3)材料一中主张全面改革变法,材料二中却畏首畏尾,思想明显趋向保守,不敢主张废除旧衙门和罢免旧大臣。
原因:一是由于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二是维新派的软弱所致。
【解析】本题考查康有为的变法主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归纳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第3课《百日维新》优秀课件
➢ 日本1898年4月,把福建作为其势力范围。 ➢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经济上: 19世纪末,在商品输出的同时,更注重资本输出。
贷款
筑路
开矿
办厂
19世纪末,面对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 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
(1)中国人民:开展反侵略、反瓜分的斗争。 (2)资产阶级维新派: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 (3)爱国官员: 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 (4)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与 政治,打破封建统治思想。有 利于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打击 封建官僚制度。
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业发展等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军事方面:精练陆军, 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等
有利于增强军事和国防力量
文教方面:废除八股,设立学堂,改变了官僚机构的构成,有利
出国留学,翻译外国书刊
于人才的培养和西学的传播。
作用:重申国家危机,阐述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 纲领。进一步取得光绪帝的支持。
(2)进呈《日本明治变政考》《俄大彼得变法考》
光绪皇帝命令总理衙门将康有为撰写的宣传变 法的《日本明治变政考》、《俄大彼得变法考》 等书进呈上来,皇帝对此十分欣赏,将书“置御 案,日加披览”。 (作用:坚定光绪帝变法决心)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 亡”“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 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折誓戒,除旧布新, 与民更始。 ……
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 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 ……
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 王公卿士,仪皆平等”
2.维新运动转入政治实践
阅读教材132页,总结维新派的政治实践活动有哪些? 有何作用?
课件5:第3课 百日维新
(3)康有为通过总理衙门向光绪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俄 彼得变政记》等书籍,帮助光绪帝进一步坚定开展维新变法 的决心。 (4)1898年春,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保国会,维新变法浪 潮激荡全国 ①成立地点:北京。②宗旨:保国、保种、保教。③性质: 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 (5)1898年,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 高涨。
1898年 英国租借地 新界
学习西方教育经济法律军事等,他调 和中西、折衷新旧,以维护清朝统治 为根本目的,所以皇帝赞赏,下令各 省刊印,维新派指出书的本质是对抗 变法。 1898年4月12日,北京保国会由康有为 等人发起成立,是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 新派的重要政治团体,具有资产阶级政 党性质。
荣禄训康有为:“你老是变法呀,变法,你可知道祖宗之法是 不能变的!”康有为回答说:“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 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的那套法还有什么用 呢,就拿总理衙门来说,祖宗的法里并没有,时代变了,祖宗 之法也非变不可。”
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 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 不定,则号令不行,遂于6月11日 颁布“明定国是”诏。“百日维 新”从此开始。
二、百日维新 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 ”诏书, 宣布变法。 2.内容 (1)政治:力行新政,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举荐新政人 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3.局限:光绪帝没有采纳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的“行宪法, 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 4.意义:基本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与要求。 (1)政治: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 (2)经济: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文教: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4)军事: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3课 百日维新》45人教PPT课件
学 思之 窗
想一想,康有为在“百日维 新”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起 到了何种作用?
康有为在“百日维新” 中充当了光绪帝的顾问, 是维新变法运动的策划者。
光绪帝为什么 支持变法呢?
光绪帝(1871-1908) 名爱新觉罗·载湉,同治帝之弟。 4岁即位,由慈禧太后“垂帘听 政”。1889年19岁 “大婚典礼” 后“亲政”,慈禧太后,退居颐 和园,但她仍掌握着内外大权。 光绪帝作了34年的傀儡皇帝,经 历了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的 失败,目睹了帝国主义掀起的割 地狂潮。1898年6月,为了从慈 禧手中夺回统治权,振作图强, 毅然支持和任用维新派人士康、 梁等实行变法。
【探究讨论】戊戌变法的特点 材料 在“百日维新”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 100多条。
光绪帝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将现在各局所中冗员一 律裁撤净尽……限一月办竣”。由于裁撤面较宽,在裁撤中又采 取了一些强行封查的办法,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 日。
光绪帝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这些人多达 100万,被突然中止生计后没能妥善安置,以致他们对新政怨声 载道。
新情境·激趣引航
对于变法的核心人物光绪皇帝的评价,长 期以来史学界意见不一。“爱国开明皇帝说” 和“维新皇帝说”,是内涵一致的不同表述, 是近年来的新说法,得到了史学界的赞同。史 学家李时岳先生说:“从百日维新中他已经做 到的和正在做的、想要做的来看,确实是力图 做一个资产阶级的维新皇帝。”“严峻的形势 迫使载湉抉择,他选择了改革的道路。这个选 择是明智的,因为他投靠了具有前途和希望的 新兴的资产阶级势力。”
9月5日,康有为连上两折,提出剪发辫,改穿西装,改元迁 都,许多人认为这是改朝换代之举,难以接受。
百日维新的特点 (1)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 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2)从推行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 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3)从推行者来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 薄弱。 (4)从性质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从目的上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6)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 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7)从过程来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
课件3: 第3课 百日维新
有利于具维新思想的人参与
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
政治,打破封建统治思想
举荐人才,取消旗人特 权,裁汰冗员精简机构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打击封建官僚制度
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业发展等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教方面:废除八股,设立学堂, 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出国留学,翻译
和西学的传播
军事方面: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2、维新运动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表现
具体表现: ①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未上达,但传抄刊行,影响甚大 ②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引起光绪帝共鸣??? ③进呈《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
-----坚定光绪帝决心 ④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保国会
-----奠定组织基础
思考
光绪帝为什么接受和支持 维新派的主张?
经济改革: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 理论宣传: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发动广大民众
☆思考:维新派是否反对封建制度?是否反对清 政府?
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 议院,用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正体取代封建君主政体, 所以维新派反对封建制度
但是维新派实现这个目的方式却是企图依靠当 朝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力图让清政府自己将 封建制度变为资本主义制度,所以他们不反对清政 府。
3.百日维新的评价
(1)进步性: 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 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 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2)局限性:
政治改革:没有采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宪法, 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没有涉及实行君主 立宪)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原创2: 第3课 百日维新
二、百日维新(高潮)
1.变法开始的标志
从1898年6月11日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到9 月21日戊戌政变结束,这次变法历时共103天, 又称“百日维新”。
《定国是诏》应读作《定/国是/诏》。
“国是”是专有名词,它与“国事”有着不同 的含意。
“国事”指国家大事;而“国是”则指国家大 计,国家的指导方针、理论基础、方针政策。
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 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 ……
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 公卿士,仪皆平等”
内容:重申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主张学习日本明 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 影响:实际上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进呈《日本明治变政考》《俄大彼得变法考》
阅读教材132页,总结政治实践有哪些?
(1)康有为上清帝第五、第六书。
1897年12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陈述 变法的紧迫性,强调内忧外患,形势严峻,变法刻不 容缓,否则,皇上与诸臣求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虽 未到达皇上,但广为流传,影响颇大。
光绪帝为了摆脱慈禧太后的束缚,开始准备接 纳维新派的主张。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3课 百日维新
学习目标
1.掌握百日维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结合百日维新的内容分析维新变法的特点。 3.理解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梁政治主张的原因, 分析百日维新的进步意义。 4.认识百日维新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 地位和作用。
新课导入
甲午战争后,光绪帝心急如焚,想 以变法求生存。他抱怨说:“太后若仍不 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作亡国 之君。”慈禧太后听后怒道:“他不愿坐 此位,我早已不愿他坐了!”经过奕劻 的劝说,慈禧太后恨恨地说:“由他去办, 等办不出看他怎么说!”奕劻回去后, 没有把慈禧太后大怒之事告诉光绪,只 说:“太后不禁皇上办事。”光绪听后便 意气风发地颁布《定国是诏》,拉开了 百日维新的大幕。
第9单元 第3课 百日维新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 2.表现 • 维新运动转入政治实践阶段 • (1)康有为上书光绪帝《上清帝第六书》, 日本明治维新 产生重大影响。 日本变政考 • (2)康有为主张学习______________,进 俄彼得变政记 行全面改革。 保国会 • (3)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等书籍。 • (4)1898年春,康有为发起组织了 ________,保浙会等相继成立,维新变法浪 潮激荡全国。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
史料二 一些人指使御史文悌上章弹劾, 诋毁保国会“名为保国,势必乱国……徒欲 保中国四万万人,而置我大清国以度外。” 光绪帝为此说:“会为保国,岂不大善?” 下令将文悌革职。 • ——《戊戌变法》全刊第二册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思考 •(1)史料一反映了保国会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 下成立的?据史料一归纳保国会的宗旨。 •(2)文悌代表哪一集团?其弹劾保国会的理由 有哪些?据史料二指出光绪帝支持保国会的 根本目的。 •(3)据史料指出保国会的性质,并分析其影响。 •答案 (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宗旨: 保国、保种、保教。 •(2)守旧势力。保国会会“乱国”,保百姓不 保清王朝。维护清王朝统治。 •(3)性质:保国会是维新派发动和组织的爱国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教材问题解答
主题二
百日维新的内容和特点
• 【史料探究】 • 史料一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 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 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 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 政,而人主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 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 • ——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第3课 百日维新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材料二 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了《应诏统筹全局 折》(第六书),请求光绪帝发起戊戌变法。他说要推行新政, 就要走明治维新的道路。他请求光绪帝尽快做好三件事: 第一,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 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 第二,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 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则下情成通…… 第三,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 王公卿士,仪绅士民 ③冗员 (2)①农工商总局
②提倡私人开办工厂,采用________,奖励________;
③设立______、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 ④改革财政,创办________,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
⑤兴办________,裁撤驿站。
(3)文化教育方面 ①改革________,废除______; ②在各地成立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________; ③鼓励________,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 ④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 ⑤设立________,组织翻译外国书刊。 ②机器生产 创新发明 ③铁路 ④国家银行 ⑤邮政 (3)①科举制度 八股取士 ②大学堂 ③私人办学 ⑤译
百日维新的历史背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成以瓜分中国为言,若 箭在弦,省括即发。……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易安旦 夕,歌舞河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 不可得矣。 自台事(割让台湾)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 恃,人无固志,好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 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 已可忧危! ——引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戊戌变法第3课百日维新 Nhomakorabea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百日维新的背景 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德国军队强占________。 (2)俄国强占________和大连。 (3)法国强租________。 (4)英国租借“________”和威海卫。 2.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 (1)康有为不断上书光绪帝 1.(1)胶州湾 (2)旅顺 (3)广州湾 (4)新界
原创3: 第3课 百日维新
• 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政治团体的成立 • 领导条件:光绪帝支持;康有为、梁启超个人努力 • 国际环境:资本主义发展是当时潮流
一、变法形势的高涨:救亡变法的呼声再起 1.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简表
国别 德
租借地 强租胶州湾
学思之窗
想一想,康有为在“百日维新”中究竟扮演了什么 角色,起到了何种作用?
角色:光绪帝的顾问、策划者、推动者。 作用:不仅承担了传统意义上的“治国平天下”的责任, 而且是新知识、新思想的传播者。他的大部分主张被光绪 帝采纳,有力的推动了变法的发展。
思考: 1、变法法令的哪些条款会触及顽固保守官僚的利益? 哪些可能会酿成严重的社会危机?
裁汰冗员 废八股、改革科举 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裁汰旧军
2.为什么说:“百日维新”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 的愿望和要求?
(1)政治上允许一定的自由言论,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 参政议政; (2)经济上制定了一些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农工商业等政 策,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文化上采取了一些打击旧学、提倡新学的措施有利 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认识:维新变法运动是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产物,是中国 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和表现。是先进的中国人从学习 西方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深化。
二、百日维新(维新运动的高潮) 1.开始标志:
1898.6.11.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2.主要内容(4方面):
类别
内容
(2)原因:变法阻力大,维新派想减少阻力;也说明 维新派完全把希望寄托在光绪帝的“君权”之上,反映了 维新派的软弱和妥协性。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3课 百日维新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1
维新派的变法主张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
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
……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主要内容 政治 经济 文化爱新觉罗·载湉,同治帝之弟。 1875年至1908年在位。他即位时 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 政”。 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 太后“训政”。 1889年19岁 “大婚典礼”后“亲政”,慈禧 太后退居颐和园,太后“撤帘归 政”。但她仍掌握着内外大权。 光绪帝作了34年的傀儡皇帝,经 历了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的 失败,目睹了帝国主义掀起的割 地狂潮。1898年6月,为了从慈禧 手中夺回统治权,振作图强,毅 然支持和任用维新派人士康、梁 等实行变法。9月21日,慈禧太后 发动政变,将他幽禁于瀛台,重 新把握政权,直到光绪帝死。
设制度局,军机大臣说:“开制度局是废我军机也,必 不可开。”后来改为从部院官员中选拨轮值备顾问。制 度局不了了之。
进步性:
光绪颁布的变法上谕,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 要求,政治上允许一定的言论自由,经济上制定了一些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文化上采取了一些 打击旧学、提倡新学的措施。这些变法措施的推行,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 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 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多媒体课堂
高中历史选修一
主讲:江西省樟树中学历史教研组
谢小华
第 3课
百日维新
课程标准 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特点。 内容解读 1.掌握百日维新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结合百日维新的内容分析维新变法的特点。
第3 课
百日维新
一、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1.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表现:各种改革力量推动变法形势高涨 3.影响: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
二、百日维新
1.开始标志: 1898.6.11.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2.主要内容: 3.对变法上谕的评价: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背景
外因:
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增大资本输出,加剧了殖民掠夺。(根本原因)
内因:
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助 长了列强的侵华野心。(直接原因)
C
6、19世纪末,梁启超呼吁中国应“合汉合满合蒙合 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下列维新派在维新 变法时期的活动中,体现了此观点的是 A.发起“公车上书” B.改革旧的官僚制度 C.组建强学会 D.成立保国会
【解析】选
D
。成立保国会的宗旨是“保国、保种、保
教”,保种意思是“保人民种类之自立”,符合材料。
官僚制度
1.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 大学堂。 文教方面 2.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 3.准许设立报馆、学会。 4.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立宪等政治主张
有利于西学的传 播和培养人才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军事方面 1.精炼陆军,改习洋操。
2.添置船舰,扩建海军。
军队近代化
增强军事实力 挽救民族危亡
A
。
5、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维新变法运动,其进步性 在于①有利于维新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②有利于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使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传播 ④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
A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③错误,民
主共和思想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
3、维新变法时期,张之洞在其所著的《劝学篇》中 说:“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大乱 四起。”其基本用意是 A.减少变法的阻力 B.竭力拉拢维新派 C.捍卫专制制度 D.投机变法运动
【解析】选
C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从
材料中的“民权之说一倡……乱四起”可以看出,张之洞 属于地主阶级,他反对兴民权,其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专制 政体。
局限性:
没有采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宪法,大开国会”、 设立制度局等主张; 没有涉及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没有深入广大民众与广大民众运动相结合
百日维新的特点
1.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包括政治、军事、思想文化 等诸多方面,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涉及政 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2.从推行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 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3.从推行者来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 维新力量的薄弱。 4.从性质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从目的上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6.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 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7)从推行来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
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 为势力范围
德国强占胶州湾,并把山东作为他的势力 范围。 北京
天津
海 渤 旅顺
大连 威海卫
山 东
胶州湾 海 黄
英国的“势力范围”是长江流域,云南、 广东。
1842年 《南京条约》 割占
1860年 《北京条约》 割占
1898年 英国租借地 新界
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的“势力范围”
淘汰旧军。
未采纳的内容
光绪帝没有采纳先前维新派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 等内容,原因是大学士孙家鼐谏阻光绪帝若“开议院, 民有权则君无权矣”。光绪帝说“朕欲救中国耳,若能 救民,则朕虽无权可碍”?康有为提醒皇帝,“而今守 旧盈朝,万不可行。日本至二十年始开议院,吾今于国 会,尚非其时也。” 原因是“民智未开”。“上然 之”。故未涉及到这一内容。
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将福建作 为他的“势力范围”
思考:19世纪末,推动维新变法运动从 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原因是什么?
⑴ 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民族 危机加深
⑵ 维新派极力宣传变法,并得到光绪 帝的支持
一、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1.背景: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表现:各种改革力量推动维新变法形势高涨 ①康有为呈《上清帝第五书》,产生重大影响 ②康有为呈《上清帝第六书》,成为施政纲领 ③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 帮助光绪帝坚定变法决心 ④1898年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保国会 ⑤有见识的爱国官员希望变法图强 3.影响: 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阶段
【答案】
D
2、下列对于百日维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面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D.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解析:选
A
。本题全面考查对百日维新的内容及评价的认
识与理解。依据教材可知,光绪帝并未采纳康有为、梁启超 等人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故百 日维新未能全面反映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历史纵横】回答:保国会成立的时间、宗旨、 性质、结果和影响是什么?
北京保国会遗址 时间地点: 1898年4月北京 宗旨: “保国、保种、保教” 性质: 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 结果: 只举行了两次活动后即自行中止了 影响: 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相继成立,维新 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封建官僚希望变法图强 张之洞与《劝学篇》
7、(2011·山东青岛高二模块测评)近年来,许多史学家 在研究戊戌变法时,认为康有为依靠光绪帝进行变法,反 映出他具有高超的政治艺术。所谓的“高超”应是指这 种方式有利于①减少变法的阻力 ②弥补资产阶级力量 的不足 ③获得列强的理解 ④取得顽固派的支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康有为通过获取皇帝支持的方式进行变法,有利于减少来 自各方面的阻力,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资产阶级力量 的不足。此时的列强,在帝党、后党方面,态度并不明确。与此 同时,变法会触及顽固派的既得利益,无论是谁领导变法,都将遭 到他们的反对。因此,③④的叙述是不正确的。答案:
4、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其 根本目的是 A.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B.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统治 C.提高民众的参政议政意识与能力 D.赋予传统儒学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题干限制是根 本目的,维新派是资产阶级的代表,其思想主张是反映本阶 级的愿望和要求的,那就是发展资本主义,让资产阶级维新 派掌权。故正确答案为
练习题
1、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 是因为他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命题分析】 维新派代表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由于中国资 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维 新派在百日维新期间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所以,正确答 案为D。
张之洞的主张有哪些?为何其主 张与维新派有很大不同?
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反对维新派的民权自由平等西方政治观 点,反对变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主 张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生产技术, 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 目的是维护清朝腐朽的封建统治。
二、百日维新
1.变法的开始的标志
1898年6月11日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到9月21 日戊戌政变结束,这次变法历时共103天,又称 “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的内容
类别
政治方面
有利于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
颁布新法
有利于知识分 子参与政治
改革旧制
政治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 教育近代化
1.改订律例。 思考:与维新派原先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精简机构,提 2.裁撤冗员。 3.澄清吏治。 的主张相比,有哪些 高行政效率
经济方面
1.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 没有实现? 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2.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没有涉及设议院、 令其自谋生计。 3.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打击了封建 开国会、实行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