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3、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局限性: 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解放”法 令是妥协的产物。改革后,俄国仍保留有大量 的封建残余,没有改变沙皇专制制度。 掠夺性:农民支付的赎金总数超过改革时的地 价,“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到地主 的盘剥和奴役。
一、改革的酝酿 1.改革的背景: 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国内:局势动荡不安; 国外:国际地位下降。 2.目的:化解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3.特点:缓慢而又谨慎. ⑴原因: 触到封建地主阶级利益,阻力大; 借鉴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一、改革的酝酿 1.改革的背景: 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2.目的: 化解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3.特点:缓慢而又谨慎. பைடு நூலகம்原因: ⑵表现: 借助舆论减轻压力; 改革机构由秘密→公开; 成立委员会。 4.结果:通过改革法案 农业地区: 工商业较发达地区: 草原地区:
4、关于改革后农民的组织管理:
由村社负责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付清赎金后,农民 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
3.进步与局限
进步性:
1、 地位: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改革使俄国 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
2、作用:法令的颁布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挣脱 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 量自由劳动力和资金。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 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 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 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 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 1856 年3月”
2.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 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 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 18 57年2月

高中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高中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7世纪,为了巩固贵族的支持,罗曼诺夫王朝加强了对农 民的束缚于1649年颁布《法律大全》规定:农奴连同妻子儿女 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民必须无条件地给地主服劳役; 农奴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 并追回其妻子儿女及其财产。农奴制正式以法律形式确立。到 17世纪末,买卖赠送农奴成为普遍现象,农奴奴隶化。
◎进步性:
人身自由
自由劳动力
工业革命
土地
生产积极性
农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封建生产方式
◎局限性:
①不彻底性
②掠夺性
土地不足以维持生计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村社严格管理
付出沉重代价、背负沉重债务;
◎性 质:
封建地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英国1832年 议会改革
俄国1861 年改革
18世纪,彼得一世为了解决劳动力问题,准许商人将整个 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但农奴与土地不准分开买卖。为了保 障军费,甚至向农奴征收人头税。叶卡捷琳娜当政时期,为了 取得贵族的支持,由贵族控制地方行政有效监管农民,大量农 民变成农奴。农奴制大大加强。
农奴——封建社会中对农奴主有人身依附关
系的农业生产者。可以有自己的劳动工具,有自 己的经济和家庭,农奴主不能随意加以杀害;但 不能够有自己的土地,只能从农奴主那里领得一 块份地,世代被束缚在份地上耕作,向农奴主缴 纳地租,并承担无偿劳役。农奴主直接用超经济 的强制方法来剥削农奴的剩余劳动,可以把农奴 连同土地买卖,抵押或转让。
◎改革策略
地主放心,相信其利益有保障;
政权一分钟也不能动摇, 社会秩序一分钟也不能被破坏。
——亚历山大二世
◎改革措施:二一九法令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有公民权;

原创3: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原创3: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B、局限:保留大量的农奴制残余
C、实质变成地主对农民的“合法”掠夺
1、“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
变革经济基础
变革上层建筑
阅读教材100-101页,归纳俄国在其他方面有哪些改革 措施?有什么影响?
2、政治体制方面,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机构
农村:地方自治局 城市:城市杜马 3、司法改革——建立近代司法体系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亚历山大二世
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 年轻时广泛出游,到过欧洲,受 到西方文明的影响。自幼接受过 欧洲自由主义思想,专门研究过 农奴制问题,并释放过一批农奴。 1855年开始执政。克里米亚战争 后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开始着 手进行改革。
2、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1)资产阶级不满意自己政治上无权的状况。 (2)广大农民遭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3)民粹派 号召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3、沙皇遇刺:
188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遭暗杀身亡
三、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①性质: 是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内容: 废除旧的等级法庭 实行公开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
4、军事方面 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 军事管理体系
5、教育方面 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二、影响
1、 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但客观上使 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进一步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 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政治体制方面
农 奴
内容 司法制度方面


军事、教育方面

性质

第7单元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含详解)

第7单元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含详解)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高二历史人教课件第7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高二历史人教课件第7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
“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例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在谈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指出:“臭名 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 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全集》栏 目 材料二 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 链 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 接 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1861年俄国农 奴制改革的内容作简要说明。 (2)上述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局限?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 上的改革?
栏 目 链 接
(2)局限性。
①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
给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人民
购买力降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 ②不彻底性。改革后,农奴制的大量残余仍然保 留,使劳动人民受到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 剥削和压迫。
栏 目 链 接
典型例题分析
栏 目 链 接
考察角度 1
解析:本题以材料题的形式考查了对“二一九法令”的评价。 第(1)问要注意史论结合;第(2)问要在分析观点基础上把握 评价改革的标准。
答案:(1)材料一认为这次改革是对农民的掠夺:因为农民 得到份地时要交纳巨额赎金;同时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 的村社的严格管理等。材料二认为农民在改革中得到很多 好处:因为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控制,农民 获得了人身自由;同时改革使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 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均可) (2)二者的观点较为片面;要辩证地、全面地分析改革;从 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改革,看到主流。(其他表 述,言之成理均可)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七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七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9-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问题
【例题】 “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 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这一变化对俄国历史最深 远的影响是( )
A.缓和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B.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 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解析: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后,可以到工厂做工,这有利于解决资本 主义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的问题,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 是对俄国历史最深远的影响。 答案:B 点拨农奴制改革在法律上使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扩大了俄 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通过改革农民得到 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10-
-3-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一二三
二、1861年改革 1.颁布改革方案 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 历史上统称为“二一九法令”。 2.主要内容 (1)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农奴获得了人身自 由。 (2)关于份地和赎金: ①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 除了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②规定农民要获得份地,必须以现金形式支付土地赎金的 20%~25%,其余款项由政府以有息债券代付,农民必须在49年内逐 步还本付息。
-6-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二三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2.局限性 (1)改革后农民虽然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但仍然受到地主控制 的村社的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2)改革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拓展延伸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由于许多农民手上的耕地比改革 前有所减少,经济上不能自立,他们不得不在受奴役的条件下向地 主租地。得到“解放”的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剥削。这些剥削方式 都带有农奴制的残余。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现标志着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是历史发展的 必然结果。
农奴制改革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奴制改革是世界历史上重要的改革之一,对于研究历史发展规律和改革 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
01
农奴制改革为后来的资本主义 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社会 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02 改革措施与政策
土地制度改革
01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获得土地 所有权和使用权。
02
实行土地平均分配,确保农民获得足够的土地进行耕种。
03
允许农民自由买卖、租赁和抵押土地,促进土地市场的形成 和发展。
农奴身份解放
01
废除农奴制度,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不再受地主的强制劳动和 人身依附。
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部分农民开始转向城市, 从事工业和商业活动,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加强了民族团结
改革使得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民 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加强了民族团结。
对文化教育的影响
推动了教育的普及
农奴制改革后,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推 动了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教育与医疗政策
01
实行义务教育制度,确保所有儿童接受基础教育,提
高农民文化素质。
02
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
体系,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03
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推
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
03 改革的影响与意义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01
解放了农业劳动力
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使 得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从而能 够更积极地投入农业生产。

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7.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7.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 限性。
一、改革的酝酿 1.背景:国内外形势严峻,国内局势动荡,国际地位下 降。 2.目的:化解 矛盾 ,巩固 统治 ,增强国力。
3.表现 (1)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意识到 农奴制 的弊 端。 (2)思想基础:借助报纸舆论力量化解来自 封建地主 的阻 力。
土地实际价格的赎金,D项显然与此规定不符。 答案:D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 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 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 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3.评价 (1) 进 步 性 : ① 为 俄 国 资 本 主 义 的 发 展 提 供 了 必 需 的 劳 动 力、市场和资金。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迅速发展。 政治方面,沙皇专制政权逐步变成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 专政,因此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加速了俄国资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 碑,它直接影响到俄国历史的发展。
②改革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在一 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 资本主义的过渡,此后,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③ 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 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2)局限性:①“二一九法令”是妥协的产物。这次改革没有 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沙皇只是在形势所逼下作了一些 “让步”。②从农奴获得“解放”的实际情况看,改革具有残 暴的掠夺性和欺骗性。③不彻底性。改革后,俄国在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仍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这使俄国具有军事封 建帝国主义的特点。大量农奴制的残余,使劳动人民受到资本 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所以,彻底肃清封建残余 仍是俄国民主革命的重要任务。

课件6: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件6: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经济上: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 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3)组织上: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三、进步与局限 1.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 (1)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2)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3)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归纳总结】 1.亚历山大二世自上而下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沙 皇的统治,主要目的是缓解社会矛盾,发展经济,增强 抵御西欧国家侵略及扩张的能力。 2.改革是统治阶级为维护其阶级利益而进行的,它没有 摧毁地主土地所有制和沙皇专制制度,而是在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课堂练习
1.“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的暴动。我认 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在当时看 来,“我”能做的应是( ) A.解放农奴并剥夺其土地 B.解放农奴并分给其一定土地 C.强化农奴制以巩固统治 D.发动革命以求彻底解放农奴
3.局限性 (1)不彻底性: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仍被束缚在 土地上。 (2)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是对农民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掠夺。 (3)欺骗性: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不得不租 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地主盘剥和奴役。
【特别提醒】 对比改革之前与改革之后农民的处境可以发现,农民的 “解放”实质上是受到更大程度的剥削。农民并没有获得 真正的自由和土地。但农奴制的废除解放了生产力。由于 农奴制的废除,工业发展有了充足的劳动力,同时国内市 场扩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7、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7、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阅读列材料
材料一 1861年一位对农奴制改革法令失望者的人说: ‚皇上已经背叛了人民的希望,他给予人民的自由不 是真实的,也不是你们所梦想和所需要的-我们不需 要沙皇-我们想要一个实在的人,他理解生活,也理 解选择他的人民.‛ 材料二 1876年一位封建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 的气氛.成群的农民和绅士都站在宫殿前,大声呼喊 ‘万岁’!‘万岁’!直到激动的人群追着他的马车 跑过去,沙皇都没有露面.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 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有天生的 好脾气,天性淳良;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得 请回答: 无影无踪.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象一个平等 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
局限性:
① 不彻底性:保留大量封建农奴制残 余;农民仍被束缚在土地上;地主土地 占有制依旧存在 ② 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 得一干二净;赎金远远高于地价 ③ 欺骗性: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来还 少,不足以维持生计,重新再受盘剥。
农奴“解放”的情景
解放农奴后, 民众向沙皇欢呼的 场面。
1、性质:
封建地主主持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2、进步性
作用:①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利于工业革命的发 展; ②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 经济的发展; 地位:③实现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 渡转变。
3、局限性: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二一九法令”的局限 性 材料一: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 1861年的土
背景 :
1.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严重威胁 了沙皇的统治。
2.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 发展。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 新思潮。 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 下降,国内矛盾激化。

课件5: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件5: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二一九法令”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 2.土地仍属地主所有
能决定农民份地大小和好坏 能决定农民应承担的义务
3.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赎买份地的条件
A.要交付赎金 B.承担各种义务 C.服从地主关于份地的决定 4.由村社负责控制农民
首先现金支付赎金的20%25%;余款在49年内对政 府逐步还本付息;还清本 息后才合法拥有土地付清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855年,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杀而死, 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继位。
尼古拉一世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是尼古拉一 世的长子。年轻时广泛出游,到 过欧洲,深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充分认 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开始着手推 行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 (1855-1881年在位)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观目的、性质及依据是什么?
(1)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由沙皇主持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 革。其主观目的是维护沙皇专制和贵族地主的统治,挽救统 治危机,并不是在主观上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2)1861年改革从根本上看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①从背景上看:改革是由于受到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和工 业革命的影响,在本国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
一、改革的酝酿 1.改革的背景: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局势动荡不安; 国外: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国际地位下降。 2.目的:化解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3.特点: ⑴原因:缓慢而又谨慎。 触到封建地主阶级利益,阻力大;借鉴以前改革失败的 经验教训。
⑵表现: 借助舆论减轻压力; 改革机构由秘密→公开; 成立委员会。 4.结果:通过改革法案 农业地区:…… 工商业较发达地区: …… 草原地区: ……

第7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7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 【史料探究】 • 史料 1856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 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 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 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 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 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由下面来解 决好得多。”
• 2.局限性 村社 • (1)不彻底性: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 ______严格管理,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地主阶级 • (2)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上是 __________对农民的一次掠夺。 • (3)欺骗性:改革后农民的土地贫瘠且数 土地 量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______,重新受到 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知识点拨] 内外交困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 社会改革的重要因素,改革的焦点不是地主内 部的斗争,而是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产阶级还没有形成 独立的政治力量,这为沙皇推行自上而下的改 革创造了条件。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知识点二 “二一九法令”
• 1.签署 • 法令于1861年3月3日,也就是俄历二月十 二一九法令 九日签署,又称“ ____________”。 • 2.内容 人身自由 • (1)政治上:农奴获得了__________。 地主 赎买 • (2)经济上:土地仍归______所有,农民 可以______一块份地。 村社 • (3)组织上:由______负责农民份地赎金 和赋税的缴纳。
主题一 “二一九法令”的内容与特点
• 【史料探究】 • 史料一 显然,你们已经意识到了,现存 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自上而下地废除 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 • ——亚历山大二世 • 史料二 1861年3月3日(俄历二月十九日),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 奴制。根据这一法令,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 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从此以后,他们成为政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

第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审批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第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学习模块】一、改革的酝酿1、目的:化解矛盾,,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2、表现: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试图对农奴制改革,因而最后不了了之思想基础:亚历山大二世让报纸公开讨论,借助力量化解封建地主的阻力组织基础:成立,负责农奴制改革;各地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讨论、草拟改革方案个人因素:吸取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坚持推行改革。

二、“二一九法令”1、标志:年俄历二月十九日(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的法令和宣言。

2、主要内容:①政治上: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农奴获得。

②经济上:规定土地仍然归属所有,但农民可以一块份地。

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

(份地须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交)③组织上:加强制度,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三、进步与局限1、性质:主持下的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⑴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的来源,有利于的扩展。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的发展。

⑵动摇了俄国落后的,促进了的发展,是俄国历史的重要3、局限性:(实际上是一个的产物)⑴不彻底性:农民仍然受严格管理,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上⑵掠夺性:农民支付的总数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

⑶欺骗性: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比改革前还少,不得不租种地主土地,重新受地主的【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材料一:一个俄国官员在“九一二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A、要交付赎金
•余款在49年内对政府逐步还本付息
B、承担各种义务
•还清本息后才合法拥有土地 •付清赎金前,须服劳役,付代役租,
C、服从地主关于份地的不决能定随意离开赎地
D、由村社负责控制农民
“二一九法令”原文
“二一九法令”内容
宣布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农奴获得了 人身自由。 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 意买卖、赠送和抵押。 他们享有公民权利,可以签订契约、 提起诉讼、自由结婚、经商、做工和合 法拥有财产。 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但农民 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 临时义务。 份地的多少和农民应付什么义务,都 订立契约,这个契约由地主拟定并由政 府在地主中挑选调解员负责监督。
(4)个人决心:亚历山大二世决心通过改革解 决农奴制的问题。
3、方案
(1)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农奴,也不 愿把土地分给农奴,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 对农民的控制。
(2)工商地区:解放农奴,但农奴要交赎 金。
(3)草原地区:逐步分给农奴土地,但农 奴要服劳役。
4、特点
思考:从改革的酝酿过程来看,俄国的 农奴制改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
——《苏联通史》第二卷
二、“二一九法令”
1、历史概念:1861.亚历山大二世.“解放法令”
2、主要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
(2)土地仍属地主所有
能决定农民份地大小和好坏
(3)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能决定农民应承担的义务
(4)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
农民赎买份地的条件
•首先现金支付赎金的20%---25%
三、 “二一九法令”的评价:进步与局限 2.局限性: ①不彻底性:农民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

课件4: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件4: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3) 史 料 三 中 “ 农 民 抱 怨 …… 负 担 的 义 务 过 重 ” 的 原 因 是 什 么? 提示:农民所付赎金高于当时地价;分得土地面积比改革前少; 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义务。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特点 (1)从背景来看:是在战争失败与西方文明冲击下由沙皇推行的 自上而下的改革。 (2)从政治方面看: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民权利,说明 其有资本主义民主的性质。 (3)从经济方面看:土地仍归地主所有,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 经济基础,具有不彻底性。同时,高额的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 的掠夺。 (4)从整个内容来看: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 兵。
主题二 农奴制改革的特点 史料一 1861 年 3 月 3 日(俄历 2 月 19 日),①亚历山大二世 签署了“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根据这一法令,农民 无条件地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从此以后,他们成为政府 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
史料二 ②19 世纪 60-70 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4.方案 (1)主要农业地区:__地__主__不愿解放农奴,更不愿意把土地分给 农奴,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 (2)工商业地区:解放农奴,但农奴要交_赎__金___。 (3)草原地区: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农民要__服__劳__役__。 5.结果:拟订了改革法案。
[名师指津] 内外交困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社会改革的重 要因素,改革焦点不是地主内部的斗争,而是农民与地主之间 的阶级斗争。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产阶级还没有形成独 立的政治力量,这为沙皇推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 P97“学思之窗”,思考: 你怎么样理解农民的这种变化? 提示:从背景上看:改革是农民革命斗争的副产品,农民对改 革抱有极大的期望。从内容上看: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 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从过程上看:农民对改革的长期艰巨性、 复杂性认识不深刻,对农奴主的阶级本质认识不透彻。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七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七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掠夺性: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农民缴 纳的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 得一干二净。
欺骗性:改革后农民的土地比原来还少,为了维持生计,不 得不重新接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改革后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如何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如何扫除农奴制残余
“反封”
1.俄国1861年改革区别于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点是( D )
亚历山大二世 (1855-1881年在位)
1855年,沙皇尼古拉一世自 杀而死,新沙皇亚历山大二 世继位。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是尼古拉 一世的长子。年轻时广泛出游, 到过欧洲,深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充分认 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开始着手推 行改革。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改革的酝酿 ——改革的准备
二、“二一九法令” ——改革的内容
三.进步与局限 ——改革的评价
一、改革的酝酿
1.目的:
材料一: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 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 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 1856年3月 材料二: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 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 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 1857年2月 思考: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目的何在?
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2.准备工作:
改革必然会触动封建地主的利益,阻力非常大。19世纪以来,俄国统 治者曾不同程度地意识到农奴制的弊端,试图有所改革,但遭到了封建地 主的竭力阻挠,最后都不了了之。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概括一下亚历山大二世为改革做了哪 些准备工作?
①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②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 ③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历山大二世 (1855-1881年在位)
第2 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改革的酝酿(改革的准备) 1.改革的目的 2.改革的酝酿过程 二、“二一九法令”(改革的内容) 1.签署 2.内容 三.进步与局限(改革的评价) 1.性质 2.进步性 3.局限性
一、改革的酝酿
1.改革的背景: 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局势动荡不安; 国外: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国际地位下降。 2.目的:化解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3.特点:缓慢而又谨慎. ⑴原因: 触到封建地主阶级利益,阻力大; 借鉴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C
2、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 折点,主要是因为它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奴 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 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俄国1861年改革最主要的作用在于使俄国 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这也是改革成为俄国历史转 折点的主要原因。 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应
用阶级分析法分析问题。沙皇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当 时改革是迫于形势,沙皇改革的目的是巩固自己的统 治。
10、下列改革方案中,符合主要农业区地主愿望的是 A.增加对土地和农奴的控制 B.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 C.分给农民土地,但农民需要服役 D.把土地分给农奴,不需要农民服役
[特别提醒] 判断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不能依据改革者及 其主观目的,而应从其内容和积极作用方面来判断。 无论从经济基础还是从上层建筑方面来分析,俄国 1861年改革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它加速了俄国资本 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俄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里程 碑。
[拓展升华] 俄国最终选择了以改革方式变革社会的原因:亚 历山大二世上台后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他意识到, 只有通过改革,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 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当 时俄国资产阶级十分软弱,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 性;无产阶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 2、土地仍属地主所有 能决定农民份地大小和 3、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好坏能决定农民应承担 农民赎买份地的条件 的义务 A、要交付赎金 B、承担各种义务 C、服从地主关于份地的决定 首先现金支付赎金的 20%---25%;余款在49年 4、由村社负责控制农民 内对政府逐步还本付息; 还清本息后才合法拥有土 地付清赎金前,须服劳役, 付代役租,不能随意离开 赎地
4、以下各项中哪些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①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②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③削弱大贵族势力,收回军权 ④农民出钱赎买份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
D
。本题考查的是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
容。①是彼得大帝改革的内容,属于强化农奴制,② ④为正确内容。
【解析】选
革要求;A为农业区要求,地主需要农奴;B为工商业 区要求,需要自由劳动力;C为地广人稀的草原地区的 要求;D为激进派的要求。所以正确答案选A。
A
。本题考查农奴制改革前各地区的改
11、 对农奴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奴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B.农奴制阻碍俄国封建经济的发展 C.废除农奴制的沙皇是亚历山大二世 D.十二月党人起义直接导致了农奴制的废除
【解析】选
C
。农奴制下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农奴
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直接导致 了农奴制的废除。因此选C。
12、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A.造成资本的集中 B.扩大了国内市场 C.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D.强化了中央集权
【解析】选
D
。题干要求“不包括”,看清要求再
回答。封建主得到农奴的赎金造成资本集中;农奴得 到解放,扩大了劳动力市场;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自由 劳动力。但中央集权没有进一步强化。
革后俄国仍是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因此D项表述的矛 盾存在,但不是最主要矛盾;A、B两项表述的矛盾都 是C项的具体体现。故选C。
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改
7、史学界认为,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 折点,主要是因为这次改革 A.顺应了政治民主化的潮流 B.改变了落后的生产关系 C.彻底改变了俄国政治体制 D.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5、对克里米亚战争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英德与俄国之间的战争 B.直接导致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奴制改革 C.俄国战争失败 D.暴露了农奴制的腐败
【解析】选
战争。B、C、D明显正确。
A
。克里米亚战争是英法与俄国之间的
6、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 C.落后的政治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矛盾 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政权的矛盾 【解析】选
练一练
1、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 宁说它 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改革后的几 十年间,农民支付的赎金总数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 这使农民背负了沉重负担。 答案:
3、为什么说1861年农奴制改革 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
1.经济上:改革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 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改革后,俄国工业资本 主义有了迅速发展。 2.政治上:沙皇专制政权逐步变成地主阶级和资 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因此,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加速了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 大里程碑。
多媒体课堂
高中历史选修一
主讲:江西省樟树中学历史教研组
谢小华
第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改革的酝酿 ——改革的准备 2、“二一九法令” ——改革的内 容 3、进步与局限 ——改革的评价
1855年,沙皇 尼古拉一世自杀 而死,新沙皇亚 历山大二世继位。
尼古拉一世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是尼古拉一世的长子。 年轻时广泛出游,到 过欧洲,深受西方文 明的影响。在克里米 亚战争失败后,充分 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开始着手推行改革。
D
3、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他逐渐意识到,只有废除 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为此,他首先 A.借助舆论力量化解阻力 B.取得农奴对改革的支持 C.到欧洲考察各国的现状 D.起草废除农奴制的法案 【解析】选
A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辨析问题的能力。
亚历山大二世吸取以前改革的教训,首先让报纸公开讨 论农民问题,借助舆论力量来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
局限性:
1、 “解放”法令是妥协的产物。改革后,俄国仍 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没有改变沙皇专制制度,肃 清封建残余势力仍是俄国民主革命的重要任务 2、改革对农民具有残暴的掠夺性和欺骗性,农民 负担仍旧沉重。地主土地占有制依旧存在。
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掠夺性:
“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欺骗性: 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盘剥
1、俄国农奴制改革的 主观目的、性质及依据是什么?
(1)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由沙皇主持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 革。其主观目的是维护沙皇专制和贵族地主的统治,挽救统治 危机,并不是在主观上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2)1861年改革从根本上看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①从背景上看:改革是由于受到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和工 业革命的影响,在本国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的背景下发生的。 ②从内容上看: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农奴制,农民成为自由 人,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得以废除;改革还使农民通过赎买获 得了一块份地,部分地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部分地实 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这均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变革。 ③从作用上看: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 力,扩大了国内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三、 “二一九法令”的历 史进步与局限
进步性:
1、 地位: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改革使俄国 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 2、作用:法令的颁布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挣脱 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 量自由劳动力和资金。 3、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解析】选
力。农奴制是19 世纪中期俄国社会落后的根源。废除 农奴制,改变了落后的生产关系,适应了资本主义发 展的需要,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
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
8、“……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 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这 一变化对俄国历史最深远的影响是 A.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缓和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D.使俄国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解析】选
B
。农奴获得土地,并没有解决贫困问
题,但因此获得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 动力,影响最为深远。C项是当时的影响。D项使俄国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总体水平落后于美欧等资本主 义国家。
9、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 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表明 A.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民 B.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 C.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D.沙皇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解析】选
2、“二一九法令”的内容有什么 特点?
(1)从政治方面看,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 民权利,说明其有资本主义民主的性质。 (2)从经济方面看,土地仍归地主所有,没有从根 本上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具有不彻底性。同时,高额 的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掠夺。 (3)从整个内容来看,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 实现富国强兵。
一、改革的酝酿
1.改革的背景: 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2.目的: 化解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3.特点:缓慢而又谨慎. ⑴原因: ⑵表现: 借助舆论减轻压力; 改革机构由秘密→公开; 成立委员会。 4.结果:通过改革法案 农业地区: 工商业较发达地区: 草原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