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一、教学目标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基本概念。

2.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流派。

3.理解宏观经济学在现实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4.培养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规律的科学。

(2)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国民经济的总体现象,如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增长等。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2)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4)宏观经济学模型与经济计量方法3.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国民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2)通货膨胀与失业(3)总需求与总供给(4)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4.宏观经济学的历史发展与主要流派(1)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2)凯恩斯主义:约翰·梅纳德·凯恩斯(3)货币主义:米尔顿·弗里德曼(4)供给学派:罗伯特·卢卡斯、托马斯·萨金特等(5)新凯恩斯主义:乔治·阿克洛夫、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5.宏观经济学在现实经济中的重要作用(1)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2)经济预测与预警: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3)国际经济关系: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历史发展。

2.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学问题,如通货膨胀、失业等。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宏观经济学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实践法:开展宏观经济学的实证研究,如收集数据、建立模型等。

四、教学安排1.课时安排:共计4学时。

2.教学进度:每周2学时,连续两周完成。

五、作业与考核1.课后作业:每周布置一次,共计2次。

2.考核方式:平时成绩(3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40%)。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第⼀章第⼀章导论宏观经济学:研究⼀国的整体经济运⾏及政府运⽤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运⾏等宏观经济问题的社会科学。

第⼀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或充分就业※通货膨胀(Inflation)※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法1.均衡与⾮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和⼀般均衡)2.静态分析、⽐较静态与动态分析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4.短期分析与长期分析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经济萧条时侧重于需求分析;经济⾼涨时侧重于供给分析。

短期内侧重于需求分析;长期内侧重于供给分析。

5.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流量是指⼀定时期测算出来的量值存量则是指⼀个时点测算出来的量值流量来⾃于存量,流量⼜归于存量之中⼈⼝总数是个存量,它表⽰⼀个时点上⼈⼝数;⽽⼈⼝出⽣数是流量,它表⽰⼀个时期内新出⽣⼈数。

⼀定的⼈⼝出⽣数来⾃于⼀定的⼈⼝数,⽽新出⽣的⼈⼝数⼜计⼊⼈⼝总数。

同理,⼀定的国民收⼊来⾃于⼀定的国民财富,⽽新创造的国民收⼊⼜计⼊国民财富中。

7.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变量分析8.边际分析9.经济模型分析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联系:两者互相补充;资源充分利⽤和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第⼆节经济学的产⽣与发展◆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经济学的早期阶段◆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时期◆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标志: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的发表。

凯恩斯因此被称为现代宏观经济学之⽗。

)◆新兴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的现代复兴第三节国民收⼊核算⼀、国民收⼊帐户——GDP (⼀)国民收⼊帐户的重要性是国民经济运⾏的最重要指标,宏观调控的基础(⼆)国民收⼊帐户的产⽣背景20世纪30年代西⽅经济⼤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整体情况信息的需求⽐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国民经济帐户和GDP 度量体系应运⽽⽣;(三)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国内⽣产总值(⼀)国内⽣产总值的涵义——简写GDP ,度量⼀定时期(通常是⼀个季度或⼀年)内,⼀国运⽤⽣产要素所⽣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市场价值。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导语】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经济体整体而非个体的经济行为,涉及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广泛领域。

本教案旨在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宏观经济学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2. 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给等;3.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4. 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3. 宏观经济学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内容】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体整体而非个体的经济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规律和问题,包括经济增长、就业、物价水平、货币政策等内容。

与之相对的是微观经济学,它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

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1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某一时期内某个国家或地区居民从各种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收入总额,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等。

2.2 总需求总需求是指商品和服务在某个时间段内的总购买力,它的构成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

2.3 总供给总供给是指某一时间段内全部经济部门所生产和提供的全部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2.4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一般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3. 宏观经济学的实际应用3.1 政府宏观调控宏观经济学为政府提供了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通过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手段,政府可以对经济进行调控,实现稳定增长、低通胀和充分就业的目标。

3.2 企业经营决策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结果能够帮助企业理解经济环境并做出相应的经营决策。

企业可以根据宏观经济的走势,调整生产规模、价格策略等,以适应市场需求。

3.3 个人理财规划宏观经济学的知识对于个人理财规划也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宏观经济的状况能够帮助个人做出合理的投资和储蓄决策,降低经济风险,实现自身财务目标。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思维导图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思维导图
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提出“看不见的手”概念, 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大卫·李嘉图强调劳动价值论和 自由贸易。
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影响
古典经济学派对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供 需平衡、经济增长等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凯恩斯主义学派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
政府干预市场经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以实现 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有效性
金融市场波动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效 果,加大政策调控难度。
企业融资环境
金融市场波动会影响企业融资成本和融资环境,进而影响企业投资和生产。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影响
劳动力供给减少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人口比例下降,劳动 力供给减少。
劳动力成本上升
人口老龄化使得企业对年轻劳动力的需求增 加,推高劳动力成本。
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 考察对象,研究各个有关总量的决定 及其变动,特别是研究国民收入、国 民就业量、物价水平、国际收支等总 量的决定和变动。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
联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 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 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
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消费增长
01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02
促进就业与收入增长
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 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11
二、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大工具是货币政策, 它是政府借助中央银行对一国的货币、信 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中央银行 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能够影响到许多金融 变量和经济变量,如利率、股价、房地产 价格、汇率等等。
12
本课框架
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二篇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及国民收入的 决定与均衡。 第三篇 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 第四篇 研究和探讨诸如通货膨胀和紧缩、 就业和失业、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等宏观 经济问题。 。 第五篇 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古典宏观经济学 (17世纪中叶——20世纪30年代) 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形成时 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凯恩斯主义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分庭抗礼时期 (20世纪70年代至今)
4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0世纪30年代暴发了世界经济大萧条,在这种历史背景 下,凯恩斯撰写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向古典经 济理论的基础发起了猛攻,后人将之称为“凯恩斯革命”。 本课所要介绍的,主要不是凯恩斯经济学,而是凯恩斯主 义经济学。前者仅仅局限于凯恩斯本人的理论,后者则包 括了凯恩斯本人及其追随者和继承者的理论。包括萨缪尔 逊、J·希克斯、P·索洛、J·托宾。新一辈的著名凯恩斯主 义经济学家主要有:George Akerlof 和 Janet Yeellen、 Oliver Blanchard、Greg Mankiw 和Larry Summers,Ben Bernanke , 他们号称“新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
经济发展是用来分析一国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概念。是一
个较为复杂的“质量”概念。包括经济增长的速度、稳定程
度及结果,国民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总体进步和居民生活

宏观经济学导论(1)

宏观经济学导论(1)

45°
△y
y
三、影响乘数效应的因素 1、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 2、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 3、投资与储蓄的决定是相互独立的,否
则投资增加所引起的对货币的需求会导 致利率上升,从而增加储蓄减少消费。
(ii)GNP核算一国居民的收入,而不管收入来自哪国。 • GNP=GDP+来自国外的收入—向国外的要素支付
=GDP+从国外获得净要素收入(NFP) • 国民生产净值(NNP)=GNP—折旧
•国民收入(NI)=NNP-企业间接税
• 个人收入(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个人对非居民部 门利息支付+红利+政府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
第四节 乘数理论
传统经济学:储蓄是美德,消费是罪恶 凯恩斯:消费是美德,储蓄是罪恶 (明)陆辑:予每博观天下大势,大抵
其地奢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其民必不 易为生也。 凯恩斯:无论你们购买什么都会拯救英 国。
一、乘数的含义 破窗经济 乘数指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
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 论
国民收入如何决定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内容 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
市场、国际市场
只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为简单国民收入 理论。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一、假定 1、不存在政府,只有两个部门即家庭
与企业; 2、封闭经济,不存在对外贸易; 3、消费与储蓄行为出现在家庭部门;
解决途径: (i) 利用价格指数的变化衡量物价水平的变化。 (ii)利用真实国民生产总值衡量实际总产出水平。
GDP折算指数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定义1: t期实际国内生产总值(Q)=>按基期的商品和服 务的市场价

袁志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袁志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学习指南第一部分各章提要、补充说明、习题选答及补充练习第1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一、本章提要本章是全书的导论部分,因此,它要告诉读者的首先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容、研究方法以及这门学科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它力图要给出宏观经济学这门学科的一个大概轮廓。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以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它需要揭示的最主要问题是宏观经济在短期为何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波动,在长期又是什么力量决定一国经济的增长。

经济运行中最常见的宏观问题是通货膨胀和失业,因此,宏观经济学必将以相当的篇幅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由于本书是以中国读者为主要对象的教材,因此我们在导论中还特别描述了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大概状况。

宏观经济学存在意义,是通过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对宏观经济现象作出的有效的分析,然后判断和预测宏观经济运行的现状和趋势,从而为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提供依据。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宏观经济学,两个主要流派(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之争构成了宏观经济经济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它们在市场机制能否保证使经济波动回复到均衡状态上面有着截然相反的哲学信念和观点,但是,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毕竟有着各个流派都遵循的规则和方法。

二、补充说明1.宏观经济学导读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容,从短期看,是要解决实际总产出的决定问题以及为什么实际总产出会围绕潜在总产出发生波动;从长期看,是要探讨潜在总产出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增长,为什么有的国家经济增长迅速而另外的一些国家经济增长则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因此,在学习宏观经济学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时间概念,因为在不同的时间围,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对象是不一样的,当然,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手段也各自不同。

在短期里,宏观经济学假定潜在总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均固定不变。

在这一假定之下来分析实际总产出的决定与波动问题。

由于潜在总产出水平既定,因而实际总产出的大小就主要取决于总需求。

总需求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净出口,这四部分的大小就决定了一个国家短期里实际总产出的大小。

经济学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经济学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2024/10/12
10
• 如体育馆里坐着观赏球赛时,如果有一个 人为了看清楚些,就站起来,开始它可一 览无余;但其他观众效仿都站起来,大家 就会彼此遮挡,视野和原先大家坐着时的 效果一样或更差。这时,如果有少数人先 知先觉地意识到这种情况的荒谬或者站的 腿酸了,就会坐下来,大家效仿逐渐都坐 下来,则又回到原来的坐着的状态。
2024/10/12
11
• 单个家庭购车不会引起价格变化,所有家庭购车 就会引起价格变化;一个企业投资不会引起货币、 利率的变化,所有企业投资就会引起货币、利率 等变化。正像微观经济学中学到的:单个企业面 临的需求曲线是平行于横轴的,而行业的需求曲 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 如果说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森林中的树木,宏观 经济学研究的则是森林整体,而不是其中的树木。 微观经济学以价格为中心被称为价格理论,宏观 经济学则以国民收入为中心,被称为收入理论。
2024/10/12
8
• 3、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通过 研究国民收入的决定来解决资源利用问题,分析 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因此,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成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其他理论则是这一理论 的运用。宏观经济学也被称为“收入理论”。
• 4、宏观经济学进行的是总量分析。总量是反映整 个国民经济的综合变量,诸如国民收入、总就业 量、总消费、总投资、总储蓄、货币需求、货币 供给量等,总量分析就是研究这些总量如何形成 以及相互关系。
2024/10/12
4
• 天才失败了就是蠢才! • 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这
么做的好处就是让自己少一点后悔。我们 在做一件事之前要先想后果,要先往远处 想想,谨慎再谨慎,以求避免对他人的伤 害,减少自己之后的悔恨。说话要用脑子, 做事要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事的准则。

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导论

三、现代宏观经学的产生与发展 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是现代宏观 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现代宏观经济学与30年代前的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显著的不同点 在于:它所研究的是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其与就业、经济周期波动、 通货膨胀等等的关系,因此它又被称做收入分析。不仅如此,它通 过收入分析所得出的论断是资本主义经济不可能自动调节以实现充 分就业均衡,并且在通常情况下出现的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而 20世纪最初30年的宏观经济学,则或者只限于对货币数量和利息率 水平的分析,而不涉及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问题;或者维持着资本 主义经济和谐的传统观点,把经济周期中阶段的更替看成是经济中 自发力量调整的结果。对于30年代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以往的那些宏观经济学既然被认为不可能提供一套有助于使西方各 国政府摆脱困境的对策,于是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为代表的现 代宏观经济学便应运而生。
2、古典经济学家虽对某些经济总量进行了分析,但与以后西 方宏观经济学所进行的总量分析仍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即后者是建 立在边际增量分析基础上的。19世纪70年代起,在西方经济学中边 际概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运用边际概念来分析总量及其增量的变 动,这几乎是以后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者们的共同特点。 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假定个量为己知条件。个别价值的确定 是当做既定前提被接受下来的。19世纪70年代以后,以边际效用论 为依据的价值论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后来的宏观经济 学也就把边际效用价值论作为自己的微观经济学基础或分析的出发 点。这与古典经济学家们对整个国民经济活动进行分析时基本上坚 持劳动价值论的情况是不同的。
1、在古典学派和重农学派那里,宏观经济研究和微观经 济研究的划分是不明确的,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当时还谈不上有 什么分工。配第、亚当· 斯密和李嘉图不仅研究了国民收人、国 民财富、货币流通总量等问题,而且也研究了微观经济学领域 内的价值和分配问题,即使是魁奈,也对微观经济学领域内的 “纯产品”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讨。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答案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答案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提供免费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第1章导论1.1复习笔记考点一:宏观经济学★★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众多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它主要关注消费者和企业的总体行为、政府的行为、单个国家的经济活动总水平、各国间的经济影响以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见表1-1)表1-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考点二: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一国在境内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也表示那些对国内产出作出贡献的人挣得的收入总量。

区别于名义GDP,实际GDP是针对通货膨胀因素进行调整后的总产出衡量指标。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率是一个国家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相比往年的增长率。

经济正增长一般就认为整体经济是景气的。

长期增长是指一国长期的生产能力和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

3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总体经济在短期内的上下波动,或经济的繁荣与衰退。

考点三:宏观经济模型★★★1宏观经济模型的特征宏观经济模型是用来解释长期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存在的原因以及判断经济政策在宏观经济中应发挥的作用的模型。

准确来说,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构造是用来描述下列特征的:(1)经济中相互影响的消费者与企业。

(2)消费者愿意消费的一组商品。

(3)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

(4)企业生产商品可采用的技术。

(5)生产时可利用的资源。

2宏观经济模型的假设两个重要假设:①关于消费者与企业的目的。

假定消费者尽可能达到效用最大化,企业尽可能达到利润最大化,即他们在既定的约束下都会竭尽所能;②关于消费者与企业的行为如何实现协调一致。

假定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在竞争性均衡中,假定商品经由市场买卖,消费者和企业在市场中都是价格接受者。

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导论
22
宏观经济学导论
五、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
2、凯恩斯主义发展时期
新古典综合派与新剑桥学派对凯恩斯主 义的解释与发展存在着原则性的分歧。在 20世纪50-60年代,他们之间的争论对经济 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目前 就经济理论与政策倾向来看,新古典综合 派的主流地位是难以动摇的。
23
宏观经济学导论
2、凯恩斯主义发展时期
二战后,西方各国都加强了对经济生活的全面 干预,凯恩斯经济理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等人把凯恩斯主义的 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经济理论结合 在一起,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发展了凯恩斯主 义,并且把这一理论运用于实践,对各国经济理 论和政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说,时至今日 新古典综合派仍然是宏观经济学的主流。
11
宏观经济学导论
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西方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的物理学,而宏观经 济学则非常类似于医学。
从理论结构上讲,宏观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 核算理论”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相当于解剖 学、生理学的内容;而“失业理论”、“通货膨 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 与“开放经济理论”相当于病理学的内容;此外, “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则相当于药理学和诊断学 的内容。
24
宏观经济学导论
五、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 3、自由放任思潮的复兴时期 20世纪70年代之后,又出现了以美国经 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为首的理性预期学派, 他们更为彻底地拥护自由放任。理性预期 学派的出现被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六次 革命。
25
宏观经济学导论
五、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
3、自由放任思潮的复兴时期
7
宏观经济学导论
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①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是通过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运行中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动,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学。

②宏观经济学特点(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整个国民经济活动(2)宏观经济学解决的基本问题是资源如何充分利用的问题;(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收入(或就业)理论;(4)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的方法③宏观经济的研究内容长期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国际经济失业宏观经济政策④政府的经济作用(1)政府要稳定经济;(2)政府提供公共产品;(3)政府从事生产;(4)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5)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总结:政府作用都发挥在靠市场运作无法解决或很难解决的领域。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①国民收入账户——GDP(1)国民收入账户的重要性: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最重要指标,宏观调控的基础。

(2)国民收入账户的产生背景:国民经济账户——GDP的度量是20世纪最重要发明之一,本身是历史需要的产物。

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行整体情况信息的需求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国民经济账户和GDP度量体系应运而生;随后,二战期间政府控制经济的需要上升,推动了有关统计体系进一步发展;在政府、专家、企业界和公众的合作和不断努力下,国民收入账户统计不断改进和丰富。

(3)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1)20世纪50年代建立中央计划体系,采用物质产品平衡表系统(MPS)。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 建立在“生产性劳动”基础上,核心指标是国民收入。

(2)改革后,服务业迅速发展。

从1985年开始建立了国家和省两级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制度(3)统计部门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两次重大补充和调整,使之与新的GDP数据适当地衔接起来。

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两个缺陷:一是仅反映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即工业、农业、建筑、运输邮电和商业的经济活动,不包括服务性行业,低估了经济活动规模。

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导论
a、假设是否合理 b、对于理解和研究现实问题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c、模型所暗含的结论是否可以用经验数据来检验 d、模型结论是否与现实数据相一致
11
(3)Note:太象现实的模型不一定是好模型
4、均衡分析法:如I=S/ IS-LM/ AD-AS
第三部分 分析讨论

1.微观经济规律能够直接转变为宏观经济规律吗? 一般来说是不能的。第一,二者的前提不同。微观经济学在总量 给定的情况下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给定的前提恰好是宏观经 济学研究的对象——总量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扩大。第二,相对价格变动 对资源配置的调节是微观经济学揭示的最重要的经济规律,而宏观经济 学的研究恰恰假定相对价格是不变的。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价格 总水平可以不变,也可以同比例上涨或下跌。在相对价格机制不起作用 的情况下,调节经济的规律如何,正是宏观经济学所要解决的。例如, 价格总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数量起着调节总产出水平的作用,这 种作用称为数量机制。第三,微观经济学研究一般均衡,即各种商品的 供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宏观经济学研究总量均衡,即总供给和总需 求达到均衡的状态。一般均衡难道不就是总量均衡吗?乍一看,二者似 乎是一回事。由于二者关注的重点不同,揭示的规律有很大的不同。在 微观经济学中,把一般均衡归结为一系列边际条件的实现;而在宏观经 济学中,则把总量均衡归结为注入和漏出即投资和储蓄的相等。第四, 由于具有特定的观察视角,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难以进入微观经济学的 研究领域,诸如货币数量对经济的重要影响、经济的增长与波动,等等。 宏观经济学则要研究这些问题,并揭示其中的规律。
8
经济增长趋势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 增长率 是光明的
GNP
时间
9
四、有关概念
1、研究的对象——国民经济总体:四部门 2、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学1-7章

宏观经济学1-7章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1宏观经济学的概念1.最早给宏观经济学下定义的经济学家是()。

A、凯恩斯B、马歇尔C、夏皮罗D、萨缪尔森2.宏观经济学中讲到的商品总产量是()。

A、恩格尔系数B、基尼系数C、戴尔指数D、GDP3.下列关于宏观经济学说法错误的是()。

A、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B、采用个体分析的方法C、研究社会经济活动各种总量关系D、研究社会经济活动变化规律4.CPI其实就是宏观经济学中研究的价格。

(√)1.2合成谬误和市场非出清1.下列关于合成谬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谬误中,每个人个体其实都是非理性的B、合成谬误中,总体等同于个体的叠加C、合成谬误是微观经济学中的理论D、合成谬误是宏观经济学中的理论2.现实生活中,银行挤兑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经济崩溃B、货币大量贬值C、社会谣言传言D、银行经营不善3.银行挤兑过程中,每个人其实是采取了一种理性的举动。

(√)4.微观经济学认为,市场总能找到供应和需求的平衡点,从而导致市场出清。

(√)1.3市场失灵和国家干预1.宏观经济学的发端是凯恩斯的著作()。

A、《凡尔塞和约的经济后果》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C、《货币改革论》D、《论概率》2.属于宏观经济学观点的是()。

A、需求和供给能达到均衡而促使市场出清B、经济运行需要国家干预C、市场组织应当是自由放任的D、市场应当完全依靠“看不见的手”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严格对立的,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4.从个体理性的角度来说,经济危机中大量牛奶滞销的最佳处理方式是尽快倒掉。

(√)1.4经济危机与反危机1.根据凯恩斯的理论,收入增加的同时,消费增加的速率会()。

A、增加B、降低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2.不属于凯恩斯支出的经济危机产生的三大规律的是()。

A、产量边际成本递减规律B、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C、投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D、灵活偏好与流动性陷阱3.根据凯恩斯的理论,收入增加的同时消费会()。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第1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也叫做总量经济学,它是通过对整个社会经济总量决定及其变化的科学研究,来提醒和描述稀缺资源配置、国民收入变化以及宏观经济增长和开展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容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总产量、就业水平和其他经济总量的决定。

2.凯恩斯学派(Keynesian)是最初由凯恩斯等人开创的、二战以后在欧美等兴旺国家开展起来、并迅速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认可与推崇的宏观经济学学派。

凯恩斯开创的宏观经济理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获得最大开展。

主要代表有凯恩斯、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等。

3.理性预期学派〔Rational E*pectation School〕是在197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相对"适应性预期〞而言,理性预期是指人们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做出的预期。

人们参照过去历史提供的所有知识并加以有效利用,并经过周密的思考之后,才做出的与有关经济理论相一致的"理性预期〞。

4.货币主义学派〔Monetary school〕是1950-19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经济学流派,亦称货币主义,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

货币学派的政策主主要有: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过多干预;认为"货币最重要〞;主实施"单一规则〞即固定货币供给增长率的货币政策。

5.供给学派(supply-side school)是19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变化。

其政策主有:崇尚"供给自创需求〞的萨伊定律;反对政府过多的干预;应通过减税刺激投资,增加供给;反对过多社会福利,反对通货膨胀,竭力主大幅度减税等。

第一章 宏观导论

第一章 宏观导论
顶点

谷底

2013-8-4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14
我国经济的周期变化
20 15 10 5 0
–5
–10
2013-8-4
78
80
82
84
86
88
90
第一章
92
导论
94
96
98
趋势成分
00
15
周期成分
宏观经济学
增长速度
研究问题之三:失业(Unemployment)
美国1900-2000年失业率
2013-8-4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16
2013-8-4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36
3. 凯恩斯革命(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社会背景对经济学提 出了新的要求。 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确 立。 在理论上,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 有效需求理论
2013-8-4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37
区 别:
研究对象 解决问题 中心理论 研究方法
微观 个体经济活 资源最优 价格理论 个量分析 法 经济学 动者的行为 配置 及后果 宏观 社会总体经 资源充分 国民收入 总量分析 决定论 法 经济学 济行为及其 利用 后果
2013-8-4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29

系:
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经济学的目的 是要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因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 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第二,两者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法,属于实证经济学。经济学的 科学化也就是经济学的实证化,努力使所研究的问题摆脱价值判 断,只分析经济学本身的内在规律,即解决宏观经济现象“是什 么”的问题,是两者的共同目的。 第三,两者都以市场经济制度为背景,都是市场经济的经济学; 分析市场经济之下经济的运行规律与调控。所以,两者的理论分 析只适用于发达的市场经济,不适用于计划经济,也不完全适用 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化的转型经济。 第四,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但总体经济行为不是 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

01宏观经济学导论

01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重点提示:本章需要重点把握宏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一门学问。

中国是一个转轨中的发展中大国。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在发展的过程中,失业率、通货膨胀、国民收入增长水平、人民币汇率变动等经济问题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如何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这需要我们深入学习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宏观经济学因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的不同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经济学两大分支之一。

经济学的另外一大分支是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的决定和波动。

它因以国民经济总体过程活动为研究对象,所以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最先提出“宏观经济学”一词。

而在这之前,古典学派就早已对宏观经济现象进行过研究与考察。

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被认为是最早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进行分析的经济学文献。

此后,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很少被分割开来进行考察。

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

它的出现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形成。

以收入和就业理论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此时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分支学科。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的英文是“macro”,原意是“大”。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因此,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整体的经济行为,它关注国民经济的繁荣与衰退,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总产出水平及其增长,通货膨胀与失业,国际收支和汇率变动。

宏观经济学在考察长期的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考察构成经济周期的短期波动。

A1宏观经济学导论

A1宏观经济学导论
事前变量(计划量、意愿量):是 经济变量在决策时的取值。
事后变量(实际量、统计量):是 指经济变量的实际取值。
事前变量和事后变量分析在宏观经 济分析中相当重要。
23
1.7宏观经济运行的流程
宏观经济运行概况的了解。 1.7.1简单经济的情况(两部门经济流程) 1.7.2包括政府部门的情况(三部门经济
重商主义时期(托马斯•孟;蒙克莱田)
– 主要观点: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增加财富必须进行对外贸易。 – 政策主张:保护贸易
古典经济学
– 由威廉-配第(Petty:1623-1687)始创 – 亚当·斯密(Smith:1723-1790)集其大成《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
究》(1776)——看不见的手 – 大卫-李嘉图(Ricardo:1772-1823)最后完成--《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新凯恩斯主义 (宏微结合)
货币主义 (微)
理性预期 (宏微结合)
新古典主义 (宏微结合)
12
1.6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6.1 实证分析方法 1.6.2 经济理性主义假设 1.6.3 均衡分析方法 1.6.4 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 1.6.5 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 1.6.6 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 1.6.7 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 1.6.8 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
– 经济萧条年份的失业救济金 – 退休人员的退休金 – 对盲人退伍军人和其他人的补助金 – 以及政府支付的公债利息
30
包括政府部门的情况(三部门经济流 程图)(2)
三部门经济中的主如何漏出:
– 第一:注入--- 企业投资;漏出--- 居民储蓄 – 第二:注入--- 政府支出; 漏出--- 政府税收
研究市场经济离不开需求分析和供给分 析,宏观经济学也不例外。不过宏观经 济学的需求和供给分析有其自身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93 14.33 4.844 4.222 3.818 2.978 2.787 2.399 1.757 1.683 1.665 1.564 1.237 1.143 1.069 0.953
1.5% 1.4% 0.7% 9.0% 1.7% 0.9% 1.1% 0.0% 6.0% 1.3% 5.2% 0.7% 7.3% 2.0% 2.1% 4.3%
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
⊙ 计划经济时期的价格制度
★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采取有计划的固定价格体 制,无论市场供求关系如何变化,价格皆基本保 持不变。伴随微观经济领域的价格体制的改革, 宏观经济领域也开始出现通货膨胀问题。
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中国的失业问题
⊙ 中国失业问题的特殊性
★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相对于其他经 济资源大量过剩。因此,导致中国失业存在的原 因不完全是总有效需求不足,也不完全是劳动工 资刚性。
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
⊙ 改革以来中国通货膨胀现象
★ 在农产品价格松动以后的1980年,发生改革以来第一次通货 膨胀,通胀率为7.5%; ★ 1985年,发生了第二次通货膨胀,通胀率达到9.3%; ★ 1988年,零售价上涨了18.5%,第三次通胀率达到二位数; ★ 1993、1994年,通胀率分别为17.7%和24.1%; ★ 1997年—2002年,中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现象。 ★2003—2008,中国出现了价格上涨现象,居民价格总水平分别为 1.2%、3.9%、1.8%、1.5%、4.8%、5.9%。 ★2009年价格水平为-0.7。
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
从国际资本流动的角度来看,1978年以来 年以来, ★ 从国际资本流动的角度来看,1978年以来, 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009年吸引外资900亿美元, 900亿美元 2009年吸引外资900亿美元,中国成为世界上 引进外资仅次于美国的名列全球。 引进外资仅次于美国的名列全球。 ★中国外汇储备总体规模在2006年2月底首次超 中国外汇储备总体规模在 年 月底首次超 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2009年外汇储备余 年外汇储备余 额突破两万亿美元,达到2.399万亿美元,连 万亿美元, 额突破两万亿美元,达到 万亿美元 续四年位居全球第一。 续四年位居全球第一。
世行公布的最新2008世界人均GDP排名 China 104 位 2460 美元
排名 国家 2008年人均 年人均GDP 年人均 (按名义汇率计算 单位 美元 按名义汇率计算) 按名义汇率计算 单位:美元 102284 79154 70754 62976 58883 57035 56711 47069 45594 45429 45301
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中国的失业问题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
★2009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99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2009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995万人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995万人,
4.3%,比上年末上升0.1个百分点。 4.3%,比上年末上升0.1个百分点。 0.1个百分点 ★企业中隐性失业人口上升,据统计,隐性失业人口约占 企业中隐性失业人口上升,据统计, 总劳动人口的20%左右。 20%左右 总劳动人口的20%左右。 ★农村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失业人口,目前农村的劳动人口 农村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失业人口, 约为4.6 4.6亿 根据中国目前耕地面积和劳动生产率水平, 约为4.6亿,根据中国目前耕地面积和劳动生产率水平, 农业生产中能够吸收的劳动力仅为1.5亿人, 1.5亿人 农业生产中能够吸收的劳动力仅为1.5亿人,目前各类 乡镇企业吸收劳动力1.3亿人,2000万人从事各类个体 1.3亿人 乡镇企业吸收劳动力1.3亿人,2000万人从事各类个体 非农产业,大约有1亿人进城成为临时工人, 非农产业,大约有1亿人进城成为临时工人,农村剩余 劳动力有数千万人。 劳动力有数千万人。中国的劳动力资源闲置问题是一个 极为严重的宏观经济问题
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内容之一:长期经济增长
⊙基本概念
★ 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既GDP的增
加或人均GDP的增加 ⊙增长源泉 ★ 劳动、资本、技术进步
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内容之二:经济周期
⊙ 基本概念
★ 短期经济活动的急剧收缩和扩张。一个
国家会出现经济增长加速和增长下降甚 至出现负增长等周期性现象。
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经济增长与波动 经济增长与波动
2009 年中国经济保增长取得超预期成绩,经济 复苏基础得到稳固。在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 揽子方案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实现了V 型反转,全年 GDP 增长8.7%,并呈逐季加快的走势。 2009 年CPI 和PPI 呈前低后高走势,上半年降幅扩 大,下半年以来同比降幅持续收窄,中国快速走出通 缩。全年CPI 同比下降0.7%,由于前期适度宽松货 币政策下新增信贷规模创历史新高,市场流动性极 为充裕,未来物价上行压力加大,防治通胀压力上升。
[--]欧盟 欧盟 [1]美国 美国 [2]日本 日本 [3]中国 中国 [4]德国 德国 [5]法国 法国 [6]英国 英国 [7]意大利 意大利 [8]俄罗斯 俄罗斯 [9]西班牙 西班牙 [10]巴西 巴西 [11]加拿大 加拿大 [12]印度 印度 [13]墨西哥 墨西哥 [14]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 [15]韩国 韩国
★ 财政政策:由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组成。 ★ 货币政策:主要指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下如何决 定和调整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
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经济增长与波动 经济增长与波动
1990年代初日本泡沫的破灭将日本打 入“失落的十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终结了亚洲奇迹,2007年美国次级债危机 风声未息,2008年越南的金融风暴鹤唳又 至。毫无疑问,全球经济已经挥别“大缓 和”的黄金时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卢森堡 挪威 卡塔尔 冰岛 爱尔兰 丹麦 瑞士 瑞典 美国 荷兰 英国
世行公布的最新2008世界人均GDP排名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芬兰 奥地利 加拿大 澳大利亚 阿联酋 比利时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新加坡 日本 44912 44308 42738 42553 42275 41605 40782 39650 35386 34152 34023
第1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主要内容
⊙ 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 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 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 1.4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1.5 本课程的体系安排
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
⊙ 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 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 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
★ 货币发行量过大、投资消费需求过旺、 工资等成本上升。
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内容之五:国际经济
⊙封闭经济 ⊙开放经济
★ 通货膨胀在国与国之间的传导 ★ 外贸盈余与赤字、资本流入与流出对一国 经济的影响
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内容之六:宏观经济政策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等。
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内容之三:失业
⊙ 基本概念
★ 有劳动能力并寻求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 度量方法
★ 失业人口除以总劳动人口,称失业率。
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内容之四:通货膨胀 ⊙ 基本概念
★ 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连 续在一 段时间内普遍上涨。
⊙ 产生Hale Waihona Puke 因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经济增长与波动 经济增长与波动
1952-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
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经济增长与波动 经济增长与波动
1953-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2008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2008年世界各国 年世界各国GDP前15位排名如下(单位:万亿美元): 位排名如下( 年世界各国 前 位排名如下 单位:万亿美元): GDP 国家 实际增长率
中国的失业问题
⊙中国失业问题的发展历程
★ 计划经济体制下,失业问题在中国也是存在的,政 府通过行政计划手段把失业问题隐藏起来。 ★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失业问题凸现,根据联合国 国际劳工局发布年度报告,2004年全球失业总人数为 1.847亿人。其中,中国城市登记失业人口占17%。如 果加上农村总失业人口,中国失业人数将达到2亿,超 过其他国家登记失业人数总和。
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经济增长与波动 经济增长与波动
⊙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历程
年经济恢复时期, ★ 1950-1952年,3年经济恢复时期,国民收入从 亿元增加到 年 年经济恢复时期 国民收入从358亿元增加到 589亿元,平均年增长率达到 亿元, 亿元 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9.3%; ; ★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 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8.9%; ; ★ 1958-1978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经历了多次曲折和困难,经济 年 我国的经济增长经历了多次曲折和困难, 活动大起大落, 活动大起大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较为明显 29年经济增长 9.7%,2003★ 1978-2008年,我们连续29年经济增长,年均达到9.7%, 年 我们连续29年经济增长,年均达到9.7%, 2007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 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中国迎来了经济高速增长 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 。 受世界经济形式的影响,初步核算, 的时期 。受世界经济形式的影响,初步核算, 2009年中国国内 年中国国内 生产总值为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 亿元, 生产总值为 亿元 比上年增长8.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