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5篇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建议5篇】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心得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的我为您带来的5篇《读论语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论语》心得体会篇一今天,爸爸买了一本《论语》。
刚开始,我觉得没意思,就没在意。
下午,闲着没事,我随手翻了翻,觉得有点趣,就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了几篇。
我是越来越喜欢这本书了,其中第一篇给我的印象最深,文章这样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意思是说"学习以后,能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感到很高兴吗?"这正是我学习上应该做到的。
在学校,老师每天都会给我们讲授很多知识。
我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时间一长,就会忘记许多。
如果经常翻开书温习一遍,就能牢牢地记住。
记得有一次听《超强记忆学习法》电视讲座,那位老师这样教我们:一堂课下来,下课时用三十秒回忆本堂课学习的重点;一天下来,花三分钟回顾这一天学习的重点;一周下来,花十分钟回忆本周学习的重点;一个月下来利用一小时回忆本月学习的重点。
他所说的正是"学而时习之"的道理,学习的乐趣正是因为记住很多知识而得到快乐,也就"不亦乐乎?"了。
我爱读书,更爱读《论语》这样的好书。
论语心得体会篇二一个故事之所以人尽皆知,是因为它包含着永不泯灭的人性;一段历史之所以千古流传,是因为其蕴含着不朽的精神传奇;一部文学作品之所以享誉中外,是因为它时时奏响着真与美的旋律。
当它们汇集到一起,就搭建起世间最神圣的文学殿堂。
畅游其间我们将跟全世界的人们的一起,欣赏美丽,感悟真谛,与他们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论语》就是一部享誉中外的文学作品,其间经典名句,含义深刻,值得咀嚼,耐人寻味。
如: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说:温习旧知识,从中悟出新的体会和见解,这样的人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从中我体会到及时复习的重要性,我今后学习时,一定要认真复习。
《论语》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
《论语》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论语》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清脆悦耳的读书声还在耳边回响,一转眼,我参加论语读书会已经两个学期了。
坦白说,在我第一次听老师讲《论语》的时候,我以为只要会读,知晓其意即可,但在一次次的接触中,我发现不仅要把它学会,学好,还可以从中体会到做人的“礼”,体会到孔子的教学理念,体会到那一言一行中孔子对学生的期盼。
每次读书会何老师会让我们轮流主讲,令我记忆最深的是我主讲那一次,讲的是“雍也篇第六”。
做主讲,要先做好功课,——查字音、理解句意。
在准备的时候,遇到了历史故事,我就会去查它的背景和相应的资料,在一次次奋笔疾书中,我理解了那些难懂的文字。
到了主讲的那一天,在朗朗的书声里,我自信地把准备好的故事有滋有味地讲给大家听,我把人物的资料、生平……生动有趣地讲出来,使得论语的文字更易懂。
在讲给大家听的同时,自己也在学习着、改变着,同时也学会了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讲解。
读书会结尾,何老师都会让我们讲讲本周的收获,以及下周的目标。
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我们的言行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明白了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让别人去做。
这个星期我们的实践是日行一善,我感觉自己的心静了一些,因为能更多地关注身边的人,关注自己能为别人做什么。
《论语》是一本蕴含着生活道理的书,它是千百年来思想的荟萃。
感谢老师,感谢同学,能让我在《论语》读书会上遇见中华文化的至宝!《论语》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篇2《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
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教育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吧“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勉治学,才能学有所成。
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
阅读《论语》感悟心得体会五篇
阅读论语感悟心得体会范文一《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里的每一句话都很短,但是其中蕴涵的道理却很深远,仔细品之,总会从中发掘出很多适用、通用的道理,它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告诉我们怎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怎样做人、交友和处世。
《论语》并不只是中国众多古典文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部分,我觉得中国配得上圣贤之称的也就只有孔子了。
也许只有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才能够表达对孔子的无限的崇敬之情。
孔子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爱好古典文学之士,从孔子的出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弟子问孔子说:老师,以德抱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一个人已经以德报怨了,那他还拿什么抱人家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你好时,你该怎样办呢以德抱怨不可取,但以怨报怨也不可取,因为怨怨相报何时了还是以直抱怨,以德报德!如果有他人有负与你,对不起你了,用你的正直、耿介对待这件事,但是要用你的恩德,你的慈悲、去回愦真正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
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应对这一切,即不是德也不是怨。
人生有限,生也有涯。
把我们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用在最就应使用的地方。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訉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论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常言道,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将眼光放长远些,你才会收获更多。
一起来看看《论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欢迎查阅!《论语》学习心得体会1作为一名教师已不是第一次与《论语》打交道了,《论语》在我看来像是一位变幻莫测的朋友,每次接触都使我有不同的感想,更有新的发现。
这个假期在教体局、校领导的安排下,我再次走进《论语》,与它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教给了我们很多处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它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讲原则,更应该把握原则里的分寸。
我们今天总是在说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是好什么事是坏,其实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判断不单单是好坏之分,只是看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只要把握好这个尺度,就不会出现问题的。
孔子的一个学生曾经问过他,有一个人说:以德报怨何如。
以德报怨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我们经常说生活里头有这样的人,无论别人怎样对不起他,他还是对别人那么好,我们觉得这样的人格应该在孔子那里是得到赞赏的,可没想到,孔子反问他了一句,“何以报德?”孔子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他已经用德抱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报人家的恩德呢?读到这,我犹豫了。
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以德报怨是大度是豁达的表现,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这里孔子又教会了我一个做人的道理: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他有负于你,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对待他,去处理这件事,但是你要留着你的恩德和你的慈悲去回馈那些真正有恩于你的人!孔子说:“天人合一”。
于丹老师解释说这种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身为一名教师,那么我的和谐是什么?我想最根本的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教师和学生在我看来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组合,而不是对立的组合。
孔子教育学生时态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
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张张稚嫩渴望知识的小脸,他们年龄还小,思想尚未成熟,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慢,这就要求我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能够心态平和,而且要对他们有信心,能够发自内心的肯定他们。
论语读后心得体会(精选5篇)
论语读后心得体会(精选5篇)论语读后心得体会(精选篇1)最近一段时间,通过阅读《论语》这本著作,使我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
而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是那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虽不是孔子的言论,却也是《论语》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它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作为一种反省自己的指标,它给我们的启迪实在是太多了。
首先,它教导我们要常反省自己,明白自己行为中的缺陷,以避免自己再次犯错。
其次,他又提到了生活中每天应当注意的三个细节:办事、交友与学习。
只有做到了这些细节,生活才变得完整。
作为捣蛋大王,我做的调皮事实在太多了,也的确应该好好反省了。
譬如那一次,妈妈要下地干活,临走时让我把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收一下。
我嘴上答应着,心里却在想:算了,把这章看完了再去。
可妈妈一走,我就把这件事抛到脑后去了,只顾着看书,好不容易把这本书看完了,妈妈却回来了。
这时我才想到妈妈交代我的事我没做,不由的低下了头,免不了有被妈妈批评了一顿。
而在学习方面,我也好不到哪去。
那天我们班学习《虎口藏宝》,下课后,我突然想到: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是纳塔莉,那为什么提到其他人物的细节会更多些呢?那这种叙事特点又要归纳进那种写作特点中呢?我便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可直到放学,我还是没有丝毫头绪。
本想第二天去请教老师,可一起床,这个问题却又被我遗忘了。
唉!对待朋友,我的心眼又小得可怜。
若是朋友伤害了我,就算创伤不大,我也会好几天不理他,弄得我俩很是尴尬,关系也越闹越僵。
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在哪里摔倒就应该在哪里爬起来。
反省自己,就是防止自己重复犯错的最好措施。
多想想自己犯了什么错,以后怎么办,才可以避免自己重复的犯错。
人都会犯错,这是肯定的。
但一个错决不能犯两次。
多反省自己,就能少走些弯路。
论语读后心得体会(精选篇2)窗外的风正呼啸着打在窗户上,透过玻璃,我可以看到猛烈的北风把奄奄一息的枯叶拉扯到了远方。
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
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我觉得读书就犹如一个科学家去读当代文学作品,一个诗人去读某个考古学家的记录一样,读是由于喜爱,读是源于爱好,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盼望能够帮到你哟!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篇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您能告知我一字,使我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假如有这么个字,那就是“恕”字吧。
就是你自个儿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
人一辈子做到这点就够了。
在现实生活中,假如由于别人哄骗了你,你也就用同样的方法去骗取别人,这种处世方法实在是不行取的。
我曾经与财务经理说过,不能由于有客户不讲信誉,不按合同支付车款,一拖再拖,心中产生怨气,就对我们的供应商也实行同样的付款方法,也不讲信誉,将来公司如何生存呢?无论何时,都要诚信为本,这样企业才能做得长期啊!所谓“恕”字,拓展一点说,“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损害。
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损害,你也应尽量宽容。
现实生活中的我,到目前为止,我的人生中曾被两个所谓的小人损害过,尽管他们两个人目前的境况不是太好,只是不知他们是否还象以前一样每天算计别人,曾经我在内心暗暗宣誓,将来有一天我要报复,但随着锐意进取的学习和工作,心境不断地调整,时至今日,心境变迁,以往那种过激的想法已忘却,甚至想不起来,但内心深处当时的痛楚还模糊记忆。
现如今拥有一份宽容,奉献一份真诚,执着一份情节,把持一份矜持,回头再想想过去的思潮是非常的不成熟,但当时的境况所崩发出来的想法却是成长过程的真实写照。
所以现在想想,毛泽东主席的讲话是很有哲理的:“人是在不断总结阅历基础上日渐成长成熟起来的,”假如一个人不擅长总结得失而一意孤行,必将走回头路,弄不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的!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从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
论语的阅读心得体会五篇
论语的阅读心得体会五篇《论语》这本经典著作里,蕴含着古代灿烂的文化历史,富有哲理的人生名句箴言,中华民族文明的精髓。
即使今日,《论语》仍在文化界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论语的阅读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快来看看吧!论语的阅读心得体会1几乎人人都知道颜回,可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完《论语》,我对颜回也有自己的见解。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思,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这是孔子老人家对颜回的评价,可以概括成“颜回大智若愚。
”颜回看起来很笨,可其实他是一个贤明好学的人,所以我们不能以貌取人。
孔子老师不分贫富,只要是虚心求学的人,他都收下。
当颜回进学堂时,只要磕三下头便成了孔门弟子。
一开始孔子并没有特别注意颜回,只是发现他上课学习最认真,但从不发表意见。
可日子久了,孔子发现颜回中午放学后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学堂,下午又最早到学堂。
孔子觉得很奇怪:颜回吃饭能吃这么快吗?于是他派了几个人去颜回家看看是什么情况。
原来,颜回家非常穷,所以住在贫民区,父母每天都要到田里去种地,只给颜回留下一锅菜汤。
颜回回到家后,就把菜汤倒到一个用竹子做的碗里,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有时菜汤喝不饱,他就跑到井边,用水瓢舀几瓢水喝,然后赶紧回到学堂。
孔子非常欣赏颜回,于是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不仅如此,颜回还很尊师重道。
他对孔子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都说他“三月不违仁“。
可是颜回不注意身体,不幸早逝。
孔子为此非常痛心,以至于感叹道:“噫!天丧予!天丧予!”鲁哀公曾问过孔子:“弟子孰为好学?”子曰:“有颜回者好学。
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可见颜回对于孔子来说多么重要。
颜回是个肯吃苦耐劳的人。
他没有在现状中抱怨,而是积极向上,努力学习,修身养性,成为了大家尊重的人。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这样。
例如,这次考试考差了,不要灰心,不要抱怨,因为那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5篇
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5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
以下是关于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参考!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1)小学那一本本的校本教材,发觉离我们已甚远的儒家文化在城东小学是如此的盛行,孩子每天在学校都能与孔子、庄子等智者对话是多么的幸福!中国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用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孩子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
和孩子一块诵读城东小学的校本教材中的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也让我再次有机会同中国古代最优秀的思想家交流,这也是多么的幸运。
曾记得买了一本少教版《论语》,给孩子看,说实话,小时候让孩子看这类书籍,只是想让我们国家这些优秀的国学精粹趁孩子这个年龄记忆力强的时候,循序渐进地单纯记忆,只要他知道不要求他明白,让他自己随着年龄的长大,自己慢慢去领悟、感受。
后来,到了三年级学校校本教材里出现了《论语》名句,孩子的兴趣更高了,因为有很多他会背了,他也有点懂了,虽说还不很透彻,虽然还只是从孩子的眼光去领会这些道理,但他能从平时生活中、学习中去观察,去思考,去做,这就达到了我们的初衷。
有了这些心得,足矣。
另外,从家长角度读了以后也有一种新的心得:孩子从孔子的“君子九思”和“子绝四”悟到了做人的道理,而我从中也得到了新的启示,那就是对于现今我们做家长的,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我们做到了这“九思”吗?特别是其中的“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言思忠,忿思难”和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好好反省反省吧!做到了吗?要知道父母的一席话、一行为就可暖孩子心使之积极奋发;也可伤孩子心,使之消极不振,前后可差之千里了。
我想,我的孩子从小就诵读精典,接受精典的熏陶,对他的一生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每天与孩子一块在精典诵读中感悟人生,构画出一幅祥和的亲子画卷,受益匪浅,意义深远。
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2)《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着作。
论语阅读心得体会五篇
论语阅读心得体会五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阅读心得体会,更多阅读心得点击“读书心得”查看!论语阅读心得体会1寒假中,我在爸爸的要求下,背完了《论语》,使我对孔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体会。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语录体著作,涵盖了哲学、政治、伦理、文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内容十分广泛,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通过对《论语》的背诵,使我了解到孔子对各个方面的深入理解。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实行“有教无类”,只要“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他教育学生从不分贫富贵贱,只要拿十条干肉作学费,他没有不教育的,使教育不再是贵族的权利,他开创了私人教育的先河。
从这一点来看,他不愧为是个伟大的教育家。
他对学习和思考的论述非常精辟,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糊涂;只思考不学习,便会疑惑不解。
说明“学”与“思”结合才是学习的正确途径。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孔子为了这个目标,终生去践行它。
他的思想对现在的社会仍有启迪。
他为了这个目标,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到了老年,他开始修订《春秋》、《诗经》等,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播做出了贡献。
通过对《论语》的背诵,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我决心在以后的生活中努力的去践行它。
论语阅读心得体会2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
两千5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段段记录下来。
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
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1则语录都很简短。
其实,无言也是1种教育。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27篇)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27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论语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1大家都知道《论语》这本千古名书是孔圣人孔老夫子所写的。
但是不要以为,《论语》是千古名书,就高不可攀了。
其实,《论语》就是要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就像《论语》的最前几句话,“子曰:‘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它正适合我们。
第一句是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是很高兴吗?”这正告诉我们,学习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困难,只要你用心了,复习了,自己的心里是很高兴的。
后面一句是在讲“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我们的心里是很快乐的。
”在生活中,我们要用慧眼找出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这样,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中,就会有一个能和自己说说心里话的伙伴陪伴自己,人生才会快乐。
最后一句也就是讲“人家不理解我,我却不怨恨,就是君子。
”在自己的生活中,要不断结交新的朋友。
新朋友有时可能因不太了解你而误会你。
你没有生气,也没有怨恨,这就是一个君子的作风。
在人们眼里如圣书一般的《论语》,其实在教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
记住,《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2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论语》,个人收获良多,受益匪浅,让我学到了许多处事的智慧,更加坚定了学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决心。
同时也感谢各位老师,是你们的学习精神,激励我一直奋力前进。
人生一世,或志于仕,或志于士,或志于市,或无大志,快乐自在,平凡而真实,了过一生。
如何为人,为君,为官,为师,为父,为子?无论在人生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立身于世?生活中有了疑惑,如何应对解决?通过学习,从《论语》中找到了答案。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大全5篇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大全5篇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1百家讲坛,于丹讲“论语心得”我没看,学校每人发了一本书“于丹论语心得”看过后感触颇深,对于丹的某些论点我不敢句同,但看完心得,很是受益。
于丹“论语心得”使我受益的原因是她以平和的心态,质扑的语言,浅显的哲理,通俗的讲解了中华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道德观,解读了交友理念,人格修养,人的良知与意志,宽怀与仁爱,正直与气节等。
读来平易,丝毫无那种造作,故弄玄虚,装腔作势的感觉,也没教师爷的嘴脸,让我感觉离孔子很近,更觉此书真的“道不远人”并引导我辈走近传统文化的源地,在世风日下,物欲横流的今天,能读到这样一本书,令我耳目一新,心旷神宜,也受到很大的启发。
有人认为因为国人普遍缺少精神信仰,而论语节目的推出,于丹的大胆演绎,在国人贫瘠的精神世界里,依稀看到了精神的归宿,所以《论语》走红,于丹成名,都是水道渠成的美事。
而我自己的感觉,是我自己的判断,先前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疑惑,在听于丹说论语后,居然也找到了一些答案,原来论语可以这样来解读。
于丹果然有其独到之处,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是真实的感觉,而不是无病的呻吟。
谈到论语,必谈孔子。
孔子是儒家的灵魂人物,古今褒贬不一,反差极大。
在封建王朝里是不可争议的圣人,是万世师表。
而在今天的世界里,他一度被打倒,我也是在听着打倒孔老二的口号声中长大的一代。
所以在我开始主动接触论语的时候,我对孔子仍心存那么一丝芥蒂,我早期愤恨中庸之道,以为那是中国衰弱的原因,它掩饰了纯真的人性,使人渐渐失去血性和创造力,使人习惯于被规则约束,所谓天朝上国不就是因为这样而沉沦的吗然而在今天,我却希望自己在论语中找到心灵的归宿,时间积累下来的问题需要一个很好的解释,论语恰能给我这样的答案。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诚不欺我也。
我按照自己的规则行事,留下伤痕累累,才悟出中庸的大道之理,它至少能让我保持被世俗力量折磨后,心中能有那么一点坦然。
我明白了我是对的,但我却不可能成功的道理。
阅读论语后的心得体会5篇
阅读论语后的心得体会5篇《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不仅篇幅较长,而且注重记述,算得上一篇结构完整的记叙文,人物形象鲜明,思想倾向通过人物表情、动作、对话自然地显露出来,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阅读论语后的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阅读论语后的心得体会(1)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
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
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
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
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
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
《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精选
《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精选《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有哪些?体会到“未若贫而乐,有道而正焉”的欢乐。
总之,让我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接班人。
一起来看看《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精选,欢迎查阅!《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1《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又善于经过神情语态的描述,展示人物形象。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述,并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一样的对象,研究其不一样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景,给予不一样的教诲。
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一样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甚施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
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
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
”答冉有:“闻斯行之。
”因为“求也退,故进之。
”这不仅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职责心。
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悟(精选5篇)
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悟(精选5篇)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悟(精选5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以下是精心整理的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悟,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悟篇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现在有一些人办事,无论事大事小,总是要把前因后果,种种可能都考虑清楚。
反反复复,举棋不定。
用当今主流的眼光看来,这种人都是可以统领大事的,因为他们是那么的谨慎,精打细算。
由此看来,三思而后行是夸赞人谨言慎行的。
但是,在孔子的这段话里,却并不赞成以季文子为例的三思而后行。
三在古文中多作虚词,当多次讲。
季文子是鲁国大夫,非常计较个人得失。
这人考虑事情反复不定,办事过于谨慎。
孔子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为什么是两次而不是多次考虑呢?我想,这就牵扯到前面孔子所云:敏于事而讷于言。
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提倡君子之道。
何谓君子?君子也是血肉之躯,但是办事讲究迅速敏捷,说话谨小慎微。
这就是季文子的谨慎之所以不为孔子所称赞的缘故。
孔子所说的敏于行,并不是说毫不考虑后果地草草了事。
孔子是要人们斟酌计划两次。
因为有敏于行作为基础,所以第一次思考便应该定下了大致脉络,第二次思考只不过是锦上添花,查漏补缺罢了。
由此看来,第三、第四次的的思量便纯数多余了。
这种情况和我在考场上的境况大致相同。
第一遍填完答卷,整个试卷就明白了打半。
这时候的胜负其实几乎成了定局,只不过还应该检查一遍,以防有小节有亏。
但是别说时间无多,就算有时间一遍又一遍地检查下去,我也不会做。
为什么?因为这时候第三次视察考卷,虽然更加细致谨慎,但是不免患得患失,特别是在一些改动过的大题目上,往往疑心大盛,先前的果断全都抛诸九霄云外了,当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反倒坏了事。
谨慎是人沉稳的表现,但是过于谨慎了,却是小器,拘泥于琐屑之中了。
所谓物极必反,如此三思而后行,就只有坐失良机,自己吃自己种下的苦果了。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1遍观《论语》最有名的,莫过一那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时隔数千年,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尤其是,其中重视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和重视修身律己的观念,不论对学术界还是普通国人更要重视和提倡的,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记得,我是在初中学到这句话的,因为课本中那节《论语十则》。
而其中的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由教科书的安排中,可见这句话的地位之一斑。
论语不是一部由单独一人完成的著作,而是由孔子他的弟子们合力编撰而成的,所以,在《论语》中,不但有子曰,还有曾子曰,子夏曰,有子曰,等等。
当中,曾子曾经曰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他说啊,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我自己:替别人谋划操办却不尽心尽力吗?同朋友交往却不讲诚信吗?对老师所传授的学业没有好好温习吗?这就是著名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了。
《周易》说:君子以反身修德。
现在也常说,批判与自我批判。
自古以来,以省三,省吾,省身命名的人很多,由此可见曾子这句话的影响力之深远了。
是为金玉良言也。
上述两句,是我在《论语学而》中,最为喜爱的,故有感而发。
当然,这不是《论语学而》的精华的全部,也不是《论语》的全部精华,不可一概而论之。
已经读《论语》两三个星期了,仅仅读完《论语》中的第一篇《学而》。
也许有人要问我,你为什么读的那么慢?给我两三个星期,我都可以读几百万字了!对此,我也不想争辩什么,于《论语》而言,有人可以在一个星期里一口气读完,也有人宣称一辈子都读不完,哪怕他已经读《论语》读到可以背了。
《论语》读后感学习心得体会5篇精选
《论语》读后感学习心得体会5篇精选《论语》读后感学习心得体会有哪些?我在日后一定会按照论语所教的去做,谦虚谨慎,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平时我会时常温故论语的,我从内心喜欢它。
一起来看看《论语》读后感学习心得体会5篇精选,欢迎查阅!《论语》读后感学习心得体会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后一则告诉我们:聪敏而一则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
这两句话虽是说:几个人在一起出自20_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对我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好。
孔子就常坦言自己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当的时候,一经别人指出,他就会立即道歉并改正。
他的弟子子贡就曾经感慨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就是说教师对自己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知疲倦。
《论语》引孔子的话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
”他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总不知疲倦,那是可以这样说的。
在《论语》里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少年,孔子表现出宽宏的胸怀。
他说:“人洁以进,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意思是说人家已经去掉了污点而进步,就要赞许他的洁净,对他的过去不应该抓住不放。
我想,如果将孔门的七十二贤三千弟子看成是棵棵树苗的话,那孔子就是肥沃的土壤,他们共同营造了一片生命的绿洲,两千多年来,我们华夏大地。
这一片绿洲一直点缀装扮着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读论语心得体会5篇
读论语心得体会5篇读论语心得体会(1)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行的书。
读了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
他不仅教会人们应该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严谨的规范自己,以行动来做出表率。
他之所以被后人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无穷的宝藏。
读了论语通译,虽然不能看了古文就知道如何翻译成现代文,但是在注释的帮助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诉我们的。
觉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时就能明白的这些道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现在都还不明白。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
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
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
大家都希望人与人的相处应该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
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
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
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
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
可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实,面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面对,不被理解又何妨?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扞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
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5篇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5篇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论语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1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重视中华的传统经典。
《论语》作为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国学经典,蕴含了先人丰富的智慧和经验。
现如今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很多学者也对《论语》进行了新的解读。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它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其核心思想是“仁”,作为一部涉及人类学习、生活、处事等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对我们当代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学而》作为《论语》的第一篇,就有很多经典语录对于我们如今的学习有很多的启示:首先,关于学习的态度。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学习还要知难而进。
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
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
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5篇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1)小学那一本本的校本教材,发觉离我们已甚远的儒家文化在城东小学是如此的盛行,孩子每天在学校都能与孔子、庄子等智者对话是多么的幸福!中国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用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孩子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
和孩子一块诵读城东小学的校本教材中的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也让我再次有机会同中国古代最优秀的思想家交流,这也是多么的幸运。
曾记得买了一本少教版《论语》,给孩子看,说实话,小时候让孩子看这类书籍,只是想让我们国家这些优秀的国学精粹趁孩子这个年龄记忆力强的时候,循序渐进地单纯记忆,只要他知道不要求他明白,让他自己随着年龄的长大,自己慢慢去领悟、感受。
后来,到了三年级学校校本教材里出现了《论语》名句,孩子的兴趣更高了,因为有很多他会背了,他也有点懂了,虽说还不很透彻,虽然还只是从孩子的眼光去领会这些道理,但他能从平时生活中、学习中去观察,去思考,去做,这就达到了我们的初衷。
有了这些心得,足矣。
另外,从家长角度读了以后也有一种新的心得:孩子从孔子的“君子九思”和“子绝四”悟到了做人的道理,而我从中也得到了新的启示,那就是对于现今我们做家长的,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我们做到了这“九思”吗?特别是其中的“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言思忠,忿思难”和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好好反省反省吧!做到了吗?要知道父母的一席话、一行为就可暖孩子心使之积极奋发;也可伤孩子心,使之消极不振,前后可差之千里了。
我想,我的孩子从小就诵读精典,接受精典的熏陶,对他的一生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每天与孩子一块在精典诵读中感悟人生,构画出一幅祥和的亲子画卷,受益匪浅,意义深远。
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2)《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着作。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2000年。
《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2000年的宝座。
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论语》的地位才开始动摇。
文化大革命时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进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论语》从此埋没人间。
《论语》究竟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呢?怀着这些疑问,我漫步于《论语》的花园,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奥秘。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和《毛主席语录》没什么差别。
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
《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
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
这种思想体现了当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
对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终保持中立。
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端,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古代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软弱性。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
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
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
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
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
《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往往与小人相差甚远。
毛泽东说过:“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
”可见君子的物质生活是那么的悲惨!礼,表现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孔子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国不遵守“周礼”,闹得一团乌烟瘴气。
孔子的礼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孔子致力于维护三纲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因此,当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时,孔子愤怒地说:“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仁,是孔子的道德观,这后来发展成为了他学生孟子的政治主张。
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
克制自己,遵循“礼”,这就便是“仁”了。
“仁者爱人”,这里爱的“人”是指上层社会的王室贵族;尊重朝廷贵族,“不犯上”,也说明孔子对“礼”的尊重。
此外,孔子还把“仁”当作“人”的标准:“仁者,人也。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过:孔子“这种所谓仁道,很显然的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潮流的。
这也就是人的发现。
”纵然,《论语》经历了两千个春秋,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是它毕竟是经典中的经典。
经典永远不会过期,我们要批判地继承这些中华传统文化,让《论语》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
总之,《论语》是我们必读之经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
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3)读论语,感到收获颇多,让我汲取思想的火花、感悟智慧的光芒。
其一:学,然后知不足。
学,然后知不足,由此,我要进一步端正态度,持之以恒,在通读的基础上再加以精读,并学会结合实际进行研读,提升自我。
其二:思,然后明目标。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有了知识,没有思想,就是不切实际的罔。
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获得知识,不是最终目标。
我们还必须学会思考人生,人应当成为怎样的人?一部《论语》,清晰地表明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人,应当成为君子。
“君子”,作为理想人格,孔子把它界定为“内圣外王”,如:“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等等,强调了作为君子既要有学问学识,还要有气魄修养,学问加修养——所谓“内圣”才是君子。
用今天的语言来表达,我把它理解为德才兼备。
又如:“天行渐,君子当自强不息”,“禹,吾无间然矣!……”这里可以看到孔子极为推崇大禹,挑不出他任何缺点,禹把黄河长江水利治好,把土地开发出来。
中华民族奠定了农业社会的基础,发展成就了后来几千年农业国的民族精神,是从禹开始的。
禹之所以在孔子的心目中是真君子,就在于他做到了“外王”,即君子要不断努力开拓,去建功立业,个人的存在要对社会有所贡献。
思,然后明目标,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今天我们重温《论语》,应思考立身和处世的原则。
“内圣外王”的君子,是我们做人做事的目标和准则,也许也是需要用毕生努力不断去接近的一个目标。
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4)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论语十则》主要讲两大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二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
《论语》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其中有几句论语,我受益非浅。
“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
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
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xx要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他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马上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
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
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韧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
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应该坚强不屈,高风亮节!!抗战英烈吉鸿昌,面对着敌人的酷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烈士罗学瓒在狱中坚强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共产党员贾起面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静,英勇不屈,严守党的秘密……这些烈士,他们这种坚强不屈的品格,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应该坚强面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通过学习《论语十则》,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5)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请想一想:纵观世界历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这样两千多年还被后人这样敬仰和传诵?孔子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汉初,大儒叔孙通向刘邦说“夫儒者,难于变革,可与守成”。
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为两千多年来各朝代长治久安的“守成”之学。
建国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
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
人生,就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
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有责任将这种精神弘扬光大,昭示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