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3记金华的双龙洞 人教新课标-精选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双龙洞的特点写清楚的?3、领悟作者按游览的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双龙洞的奇观。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双龙洞的特点写清楚的一、导入:春天是一个旅游的季节。

今天,老师将带领着同学们跟随着叶圣陶爷爷去金华的双龙洞看看。

(板书课题:12记金华的双龙洞)请齐读课题。

二、质疑: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划下来。

(师板书)(1)你都读懂了什么?板书:入山、外洞、孔隙、内洞、出洞请你来你说你来。

同学们知道得真多。

(2)那么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这个问题待会解决(副板书)老师把它记下来也把它记在这。

相信这些问题讲完课文后,你就会明白。

三、合作探究(指板书)那么,在这几部分中你最喜欢哪部分,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可以自己读,合作读,还可以画画,谈体会。

听明白了吗?开始。

全班汇报交流:刚才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很高,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入山:谁喜欢入山这部分?(字幕:2-3段)你来。

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来交流?生:朗读、谈体会。

开始吧!师:多美的景色啊!谁还想交流?(入山时见到的溪流。

字幕:将"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画线.)为什么喜欢?生:用上了"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这些词,写出了溪流的变化。

师:那谁能读出溪流的变化呢?你来读。

师:同学们来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师:那你能不能把溪流的变化读出来呢?生读。

(读的好时,师:你这一读,老师仿佛听见了溪流变换调子的声音。

谁能读的比他还要好?生。

告诉老师,为什么溪流会时时变换调子呢?生:因为山势在不断变化。

)(读得不好时,谁来教教他?你再来试一试!如果都读的不好,师范读,加手势。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 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 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新课标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 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 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 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 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④
段析:本段详细地介绍了作者游内洞的 情况。
在洞里走了一转(zhuàn),觉得 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 么大。[句解:在这句话中,用“十来进 房子那么大”来比较,写出内洞的大。] 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 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段析:本段主要写内洞比外洞大得多。 第五部分(第6、7自然段):这一部分主 要写作者游览内洞的情景。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⑤ 段析:写“我”以进洞的方式出洞。
wān

【读音提醒】不要读成“wǎn”。 【生字释义】蜿蜒,蛇爬行的样子。 【辨字组词】蜿(蜿蜒)(蜿蜒曲折) 碗(wǎn)(饭碗)(石碗)(瓷碗) 【巧记有方】虫儿弯曲是蜿蜒。 【例句展示】一条蜿蜒的小路,直通山顶。 【成语在线】蜿蜒盘旋、蜿蜒起伏 【书写指导】“虫”窄且上;“宛”的“宀”不宜宽, 下面略向外溢。
é

【生字释义】①俗叫“脑门子”,眉上发下的部分;②规定 的数量;③牌匾。本课“额角”的“额”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额(额头)(额角)(额外) 颂(sòng)(歌颂)(赞颂)(颂词) 【巧记有方】客人书一页。 【例句展示】汗水不断地从父亲的额角滴落下来。 【成语在线】焦头烂额 【谚语链接】额头上长眼睛——眼界高 【书写指导】注意笔画间的穿插迎让;“客”的捺变为点。
nóng

【生字释义】①含某种成分多,跟“淡”相对,②深厚,不淡 薄;③程度深。本课的“浓”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浓(浓淡)(浓烟)(浓密) 农(nóng)(农民)(农场)(农村) 【巧记有方】农民加水(氵)。 【例句展示】壁画的颜色浓淡各不相同,但都传神逼真。 【成语在线】浓妆淡抹 【谚语链接】浓霜偏打无根草,祸来直奔福轻人。 【歇后语】滚水泡茶——又浓又香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农”的撇起笔较高。

精选教育四年级下语文3 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新课标PPT课件

精选教育四年级下语文3 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新课标PPT课件

映山红
映山红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 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 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 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新绿
作者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 什么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映山红
沙土 油桐
一片明艳
新绿
溪流
作者去双龙洞的路上,还听到了什么?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 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 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
双龙洞的“双龙”:双龙洞有两条自然形成的石龙, 一条青色一条黄色。两条龙的龙首在洞口,龙身在洞 内。洞内光线很暗,又因为龙身很长,所以不能拍到 双龙全身的照片。
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年),94岁, 原名叶绍钧,江苏关县人.原名叶绍钧,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 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通过描写船小及作者的感受写出孔隙的特点。
(借其他事物描写本事物)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 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 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 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 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 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 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 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 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 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 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孔隙 窄小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 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 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 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窄矮 小
1、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 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小船)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拓展 记金华的双龙洞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拓展 记金华的双龙洞

千佛洞之行一条青绸带似的公路铺在起伏的戈壁滩上。

它宛如一位可敬的向导,把我们带到了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莫高窟。

莫高窟,这颗世界艺术明珠,坐落在一条群山环抱的山沟中。

它背倚鸣沙山,面临三危山。

我们穿过平坦的林阴道,跨过长长的石拱桥,一座高大壮丽、金碧辉煌的牌坊跃入眼帘。

牌坊上面飞金涌碧、溢彩流红,画栋飞檐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是绚丽夺目。

那精心镌刻的花草虫鱼、飞禽走兽无不惟妙惟肖。

牌坊横匾上郭沫若同志手书“石窟宝藏”四个镏金大字苍劲有力,在熹微的晨光照射下闪闪发亮。

沿着公路向前,不觉来到了一座金碧辉煌、古香古色的楼前,这就是莫高窟所有古迹之最。

昂起头才能看到这座古楼,沿石阶步入古楼的底层只觉眼前一亮,一尊高大的塑像安详地稳坐在楼中央,体态秀丽,神情温婉;脉脉含情的双眼仿佛穿过楼窗向人类的未来展望,嘴角上那永恒的微笑,仿佛是为人民过上了美满幸福生活而感到高兴,他就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这座佛像身高33米多,仰起脑袋才能看到他的眉目。

其雕塑艺术极为精妙,令人赞叹不已。

这座古楼因共有九层,故名“九层楼”。

走出“九层楼”,登上栈道,躬身钻进一个小洞窟。

我仰望洞窟穹顶的五彩缤纷、绚丽宏伟的壁画,宛如来到了一个花团锦簇的大花园。

壁画上面到处都有优美的舞蹈形象。

那数不尽的小飞天,千姿百态:有的手持莲花,有的怀抱乐器,飞翔在天上散花、奏乐。

有的在空中嬉逐,作平驰、斜趋、仰升或俯降,仿佛要离开画面,飘飘然来到人间……此时似乎有拍打腰鼓、弹奏琵琶的乐声在我的耳边萦绕,犹如置身于艺术空前繁荣和兴盛的唐宋时代。

在伙伴们的一片笑声中,我从梦幻般的遐想中惊醒,随着他们走出了洞窟。

最后,我和伙伴们缘梯而上,来到了莫高窟的最高处“九层楼”的极点。

站在这里俯瞰莫高窟的全景,那秀美如画的风景便尽收眼底。

那茫茫的雾霭与金色的阳光合为一体,为秀丽的山水披上了一层柔和的轻纱,看上去更加幽美。

这些神工鬼斧般的洞窟建筑,无不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血汗和非凡的艺术创造才能。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3记金华的双龙洞(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3记金华的双龙洞(含答案)

记金龙的双龙洞一、小鱼吐的哪个泡泡里的读音是正确的?二、你能给汉字寻找到它们的词语伙伴吗?梢()微()头稍树()()许据根()()烈剧证()()本三、对号入座,给“进”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进:A、向前移动;B、从外面到里面;C、收购;D、平房院落的前后次序。

1、内洞大概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2、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3、部队艰难地向前推进.。

()4、商店今天进.了一批新鲜蔬菜。

()四、我能用带点的词语说话。

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是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2、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值得欣赏。

五、句子理解。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1)“或浓或淡”中“或”的意思是 ( )A 、或者B 、有的C 、有时(2)这句话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 )A 、形状B 、声音C 、颜色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1)找出句子中的两组反义词。

———— (2)这句话从声音的角度描写景物,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 )A 、比喻B 、拟人C 、夸张3、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1)“蜿蜒”的意思是“弯弯曲曲地延伸”,如果句中不用“蜿蜒”,还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呢?(2)“金华双龙洞”最著名的景物是 ,“双龙洞”也因此得名。

六、模仿例句,写片段。

例句: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怎样的笔盒呢?,是这样美的笔盒。

七、课文内容精彩回放。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共19页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共19页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 华的双龙洞》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19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资料共40页文档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资料共40页文档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 洞资料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共19页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共19页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新课标人教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谢谢你的阅读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新课标 (共41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新课标 (共41张PPT).ppt
2020/9/21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 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 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 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 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 伤鼻子。
2020/9/21
2020/9/21
比较感悟: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 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 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 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值得观赏。
3、他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 理清线索: (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2020/9/21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2020/9/21
2020/9/21
请读“我还着好奇的心情······这就到了内 洞”一段,说说进入内洞的过程和感受。
2020/9/21
请读课文 “游内洞”的部分。
(第六、七自然段)
想想:在内洞你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2020/9/21
黑 漆黑一片 什么也看不见
奇 洞顶的双龙 名字的由来 石钟乳和石笋 名目有四十多种。形状变化多端, 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 值得观赏
2020/9/21
山 洞口 走进去
泉水
相当高,突兀阴森,很有气势
像仿桥佛洞到似了的一,很个宽大礼堂,周围是 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 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 一定不觉得拥挤。靠着洞口的 右边往外流
2020/9/21
洞口
2020/9/21
外洞
2020/9/21
请读课文 “孔隙”的部分。
2020/9/21
• 自由读课文,说说作者游 览了那几个主要景点?
• 试着画一画作者的游览路 线图。
2020/9/21
金华城→罗甸→入山→双龙洞口→外洞→孔隙 →内洞→出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教《记金华的双龙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的游记散文。

作为一篇传统教材,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教法。

以往教学此文,按照教参,先整体感知,后逐段讲读,以注入式为主。

学生缺少游历的体验,因而学起来无精打采。

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再教《记金华的双龙洞》,注重探究与互动,关注理解与建构,注意延伸与拓展,效果确实非同一般。

一、探究与互动
学生主体探究式的学习行为特征表现为学生能从学科信息以及自己的生活体验中选择和确定探究的话题,然后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表达和交流探究的成果。

互动是师生和生生之间进行的信息沟通和人际交往。

其特点是优势互补,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

如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点评的方法精读1~3节。

师: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一定会觉得有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或者某个词,或者某句话,或者某个细节。

把这些体会表达出来,那么在分享中一定会有新的感觉。

举个例子: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甸,过了罗甸就渐渐入山。

这里的“出”、“到”、“过”既简洁,又交代了作者的行踪。

生:“盘曲而上”,写出了山路的特点,也暗示了双龙洞的地理位置。

生:“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文中不说“开着”,而说“开满”,说明漫山遍野都是映山红。

虽然未到双龙洞,但是满眼的艳丽景色,已使人心
驰神往。

生:写油桐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一丛”、“一簇”不仅是用词富有变化,事实上更是各有所指。

说明了油桐花还有不少哩。

生:文中写映山红,重在写它的“神”――有精神;写油桐开花,重在写它的“多”―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写山上沙土,重在写他的“色”――粉红色。

生:“眼前一片明艳”,写眼前景色的鲜艳和夺目。

说“明艳”,实际上也衬托了作者上山途中愉悦的心情。

生:“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宽和窄是一组反义词,缓和急也是一组反义词。

反义词的成对使用,形象地写出了溪流的特点。

生:“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我觉得上句这样改一下更能表现游者急于探洞的心情:入山大约五公里才来到双龙洞口。

……
在探究与互动中,学生互相讨论与交流,互相倾听与沟通,互相尊重与启发,在交流中此叩彼应,在倾听中分享快乐。

无疑,这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彰显大有裨益。

二、理解与建构
有效的主体参与,不只是表现于行为的参与,更为重要的是表现于学生主体的思维参与。

学生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信息进行概括、归纳、分析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解意义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的过程。

理解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丰富性是学生意义重构的基础。

因此,在阅读
教学中,主体的建构性行为就是主体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探究、互动等行为重新编码自己的认知图式的过程。

如叶老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中,为了说明小船之小,用了举实例的方法,让读者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空间想象。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类似的还有几处。

教学中,如果直言不讳地指出这是举实例,那么学生还是无法理解这样写的作用。

笔者将这几句话从原文中抽出,成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洞外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然后让学生对照原文作比较,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了起来。

生:删改后的文字使人难以想象出这个孔隙到底有多大。

而作者用举实例的方法,说得具体而形象,使我们的想象有了依托。

生:删改后的文字说的仅是小船的“进去”和“出来”,不能突出小船之小,也就不能突出孔隙之异。

原文具体而形象,突出的是小船之小,说明的是孔隙之奇。

生:今后我们写游记也要注意在关键处说具体。

我曾与父亲登临北京的八达岭长城。

长城顶上铺着方砖,这些方砖已被千千万万的游客踏得凹凸不平。

城墙外侧砌着一个个城垛,上面有�t望孔,下面有射击孔,居高临下,不论谁站在上面,都会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感觉。

如果我只说“铺着方砖”,或仅仅说“凹凸不平”,那么没有到过长城的同学难以想象“凹凸不平”的原因;如果仅说“城墙外侧砌着一个个城垛”,那么,也肯定无法体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深刻含义。

师:刚才这位同学结合游长城、登八达岭的体会,指出了“写具体”的作用。

虽然“写具体”的方法各不相同,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读者可思可感。

其实,课文中这样的例子不止一处。

生:我发现结尾说:“内洞比外洞大得多”,作者又举例说明,“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这样说,能激活我们的生活经验,突出了内洞的空旷而奇异。

生:我发现外洞也很大,“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作者用打比方和举实例的方法,突出了外洞的庞大。

生:我到过江苏宜兴的“张公洞”、“灵谷洞”、“善卷洞”,大的洞确实有学校的餐厅那么大。

即便在夏天,也要披着一条浴巾进去。

生:我虽然没有去过金华的双龙洞,也没有见过江苏宜兴的三个洞,但是,在我的脑海里却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双龙洞值得一游。

正因为有了学生主体的思维参与,所以学生的理解不是停留于“是什么”上,而是在交流的过程中,明确了“为什么”。

从而构建起属于自己的认知图式。

三、延伸与拓展
在阅读教学中,对着看似平凡的语言开掘其丰富的内涵,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历练模式。

另外,文章的结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我们同样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文章的结构走进文本,历练思维。

从而在延伸中融读于写,在拓展中各抒己见。

如这篇以行踪为线索的散文,除了描叙上山所见,重点落笔于双龙
洞的记叙与说明。

而在记叙和说明外洞和内洞时,又侧重于外洞的记叙。

其结构清晰可见,没有一点感悟性文字。

但细细读来,我们既体会到作者出游的愉悦心情,又领会到作者进内洞的别样感受;既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怀,又领略到作者索幽探秘的生活勇气。

教学中,如果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定会引起学生的共鸣。

于是,笔者设置如下问题:
如果你游览金华的双龙洞,你会写些什么内容?你会怎样构思?
生:如果我写《记金华的双龙洞》,我会将开头三节内容紧缩一下,“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迎面水声潺潺。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

原来,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而把对路途景物的描写也压缩一下,放到篇末。

这样,既起到开门见山的效果,又起到烘托游览者游历后的心情的作用。

生:我会把记叙的重点放在内洞上。

因为内洞景象奇异,丰富而不单调,还能勾起读者的联想。

生:文章是记“洞”,而不是记“游”,作者是通过“记游”来突出“写洞”。

这与五年级(下册)冰心的游记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不同。

生:我赞成作者把重点放在对外洞的叙述上。

因为从外洞到内洞这段水路虽说只有二三丈,但作者的体验是独特的。

生:我认为原文的结构安排符合认识的规律。

先写进洞,后写出洞,先后有序;在写进洞中,先写外洞,后写内洞,由外而内。

这样,既突出了
进外洞的独特感受,又描写了内洞石钟乳和石笋的奇异景观。

从而给读者完整地介绍了双龙洞的奇特景象。

生:我认为,文章结尾说,“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有些单调。

如果我记金华的双龙洞,定会通过景物描写的方法烘托自己游历后的心情。

阅读中的适当延伸与拓展,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不仅有助于对文本的解读,而且有助于对游记散文写作的深刻认识。

从而,使读写兼融,恰到好处。

综上所述,以思维为核心,以语言训练为重点,以自主阅读为方式的阅读教学,既能做到学思合一,又能做到知行统一。

这就是笔者再教《记金华的双龙洞》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