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短文之四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
适合初一学生的课外文言文一、文征明习字【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一世于书,何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讲解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一世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归纳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念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 [ 媪] (ǎo)年迈的妇人。
[ 杵] (chǔ)棒槌。
[卒业 ] 达成学业【阅读训练】1、讲解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方()欲()还:()2、讲解以下句子中"之 "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 "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4.用一个成语来归纳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三、日攘一鸡【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尔后已。
”【讲解】①攘:这里是盗窃的意思【阅读训练】1、讲解加点字:是非君子之道()()以待来年尔后已()2、翻译下面句子( 4 分)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是非君子之道译文: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尔后已。
译文:四、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平生不敢言归。
【讲解】①讴:这里是歌唱。
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别。
郊衢,田野的大道边。
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
④薛谭乃谢求反:谢,致歉。
【阅读训练】1.讲解以下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若是有,是什么?答:五、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
课外文言文【最新7篇】
课外文言文【最新7篇】课外文言文篇一课外文言文(一)徐孺子的故事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世说新语•言语》)1、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徐孺子九岁时在月下玩耍的时候,别人指责了他。
B、有人告诉徐孺子,月亮里什么也没有。
C、徐孺子告诉别人,人的眼睛里如果没有瞳仁会更明亮。
D、徐孺子没有直接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将月亮与人的眼睛比较,让提问者更容易明白这个问题的道理,从而通过比较来回答了提问者的问题。
2、请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两处)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二)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节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1.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 .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2.请用两个“/” 给文中划线句断句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三)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
冕小儿,恬若不知。
(《宋学士文集》)1.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A.王冕每天晚上读书直到天亮。
B.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
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C.主要是王冕的父亲打了他一顿,让他明白了读书的重要。
D.在狰狞凶恶的佛像前读书时,王冕不敢不读,因为这些佛像会惩罚他。
2.请用三个/给文中划线句断句: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四)太祖视察东阁太祖视事东阁①,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②者。
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何陋轩记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
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夷之人其好言恶詈③,直情率遂。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⑥孔子之言。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注释】①蔡:周代古国。
②上国:国都。
③詈:骂。
④郁:阻滞。
⑤莳:栽种。
⑥信:通“伸”,伸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守仁以.罪谪龙场()②就.石穴而居之()③安而乐.之()④因名.之曰“何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②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3.“何陋轩”是如何来阐明孔子“何陋之有”的观点?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借用孔子的话“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二)秦西巴纵麑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与之。
孟孙归,求麑安在。
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孟孙怒,逐秦西巴。
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不忍,又何况于人乎?”【注释】麑(ní)小鹿太子傅:太子的老师;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臣诚.弗忍()②纵而与.之()③求麑安.在()④居.一年()2.翻译下列句子。
①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②夫一麑不忍,又何况于人乎?3.孟孙做了什么事来表示对秦西巴的认同?(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4.从选文中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三)刘氏善举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50篇及答案
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50篇及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陆游筑书巢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③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选自《渭南文集》)【注】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dí)相见。
③间:偶尔。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俯仰四顾.无非书者()(2)未尝不与书俱.()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相见。
B.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相见。
C.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子女相见。
D.客人不来拜访,妻子不来相见。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句子“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中“笑”的含义是怎样的?(2)为什么说陆游的书房是“书巢”?(用文中语句回答)4.本文主要体现了陆游()A.酷爱读书B.喜爱建筑C.不拘小节D.乐观幽默译文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看着,四周环顾下来,无非都是书。
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叹息,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变化,也都不知道。
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当时的情形。
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屋子,进到屋中,又不能出来,于是容人也笑着说:“它确实像鸟窝啊!”1.(1)看(2)一起2.B3.(1)自嘲。
(2)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稿枝4.A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魏收改武学文阳②郑伯调③之日:“魏郎弄戟(jǐ)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
10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初中生初三生看过来!
10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初中生初三生看过来!叙事随笔类(一)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15分)鲁有俭啬者,瓦鬲①煮食,食之自谓其美,盛之土型之器②,以进孔子。
孔子受之,欢然而悦,如受大牢③之馈。
子路曰:“瓦甂④,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子曰:“夫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吾非以馔具之为厚⑤,以其食厚而我思焉。
”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
渔者曰:“天暑市远,无所鬻也,思虑弃之粪壤,不如献之君子,故敢以进焉。
”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⑥。
门人曰:“彼将弃之,而夫子以祭之何也?”孔子曰:“吾闻诸,惜其腐,而欲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恶有受仁人之馈,而无祭者乎?”(《孔子家语·致思第八》)注释:①瓦鬲:古代陶制的炊器。
三足,形似鼎而无耳。
②土型之器:瓦器。
③大牢:祭祀时并用牛、羊、豖三牲的叫做“大牢”。
④瓦甂(biān):古代陶制的扁形盆类器物。
⑤厚:丰厚,富贵,后一句中的“厚”为醇厚,味浓。
⑥享祭:祭祀。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3处)(2分)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⑴食之自谓其美谓:⑵如受大牢之馈馈:⑶孔子之楚之:⑷恶有受仁人之馈恶:3.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⑴瓦甂,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⑵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
4.鲁人送的食物很普通,孔子为什么非常高兴?楚人进献的只是一条鱼,孔子为什么却拿来祭祀呢?根据文章内容说一说你的理解。
(3分)5.学习本文后,谈一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2分)1. 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能力。
断句时先大致翻译,再考虑句式,前后两个句子都是分项对举。
2. ⑴认为⑵馈赠⑶去,到⑷怎么3. ⑴瓦甂,是简陋的器皿,煮的食物也是很普通,夫子您为什么如此高兴呢?”⑵于是孔子拜了两拜接受了这条鱼,让弟子们把室内打扫干净,准备用它来祭祀【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初中语文必考的1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
叙事随笔类(一)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15分)鲁有俭啬者,瓦鬲①煮食,食之自谓其美,盛之土型之器②,以进孔子。
孔子受之,欢然而悦,如受大牢③之馈。
子路曰:“瓦甂④,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子曰:“夫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吾非以馔具之为厚⑤,以其食厚而我思焉。
”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
渔者曰:“天暑市远,无所鬻也,思虑弃之粪壤,不如献之君子,故敢以进焉。
”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⑥。
门人曰:“彼将弃之,而夫子以祭之何也?”孔子曰:“吾闻诸,惜其腐,而欲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恶有受仁人之馈,而无祭者乎?”(《孔子家语·致思第八》)注释:①瓦鬲:古代陶制的炊器。
三足,形似鼎而无耳。
②土型之器:瓦器。
③大牢:祭祀时并用牛、羊、豖三牲的叫做“大牢”。
④瓦甂(biān):古代陶制的扁形盆类器物。
⑤厚:丰厚,富贵,后一句中的“厚”为醇厚,味浓。
⑥享祭:祭祀。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3处)(2分)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⑴食之自谓其美谓:⑵如受大牢之馈馈:⑶孔子之楚之:⑷恶有受仁人之馈恶: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⑴瓦甂,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⑵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
4.鲁人送的食物很普通,孔子为什么非常高兴?楚人进献的只是一条鱼,孔子为什么却拿来祭祀呢?根据文章内容说一说你的理解。
(3分)5.学习本文后,谈一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2分)答案1.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能力。
断句时先大致翻译,再考虑句式,前后两个句子都是分项对举。
2.⑴认为⑵馈赠⑶去,到⑷怎么3.⑴瓦甂,是简陋的器皿,煮的食物也是很普通,夫子您为什么如此高兴呢?”⑵于是孔子拜了两拜接受了这条鱼,让弟子们把室内打扫干净,准备用它来祭祀【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课外拓展阅读提升(一)古镜【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
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
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
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
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②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予观之,理诚如是。
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意古人别自有术。
(节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注释】①鉴;镜子。
②差:略微。
【参考译文】【甲】古人铸造镜子,镜子大镜面就平,镜子小镜面就凸。
凡是镜面洼就显得人脸大,镜面凸就显得人脸小。
镜面小的镜子不能全部照出来人的脸,所以让它稍微凸起,那么镜面虽小依然能全部照出来人的脸。
(古人)继续根据镜面的大小,调整镜面的凸洼程度,常常使人脸和镜面大小差不多。
这些工匠们的精巧和才智,后人造不出来了。
【乙】世上有透光镜,镜背面有铭文,共二十字,字体极其深奥,没人能读懂。
用这个镜子承受日光,背面的花纹和二十个字就会透射在房壁上,清清楚楚。
有人推究它的原理,认为是由于铸造时薄处先冷,唯独有花纹和字的地方比较厚,冷得慢,以致铜收缩得多。
铭文和花纹虽然在背面,但是镜面上隐隐约约有痕迹,所以在光中显现出来。
我观察了这面镜子,认为道理确实如此。
可是我家有三面镜子,又见到了别人家所收藏的镜子,都是一个式样,图案铭文没有丝毫差异,形制很古老。
只有这种镜子可以透光,其他的镜子虽然也有很薄的,却都不能透光。
想来古人自有特殊的制作方法。
1.下列给(乙)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
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
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中考汇编】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汇编:课外文言文(Word版,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长宁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朱家救季布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①。
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
布乃髡钳②为奴,自卖于鲁朱家③。
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
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
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待间④言于上,如朱家指⑤。
上乃赦布,召拜郎中,朱家遂不复见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注释】①项籍:即项羽。
帝:指汉高祖刘邦,下文的“上”亦刘邦。
②髡钳:秦时刑法,髡是去发,钳是用铁箍扎着脖子。
③鲁朱家:鲁,鲁地;朱家,人名。
④待间,等待时机。
⑤指:旨意、意图。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说_______ (2)尽_______1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今上始得天下,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A.现在皇上开始得到天下,因为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这样显示自己的国土不宽广呢!B.现在皇上开始得到天下,用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怎么能这样来显露自己的心胸不宽广呢!C.现在皇上刚刚得到天下,因为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怎么能这样来显露自己的心胸不宽广呢!D.现在皇上刚刚得到天下,用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这样显示自己的国土不宽广呢!13、朱家的侠士精神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刘邦赦季布”的主要原因是:()(2分)A.季布已经甘愿卖给朱家为奴,没必要追究。
B.季布只是尽职为主,并没有什么大的罪过。
C.项籍的属下不可能赶尽杀绝,不必大动干戈。
D.季布这样的人才应该好好任用,不能逼他为敌国效命。
11、⑴说:劝说(2)尽:全,都12、C13、(1)明知季布假扮奴仆来到自己家里,仍然置办田舍藏匿他;(2)亲自前往洛阳,劝说滕公为季布说情赦免他。
(完整word版)高一文言文课外浅易短文阅读系列训练
高一文言文课外浅易短文阅读系列训练(一)一。
孔子犹江海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③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④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
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③说:同“悦". ④终业:完成学业.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子犹.江海2.赐不能识.也二、翻译下列句子.1.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
2.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3.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三、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谓语提前的倒装句:2.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四、下列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赞扬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B.称赞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
C.说明孔子的贤明犹如江海,深不可测。
D.闸述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二。
推敲《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遂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一、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遂于驴上吟哦..(歌唱)B .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 C .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 D .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始.欲着“推"字( ) 2.炼.之未定( ) 3.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 4.与为.布衣之交( ) 三、下列朗读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岛/初赴举/京师B .岛初赴/举京师C .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D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四、韩愈认为“作`敲`字佳",请你说说理由。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一.鹦鹉噪虎女几之山,鹊所巢,有虎出于朴簌①,鹊集而噪之。
鹦鹉闻之,亦集而噪。
寒鸦见而问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鹊曰:“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吾巢,故噪而去之。
”问于鹦鹉,鹦鹉无以对。
寒鸦笑曰:“鹊之巢木末②也,畏风故忌虎,尔穴居.者也,何以噪为?”注释:①朴簌:小树。
②木末:树梢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虎行.地者也()(2)故.噪而去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问于鹦鹉,鹦鹉无以对。
3.鹊“集而噪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4.这是一则寓言,其寓意是。
二.陈章侯蔑视显贵陈章侯性诞僻○1,好游于酒。
人所致金钱随手尽。
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
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
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2笔也。
有一龌龊○3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
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
章侯头裸体○4,谩骂不绝。
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
显者拂然,乃自先去。
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1诞僻:怪僻○2搦(nuò)握○3龌龊:肮脏,引申为品行卑劣○4头裸体:不戴帽子5、(1)下列“之”的解释与文中加点词“诱之.入舟”相同的一项是A. 何陋之有?B.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C.言之,貌若甚戚者 D. 属予作文以记之(2)下列“去”的解释符合文中加点词“乃自先去.”意思的一项是A. 除掉、去掉B.失去、损失 C.距离 D.离开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
7.文中表现陈章侯蔑视“一龌龊显者”的句子是(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8.短文赞扬了陈章侯。
三.夏王使羿①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
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
”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
夏王谓傅弥仁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
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原文译文详解)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原文·译文·详解)(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课外文言文(50)
50篇课外文言文一、邴原泣学①少孤:幼年丧父。
②书舍:书塾。
③得:能够。
④亲:父母。
⑤愿:羡慕。
⑥中心:内心。
⑦恻然:悲伤的样子,此指怜悯同情的样子。
⑧资:钱财,这里指学费。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少孤.:②凡得.学者:③中心..感伤:④恻然..:⑤不求资.也:⑥吾徒.相教:2.翻译。
①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②一则愿其乔孤,二则羡其得学。
③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读了这段短文,你认为文中的老师是个怎样的人?答:4.文中的邴原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答:一、1.①幼年丧父②能够③内心④悲伤,此指怜悯同情⑤钱财,此指学费⑥白白地2.①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②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③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白教你,不收学费3.仁慈惜才,无私奉献的人4.贫不丧志,立志求学,刻苦勤奋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参考译文】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
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
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
”老师怜悯同情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回答说:“没钱交学费呀。
”老师说:“你如立志学习,我愿意白教你,不要学费。
”邴原于是进了学堂读书。
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二、匡衡凿壁偷光【注释】①匡衡:乳名鼎,西汉经学家,曾任宰相。
②逮:及,达到。
③邑人:同乡。
④大姓:大户人家。
旧指世家大族、名门望族。
⑤佣作:替人劳作,出卖劳力。
⑥偿:报酬。
⑦解……颐:开颜而笑。
颐,面颊。
⑧畏服:敬服。
⑨质疑:提出疑问。
⑩挫服:折服,屈服。
(11)倒屣:倒穿着鞋子,这里形容慌张、忙乱的样子。
(12)更理前论:继续研究刚才讨论的问题。
更,再。
理,琢磨,研究。
(13)穷:尽,完。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六年级下课外文言文20篇
一、画鬼最易(已经用了)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
”齐王曰:“孰最易者?”客曰:“鬼魅①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②罄于前③,不可类之,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注释】①鬼魅:鬼怪。
②旦暮:早晚。
③罄于前:出现在眼前。
【练习】1 •解释加点字词:①客有为齐王画.者()②孰最难者()③人所知.也()④不可类之()⑤故难()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①画,孰最难者?②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3. 从这则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二、两虎相斗(已经用)庄子①欲刺虎,馆竖子②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 斗则大者伤,小者死。
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③之。
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
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注释】①庄子:卞庄子,春秋时鲁国勇士。
②馆竖子:旅馆的童仆。
③须:等待。
【练习】1.解释加点字词:①止之()②方且食牛()( )③从伤而刺之()④以为然()(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①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②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3. 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你能想至y与这贝y故事意义相近的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陶侃惜谷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①取之耳。
”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②人稻!”执而鞭之。
是事广传,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注释】①)聊:随便。
②贼:损害,伤害。
【练习】1 •解释加点字词:①尝出游() ②何为()③人云(④聊取之耳()⑤汝既不田()( )⑥侃大怒诘曰()⑦是事广传() ⑧是以百姓勤于农植()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①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②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3 •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四、陆绩怀橘陆绩,三国时吴人也。
【精品】初中课外文言文集训(附答案)解析
[课外文言文](一)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二)狄仁杰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三)巨商蓄鹦鹉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
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
主人惜之,加意笼豢。
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
”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
”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半年方.得释()(2)就笼与语.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3.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1)能诵读诗文;(2)向客人问安;(3);(4)。
课外文言文100
文言短文10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翻译: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小学生必学文言文精选四篇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学⽣必学⽂⾔⽂精选四篇。
欢迎阅读参考!⼩学⽣必学⽂⾔⽂精选【篇⼀】 《学弈》 先秦:佚名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弈,其⼀⼈专⼼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虽听之,⼀⼼以为有鸿鹄将⾄,思援⼸缴⽽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然也。
解读 弈秋是第⼀个有记载的的围棋专业棋⼿,也是第⼀个有记载的从事教育的围棋名⼈。
关于弈秋的姓名,清代学者焦循《孟⼦正义》⾥作有说明:古之以技传者,每称之为名,如医和、⼘徒⽗是也。
此名弈秋,故知秋为其名,因通国皆谓之善弈,故以弈加名称之。
弈秋是幸运的,春秋战国延续五百年,他是留下名字的的⼀位围棋⼿,也是我们所知的第⼀位棋⼿。
围棋见于我国史籍最早的记载,是春秋时期,⾄今已有⼆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了。
弈秋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第⼀位棋⼿,⽽且是位“通国之善弈者”。
关于他的记载,最早见于《孟⼦》。
由此推测,弈秋可能是与孟⼦同时代的⼈,也可能稍早⼀些,由此也可以推测他⼤约⽣活在战国初期。
出现弈秋这样的⾼⼿,说明当时围棋已相当普及,可以肯定,像弈秋这样的国⼿不只⼀⼈。
孟⼦称弈秋为“通国之善弈者”。
所赞通国善弈,虽未明定专称,已类似后代所称国⼿,并成为象征性名词。
后世称某⾼⼿为“当代弈秋”者,即意味着其⽔平与国⼿相当。
弈秋是当时诸侯列国都知晓的国⼿,棋艺⾼超,《弈旦评》推崇他为国棋“⿐祖”。
由于弈秋棋术⾼明,当时就有很多年青⼈想拜他⼒师。
弈秋收下了两个学⽣。
⼀个学⽣诚⼼学艺,听先⽣讲课从不敢怠慢,⼗分专⼼。
另⼀个学⽣⼤概只图弈秋的名⽓,虽拜在门下,并不下功夫。
弈秋讲棋时,他⼼不在焉,探头探脑地朝窗外看,想着鸿鹄(天鹅)什么时候才能飞来。
飞来了,好张⼸搭箭射两下试试。
两个学⽣同在学棋,同拜⼀个师,前者学有所成,后者未能领悟棋艺。
学棋要专⼼,下棋也得如此,即使是弈秋这样的⼤师,偶然分⼼也不⾏。
初四课外文言文阅读与练习
初四课外文言文阅读与练习一、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
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
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
二年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
飞卫曰。
“未也,必学视而后可。
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
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
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以告飞卫。
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1、解释加点的字视微如著()偃卧其妻之机下()而悬不绝()而不瞬也()以目承牵挺()贯虱之心()2、翻译划线句子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寓意二、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既三日,聚而如钱。
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
又三日,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
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
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
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
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
”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1、解释加点的字拇指大盈握()非三月不能瘳()而傅以善药()惧而谋诸医()以为不足患()忧之滋甚()2、翻译划线句子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初三一模课外文言文
2021 年初三一模文——外文言文宁区〔四〕下文,达成第11-14 〔 12 分〕朱家救季布初,楚人季布籍将,数窘辱帝①。
籍,帝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
布乃② 奴,自于朱家③。
朱家心知其季布也,置农舍,身之洛阳滕公,曰:“季布何罪!臣各其主用,耳。
氏臣可尽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 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
君何不沉稳上言之〞滕公待④言于上,如朱家指⑤。
上乃赦布,召拜郎中,朱家遂不复之。
〔司光? 治通、 ?有改〕【注】① 籍:即羽。
帝:指高祖刘邦,下文的“上〞亦刘邦。
② :秦刑法,是去,是用箍扎着脖子。
③ 朱家:,地;朱家,人名。
④待,等候机。
⑤指:旨意、意。
11、解文中的加点。
〔 4 分〕〔1〕 _______〔 2〕尽 _______12、文中划句翻正确的一是: 〔〕〔2 分〕今上始得天下,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A. 在皇上开始获得天下,因个人的恩仇去追捕一个人,什么示自己的领土不广呢!B. 在皇上开始获得天下,用个人的恩仇去追捕一个人,怎么能来露自己的气度不广呢!C.在皇上获得天下,因个人的恩仇去追捕一个人,怎么能来露自己的气度不广呢 !D.在皇上获得天下,用个人的恩仇去追捕一个人,什么示自己的领土不广呢!13、朱家的侠士精神详细表在〔用自己的回复〕:〔4 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刘邦赦季布〞的主要原由是:〔〕〔2 分〕A.季布已宁愿朱家奴,没必需追查。
B.季布不过尽主,并无什么大的罪。
C.籍的下属不行能赶尽,不用大兵戈。
D.季布的人材好好任用,不可以逼他国效命。
11、⑴ :〔2〕尽:全,都12、 C13、〔 1〕明知季布假扮奴仆到达自己家里,仍旧置农舍隐匿他;(2〕自前去洛阳,滕公季布情赦免他。
(3〕季布封官后,朱家其实不求回,此后不再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短文之四·译文45楚人学齐语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
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注释:1.善:向善,成为善人。
2.明:明白地、清楚地。
3.使:让。
4.挞:鞭打。
5.引:带,带着。
6.居:住所。
7.戴不胜:人名,宋国大臣。
楚人学齐语(7张)8.傅诸:给他做师傅。
傅,教。
诸,“之于”的合音。
9.咻:吵闹,乱说话。
10.薛居州:人名,宋国的善士。
11.王所:王居住的地方,即王宫。
12.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假如)带着他在庄、岳闹市区住上几年。
庄、岳之间,指齐国国都临淄著名的闹市区。
13.与:通“欤”,语气词。
【参考译文】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是想要你的国王达到善的境地吗?让我明确地告诉你,在这里有一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那么是让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来教他?”戴不胜说:“让齐国人来教他。
”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众多楚国人吵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而要他学会齐国话,也不可能。
若是带他到齐国的大街小巷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不可能。
你说薛居州是一个善士,让他居住在国王的身边,在国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
国王和谁去做坏事呢?如果在国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国王和谁一起去做好事呢?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46公季成不识贤公季成谓魏文侯曰:“田子方虽贤人,然而非有土之君也,君常与之齐礼,假有贤于子方者;君又何以加之?”文侯曰:“如子方者,非成所得议也。
子方,仁人也。
仁人也者,国之宝也;智士也者,国之器也;博通士也者,国之尊也,故国有仁人,则群臣不争,国有智士,则无四邻诸侯之患,国有博通之士,则入主尊固,非成之所议也。
”公季成自退于郊三日请罪。
《新序·卷四·杂事四》注释:①公季成:魏国臣子。
②加:赞赏,给人的嘉奖。
③国之器:与“国之宝”、“国之尊”意思相近,都比喻国家的栋梁之才。
④故:所以、因此。
⑤患:忧虑。
⑥得:能够。
【参考译文】季成有一次对魏文侯说:“田子方虽然是一位贤人,但并不是拥有封地的君王,国君您却常常以对待君王的礼节去对待他,那假如有一位比他还贤明的人出现,您又该如何对待呢?”魏文侯说:“田子方这样的人,可不是季成你能随意评论的。
子方是一位品德高尚、富有爱心的仁者,仁者是国家的财富,多谋善断、运筹帷幄的智者是国家的栋梁,博览群籍、通晓百科的学者是国家尊贵的象征。
国家有了仁者,那么大臣们就不会内斗不休,国家有了智者,那周边的邻国就不敢进犯,国家有了学者,那么国君的地位也会很尊贵。
这些人可都不是季成你随意议论的啊。
”季成听罢便到郊外住了三天,以表示谢罪。
47、宠辱若惊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
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源于《老子·第十三章》)【注释】1.宠:得2.辱:受辱3.若:如4. 惊:担惊受怕5.下:地位低下6.所以:……的原因7.谓:叫做8.得:得到9.之:它,指代宠爱 10.为:因为 11.故:所以 12.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等到我自身都视为无的时候,我又有什么大患呢?【参考译文】得宠和受辱都惊心动魄,把祸患得失看得象自身生命一样贵重。
什么叫做宠辱若惊呢?得宠幸就以为荣耀,受辱没就以为羞耻,得宠也惊恐,失宠也惊恐,这就叫做宠辱若惊。
怎样叫做贵大患若身呢?我所以有祸患,是因为有我这个身体,如果我没有这个身体,我还能有什么祸患呢?所以能够象尊贵自身一样去尊贵天下人者,才可寄以天下重任;象珍爱自身一样去珍爱天下人者,才可以将天下托付与他。
48君子行于道路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
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
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
”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
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选自《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注释①.行:行走。
②.于:在。
③.事:侍奉。
④.使:派遣。
⑤.期:约定的日期。
⑥.彼:他。
⒈.无乃:恐怕。
⒉.畏:通“围”,困。
⒊.何:怎么。
⒋.余:其余人。
⒌.与:语气词。
⒍.颜渊(前521-前481):名回,字子渊。
春秋末期鲁国人。
【参考译文】曾子说:“君子在道路上行走,其中父亲还在的可以看出来,其中有老师的也可以看出来。
对那些父亲、老师都不在的,其他人又能怎么样呢?”曾点派他的儿子曾参外出,过了约定的日期却没有回来,人们都来看望曾点说:“怕不是遇难了吧。
”曾点说:“即使他要死,我还活着,他怎么敢自己不小心遭祸而死!”孔子被囚禁在匡地,颇渊最后才到,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
”颇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颜回对待孔子如同曾参侍奉父亲一样。
古代的贤人,他们尊重老师达到这样的地步,所以老师尽心竭力地教诲他们。
49王罴性俭率王罴性俭率,不事边幅。
尝有台使,罴为其设食。
使乃裂其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乃尔选择,当是未饥。
”命左右撤去之。
使者愕然大惭。
又有客与罴食瓜,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
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有愧色。
《周书•王罴传》【注释】1性:本性,性格2事:修,这里指整理3尝:曾经为:给 5设:摆设6乃:竟7用力:花费精力8尔:你9当:应该10大:十分11肤:果皮12嫌:厌恶13意:内心,心里14及:等到15引:伸出16王罴:北周大将。
17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派出的使者18舂爨(cuàn):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生火做饭。
【参考译文】王罴为人俭朴直率,不修边幅。
有一次,朝廷派来一位使者,王罴为他设下饭肴。
使者竟然把薄饼的边缘撕去。
王罴说:“耕种收获,已经不易,去壳加火,费力不少,你这种做法,恐怕是不饿。
”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
使者大惊,十分惭愧。
又一次,一位客人与王罴吃瓜,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王罴不高兴。
等到瓜皮落到地上,王罴就从地上拣起来吃。
客人神色很惭愧。
他为人又严厉急躁,曾经有一名小吏挟私愤报告事情,王罴来不及下令拷打,竟拿起自己的靴子去打他。
每次宴会,王罴都亲自称量酒肉,分给将士。
当时的人推崇他为人平均,嘲笑他为事琐碎。
王罴的举止出自真情,不做巧诈之事,凡是他所任过职的地方,虽然在当时没有什么功迹,在他离任后却都思念他。
50王猛执法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
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
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
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
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忌。
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资治通鉴》【注释】①秦王坚:指前秦世祖符坚。
河东:郡名。
②邓羌:人名。
③御史中丞:官职名。
下文的“侍中”、“中书令”、“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
④王猛:人名。
⑤太后:符坚的伯母。
⑥豪横:恃强横暴。
⑦收:拘捕。
⑧报:答复。
⑨同志:志趣相同。
⑩纠案:举发其罪,考问其实。
⑾刑免:判罪免官。
【参考译文】前秦王苻坚从河东返回,任命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
八月,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兼领京兆尹。
特进、光禄大夫强德是强太后的弟弟,他借酒逞凶,骄纵蛮横,抢人财物子女,是百姓的祸害。
王猛一上任就拘捕了他,进上奏章请求处理,没等回复,强德就已经陈尸街市。
苻坚见到奏章后迅速派使者来要将强德赦免,但为时已晚。
王猛与邓羌志同道合,斩除邪恶,纪正冤案,无所顾忌,几十天时间,被处死和依法黜免的权贵、豪强、王公贵戚有二十多人,震动了朝廷上下,奸猾之辈屏声敛气,境内路不拾遗。
苻坚感叹地说:“我到如今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51孟子见粱襄王孟子见梁襄王。
出。
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孟子》【注释】(1)梁襄王:即魏襄王,名嗣(一说名赫),魏惠王的儿子,前318一前296年在位,襄是他死后的谥号.此处所说的事,当在襄王继位后不久. (2)语(yù预):告诉. (3)卒:通"猝",突然.熹《集往》概括以上描述梁襄王形态的语句云:"盖容貌辞气乃德之符,其外如此,则其中之所存者可知." (4)恶(Wū乌)乎:怎样,如何. (5)定于一:朱熹《集注》云:"必合于一然后定." (6)与:此处为归顺,随从之意. (7)油然:朱熹《集注》云:"云盛貌." (8)沛然:朱熹《集注》云:"雨盛貌." (9)浡(bó博)然:朱熹《集注》云:"兴起貌." (10)人牧: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 (11)领:即脖子. (12)由:通"犹"【译文】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
’“‘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
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
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
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
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
如果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又能够阻挡得了52孟子答梁惠王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