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匀传输线理论

合集下载

1 均匀传输线理论

1 均匀传输线理论

U ( z ) A1e j z A2e j z 1 I ( z ) ( A1e j z A2e j z ) z0
E ( z ) A1e j z A2e j z H ( z) 1

( A1e j z A2e j z )
其中,特性阻抗 Z0
U 0 A1 A2 Z 0 I 0 A1 A2
1 A1 (U 0 Z 0 I 0 ) 2 1 A2 (U 0 Z 0 I 0 ) 2
1 1 j z j z U ( z ) ( U Z I ) e ( U Z I ) e 0 0 0 0 0 0 2 2 1 1 j z I ( z) (U 0 Z 0 I 0 )e (U 0 Z 0 I 0 )e j z 2Z 0 2Z 0
再考虑终端条件
j l j l U ( l ) A e A e Zl Il 1 2 j l j l Z I ( l ) A e A e 1 2 0
即 A1e
j l
A2e
j l
Zl ( A1e j l A2e j l ) Z0
u ( z , t ) Re U ( z )e jt jt i ( z , t ) Re I ( z ) e
式中,U(z)、I(z)只与z有关,表示在传输线z处的电 压或电流的复值。 i( z, t ) dU u ( z, t ) Ri ( z , t ) L ( R j L) I ZI z t dz dI i ( z , t ) Gu ( z , t ) C u ( z , t ) (G jC )U YU z t dz

第1章均匀传输线理论详解

第1章均匀传输线理论详解
第1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第1章
1.1 1.2 1.3 1.4
均匀传输线理论
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传输线阻抗与状态参量 无耗传输线的状态分析 传输线的传输功率、 效率与损耗
1.5
1.6 1.7
阻抗匹配
史密斯圆图及其应用 同轴线的特性阻抗


第1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
电路:导线
e.g.50Hz交流电电线
无纵向电磁场分量的电磁波称为横电磁波,即TEM
波,TEM波只能够存在于双导体或多导体中。
另外, 传输线本身的不连续性可以构成各种形式的
微波无源元器件 , 这些元器件和均匀传输线、 有源
元器件及天线一起构成微波系统。
第1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一、传输线的种类
1、双导体传输线(TEM波传输线): 它由两根或两根以上平行导体构成 , 因其传输的电 磁波是横电磁波( TEM 波)或准 TEM 波 , 故又称为 TEM波传输线。
dU ( z ) Z I ( z) dz
dI ( z ) Y U ( z ) dz
移相
dU 2 ( z ) dI ( z ) Z Z Y U ( z ) 2 dz dz
dI 2 ( z ) Z Y I ( z) 0 2 dz
dI 2 ( z ) dU ( z ) Y Y Z I ( z) 2 dz dz
从微分的角度,对很小的Δz, 忽略高阶小量,有: u ( z , t ) u ( z z , t ) u ( z , t ) z z i ( z , t ) i ( z z , t ) i ( z , t ) z z 从电路角度,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可得: i ( z , t ) u(z, t)+R﹒Δz﹒i(z, t)+ L z - u(z+Δz, t)=0 t u( z z, t ) i(z, t)+G﹒Δz﹒u(z+Δz, t)+ C﹒Δz﹒ -i(z+Δz, t)=0

第1章 均匀传输线

第1章 均匀传输线
上式表明: 均匀无耗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输入阻抗与观察点
的位置、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终端负载阻抗及工作频率有关,且 一般为复数,故不宜直接测量。另外,无耗传输线上任意相距 λ /2处的阻抗相同,一般称之为λ /2重复性。
第1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例1、一根特性阻抗为50Ω、长度为0.1875m的无耗均匀传输线, 其工作频率为200MHz,终端接有负载ZL=40+j30 (Ω),试求其 输入阻抗。 解 : 由工作频率 f=200MHz 得相移常数 β=2πf/c=4π/3 。将 ZL=40+j30 (Ω),Z0=50,z=l=0.1875及β值代入下式,有
TEM波指电矢量与磁矢量都与传播方向垂直。
第1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金属波导
均匀填充介质的金属波导管;
有矩形波导、圆形波导、脊性波导、椭圆波导等。
第1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介质传输线
电磁波沿传输线表面传播,又称为表面波波导;
包括镜像线、单根表面波传输线、介质波导等。
第1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1.2 均匀传输线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u ( z, t ) u ( z, t ) u ( z, t )
z z A1e cos(t z ) A2 e cos(t z ) i ( z , t ) i ( z , t ) i ( z , t ) 1 [ A1e z cos(t z ) A2 e z cos(t z )] Z0
由上式可见,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任一
点的电压或电流均由沿-z方向传播的行波(称为入射波)和沿+z 方向传播的行波(称为反射波)叠加而成。
第1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现在来确定待定系数,传输线的边界条件通常有以下三种:

微博技术与天线 第1章 均匀传输线

微博技术与天线 第1章 均匀传输线

Z L jZ0 tan z Zin Z0 100 Z0 jZ L tan z
可见,若终端负载为复数,传输线上任意点处输入阻抗
一般也为复数,但若传输线的长度合适,则其输入阻抗可变 换为实数,这也称为传输线的阻抗变换特性。
1.3.2 定义传输线上任意一点 z 处的反射波电压(或电流)与入射 波电压(或电流)之比为电压(或电流)反射系数, 即
式中Z0为无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β为相移常数。
定义传输线上任意一点 z 处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之比为该 点的输入阻抗,记作 Zin(z),即
U ( z) Z in ( z ) I ( z)
式中, ZL为终端负载阻抗。
U L cos z jI L Z 0 sin z Z L jZ 0 tan z Z in ( z ) Z0 UL Z jZ tan z 0 L I L cos z j sin z Z0
由上式可见,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任一
点的电压或电流均由沿-z方向传播的行波(称为入射波)和沿+z 方向传播的行波(称为反射波)叠加而成。
现在来确定待定系数,传输线的边界条件通常有以下三种:
① 已知终端电压UL和终端电流IL;
② 已知始端电压Ui和始端电流Ii;
③ 已知信源电动势Eg和内阻Zg以及负载阻抗ZL。
平行双线的等效电路
传输线始端接信号源、终端接负载 坐标原点在终端处,波沿z 方向传播 将一微分线元 z (z ) 视为集总参数电路 微分线元上有电阻R z ,电感Lz ,电容 C z 和漏电 导 G z
1.2.1 均匀传输线方程
设在时刻t, 位置z处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u(z, t)和i(z, t),而在

第1.2节 传输线的阻抗与状态参量

第1.2节 传输线的阻抗与状态参量
ρ −1 ρ +1
反射系数用驻波比来表示为 Γl = 驻波比的倒数称为行波系数 K =
《微波技术与天线》
1
ρ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阻抗与状态参量
[例1-2] 一根 Ω均匀无耗传输线,终端接有负载 l=Rl+jXl, 例 一根75Ω均匀无耗传输线,终端接有负载Z 欲使线上电压驻波比为3,则负载的实部R 和虚部X 欲使线上电压驻波比为 ,则负载的实部 l和虚部 l应满足 什么关系? 什么关系? 解:由驻波比ρ=3,可得终端反射系数的模值应为: ,可得终端反射系数的模值应为: ρ −1 Xl 感抗
结论
均匀无耗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输入阻抗与观察点的位置、 均匀无耗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输入阻抗与观察点的位置、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终端负载阻抗及工作频率有关,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终端负载阻抗及工作频率有关,且一 般为复数,故不宜直接测量。 般为复数,故不宜直接测量。 由于tan 由于 β(z+λ/2)= tan(βz),所以 in (z+λ/2)= Zin(z),即传输 ,所以Z , 的周期性。 线上的阻抗具有λ/2的周期性。 的周期性
U ( z ) = U + ( z ) + U − ( z ) = A1e jβ z [1 + Γ ( z ) ] A I ( z ) = I + ( z ) + I − ( z ) = 1 e j β z [1 − Γ ( z ) ] Z0
于是有
Z in ( z ) =
U ( z) 1 + Γ( z ) = Z0 I ( z) 1 − Γ( z )
上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可写成
Z in ( z ) − Z 0 Γ( z ) = Z in ( z ) + Z 0

均匀传输线传输线理论

均匀传输线传输线理论
2
平行双导线和同轴线的分布参数
D d
b a
3
均匀传输线的等效电路
4
§2.2 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z
Zg ZL
Eg
z+z i(z+z,t)
z Rz Lz
z=0 i(z,t)
Cz u(z+z,t)
Gz
u(z,t)
5
2.2.1 均匀传输线方程
u ( z
z,
t
)
Ri( z, t )
L
i(z,
t
t
)
我们着重研究时谐(正弦或余弦)的变化情况
u(z,t) Re U (z)e jt
i(z,t) Re
I(z)e jt
dU (z) dz
(R
j L)I (z)
ZI
(z)
dI
(z)
dz
(G
jC)U
(z)
YU (z)
dU (z) dz
j L I (z)
dI
(
z)
dz
jC U (z)
A1e
z
+A2e z
I (z)
1 Z0
( A1e z
A2e z )
注意:U (z) I (z)
Z0
Z0
Z Y
R jL G jC
是传输线的特征阻抗
8
方程的物理意义
电压的瞬时表达式,(电流的类似)
u(z, t) A1ez cos(t z) A2ez cos(t z)
沿-z方向的入射波
Z(z) Z(z l)
2
是tan()的重复性
⑵ l/4阻抗变换(倒置)性:传输线上相距l/4的 任意两点的阻抗性质发生转换:

第1.1节 均匀传输线理论

第1.1节 均匀传输线理论
U ( z ) = A1e γ z + A2 e −γ z 沿线电压电流表达式 1 I ( z) = A1e γ z − A2 e −γ z Z0
(
)

将终端条件U (0)=Ul, I (0)=Il代入上式可得
U l = A1 + A2 Il =
解得
,。 1
1 ( A1 − A2 ) Z0
《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研究传输线上所传输电磁波的特性的方法有两种: 研究传输线上所传输电磁波的特性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场 ” 的分析方法 “ 的分析方法,即从麦氏方程出发,解特定边界条 件下的电磁场波动方程 电磁场波动方程,求得场量( E和H)随时间和空间的变 电磁场波动方程 化规律,由此来分析电磁波的传输特性; 另一种方法是“ 路 ” 的分析方法 “ 的分析方法,它将传输线作为分布参数 来处理,得到传输线的等效电路 等效电路,然后由等效电路根据克希霍 等效电路 夫定律导出传输线方程,再解传输线方程 传输线方程,求得线上电压和电 传输线方程 流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最后由此规律来分析电压和电 流的传输特性。
U ( z ) = A1e γz + A2 e − γz
I (z ) = A1e γz − A2 e −γz Z 0
(
)
Z 0 = ( R + jωL ) /(G + jωC )称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
A , A 为积分常数,由边界条件决定。 1 2 为积分常数,由边界条件决定。
《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

第5章 均匀传输线 152第5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5.1 均匀传输线理论概述在第4章我们讨论了无界媒质中平面电磁波的传播规律以及不同媒质分界面上的电磁波的反射和透射规律。

本章开始讨论电磁波的传输问题,广义的讲,凡是用来导引电磁波沿一定方向传输的导体、介质或由它们共同组成的导波系统均称为传输线。

传输线的作用是将电磁波能量或信息定向地从一点传输到另一点。

如远距离传输的电力线、传输有线电视信号的同轴线、微波传输的金属波导、光通信的光纤等。

5.1.1 导波形式及传输线的分类1)在传输线中有三种导波形式:横电磁波(TEM 模)、横电波(TE 模)和横磁波(TM 模)。

横电磁波(TEM 模):电磁波电场分量和磁场分量均与传播方向垂直,即在传播方向上既没有电场分量,也没有磁场分量;如沿z 方向传播的电磁波,E z =0,H z =0。

横电波(TE 模):电场分量与传播方向垂直,即在传播方向上没有电场分量,如E z =0,H z ≠0。

横磁波(TM 模):磁场分量与传播方向垂直,即在传播方向上没有磁场分量,如E z ≠0,H z =0。

2)常用的传输线如图5-1-1所示。

通常按导波形式,传输线分类如下:⎪⎩⎪⎨⎧⎩⎨⎧像线等)线:介质波导、介质镜模传输线(表面波传输、混合、脊波导等):矩形波导、圆形波导模传输线(金属波导管、单独模传输线非微带线等)线、同轴线、带状线、:平行板导体、平行双模传输线(双导体系统传输线TM TE TM TE TEM TEM 上述传输线分类中,混合传输线在某种情况下也可单独传输TE 模和TM 模;双导体系统也可传输TE 模和TM 模;金属波导也可传输混合的叠加波,但这些情况一般不常用。

本章主要讨论TEM 波传输线,即双导体型传输线。

如图5-1-1(a )所示传输线按其传输电磁波的波长情况又可分为长线和短线。

所谓长线是指传输线的几何长(c) 混合模传输线 图5-1-1微波传输线及其分类矩形波导脊波导(b) TE 模和TM 介质波导 镜像线单根表面波传输线平行双线 同轴线 带状线 微带线(a) TEM 模或准TEM 模传输线度l与传输的电磁波的波长λ的比值(即电长度λ/l)大于或接近于1,否则就是短线。

第1.1节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第1.1节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本节要点传输线分类均匀传输线等效及传输线方程传输线方程的解传输线方程解的分析传输线的工作特性参数本节要点尺寸小平行双线同轴线带状线微带线介质波导镜像线单根表面波传输线5短线λlu inu out ≈u in集总参数电路表示集总参数lu out ≠u inu in长线分布参数电路表示z zt z i t z i t z z i z z t z u t z u t z z u Δ∂∂=−Δ+Δ∂∂=−Δ+),(),(),(),(),(),(3. 传输线方程的解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U ( z ) = A1e γz + A2 e − γz = U + +U − 电压和电流解为: I ( z ) = A1e γz − A2 e −γz Z 0 = I + + I −()eγz 表示向-z方向传播的波,即自源到负载方向的入射 波,用U+或I +表示;U + = A1e γz I + = A1e γz Z 0 U − = A2 e − γz I − = − A2 e −γz Z 0e −γz 表示向+z方向传播的波,即自负载到源方向的反射波, 用U-或I -表示。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始端 传输线的边界条件通常有以下三种 已知始端电压和始端电流Ui、Ii 已知终端电压和终端电流Ul、Il已知信号源电动势Eg和内阻Zg以及负载阻抗Zl终端《微波技术与天线》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U ( z ) = A1e γz + A2 e − γz边界条件: V (0) = VL , I (0) = I LI ( z ) = A1e γz − A2 e −γz Z 0()U L + Z0 I L ; A1 = 2U L − Z0 I L A2 = 2jZ 0 sin βz ⎤ ⎥ ⎡U l ⎤ cos βz ⎥ ⎢ I l ⎥ ⎣ ⎦ ⎦⎡ cos βz ⎡U ( z )⎤ ⎢ ⎢ I ( z ) ⎥ = ⎢ j 1 sin βz ⎦ ⎣ ⎣ Z0《微波技术与天线》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4.传输线方程解的分析u ( z , t ) = Re[U ( z )e jωt ] = A1 e +αz cos(ωt + β z ) + A2 e −αz cos(ωt − β z ) i ( z , t ) = Re[ I ( z )e jωt ] = 1 A1 e +αz cos(ωt + βz ) − A2 e −αz cos(ωt − β z ) Z0[]结论传输线上任意点处电压或电流均由沿-z方向传播的入射波和沿+z方向 传播的反射波叠加而成。

《均匀传输线》课件

《均匀传输线》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电感
传输线上的磁场能量与电流成正比,与电感成反比。电感是传输线长度和截面积的函数 。
传输线的电容与电导
电容
传输线上的电场能量与电压成正比,与 电容成反比。电容是传输线长度和截面 积的函数。
VS
电导
传输线上的能量损失与电压成正比,与电 导成反比。电导是传输线材料和截面积的 函数。
传输线的品质因数与耦合系数
要点一
总结词
长距离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需要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电压等级、输送容量、线路长度等 。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长距离输电线路的设计中,均匀传输线理论的应用可以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线路的电气特性,如电压降落、线路 损耗等,从而优化线路参数,提高输电效率。
高频信号传输线的选择
总结词
均匀传输线的数学模型
总结词
介绍描述均匀传输线的数学模型,包括波动方程、本征方程等。
详细描述
均匀传输线的数学模型通常采用波动方程来描述电磁波在传输线中的传播行为 。通过求解本征方程,可以得到传输线的特征阻抗、传播常数等参数。
均匀传输线的分析方法
总结词
概述分析均匀传输线的方法,如传输线理论、分布参数模型等。
品质因数
描述传输线中储能元件(电阻、电感、电容 、电导)的储能与能量损失的比值。品质因 数是传输线参数的重要指标,影响信号的传 输速度和信号质量。
耦合系数
描述两个传输线之间的耦合程度,包括电容 耦合和电感耦合。耦合系数的大小影响信号 的传输和干扰程度。
05
均匀传输线的实际应用
长距离输电线路的设计
在高频信号传输中,传输线的作用至关重要 。选择合适的传输线可以减小信号的衰减和 失真,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

均匀传输线理论

均匀传输线理论

Z0
60
r
ln b a
(1-1-17)
式中, εr为同轴线内、外导体间填充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常 用的同轴线的特性阻抗有50 Ω 和75Ω两种。
2) 传播常数 γ 传播常数 γ 是描述传输线上导行波沿导波系统传播过程中 衰减和相移的参数, 通常为复数,
(R jw)G L (jw)C aj
的Δz, 忽略高阶小量, 有
u(z+Δz, t)-u(z, t)= u(z,t) z z
i(z+Δz, t)-i(z, t)= i(z,t) z z
对图 1- 2(b),
(1-1-1)
u(z, t)+RΔzi(z, t)+ Lz i(z,t)- u(z+Δz, t)=0 t
i(z, t)+GΔzu(z+Δz, t)+ CΔz u(z z,t-)i(z+Δz, t)=0 t
u(z, t)=Re[U(z)e jωt] i(z, t)=Re[I(z)e jωt]
(1-1-4)
将上式代入(1- 1- 3)式, 即可得时谐传输线方程
dU(z) ZI(z) dz
dI(z) YU(z) dz
(1-1-5)
式中, Z=R+jωL, Y=G+jωC, 分别称为传输线单位长串联阻抗和 单位长并联导纳。
1.1
1.
由均匀传输线组成的导波系统都可等效为如图 1- 2(a) 所示的均匀平行双导线系统。 其中传输线的始端接微波信号 源(简称信源), 终端接负载, 选取传输线的纵向坐标为z, 坐标 原点选在终端处, 波沿负z方向传播。 在均匀传输线上任意一点 z处, 取一微分线元Δz(Δz<<λ), 该线元可视为集总参数电路, 其上有电阻RΔz、电感LΔz 、电容CΔz和漏电导GΔz(其中R, L, C, G分别为单位长电阻、 单位长电感、 单位长电容和单位长漏 电导),得到的等效电路如图 1-2(b)所示, 则整个传输线可看 作由无限多个上述等效电路的级联而成。有耗和无耗传输线的 等效电路分别如图 1- 2(c)、 (d)所示。

第一章(均匀传输线理论)

第一章(均匀传输线理论)
• 电阻 • 电感
• 电容
U(t)=Ri(t),i(t)=GU(t)
U(t)=dψ/dt=Ldi/dt i(t)=dq/dt=CdU/dt
一 、 传微输波传线输的线基及本其种概类念
微波传输线:用来传输微波信息和能量的各种 形式传输系统的总称,也称导波系统。 导行波:向一定方向传播的电磁波称为导行波
4.驻波比(行波系数)
U
I

max
max
U U 1 U
U
1
I
I
U U 1 U U 1
min
min
1 1
K

U
min
1


1
U 1
max
0 1
1时: 全反射 0时: 无反射,即匹配状态 1 其它时:1
jZ0 jZ1
tan tan
l l
Yin
(l)

1 Zin (l)

Y0
Y1 Y0

jY0 jY1
tan tan
l l
当 l n(n=整数)时,tanβL=0 2
Zin
(l
)

Zin
(
n
2
)

Z1
当 l (2n 1)( n=整数)时, tanβL=∞ 4
Zin (l)

(2n Zin (
U (z) U (z) U (z) A1e j z[1 (z)]
I (z)

I (z)

I (z)

A1 Z0
e j z[1
( z )]
Zin
(z)

第1章++均匀传输线理论

第1章++均匀传输线理论

l
l
当线上传输高频电磁波时,传输线上的导体上的损耗 电阻、电感、导体之间的电导和电容会对传输信号产 生影响,这些影响不能忽略。
①分布电阻: 电流流过导线将使导线发热表明导线具有 分布电阻; R0为传输线上单位长度的分布电阻。 ②分布电导 :导线间绝缘不完善而存在漏电流,表明沿 线各处有分布电导;G0为传输线上单位长度的分布电导。 ③分布电感:导线中有电流,周围有高频磁场,即导线 存在分布电感;L0为传输线上单位长度的分布电感。 ④分布电容:导线间有电压,导线间有高频电场,导线 间存在分布电容;C0为传输线上单位长度的分布电容。
=Y
dz dU ( z ) dz
定义电压传播常数:
ZY
R0 j L0 G0 jC0
d 2U z 2 U z 0 2 dz 则方程变为: 2 d I z 2 I z 0 2 dz
电压的解为:
z z U ( z) Ae A e 1 2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1.1 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1.2 传输线阻抗与状态参量
§1.3 无耗传输线的状态分析 §1.4 传输线的传输功率、效率和损耗 §1.5 阻抗匹配 §1.6 史密斯圆图及其应用 §1.7 同轴线及其特性阻抗
§1.1 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一.微波传输线定义及分类
约束或引导微波沿一定方向传输的系统(导波系统)
U + = A1e g z I+ = 1 A1e g z Z0
e g z 表示向-z方向传播的波, 即自源到负载方向的入射 波,用U+或I +表示;
e
- gz
表示向+z方向传播的波,即 自负载到源方向的反射波, 用U-或I -表示。 电压电流解为

第十五章 均匀传输线

第十五章 均匀传输线

功率因数为0.9(感性) 。
要求:求线路始端相电压和相电流。
解: 先求得以下电路参数:
传输常数


( R0 jL0 )
(G0 jC0 )
3
(0.08 j 2 50 1.33 10 )
'
(15 23)
例2: 某三相高压输电线长l=300km
( x ) I ( x ) U
2 I 2 U
0
R0 0.08 /km, L0 1.33 mH/km
x
C 0 8.5 10 3 F /km, G0 0.1 10 6 S/km
线路终端在维持线电压为220kV的前提下输出200MW功率,
i u (G0 u C 0 ) x t u i ( R0 i L0 ) x t
沿线电流减少率等于单位长度上 漏电流和电容电流之和。 沿线电压减少率等于单位长度上 电阻和电感上的电压降。
给定均匀传输线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求解该方程式, 就可得沿线各处的电流和电压。 例1: 已知:

(2)集总参数电路实际上是分布参数电路的近似处理结果。
二、 均匀传输线及其基本方程
始端 来线
i( x, t )
+
终端
u
s
回线
u( x , t )
x
l
dx
负载
图1 双平行传输线
均匀传输线 : 电阻、电感、电导和电容等参数沿线均匀分布 的传输线。 实际上严格的均匀传输线是不存在的,但在满足计算精度要 求的前提下,可将实际传输线近似地当作均匀传输线处理。
x l
0.73A
(2)采用如图所示集总参数电路模型求解。
R

均匀传输线理论课件

均匀传输线理论课件
环境适应性
研究具有优良环境适应性(如耐高温、耐腐蚀)的传输线,提高传 输线的应用范围和可靠性。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要点一
微波传输线
研究适用于微波频段的传输线,提高信号传输速率和稳定 性。
要点二
高速数字传输线
研究高速数字信号的传输线,满足大数据和云计算的需求 。
未来传输线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集成化与微型化
随着电子设备向微型化发展,传输线也需要适应这一趋势,研究 微型化、高密度集成的新型传输线。
高效能与稳定性
提高传输线的导电效率和稳定性,以满足未来电子设备的高效能需 求。
均匀传输线的能量损耗
能量损耗的原因
能量损耗主要是由于传输线上的 电阻、电感和电容等分布参数引
起的。
功率损耗
功率损耗是指传输线上消耗的功率 ,它与传输线的长度、传输信号的 频率以及传输线的材料有关。
热损耗
热损耗是指由于能量损耗而产生的 热量,它会导致传输线温度升高, 影响传输性能。
均匀传输线的信号完整性
05
均匀传输线的应用实例
高速数字信号的传
总结词
高速数字信号的传输是均匀传输线理论的重 要应用之一,通过使用均匀传输线,可以确 保信号在高速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
详细描述
在高速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中,由于信号的 频率较高,信号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的瞬时值 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快速变化。为了确保信 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失真,需要使用均匀传输 线理论来设计信号线的参数,如线宽、线厚 、线间距等,以减小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 耗和反射,从而确保信号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推导过程
基于电磁场理论和电路理论,通过分 析传输线的电场和磁场,推导出均匀 传输线方程。

均匀传输线理论.ppt

均匀传输线理论.ppt


V0 V0
终端电压反射系数
V (z) V0 (e jz e jz )
I (z) V0 (e jz e jz ) Z
在终端z=0
V (z
I(z

0) 0)

ZL
1 1 Z ZL
ZL Z e j
ZL Z
ZL
0z
Z ZL
分布参数:分布电阻 分布电感 分布电容 分布电导



RL C

G
2. 电报方程----长线的电路微分方程 一对导线形成的简单的电路
单位长度的
电感 L1
电容 C1 电阻 R1
电导 G1
分布参数电路模型
dV I{( jL1 R1)dz}
dI (V dV ){( jC1 G1)dz}
' j"
"
0 0 e j
(z) 0e j2z
1
0

ZL ZL

Z Z
'
"

0
2z
0
'
等反射系数圆
等 圆
:0 1
:1
z0
(z

0)

0

0
e j

ZL ZL
1 1
(l) (z l)
0e j 2z
lm in

4



4
n

2
Vmin V0 (1 )
电压驻波比(VSWR) Vmax 1
Vmin 1
Z
ZL
l
z

均匀传输线理论

均匀传输线理论

I (z) V0 (e jz e j(z ) ) V0 (1 e j(z ) )e jz
Z
Z
驻波或驻行波
在电压波腹点
2lmax 2n
lmax

4


n

2
在电压波节点
Vmax V0 (1 )
2lmin (2n 1)
V (z) V0 (e jz e j(z ) )
I (z) V0 (e jz e j(z ) ) Z
传输线终端接任意负载
V (z) V0 (e jz e j(z ) ) V0 (1 e j(2z ) )e jz
第5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 用于引导电磁波的导线,也叫导波系统 导行电磁波: 沿着导波系统传输的电磁波
常见的导波系统:
双绞线
平行双导线 电缆线
同轴电缆 金属管波导
矩形波导 圆形波导 椭园波导 加脊波导
介质波导 光导纤维(光纤)
平面波导 微带线 带状线
平行双导线
同轴电缆
微带线
矩形波导
圆形波导
加脊波导
L
tg(l) L
Z
2
l tg1(L) 0.086 0.086m
2 Z
5.3 SMITH圆图
z
V (z) V0e jz
V (z) V0e jz
反射系数
0

V V

(0) (0)

V0 V0

0
e j
(z)

V (z) V (z)
' j"
"
0 0 e j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 圆图旋转一周为λ/2。 ④ |Γ|=1的圆周上的点代表纯电抗点,因而单位圆是纯电抗 圆。 ⑤ 实轴左端点为短路点, 右端点为开路点, 中心点处有
z 1 j 0 ,是匹配点。
⑥ 在传输线上由负载向电源方向移动时,在圆图上应顺时 针旋转;反之,由电源向负载方向移动时,应逆时针旋转。
1.6 史密斯圆图及其应用 1.7 同轴线的特性阻抗
图 1-18 归一化等电阻和电抗圆 (a) 归一化电阻圆; (b) 归一化电抗圆
1.6 史密斯圆图及其应用 1.7 同轴线的特性阻抗 电阻圆的圆心在实轴 ( 横轴 )(r/(1+r),0) 处,半径为 1/(1+r) ,
r愈大圆的半径愈小。当r=0时, 圆心在(0,0)点, 半径为1;
当r→∞时,圆心在(1,0)点,半径为零。 电抗圆的圆心在(1, 1/x)处,半径为1/x。由于x可正可负, 因此全簇分为两组,一组在实轴的上方, 另一组反射系数Γl的幅角, l 2 是
的幅角。当z增加时,即由终端向源方向移动 , φ减小,相
当于顺时针旋转;反之,由源向负载移动时,φ增加,相当
于逆时针转动。沿传输线每移动λ/2时,反射系数经历一周 图(1-16)。
图1-16 反射系数极坐标表示
1.6 史密斯圆图及其应用 1.7 同轴线的特性阻抗
其上的刻度既代表rmin又代表行波系数K,右半轴上的点为电压
波腹点,其上的刻度既代表rmax又代表驻波比ρ。 因为在纯电阻线上,归一化输入阻抗为实数r,与之对应 ( z ) 的反射系数 也为实数。 在实轴的正半轴有 ( z) ( z) ,反射波和入射波电压同相 叠加,因而右半轴上的点是电压波腹点。且有
2.导纳圆图
根据归一化导纳与反射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画出另一张圆
图,称作导纳圆图。导纳圆图在分析和设计微波并联电路时,
是比较方便的。实际上,由无耗传输线的的阻抗变换特性,将 整个阻抗圆图旋转即得到导纳圆图。因此,一张圆图理解为阻 抗圆图还是理解为导纳圆图,视具体解决问题方便而定。比如, 处理并联情况时用导纳圆图较为方便,而处理沿线变化的阻抗
传输线上任意一点归一化阻抗为:
(1-6-3)
Zin 1 Γu jΓv zin Z0 1 Γu jΓv
(1-6-4)
1.6 史密斯圆图及其应用 1.7 同轴线的特性阻抗 令
zin r jx
,则可得以下方程:
2 2
r 1 2 Γu Γv 1 r 1 r 2 2 1 1 2 ( Γ u 1) Γ v x x
1.6 史密斯圆图及其应用 1.7 同轴线的特性阻抗
1.6 史密斯圆图及其应用
1. 阻抗圆图
由公式(1-2-8)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反射函数Γ(z)可表达为
Zin ( z ) Z0 zin z 1 Γ z Zin ( z) Z0 zin z 1
(1-6-1)
问题时使用阻抗圆图较为方便。以下说明阻抗圆图如何变为导
纳圆图。 由归一化阻抗和导纳的表达式
1.6 史密斯圆图及其应用 1.7 同轴线的特性阻抗
1 Γ zin r jx 1 Γ
(1-6-6)
1 Γ yin g jb 1 Γ
(1-6-7)
1.6 史密斯圆图及其应用 1.7 同轴线的特性阻抗 对于任一个确定的负载阻抗的归一化值,都能在圆图中
找到一个与之相对应的点, 这一点从极坐标关系来看,也就
l 代表了 Γl Γl e 。 它是传输线终端接这一负载时计算的起点。
j
将Γ(z)表示成直角坐标形式时,有
Γ z Γu jΓv
1 ( z) 1 ( z) zin z r 1 1 ( z) 1 ( z)
1.6 史密斯圆图及其应用 1.7 同轴线的特性阻抗 在实轴的负半轴有( z) ( z) ,反射波和入射波电压反相 叠加,因而左半轴上的点是电压波节点。且有
1 ( z) 1 ( z) 1 zin z r K 1 1 ( z) 1 ( z)
其中, zin z Z in z Z 0 为归一化输入阻抗。 Γ ( z ) 为一复数,它 可以表示为极坐标形式,也可以表示成直角坐标形式。当表示 为极坐标形式时,对于无耗线,有
j (l 2 z )
Γ ( z) Γl e
Γl e j
(1-6-2)
1.6 史密斯圆图及其应用 1.7 同轴线的特性阻抗
图(1-17)为反射系数圆图,图中每个同心圆的半径表示反射系数的大小, 沿传输线移动的距离以波长为单位来计算,起点为为实轴左边的端点(即
φ=180°处)。图中任一点与圆心的连线的长度就是与该点相应的传输线上
某点处的反射系数大小,连线与φ=0°的那段实轴间的夹角就是反射系数 的幅角。
图1-17 反射系数圆图
x=0时, 圆与实轴相重合;当x→±∞时,圆缩为点(1,0)。
将上述的反射系数圆图、归一化电阻圆图和归一化电抗圆 图画在一起,就构成了完整的阻抗圆图,也称为史密斯圆图。 在实际使用中,一般不需要知道反射系数Γ的情况,故圆图中 并不画出反射系数圆图。 由上述阻抗圆图的构成可以知道:
1.6 史密斯圆图及其应用 1.7 同轴线的特性阻抗 ① 在阻抗圆图的上半圆内的电抗x>0呈感性,下半圆内的 电抗x<0呈容性。 ② 实轴上的点代表纯电阻点。左半轴上的点为电压波节点,
(1-6-5)
这两个方程是以归一化电阻和归一化电抗为参数的两组圆方
程。方程(1-6-5)的第1式为归一化电阻圆(resistance circle),见图118(a);第2式为归一化电抗圆(reactance circle),见图1-18(b)。
1.6 史密斯圆图及其应用 1.7 同轴线的特性阻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