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城市群发展评价
中国三大城市群发展评价
中国三大城市群发展评价作者:刘士林张懿玮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年第04期城市群是全球城市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也是我国新型城市化建设的主导模式。
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作为我国最为成熟也是最大的三个城市群,其发展态势代表了我国城市群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发展趋势。
文章基于全排列多边形法,从城市人口指数、城市经济指数、城市生活指数、城市文化指数和城市首位比指数五个方面对这三大城市群的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
城市群;发展评价;全排列多边形法F291.1A005108一、引言与传统的城市化(urbanization)道路不同,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城市群”为标志的“都市化”(metropolitanization)进程[1],构成了推动当代城市化进程的核心机制与主要力量。
在当今世界,城市群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主流与大趋势。
而在我国的城市化战略中,城市群具有顶层设计、全局视野和战略核心的重要地位。
它对于促进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方面,城市群打破了行政区划藩篱,提高了产业集聚与关联度,促进了不同层级城市间的功能互补,有助于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和区域发展战略的支点,城市群的良性发育有助于强化自身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在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相互联动中具有龙头地位,也是我国参与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构建最重要的实力和资本。
根据住建部《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年)》,我国规划发展的城市群主要是三大都市连绵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十三个城镇群。
但相对于世界五大城市群和美国的十大城市群,我国城市群存在着起步晚、发育不足和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特别是针对我国城市群普遍存在的重规模扩张而轻内涵建设、扎堆布局而不结合实际、重硬件而轻软件等突出问题,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
我国东西部地区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浅析我国东西部地区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出路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民族地区的城市化得以快速发展。
但在迅速发展的背后,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民族地区的城市化也存在着各种问题。
面对东西部城市化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特殊问题,只有科学规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使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西部民族地区小城镇产业结构中图分类号:f107 文献标识码:a一、我国目前城市群发展概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和城市发展改革的深化,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空前活跃,城市作为地区性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的作用日益加强。
但是从总体上讲,我国的城市化尚处在初期阶段。
在我国的城市群中,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最为迅速,发育最为成熟,可称为中国三大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地处我国东部“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是高科技—知识密集型产业基地,其经济增长属于民资主导型,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珠三角城市群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地处珠江出海口。
该区的经济发展属于外资主导、出口拉动型,以加工贸易为主,为轻纺—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城市群凭借政策优势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位于我国中部偏东,紧邻渤海湾,经济增长多为国资主导,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城市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还处在城市化的起步阶段,虽然距离东部地区还有较大差距,但目前也形成了几个初具规模的城市群,如乌鲁木齐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银川城市群和黔中城市群等。
而西部民族地区则矿产资源相对丰富,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国家主导和资源利用,即以重金属、化工、机械、能源等重工业为核心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
二、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存在的普遍问题(一)农业基础地位大大削弱。
首先,因城镇建设、交通建设、工业发展、房地产开发等方面的需求,加上工业化之初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等原因,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出现盲目圈地、超前征地、征而不用、用而不当以及非法转让土地等问题,从而导致耕地大量流失。
我国的三大城市群课件
交通网络
03
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港口和
航空运输等。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经济发展
01
02
03
经济总量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 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强 大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产业结构
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 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 ,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结 构。
对外开放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 竞争,吸引大量外资和企 业进驻。
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完善城市规划和管理机制,提高城市治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 。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城市治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城 市运行效率。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等多方参 与的城市治理机制。
THANKS
感谢观看
规划目标
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重点任务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推 动社会事业发展等。
04
北京-天津城市群
北京-天津城市群简介
北京-天津城市群由北京、天津 两大直辖市为核心,辐射周边 河北、山西等省市的部分城市 。
北京-天津城市群地处华北平原 ,环渤海湾,是中国北方最大 的城市群之一。
发展前景展望
经济增长潜力
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增长潜力均不可小觑。长三角城市 群在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和高端制造业等领域具有较 强优势,未来有望继续领跑全国经济发展。珠三角城 市群则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达的民营经济,成为 内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京津冀城市群则以强大的 工业基础、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为支撑,有望在未来 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城市群崛起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面积为 5.59 万平方公 里,超过了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和英国中南部 城市群。
“从全球范围来看,当前中国城市群经济占比 优势显著,其中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和 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最为成熟,有望发展成为世界 级城市群。”肖金成说,这三大城市群作为我国区 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肩负着加快我国创新驱 动发展的重要使命。
“在区域发展的实践中,城市群之间的联动 协调发展早已有端倪,新型区域合作已形成点线 面相结合的发展体系,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重大国家战略间的联 动格局也初具规模。”张学良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的 协调发展串联起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正在谋划的 郑洛西(晋陕豫)高质量发展合作带联系起了黄 河流域的关中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中原 - 长三 角经济走廊建设拉近了中原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 群的互动合作。
“随着国家对城市群的定位逐渐清晰,城市群 内各地关联也愈发紧密。”肖金成说。
“与‘十三五’规划相比,‘十四五’规划中 部分城市群的名称更加细化、精准,城市群发展 的空间范围更加明确。例如,海峡西岸城市群改 称为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为科学界定城市群的范 围提供了依据,一定程度避免了城市群盲目‘摊 大饼’式的发展。同时,也为未来对成熟型、培 育型和形成型城市群进行准确分类、制定差异化 和针对性的发展规划打下基础。”张学良告诉《瞭 望东方周刊》。
“随着进入我国五年规划范围内的城市群总 量的扩大,城市群的层次界定也越来越清晰。” 曾刚说。
强引擎
2022 年 8 月,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作业 现场。拖车快速有序通过闸口,堆场高效作业, 数以万计的集装箱在紧张有序地被装载上船,发 往全球各地。
浙江省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分析
浙江省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浙江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强省,拥有着发达的制造业和先进的科技产业,特别是三大城市群——杭州、宁波、温州,在浙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对浙江省三大城市群的创新能力进行空间差异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不同城市之间的创新能力差异导致了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差异。
了解三大城市群的创新能力水平及其空间差异,有助于深入挖掘各城市的优势和劣势,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对浙江省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有助于把握浙江省城市发展的整体状况,为促进不同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对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研究,还可以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其他城市提供借鉴与启示,推动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浙江省作为全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其三大城市群在经济发展与创新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深入分析其创新能力空间差异对于推动全省经济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对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空间差异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不同城市在创新领域的优势和劣势,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指导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对于企业来说,了解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差异性,有助于确定合适的落脚点和战略方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本研究还有助于深化对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的认识,探究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对浙江省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空间差异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动作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深入探讨浙江省三大城市群的创新能力空间差异,通过量化评估和比较分析,找出影响创新能力差异的因素,进而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旨在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三大城市群的创新发展现状,指导未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各城市群之间的协同发展。
中国城市群发展潜力排名:2022 长三角、珠三角领先
文/任泽平团队 任泽平 白学松 周里鹏 柴柯青 《中国房地产金融》专栏作家1.2022年中国城市群发展潜力排名1.1城市群是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平台2006年“城市群”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2013年以来中央要求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2021年《“十四五”规划纲要》则对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各能级城市群提出了具体规划要求,“要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五大城市群;发展壮大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等城市群;培育发展哈长、辽中南等城市群。
”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
城市群发展可划分为雏形发育期、快速发育期、趋于成熟期、成熟发展期四个阶段,经历了从单级城市、都市圈到城市群的演变。
国际公认的世界级城市群有以纽约为核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芝加哥为核心的五大湖城市群、以东京为核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伦敦为核心的英伦城市群等。
回顾近300年现代化的历史,全球经历了中国城市群发展潜力排名:2022长三角、珠三角领先2022年中国城市群发展潜力排名:长三角、珠三角房地产投资潜力指数遥遥领先,其次是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之后是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城市群等。
城市群发展可划分为雏形发育期、快速发育期、趋于成熟期、成熟发展期四个阶段,经历了从单级城市、都市圈到城市群的演变。
三次城市化浪潮:第一次是核心大城市兴起,随着工业化的进行,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新兴城市;第二次是都市圈形成,一些产业因城市转型、成本等因素转移到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第三次是城市群形成,通过各级城市间的交通和物流,形成庞大的立体城市群网络,区域总体实力、国际竞争力全面提高。
1.2 中国城市群发展潜力榜单城市群是高度一体化和同城化的城市集群,我们从“需求+供给”两个层面分21个指标研究2022年中国19个城市群发展潜力。
三大城市群
中国三大城市群发展比较由于我国东部沿海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生产发达以及科技水平相对较高,逐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经济总量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区,而且是我国最具发展活力、最有发展潜质、最能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大经济区,犹如三个动力强大的引擎,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正发挥着引领全国发展的作用。
一、三大城市群发展现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都市圈是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和江苏的南京、苏州、扬州、镇江、泰州、无锡、常州、南通等16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城镇分布密度极高的地区,在10万平方公里内有大中小城市54个,建制镇1000多个,且城市等级序列十分完善,呈宝塔型特征。
2005年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生产总值达到33963亿元;实现贸易总额5024亿美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263亿美元,占全国的4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72亿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607元,比全国高出48.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109元,是全国的2.2倍。
珠三角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肇庆、江门、中山、东莞等城市。
珠三角城市群毗邻国际大都市香港,改革开放以来接受了香港的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投入,不仅促进了珠三角城市群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促进了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地域结构的重大变化。
目前,珠江三角洲已初步形成一个以广州为枢纽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交通运输及通信网络,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并正在兴建广珠铁路、广州地铁及轻轨网络、岭澳核电站等一大批重要基础项目,初步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和生活圈。
珠三角城市群形成了三大具有特色的产业带。
一是珠江三角洲东岸的东莞、深圳、惠州以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主的“广东电子信息产业走廊,”这里也是全国最大的电子通信制造业基地;二是珠江三角洲西岸的珠海、中山、顺德、江门的以家庭耐用与非耐用消费品、五金制品为主的产业带;三是珠江三角洲中部的广州、佛山、肇庆是传统的电气机械、钢铁、纺织、建材产业带。
中国三大都市圈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三大都市圈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陈康幼 张杨(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433)内容提要:所谓都市圈是指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临接城镇依托交通网络组成的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域。
本文通过对三大都市圈(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现状分析,发现其发展中的问题并通过国外相似都市圈的经验对三大都市圈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不仅对三大都市圈未来的发展提供可以依据的方向,对全国其他正在发展起来的都市圈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都市圈 产业发展 中心城市 策略一、引 言都市圈是一组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城市群落。
都市圈的发展源于城市功能的向外扩展,并且通常会逐步演化出庞大的城市化地带,以其独有的集聚优势对区域经济乃至国家经济发挥巨大作用。
本文综合了各学者的研究,认为都市圈(Metropolitan Coordinating Region)是指: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临接城镇依托交通网络组成的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域。
如今,在中国被公认的主要都市圈有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和京津冀都市圈。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位于长江入海口及杭州湾,作为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主要有16个城市构成,包括:上海,镇江,扬州,泰州,南通,常州,湖州,苏州,无锡,杭州,南京,温州,嘉兴,绍兴,宁波和台州,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5.8%。
内含2个超大城市,1个特大城市,4个大城市,14个中等城市和33个小城市。
中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本轮文主要研究狭义上的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包括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五个地级市,以及惠州市区、惠阳市、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七个县(区)级市,共计14个市、县(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0.44%,人口为全国的1.77%。
城市群世界级城市群逆势崛起
在“十三五”规划中,城市群是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
2020年,中国城市群的发展不同寻常。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低迷背景下,从京津冀到长三角,从粤港澳大湾区到成渝城市群,从长江中游城市群到中原城市群,再到关中平原城市群……中国各大城市群经济快速复苏,持续向好。
而在诸多城市群中,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这三大城市群,所占体量最大。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丛亮曾在5月举办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GDP 总量分别达到8.5万亿元、23.7万亿元和11.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44%,这三大动力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尤其在2020年,一些重大政策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逆势崛起《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红茹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先行先试,更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目前,中国经济最发达的这三大城市群正朝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方向加速推进。
京津冀:北京自贸区引领协同创新发展步入新格局京津冀城市群由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13个地级市组成。
2020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节点之年,北京自贸区横空出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事件,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9月4日,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高层定调:中央将支持北京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紧接着,9月7日国务院发布了《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作出详细部署。
9月21日,国务院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的通知。
至此,中国的自贸区数量增至21个。
但在所有的自贸区中,北京自贸区定位最高。
在此次总体方案中,北京被定位为“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中国三大城市经济圈及其发展前景
中国三大城市经济圈及其发展前景城市经济圈是一国经济的重心区和增长极。
在中国,具有这种意义的城市经济圈,主要有三个: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城市经济圈。
就其发展前景来看,未来5-7年中国三大经济圈都进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它们对中国总体经济实力的贡献将会进一步增大。
同时,三大经济圈之间也将展开以资本和人才为重点的新一轮争夺战。
如果说改革开放前20年中国经济重心区是由北向南变迁,那么,以后的20年将可能逆转为由南向北的波浪式演进。
可以预期,21世纪头十年或再长一点,环渤海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北经济圈,有希望成为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未来中国的第三个高增长区。
城市经济圈是一国经济的重心区和增长极。
所谓重心区是指它对国民经济的重要程度,就像生命体的“心脏”一样;所谓增长极是指它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带动作用,可以比作是机械运动中的“发动机”。
在中国,具有“重心区”和“增长极”意义的城市经济圈,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经历了重大的变迁。
现在通常认为,有三大城市经济圈,即以上海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苏州、无锡、南京、杭州、宁波等城市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圈;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城市群构成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圈;以及以北京、天津、唐山、沈阳、大连、济南、青岛等城市构成的环渤海城市经济圈。
经济学意义的“城市经济圈”从现有文献看,人们一般把若干密集城市构成的经济区域,称为“城市经济圈”,或“城市经济群”、“城市经济带”。
应该说,这三个概念是有严格区别的,它们分别反映了密集的城市在地理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形态:一种是环状的;一种是(散)点状的;一种是带状的。
然而,从经济关系比较,“城市经济圈”最具有经济学意义。
经济学意义上的“城市经济圈”可以定义为,由一个具有较高首位度的城市经济中心,和与中心密切关联且通过中心辐射带动的若干腹地城市所构成的环状经济区域。
由此,我们给出“城市经济圈”的三大要件或特征:第一,有一个首位度较高的城市经济中心。
我国三大城市群的比较研究
现代营销上旬刊XDYX 一、城市群及三大城市群的界定(一)城市群的概念美籍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最先在20世纪50年代明确提出城市群的概念,他认为,城市群是在一定地区内集中分布的由多个城市聚集而成的多层次、多核心的大型城市集团,是城市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
城市群一般拥有一个或多个核心城市,相邻的城镇与核心城市有着紧密的社会和经济联系,且呈圈层式分布。
它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点,也是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战略高地。
(二)我国三大城市群的区域界定目前,我国规模较大、发展较成熟的主要有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三大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在内的11个地级市以及河南省的安阳;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省的9市、浙江省的8市、安徽省的8市在内的26个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在内的9市,外加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二、三大城市群的特征(一)资源特征1.京津冀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总面积21.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4%。
总人口数量1.2亿人(2021年底),占全国总人口的8.1%,人口密度537人/平方公里。
在资源方面,北京市对河北地区的依赖非常明显。
河北省蕴藏丰富的铁矿、铝土矿等矿产和一定量的油气资源,长期以来是京津两市矿产、水、电和农产品等资源的供应地,而以北京和天津为枢纽的交通系统也覆盖了河北省大部分区域,对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反哺作用。
2.长三角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总面积21.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2%。
总人口数量1.7亿人(2021年底),占全国人口的11.7%,人口密度788人/平方公里,是我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长三角地区土地肥沃,河湖众多,水资源充沛,有大量的非金属矿产和一定数量的金属矿产,但其能源资源短缺,所需要的原油、天然气、煤炭,几乎全部依赖省外输送和进口。
长三角拥有长江流域广大的经济腹地,可以通过海陆交通与东北、东南及华北交流,能够有效地集聚资源和资金并向外扩散。
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对比研究
《 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 展第 十一 个 五年规 划 纲要 》 (0 6 中明确指 出 , 国 已形成 城市群 发展格局 的京 20 ) 我 津冀 、 长江三角 洲 和珠 江 三角 洲等 区域 , 继 续 发挥 要 带动 和辐射作用 , 强 城 市群 的整体 竞 争力 。《 民 增 国 经济和社 会发展 十 二五 规划 纲要 》 2 1 ) 次 强调 , (0 1 再
G P比重 排 名 第 一 , 1 . 6 , 次 是 京 津 冀 , D 占 65 % 其 占
92 % , . 6 最后 是珠 三 角 , 8 8 % 。 占 .8
占全 国总 值 的 3 . 9 。对 比历 史 数据 , 现 : 46 % 发 ( ) 江 三角洲 是 三 大都 市 圈 的 最 大人 口集 聚 1长
海洋 , 囊括 了中国最 重要 的多 个港 口城 市 , 对 外 贸 在 易 和经济发展 中具 有先 天 的地 理优 势 。17 9 8年 中 国
地 区 , 带 动 中国经 济 发 展 和 应 对 全 球 化 国 际竞 争 在
中正 发挥 着 愈益 重要 的作 用 。
执行 的改革开放 政策 , 设立 的经济 特 区主要位 于东 部
【 章 编 号 】 0 6—3 6 2 1 0 文 10 8 2( 0 2) 3—0 0 0 1—0 6
区 域 研 究
中 国 东 部 三 大 都 市 圈 经 济 发 展 对 比研 究
张 蕾 王 桂 新 (. 1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浙江杭州,1 1; 复旦大学人口 30 82 0 . 研究所, 上
济 高速 增 长 的一 个 典 型 区 域 , 已成 为 重点 关 注 的对 象 。尤 其是 东部 地 区的 长 三角 、 三 角 和京 津 冀 三 珠
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的灰色综合评价与非均衡差异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 ,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都将进一步扩大, 城市群在对 中 国经济的拉动作用 日益突出, 区域联动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明显。 目前 , 对 京津冀、 长三角、 珠三角、 山东 半 岛、 中南 、 辽 中原 、 江 中游 、 长 海峡 西岸 、 川渝 和 关 中等 十 大城 市 群 正 在 成 为 中国经 济 、 科技 、 化 文 最发 达 的地 区 , 为了 中国国 民经 济 的十大 支撑 点 。 成 所谓城市群就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 、 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 以一个或
两个 特大 城市 为 中心 , 依托 一定 的 自然 环境 和交 通 条 件 , 城市 之 间的 内 在联 系 不断 加 强 , 同构成 一 个 共 相对 完整 的城 市“ 合 体” 集 。研 究 中国十 大 城市 群 的综 合发展 水 平不 仅 是 实施 党和 国家 分 区域基 本 实现 现 代化 战略 的需要 , 是充分 发 挥增 长极 综 合优 势 对全 国经 济 带动 的需 要 , 是提 高 中国经 济 国际竞 争 也 更 力 的需要 。 因此研 究 中国十大 城 市群 的 综合 发展 过 程 , 推进 中 国城 市 群 的 大发 展 具 有 重 大 的理 论 和 对 实践 意 义。
对 中 国十 大 城 市群 综合 发 展 水 平 的 灰色综合评 价与非均衡差 异研究
王 生鹏 曾 鹏 2 孙 永 龙 , ,
(. 1 西北 民族大 学 经济 管理 学 院 , 肃 兰 州 7 0 3 ; . 林 工学 院 党 委办 公 室, 甘 3 0 02 桂 广西 桂林 5 1 0 ) 4 0 4
灰 色 综 合评 价 法 , 中 国十 大 城 市群 综 合 发 展 水 平 进 行 科 学评 估 及 比 较 , 究 发 现 , 大 城 市 群 综 合 发 展 水 平 呈现 出领 对 研 十 先 型 集 团、 战 型 集 团、 赶 型 集 团、 进 型 集 团 的 非 均 衡 区 域 差 异 分 布 。 在 此 基 础 上 提 出 了缩 短 四 大 集 团 城 市 群 综 合城 市群 范 围 的界 定 、 估 指 标 体 系和 定 量 评 估 方 法 评
中国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测算及差异比较分析
中国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测算及差异比较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城市群已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竞争力最强、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重要空间形态。
中国城市群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如何实现中国城市群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测算中国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入手,对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探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一、中国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A.测算方法在测算中国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时,首先需要确定测算指标。
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测算:城市群人口规模、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GDP)、城市群产业结构、城市群生产率和城市群对外向开放度。
在上述测算指标中,人口规模和GDP 是度量经济规模和增长的主要指标,产业结构、生产率和对外向开放度则是度量经济质量的主要指标。
B.测算结果2019 年,中国共有12 个城市群,分别是北京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哈尔滨-长春-沈阳城市群、西安城市群、山东城市群、江苏南部城市群、武汉城市群、福建西北部城市群和华南城市群。
根据数据统计,各城市群的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富有活力的城市群。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2019 年长三角城市群人口规模达到1.19 亿,实现GDP 总量9.8 万亿元,GDP 从1989 年的985 亿元增长到2019 年的9.8 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2%。
珠三角城市群人口规模达到7 千万,实现GDP 总量8.3 万亿元,GDP 年均增长率超过10%。
京津冀城市群人口规模达到1.36 亿,实现GDP 总量7.16 万亿元,GDP 年均增长率超过10%。
其他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也逐年提高,但相较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分析从城市群人口规模、GDP 总量、产业结构、生产率和对外开放度等方面来分析中国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差异,可以发现:A.不同城市群的发展阶段存在差异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处于中国城市群的领头羊地位,经济总量相对较大,发展较为成熟。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群崛起成为一种趋势。
而江苏、浙江、上海三省一市相邻,陆地面积虽然不大,却是中国发展最为活跃的经济地带,形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是中国现代综合发展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展战略,提出发展建议。
一、城市群的概念及现状城市群是指一定地理范围内,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依存的城市组成的地区。
城市群所涵盖的地理范围往往不止一个市或省份,沿海城市群比内陆城市群更为多样化、更具竞争力。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群已经成为了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江苏省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通、镇江、泰州、宿迁,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台州、丽水,上海市。
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近20%,并不断增长。
城市群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优势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为其发展带来了天然的优势。
经济发展、社会资源的共享是城市群的主要优势之一。
1.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处在上海、宁波、杭州三大城市协同发展的中间地带,其地理优势已经或正在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城市群内部的交通条件也非常完善,特别是高速公路和高铁的普及使城市群之间的通达更加方便,使得这个城市群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2.经济互补和资源共享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在区位、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强。
江苏省下辖9个地级市,各有所长,在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方面都有较强的竞争力。
浙江省的制造业是全国出口的主要来源,特别是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化纤等工业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上海则在金融、贸易、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省一市在经济上的这种互补性,打破了地理障碍,不仅实现了互利共赢,而且也丰富了发展浙江和江苏的重要资源。
2010中国城镇化率逾四成五 三大都市圈GDP超十万亿
中国城镇化率逾四成五三大都市圈GDP超十万亿中新社北京九月十七日电(记者王永志)国家统计局十七日发布新中国六十年系列报告称,迄二00八年末止,中国城市化率已达到百分之四十五点六八,比一九九一年提高十九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大都市圈地级及以上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包括市辖县)十点六万多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包括市辖县)的三成三。
报告指出,新中国六十年来,中国的城市社会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发展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重要作用日益显著。
到二00八年底,中国城市总数达到六百五十五个,比一九九一年增加一百七十六个,平均年增加十一个。
城镇人口比一九九一年增逾九成,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五点六。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总人口三亿七千多万人,比一九四九年增长八点五倍。
值得指出的是,城市群发展迅速,城市发展体系已逐渐走向成熟。
除原有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厦泉漳闽南三角地带外,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也开始显露端倪。
在东部沿海地区密集的城市群,聚集的城市人口和经济总量,已经成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核心。
二00八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级及以上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包括市辖县)分别为五万六千五百六十六元、五万六千元和四万七千四百九十四元。
二00八年,全国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二千亿元的城市达二十个,上海、北京、深圳位居三甲。
二008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港澳台和外商投资工业企业达四万七千五百六十八个,工业总产值逾十一万亿元。
所有这些,显示城市化快速发展,正拉动中国经济突飞猛进。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建国60年来,我国的城市社会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发展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重要作用日益显著。
我国的三大城市群
请进来
放下去
提上来
环 渤 海 城 市 群
大北京城市群: 北京、 天津、唐山、保定、廊坊、 承德、秦皇岛、张家口、 沧州、石家庄。
辽中南城市群: 沈阳、 抚顺、鞍山、大连、锦州、 朝阳。 鲁东、鲁北城市群: 济南、淄博、潍坊、东营、 烟台、青岛、日照。
115° 120°
沈阳 承德 朝阳 125°
张家口
万人)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 市场一体化
走经济 一体化 的道路
交通一体化 制度一体化 产业一体化
信息一体化 资源一体化
环境一体化
形态一体化
走出去
就是指一般加工业,如果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一定要向周边地区辐射。 主要是请进来一些适合上海环境、特别是能 承受上海本地成本的一些企业,主要是服务业, 也包括一些加工工业的高精尖生产制造业。 一般的制造业就转移出去。一般的、低层次 的加工制造业,上海要主动放弃,这是加强长三 角合作的一种好的手段。 指上海整个城市功能要提上来,真正增强它 的服务功能、市场配置功能,一种内联外引的市 场平台的功能。
我国的城市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迅速发展,但与世 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程度仍然十分落后。 目前世界城市化率平均为50%,而中国城市化率 只有37%。 未来5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从现在的37% 提高到75%以上。 建成具有容纳11至12亿人口的城市容量,形 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大、 中、小“城市体系”; 在全国和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集聚、辐射、服 务和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区特色经济区 域的发展。
谢谢大家
注册美国公司/注册美国公司
vgd92wjw
钱,拜拜„„”孟婆走了,走了,就这么走了,而且是挥一挥手,不带走一根鱼刺,只留下她冷清清一个人站在一片漆 黑山头上的陆娉儿,也恰在此时,一双绿幽幽的眼睛自丛林深处冒了出来„„“你看我象什么?”突然,从深的看不到 底的森林中窜出来一个眼冒兰色的庞然大物。第005章 神秘的太平镇自古西域就是各民族在一起的大杂居状态,不仅华 国五十六个民族无一缺漏,就连得西欧以及中亚西亚的这些个文明古国,都有为数不少的商人前来做生意。甚至还能见 到几个黑人,其繁华程度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世界一流的,自然而然的,这里于无形之中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若然能 够维持这些繁荣与昌盛,势必需要一个长久的和平与稳固,不然你前脚在这里安家立业,置下了田产和辅子,后边来了 一群军人,连命都不保了,还用说做生意赚钱吗?可这弹丸之地,几百年来甚至上千年以来,却一直如其名字一般太平 无事,哪怕是外边的战火呼呼的烧到城门,哪怕是血流进边角,太平镇也如其名字一般太平无事,这是它最神奇的地方 之一。说起这些,据说这和千年前的一位高人有着直接的关系,具体这位高人高到了何种程度,存在的版本除了传说还 是传说,总之,各方势力,不仅是四周围的各个国家,即便是那些怏怏大国也都于无形中尊从着太平镇的规则和生活秩 序。这里的镇长据说都是公选出来的,公平的向镇内的居民商户收取税赋,除了镇上正常的维持费用之外,再平分成数 份交给四周的保护国。这里的账务也是公开的,不仅对各保护国,对本镇居民也是公开的,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合 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因着这个规模不算太大——当然,太平镇与之前初起的规模来说,还是有了一些大的改 变的,比如这镇中设施,再比如这里的人口和规模,所有这一切无不昭示着,这里是一个真正的国际贸易中心。虽然, 这个年代处于封建社会,但在太平镇,因为各民族的风俗文化不同,更因为各国的礼仪有所差别,所以,在其它地方不 可能的事,在太平镇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比如,这里的人与人之间不必行跪拜大礼,哪怕你是王公贵族,即便是 哪个国家的王子皇孙来了,都不会有人向你行叩拜之礼,人与人之间在行为上是平等的,见面只须打个招呼,握个手, 或是点个头,就OK了。也即是说,如果不想让太平镇象看猴子杂耍一样围观你的话,就必须免去这些繁文缛节。如此和 平的环境,所不可缺少的自然就是买卖商铺,在繁华的街角一隅,竖立着一块用朱砂题写的醒目的大牌子,上书几个大 字:女鬼中介所。之所以说这个牌子醒目,除了这个牌子大之外,那还是大。牌子上边用各民族甚至各国文字书写了这 家中介所的服务内容——说通俗点就是可以提供货物搬运,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三大城市群发展评价作者:刘士林张懿玮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年第04期城市群是全球城市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也是我国新型城市化建设的主导模式。
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作为我国最为成熟也是最大的三个城市群,其发展态势代表了我国城市群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发展趋势。
文章基于全排列多边形法,从城市人口指数、城市经济指数、城市生活指数、城市文化指数和城市首位比指数五个方面对这三大城市群的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
城市群;发展评价;全排列多边形法F291.1A005108一、引言与传统的城市化(urbanization)道路不同,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城市群”为标志的“都市化”(metropolitanization)进程[1],构成了推动当代城市化进程的核心机制与主要力量。
在当今世界,城市群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主流与大趋势。
而在我国的城市化战略中,城市群具有顶层设计、全局视野和战略核心的重要地位。
它对于促进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方面,城市群打破了行政区划藩篱,提高了产业集聚与关联度,促进了不同层级城市间的功能互补,有助于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和区域发展战略的支点,城市群的良性发育有助于强化自身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在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相互联动中具有龙头地位,也是我国参与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构建最重要的实力和资本。
根据住建部《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年)》,我国规划发展的城市群主要是三大都市连绵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十三个城镇群。
但相对于世界五大城市群和美国的十大城市群,我国城市群存在着起步晚、发育不足和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特别是针对我国城市群普遍存在的重规模扩张而轻内涵建设、扎堆布局而不结合实际、重硬件而轻软件等突出问题,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
由于城市群具有空间和人口规模巨大、经济和社会关系复杂、文化消费和精神需求多样等特点,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比之一般的城市也更加不易预测和把握,因此通过科学合理地评价我国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引导我国城市群朝着理想和可持续的目标演化,决定着我国城镇化道路能否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型发展。
我国的城市群发展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为代表,这三大城市群的发展现状体现了我国城市群发展的趋势和问题,对我国整个城市群的发展具有示范和借鉴的重要意义。
二、文献回顾当今世界是城市世界,城市群具有核心与支配地位。
在都市化进程中,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城市群地位重要,作用巨大,其建设与发展质量直接决定着我国城市未来的命运。
但作为一个层面复杂、关系繁多和不易把握的课题,城市群的研究和评估却一直比较滞后甚至是缺乏。
目前,与城市群相关的研究报告与排名,在国外,以美国弗吉尼亚工学院大都市学会及其发布的“大都市学会调查报告系列”为代表。
受西方地理学的学术视角及戈特曼城市群理论的影响,这个系列报告主要关注的是人口、环境、技术、设计、交通和治理等在推动大都市增长中的作用。
而城市的文化、首位度以及经济增长的“性质”与“颜色”,则基本上不在其考虑的范围之内。
在国内,则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和上海交大中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指数,也主要以经济和人口为评价标准。
此外,在国内外也有一些以具体城市群为对象的研究报告。
就国内而言,与城市群发展指数最接近的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推出的《2010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该报告明确将我国的城市群分为达标和不达标两类,其中15个达标城市群包括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海峡西岸、长株潭、武汉、成渝、环鄱阳湖、中原、哈大长、江淮、关中、天山北坡城市群。
而8个不达标的城市群则分别是南北钦防、晋中、银川平原、呼包鄂、酒嘉玉、兰白西、黔中和滇中城市群。
[2]随着中国都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中国的城市群也受到国际研究机构的关注。
据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在5到10年内至少将形成22个大型城市群落,涵盖中国815个城市中的606个,占城市人口的82%,预计到2015年将占据城市GDP的92%。
[3]以上这些排名和报告,主要侧重于城市的经济和人口,不仅在对城市本质的理解和认识上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也与全球一致认同的可持续发展和我国大力提倡的科学发展观相冲突。
而在现实中,片面以经济和人口增长为核心设计的测评指数,也对当今城市发展带来很多负面甚至错误的影响和诱导,使我国的城市群深陷于规模扩张和GDP竞赛,忽略了对城市而言更重要和更为本质的东西,即友好和可持续的城市环境,以及城市的本质和目的不在于空间规模和经济总量,而在于能否提供一种“更有意义、更美好”[4]的生活方式。
三、指标设计理想的城市群在本质上是一个在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和整体结构上具有合理的层级体系,在空间边界、资源配置、产业分工、人文交流等方面具有功能互补和良好协调机制的城市共同体。
而不是某项指标“单子化的膨胀和扩张”,尤其不能以西方学者最看重的经济和交通来衡量。
因此,本文在评价三大城市群发展水平时,共设置了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见表1)。
其中,一级指标分别为:城市人口指数、城市经济指数、城市生活指数、城市文化指数和城市首位比指数。
这样设置的原因在于:首先,人口和经济是城市也是城市群的两大传统要素,尽管人口和经济的过度增长与发展会导致城市病,但也不可偏废。
其次,在后工业时代,城市生活方式和文化问题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尽管它们不易测评和量化,但通过建构新的指标框架和运用新的研究方法,仍可获得相对客观的参数和比值。
再次,“首位比”作为一种创新,主要用来衡量城市群内部是否生成了合理的层级与分工体系,一个健康和理想的城市群,既不是寡头式的大都市,也不是满天星斗式的松散布局,“首位比”指数的设置,可以用来引导我国城市群朝着更为理想和可持续的目标发展和演化。
本指标框架坚持特有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的顶层设计原则。
中国城市发展的特殊性和中国城市化所处的特殊阶段,决定了在指数设置上最忌讳的是走极端和片面化,如城市经济既需要有较快的速度和规模增长,也需要应对来自环境和资源方面的挑战。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吸收和覆盖城市群科学发展的主要内涵,并以务实的方式检测出一个城市群和理想城市群的差距。
四、研究方法关于综合指数的建立,人们常用的是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AHP),但该方法也有明显问题,就是设置指标权重时主观性较强。
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则是一种简单、直观、有效的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权重设置的主观性。
目前在可持续发展评价、生态和环境评价等方面,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被广泛应用。
[57]基于此,本文从城市人口指数、城市经济指数、城市生活指数、城市文化指数、城市首位比指数5个方面入手,利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进行综合评价,完成中国城市群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五、数据分析1.综合指数分析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中国城市群数据库》。
利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根据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2007年至2010年的各项数据,可以得出这三大城市群的四年综合指数(见图1)。
数据显示,大部分综合指数的值相对较小,尤其是京津冀城市群2007年和2008年,长三角城市群2007年和2008年的数据都非常小。
这是因为从数学上看,当二级指标中大量数据值在临界值(平均值)以下时,使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会产生紧缩效应。
而当二级指标值在临界值以上时,则会对综合指标产生放大效应。
这也符合整体大于或小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整合原理[8],同时反映了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即,在我国三大城市群中,目前尚没有一个城市群可以在各方面都领先于其他两个城市群,各城市群在五项综合指标上各有优势和不足。
在纵向比较上,从2007年至2010年,三大城市群的综合指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最明显的是京津冀和长三角。
这既反映出三大城市群近年来在人口、城市经济、生活质量等方面不断优化进步,也显示出京津冀和长三角在纵向发展上快于珠三角的事实。
在某种意义上,这直接印证了三大城市群中“京津冀发展最快,长三角持续性强,珠三角步履放缓”的总体趋势与特点。
在横向比较上,目前在三大城市群综合指数排名中,珠三角城市群位于第一,长三角城市群居次席,京津冀处于垫底位置。
从综合指数上看,珠三角除了2010年略低于长三角,其他3年都远高于其他两大城市群。
这一排名之所以与国内一些经济类城市排名总是把长三角排在第一位不同,主要原因在于本指数体系在一级指数设置上的多元化,同时也与我们在设置二、三级指数时首重发展质量的基本原则密切相关。
由此分析可知,在五个一级指数中,珠三角城市群在城市人口指数、城市经济指数和城市首位比指数上具有较突出的优势,但在城市文化指数上较为落后。
这一评价结果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三个一级指数的明显优势是珠三角城市群目前位居榜首的主要支撑体系;二是城市文化指数落后,则隐约印证了“广东文化沙漠论”并非空穴来风。
排在第二位的是长三角城市群,其五个一级指数基本处于中间层次。
相比于其他两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在人口、经济、社会生活、文化和城市层级体系的发展上相对均衡,而雄厚的物质基础则是长三角城市群得以实现均衡发展的关键。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和发达的地区,其各省市人均GDP一直位于全国前列。
最新数据表明,上海经济总量2012年突破2万亿元,在世界主要大城市中排在第十位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达到60%。
[9]江苏省2012年的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标准,已实现了从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向中等富裕发展阶段的飞跃。
[10]上海在“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积极推进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目前“四个中心”框架已基本形成,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发展,社会民生等得到持续改善。
浙江的民营经济和江苏的外资经济非常发达,特别是江苏在推进基本现代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需要强调的是,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的,从绿色发展的角度看,其城市群经济则落后于珠三角地区。
目前,环境问题已引起长三角各城市的重视,正在逐步改善。
排在第三位的是京津冀城市群。
在五个一级指数中,京津冀的城市文化指数遥遥领先于长三角和珠三角。
而城市首位比则是其最大的软肋,表明京津冀距离一个理想的城市群还有很大差距。
原因很简单,在城市文化上,以北京为代表的京津冀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作为国家首都,北京在区位、政策、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国家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