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十二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 初中版文言文翻译

合集下载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到篇翻译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到篇翻译

申胥谏许越成吴国国王夫差便告诉各位大夫说:“我还对齐国有大的企图,我就同意越国的求和,你等不要违背我的意愿。

如果越国已经改过,我(对它)还有什么要求呢?如果它不悔改,(等我从齐国)回来,我挥师讨伐它。

”申胥劝道:“不能同意求和啊。

越国不是诚心和吴国和好,也不是害怕我们的军队的强大。

(他们的)大夫文种有勇有谋,(他)将把(我们)吴国在股掌之上玩得团团转,来实现他的愿望。

他本来就知道君王您喜欢逞威斗胜,所以说婉转驯服地言辞,来纵容国王您的心志,使您沉浸在征服中原各国的快乐中,来让你自己伤害自己。

使我们的军队困顿疲惫,民众流离失所,而日益憔悴,然后他们安全地收拾我们的残局。

而越王信用好爱惜民众,四方百姓都归顺他,年年谷物按时节成熟,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在我们还能够(跟他们)打仗的时候,是小蛇的时候不摧毁它,成为大蛇将怎么办?”吴王说:“大夫你干嘛长越国的威风,越国能够足以成为大患吗?如果没有越国,那我春秋演习向谁炫耀我的军队啊?”便同意了越国的求和。

将要盟约时,越王又派诸稽郢砌词说:“要认为盟誓有用吗?上次盟誓时涂在嘴上的血还没干呢,足以保证信用啊。

要认为盟誓没用吗?君王家的军队的威武降临便能使唤我们,干吗要看重鬼神而看轻您自己的威力啊。

”吴王便同意讲和,空有讲和没有盟誓。

刘敬慎议和亲刘敬是齐国人。

汉朝七年,韩王信叛变,高帝亲自去攻打他。

到晋阳听到韩信与匈奴联合准备一起进攻汉朝,高帝非常愤怒,派人到匈奴侦探。

匈奴把精兵和肥壮的牛马都隐蔽起来,只显现一些老弱的士兵和牲畜。

十多个派去的人都回来报告说,可以攻打匈奴。

高帝又派刘敬去匈奴查看,刘敬回来报告说:“两国交战,这应该是夸耀并显示自己的长处,现在我去到那里,只见到一些老弱残兵,这一定是他们故意露出短处,埋下伏兵以出奇制胜。

我认为匈奴不能攻打。

”这时候汉朝兵马已经走过句注山,二十多万兵马都已经出发,高帝大怒,骂刘敬说:“你这齐国的俘虏!凭借嘴巴子得到官位,现在又用荒谬的话来诅咒我的部队。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一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一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一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一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②既而问毓何以拜;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注释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⑤使:让;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⑦起:赶起;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⑩鹄hú:天鹅;⑾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⒂置:放;参考译文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阅读训练1.解释: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之:代“禽”;④射:射箭时;2.翻译: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 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3.★次非杀蛟原文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 , 杀之而复上船 ; 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 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③反:同“返”,回,归;④中流:江中心;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⑦尝:曾经;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参考译文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阅读训练1.解释:①于:在;②反:同“返”,回,归;③全:保全;④复:又;2.翻译: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4.★大脖子病人原文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注释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②其:那里的;③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④异:奇怪;⑤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⑥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参考译文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阅读训练1.解释:①其:代词,那里的;②辄:就;③异:奇怪;④然:这样;2.翻译: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译文:所以那里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得大脖病的;②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译文: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答: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5.★高阳应造屋原文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室之始成也善, 其后果⑾败;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注释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挠ná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⑧益:更加,越发;⑨枯:干;⑩劲:坚固有力;⑾任:担负;果——果然,果真;参考译文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1.解释:①为:造;②以:用;③善:好;④益:更加;2.翻译: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译文: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答: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6.★竭泽而渔原文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注释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⑤薮sǒu:指野草;⑥田:通“畋”,打猎文言知识释“竭”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捕鱼;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还指“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参考译文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阅读训练1.解释: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译文: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这不是长久的方法;3.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7.★功名原文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①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注释①归:归顺,归附;②务:致力;参考译文水泉很深,鱼鳖就会游向那里,树木繁盛,飞鸟就会飞向那里,百草茂密,禽兽就会奔向那里,君主贤明,豪杰就会归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依的条件;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哀,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阅读训练1.解释:①则:那么;②盛:茂盛;③所以:……的原因;④令:让,叫;2.翻译:人主贤则豪杰归之;译文:君主贤明,那么豪杰就归附他;3.上文开头三句说明了什么问题答:说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须要有基本的生存环境条件作保障,同时也说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8.★目贵明原文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 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⑤并进⑥,则明不可塞⑦;选自管子九守注释①贵:以……为贵;②明:聪明,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③聪:听力好;④智:思维敏捷;⑤辐辏:车轮的辐条;⑥进:这里指向中间集中; ⑦塞:受蒙蔽;文言知识释“并”:上文“辐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 又,“万箭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内如同下雨;又,“五人并行”,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品德与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参考译文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能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问题,就能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报来源丰富,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向中间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阅读训练1.解释①贵:以……为贵;②聪:听力好;③智:思维敏捷;④塞:受蒙蔽;2.翻译: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译文: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问题,就能无所不知;3.与引文内容相关的成语是:耳聪目明,其意思是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感觉灵敏;9.★自知之明原文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穷④,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选自荀子·荣辱注释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懂得命运;④穷:走投无路;⑤无志:没有见识;⑥失:过失,过错;⑦反:反而;⑧岂:难道;⑨迂:拘泥守旧,不合时宜;文言知识释“君子”与“小人”“君子”与“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时期是指贵族统治者和被统治的劳动百姓;国语上说:“君子务治,小人务力;”意为君子致力于统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为君子心胸宽阔,小人时常忧愁;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为君子懂得仁义,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语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参考译文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别人,难道不是不合时宜了吗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小人则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阅读训练1.解释①知:认识;②岂:难道;③道:遵循;④怪:异端;2.翻译: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译文: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人应该有自知之明;10.★对牛弹琴原文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选自汉·牟容理惑论载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参考译文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阅读训练1.解释:①为:给;②如故:像先前一样;③鸣:叫声;④奋:竖起;2.翻译: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都是不可取的;。

2013年山东卷语文文言文翻译

2013年山东卷语文文言文翻译

龙泉一代有很多大山,西南面一百多里的群山尤为高大,有座山四面高高隆起,而中间低洼,形状像个箕筐,人们因此称它为“匡山”。

山上有很多髯松,满眼望去耸入云端,清新翠绿光彩照人如同清洗过一样。

松树上的薛萝纷纷披披,横着伸出几十尺远,嫩绿可吃。

松树根部长着茯苓,大如斗,中间参杂这黄精、前胡以及牡鞠的幼苗,可以采食。

我朋友章三益很喜欢这个地方,在这里新建了房屋。

房屋西南几十步远,有两个深潭,(据说)其中藏有蛟龙,云雾在潭上升腾,顷刻间便会覆盖整个山谷,程正白色,像大海一样苍茫无际,大风从东边吹来,云雾才飘散。

三益君于是又在这里建造了一座烟云万顷亭。

房屋东北又几十步,山更高,峰峦陡削,气势连天,向南望闽中数百里远,美树都如荠菜一样贴在地上,三益君又在这里焦躁了一座唯天在上亭。

房屋的正南面又几十步,那地方明亮整洁清爽深远,东面、西面、北面的群山,都竞相比美献出茂盛的姿态让人喜爱赏玩忘记疲倦。

加上可以在此弹琴下棋,可以带着酒杯而饮,没有不合适的。

三益君又在这里建造了一座环中亭。

三益君读书之余,身披鹤氅,拄着九节竹杖,游历于三个亭子中。

回到房屋内,回望髯松,如同元夫,巨人打拱作揖守候左右一般。

三益君注视良久,感觉精神汇聚,物我两忘,恍惚间如同和古代的豪杰共同长谈千年以上。

三益君非常快乐,起身穿上谢灵运公所创的登山屐,每日歌吟于松间,铿锵的木屐声和着节拍,与歌声相互酬和。

而髯松也似乎理解三益君的心意,也微微发出笙箫声相互娱乐。

三益君感叹道:“我得到了看松的真正乐趣啊。

”于是,把自己的房屋命名为“看松庵”。

龙泉的人们,听说三益君的这种情况怀疑到:“张三益身负济世之才,当闽地的贼寇大兵侵犯时,曾经竖旗擂鼓,磨砺长矛,率领众人而击退他们,大概是故意树立自己的功业而把才能自显于世啊。

现在竟然用“看松”来命名自己的房屋,像隐士的所作所为那样,难道是轻视俗人的骚扰而不愿亲近么?还是认为世人不值得结交,而自结于松树呢?”金华县的宋濂(我)私下里不认为是这样。

【初中文言文阅读】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

【初中文言文阅读】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

【初中文言文阅读】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1.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够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到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存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就常土墙凹凸处,花台大草丛杂处,躺其身,并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收到雷鸣似的鸣叫,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要,眼前果真就发生了千百只白鹤;走跌看著它们,连脖子也显得笨拙了。

我又领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擦它们,并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做,形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是鹤群在青云边上收到鸣叫一样,这并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到两只小虫在草间斗法,(便冲上去)观测,兴味正浓郁,忽然有个很大很大的兽母母倒树而去,原来就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系列被它吞下。

我那时年纪不大,正看得出来神,不禁哇的一声尖叫出来。

等待至神智恢复正常,杀掉癞虾蟆,扣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往别的院子回去。

2.《论语》十则1.子曰:研习而时习之,不亦GBPJPY?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恼怒,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言也."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矣;独以其善者而从之,其疏于者而改为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言松柏之后凋也."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道: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正直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备考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初中人教版文言文原文+翻译+赏析 全

初中人教版文言文原文+翻译+赏析 全

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我回忆自己年幼的时候,能够张大眼睛直视太阳。

(当我)见到微小的事物,必定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嗡嗡声如雷,我暗暗把它们比作成群的白鹤在空中飞舞。

我心里这样想,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变成白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子也因此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鸣叫,形成“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此我高兴得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观察,把丛草比作树林,把虫蚁比作为野兽,把土块凸起的地方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山沟,凭着想像在其中游玩,(感到)安适愉快十分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观察。

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庞然大物,推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

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我定了定神,捉住了这只蛤蟆,用鞭子抽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别的院子去了。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自传体散文)。

题目是编者加的。

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古诗文到篇翻译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古诗文到篇翻译

贼退示官吏癸卯年,西原贼人攻入道州城,焚烧杀戮掠夺,几乎扫光全城才走。

第二年,贼人又攻打永州并占领邵州,却不侵犯道州边境而去。

难道道州官兵能有力制敌吗?不过是蒙受贼人的哀怜而巳。

催缴赋税的官吏为什么还如此忍心苦苦搜括呢?因此作诗一篇给官吏们看看。

我早年遇到了太平世道,在山林中隐居了二十年。

清泉水流经过我家门口,山涧洞谷对着我家门前。

田租赋税有个固定期限,日上三竿依然安稳酣眠。

忽然间遭遇到世道突变,数年来亲自从军上前线。

如今我来治理这个郡县,又遇到蛮夷来骚扰侵犯。

县城太小蛮夷无意洗劫,百姓贫穷他们也觉可怜。

因此他们攻陷邻县境界,唯有这个道州独自保全。

奉皇命来收租税的使臣,难道还比不上盗贼慈善?现在那横征暴敛的官吏,催赋逼税恰如火烧油煎。

谁忍心断绝人民的生路,换取时世所称赞的忠贤?我想辞去官职丢弃符节,拿起竹篙自己动手撑船。

带领全家回到鱼M之乡,告老归隐住在那江湖边。

盐州过胡儿饮马泉杨柳拂水,丰草映目,风光绮丽,春意盎然,这里曾经是胡人饮马的地方。

明月当空,空旷的原野上,隐隐传来哀婉的胡笳声。

想必是哪里发生军事行动,不知又是哪些壮士正在英勇卫国。

冰雪严寒,关山险阻,道路坎坷,那是过去的惨景。

如今气候解冻,春水分流。

这潺潺清流,恰似一面光亮的镜子,能照见人景,然而切莫照呀,如果看见自己憔悴的面容怕是要吃惊呢![始闻秋风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

五更的风声飕飗枕上觉,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

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

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

魏城逢故人一年曾经两次到锦城去游玩,头一次利春风第二次是秋天。

芳草有情碍马蹄不让我们走,彩云片片把楼阁层层来遮掩。

青山把我们隔断产生了别恨,绿水把离愁梦中送到我心田。

今天为你向锦官城回首眺望,只见绵州的乔木和淡淡云烟。

汝坟贫女汝河岸边有个贫穷住家女,边行边哭声音凄凉又悲怆。

自己说道:“家中父亲年已老,独生小女孤单没有男丁壮。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及答案解析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及答案解析

20**第*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及答案解析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第十二届古诗文阅读大赛【当代学生-课外文言文】26-29则

第十二届古诗文阅读大赛【当代学生-课外文言文】26-29则

2013年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当代学生-课外文言文字词梳理26-29则26、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收] 征收,占领。

[略] 夺取,侵占。

[旦暮]早晚。

极言时间短暂。

[侍] 侍奉。

[微] 无,没有。

[谒] 请求,禀告。

[说] 通“悦”,喜欢,高兴。

[信] 信物,凭证。

[购] 悬赏征求。

[有以] 有用来……的办法。

[以] 因为。

[穷困] 困窘。

[更] 改变,更换。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zhèn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fǔ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遇] 对待。

[深] 这里指残酷,刻毒。

[戮] 杀死。

[没] 没入官府为奴。

[念] 惦念,怀思。

[顾] 不过,只是。

[为之奈何] 如何应对这件事呢?[善] 好好地。

[把] 握住,抓住。

[揕] 刺。

[岂] 表揣度,是否能,大概。

[有意] 同意,愿意。

[偏袒扼腕] 脱掉一边衣袖,露出一边臂膀,一只手紧握另一支手腕,以示激愤。

[切齿腐心] 上下牙齿咬紧挫动,愤恨得连心都碎了。

拊fǔ,击,拍。

[乃] 才。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2013年第十二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2013年第十二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2013年第十二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翻译)1-5则1、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他为人很有志向,不拘小节(不修饰/讲究/注重细节之处),但本性孝顺恭谨,在家中每每从事辛勤劳苦的粗活,不把干劳苦低下的事看做可耻。

班超很有口才,广泛阅览了许多书籍。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他便和母亲一起随从哥哥来到洛阳。

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

天长日久,非常辛苦。

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效仿傅介子和张骞出使外国立功,凭这个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抄抄写写的事情/长久干这笔墨营生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

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2、李贺作诗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

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呕心始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翻译】(李贺)长得单薄削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苦吟诗文并快速写出诗文来。

每天清晨太阳刚刚初升时,和诸公出游,从不曾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那样按法式连缀成篇,以符合作诗的规范为标准。

常常带着一个小书童,骑着一头大驴,背着陈旧的破烂不堪的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锦囊中。

~$初中文言文(51-70)文言文注解 翻译 答案

~$初中文言文(51-70)文言文注解 翻译 答案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51-70)文言文注解翻译答案51★★★孟子见粱襄王【原文】孟子见梁襄王。

出。

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注释】(1)梁襄王:即魏襄王,名嗣(一说名赫),魏惠王的儿子,前318一前296年在位,襄是他死后的谥号.此处所说的事,当在襄王继位后不久. (2)语(yù预):告诉. (3)卒:通"猝",突然.熹《集往》概括以上描述梁襄王形态的语句云:"盖容貌辞气乃德之符,其外如此,则其中之所存者可知." (4)恶(Wū乌)乎:怎样,如何. (5)定于一:朱熹《集注》云:"必合于一然后定." (6)与:此处为归顺,随从之意. (7)油然:朱熹《集注》云:"云盛貌." (8)沛然:朱熹《集注》云:"雨盛貌." (9)浡(bó博)然:朱熹《集注》云:"兴起貌." (10)人牧: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 (11)领:即脖子. (12)由:通"犹"【译文】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

’ “‘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

第十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 初中版 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翻译

第十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 初中版 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翻译

1.曾子拒邑原文:曾子衣敝衣以耕。

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⑤?”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注释:①曾子,即曾参。

②邑,城镇。

致邑,封赠一座城镇。

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土地,称做。

鲁国国君送给曾子一座城镇,不同一般馈赠,应视为。

③修:修饰。

④奚:何,为什么。

⑤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⑥使:命令,派遣。

⑦于:向。

⑧全:保全。

⑨敝:破旧⑩受:接受⑾反:同“返”,返回译文:曾子穿着破旧的衣裳在耕种。

鲁国的国君派人到他那里去封赠他一座城镇。

说:“请用这座城镇的收入,修饰一下你的服装。

”曾子没有接受,派来的使臣便返回了,不久后又来了,可曾子仍然没有接受。

派来的人说:“先生不是有求于国君,完全是国君自己封赠给你的,为什么不肯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过,接受了人家赠送的东西,就怕得罪人家;给人家东西的人免不了会骄横。

纵然鲁君赠送我采邑,没有对我表现出骄横,我能不怕他吗?”最后,还是没有接受。

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

”启示:要保持头脑清醒,千万不能随意接受别人的馈赠。

2君不自诈原文:有上书请去佞(nìng)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佯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

”上曰:“君,源也;臣,流也。

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

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

策虽善,朕不取也。

”注释:1.草泽:边野荒地,泛指社会下层。

2.的知:准确知道。

3.权谲小数:权术和诡诈的小计谋。

谲(jué):欺诈,玩弄手段。

4.接:接触。

5.上:指唐太宗。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文言文1-20(含原文、译文及答案)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文言文1-20(含原文、译文及答案)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文言文1-20(含原文、译文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1、商鞅立信【原文】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民信之,卒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字词解释】①令:指变法的命令。

②具:准备好,指政令的公告已写好。

③未布:没有公布。

④市:贸易市场。

⑤募:招募。

⑥徙:迁徙,这里指搬走。

⑦金:古代货币单位。

【阅读训练】1、解释:(1)既:;(2)徙:;(3)予:;(4)辄:;(5)以:2、翻译:(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2)民怪之,莫敢徙:3、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2、田登为郡守【原文】田登作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故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本此。

(节选自《古今谭概》)【字词解释】①笞(chī):鞭打,用竹板抽打。

②州:此指郡。

③值:遇到,碰上。

④上元:旧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⑤揭榜:张贴告示。

⑥于:介词,在。

【阅读训练】1、解释:(1)作:;(2)笞:;(3)于:;(4)云: ;(5)本此:2、翻译:(1)怒人触其名:(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3、为什么“举州”皆谓“灯”为“火”3、书法家欧阳询【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乃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书林纪事》)【字词解释】①裘:皮袍②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③及:等到④复:又,再⑤布:铺开【阅读训练】1、解释:(1)尝:;(2)书:;(3)反:;(4)伫立:;(5)去:2、翻译:(1)驻马观之,良久乃去:(2)及疲,乃布裘坐观: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4、伊犁凿井【原文】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

2013年第十二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_初中版文言文翻译

2013年第十二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_初中版文言文翻译

明 江盈 造酒 科 《雪 38 忘米 涛谐史 》
明 刘基 常羊 《郁离 39 学射 子 射道 》
40
三人 战国策 成虎 魏策
床头 世说新 41 捉刀 语 容止 人
42
陶侃 晋书 陶 惜谷 侃传
43 弈秋
孟子 告 子上
顾炎 武手 44 不释 卷
全祖望 集 亭林 先生神 道表
45
牧童 东坡志 指瑕 林
明 董其 跋仲 昌 《画 78 方云 禅室随 卿画 笔》
明 刘基 松风 《刘文 79 阁记 成公集 》
唐 冯翊 方竹 80 《桂苑 拄杖 丛谈》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 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 ①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 ②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③廪:粮食仓库。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1)。夫子式(2)而听之,使子路(3)问之,曰:“子之哭 也,壹似(4)重有忧(5)者。”而曰(6):“然。昔者吾舅(7)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 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12)也?”曰:“无苛(8)政(9)。”夫子曰:“小子(10)识 (11)之,苛政猛于(13)虎也。” 注释 (1)哀:极伤心。 (2)式:同“轼”,车前横木,用作动词,指扶轼而听。 (3)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4)壹似:壹:确实。壹似:确实像。 (5)重有忧:有很多伤心的事。 (6)而曰:妇人接着说。 (7)舅:当时称丈夫的父亲为舅,即公公。 (8)苛:苛刻,暴虐。 (9)苛政:残暴的政令。 (10)小子:古时长者称晚辈为小子。这里指孔子称他徒弟 。 (11)识(zhi):同“志”,记住。 (12)去:离开。 (13)过:路过。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的边上,看见有一个妇人在坟墓前哭得十分悲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 上,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伤心的事吧?”那个妇 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郑人买 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鬻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 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熏染它,用珠玉装饰 它,再用火齐珠镶嵌它,最后用翠鸟的羽毛点缀它。但那个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 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 薛谭学讴(1)于秦青,未穷(2)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3),抚节 (4)悲歌,声振(5)林木,响遏(6)行动。薛谭乃谢(7)求反(8),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就自己说已经学完了,于是告辞回去。 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的大路上设宴送行;(秦青)击打着乐器,悲壮地歌唱起来,那歌 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要 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文言文1-20(含原文、译文及答案)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文言文1-20(含原文、译文及答案)

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1、商鞅立信【原文】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民信之,卒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字词解释】①令:指变法的命令。

②具:准备好,指政令的公告已写好。

③未布:没有公布。

④市:贸易市场。

⑤募:招募。

⑥徙:迁徙,这里指搬走。

⑦金:古代货币单位。

【阅读训练】1、解释:(1)既:;(2)徙:;(3)予:;(4)辄:;(5)以:2、翻译:(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2)民怪之,莫敢徙:3、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2、田登为郡守【原文】田登作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故语云:“只州官放火,不百姓点灯。

”本此。

(节选自《古今谭概》)【字词解释】①笞(chī):鞭打,用竹板抽打。

②州:此指郡。

③值:遇到,碰上。

④上元:旧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⑤揭榜:贴告示。

⑥于:介词,在。

【阅读训练】1、解释:(1)作:;(2)笞:;(3)于:;(4)云: ;(5)本此:2、翻译:(1)怒人触其名:(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3、为什么“举州”皆谓“灯”为“火”?3、书法家欧阳询【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乃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去。

(选自《书林纪事》)①裘:皮袍②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③及:等到④复:又,再⑤布:铺开【阅读训练】1、解释:(1)尝:;(2)书:;(3)反:;(4)伫立:;(5)去:2、翻译:(1)驻马观之,良久乃去:(2)及疲,乃布裘坐观: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4、伊犁凿井【原文】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

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具得泉,但汲水以长绠耳。

2013年第十二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增刊 高中适用翻译1---10

2013年第十二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增刊  高中适用翻译1---10

2013年第十二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增刊高中适用翻译(1-----10)1、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

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他为人很有志向,不拘小节,但品德很好,在家中每每从事辛勤劳苦的粗活,不把干劳苦低下的事为可耻。

班超很有口才,广泛阅览了许多书籍。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他便和母亲一起随从哥哥来到洛阳。

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

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

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2、李贺作诗原文: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

能苦吟疾书,……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译文:李长吉为人纤瘦,双眉相连,长手指,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

……长吉每天都与他们一同出游。

从没有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按照法式连缀成篇那样,以符合作诗的规范为意。

常常骑弱马,跟随一个小书童,背着古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写下来投入囊中。

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取囊中所有,见所写很多,就怨怒地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肝才算完吗?”说完就点灯,送上饭给长吉吃。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专辑(初中卷)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专辑(初中卷)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专辑(初中卷)稿子一
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专辑(初中卷)》。

你说这古诗文啊,就像一个个藏着神秘宝藏的小盒子。

打开它们,那里面的世界可精彩啦!
比如说李白的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多豪迈!感觉他就像一个超级自信的大侠,在告诉咱们别小瞧自己,未来有无限可能。

还有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哇塞,这得是多宽广的胸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呀!他心心念念的都是那些受苦的人,让人感动得不行。

初中卷里的那些古诗古文,有的让咱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眼前一下子就出现了那一大片美丽的荷花池。

有的教咱们做人的道理,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咱们要谦虚好学。

所以呀,小伙伴们可别觉得古诗文枯燥,用心去读,你会发现一个超级有趣的世界在等着你呢!
稿子二
嗨,同学们!今天咱们要好好说一说《中学生古诗文阅读专辑(初中卷)》。

你知道吗?这初中卷里的古诗文就像一道道美味的佳肴。

有的甜,有的辣,有的酸,各种滋味都有。

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画面感简直绝了!仿佛能看到广阔的沙漠中,那直直的孤烟升上天空,大大的落日挂在长河边上,太美啦!
而且哦,读古诗文还能让咱们变得更有文化底蕴。

想象一下,在写作文的时候,突然来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得多酷啊!
还有那些文言文,虽然一开始读起来有点难,但是搞懂了之后,就会发现特别有意思。

像《桃花源记》,多神秘的一个地方,谁不想去看看呢?
这初中卷的古诗文就是个大宝库,咱们可得好好挖掘,说不定能发现好多惊喜呢!同学们,一起加油读起来吧!。

中考文言文专辑及翻译

中考文言文专辑及翻译

一、专辑内容1. 古诗鉴赏(1)题目:《静夜思》作者:李白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我坐在床前,看到明亮的月光照在屋内,怀疑地上覆盖了一层霜。

抬头看着那轮明亮的月亮,低下头思念起远方的家乡。

(2)题目:《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太阳依傍着山峦落下,黄河水奔流入海。

要想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象,就请再登上一层楼。

2. 名著阅读(1)题目:《红楼梦》节选原文:黛玉因母亲去世,离家到贾府投奔表姐。

贾母见黛玉聪明伶俐,便让她住进荣府。

翻译:黛玉因为母亲去世,离开了家,到贾府投奔表姐。

贾母看到黛玉聪明伶俐,便让她住在荣府。

(2)题目:《三国演义》节选原文:诸葛亮设空城计,令司马懿退兵。

翻译:诸葛亮布置空城计,使得司马懿撤退了军队。

3. 文言文阅读(1)题目:《醉翁亭记》节选原文: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滁州四周都是山,它的西南方有若干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美丽,看上去郁郁葱葱、幽深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2)题目:《岳阳楼记》节选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翻译:以前听说过洞庭湖的水,如今登上岳阳楼。

吴国和楚国在东南方向断裂,天地间昼夜浮动。

二、总结中考文言文专辑涵盖了古诗鉴赏、名著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三个方面,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作品,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在翻译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希望这篇专辑能对中考文言文备考有所帮助。

上海市第十二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预初、初一组)

上海市第十二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预初、初一组)

(预初、初一组)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1 2 3 4 5 6 7 8 9 10C D D D D D D D C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A C D A D B D C C二、填空题(共40分,每题2分)21.大学中庸22.诗圣诗王(诗魔)23.记住比24.善于卖25.怎么他的 26.尽(学完)认为(以为)27.现在通“无”,没有28.离去回头看29.到打开30.摆动尾巴相斗31.拿着马鞭子面对着千里马32.文武之道33.逸于作文34.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35.麦花雪白菜花稀36.散作乾坤万里春37.曲名(《折杨柳》)38.衬托(反衬)39.水面如镜,山色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上40.热情淳朴、天真可爱三、阅读理解题(共20分)(一)41.晚上睡在西山,早上打水烧柴,然后摇船去打鱼(3分)42.宁静、安逸(2分)43.政坛失意的孤愤和寄情山水的逍遥。

(3分,大意符合即可)(二)44.曾经(2分)认为(2分)45.鲍叔不认为我愚笨,而是知道时机有利、不利的分别。

(2分)(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2分)46.管鲍之交(管鲍之谊)(2分)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2分)(初二、初三组)一、选择题(共30分,每题1分)1 2 3 4 5 6 7 8 9 10C A BD C B C A D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B D B C A D C D A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A C CB DC B C A B二、填空题(共30分,每题2分)31.大学中庸32.纪传司马迁33.魏晋刘义庆34.白居易新乐府35.春秋陶渊明36.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翰)37.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38.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39.指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安史之乱40.倒装说的就是这个驼背老人吧41.称王大王的这样的行为越多,距离称王的目标就越远了42.比喻深厚的友谊经得起任何考验43.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要求齐王给他增加出使礼物44.世上利令智昏的人不猛醒回头,必然会葬身名利之中45.宁死不食嗟来之食坚守节义(意思对即可)三、阅读理解题(共30分)(一)46.李商隐(2分)47.深切思念故乡(2分)48.(1)全部选择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组合,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等意象,形成强烈的画面感,把旅途中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2)动静结合,画面外的动衬托着画面内的静,更突出了旅途中早行的寒冷凄清,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四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四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四31★★炳烛而学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西汉·刘向说苑·卷三·建本注释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2欲:想要;3暮:晚;4何:为什么;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炳,<动词>点燃;乎:呢;5安有:哪有;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6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安敢:怎敢;7好:喜欢,喜好;8阳:阳光;9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10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11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2善哉:好啊; 13 师旷:名旷,因为他是盲音乐师,世称"师旷";参考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炳烛而学”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就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正午时的光芒,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点燃蜡烛照明一样;点燃蜡烛照明和摸黑走路比哪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阅读训练1.解释:①暮:晚,为时已晚②何:为什么③少:年轻时④阳:阳光2.翻译翻译句即原文划线句,翻译见“参考译文”,下同3.上文中晋平公和师旷谈论的主题是,文中“何不炳烛”所蕴涵的比喻意义是;答:学习的重要性暮年学习如炳烛之明,要胜过在黑暗中摸索前行32★★赵广拒画原文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的藏件时观音,多广笔也;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释①选自老学庵笔记;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大诗人;②本李伯时家小史:本来是李伯时家的小书童;李伯时,北宋名画家;③每使侍左右:经常让赵广在旁边侍侯;每,常;④遂:就,于是;之:凑音节不译;善:善于,擅长;⑤尤:尤其,特别;工:善于,擅长;⑥几能乱真:差不多能和李伯时的真迹相混;几,几乎,差不多;乱真,模仿得很像,使人不辨真假;⑦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陷贼:落入敌人之手;贼,这里指金兵;⑧闻:听说;使图所掳妇人:让他画抢来的妇女;使:命令; 图,画;掳,抢走;⑨辞:推辞,拒绝;⑩胁:威胁;白刃:快刀;遣:打发;去︰离开⑾实:其实,本来⑿乱定:局势平定⒀又数年:又过了几年⒁乃:于是,就⒂士大夫:有地位的知识分子;参考译文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 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是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让他画抢来的妇女;赵广毅然推辞作画, 金兵用刀子威胁,赵广不服从,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打发他离开;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 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阅读训练1.解释:①使:派遣②久之:时间长了③工:善于,擅长④几,几乎,差不多⑤图,画⑥辞:推辞,拒绝;3.赵广具有怎样的品质文中哪些文字写出了这种品质答:赵广具有威武不能屈的优秀品质;文中具体文字: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33★★治国如栽树原文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注释1、平:平定2、炀帝:即隋炀帝,是隋朝末代皇帝杨广的谥号;3、犹:仍旧;4、征求:这里指搜刮;5、已:指停;6、穷:用尽;7、不堪:不能忍受;8、遂:就9、目:亲眼 10、夙夜:早晚11、孜孜:勤恳不息 12、清净:指不想东征西讨, 不贪美女珍宝;13、丰稔rěn:庄稼丰收 14、吴兢,唐代史学家;贞观政要通篇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对身边大臣的一段富有哲理的论政话语;参考译文唐太宗对侍臣说:“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师,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隋炀帝仍旧不满足,并且东西讨伐,用尽兵力发动战争,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导致了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的;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这使得天下平安无事;于是就能不兴徭役, 谷物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帝王能做到清静,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阅读训练1.解释:①平:平定②犹:还是,依旧③已:停止④穷:竭尽,用尽⑤不堪:不能忍受⑥遂:于是就⑦目:亲眼⑧夙夜:早晚、朝夕,指天天、时时3.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搜表达的观点是:答:帝王智利国家,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是根本;34★★郭进治第原文郭进有才略,累有战功;尝刺荆州,今荆州城乃进所筑,其厚六丈,至今坚完;进于城北治第既成,聚族人及宾客庆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乃设诸工之席於东庑,群子之席於西庑;或曰:“诸子安可与工徒齿”进指诸工曰:“此造宅者;”指诸子曰:“此卖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也;”进死未几,果为他人所有;选自宋·沈括梦溪笔谈注释见书,略下同参考译文郭进有才略,多次建立战功;曾经做邢州刺史;郭进曾经在城北修建宅院,建成之后,聚集族人和宾客庆祝落成,连地位低下的土木工匠都参与,于是在东厢房安置众工匠的席位,在西厢房安排众子女;有人问:“众子女怎么可以与工匠们并列”郭进指着众工匠的方向说:“这些是造房子的人;”又指着众子女的方向说:“这些是卖房子的人,本来就应该坐在造房子的人的下席;”郭进死了不到一年,果然被他人所占有;阅读训练1.解释:①累:多次②完:完整③与:参加④宜:应该3.从上文看,古代房屋正堂两边的庑廊屋,以为上,以为下;答:东西4.“其”“之”“此”在文言文中常作代词,请指出下面句中的“其”“之”“此”指代的具体内容;①其厚六丈;“其”指代②聚族人及宾客庆之;“之”指代③此造宅者也;“此”指代④此卖宅者也;“此”指代答:①荆州城城墙②郭进“治地即成”这件事③盖房子的工匠④自己的孩子35★★一言具狱原文有二人约以五更乙会于甲家,乙如期往;甲至鸡鸣,往乙家呼乙妻曰:“既相期五更,今鸡鸣尚未至,何也”其妻惊曰:“去已久矣;”复回甲家,乙不至;遂至晓,遍寻踪迹,于一竹丛中获一尸,即乙也;随身有轻赍音基物,皆不见;妻号恸谓甲曰:“汝杀吾夫也”遂以甲诉于官,狱久不成;有一吏问曰:“乙与汝期,乙不至,汝过乙家,只合呼乙,汝舍不呼,乃呼其妻,是汝杀其夫也;”其人遂无语;一言之间,狱遂具;选自宋·施德操北窗炙輠注释1、期:约定时间2、期:约定3、何:为什么4、去:离开5、寻:寻找6、狱:案子7、舍:丢下8、具:了解9、恸tòng:极其悲痛10、吏:旧时代的大小官员,汉以后,泛指低级官员或吏卒参考译文有两个人相约在五更时去甲家会面,乙按时到了;甲到了鸡叫的时候,前往到乙家去呼叫乙的妻子说:“既然互相约好五更时会面,现在鸡都叫了,乙为什么还没有到”乙的妻子惊讶的说道:“他已经离开很久了;”甲又回到甲家,乙没到;于是到了天亮,遍地寻找乙的踪迹,在一个竹林丛中找到了一具尸体,就是乙;随身有的物品,都不见了;乙的妻子极其悲痛恸地对甲说:“你杀了我的丈夫”于是乙的妻子把甲告到了官府,但是这案件久久不能定案;有一个官吏问甲说:“乙和你约好见面,乙不到,你到乙家,只应该叫喊乙,你丢下乙不叫喊,却叫喊乙的妻子,是你杀了她的丈夫;”于是那人甲没有话好说;一句话之间,案件就了结了;阅读训练1.解释:①期:约定的时间②期:相约③何:为什么④去:离开⑤寻:寻找⑥狱:案件⑦舍:丢下⑧具:了结3.文中乙妻对甲说:“汝杀吾夫也”,一吏也说:“汝杀其夫也”,两个人的依据有什么不同答:乙妻对甲说:“汝杀吾夫也”,只是自己的猜测,并没有真正的证据;而一吏说:“汝杀其夫也”,是有严密的推理额,因为按照常规,与某人约定见面,而这个人没到,去找的时候,应该叫某人的名字,而只有知道某人不可能在,才有可能脱口叫他的妻子;36★★赵奢论税原文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则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守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未几,民富而府库实;选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注释①田部吏:征收田赋的小官;②赵奢:战国时赵国名将,善于用兵;③用事者:管事的人;④说:劝说;⑤加兵:兴兵侵犯;⑥轻:轻视;⑦国赋:国家的税收;文言知识释“于”“于”是个多义词,解释也极灵活;上文出现过三个“于”,它们的含义不同;①“君于赵为贵公子”中的“于”,相当于“在”,意为你在赵国是贵公子;②“岂轻于天下邪”中的“于”,相当于“被”,意为难道会被天下人轻视吗③“言之于王”中的“于”,相当于“对”、“向”,意为对国王说了这件事,或向国王说了这件事;参考译文赵奢是赵国负责收税的官员;他到平原君家收取租税,但平原君家人不肯缴税,赵奢根据律法治了他们的罪,杀了平原君家九个管事的家人;平原君恼怒,要杀了赵奢;赵奢劝说道:“你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纵容您的家臣不奉行公事,不奉行公事,法律就会削弱;法律削弱,国家就衰弱,国家衰弱,诸侯就强加战争进兵侵犯,诸侯强加战争,赵国就不存在了,您怎么能够得到这样的富贵呢凭着你的尊贵地位,奉行公事,遵守法律,全国上下就会公平合理,上下公平合理,国家就强大,国家强大,赵国就稳固,然而您作为赵国重臣贵戚,难道会被天下人轻视吗”平原君认为赵奢是一个贤能的人,对国王说了这件事;赵王任用他管理国家的赋税,没有多少时间,赵国百姓富裕而国家府库充实;阅读训练1.解释:①以:根据②为:是③奉:奉行④安:怎么⑤以:凭⑥治:管理3.“于”在古汉语常作介词,但有不同的含义,请说明下列句中的“于”的具体含义;①君于赵为贵公子“于”可作理解;②岂轻于天下邪“于”可作理解;③言之于王“于”可作理解;答:①在②被③对、向4.赵奢在“说”平原君时,用论证和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使平原君“以为贤”,充分说明赵奢的特点和平原君的性格;答:对比善于劝谏善于听从正确意见37★★家富性啬原文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管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选自三国魏·邯郸淳笑林注释①汉世:汉朝;②恶衣蔬食:穿破衣,吃粗饭;③侵:近;③或人:有人;④钱十:十枚铜钱;⑤随步辄减:一路走,一边往下抽减;⑥赡:资助;⑦没官:被收缴归公;⑧辄:就;⑨比:等到;⑩内帑tǎng:国库;参考译文汉朝的时候有个老头,没有儿子;家里非常有钱,但是他非常俭朴吝啬,吃的穿的都很简单节省;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快到半夜才睡觉,细心经营自己的产业,积攒钱财从不满足,自己也舍不得花费;如果有人向他乞讨,他又推辞不了时,便到屋里取十文钱,然后往外走,边走边减少准备送人的钱的数目,等到走出门去,只剩下一半了;他心疼地闭着眼睛将钱交给乞丐;反复叮嘱说:“我将家里的钱都拿来给了你,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以至乞丐们仿效着都来向我要钱;”老头不久便死了;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府没收,钱则上缴了国库;阅读训练1.解释:①比:等到②寻:不久3.下列句中的“而”作转折意思的是A.侵晨而起B. 而不敢自用C.自堂而出D.复相效而来答:B4.短文中最能表现老人“性俭啬”的句子是:;答:闭目以授乞者38★★夏侯贪鄙原文益州新昌令夏侯彪之初下车,问里正曰:“鸡卵一钱几颗”曰:“三颗;”彪之乃遣取十千钱,令买三万颗,谓里正曰:“未须要,且寄鸡母抱之,遂成三万头鸡,经数月长成,令县吏与我卖,一鸡三十钱,半年之间成三十万;”又问:“竹笋一钱几茎;”曰:“五茎;”又取十千钱付之,买得五万茎;谓里正曰:“吾未须笋,且向林中养之;至秋,竹成,一茎十钱,成五十万;”其贪鄙不道,皆此类;选自唐·张鷟朝野佥载参考译文唐朝时益州新昌县令夏侯彪之刚来上任时,下车问一个里正说:“这地方鸡蛋一文钱买几只”里正回答说:“能买三只;”夏侯彪之听了后,派人取来一万文钱交给里正,让里正代买三万只鸡蛋;说:“我不马上要这三万只鸡蛋;先将鸡蛋放在你这里,用母鸡孵化成三万只鸡崽,过了几个月长成大鸡后,我让县吏为我卖了它们;一只鸡卖三十文钱,半年期间,我就可以积攒成三十万钱;”夏侯彪之又问竹笋一文钱能买几根里正回答说:“能买五根;”于是又取钱一万文交给里正,让里正代他购买竹笋五万根;并对里正说:“我并不须用这些竹笋;暂且放在竹林中让它生长,到秋长成成竹,一根卖钱十文,就可以积成五十万文钱;”这位夏侯彪之县太爷,他的贪婪成性、卑鄙无耻,就是这个样子啊阅读训练1.解释:①令:县令②遣:派遣③令:让,叫④付:交给⑤类:这一类3.“之”在古汉语中常作代词,指出下列“之”指代的具体内容;①且寄鸡母抱之“之”指代②又取十千钱付之“之”指代③且向林中养之“之”指代答:①三万颗鸡蛋②里正③五万茎竹笋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夏侯彪之的举止:;答:贪得无厌39★★社鼠原文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岺,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害;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参考译文所以齐桓公问管仲“: 治理国家最担心什么”管仲回答说“: 最担心社鼠啦”齐桓公说“: 为什么担心社鼠呢”管仲回答说“: 您可见过那建筑社坛的情形吗立起木头做成塑像的架子,再给它涂抹上泥灰塑成社神,老鼠穿行在里面,挖个洞托身其中;用烟火熏它却恐怕烧坏了木板,用水灌它却恐怕泥土崩塌,这就是社鼠不能抓获的缘故;现在国君左右的人,在朝廷外谋求尊权重势而从人民中搜刮财富,在朝廷内互相勾结而对国君隐瞒他们的罪恶,对内窥探国君的情况而告诉在外的权臣;内外都有控制,造成厚重的权势,靠诸臣百吏的贿赂而变得富有;官吏不诛罚,他们就会破坏法令制度;诛罚他们就会使国君不安;国君左右的人依靠国君握有重要的权势,这也是国家的社鼠啊”阅读训练1.解释:①奚:什么,疑问代词②何:为什么,疑问代词③夫:那,指示代词④则:却,连词⑤不得:捉不到⑥间:窥探,侦悉3.下列句中的加点字,与“树木而涂之”中的“树”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乃使其从者衣.褐D.众妙.齐备答:C4. 上文将比为“社鼠”,二者的相似点是:;答:国君的左右亲信人君之左右相似点:都做坏事,而且都有所倚仗因此人们“投鼠忌器”,难以惩治他们40★★晏子之御者原文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选自史记·管晏列传参考译文晏子做齐国的相国,出门时,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的丈夫,她的丈夫作为相国驾车,撑起大伞般的车盖,挥动鞭子赶着四匹驾车的马,得意洋洋,自己很满意的样子;车夫回来后,他的妻子请求离去;车夫问她离开的缘故,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担任齐国的宰相,声名在诸侯中显扬;现在我看他出门时,带着志向远大、思虑深远的神情,常常有把自己放在别人之下的神色;现在你身高八尺,却只做人家车夫,但是你的神态,自己自以为很满足,我因此请求离开;”这以后,车夫变得谦卑恭谨的样子;晏子感到奇怪就问他,车夫把实话告诉了他,晏子推荐他做了大夫;阅读训练1.解释:①御:驾车的车夫,作名词用②策:马鞭子,这里作动词用,指驱策、鞭打③去:离开,此指和丈夫离婚④相:担任宰相,作动词用⑤子:你⑥足:满足3. “御之妻”要求离开“御”的原因是:;答:“御”为人仆御,却意气扬扬,自以为足;4.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答: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妄自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学士 王冕 55 全集 王 苦学 冕传
何岳 还金 明 周晖 /何 56 《金陵 岳拾 琐事》 金不 昧
宋 沈括 郭进 57 《梦溪 治第 笔谈》
58
贾人 郁离子 食言 贾人
吕蒙 正不 59 记人 过
宋 司马 光 《涑 水记闻 》
史记 孙 孙膑 60 子吴起 赛马 列传
晏子 之御 晏子春 61 者/ 秋 内篇 晏子 杂上 仆御
清·褚 吴讷 人获《 11 为官 坚瓠集 清廉 》
欧阳修 《归田 吕文 录》 12 穆公 司马光 逸事 《涑水 记闻》
13
漱石 世说新 枕流 语 排调
14
唇亡 左转 齿寒
15
朝三 列子 黄 暮四 帝
16
狐假 战国策 虎威 楚策
17
女娲 淮南子 补天 览冥训
18
螳螂 说苑 正 捕蝉 谏
19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 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 曰:“善哉!” 注释 1.师旷:字子野,春秋晋国人,著名乐师,目盲。 2.于:向。 3.欲:想。 4.暮:晚,迟。 5.秉烛:点燃火把、火炬。先秦时期有无蜡烛,尚有争论,但本文中应理解为照明工具,当 时称烛,即是火炬。 6.安:怎么。 7.戏:戏弄。 8.盲臣:师旷是个盲人,故自称盲臣。 9.何不:为什么不。何,为什么。 10.秉烛之明:像点燃火烛的光亮。 ⒒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翻译 晋国的平公(皇上)问师旷(字子野,人名)道:“我年纪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 了吧!”师旷说:“为什么不在晚上点燃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 的呢?”师旷说:“我这个瞎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
明 江盈 造酒 科 《雪 38 忘米 涛谐史 》
明 刘基 常羊 《郁离 39 学射 子 射道 》
40
三人 战国策 成虎 魏策
床头 世说新 41 捉刀 语 容止 人
42
陶侃 晋书 陶 惜谷 侃传
43 弈秋
孟子 告 子上
顾炎 武手 44 不释 卷
全祖望 集 亭林 先生神 道表
45
牧童 东坡志 指瑕 林
宋学士 宋濂 文集 宋 70 好学 东阳司 马生序
71
以人 资治通 为镜 鉴
春夜 宴从 李太白 72 弟桃 全集 李园 序
郦道元 《水经 73 孟门 注 河水 》
74
墨池 曾巩集 记 墨池记
小石 柳河东 75 城山 集 永州 记 八记
清 徐谦 许氏 76 《物犹 之鹤 如此》
明 陶望 养兰 77 龄 《歇 说 庵集》
回⑪年二十九,发尽⑫白,蚤⑬死。孔子哭之恸⑭,曰:“自⑮吾有回,门人益亲⑯。”鲁 哀公⑰问“弟子孰⑱为⑲好⑳学?”孔子对⑴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⑵,不贰过⑶。 不幸短命死矣(14),今⑸也则亡⑹。”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早已全白,早死。孔子哭得极度悲伤,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 ( 这样好学的弟子) ,学生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 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不把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错误。 他不幸去世了,现在就再也没有听说有好学的人了。” 注释译文 注释 ⑪回:颜回 ⑫尽:全部。 ⑬蚤:通“早”,很早。 ⑭恸(tîng):哀痛之至。 ⑮自:自从。 ⑯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益:(副词)更,更加。 ⑰鲁哀公:鲁国国君。 ⑱孰:指“谁”或“哪个”。 ⑲为:最。 ⑳好:喜好, 爱好。 ⑴对:回答。 ⑵不迁怒:不转移愤怒。迁,转移。 ⑶不贰过:不重复犯一个错误。贰,重复。 过,错误。 ⑷短命死矣:命太短而死。 ⑸今:现在。
明 董其 跋仲 昌 《画 78 方云 禅室随 卿画 笔》
明 刘基 松风 《刘文 79 阁记 成公集 》
唐 冯翊 方竹 80 《桂苑 拄杖 丛谈》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 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 ①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 ②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③廪:粮食仓库。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1)。夫子式(2)而听之,使子路(3)问之,曰:“子之哭 也,壹似(4)重有忧(5)者。”而曰(6):“然。昔者吾舅(7)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 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12)也?”曰:“无苛(8)政(9)。”夫子曰:“小子(10)识 (11)之,苛政猛于(13)虎也。” 注释 (1)哀:极伤心。 (2)式:同“轼”,车前横木,用作动词,指扶轼而听。 (3)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4)壹似:壹:确实。壹似:确实像。 (5)重有忧:有很多伤心的事。 (6)而曰:妇人接着说。 (7)舅:当时称丈夫的父亲为舅,即公公。 (8)苛:苛刻,暴虐。 (9)苛政:残暴的政令。 (10)小子:古时长者称晚辈为小子。这里指孔子称他徒弟 。 (11)识(zhi):同“志”,记住。 (12)去:离开。 (13)过:路过。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的边上,看见有一个妇人在坟墓前哭得十分悲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 上,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伤心的事吧?”那个妇 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郑人买 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鬻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 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熏染它,用珠玉装饰 它,再用火齐珠镶嵌它,最后用翠鸟的羽毛点缀它。但那个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 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 薛谭学讴(1)于秦青,未穷(2)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3),抚节 (4)悲歌,声振(5)林木,响遏(6)行动。薛谭乃谢(7)求反(8),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就自己说已经学完了,于是告辞回去。 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的大路上设宴送行;(秦青)击打着乐器,悲壮地歌唱起来,那歌 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要 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
人有卖骏马者,比(1)三旦立市,人莫(2)之知(3)。往见(4)伯乐曰:“臣(5)有 骏马,欲卖之,比三旦(6)立(7)于(8)市,人莫与言(9)。愿(10)子还(11)而视 之,去而顾(12)之,臣请献一朝之贾(13)。”伯乐乃(14)还而视之,去(15)而顾之(16), 一旦(17)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燕策二》)[1] 译文 有个卖骏马的人,在集市上待了三天,却没有人知道他卖的马是好马。 他拜见相马的专家 伯乐说:"我有匹好马想要卖掉它,连着三天站在市上,没有人来问过。希望您能围着我的 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来看它一眼,请让我奉送给您一天做买卖所得的钱。"伯乐就 走过去围着那匹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一会儿这匹马的价钱涨了十倍。 [1] 注释 1、比:接连。 2、莫:没有谁。 3、知:了解。 4、见:拜见,谒见。 5、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 6、旦:天。 7、立:站立。 8、于:在。 9、言:交谈。 10、愿:希望。 11、还:音义通“旋”,围绕。 12、顾:回头看。 13、一朝之贾: 一天的费用;贾:通“价”,这里指报酬;朝:早晨,也指一天;之:的 。 14、乃:就 ,于是 。 15、去:离开。
46
临江 柳河东 之麋 集 三戒
47 马说
昌黎文 集
史记 扁 缇萦 48 鹊仓公 救父 列传
管仲 史记 管 49 与鲍 晏列传 叔
宋 苏洵 名二 《嘉佑 50 子说 集 名二 子说》
51 有度 韩非子
52
哀溺 柳河东 文 集
谢安 世说新 53 吟啸 语 雅量 风浪
汉 刘向 进贤 54 《说苑 为贤 臣术》
29
画地 宋史 欧 学书 阳修传
明 江盈 庸医 科 《雪 30 治驼 涛谐史 》
31
苏秦 战国策 之楚 楚策
32
孙亮 三国志 辨奸 吴书
韩非子 郑人 33 外储说 买履 左上
34
南辕 战国策 北辙 魏策来自5一鸣 史记 滑 惊人 稽列传
36
痀偻 庄子 达 承蜩 生
三国 魏 楚人 邯郸淳 37 贻笑 《笑林 》
五十 孟子 梁 62 步笑 惠王上 百步
63
商鞅 战国策 治秦
此之 谓大 丈夫 孟子 滕 64 /何 文公下 为大 丈夫
“强 资治通 项令 65 鉴 卷四 ”董 十三 宣
66 至乐
庄子 至 乐
史记 韩 强弩 67 长孺列 之末 传
淳于 髡 史记· 68 (kun 滑稽列 )使 传 赵
孙叔 敖为 说苑 敬 69 楚令 慎 尹
1
韩非子 滥竽 内储说 充数 上
苛政 礼记 檀 2 猛于 弓下 虎
韩非子 买椟 3 外储说 还珠 左上
4
薛谭 列子 学讴 汤问
5
师旷 说苑 劝学
田登 古今谭 6 为郡 概 守
7
史记 仲 宴会 尼弟子 好学 列传
人有 8 卖骏 战国策 马者
医扁 鹊见 战国策 9 秦武 秦策 王
陈万 汉书 陈 10 年教 万年传 子
陈万年乃朝中显官,尝病,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 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 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译文 陈万年是朝中的重臣,曾经有一次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告诫他,讲到半夜,陈咸睡着 了,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想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你的父亲(我)口口声声 教你、告诫你,你却打瞌睡,不听我的话,这是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道歉说:“您 说的话的意思我都知道,主要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马屁。”陈万年不敢再说了。 注释 字词翻译 1.尝:曾经。 2.戒:同“诫”,告诫;教训。 3.语:谈论。 4.睡:睡着了。 5.欲:想要。 6.杖:名词用作动词,用棍子打。 7.之:代词,指代陈咸。 8.曰:说。 9.乃公:你的父亲 。 10.谢:道歉,认错。 11.具:都。 12.大要:主要的意思。 13.谄(chǎn):谄媚,奉承。拍马屁。 14.乃:于是,就。 15.复:再。 明吴讷由医士荐举,仕至副都御史。其按贵州还,有司以黄金百俩馈公,追送至夔kuí州。 公不发封,反之,题诗其上曰:“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物并土物,任 教沉在碧波间。” 注释 都御史:官职名称。 按:巡视。 夔州:古州名,今四川境内。 萧萧:简朴的样子。 仕:做官。 反:通“返”,返回。 发:打开。 翻译 明朝的吴讷是由医士举荐的,官位达到了监察御史。吴讷巡访贵州返回时,地方官员为讨好 他,派人携黄金百两追到夔州送给他。吴讷退回了未启封百两黄金,还在上面题诗一首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