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古诗文阅读 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5年第十四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文言文翻译1--5

2015年第十四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文言文翻译1--5

2015年第十四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文言文翻译(1---5)1.重耳出亡【原文】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鯈、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翻译】晋公子重耳遭难的时候,晋献公派人去蒲城攻打他。

蒲城内的人们都要抵抗,重耳不允许,他说:“我是依靠君父的任命享受他的养生的俸禄,才得到了一批人。

有了一批人后去跟他较量,罪恶莫大于这个了。

我出逃就行了。

”于是逃奔到狄人那里去了。

跟随他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曾征伐廧咎如部落,俘获了部落首领的两个女儿叔隗、季隗,狄人把他们送给重耳。

重耳娶了季隗,生了伯鯈、叔刘,把叔隗送给赵衰做妻子,生了赵盾。

他们将要到齐国,重耳对季隗说:“你在这等待我二十五年,我要不来你就改嫁。

”季隗回答说:“我再过二十五年,像这样再嫁,那就进入棺木中了,我就等你吧。

”重耳在狄人那里生活了十二年以后才走。

2. 魏其武安侯列传【原文】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

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灌婴舍人,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

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

夫以千人与父俱。

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

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

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原取吴王或将军头,以报父之仇。

”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原从者数十人。

及出壁门,莫敢前。

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

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皆亡其奴,独与一骑归。

夫身中大创十馀,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

【译文】灌将军夫是颍阴人。

古诗文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古诗文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古诗文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古诗文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原文】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如是者十四年。

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③就明而读④如是者十四年2.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其如土石何A B如是者十四年其寝室有短窗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

“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程门立雪《宋史》【原文】杨时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答:七录《明史?张溥传》【原文】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②如是者六七始已③日沃汤数次④后名读书之斋曰……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A,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B.钞已朗诵一过C.情不能自已 D.扁鹊已逃秦矣3.翻译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译文: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译文: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②名之者谁③不能名其一处也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5.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用一句名言回答)学弈【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初中文言文阅读】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

【初中文言文阅读】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

【初中文言文阅读】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1.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够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到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存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就常土墙凹凸处,花台大草丛杂处,躺其身,并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收到雷鸣似的鸣叫,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要,眼前果真就发生了千百只白鹤;走跌看著它们,连脖子也显得笨拙了。

我又领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擦它们,并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做,形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是鹤群在青云边上收到鸣叫一样,这并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到两只小虫在草间斗法,(便冲上去)观测,兴味正浓郁,忽然有个很大很大的兽母母倒树而去,原来就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系列被它吞下。

我那时年纪不大,正看得出来神,不禁哇的一声尖叫出来。

等待至神智恢复正常,杀掉癞虾蟆,扣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往别的院子回去。

2.《论语》十则1.子曰:研习而时习之,不亦GBPJPY?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恼怒,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言也."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矣;独以其善者而从之,其疏于者而改为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言松柏之后凋也."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道: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正直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备考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阅读1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阅读1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阅读11.欧阳询观碑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马宗霍《书林纪事》注释①尝:曾经。

②索靖:西晋著名将领,书法家,擅长章草。

③驻:牛马停止不前,停留。

④良久:许久、很久。

⑤伫立:长时间地站立。

思考与练习1.欧阳询是_____代著名的书法家,所写的字被称为“______”。

和唐代______(颜体)、唐代______(柳体)、元代赵孟頫(赵体)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行()②观()③反()④布()3.下列与文中“晋索靖所书”的“书”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即书诗四句B.平生书不再读C.尽信《书》、则不如无《书》D.使一书俱4.翻译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5.关于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以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要善于向他人学习B.学习应精益求精C.观察需要细致入微D.博采众长,才能自成一体答案1.唐;欧体;颜真卿;柳公权2.①出行;②看;③同“返”,返回;④铺开3.A4.于是睡在碑的旁边,三天后才离开。

5.C2.齐人攫金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选自《列子》)注释①鬻(yù):卖。

②攫(jué):夺取。

文化常识《列子》:道家学派著作,相传为战国列御寇所撰。

共八卷,《汉书·艺文志》有著录,今本已非原书。

内容形式多为神话、传说、寓言,如“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成语均出自其中。

思考与练习1.教材里学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课文都是出自《列子》。

2.下列句中的“之”与“吾欲之南海”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清旦衣冠而之市B.适鬻金者之所C.吏捕得之D.子攫人之金何3.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昔()②衣冠()③取()④徒()4.翻译:①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二】(11-20)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二】(11-20)

初中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二】(11-20)11.★稼穑艰难【原文】古人欲知稼穑①之艰难,斯②盖③贵④谷务本⑤之道也。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

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耕种之,茠锄⑥之,刈⑦获之,载积之,打拂⑧之,簸扬之,凡几涉⑨手而入仓禀,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注释】①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

②斯:指示代词,这。

③盖:表示推测,大概。

④贵:以.....为贵。

⑤本:根本,这里指生产。

⑥茠(hāo)锄:茠,通“薅”。

薅锄:锄草用的短把儿小锄。

这里用作动词,指锄草。

⑦刈:割。

多用于草类或谷类。

⑧拂:古人用连枷击打谷子以脱粒。

⑨涉:经历。

【参考译文】古人之所以教育人懂得务农艰辛的道理,是为了让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

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

三天不吃粮食,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

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春打、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进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阅读训练】1.解释:①盖:表推测语气,大概;②贵:以.....为贵,看重;③本:根本,这里指生产。

④安:怎么。

2.翻译: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

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译文: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

三天不吃粮食,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

3.上文作者的主要观点是:重视农业是立国的根本;只有了解农民的辛苦,才能重视农业,做好其他事务。

12.★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原文】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①伎②在身。

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③犹④求饱而懒营⑤馔⑥,欲暧而惰裁衣也。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注释】①薄:这里指小。

②伎:同“技”,指技能。

③是:这。

④犹:如同,好像。

⑤营:谋求,谋取。

⑥馔:食物。

【参考译文】谚语曾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及答案解析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及答案解析

20**第*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及答案解析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四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四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四】31★★炳烛而学【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西汉·刘向《说苑·卷三·建本》)【注释】(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2)欲:想要。

(3)暮:晚。

(4)何:为什么。

炳烛:点燃蜡烛照明。

炳,<动词>点燃。

乎:呢。

(5)安有:哪有。

为人臣:做臣子的。

戏:戏弄。

(6)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

安敢:怎敢。

(7)好:喜欢,喜好。

(8)阳:阳光。

(9)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

(10)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

(11)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2)善哉:好啊。

(13) 师旷:名旷,因为他是盲音乐师,世称"师旷"。

【参考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炳烛而学?”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就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正午时的光芒,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点燃蜡烛照明一样。

点燃蜡烛照明和摸黑走路比哪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阅读训练】1.解释:①暮:晚,为时已晚②何:为什么③少:年轻时④阳:阳光2.翻译(翻译句即原文划线句,翻译见“参考译文”,下同)3.上文中晋平公和师旷谈论的主题是,文中“何不炳烛”所蕴涵的比喻意义是。

答:学习的重要性暮年学习如炳烛之明,要胜过在黑暗中摸索前行32★★赵广拒画【原文】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

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

建炎中陷贼。

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201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1、商鞅立信【原文】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民信之,卒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字词解释】①令:指变法的命令。

②具:准备好,指政令的公告已写好。

③未布:没有公布。

④市:贸易市场。

⑤募:招募。

⑥徙:迁徙,这里指搬走。

⑦金:古代货币单位。

【阅读训练】1、解释:(1)既:;(2)徙:;(3)予:;(4)辄:;(5)以:2、翻译:(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 (2)民怪之,莫敢徙:3、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2、田登为郡守【原文】田登作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故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本此。

(节选自《古今谭概》)【字词解释】①笞(chī):鞭打,用竹板抽打。

②州:此指郡。

③值:遇到,碰上。

④上元:旧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⑤揭榜:张贴告示。

⑥于:介词,在。

【阅读训练】1、解释:(1)作:;(2)笞:;(3)于:;(4)云: ;(5)本此:2、翻译:(1)怒人触其名:(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3、为什么“举州”皆谓“灯”为“火”3、书法家欧阳询【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乃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书林纪事》)【字词解释】①裘:皮袍②索靖:晋朝着名书法家③及:等到④复:又,再⑤布:铺开【阅读训练】1、解释:(1)尝:;(2)书:;(3)反:;(4)伫立:;(5)去:2、翻译:(1)驻马观之,良久乃去:(2)及疲,乃布裘坐观: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4、伊犁凿井【原文】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

初中古文阅读理解(14篇)含答案

初中古文阅读理解(14篇)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黄鹤楼记(节选)阎伯理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①,上倚河汉②,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③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注】①巃嵸(lóngzōng):高耸的样子。

②河汉:银河。

③闼(tà):门。

(1)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遂”作为副词的释义有如下几项。

文中“遂以名楼”中“遂”的意思是A.于是,就B.竟然C.终于,到底D.尽,完全(2)选文采用神话传说,突出了黄鹤楼的不同寻常之处。

在写楼的整体结构时,运用夸张手法表现黄鹤楼高的句子是“,”。

用“”一句,对黄鹤楼的重要性作了扼要而有分量的概括。

(均用原文语句作答)二.文言文阅读2.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式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

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侯之。

”母曰:“若然,当母日:“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①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式仕为郡功曹②.后元伯寝疾笃,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寻而卒。

式忽梦见元伯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

子未我忘,岂③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

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

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

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④,将窆⑤,而柩⑥不肯进。

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

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

”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

”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

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第十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版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翻译

第十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版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翻译

第十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版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翻译 RUSER redacted on the night of December 17,20201.曾子拒邑原文:曾子衣敝衣以耕。

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⑤”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注释:①曾子,即曾参。

②邑,城镇。

致邑,封赠一座城镇。

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土地,称做。

鲁国国君送给曾子一座城镇,不同一般馈赠,应视为。

③修:修饰。

④奚:何,为什么。

⑤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⑥使:命令,派遣。

⑦于:向。

⑧全:保全。

⑨敝:破旧⑩受:接受⑾反:同“返”,返回译文:曾子穿着破旧的衣裳在耕种。

鲁国的国君派人到他那里去封赠他一座城镇。

说:“请用这座城镇的收入,修饰一下你的服装。

”曾子没有接受,派来的使臣便返回了,不久后又来了,可曾子仍然没有接受。

派来的人说:“先生不是有求于国君,完全是国君自己封赠给你的,为什么不肯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过,接受了人家赠送的东西,就怕得罪人家;给人家东西的人免不了会骄横。

纵然鲁君赠送我采邑,没有对我表现出骄横,我能不怕他吗”最后,还是没有接受。

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

”启示:要保持头脑清醒,千万不能随意接受别人的馈赠。

2君不自诈原文:有上书请去佞(nìng)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佯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

”上曰:“君,源也;臣,流也。

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

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

策虽善,朕不取也。

”注释:1.草泽:边野荒地,泛指社会下层。

2012年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组翻译全

2012年第十一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组翻译全

当代学生初中部分翻译1.杨亿巧对寇准在中书省。

和同事们嬉戏对对子,他说:“水底日为天上日。

”没有人能对出,适逢杨亿来报告事情,于是别人请他对对子。

杨亿接着刚停的话音说:“眼中人是面前人。

(眼睛里面的人是面前的人)”所有在座的人都称这是好对子。

2.楚人学舟有一个学习划船的楚国人,他在开始学习的时候,驾船调头、转弯,还是快慢、缓急,只听船师傅的。

他到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于是他认为学完了驾船的技术。

(就)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径直快进,突然遇上了危险,他于是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入江中,舵失去操控。

3.乐不思蜀司马文王问刘禅:“你很思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国。

”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

‟”等到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说完并闭上眼睛,想装出要哭的样子。

司马昭于是说:“为何你刚才所说的话,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望着司马昭说:“真的跟您说的一样(就是郤正的话)。

”4.斗牛图马正惠先生曾经珍藏戴嵩《斗牛图》,闲暇的日子就在厅前展开晒太阳。

有一个缴纳田租的农民看见后偷着笑。

先生质疑他,问他笑的原因。

他回答说:“我不懂得画,可是认识真牛。

在它们争斗时,要把尾巴夹在两腿之间,即使是强壮的大汉也不能从中拉出来。

这个图上的牛都是举着尾巴,好像不合情理吧。

”马正惠被他所说服。

5.黄琬聪慧黄琬年幼但很聪明。

祖父黄琼,早年担任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里发生日食,京城(洛阳)看不见(日食)的情况,黄琼把当地所见报告朝廷。

太后下令问日食多少,黄琼思考如何回复太后,可不知道怎样来描述(日食的情况)。

黄琬当时7岁,在祖父身旁,说:“何不说日食后余下的太阳,好像一弯新月?”黄琼大为惊讶,立刻用黄琬的话回答太后的询问,黄琼认为黄琬与众不同而深深地爱他。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五】(41-50)[1]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五】(41-50)[1]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五】(41-50)41★★陆游书巢【原文】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痰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节选自宋·陆游《渭南文集》)【注释】①栖于椟:藏在木箱里,堆在木箱上;椟:木柜,木匣。

这里指书橱。

②陈:陈列。

③觌(dí):看。

④间:间或,偶尔,有时候。

⑤槁枝:枯树枝。

⑥就:走近,靠近。

⑦既:已,已经⑧信:确实。

【参考译文】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

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

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

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象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

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这象鸟窝。

”【阅读训练】1.解释:①或:有的②椟:木箱子③陈:置,放④间:间或,偶尔⑤或:有时⑥就:走近,靠近2.翻译(翻译句即原文划线句,翻译见“参考译文”,下同)3.略42★★魏文侯问李克【原文】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文侯曰:“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六】(51-60)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六】(51-60)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六】(51-60)51.★★★孟子见梁惠王【原文】孟子见梁襄王①。

出,语②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③然问曰:‘天下恶④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⑤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⑥作云,沛然⑦下雨,则苗浡然⑧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⑨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⑩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⑾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注释】(1)梁襄王:即魏襄王,名嗣(一说名赫),魏惠王的儿子,前318一前296年在位,襄是他死后的谥号。

此处所说的事,当在襄王继位后不久。

(2)语(yù预):告诉。

(3)卒:通“猝”,突然。

(4)恶(Wū乌)平:怎样,如何。

(5)与:此处为归顺,随从之意。

(6)油然:朱熹《集注》云:“云盛貌。

”(7)沛然:朱熹《集注》云:“雨盛貌。

”(8)浡(bó博)然:朱熹《集注》云:“兴起貌。

”(9)人牧: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

(10)领:即脖子。

(11)由:通“犹”。

【参考译文】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

’“‘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

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

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

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

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一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一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一】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一】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第十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版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翻译

第十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版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翻译

1.曾子拒邑原文 : 曾子衣敝衣以耕。

鲁君令人往致邑焉,曰 : “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 :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⑤?”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说明 :①曾子,即曾参。

②邑,城镇。

致邑,封赠一座城镇。

古代诸侯封给卿医生的土地,称做。

鲁国国君送给曾子一座城镇,不一样一般馈送,应视为。

③修:修饰。

④奚:何,为何。

⑤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即便国君对我有了恩赐此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恐惧吗?⑥使:命令,差遣。

⑦于:向。

⑧全:保全。

⑨敝:破旧⑩受:接受⑾反:同“返”,返回译文:曾子衣着破旧的衣裳在耕作。

鲁国的国君派人到他那边去封赠他一座城镇。

说:“请用这座城镇的收入,修饰一下你的服饰。

”曾子没有接受,派来的使臣便返回了,不久后又来了,可曾子仍旧没有接受。

派来的人说:“先生不是有求于国君,完整部是国君自己封馈送你的,为何不愿接受呢?”曾子说:“我听闻过,接受了人家赠予的东西,就怕冒犯人家;给人家东西的人免不了会骄横。

即使鲁君赠予我采邑,没有对我表现出骄横,我能不怕他吗?” 最后,仍是没有接受。

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时令。

”启迪:要保持脑筋清醒,千万不可以任意接受他人的馈送。

2君不自诈原文:有上书请去佞( nìng)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野,不可以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佯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

”上曰:“君,源也;臣,流也。

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行得矣。

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致诚治天下,见前生帝王好以权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

策虽善,朕不取也。

”说明:1.草野:边野荒地,泛指社会基层。

2.的知:正确知道。

3. 权谲小数:权谋和诡诈的小计谋。

谲(ju é):欺骗,玩弄手段。

初一古诗文阅读及答案

初一古诗文阅读及答案

初一古诗文阅读及答案初一古诗文阅读1:过李陵台降入天骄愧鬼才,山头空筑望乡台。

苏郎有节毛皆落,汉主无恩使不来。

青草战场雕影没,黄沙角鼓雁声哀。

那堪携手河梁别,泪洒西风骨已灰。

【注】李陵台、望乡台,即李陵墓。

苏郎,即苏武,与李陵交往甚深。

苏武归汉时,李陵于河梁置酒送行。

李陵亡时,苏武尚健在。

初一古诗文阅读习题8.请赏析首联中“空”字的表达效果。

(4分)9.请结合全诗,赏析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4分)初一古诗文阅读答案8.“空”字,徒劳地、白白地。

(1分)指出李陵生前无法回乡,死后只留下一座孤零零的坟墓。

(1分)表达了作者对李陵投降的贬斥与哀怜。

(2分)(意思大致符合即可)9.①对比手法。

以李陵的投降与苏武的坚贞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李陵的贬斥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

(2分)(以苏武的坚贞不屈对比汉主的无恩不救,亦可)②借景抒情(以哀情写哀情)。

以凄凉之景抒发作者对李陵的哀怜之情,流露历史的沧桑之感。

(2分)(每点2分。

若答其他手法,如想象、衬托等,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初一古诗文阅2:金陵驿①草合②离宫③转夕辉,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抗元兵败被执,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金陵时所写。

②草合:草已长满。

③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临时的住所。

初一古诗文阅读习题7.首联写了哪些意象?请选择两个意象分析它蕴含的深意。

(4分)8.颈联和尾联突出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初一古诗文阅读答案7.草、离宫、夕晖、孤云。

草,以乐景写哀景。

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

不忍目睹却又不忍离去。

离宫,因为它是百年故国的遗迹,大宋政权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为之效命的亲人,看到了为之奔走的君王。

夕晖,大势已去的宋王朝。

孤云,指无所归依失去家国的自己。

8.用典“旧家燕子傍谁飞?”化用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化作杜鹃带血归”,用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啼鹃带血的典故暗喻北行以死殉国,只有魂魄归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初中阅读翻译及答案【三】21.★病痞【原文】余病痞①且悸,谒医视之,曰:“唯伏神②为宜③。

”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

召医而尤④其故,医求观其滓,曰:“吁!尽老芋也,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

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戚然慙惭,忾然忧,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人者众矣,又谁辨焉!(选自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十八·辨伏神文》)【注释】①痞:肚子里生的硬块。

②伏神:中药名,外形似芋。

③宜:合适。

④尤:指责⑤病:危害。

⑥诸:之于。

【参考译文】我得了腹内郁结心悸反常的病,到医生那看病,说:“只有茯苓适合治疗。

”第二天,到市场上买,煎好服下了,病加重。

叫来医生责问他缘故,医生要求观看药渣,看后说:“唉!全是老芋头啊,那卖药的欺骗你而将他的老芋头卖出。

你自己糊涂,却反而怪于我,不是过分吗?”我忧愁惭愧,愤恨忧心,将这类事推而广之,那么世上像这样以芋头出售害人的人很多,又有谁来分辨呢!【阅读训练】1.解释:(1)谒:请,拜访;(2)宜:合适;(3)诸:之于;(4)尤:指责;(5)鬻:卖;(6)病:危害2.翻译: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译文:那卖药的欺骗你而将他的老芋头卖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烹而饵之”中的“饵”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斗折蛇行(《小石潭记》)B.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南录后序》)C.其一犬坐于前。

(《狼》)D.予分当引决。

(《指南录后序》)答:B(饵:服;前:走上前;均为名词作动词。

)(斗:想北斗星;蛇:像蛇;犬:像狗一样;分(fèn):按名分;均为名词作状语。

)4.从全文看,“鬻药者”得逞的原因是:买药者的无知(或:“子之懵也”。

)·22.★司马光勤学【原文】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参考译文】司马光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

他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他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

他自己说:“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时间长了,就读遍了古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阅读训练】1.解释:(1)尝:曾经;(2)为:担任;(3)若:如;(4)既:已经;(5)俟:等到;(6)已:停止;(7)及:等到;(8)或:有时2.翻译:(1)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译文:(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2)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译文:等到他长大了,读遍了古代书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

3.司马光学习的特点是:(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发奋苦读勤学,咏其文,思其义,于是所得多矣。

23.★昔有长者子【原文】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

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

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

经历多日,不能得售。

心生疲厌,以为苦恼。

见人卖炭,时得速售。

便生念言。

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

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选自伽斯那《百喻经》)【注释】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

②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

③售:卖出去。

④直:通“值”价值。

【文言知识】释“诣”“诣”可解释为“前往”、“到……去”。

上文中“诣市卖之”,译为前去市场出卖它。

又,“诣官讼之”,意为前往官府将这事告状。

“诣”也可解释为“拜访”、“拜见”。

《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句意为渔人到了郡府,去拜见太守,禀报了如此这般的情况。

【参考译文】很久以前,有一位年长者的儿子,到海中打捞沉香这种木料。

过了一年,才打捞了一车,并把它运回家。

他把沉香木拿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

过了许多天,他都没能卖出去,感到很疲劳厌烦,十分苦恼。

他看到卖木炭的,都很快地将木炭卖了出去,便想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

于是就把沉香木烧成木炭,运到市场卖掉,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

世间上的愚人也是这样。

【阅读训练】1.解释(1)方:才;(2)诣:前往;(3)以:因为(4)故:原因;(5)为:成为;(6)直:同“值”,价值2.翻译:(1)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译文:他就把所有的沉香木烧成了炭,拉到市场上去卖,结果得到不到半车炭的价值。

(2)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译文:世上的愚人也像这样。

3.你从文中得到的启示是: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应有耐心和恒心。

24★岳飞二三事【原文】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①,迎归。

母有痼疾,药饵必亲②。

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③,饰④名姝⑤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⑥,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

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遂绝不饮。

帝初为飞营第⑦,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①求访:寻找。

②药饵(ěr)必亲:一定亲自给母亲喂药。

③交欢:结友。

④饰:打扮。

⑤名姝:有名的女子。

⑥宵旰(gàn ):宵衣旰食,即天不亮起床,天晚了才吃饭歇息,形容终日操劳国事,这里指皇上昼夜烦忧。

⑦营第:建造住宅。

【参考译文】岳飞特别孝顺,她的母亲留在黄河以北,他就派人去寻找他母亲,并且接了回来。

她的母亲有病,经久难愈,岳飞就一定要亲自给母亲喂药。

岳飞的母亲去世,岳飞三天不吃不喝。

家中没有婢女伺候,吴玠一向敬仰岳飞,愿意与他结为好友,将奴婢打扮成美女送给他。

岳飞说:“主上终日为国事操劳,怎能是臣子贪图享乐之时?”岳飞没有接受,将美女送回。

吴阶就更加的敬仰飞了。

岳飞嗜酒,皇帝告诫他:“你等到了河朔,才可以这样酗酒。

”于是从此不再饮酒。

皇帝曾经想要给飞建造一个住宅,岳飞推辞道:“敌人尚未被消灭,怎能能够建立自己的家呢?”有人问:“天下何时才会太平?”岳飞说:“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

”【阅读训练】1.解释(1)至:极,很;(2)遣:派遣;(3)素:一向,向来(4)遗:赠送;(5)绝:戒绝;(6)惜:吝惜2.翻译:敌未灭,何以家为?译文:敌人尚未被消灭,怎能能够建立自己的家呢?3.从文中可以看出岳飞是个什么样的人?答:孝敬、自律、知错就改、以天下为己任25.★和尚敬茶【原文】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

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贵官默然。

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饮已将尽,并无赞语。

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鸽异》)【参考译文】灵隐寺的某个和尚,凭借烹煮茶而得名,对烹茶的工具都精通。

这样以后他储蓄的茶有几种,经常看客人的贵贱来烹茶进献给他;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不会全部拿出来。

一天,有高官到来,那个和尚恭敬地拜见,拿出好茶,和尚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高官希望得到他的称攒,高官默不作声的样子。

和尚感到很困惑,又用最上等的茶叶烹煮进献给他。

高官已经喝完了,并没有称赞。

和尚着急的不能再等待,鞠躬问道:“茶怎么样?”高官拿着茶杯手一抬说:“茶太热。

”【阅读训练】1.解释:(1)以:凭借,因为;(2)及:以及;(3)进:进献;(4)待:等待2.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然所蓄.茶有数等蓄:含蓄B.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恭:通“躬”C.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惑:迷惑不解D.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热:热情答:C(A 储蓄;B 恭敬;D 水的温度高,与“冷”相对。

)3.翻译:(1)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僧人)不会全部拿出来。

(2)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僧人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贵官),希望得到(他的)称赞。

4.概括文中僧人的性格:趋炎附势,攀附权贵,奉承拍马。

5.文末僧人听了贵官的话后的心情应是()A.愉快、满意 B.厌恶、不满C.失望、沮丧 D.仇恨、恼怒答:C26.★★造酒忘米【原文】一人问造酒之法于①酒家。

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②,加二斗水,相参③和,酿七日,便成酒。

”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④水也,乃往诮⑤酒家,谓不传与真法。

酒家曰:“尔第⑥不循⑦我法耳。

”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

”酒家曰:“可有米么?”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⑧米!”噫!并⑨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⑩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

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11!(选自明·江盈科《江盈科集》)【注释】①于:向,从。

②曲:酒曲,酒母,酿酒所用的发酵剂。

③参:通“掺”。

④犹:还,还是。

⑤诮(qiào):责备,讽刺。

⑥第:只是,一定。

⑦循:按照,遵循。

⑧下:状语做动词,放下,放进。

⑨并:连。

⑩于:在。

○11何异于是:跟这个人相比有什么区别。

【参考译文】有一人向一家做酒的人家请教酿酒的方法。

酒家告诉他:“一斗的米,加上一两酒引(酒药子),再加上二斗的水,三样相互掺和,这样过了七天,就变成酒了。

”然而这个人容易忘记,回家后用了二斗水,一两酒引,这样掺和起来做酒了。

过了七天后尝一尝,还跟水差不多,于是就跑过去责怪酒家,说人家不教他真正的酿酒之法,酒家说:“你一定没有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做呀。

”这个人说:“我是按照你说的做的:用二斗水,一两酒引子。

”酒家问他:“米放了没有?”他低下头想了想说“是我忘记放米了!”哎!连酒最基本的东西都忘了,想要自己酿酒却酿不出酒,反而生气怨恨教他方法的人的不好。

当今世上的不少求学的人,忘记去打基础,而想着一步登天,结果什么也学不到,跟这个人有什么区别?【阅读训练】1.解释(1)于:向,从。

(2)犹:还,还是。

(3)往:前去。

(4)尔:你2.翻译:(1)谓不传与真法。

译文:(他)说人家不教他真正的酿酒之法。

(2)何异于是!译文:和这个人相比有什么区别!3.文中隐含的一个成语是:舍本逐末,意思是:比喻做事不从根本上着手,只是在细枝末节上用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