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新型生产经营方式

合集下载

管理学_第十六章_创新的创新职能

管理学_第十六章_创新的创新职能




网上参考资源: 1、/ 2、中国技术创新网 /index.htm 3、/ 4、/ 5、/ 6、/



第二节 创新的特性 一、创新具有高风险性 06.7.27一枚载有18颗卫星的俄罗斯火箭发射 失败坠毁。


一、创新具有高风险性 原因: 1、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投入。 2、信息具有不对称性。 3、创新的利润回报在事先很难估计 。

二、创新具有高回报率
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 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从推广 种植杂交水稻以来,已累计增产稻谷 3500 亿公斤 。
二、创新的过程
寻找机会
提出构想
迅速行动
坚持不懈


1、寻找机会 创新是对原有秩序的破坏。原有秩序之 所以要打破,是因为内部存在着某种不 协调的现象。不协调为创新提供了契机。 其产生的原因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 部的。
外部原因: (1)技术的变化,从而可能影响企业资源的 获取、生产设备和产品的技术水平。 (2)人口的变化,从而可能影响劳动市场的 供给和产品销售市场的需求。 (3)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4)文化与价值观念的转变 从而可能改变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或劳动者对 工作及其报酬的态度。

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学习、引进、开发和应用新技术 并产生经济效益的过程。



技术创新是创新的重要内容
(一)要素创新 1、材料创新 2、设备创新 3、人事创新
(二)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 1、工艺创新 2、生产过程组织创新 (三)产品创新 物质产品创新主要包括品种和结构的创新
(四)技术创新的源泉

《成本会计》教案

《成本会计》教案

《成本会计》教案目录第一章:总论一、成本涵义二、成本分类三、成本会计产生和发展四、成本会计对象和任务五、成本会计职能(环节、内容)六、成本会计工作组织第二章:成本核算基础一、产品成本核算概述二、费用要素和成本项目三、成本核算程序第三章:要素费用的汇集和分配(1) 材料费用的核算(2) 工资费用的核算(3) 折旧费用的核算(4) 其他费用的核算第四章:跨期摊配费用的核算第五章: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第六章:制造费用的核算第七章:损失性费用的核算第八章: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核算第九章:成本计算方法概述第十章:品种法第十一章:分批法第十二章:分步法第十三章:分类法第十四章:定额法第十五章:期间费用的核算第十六章:成本报表第十七章:成本分析第十八章:成本会计的新发展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成本一、成本概念:(一)成本涵义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经济的一个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们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这些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就是成本。

成本的涵义有多种:1、美国会计学会(AAA——America Accounting Academy)1951年提出的《成本概念与标准委员会报告》给成本所下的定义:成本——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以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这个定义有三个含义:第一,成本是一种价值牺牲,这种牺牲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消耗,不仅可以是现金支出,也可以是物资消耗、劳动消耗或是从外部提供的劳务费消耗。

第二,这种价值牺牲是为了一定目的,通常是指由经营目的而衍生的目的。

第三,这种牺牲可以用货币测定,也可以说是可以用货币计量。

2、会计学成本的一般定义:成本——是特定的会计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发生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代价。

具体包括:(1)成本必须发生于某一特定的会计主体,以符合会计主体假设。

(2)成本的发生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

如果成本的发生没有明确的目的,则只能是一种浪费。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

⽣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第⼀章1、⽣产与运作的过程为:投⼊→变换→产出2、⽣产与运作管理的对象:第⼀对象:⽣产运作过程——劳动、价值增值过程;第⼆对象:⽣产运作系统——实现的⼿段。

3、服务的本质特点:服务的⽆形性,不可触性(不可触性越强,⽣产和消费会同时发⽣)(在⼯⼚中⽣产的是化妆品,在商店⾥出售的是希望);⽣产与消费的不可分性;不可储存性;顾客在服务过程中的参与。

4、⽣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问题:产出要素管理、资源要素管理、环境要素管理5、现代⽣产运作管理的新特征:1.⽣产运作管理涵盖的范围越来越⼤;2.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多变化、个性化——⽣产管理⾯临新的挑战;3.信息技术已成为⽣产运作管理的重要⼿段;4.全球化——“全球⽣产运作管理”;5.跨⾏业的集成管理——供应链管理、虚拟企业、战略联盟;6.绿⾊⽣产成为重要的新课题。

6、产出要素管理包括:质量(Quality)—保证和提⾼质量;时间(Delivery time)—适时适量⽣产成本(Cost)—使产品价格既为顾客接受,⼜为企业带来⼀定利润服务(Service)—提供附加和周边服务7、资源要素管理:设施设备管理:保持⾜够、完好和灵活的⽣产运作能⼒物料管理:以最经济的⽅法保证及时充⾜的物料供应⼈⼒资源管理:有效、⾼效地配置和使⽤⼈⼒资源信息管理: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和处理必要的信息第⼆章1、⽣产运作战略制定的影响因素:市场需求与变化;技术进步;供应市场;企业整体经营⽬标与各部门职能战略;其他,过剩⽣产能⼒的利⽤,专利保护等问题。

2、产品组合决策:指根据产品投产后其成本、赢利、市场占有率、竞争能⼒等的变化,对⼀个企业的⽣产品种、⽣产量所做的组合和调整,其中包括新产品的引进、现有产品的改良以及对不同品种的产量的调整的问题。

3、简述企业竞争重点企业根据⾃⼰所处的环境和所提供产品、⽣产运作组织⽅式等⾃⾝条件的特点,可以将竞争重点放在不同⽅⾯,常见的竞争重点有成本——低成本;质量——⾼设计质量、恒定的质量;时间——快速交货、按时交货、产品开发速度;柔性——顾客化产品与服务、产量柔性。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

二、农林复合经营的意义
提高土地利用率 提高单位面积的物质产出和经济效益 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以短养长,以耕代抚,解决育林资金,扩大林业生产
缓解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矛盾 缓解林农争地的矛盾
三、农林复合经营的研究内容
适合林农复合经营的优良树种(品种)的选育 林农复合系统复合增益机理研究 林农复合系统的优化组合 林农复合经营系统实施方案的制定 林农复合经营系统可持续经营技术的研究 林农复合经营系统效益评定
学和系统工程为基本理论,并根据生物学特性进行物种的时空合理搭配, 形成多物种、多层次、多时序、多产业的人工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定义二:国际农林复合经营研究委员会(ICRAF)给林农复合经营下 的定义是:农林复合经营是在同一土地经营单元上,把多年生木本植物 与栽培植物或动物精心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空间或时序的安排以多种方式 配置的一种土地利用制度。这个系统不同组分之间存在生态和经济方面 的联系。
营养结构:植物、草食性动物、食虫性动物、腐食性动物、微生物等
系统结构的合理性与协调性,是优化农林复合模式、提高生态经济社会功能 及效应的关键。
五、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多样性 系统性
复杂性
集约性 稳定性 高效性 可持续性
六、林农复合经营的生态经济学原理
生态学原理
共生互惠原理 生态位原理 界面层原理 边缘效应原理 食物链原理 生态系统原理
第十六章 林农复合经营
本章授课内容
一、农林复合经营的基本概念 二、农林复合经营的意义 三、农林复合经营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
五、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特征
六、农林复合经营的经济生态学原理 七、农林复合经营的模式
八、农林复合经营的规划设计

《管理学》笔记第十六章领导和领导者

《管理学》笔记第十六章领导和领导者

专升本《管理学》笔记第十六章领导和领导者第十六章领导和领导者第一节领导的性质和作用一:领导的含义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1: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 2: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 3: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的目标。

“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的权力基础上的,但是“领导”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上。

因此一个人可能既是管理者也是领导者。

二:领导的作用 1:指挥作用 2:协调作用 3:激励作用具体作用:引导不同职工努力的朝同一目标,协调这些职工在不同时空的贡献,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使他们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保持高昂的积极性。

第二节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一:领导者素质及条件个人品质或特征决定领导效果的关键因素传统的领导特性理论:领导的品质使天生的,与实践无关。

如:伟人说现代特性理论:品质特征是在后天的实践中培养的(一)思想素质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创业精神。

(二)业务素质知识:1:懂得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2:懂得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各项专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3:懂得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本知识,熟知行业发展方向。

4:懂得政治思想工作,心理学和人才学 5:应熟练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

业务技能:1:较强的分析、判断和概念能力。

2:决策能力 3: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能力 4:沟通,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 5: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6:知人善任的能力(三)身体素质二:经济全球化对企业领导指出的新要求建立远景、信息决策、配置资源、有效沟通、激励他人人才培养、承担责任、诚实教育、事业导向、快速学习三:领导集体的构成(一)年龄结构——领导班子的年轻化,是现代企业的客观要求,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二)知识结构——领导班子中不同成员的知识水平构成(三)能力结构——领导的效能不仅与领导者的知识有关,而且与他运用的知识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四)专业结构——领导班子中各位成员的配备应由各种专门的人才组成,形成一个合理的专业结构,从总体上强化这个班子的专业力量第三节领导方式及其理论一: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1:专权型领导——领导者个人决定一切,布置下属执行2:民主型领导——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量,集思广益,然后决策。

江苏智能制造项目申报材料(17)

江苏智能制造项目申报材料(17)

报告说明智能制造代表着先进制造技术与信息化的融合,尽管概念提出至今仅30年的时间,但智能制造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上世纪中叶,其发展与演进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从上世纪中叶到90年代中期的数字化制造,以计算、通讯和控制应用为主要特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发展至今的网络化制造,伴随着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应用,先进制造进入了以万物互联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化阶段;当前,在大数据、云计算、机器视觉等技术突飞猛进的基础上,人工智能逐渐融入制造领域,先进制造开始步入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制造阶段。

但受限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应用尚未成熟,目前的“智能制造”还远未达到“自适应、自决策、自执行”的完全智能化阶段,智能化制造仍是未来的主要发展目标。

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9902.8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037.6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17%;建设期利息185.1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7%;流动资金1680.0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97%。

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204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6827.60万元,净利润2607.67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8.85%,财务净现值3823.16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17年。

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通过分析,该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

从发展来看公司将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改变工艺条件以高附加值的产品代替目前产品的产业结构。

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

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

中国智能制造市场空间广阔。

2017年全球智能制造市场规模达到153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1.9%,2020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2137亿美元。

中国智能制造市场规模增速高于20%,大于全球市场整体增速,2018年中国智能制造市场规模为1560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2380亿元。

自考《刑法学》第十六章串讲笔记

自考《刑法学》第十六章串讲笔记

第⼗六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关于⽣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共性问题 1、构成要件不同 1)数额犯(1个),⽣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2)⾏为犯(1个),⽣产、销售有毒、有害⾷品罪。

3)危险犯(3个),⽣产、销售假药罪;⽣产、销售不符合卫⽣标准的⾷品罪;⽣产、销售不符合医疗标准的医疗器械罪。

4)结果犯(4个):⽣产、销售劣药罪;⽣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器材罪;⽣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罪;⽣产、销售不符合卫⽣标准的化妆品罪,以造成⼈⾝或财产危害结果为要件。

2、各条之间的关系是法条竞合的关系:认定 (1)只构成第140条之罪。

⾏为⼈⽣产销售伪劣产品达到第140条之罪数量标准的,即销售⾦额在5万元以上的;或者当场查获的伪劣产品价值15万元以上。

构成第140条之伪劣产品罪。

例如⽣产、销售劣药,卖了500万元,但是没有造成⼈体损害的结果,只能构成⽣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不能构成⽣产销售劣药罪。

因为⽣产销售劣药罪要求造成损害⼈体健康的后果才构成犯罪。

(2)只构成某⼀特殊的伪劣产品罪。

⾏为⼈⽣产销售第141条-第148条规定之伪劣产品,发⽣危险或者结果但未达到第140条之罪数量标准的,只能按第141条-第148条之罪定罪处罚。

例如,例如⽣产、销售假药,卖了2万元,但是⾜以危害⼈体健康的,构成⽣产销售假药罪,但是不构成⽣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3)⾏为同时构成第140条之罪和第141条-第148条之罪。

⾏为⼈⽣产销售伪劣产品既达到第140条之罪的数量标准,⼜发⽣了危险或者结果具备第141条-第148条之罪构成的,出现⼀⾏为犯数法条的情况。

例如⾏为⼈⽣产销售假药罪,销售额达到5万元以上,同时⼜⾜以危害⼈体健康的,同时触犯第140条之⽣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第141条之⽣产销售假药罪。

再如⾏为⼈⽣产销售劣药,销售额达到5万元以上,同时造成危害⼈体健康结果的,同时触犯第140条之⽣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第142条之⽣产销售劣药罪。

第十六章 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 (4)

第十六章 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 (4)

第三节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及基本方法四、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教材例16-17】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产品,本月完工300件,月末在产品40件,甲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期生产费用总额147 500元,其中直接材料71 400元,直接人工25 600元,制造费用为50 500元。

原材料在开工时一次投入,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为50%。

按约当产量比例法计算分配如下:①在产品约当产量的计算:约当产量=40×50%=20(件)②直接材料的分配:直接材料分配率=71 400÷(300+40)=210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40×210=8 400(元)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300×210=63 000(元)③直接人工的分配:直接人工分配率=25 600÷(300+20)=80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20×80=1 600(元)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300×80=24 000(元)④制造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分配率=50 500÷(300+20)=157.8125在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20×157.8125=3 156.25(元)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300×157.8125=47 343.75(元)⑤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月末在产品总成本=8 400+1 600+3 156.25+13 156.25(元)完工产品总成本=6 300+24 000+47 343.75=134 343.75(元)(4)完工程度的计算一般是根据月末在产品的数量,用技术测定或其他方法来计算在产品的完工程度。

如果企业具备较健全的产品工时定额资料,也可以按每道工序累计单位工时定额计算在该工序的在产品完工程度,计算公式为:前工序累计工时定额+本工序工时定额×50%产品完工率= ×100%单位产品工时定额【例题】A产品有关资料如下:本月完工产品产量350件,材料在开始生产时一次投入,其他成本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

管理学原理 第十六章 组织创新

管理学原理 第十六章 组织创新

16.2.2 业务流程重组的关键成功因素
16.2.3 业务流程重组融合的趋势
16.2.1 业务流程重组的特征和作用
1. 业务流程的特征
(1) 本性的改变。
(2) 基于流程的组织形式 (3) 具有潜在的利益。 (4) 面向顾客 (5) 信息技术担任重要角色。
(6) 高风险性。
第十六章、组织创新
主 讲:
结构简明与体系完整相结合 传统知识与现代理论相结合 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相结合
第16章
组织创新
16.1组织创新 16.2业务流程重组 16.3 学习型组织
结构简明与体系完整相结合 传统知识与现代理论相结合 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相结合
教学要求
了解组织创新的涵义和基本原则、组织 创新的影响因素、作用和内容 ; 理解业务流程重组的作用、业务流程重 组的关键成功因素 ; 理解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和特征、学习型 组织的策划
2)分权制 首先,我国企业面临着规模扩大、市场竞争加 剧、竞争核心环节向研发和营销转移、环境动荡 性增加以及人员成长需求增强等趋势 相对与西方企业而言,我国企业的分权基础能 力普遍较弱,这是造成我国企业实施分权代价过 高的根本原因。
16.2业务流程重组
16.2.1 业务流程重组的特征和作用
购进面料 发工厂生产 收购服装 出口
由于服装的规格、品种、式样多,每笔合同有节余导致库存积压 面料达到6000万元。 公司与生产厂 订合同 生产厂 自行购布 按合同收购 服装出口
再造后节省仓储费用,退货率降低,质量提高,双方风险共担。
3、流程再造的作用与意义:
• (1)提高顾客满意度。再造是为了适应变化, 但其直接驱动力量是更好更快地满足顾客需求。 •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时间”成了稀缺资源,节 省时间、快速服务成为企业争取客户的有效手段。

第四编 科学技术与社会第十六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

第四编 科学技术与社会第十六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

第四编科学技术与社会第十六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教学内容:1.知道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要素的关系。

2.知道科学技术成果转化。

3.知道科学技术与技术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4.了解日本与亚洲四小龙的发展特点。

5.了解兴起的知识经济。

教学过程: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要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

”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

社会生产力是人们发行自然的能力。

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

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

生产力主要有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包括自然物经劳动加工后的原材料)。

显然,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掌握,便成为劳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就成为物质的生产力。

管理也是生产力。

现代科学为生产管理提供了崭新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使生产力诸要素更有效地组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劳动者是在社会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作为生产力构成要素的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不仅取决于体力的大小,更取决于智力的高低。

劳动者的体力从古到今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但劳动者的智力(经验、知识、智商和各种技能技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大幅度的增长和提高。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情况】一、课程代码:030137二、课程类别及性质:工商管理专业必修课三、课程学时学分:54学时(教学:54 实践:0)3学分四、教学对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五、课程教材:《生产与运作管理》、陈荣秋、马士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六、开设系(部):工商管理系七、先修课:管理学、市场营销、运筹学、物流管理、质量管理【教学目】随着企业生产管理实践丰富以及对于生产理论深入探讨,生产与运作管理逐步成为较为完整体系。

本课程讲述基本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

内容包括生产运作基本概念、生产运作系统设计、运行、维护与改进等方面,介绍有关企业物质资料生产和劳务提供基本管理理论和方法,以及先进生产方式在生产实践中运用。

在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生产理论并掌握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过程,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基础知识,了解及掌握MRP、JIT、ERP等先进生产方式。

坚持理论与案例教学并重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传统生产与运作基本理论与方法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科最新发展,结合案例和讨论使学生熟练掌握生产与运作方法,帮助学生树立系统管理观念和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基本概念(3学时)第一节社会组织基本职能基本要求:理解社会组织概念,社会组织基本职能,服务业兴起基本原因,理解生产概念并且了解生产概念扩展,掌握生产运作管理概念。

重点:社会组织基本职能,生产运作管理;第二节生产运作分类基本要求:理解生产运作两种基本分类:掌握制造性生产与服务性生产基本特征。

重点:制造性生产与服务性生产基本特征第三节生产运作类型基本要求:了解生产类型划分类型,理解不同生产类型特征,掌握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类型效率途径。

重点:不同生产类型特征;难点: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类型效率途径第四节能力与需求匹配基本要求:理解供需链概念,供需链瓶颈及其对生产运作管理影响,掌握如何使生产运作能力适应需求变化,了解理想供需关系:准时生产。

宏观经济学第十六章第三部分

宏观经济学第十六章第三部分

证券发行方式可以是公募(如我国新股票上网 发行),也可以是私募,即向特定的投资者发 行。无论是哪种方式发行,都要具备一定条件, 经一定主管机构审查批准,按一定程序办理。 其发行价格,可以有平价(按票面金额)发行、 溢价(发行价高于票面价)发行、折价(发行 价低于票面价)发行等多种。其中,股票发行 价与债券发行价的定价方式还有些差别。
财务处理不同。公司或政府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是公司或政 府的负债,公司支付的债息作为成本支出,而公司发行股票 筹集的资金是公司的资产,股息红利都属利润分配。
收益风险不同。债券收益 率事先确定,较稳定,而 股票收益由企业经营状况 和其他一些因素决定,风 险高于债券。
股票和债券都可以按不同 标准加以各式各样分类。 股票有普通股票、优先股 票等不同种类;债券有长 期债券、短期债券等种类 的差别。
证券投资是一种风险投资。这里的风险是指投资者达不到预期收 益或遭受各种损失的可能性。这种风险可分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 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是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变动而影响所有证券收益的 风险。
市场风险
证券价格指数从低点持续稳定上升的趋势称多头市场即牛市, 指数从高点持续下跌的趋势称空头市场即熊市。指数既不持续 上升也不持续下跌,而是在某一水平上作幅度不大的上下来回 变动称盘整。牛熊交替的决定因素很多。投资者要根据自己对 多种因素的考虑,选择好投资与退出的恰当时机,于空头市场 来临前卖出,于多头市场来临前买进。
01 第四节 资本证券市场
02
股票和债券的基本概念
股票和债券都是证券。广义的证券包 括商品证券(如提货单、购物券等)、 货币证券(如支票、商业票据等)以 及资本证券(如股票、债券等)。狭 义的证券仅指资本证券,它是代表对 一定资本所有权和收益权的投资凭证。 尽管股票和债券都属资本证券,对购 买者来说,都是投资工具,但二者还 有重大差别。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引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革,人类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着重探讨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中关于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内容。

我们将从工业革命的影响、新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方式以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营方式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是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出现的重要先决条件。

在工业革命之前,人们主要以手工劳动和农业生产为主,生产效率低下,生活水平也较为贫困。

但是随着蒸汽机、纺织机等新技术的出现,机器取代人工成为生产的主要力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人们开始追求劳动分工和规模化生产,这为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新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方式机器化和自动化生产在工业革命后的新时代,随着机器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机器化生产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

机器取代了人的劳动力,在工厂中大规模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自动化技术的引入使得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分工和流水线随着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兴起,人们开始将生产过程分割成不同的步骤,并由不同的工人负责各个单一的环节,即分工劳动。

分工加上流水线的运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有序。

分工和流水线的使用,使得产品能够以大规模、高速、低成本地生产。

大规模生产与大规模消费新的生产方式带来了大规模生产,而大规模生产又催生了大规模消费。

通过分工生产和流水线等技术手段,产品能够以更快、更低成本的方式生产,使得人们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大量的商品。

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也逐渐扩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新经营方式电子商务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电子商务成为新时代的经营方式之一。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可以实现线上交易,并且不受地域限制。

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商品和服务更加便捷地传播和交流,为商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是互联网时代催生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

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名词解释

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名词解释

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名词解释1. 水稻套种水稻套种是指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在一片田地中同时种植两种或多种不同作物的经营方式。

通过水稻套种,农民可以利用不同作物的生长特性和资源需求,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

同时,套种还能改善土壤质量,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种植结构调整种植结构调整是指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和农业资源的优势,调整种植的作物种类和比例的经营方式。

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合理选择作物,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并减少农产品过剩和价格波动的风险。

3. 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指将传统的小规模农业生产转变为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方式的经营方式。

农业产业化通过整合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农业产业化也有助于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 农村合作社农村合作社是指在农村地区组织成立的农民自愿参加、自愿退出的经济组织。

农村合作社通过资本、技术和市场的整合,帮助农民提高生产、经营和销售能力,实现农产品的统一采购、加工和销售。

农村合作社在提升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和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 精准农业精准农业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精确的农业管理手段,对农田作物、养殖动物进行精确监测、精确调控和精确管理的经营方式。

通过精准农业,农民可以根据农田和作物的不同需求,科学施肥、精确灌溉、精细喷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6. 农产品溯源农产品溯源是指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信息记录和追踪,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并提供消费者可追溯信息的经营方式。

农产品溯源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来源,增强对农产品的信任感,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同时,农产品溯源也有助于追溯食品安全问题,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什么意思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什么意思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什么意思引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指农业生产者通过组织和调动生产要素,采取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农业生产的方式和方法。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农业生产者的收入水平,以及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本文将介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含义、主要类型以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含义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指农业生产者在生产农产品时,采用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营方法。

它包括土地利用方式、生产组织形式、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等方面。

农业经营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

主要类型1. 家庭自给自足型家庭自给自足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指农民在自己的农田中,根据家庭成员的需求,生产所需的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

这种经营方式以自给自足为目的,一般不追求市场收益。

2. 商品经营型商品经营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指农民根据市场需求,有计划地生产农产品,并通过市场销售获取经济利益。

这种经营方式注重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追求高产量和高质量,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3. 合作经营型合作经营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指通过农民合作组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形式,共同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合作经营可以集中土地资源和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

4. 专业合作型专业合作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指由专业的农业企业或农业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和管理农业生产活动。

这种经营方式通常依托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大规模组织生产,实现产业集约化和标准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5. 农业产业化经营型农业产业化经营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指农业生产者通过与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等合作,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完整化运作。

这种经营方式可以实现农产品价值的最大化,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影响因素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土地、气候、水资源等。

第十六章 养殖业生产管理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PPT课件

第十六章  养殖业生产管理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PPT课件

专业化养殖场生产管理
专业化养猪场生产管理
仔猪选留 饲料利用 猪的饲养管理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三版)
第16章 养殖业生产管理
专业化养殖场生产管理
专业化养鸡场生产管理
养鸡场的种类 Leabharlann 养管理方式 养鸡场环境的控制 疫病防治 养鸡生产的周转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三版)
第16章 养殖业生产管理
饲养管理与规范
规范饲料管理制度 重视引进和改良品种 实行标准化生产运作 适度扩大饲养规模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三版)
养殖业生产计划
家畜生产计划
畜群分娩计划 畜群周转计划 畜产品产量计划 饲料供应计划
第16章 养殖业生产管理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三版)
第16章 养殖业生产管理
养殖业生产计划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三版)
第16章 养殖业生产管理
养殖业生产管理的特点
养殖业的生产任务
确定生产结构 建立饲料基地 提供优质产品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三版)
第16章 养殖业生产管理
养殖业生产管理的特点
养殖业的生产组织与管理
饲料组织与利用
广开饲料来源 做好饲料供需平衡 合理利用饲料资源
家禽生产计划
雏鸡孵化计划 鸡群周转计划 产品生产计划 作业生产记录与收支月报记录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三版)
养殖业生产计划
渔场生产计划
养殖计划 成鱼产量计划 鱼苗和鱼种繁育计划 饵料和物资购置计划 捕捞计划 加工运销计划
第16章 养殖业生产管理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三版)
第16章 养殖业生产管理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三版)
第16章 养殖业生产管理
养殖业生产管理的特点

农业生产经营

农业生产经营

农业生产经营农业生产经营是指农民或农业企业进行农业生产的经营活动。

农业生产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经济活动之一,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村经济的支柱。

农业生产经营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食物和农产品的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食品和农产品,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居民的生活需求。

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农民和农业企业需要预测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作物种植和养殖品种、管理土壤和水源、采取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措施、进行农产品的收购和销售等环节。

农业生产经营需要掌握农业科学知识和技术,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计划,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益。

农业生产经营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农业经济和市场营销等。

农民和农业企业需要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农业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

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收益和经济效益。

农业生产经营还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会对土壤、水源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农民和农业企业需要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经营也要积极采取农业生态工程和绿色农业措施,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农业生产经营还需要关注农民的收入和生活待遇。

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他们的劳动和付出是农业生产能否成功的关键。

因此,农民的收入待遇和社会地位是农业生产经营中重要的问题。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农业生产经营的支持力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总之,农业生产经营是农民和农业企业为满足人们食品和农产品需求,进行的一项重要经济活动。

农业生产经营需要掌握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待遇。

只有这样,农业生产经营才能稳步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需要专 门技能

多技能 低
三种生产方式的比较(续2)
手工生产 大量生产 精细生产
方式
方式
方式
制造成本


更低
产品质量


更高
权力与 责任分配
分散
集中
分散
第二节 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 和主要方法
制造技术的组成: 生产工艺技术(固有技术) 生产管理技术
第二节 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 和主要方法
JIT生产方式作为一种在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条件下, 高质量、低消耗地进行生产的方式,是在实践中摸索、创 造出来的。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石油危机以后,市场环境 发生巨大变化,许多传统生产方式的弱点日渐明显。从此, 采用JIT生产方式的丰田汽车公司的经营绩效与其它汽车 制造企业的经营绩效开始拉开距离,JIT生产方式的优势 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表2-1 传统生产方式与JIT生产方式的比较
传统生产方式
JIT生产方式
控制系统 物流状况
推进式 上游加工,下游接收
拉动式 下游向上游提出要求
信息流状况
工序与计划部门之间 工序与工序之间
物流与信息流的联 系
控制结果
分隔
结合
容易造成中间产品的积 真正做到“适时、适量、适物” 压
第一节 生产方式的演变过程
一、现代化大生产的开始—— 大量生产方式
二、JIT生产方式 三、精益生产方式 四、敏捷制造
第一节 生产方式的演变过程
一、现代化大生产的开始—— 大量生产方式
特征: 产品开发阶段 生产阶段 完成阶段
第一节 生产方式的演变过程
二、JIT生产方式 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
生产需要的产品
三种生产方式的比较
产品特 点
手工生产 方式
完全按 顾客要求
大量生产 方式
精细生产 方式
标准化, 品种单一
品种规格多
样化,系列 化
分工与 粗略、 丰富 细致、简单 较粗、丰富

三种生产方式的比较(续1)
手工生产 大量生产 精细生产
方式
方式
方式
操作工人 库存水平
懂设计制 造
具有高操 作技艺
第十六章 新型生产经营方式
章节框架
第一节 生产方式的演变过程 第二节 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第三节 精益生产的本职内容及其普遍意义 第四节 敏捷制造
学习重点
JIT生产方式
什么是JIT生产方式
JIT生产方式的诞生 JIT(Just In Time)生产方式是丰田汽车公
司在逐步扩大其生产规模、确立规模生产体制的过程中诞 生和发展起来的。以丰田汽车公司的大野耐一等人为代表 的JIT生产方式的创造者一开始就意识到需要采取一种更 能灵活适应市场需求,尽快提高竞争力的生产方式。
什么是JIT生产方式
JIT生产方式介绍
2.拉动式生产方式的定义 拉动式生产方式是由市场需求信息决定产
品的组装,然后由产品组装来推动零件的 加工。每一道工序、每一个车间分别向它 的前一道工序或上游车间提出需求和工作 指令,上一道工序和上游车间完全按照这 些指令来进行生产。
什么是JIT生产方式
什么是JIT生产方式
JIT生产方式的含义与特点
1.JIT生产方式的含义 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可用现在已经广为流传的
一句话来概括,即“只在需要时,按需要的量, 生产所需的产品”,这也就是justin ti me一词所要表达的本来含义。这种生产方式的 核心是追求一种零库存、零浪费、零不良、零故 障、零灾害、零停滞的较为完美的生产系统,并 为此开发了包括看板在内的一系列具体方法,逐 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体系。
什么是JIT生产方式
2.JIT生产方式的特点
JIT生产方式的特点是零库存,并能够快速 的应对市场的变化。如图1-3所示,JIT生 产方式要做到用一半的人员和生产周期、 一半的场地和产品开发时间、一半的投资 和少得多的库存,生产出品质更高、品种 更为丰富的产品。
什么是JIT生产方式
2.JIT生产方式的特点
一、JIT生产方式的目标和方法体系
(三)实现适时适量生产的具体手法 1、生产同步化 重要理解:后工序领取 2、生产均衡化 两种方式:专用设备通用化、标准作业 3、实现适时适量生产的管理工具 重点掌握:看板
二、JIT生产方式中的生产计划 与控制
(一)JIT生产方式中生产计划的特点 1、生产指令的投产顺序下达到最后
一、JIT生产方式的目标和方法体系
(一)JIT生产方式的目标
排除浪费——降低成本——获取利润
一、JIT生产方式的目标和方法体系
(二) 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方法 1、适时适量生产——按销生产
与传统的大量生产相区别 2、弹性配置作业人数——少人化
与传统的定员制相区别 3、质量保证——自动化
两个方面的理解: 设备运行机制、管理机制
传统生产方式与JIT生产方式的比较
传统的生产方式采用“推进式”控制系统,容易造成中间产品的积压, 而JIT生产方式采用“拉动式”控制系统,能使物流和信息流有机的结 合起来,避免人为的浪费。因此,JIT生产方式与传统生产方式有很大 的区别,如表2-1所示,只有“拉动式”系统才能真正做到“适时、适 量、适物”的生产。
什么是JIT生产方式
JIT生产方式介绍
1.JIT生产方式的特点 JIT生产方式采用的是拉动式的控制系统,生产计
划部门只需要把生产计划下达到最后一道工序, 最后一道工序对其上游工序提出所需物料的要求, 上游工序根据要求生产,通过这样的拉动一直延 续到采购部门。 JIT生产方式的好处就在于真正实现了信息流与物 流的结合,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不会产生多余的中 间产品,也不会出现等待、拖延等浪费。因此, JIT生产方式能够真正做到“适时、适量、适物” 的生产,节约产品的生产成本,最终产生经济效 益。
图 JIT生产方式的显著特点
什么是JIT生产方式
JIT生产方式的考虑方法
JIT生产方式考虑的方法是将其看作一个理 想的生产方式,不断地追求零库存,零库 存可以无限接近,但永远也达不到。这样, 就可以不断地降低库存,对所暴露出的一 些问题进行改进。经过如此周而复始的优 化,将库存降低到最低水平。另外,JIT是 一个不断改进的动态过程,不是一朝一夕 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企业不断的持续改善 才能达到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