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平叛噶尔丹叛乱的时间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三战噶尔丹的故事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三战噶尔丹的故事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三战噶尔丹的故事康熙帝刚与沙皇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安定了中国北部与东北部的边疆后,又遇到西部蒙古族部落的首领噶尔丹反叛的挑战。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中国古代战争故事-三战噶尔丹的故事。

三战噶尔丹明末清初,中国北方的蒙古族分为三大部分:漠南蒙古,居住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一带,早就归顺清朝;漠北蒙古,又称喀尔喀蒙古,居住在今蒙古国一带;漠西蒙古,又称厄鲁特蒙古,也就是明代蒙古族的瓦剌部落,生活在天山以北地区。

这两大蒙古部落也先后归顺清朝。

但在漠西蒙古中有个准噶尔部落,在今新疆伊犁草原地区。

噶尔丹是准噶尔部落的首领,非常强悍。

他取得准噶尔部落的大权后,受到沙皇俄国的唆使,就开始向外扩张、掠夺。

漠西蒙古先被他征服,接着他又进攻漠北蒙古。

漠北蒙古打不过噶尔丹,几十万百姓南下,躲到漠南蒙古,请求清朝保护。

康熙帝一面安抚、救济逃难的灾民,一面派人前往噶尔丹军营,要求他立即退兵,并将所侵占的漠北蒙古的土地、牛羊,统统归还主人。

噶尔丹野心极大,本来就想打到北京,哪听得进康熙帝的劝阻,便策动大军向东杀来。

康熙帝决心严厉惩罚噶尔丹。

公元1690年,他亲率大军西征。

左路清军由抚远大将军福全统领,出古北口,右路清军由安北大将军常宁率领,出喜峰口。

左路军先与噶尔丹交手,吃了败仗,不得不后撤。

噶尔丹因此更加轻视清军,向南猛攻,一直打到乌兰布通(在今内蒙古昭乌达盟),离北京只有七百里。

他狂妄地叫嚷,要打到北京去。

康熙帝下令右路军停止后撤,迅速会合左路军,在乌兰布通迎战噶尔丹。

噶尔丹将他的大军布阵在一座大山下,一边有河流,一边有树林。

他将一万多匹骆驼,围成圆阵,捆住四脚躺下,不能移动。

驼背上绑着木箱,蒙上湿毛毡,士兵们则躲在驼阵后发炮射箭,称为驼城。

清军先用大炮向驼城中段轰击。

猛烈的炮火,将骆驼炸得血肉横飞,驼阵撕开很大的口子,正面的清军步骑兵随后发起勇猛的冲锋,另一支清军则从驼城背后夹攻。

噶尔丹的叛军,被打得丢盔卸甲,尸横遍野,狼狈逃窜。

康熙皇帝亲自带兵出征,平定叛乱葛尔丹,轻松获得胜利

康熙皇帝亲自带兵出征,平定叛乱葛尔丹,轻松获得胜利

康熙皇帝亲自带兵出征,平定叛乱葛尔丹,轻松获得胜利康熙执政期间,我国北部蒙古噶尔部落的势力不断强大起来,特别是当葛尔丹上台后,他个性张扬,不断打其他部落。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部落竟然敢如此猖狂呢?还不是后面的大山依靠,蒙古和沙皇俄国相接壤,所以俄国告诉葛尔丹,你尽管放心去做,有什么事我替你担着,需要什么尽管给我说就行了。

葛尔丹有了这样的后台支持,也是天不怕地不怕了。

所以他前前后后打败了蒙古地区的各个部落,他还不满意,准备南下和清朝政府抗衡。

1688年,喀尔喀部落被葛尔丹打的落荒而逃,没办法,他们只能求助于清朝政府给他们做主,清朝政府也不能眼睁睁看自己的下属被欺负呀。

最开始,康熙只是给葛尔丹发出警告声,让他立马停止对喀尔喀和其他部落的侵略,但是正在势头上的葛尔丹哪会听他的话,一路征战直逼清朝政府的领地。

康熙发怒了,既然给你警告你不听,那就不要怪我了,你要打,那就来嘛,难道我一个泱泱大国还怕你一个小小的部落不成。

于是,康熙亲自上阵,兵分两路挥师北上准备夹击葛尔丹。

刚开始的时候,右路军出师不利,被葛尔丹打败,葛尔丹自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就趁着这个势头一路南下,准备一路征战到底。

带领左军的康熙收到消息后,立马挥师南下去和右路军汇合合力攻打葛尔丹。

清朝的两路军队在马兰布地区汇合,隔着河道排兵布阵,葛尔丹军队排了一个驼阵,意思就是军队像骆驼一样蜿蜒曲折,有利于进攻。

康熙在河的对面看到这种情况,立即命令火铳手用火攻,先打乱他们的阵角,等到驼阵断成两截的时候,再派大部队渡河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葛尔丹部落仓皇而逃。

葛尔丹战败后仍然不死心,他想召集残余队伍再一次东山再起,看样子是不到黄河心不死,而此时的康熙,知道葛尔丹的性格,怕他再一次来犯,于是加强边疆的防守,又命令人大量训练火铳手,做好随时应战的准备。

后来,清朝政府召集葛尔丹开会,商讨两军之间的协议,但是葛尔丹是铁了心要和清朝政府作对,所以他抗命不遵,冥顽不灵。

继续发兵攻打喀尔喀,喀尔喀的首领又再次求助于清廷,康熙事先做好打算,准备诱惑葛尔丹部落南下之后将他们一举歼灭。

中考历史新疆地方史知识点对照

中考历史新疆地方史知识点对照

中考历史新疆地方史知识点对照中考历史新疆地方史知识点对照一、汉代西域1、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没有达到)结果:他以汉使身份与西域各国交往,扩大了汉朝的影响,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第二次: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遣目的:劝乌孙东归故地,与汉夹击匈奴结果:未达到目的,但却进一步密切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并导致后来乌孙与汉的联姻。

2、乌孙与汉联姻联姻:昆莫猎骄靡聘娶汉朝细君公主为妻;昆莫军须靡又聘娶汉朝解忧公主为妻作用:这种联姻对密切西域各国与汉朝的关系、促进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后来汉朝统一西域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3、西域都护府的建立:公元前60年建立:汉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统辖南北二道各地,都护府设在乌垒台(今轮台东北)性质:西域都护府是汉朝中央政府在西域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构意义: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汉朝版图,成为我们统一国家的多民族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

4、班超在西域公元73年,东汉政府进军天山东部,并派班超出使西域;74年,东汉政府重设西域都护府,恢复对西域的统治;91年,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东汉,这是我国同欧洲国家第一次友好往来。

5、汉朝治理西域的措施⑴派遣官吏,设置统治机构;⑵册封地方首领,颁发印绶;⑶屯田;⑷修筑城垒和烽燧台。

6、经济与文化的交流⑴农业方面:西域→中原:①农作物品种的苜蓿、胡麻、胡豆(蚕豆)、大蒜、葱、芫荽、石榴、核桃等,丰富了内地各族人民的经济生活;②西域的良种马,成为军事、交通运输的重要工具,既壮大了汉朝的军事力量,又促进了内地经济特别是养马事业的发展。

中原→西域:先进的农具和耕作、开渠、凿井等技术,促进了西域农业生产的发展⑵手工业方面:西域→中原:毛纺织业发达,毡、毯等毛织品深受中原人民的喜爱中原→西域:先进的冶炼、铸造等手工业技术,促进西域手工业生产的发展⑶文化方面:西域→中原:①乐器如竖箜篌、琵琶、唢呐等,丰富了中原人民的文化生活②西汉末年,印度佛教经西域传入中原中原→西域:汉朝的礼仪、制度、服装、建筑等,对西域有很大影响各族人民相互学习语言、文字,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交往⑷“丝绸之路”的形成:汉朝统一西域后,我国同西方的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平定准噶尔简介

平定准噶尔简介

平定准噶尔简介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统一西北地区与准噶尔贵族进行的多次战争,在清代文献中通称为平定准噶尔。

这次战争,迭经三朝,历时70年,最终弭叛息乱,取得了完全胜利。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平定准噶尔简介,希望你喜欢。

平定准噶尔分析中文名称:平定准噶尔参战部队:清朝、准噶尔贵族战争结果:清朝最终胜利,平定西北。

时间:1690年—1757年地点:中国西北人物:康熙雍正乾隆平定准噶尔详情康熙时期到噶尔丹执政时,在吞并了新疆境内的杜尔伯特和原隶属于土尔扈特的辉特部后,进占青海的和硕特部,又攻占了南疆维吾尔族聚居的诸城。

随着准噶尔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噶尔丹分裂割据的野心愈益膨胀。

此时,正是沙皇俄国疯狂向外扩张的时期,为达到侵略中国西北边疆的罪恶目的,对噶尔丹进行拉拢利诱。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底,沙俄参加中俄边界谈判的全权代表戈洛文,在伊尔库茨克专门接见了噶尔丹的代表,阴谋策动噶尔丹叛乱,支持他进攻喀尔喀蒙古。

在沙皇俄国的唆使下,噶尔丹终于率兵进攻喀尔喀蒙古,发动了一场旨在分裂祖国的叛乱。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尔丹亲率骑兵3万自伊犁东进,越过杭爱山,进攻喀尔喀,占领整个喀尔喀地区。

喀尔喀三部首领仓皇率众数十万分路东奔,逃往漠南乌珠穆沁(今内蒙古乌珠穆沁旗)一带,向清廷告急,请求保护。

康熙一面把他们安置在科尔沁(今内蒙古科尔沁旗)放牧,一面责令噶尔丹罢兵西归。

但噶尔丹气焰嚣张,置之不理,反而率兵乘势南下,深入乌珠穆沁境内。

对于噶尔丹的猖狂南犯,康熙一面下令就地征集兵马,严行防堵,一面调兵遣将,准备北上迎击。

雍正时期康熙逝世后,雍正继续坚持平定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的斗争。

雍正五年(1727年)冬,策妄阿拉布坦死,其子噶尔丹策零继位后,在沙俄支持下,继续进行叛乱活动。

从雍正六年以后,清朝多次出兵平定噶尔丹策零叛军。

光显寺之战在和通泊之战中大败清军后,遣部将大、小策零敦多布率兵2.6万东攻喀尔喀蒙古。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本课主要讲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对西藏、新疆的管辖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文化的交流,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今天祖国的伟大基业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缔造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1、列举清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措施。

了解清初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和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2、认清清初民族政策刚柔并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识读并绘制“清朝前期疆域图”,结合课文内容,按照地理方位说出清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文图结合,灵活处理学习材料;2、通过回答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清初以及之前历代王朝加强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管辖的史实,感受我们祖先开拓边疆地区的艰难历程,从而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团结和统一。

【教学重点】“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与“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教学难点】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所涉及的区域广,空间跨度大,初一学生相应的地理知识准备不足,学生按照地理方位说出清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比较难。

多媒体课件、挂图等【导入新课】复习巩固:1、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哪个朝代?---秦朝2、中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是哪个朝代?---元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如果你是清朝的统治者,你会采取怎样的统治方式呢?【进入新课】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清军入关又称入关战争,是指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中国东北以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政权清朝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京师(今中国北京)开始成为统治中国的中央政府的历史事件。

广义上是指1644年清军入关后镇压农民军、消灭南明诸政权等汉族反抗武装的一系列由北至南的统一中国的战争。

它标志着清朝在全中国统治的开始。

清朝的统治:清朝统治者进人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

什么是平定准噶尔?平定准噶尔的起因是什么?

什么是平定准噶尔?平定准噶尔的起因是什么?

什么是平定准噶尔?平定准噶尔的起因是什么?本文导读:1635年10月卫拉特蒙古(新疆)的盟主固始汗遣使归顺后金(清朝前身),他去青藏高原发展时把和硕特首领兼卫拉特盟主的位子交予大侄子鄂齐尔图汗,1675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派兵击败盟主鄂齐尔图汗,把卫拉特诸部的松散联盟变为准噶尔控制的政权而建立准噶尔汗国,四处征讨,并攻打归附了清朝的喀尔喀蒙古(现外蒙古),导致康熙皇帝三征噶尔丹。

噶尔丹死在外蒙古附近的北方,其大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取得准噶尔部的政权,并且与清朝对抗。

阿睦尔撒纳开始归附清朝,后来又反复,最终被消灭。

背景蒙古族诸支明末清初,中国北方的蒙古族分为三大支:在今内蒙古地区的是漠南蒙古,在原外蒙古一带的是漠北喀尔喀蒙古,游牧于天山以北一带的是漠西厄鲁特蒙古。

厄鲁特在明朝史籍里称卫拉特,两个概念不同:厄鲁特是进入西域的卫拉特,而卫拉特在不同时期的地域不同。

卫拉特诸部厄鲁特蒙古主要是五大部,土尔扈特部离开后是四大部。

土尔扈特部原游牧于塔尔巴哈台附近的雅尔地区﹐17世纪30年代﹐其部首领和鄂尔勒克因与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浑台吉不合﹐遂率其所部及部分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牧民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地区。

留下的四大部:杜尔伯特部牧于额尔齐斯河中游右岸至伊希姆河上游;和硕特部以塔尔巴哈台和伊犁为中心,牧于额尔齐斯河上游至巴尔喀什湖,南至乌鲁木齐、天山,西至吹河流域的广阔地区(后来一部分随固始汗去青藏高原发展);准噶尔部(绰罗斯部)位于和硕特部之东,以和布克沙里为中心,北至额尔齐斯河上游左岸,东至阿尔泰,南至准噶尔盆地;辉特部牧于裕勒都斯河流域。

卫拉特联盟清朝后期的西域卫拉特有松散的联盟,卫拉特是成吉思汗时期北方民族归附于蒙古族的(《蒙古-卫拉特法典》里条文也就是并列蒙古与卫拉特两个概念的),和硕特首领氏族(固始汗的祖先)是成吉思汗弟弟的后代,因此地位较高,担任卫拉特盟主。

由于准噶尔部赶跑土尔扈特部,和硕特部对准噶尔部长期是警惕的。

关于三征噶尔丹的上下五千年故事

关于三征噶尔丹的上下五千年故事

关于三征噶尔丹的上下五千年故事三征噶尔丹是指清朝康熙二十九年到康熙三十五年清军三次征伐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历史事件,是平定准噶尔噶尔丹的叛乱之战。

具体的事件是怎么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征噶尔丹沙俄政府在雅克萨失败以后,并不甘心,就在尼布楚条约签订的第二年,又唆使准噶尔部(蒙古族的一支)的首领噶尔丹进攻漠北蒙古。

那时候,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个部分。

除了漠南蒙古早已归属清朝外,其他两部也都臣服了清朝。

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本来在伊犁一带过游牧生活。

自从噶尔丹统治准噶尔部以后,他野心勃勃,先兼并了漠西蒙古的其他部落,又向东进攻漠北蒙古。

漠北蒙古抵抗一陈失败了,几十万的漠北蒙古人逃到漠南,请求清朝政府保护。

康熙帝派使者到噶尔丹那里,叫他把侵占的地方还给漠北蒙古。

噶尔丹自以为有沙俄撑腰,十分骄横,不但不肯退兵,还以追击漠北蒙古为名,大举进犯漠南。

康熙帝召集大臣宣布他决定亲征噶尔丹。

他认为噶尔丹气势汹汹,野心不小,既然打进来,非反击不可。

公元1690年,康熙帝分兵两路:左路由抚远大将军福全率领,出古北口;右路由安北大将军常宁率领,出喜峰口,康熙帝亲自带兵在后面指挥。

右路清军先接触噶尔丹军,打了败仗。

噶尔丹长驱直入,一直打到离开北京只有七百里的乌兰布通(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

噶尔丹得意扬扬,还派使者向清军要求交出他们的仇人。

康熙帝命令福全反击。

噶尔丹把几万骑兵集中在大红山下,后面有树林掩护,前面又有河流阻挡。

他把上万只骆驼,缚住四脚躺在地上,驼背上加上箱子,用湿毡毯裹住,摆成长长的一个驼城。

叛军就在那箱垛中间射箭放枪,阻止清军进攻。

清军用火炮火枪对准驼城的一段集中轰击,炮声隆隆,响得震天动地。

驼城被打开了缺口。

清军的步兵骑兵一起冲杀过去,福全又派兵绕出山后夹击,把叛军杀得七零八落,纷纷丢了营寨逃走。

噶尔丹一看形势不利,赶快派个喇嘛到清营求和。

福全一面停止追击,一面派人向康熙帝请示。

噶尔丹控制了西北 康熙帝何三次亲征噶尔丹

噶尔丹控制了西北 康熙帝何三次亲征噶尔丹

噶尔丹控制了西北康熙帝何三次亲征噶尔丹噶尔丹何时完全控制了西北噶尔丹的一生叱咤风云,在中国西北掀起一阵狂潮,噶尔丹让准噶尔汗国走上了最辉煌的阶段。

噶尔丹一生征战多年,也打下过无数土地,准噶尔汗国甚至拥有过大清帝国近一半的土地,那么噶尔丹是何时完全控制了西北呢?噶尔丹何时完全控制了西北还要从他刚刚回到部落说起,那时候他很快就击败了政敌,凭借活佛转世的名头和果断的决策力很快抢回了准噶尔部落的控制权。

野心勃勃的噶尔丹的企图绝不止步于此,制订了近击计的战略,并且一步一步拿下了天山南北的一大片回疆地域,并且一点一点将西进战略推伸,占领费尔干纳,将政治中心进一步转移到伊犁河谷。

终于在1685年,噶尔丹率领军队攻占了安吉廷,收服了吉尔吉斯,这时候噶尔丹已经完成了军事战争的生涯第一步,同时这也是近击计战略取得的重大胜利。

在噶尔丹踏实了中国西北这一块踏脚石之后,他又紧接着开始了东进政策,在1687年正式出兵攻打土谢图汗步,把战线从西北转向东方。

所以在历史上,噶尔丹第一步的军事部署就是将准噶尔汗国的领地在西北地区占据绝对的领导权,所以噶尔丹在历史上完全控制西北是在1865年,在此之后他又开始向东发展。

噶尔丹是十七世纪最突出的蒙古族部落统领之一,他执政期间,将准噶尔汗国推到了顶峰,也成就了自己骁勇的一生。

噶尔丹叛乱噶尔丹在兄长被杀死之后很快就夺得了政权,作为准噶尔地区的领导人他一直想要扩张自己的领土,经过多次战争之后在西域地区几乎达到了没有人能够和他相提并论的地步。

这时候他开始通过攻打乌兰布通地区威胁北京,这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噶尔丹叛乱事件,那么噶尔丹叛乱具体发生了哪些事情呢?噶尔丹叛乱是在康熙统治时期发生的事情,在掌握了西域大部分政权之后,他的行动已经威胁到了清朝的领土,于是清朝政府先后发起三次征讨噶尔丹的战争。

当时俄国一直暗中怂恿噶尔丹不断的侵略,在这种情况下噶尔丹凭借着优势进入了内蒙古地区,并且和清朝政府发动了直接的武装冲突。

康熙三征噶尔丹: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之战

康熙三征噶尔丹: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之战

康熙三征噶尔丹: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之战序言康熙三征噶尔丹是指1690年至1696年,康熙御驾亲征三次征伐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叛乱的历史事件。

据史料记载,战况十分凶险惨烈,从大炮火枪互轰到贴身肉搏,最终清军凭借实力优势击败准噶尔,噶尔丹落得众叛亲离,绝望而死的下场。

而清朝成功阻止准噶尔东进,沉重打击蒙古游牧集团割据势力,捍卫国家统一。

战争背景:准噶尔的崛起准噶尔部是厄鲁特蒙古的分支,兴起于巴尔喀什湖以东伊犁河一带。

清朝建立后,准噶尔部向其称臣纳贡,多年来一直相安无事,直到1670年噶尔丹继承准噶尔大汗,情况发生变化。

噶尔丹出生于1644年,也就是清军入关的当年,比康熙年长十岁,是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第六子。

他从小在西藏学习佛法,史料记载:噶尔丹自幼喜奉释氏,有大志,好立奇功。

1670年其父在部落斗争中被杀,噶尔丹凭借狠辣迅猛的政治手腕击败政敌,成功继位,并积极对外扩张,先后击败和硕特部、哈萨克、叶尔羌汗国等周边邻国。

经过十余年的兼并,1683年准噶尔的统辖地域北达鄂木河,阿尔泰山,西抵巴尔喀什湖以南,东到鄂毕河,几乎称霸整个中亚和西域。

在此期间,噶尔丹向清廷请求得到五世达赖喇嘛授予的“博硕克图汗”称号。

然而从册封传统上看,噶尔丹并非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无资格使用可汗称号,因此遭到康熙拒绝,准噶尔部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出现裂痕。

不过导致清朝与准噶尔交恶的最终原因还是噶尔丹对漠北喀尔喀部落的觊觎。

清初游牧于漠北的喀尔喀蒙古分为三大部落:札萨克图汗部、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三部均臣属于清朝。

1687年札萨克图汗与土谢图汗因人口和资源问题发生内讧,直接导致喀尔喀陷入内战。

早就对漠北虎视眈眈的噶尔丹趁此机会,于1688年率领三万骑兵挥师东进,向喀尔喀各部发动进攻。

缓过神来的土谢图汗率军抵抗,可根本不是噶尔丹的对手,经过三天激战,全军溃散,喀尔喀各部仓惶南逃入内蒙古境内,内附清朝。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单元核心考点突破 第0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解析版)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单元核心考点突破 第0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解析版)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单元核心考点突破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统一六国(1)条件: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

(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创立皇帝制,自称“始皇帝”。

(2)在中央建立起直属于皇帝的中央官僚体系——三公九卿制。

(3)在全国推行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

3.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1)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统一的字体,促进文化发展。

(2)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

(3)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开凿灵渠,促进交通发展,巩固统一。

(4)军事上: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中国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4.(加试)秦始皇的功过(1)功: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过:秦始皇暴政致亡。

①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②无限制地使用民力、物力,征收大量赋税。

③制定严酷的刑法,实施暴政导致秦速亡。

【拓展】如何理解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要求?1.战国时期,出现了封建制度逐步代替奴隶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逐步取代分封制,政治经济统一取代诸侯战乱纷争的历史特征。

正是这种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为秦始皇提供了施展雄才大略的历史舞台和历史依据。

2.秦始皇顺应时代潮流,总结春秋战国以来的进步成果,进一步除旧布新,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确立了一整套先进的制度,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为此后2 000多年的中国历史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

3.秦王嬴政审时度势,锐意进取,善于用人,统一方略得当,策略灵活多变,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抓住有利时机,完成中国统一大业,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高中历史 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励精图治的清康熙帝

高中历史   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励精图治的清康熙帝

湾的开发,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统一,
巩固了东南海防。
3.抗击沙俄侵略 (1)背景:①清初,俄军侵入黑龙江流域。清军多
次进剿,俄军卷土重来。清政府多次交涉未果。
②平定三藩战争结束,康熙帝积极备战。
(2)两次雅克萨之战
①1685年夏,康熙帝令彭春等率军围攻雅克萨。俄背信弃
义,重新占领雅克萨。
②1686年,康熙帝命黑龙江将军 萨布素 率清军再次攻打 雅克萨。 (3)结果:1689年,双方签订中俄《 尼布楚条约 》。雅克 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捍卫了领土主权和国家 尊严,遏制了沙俄的对华侵略野心。
统一台湾。 性质:前者是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后者是反对割
据分裂的斗争。
(2)结合康熙一生事迹,分别举一例与上述性质一
致的活动。 答案 举例:反侵略:抗击沙俄。
反分裂:平定三藩或平定准噶尔叛乱。
探究点3 材料
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清康熙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四日,中俄两国签订中俄
《尼布楚条约》,条约明确规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以外兴
易混易错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不同于中华民族反抗外来 侵略的战争,它是一定历史时期民族关系的表现形 式。这些战争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而是我国内 部兄弟民族之间的战争。交战双方没有侵略与反侵 略之分,但有压迫与反压迫、正义与非正义、进步 与反动之分。
重点精讲
康熙帝对内巩固统一的各项举措的重大意义: (1) 平定三藩之乱,加强了中央集权制,适应了国家统一的历 史趋势,符合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2) 派清军进入台湾,并设置台湾府,实行与内地大体相同的 政策,巩固了东南海疆,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 (3) 亲征噶尔丹,取得全歼顽敌的伟大胜利,扫除了漠北、西 北地区一大不安定的因素,稳定了社会秩序;增强了清朝对外 反侵略的能力,筑成了一道抗击沙俄南侵的铜墙铁壁。

清朝历经三代帝王才平定的准噶尔之战

清朝历经三代帝王才平定的准噶尔之战

清朝历经三代帝王才平定的准噶尔之战导语:'准噶尔'这个名词经常在清朝的电视剧中出现,而且都是与战争有关。

事实上,清朝与准噶尔部都属于少数民族政权,只是后来清军入关,确立了中央政权,与准噶尔部形成了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

然而,这个名义上是清朝附属国的地方割据政权,却成为了清朝的心腹大患,以至于清朝历经了三代皇帝,用了长达七十年的时间才平定准噶尔。

准噶尔部落的崛起在清朝顺治年间,准噶尔的部落首领还都是安分守己的,每年都向清朝进宫,对于清朝的赏赐也都感恩戴德地收下。

此时清朝入关不久,重心都放在中原和南方地区,对于远在西北的准噶尔部并没有过多关注。

但是准噶尔部却并不是所有人都心甘情愿地归附大清的,其中就包括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噶尔丹。

噶尔丹可以说清朝与准噶尔部近七十年的斗争的源头就是噶尔丹,噶尔丹早年去西藏学习佛法,因为他在出生时被认定是西藏佛教的一位高僧的转世,所以他在宗教上拥有很高的地位,而他本身就是贵族,他的哥哥死后他就成为了准葛尔部的首领。

凭借他首领和活佛的身份,加上他自身的能力和手段,逐步统一了周边各部,建立起了能够与大清对峙的强大政权。

疆域图由于准噶尔部落所在地理位置重要,而且势力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清朝一直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对于准噶尔部的蠢蠢欲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后来年少有为的康熙帝平定了三藩,对于西北地区开始重视起来。

因为准噶尔部一直与沙俄暗中勾结,有通敌叛国的嫌疑,所以康熙帝对其也又来戒备,但也一直按兵不动。

直至康熙二十九年,噶尔丹率兵南侵,直逼中原。

康熙帝终于按耐不住决心除掉这颗毒瘤了。

所以正值英年意气风发的康熙帝决心亲征,给噶尔丹以痛击。

康熙帝三次西征噶尔丹康熙帝的第一次选择兵分两路,但是右路的清军遇到了噶尔丹军,一番激战后清军败北,噶尔丹军乘胜追击,到达了距离北京只有七百里的乌兰布通。

由此可见,噶尔丹不仅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政治阴谋家,也是一个擅长指挥的军事家。

年羹尧成名之战:平定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武装叛乱

年羹尧成名之战:平定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武装叛乱

年羹尧成名之战:平定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武装叛乱清平青海之战是1723年(清雍正元年)至1724年(雍正二年),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统军平定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武装叛乱的作战。

青海和硕特蒙古原属新疆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

明朝末年,和硕特首领顾实(一作固始)汗率部众进入西藏和青海。

清康熙时,顾实汗后裔分为三部,即西藏之拉藏汗,青海之鄂齐图汗,河西之阿拉山王。

公元1723年康熙十六年(1677年)厄鲁特蒙古准噶尔汗噶尔丹兴兵袭杀鄂齐图汗,青海和硕特蒙古各部纷纷避居甘肃大草滩。

噶尔丹叛乱被清廷平定后,青海和硕特蒙古各部接受清使招抚。

三十七年十一月,清廷封顾实汗第10子达什巴图尔为和硕亲王。

五十五年,达什巴图尔去世。

其子罗卜藏丹津袭爵亲王。

青海时原为和硕特蒙古控制之西藏被准噶尔汗策旺阿拉布坦占据。

清廷为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西藏局势,于五十九年派兵进藏,驱逐准噶尔军,组建了以康济鼐为首席噶伦的地方政府。

从而,既驱逐了西藏的准噶尔势力,又结束了和硕特对西藏的控制。

罗卜藏丹津虽参战有功,但其独霸青藏之谋被挫,故对清廷极为不满。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雍正元年六月,罗卜藏丹津乘驻西宁之抚远大将军允礼回京之机,公开正式宣布重建和硕特先人霸业,暗约伊犁(今新疆伊宁西)策旺阿拉布坦应援,胁迫和硕特蒙古各台吉于察罕托罗海(今青海湖东岸)会盟,命其放弃清廷之封爵,恢复以前旧称。

罗卜藏丹津自称“达赖浑台吉”,统驭诸部。

亲王察罕丹津、郡王额尔德尼等不从,罗卜藏丹津便发兵进攻之。

双方四次交战,察罕丹津、额尔德尼等皆败,退往甘肃河州地区(今甘肃临夏),并向清政府求援。

七月,雍正帝命驻西宁(今属青海)兵部侍郎常寿往谕,命罗卜藏丹津收兵。

罗卜藏丹津竟扣留常寿。

九月,青海塔尔寺大喇嘛察罕诺门汗从罗卜藏丹津叛,挑唆远近喇嘛及百姓20余万人,掠牛马,烧草谷,抗官兵,犯西宁。

清康熙大帝抗击沙俄奠定中国东北版

清康熙大帝抗击沙俄奠定中国东北版

清康熙⼤帝抗击沙俄奠定中国东北版康熙⼤帝抗击沙俄奠定中国东北版康熙(1654-1722年,爱新觉罗?⽞烨)是清王朝第⼆个皇帝,⾃1662年到1722年君临天下61年。

历史上所说的康熙--乾隆“升平盛世”是这时开创的,有清260多年的统治也是在这期间奠定的。

康熙与法兰西波旁王朝的路易⼗四(1661-1715年)和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彼得⼤帝(1682-1725年)正是同时,同样引起⼈们的重视。

康熙帝当政61年,在国内和对外⽃争中都为中国历史留下了值得重视的篇章。

在国内,康熙帝统治期间,中国形成了⼀个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相当强⼤统⼀的封建国家;封建的经济、⽂化在这个条件下,发展到了⼀个新的顶点,中国的版图进⼀步统⼀和稳定。

清王朝从它建⽴了全国的统治时候起,就遇到了复杂⽽棘⼿的和西⽅国家的⽭盾,⾯临着中国历代王朝从未经历过的险恶的国际形势。

特别是沙皇俄国武装⼊侵中国东北地区,在⿊龙江流域长期进⾏劫掠骚扰,侵犯了中国的领⼟完整,破坏了中国边疆各族居民的和平⽣活,也威胁到了清朝政府的统治。

中国各族⼈民和清政府不得不增强防御,对沙俄侵略势⼒进⾏⾃卫反击。

17世纪中叶,沙俄殖民主义者开始窥视中国领⼟。

1643年,雅库次克督军⼽洛⽂派出以⽂书官⽡西⾥?波雅科夫为⾸的⼀⽀远征军,共133⼈,携带枪⽀弹药向⿊龙江窜犯。

这伙侵略者到处烧杀抢劫,⽆恶不作。

他们的残暴⾏径,遭到当地达斡尔族⼈民的英勇抗击。

到1646年春返回雅库次克时,全队133⼈只有53⼈⽣还。

1650年⼀⽉,叶罗菲?哈巴罗夫率领70名哥萨克越过外兴安岭,侵⼊中国⿊龙江流域,窜到雅克萨以西。

但他看到中国⼈民已有准备,⾃⼰⼜⼒量单薄,决定回雅库次克求援。

1651年初,他带领137⼈再次窜到⿊龙江上,并武⼒攻占了雅克萨城。

由于中国东北各族⼈民的英勇抗击,终于把这伙侵略者赶出⿊龙江流域。

1665年夏,俄国西伯利亚流放犯切尔尼果夫斯基聚众杀死了俄国伊利姆斯克的督军,然后伙同84⼈窜到⿊龙江流域,重占了雅克萨。

清朝战争:准噶尔部叛乱70年,历经三代帝王的努力,宣告结束

清朝战争:准噶尔部叛乱70年,历经三代帝王的努力,宣告结束

清朝战争:准噶尔部叛乱70年,历经三代帝王的努力,宣告结束展开全文乾隆十年,曾经在新疆地区叛乱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去世,准噶尔部内部开始相互倾轧。

明清时期,随着明王朝的建立,曾经的蒙元残余势力开始渐渐北迁,逐渐形成了漠西蒙古、漠南蒙古以及漠北蒙古三大蒙古贵族势力。

而漠西蒙古也被称之为厄鲁特蒙古,或者卫特拉蒙古。

分化之后的诸多蒙古部落中,厄鲁特蒙古几乎一直占据着强悍的地位,厄鲁特蒙古主要下辖准噶尔部、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以及土尔扈特部。

在这厄鲁特蒙古四部中,尤以准噶尔部最为强悍,准噶尔部在西北之地的叛乱几乎贯穿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直到了乾隆王朝才彻底被平定。

这一年,因为准噶尔部原首领噶尔丹策零的去世,准噶尔内部贵族高层相互夺权,准噶尔内部一片混乱。

噶尔丹策零一共有三子一女:长子:喇嘛达尔扎次子: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尔少子:策妄达什女儿:乌兰巴雅尔噶尔丹策零在去世之后,高层贵族拥立次子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尔承袭汗位。

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尔在承袭汗位之后,肆意非为,经常无故杀戮大臣,引起了高层贵族的极大不满,而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尔的姐姐乌兰巴雅尔联合贵族弑杀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尔,拥立喇嘛达尔扎承袭汗位。

然而,喇嘛达尔扎在承袭汗位之后,渐渐开始提防乌兰巴雅尔,乌兰巴雅尔和丈夫一怒之下率众离去。

刚刚登上汗位的喇嘛大扎尔勃然大怒,发兵追击乌兰巴雅尔,屠杀了曾经拥立他登上帝位的乌兰巴雅尔。

不仅如此,喇嘛达尔扎还对握有权柄的大策零敦多布、小策零敦多布颇有警惕。

喇嘛达尔扎诛杀自己的姐姐本来就是不义之举,他害怕大策零敦多布、小策零敦多布借此机会拥立少子策妄达什承袭汗位,遂下令再一次展开杀戮,诛杀了策妄达什和达什达瓦。

喇嘛达尔扎屡屡掀起屠杀之举,让大策零敦多布的孙子达瓦齐颇为不满,可达瓦齐又害怕被喇嘛达尔扎诛杀,遂决定联合阿睦尔撒纳率先对喇嘛达尔扎发动进攻。

一天深夜,喇嘛达尔扎身边聚集了众多的妃子,我行我素的在众人之中饮酒作乐,达瓦齐趁机发动兵变,阿睦尔撒纳趁着喇嘛扎木尔毫无准备的机会斩下了他的人头,同时拥立达瓦齐承袭汗位。

大小和卓叛乱的经过是怎样的

大小和卓叛乱的经过是怎样的

大小和卓叛乱的经过是怎样的大小和卓之乱即清乾隆二十二年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领霍集占兄弟所发动的叛乱。

乾隆二十四年,大小和卓兵败西逃,经葱岭进入巴达克山,被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擒杀,叛乱遂平。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小和卓叛乱的经过是怎样的,希望大家喜欢!大小和卓叛乱经过大小和卓叛乱指的是清朝时期新疆的两位领袖带领自己的军队反抗清朝的一次叛乱,之所以发挥谁生这样的叛乱,与清朝对大小和卓的过于放松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大小和卓叛乱的经过是怎样的呢?其实小和卓叛乱的想法在很早之前就有了,小和卓为了摆脱清朝的管理,便私下开始密谋着叛乱的策略,他集合了当时比较有名气的头目,准备反叛,可是大和卓因为心怀感激,不同意小和卓的这个想法,于是他们之间出现了不和。

可小和卓在不久之后就占领了新疆的大片地区。

清政府官员便准备给当时的回人进行适当的补偿,当然税收也是不能少的。

此时小和卓带领的部队就开始与清朝军队出现了对峙的局面。

之后小和卓带着伪装的诚意还来朝见当时的清朝皇帝乾隆,因为乾隆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小和卓仍十分信任。

在清军的大部队撤离的时候,叛乱便正式开始了,小和卓带领的部队把清朝将领率领的部队打败了。

之后乾隆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便又发令派军队前去新疆,在主要头目意外去世后,乾隆皇帝便专心攻打小和卓的部队。

在库车战斗中,小和卓成功逃脱了清朝军队。

这中间又经过了多次的战斗,到了后期因为清朝军力的增多,大小和卓带领的军队处于弱势地位,加上长期的战斗让当地的民众十分厌倦了,便对他们失去了信心,许多人都离开了大小和卓的部队。

经过了大小和卓叛乱之后,清政府统治下的新疆在以后的几十年都没有再发生过叛乱。

大小和卓叛乱背景大小和卓叛乱指的是清朝时期新疆的两位领袖带领自己的军队反抗清朝的一次叛乱。

之所以出现此次叛乱,肯定是有背景的。

大小和卓叛乱的背景一共归结为以下三个。

大小和卓叛乱的第一个背景,在清朝之前,新疆就有了两个派系分别对立,其中一个派系黑山派得到当时一个少数民族王室的支持,发展壮大起来。

康熙年表

康熙年表

顺治十八年康熙元年(1661)正月初二日,顺治帝患痘,病危。

召原任大学士麻勒吉、学士王熙起草遗诏。

初七日,逝于养心殿。

遗诏中对十八年的朝政进行检讨,共有十四项罪责。

遗诏立第三子玄烨为太子,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辅佐年仅八岁的幼帝。

初八日,遣官颁行遗诏于全国。

初九日,玄烨即皇帝位。

二月移顺治帝梓宫于景山寿皇殿。

裁撤十三衙门。

诛杀内监吴良辅。

设立武备院,专门制作收藏宫中所用军械及陈设器物。

诏令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隶内务府。

三月为顺治帝上尊谥“章皇帝”,庙号“世祖”。

四月以一等阿达哈哈番侍卫傅达理随葬顺治帝,予祭葬,谥忠烈。

郑成功收复台湾。

江南苏、松、常、镇四府发生奏销案。

六月罢内阁,复内三院。

十一月康熙帝亲祀于圜丘。

世祖章皇帝升祔太庙。

十二月平西王吴三桂率大军入缅,缅甸人执明永历帝朱由榔以献。

宗人府进《玉牒》。

是年为防内地民众与郑成功抗清势力联系,实行海禁,勒令江南、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里至五十里,并尽烧船只,片板不准下海,此即“迁海令”。

康熙元年(1662 壬寅)二月郑成功接受荷兰侵略者揆一投降。

三月以滇南平,告庙祭陵,大赦天下。

尊世祖山陵为孝陵。

四月加上太祖、太宗尊谥。

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父子于昆明。

郑成功逝。

五月夏至,康熙帝亲祭地于方泽。

八月宗人府、礼部遵谕议王、贝勒、贝子等有愿抚养女者,奏准抚养,随养父母升降。

十月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尊皇后为仁宪皇太后,母后为慈和皇太后。

十一月吴之荣告发庄廷鑨私修《明史》。

康熙二年(1663 癸卯)二月慈和皇太后佟佳氏逝。

三月庄廷鑨《明史》案发生。

五月诏天下钱粮统归户部,部寺应用,俱向户部领取,著为令。

为慈和皇太后上尊谥孝康熙慈和庄懿恭惠崇天育圣皇后。

奉移世祖梓宫往孝陵,奉安地宫。

六月葬世祖章皇帝于孝陵,孝康皇后、端敬皇后与之合葬。

十一月改造福陵、昭陵地宫成,奉安太祖、太宗宝宫。

康熙三年(1664 甲辰)四月鳌拜奏内大臣费扬古之子侍卫倭赫擅骑御马,费扬古怨,被籍家弃市。

初中学业考试新疆地方史考点知识复习解答

初中学业考试新疆地方史考点知识复习解答

初中学业考试新疆地方史考点知识复习解答初中学业考试新疆地方史考点知识复习解答考点1 汉朝与乌孙的和亲---西汉前期1、目的:共同抗击匈奴2、事件:细君公主嫁乌孙昆猎骄靡:解忧公主嫁乌孙昆莫军须靡。

3、作用:既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政治目的,又促进了彼此经济文化交流。

考点2 张骞出使西域---西汉武帝时期1. 张骞出使西域(1)第一次:1.时间:公元138-公元前126年。

2.目的:联合与匈奴有宿仇的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

3.结果:历时13年,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了解了西域的地理、物产和人民的生活情况。

(2)第二次:1.时间:公元前119年。

2.目的:进一步联系乌孙,“断匈奴右臂”。

3.结果:未实现与乌孙结盟的目的,但乌孙等国派使节随张骞至汉答谢,“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考点3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西汉时期1.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统一了西域,在乌垒城(今轮台),设立西域都护府,任命郑吉为都护,统辖西域诸国,2.意义:西域都护府是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最高行政机构,从此,西域纳人汉朝的版图,成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考点4 班超在西域的活动-----东汉时期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使鄯善、于阗、归附中央。

3.第二年,公元74年又使疏勒归附东汉。

4.公元74年,东汉政府在西域重设西域都护府。

其后,班超一直留在西域,在西域各地人民大力帮助下,有力地稳定了西域的政治局势,使西域重新与内地联为一体。

5.公元91年,班超被任命为西域都护,汉和帝为褒奖其功绩,封他为“定远侯”。

6. 班超在任期期间,派甘英等人于公元97年出使大秦(东罗马帝国)。

其使团足迹曾抵达波斯湾,使东西方之间交往联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考点5 丝绸之路的拓展1. 背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一条连接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建立起来了。

2. 线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再分为南北两道,南道是出阳关西行,经鄯善,沿昆仑山的北麓,经过于阗,逾葱岭,至大月氏、安息和地中海的大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