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2)

合集下载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四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四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docx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 了解《战国策》。

能力冃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1.朗读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2•讨论点拨法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了,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地错误。

圣君、贤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稳定,国泰民安。

战国时期的邹忌也是齐威王的一面镜子,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资料助读1.《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 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2.邹忌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3.齐威王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0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0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0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用自学、质疑、答疑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已的见解.2、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章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要有勤于思考和自知之明的精神.2、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掌握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二)难点:体会邹忌劝谏的技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都各不相同:比干劝商纣王不要沉湎于酒色而被挖心,蹇叔劝谏秦穆公不要出兵伐郑而被嘲讽羞辱,屈原劝谏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伍子胥劝谏吴王夫差除掉勾践而身为戮没,但邹忌劝谏齐威王却收到成效。

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从今天要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简介《战国策》《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

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策士们的言行和主张。

其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简介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3、简介齐威王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

(2)懂得听取他人意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谦逊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课文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对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和价值观的深入领会。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

2. 课文注释和相关资料。

3. 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提问学生对课文主题的预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语气。

(2)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自主理解课文内容,解决生字词和学习难点。

3. 合作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学习难点,分享学习心得。

(2)各小组选取一个角度,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表达技巧。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解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教师讲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和价值观。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谦逊态度和听取他人意见的习惯。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课文的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生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关于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读后感。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docx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docx

邹忌讽齐王纳谏获鹿镇中学杨文娟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及本文的背景资料。

2、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学习巧用设喻讲道理的方法,把握讽谏的艺术。

4、了解语言上排比句式,环环相扣、步步进逼的特点。

5、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二)过程与方法1、课前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初步弄懂课文大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指导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中,把握人物形象和邹忌讽谏的艺术。

3、实施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人纳谏除蔽、修明政治的道理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的作风。

二、教学设想:1、重点: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难点:把握邹忌巧设喻讽谏的艺术。

3、思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中,弄懂故事情节z把握人物形象和邹忌讽谏的艺术。

结合我们的生活,谈一谈兼听则明实事求是的必要性。

三.教学过程:(-)走进课文:1.背景导入: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矛盾尖锐、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

在这样动荡不安的时代,一些有学识和才能的人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同时各国的统治者也清醒的认识到,若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了。

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以团结人心,使国家强胜,立于不败之地。

2.了解《战国策》:《战国策》相传系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经刘向整理,按战国时期秦、齐、楚、赵等十二国次序,编订为三十三篇。

它不仅是硏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材料,还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它的文章说理透彻,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善于借助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

3、题解:邹忌,战国时齐国人,曾任相国。

讽,用委婉的语言劝告。

谏z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

齐王,即齐威王, 在位期间,改革政治,使齐国国力逐渐增强。

(二)读课文:1、放朗读磁带,并注意下列生字:B失丽yi孰与shCi谤讥b:ng ji间进诟n期年ji2、指导学生分角色读课文,并注意人物语气的表达。

九年级语文下册 14《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14《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苏教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古代纳谏除蔽,修明政治的道理。

2、学习用设喻讲道理的写法。

3、学习和积累文言文词语。

教学重点:学习用设喻讲道理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分析、翻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治,良药苦口利于病。

”但是,有多少人愿意吃苦药呢?历史上有多少忠臣因为进忠言而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送命。

那么,能否做到“忠言顺耳利于治,良药甜口利于病。

”呢?我们来看看邹忌讽怎么劝齐王纳谏的。

二、诵读感知读后正音三、研读赏析第一段(一)问题的提出1、邹忌的身份是什么?家庭情况怎样?他有什么特点?2、围绕邹忌与家人、客人写了什么事情?3、邹忌的家人、客人的回答有什么同异?(三问思念答,意思相同,句式不同,文字略有变化,语气和心理不同。

妻子因为偏爱而盛赞;妾因为畏怯而逢迎;客人因为有事相求而敷衍逢迎)4、邹忌为什么反复问同一个问题?他就此相信了吗?5、通过发生在家里的比美事件,邹忌悟出了出什么?(二)小结:回看题目,这段写“邹忌”受蔽到清醒,此事给了邹忌一个启发,政治家考虑问题就比较深和广,由家事联想到国事,这是邹忌进谏的原因。

第二段(一)问题的提出1、邹忌跟谁说?怎么说呢?请注意他说话内容的先后顺序。

2、由家事讲到国事好象绕远了,为什么不开门见山呢?邹忌这么说好不好呢?(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得出结论,而不是凭空瞎想,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这是以事设喻,委婉劝说暗示,启发诱导,易于接受。

)(二)小结:回看题目,这段写“讽齐王”。

第三段(一)问题的提出1、回看题目,此段写什么?(“纳谏”)2、进谏的人越来越少说明什么?3、请评价齐王。

(从谏如流的明君)4、成语收集。

(门庭若市)第四段(一)问题的提出1、写什么?(进谏的结果)2、与写邹忌有什么关系?(侧面反衬)四、挖掘主旨五、拓展延伸古代臣子进谏的事例。

1、唐代的魏征唐太宗2、春秋的曹刿鲁庄公3、商朝的比干纣王被剖心而死4、春秋的伍子胥被迫自杀5、战国的屈原楚怀王跳汨罗江6、宋朝的海瑞抬棺材上朝板书设计妻妾客悬赏求谏(上、中、下)类私畏求蔽日见成效(初、月、年)比宫朝四威震诸侯(燕、赵、韩、魏)讽谏几分自得充满自得思几分疑虑惭愧练习旦日(第二天)明日(次日,又过了一天)谤讥(指责别人的过错,讽刺)面刺(当面指责)门庭(门前和院子里)地方(土地方圆)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苏教版九年级教案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苏教版九年级教案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苏教版九年级教案设计)朱守春教学目的: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4.在反复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文言的感悟、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意义。

2.反复诵读,体会和领悟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唐太宗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失。

”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

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的。

圣君、贤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稳定,国泰民安。

战国时期的邹忌也是齐威王的一面镜子,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简介《战国策》。

三、读课文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注意问题:由于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不同,要读出不同的语气。

妻:融融的爱意。

妾:怯怯的拘谨。

客:阿谀奉承之情。

四、品读课文内容。

(一)讨论:从课文的题目中我们知道全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邹忌进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观点的得出最初缘于一件什么事?明确:1、邹忌进谏齐王纳谏2、“王之蔽甚矣”3、比美(二)品析邹忌的讽谏艺术。

1、如何“比美”的?明确:三问三答2、“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什么?由此想到了什么?明确: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

3、邹忌如何进谏的?(讨论)讨论明确:谈自己比美的经过与感受,指出“宫妇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得出“王之蔽甚矣”。

这里邹忌并没有单刀直入,没有对威王直接批评,而是以日常生活的小事推及国家大事,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重要性,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

4、邹忌的讽谏效果如何?明确:“善”则是对邹忌一席话的肯定与赞赏,齐王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精选7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精选7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精选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战国策》;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直译课文;3、积累文言语汇和句式知识;4、背诵全文;5、了解完整的故事情节;6、赏析生动的人物形象;7、学习叙事简洁、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8、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语汇和句式知识;2、赏析生动的人物形象;3、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难点1、背诵全文;2、学习叙事简洁、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战国策》;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直译课文;3、积累文言语汇和句式知识。

教学程序一、导入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不苦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是位贤明的君王。

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优秀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优秀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优秀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它生动地记叙了邹忌婉辞劝说齐王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修明政治的故事。

文章叙事完整,曲折动人,说理充分而富有鼓动性。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领会文中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学习重点:1、文言常识。

2、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学习难点:对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方法的领会和运用。

教学方法:合作中探究,探究中竞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文学习跨越千古,纵横千里,这不,我们刚刚离开春秋的战场,很快就进入战国的风云。

今天,我们不听曹刿论战争;我们要陪同邹忌一起去劝谏威王,学学他的劝人方法。

二、我问你答——读通文字(多媒体展示)闯关一:必答-检查预习。

1、赛读。

(能反串得1分,每出现一处读错的地方扣1分)2、释词。

(给对方组出5个你认为能难住对方的词语,1个1分)3、译句。

(老师抽查)4、《战国策》常识知多少?(老师抽查)又称《国策》,原为战国未期和秦汉间人编纂,后经西汉未年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其体例为,全书共策,着重记录了。

明确:刘向国别体12 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三、我们探究——读懂文意:(多媒体展示题目)闯关二:(抢答:言之有理就得分,有理有据得2分)201、解释文题:明确: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2、课文在写法上是由多个“三”组合而成的,你能用“三”来概括本文的内容吗?(讨论板书)3、分析人物形象:(1)、说说“邹忌”:(多媒体出示:人物参考: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有关《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三篇

有关《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三篇

有关《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三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11、识记生字,理解重点实词的词义,语译全文。

2、归纳词类活用和句式3、学习文章巧妙的讽喻手法4、体会本文讽劝统治者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国富民安的主题。

1、识记生字,理解重点实词的词义,语译全文。

2、归纳词类活用和句式学习文章巧妙的讽喻手法老师讲解,学生朗读、讨论、思考电脑多媒体一、导入二、出示本课目标和重难点。

三、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提示,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四、简介《战国策》:《战国策》:又称《国策》,原为战国未期和秦汉间人怕编纂,后经西汉未年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其体列为国别体,全书共12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历史散文。

五、识记生字: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六、师生共同朗读课文。

七、让学生结合书上解释,语译全文。

八、分析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主题:第一段,写妻、妾、客对邹忌的赞美以及赞美的缘由。

他经过了冷静的思考悟出了妻、妾、客的谬赞是有其缘由的,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

这一段是下文他用暗示比方的方法讽谏齐王的基础。

第二段,写邹忌设喻进谏,由自己的不易听到直言,指出齐威王所受蒙蔽之大。

邹忌以一家之事喻一国之事,向齐王进谏。

通过设喻、类比,指出了齐威王所受蒙蔽之大,因而暗示出纳取直言的重要性。

第三段.写齐威王受到邹忌的'启发,虚心纳谏,广开言路,使国家获得大治。

第四段,概述齐王纳谏的结果并点出了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深刻意义。

先写齐王纳谏的效果。

最终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主旨所在:“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即“不需用武力,在朝廷之中就能战胜别的诸侯国”。

九、学习文章巧妙的讽喻手法:国君能不能广开言路,纳谏免受蒙蔽,修明政治,是一件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

但一开口就提到应当纳谏,可能会使他抵触,不易接受。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8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8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8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一、教学设计1.预设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思想内涵,欣赏邹忌讽谏齐王的语言艺术。

(2)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潜力。

(3)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厚,从中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说明:预设目标是相对于课堂生成目标而言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本身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预设教学目标与课堂生成教学目标并不矛盾,关键是要给学生预留思维空间。

另外从阅读对话的角度来看,对话要有话题,预设目标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四者对话的共同话题。

)2.设计思路文本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代历史名著《战国策》中的名篇,文字易懂,语句流畅,人物生动,故事性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好处,便于课堂上反复诵读,宜于在为人处事、交际修养等方面启迪学生心智,适合初中文言文教学。

原先该文被编在高中教材中,现教材编者多将它编入初二或初三的语文课本中,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吧。

学情分析:初二、初三是学生学习、积累文言字词的黄金时期。

儿童在小学阶段初步构成了现代书面语的语感,初中则应加强文言文的语料积累,培养文言文的语感,为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研究古代文化打基础。

因此初中文言文教学应将语言解读、语料积累放在首位,如果这一步不首先解决,其他教学目标就难以到达。

课标参照:7~9年级关于文言文阅读的阶段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资料。

”对于阅读教学有这样的推荐:“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潜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盼、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说明:我们认为“文本特点”“学生特征”“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是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把握这三个基本要素有利于在教学中突出语文的自身特点,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落实新课标的语文教学基本理念。

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2

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2

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领会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寓意,理解讽喻手法的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2)懂得听取他人意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谦逊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文言文的基本内容理解和把握。

2.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寓意和讽喻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2.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寓意和讽喻手法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体会邹忌的讽喻手法。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探讨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寓意。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翻译难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案例分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讽喻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6.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听取他人意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谦逊品质。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寓意和讽喻手法。

8. 课后作业:翻译课文,完成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七、课堂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能否熟练翻译课文。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2苏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2苏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2苏教版一、文学常识简介1、作品:《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年间编集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

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

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

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一年(前216年),共二百四十多年。

《战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战国策》的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过分夸张渲染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为了突出纵横游说之士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不免违背历史的真实。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

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 “南辕北辙”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作家:刘向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沛县(今属江苏)人。

汉高祖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第四代孙。

历经宣帝、元帝、成帝三朝;历任散骑谏大夫、散骑宗正、光禄大夫等职。

曾屡次上书称引灾异,弹劾宦官外戚专权。

成帝时受诏命校书近20年,未完成的工作由其子刘歆续成。

官终中垒校尉,故又世称刘中垒。

刘向典校的古籍主要包括经传、诸子和诗赋。

典校时,又撰有《别录》。

其后,刘歆以《别录》为基础,撰成《七略》,这是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

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三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三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①了解《战国策》的有关常识; ②掌握重点文言实词2.过程和方法①引导学生归纳重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和特殊句式②学习类比推理和以小见大、设喻说理的语言艺术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体会邹忌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的处世态度; ②领悟齐王纳谏除弊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①引导学生归纳重点文言实词词义、特殊用法和特殊句式教学难点①学习类比推理和以小见大、设喻说理的语言艺术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忠言”就一定是“逆耳”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看看邹忌的一番“忠言”是“逆耳之言”还是“顺耳之言”?二、《战国策》有关文学常识《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汇编,同时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等,作者已不可考证。

后经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定名《战国策》。

全书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内容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bǎi hé)(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

)、尔虞我诈的故事。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尤其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增强散文的表达效果。

邹忌讽齐王纳谏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出自《战国策·齐策一》的说理性记叙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臣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以下是整理的邹忌讽以下齐王纳谏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艾儒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文中强化重点文言文词语的意义;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设疑。

从不同角度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朗读。

引导学生学生家长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鄙文章写作特色和谏技巧。

3、情感心态和价值观:认识邹忌劝谏成功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劝谏和谏阻技巧的领悟2、本文记述了邹忌体会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

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情境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历代君主要独创性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重臣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不是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这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公著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

而当时的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文言中一些实词、虚词的用法。

2. 学习本文运用设喻讲道理和表明见解的方法。

3. 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预习案
Ⅰ.教材助读
一、解题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
讽齐王,齐王纳谏。

.选文记述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得齐国大治的故事。

(题解见课文注解1)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
是位贤明的君王。

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二、了解〈〈战国策〉〉
1、学生自读文注①;
2、补充: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

《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活动的史书,其涉及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

《战国策》原名《国事》、《国策》、《短长》《事语》《长书》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

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

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

三.背景资料: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

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

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因素。

失去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

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得到“士”的支持。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于史无考。

Ⅱ.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词,注意下面字的读音。

(1)昳丽()(2)窥镜()(3)肉食者鄙()(4)纳谏()
(5)谤讥()(6)期年()(7)间进
()(8)小惠未徧()
2、再读课文,把握重点词语的解释,并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段:进谏的依据。

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

第二段:
第三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

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

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3)、复述文章大意(邹忌比美齐王纳谏皆朝于齐)。

(4)文章写了邹忌与家人的几次对话,请找出来,体会其语气;邹忌的妻、妾、客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但答话语气程度有何差别?
①邹忌在与妻、妾、客对话时的语气;
②②妻、妾、客在回答时的不同语气:
Ⅲ、预习自测
1. 古今异义:
今齐地方千里:古义:今义: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今义: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今义
2、一词多义:
朝:(1)、朝服衣冠孰:(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于是入朝见威王
(3)、皆朝于齐(2)、孰视之
于:(1)、皆以美于徐公若:(1)徐公不若君之美

(2)、皆朝于齐(2)、门庭若市(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之:(1)徐公来,孰视之(2)、暮寝而思之(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4)臣之妾畏臣(5)、王之蔽甚
矣(6)、燕、赵、韩、魏闻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忌不自信。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王之蔽甚矣。

⑤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 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1)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______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________及其结果。

(2)本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__________,以富国强民;本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说服齐王
探究案
探究案点一按原文填空
(1)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文中写邹忌有自知之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_
_
(3)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二文本理解;
1、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2、从比美这样一件生活小事邹忌悟出了什么?并得出了什么结论?
3、邹忌是如何讽涑齐王的?
4、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那么他用的是什么样的说理方法?
5、你怎么评价邹忌和齐王?
探究案二综合探究
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训练案
完成《文言文全能达标》练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