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和拉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5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推和拉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使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动作,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例,理解推和拉的概念。
此外,他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进行推和拉的动作,因此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是,学生对于推和拉的定义和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探究,掌握推和拉的动作,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能够主动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学生能够将推和拉的动作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能够观察和思考相关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推和拉的现象。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掌握推和拉的动作。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推和拉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推和拉的实例,如拉抽屉、推门等。
2.环境准备:布置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推和拉的实例,如拉抽屉、推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推和拉的动作。
教师提问:“你们见过这些动作吗?它们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明白推和拉的动作,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9、推和拉
打开抽屉需要向外( 拉 ), 关上抽屉需要向里( 推 )。
找一找,图中哪里用到了推或拉?
受到推或拉的物体会怎样呢?
用到的力
图中事例 开门、 蹬自行车、 用割草机割草 放风筝、升国旗动的
拉 结论
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 态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生活中还有哪些推和拉的例子。 答:提水、拔河、开关门、推车、 启动电灯开关、投铅球、按图钉等 都要用到推和拉的力。
当你用一只手握住只蝙蝠的身体,用另 一只手推或拉它的两个翅膀时,会发现 什么现象,怎样解释呢?
会发现纸蝙蝠的耳朵跟着张或合。这是 因为它的耳朵受到拉力和推力的原因。
这个游戏说明: 力有(大小)和 (方向)。
力还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感受推和拉 1、体会推和拉的 作用。 2、思考要战胜对 方应该怎样做?
推和拉是两种不同的力。推是 使对方移开或移动的力。拉是强行将 对方拉向自己的力或拖力。 要想战胜对方就要努力加大脚与 地面的摩擦,同时用力蹬住地面,推 时身体向前倾,拉时身体向后倾。 推和拉是一对 相反的力。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6)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6)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7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力的概念理解较浅,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难点: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游戏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小车、气球、铅笔、木块等。
2.场地准备:教室内的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力的作用效果,引出本课的主题——推和拉。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并记录下来。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推和拉的作用效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总结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加深对推和拉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答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并记录下来。
推拉法则例子
推拉法则例子推拉法则是一种社交心理学理论,用来描述人们在社交互动中的行为模式。
根据这个理论,人们在社交中会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行为方式,推和拉。
推是指人们在社交中试图推动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行为,而拉则是指人们在社交中试图拉拢他人,让他们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行为。
推拉法则在社交场合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来看一些推拉法则的例子。
1. 推,在一个团队会议中,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希望团队能够接受并实施。
他开始向团队成员们解释这个想法的好处,以及为什么这个想法会对团队有利。
他还举例说明了其他类似想法的成功案例,试图说服团队成员们接受这个想法。
2. 拉,在一个社交聚会中,一个人发现有人在场中感到不适,于是他走过去和那个人聊天,试图让他感到舒服。
他开始和那个人聊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试图让他放松下来,融入到整个聚会中。
3. 推,在一次销售会议中,一个销售人员试图说服客户购买他们公司的产品。
他向客户展示了产品的优点和特色,以及为什么这个产品会对客户有利。
他还提供了一些客户的案例分析,试图说服客户购买他们的产品。
4. 拉,在一个新员工加入团队的时候,其他团队成员们主动走过去和他聊天,试图让他感到受欢迎。
他们和新员工分享一些团队的趣闻轶事,试图让他感到融入到团队中。
5. 推,在一个家庭聚会中,一个家庭成员试图说服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去度假。
他开始向其他家庭成员们介绍度假的好处,以及为什么这次度假会对家庭有利。
他还提出了一些度假目的地的案例,试图说服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去度假。
6. 拉,在一个朋友聚会中,一个朋友发现有人情绪低落,于是她走过去和那个朋友聊天,试图让他感到开心起来。
她和那个朋友聊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试图让他忘记烦恼,享受整个聚会。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社交互动中,人们会根据具体情况展现出不同的推拉行为。
推拉法则的运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交互动中的行为模式,从而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达到更好的社交效果。
《推和拉》ppt课件苏教版科学1
•
4.在我们看来,转基因食品在当下中 国所引 发的争 议,看 起来相 当复杂 ,但归 结起来 ,不外 是科学 逻辑与 商业逻 辑共同 作用下 的结果 。从科 学角度 看,这 件事情 很麻烦 ,是因 为转基 因食品 的安全 性在短 期内得 不到明 确认证 。
•
5.鉴于转基因食品,特别是主粮的安 全性研 究需要 一个漫 长的周 期,主 管部门 断不可 急于宣 布转基 因主粮 的安全 性。
2、一张纸条,两位同学一组,分 别用中指和食指夹住纸条的一端, 用力向两端拉,谁把纸条拉走谁就 获胜。(一边玩一边想怎样才能获 胜)
自学检测
我会填:
1、推和拉都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推和拉都是 力 。
2、力有 大小 和 方向 。
四上科学优秀课件-8 推和拉丨冀教版 PPT(22页)
巩固练习
•
6.由于不同转基因食品在人们食品消 费中的 比重大 不相同 ,其可 能的危 害性自 然也不 会一致 。但就 原则而 言,在 没有明 确的科 学结论 之前, 任何对 转基因 食品在 安全性 之外其 他方面 的重大 意义的 欢呼, 都不是 一件明 智之举 。
•
7..穿越浩瀚的银河,被月亮镶嵌的梦 ,具备 了无限 的属性 。自然 之子天 真而崇 高的想 象力是 对我们 神五、 神六的 理想设 计。当 我们通 过超越 自身而 实现人 类对月 的最好 抵达。 华夏人 几千年 的美好 向往, 终于与 多少代 人的热 烈渴望 有了一 个完美 的对称 。
拉
开冰箱、拉灯线、马 拉车、拉手腕、拔河、 引体向上、拔钉子等
制作
设问导读
看课本32页“活动2”
思考下面问题:
结合教材插图说说如何制作纸蝙蝠?
边玩边思考
2024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7推和拉苏教版
摩擦力的影响
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尝试通过调 整实验条件(如改变长木板的倾斜角度、增加或减少钩码的 重量等)来减小摩擦力的影响。
数据整理与分析
将实验记录表上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等形式展 示实验结果,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推拉现象。
04
拓展应用:生活中
推拉现象分析
日常生活中推拉现象举例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知识掌握情况
大部分学生表示能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对推和拉的 基本概念、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以及力的三要素有清晰的认识。
实践能力提升
通过课堂上的实验和互动环节,学生表示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 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态度与兴趣
学生普遍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参与课堂讨 论和实验活动。
01
在物流仓储中,推拉门被广泛应用于货架和仓库门的开关,以
方便货物的进出和存储。
推拉窗在温室大棚中的应用
02
温室大棚中的推拉窗可以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同时方便通风
和换气。
推拉式黑板在教室中的应用
03
推拉式黑板可以方便地展示教学内容,同时节省空间,提高教
室利用率。
自然界中推拉现象探讨
风对物体的推拉作用 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可以通过对物体的推拉作用,影响 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位置。例如,风吹动树叶、旗帜等物体。
课程回顾与总结
关键知识点回顾
1 2
推和拉的基本概念
学生理解了推和拉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 能够举例说明推和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推和拉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学生掌握了推和拉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 括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形状等。
新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力以后》知识点整理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用力以后7.推和拉1.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2.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3.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
4.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关抽屉是推,用的是推力;开抽屉是拉,用的是拉力。
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法。
6.比较力的大小。
运载火箭起飞推力排序:长征七号>长征二号F>长征一号。
7.运载火箭的起飞推力是一个很大的力,可以用千牛作单位,也可以用吨作单位。
8.下面哪幅图表示的推力大?箱子会向哪边移动?你的依据是什么?相比于第二幅图,第一幅图是两个人往同一个方向推,所以第一幅图表示的推力大。
第一幅图大人和小朋友同时向左推箱子,所以箱子向左移动;第二幅图大人向右推箱子,小朋友向左推箱子,大人的推力大于小朋友的推力,所以箱子向右移动。
9.哪边的拉力大?你的依据是什么?可以看出,起初(上图)拔河绳的红色标记在正中间,后来(下图)拔河绳的标记向左移动了,说明左边队伍的拉力大。
10.学生活动手册答案:①是推的在“▢”中涂上红色,是拉的在“▢”中涂上绿色。
②用箭头标出桌子移动的方向。
8.形状改变了1.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2.在变脸游戏中,用力可以使脸的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3.要改变一些物体的形状,我们可以采用拉、弯、压、扭的方法。
4.拉、弯、压、扭是不同的用力方法,各种用力方法都可以使物体变形。
5.拉伸、弯曲、压缩、扭转是让材料变形的基本方法。
6.在一定限度内,拉力越大,橡皮筋拉伸长度越长。
7.拉力大小与橡皮筋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拉力越大,橡皮筋拉伸长度越长;拉力越小,橡皮筋拉伸长度越短。
8.生活中,人们通过对物体用力来改变它们的形状,不过,物体的形状改变是有一定限度的。
9.学生活动手册答案:挂钩码,画出橡皮筋的长度。
①你的发现:(在正确的选项上打“√”)钩码挂得多,向下的拉力(大√小),橡皮筋(长√短);钩码挂得少,向下的拉力(大小√),橡皮筋(长短√)。
第7课《推和拉》练习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上第三单元地7课时《推和拉》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推和拉能改变物体的。
2.关抽屉是,用的是,开抽屉是,用的是。
3.推和拉是常见的方法。
4.手牵放飞的风筝用的是。
5.推和拉的用力不同,也不同。
6. 推和拉使物体间的两种形式,推是使物体的力,拉是强行
将物体。
二.判断题
1.打开冰箱门用的是拉力。
()
2.农民工人用推车运建筑材料用的是拉力。
()
3.推和拉不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
4.使用拉力器比试拉力大小时,拉开的距离越大,拉力就越大。
()
5.拔河比赛时拉力大的一方获胜。
()
6.拉力有大有小,大的拉力可以拖动比较重的物体。
7.推力和拉力是没有大小和方向的。
()
三.排序题——根据推理的大中小排序
答案
一.1. 运动状态
2.推推力拉拉力
3. 用力
4.拉力
二.1.√ 2.× 3.× 4.√ 5.√ 6. √ 7. ×
三.
运载火箭起飞推力排序
长征一号约1020千牛小
长征二号F 约5920千牛中
长征七号约7200千牛大。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认识推和拉的动作,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推和拉的力量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推和拉的概念还缺乏系统的认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深化对推和拉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理解推和拉的力量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2.实验材料:小车、木板、绳子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开教室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是什么动作?你是如何做到的?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推和拉。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推和拉的图片,如拉抽屉、推门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然后教师简要讲解推和拉的概念。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的动作。
如用小车拉动木板,感受推的力量;用绳子拉小车,感受拉的力量。
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推和拉的理解。
4.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我们刚才做了什么实验?你们知道推和拉有什么区别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5. 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推和拉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可以举例如推门、拉抽屉等。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说课稿7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说课稿7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还没有系统的科学知识,对于推和拉的原理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主探索推和拉的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理解推和拉的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主探索推和拉的原理。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器材,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推和拉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推和拉的现象,探讨推和拉的原理。
3.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讲解推和拉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
4.巩固: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我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概念:推是物体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拉是物体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
•原理:推和拉是通过力的作用实现的。
•应用:推和拉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推门、拉抽屉等。
二年级上册科学《推和拉的作用》教案
二年级上册科学《推和拉的作用》教案1. 教学目标- 了解推和拉是物体相互作用的两种方式;- 能够区分推和拉的不同特征;- 能够应用推和拉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 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或实物:推和拉的示意图、物体的图片或实物等;-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实验材料等。
3.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1. 教师出示推和拉的示意图,向学生介绍推和拉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提出问题。
步骤二:探究推和拉的特征1. 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推和拉的不同特征,并进行比较。
2. 引导学生发现推的特征是物体远离自己,并且需要用力;拉的特征是物体靠近自己,并且需要用力。
3. 引导学生总结推和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步骤三:应用推和拉的原理1. 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推门、拉车等。
2. 提问学生,为什么我们要推门才能进去?为什么要拉车才能移动?3. 引导学生认识到推和拉是物体相互作用的方式,通过推和拉可以改变物体的位置或状态。
4. 拓展练1. 在课堂上进行推和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的作用。
2. 出示推和拉的图片,让学生分别用推和拉的方式描述物体的移动。
5. 总结归纳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推和拉的特征和应用。
2. 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回答他们的问题。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观察推和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7.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实践,让他们深入理解推和拉的作用。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7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现象,探索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力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推和拉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可能还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力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推和拉的现象,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现象,探索力的作用效果。
2.难点: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推和拉的现象,了解力的作用。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力的作用效果。
3.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4.启发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情况,准备好实验器材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推和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推和拉的现象,了解力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的现象,探索力的作用效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推和拉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说课稿8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说课稿8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究推和拉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他们在科学探究方面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
此外,学生对推和拉的概念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原理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推和拉的基本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推和拉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推和拉的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推和拉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让学生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基本概念及其原理。
3.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讨论推和拉在生活中的应用。
4.总结:教师总结推和拉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强调重点知识点。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推和拉的基本概念2.推和拉的原理3.推和拉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学生对推和拉的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程度。
2.学生观察、实验、讨论等实践活动的参与度。
3.学生对推和拉在生活中应用的掌握情况。
九. 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是一节以探究力和运动为主题的科学课。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的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力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的关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力的相关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的关系。
2.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推拉游戏,引发学生对推和拉现象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的关系: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的关系。
二年级科学推和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并能够辨别推和拉的动作。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使用推和拉来实施日常生活中的动作。
3.学生能够体验推和拉的力量,认识到推和拉的作用。
教学准备:1.图片或卡片,包括推和拉的动作图示。
2.物品,如纸箱、绳子、书本等,用于示范推和拉的动作。
3.简单的道具,如轮子、推车等,用于实践推和拉的实际应用。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5分钟)1.教师出示推和拉的图片或卡片,引导学生回顾推和拉的概念。
2.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与推和拉相关的日常活动,如推门、拉扯绳子等。
步骤二:引入(15分钟)1.教师示范推和拉的动作,让学生观察并辨别动作。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为推组和拉组,分别模仿相应的动作进行示范,并由同伴辨认。
步骤三:练习(30分钟)1.学生继续进行小组活动,利用教师准备的物品或道具进行推和拉的练习。
2.学生可以通过推轮子、拉绳子等方式,体验推和拉的力量和作用。
步骤四:巩固(2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拿到一个纸箱,并通过推和拉的方式将纸箱移动到指定的位置。
2.学生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将纸箱移动得最快、最准确。
步骤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邀请学生进行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活动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推和拉的作用,并与学生共同总结所学内容。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推和拉的知识,如推门、拉拉链等。
2.给学生提供更多推和拉的例子,让他们尝试观察并辨认。
3.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的力量大小有什么关系,什么情况下应该用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拉。
教学反思:这堂科学课以推和拉为主题,通过图片、物品和小组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并能够辨别和实施推和拉的动作。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感受到推和拉的力量和作用,从而更好地掌握推和拉的技巧。
通过小组比赛和展示,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合作性,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此外,教学延伸和引导学生的思考,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并能够深入思考推和拉的原理与规律。
小学科学37《推和拉》(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37《推和拉》(教学设计)推和拉是小学科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了解物体运动和力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将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推和拉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区分推和拉的不同;了解推和拉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推和拉的定义与区别。
2.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小球、弹簧、绳子、拉力计等。
2. 教学环境:教室、操场、实验室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分别列举出推的例子和拉的例子,并解释其区别。
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的定义是什么?”引导性问题:- 什么是推?有哪些例子可以展示推的概念?- 什么是拉?有哪些例子可以展示拉的概念?- 推和拉有什么区别?2. 知识讲解与实验演示(2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实验演示的方式,详细解释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区别。
教师可以使用小球、弹簧、绳子等材料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直观感受推和拉的不同。
教师应重点解释以下内容:- 推是指用力推动物体,使其从静止或运动中改变速度或方向。
- 拉是指用力拉动物体,使其移动或改变形状。
- 推和拉的区别在于力的作用方向,推是力使物体远离施力的方向,拉是力使物体靠近施力的方向。
3. 活动探究(60分钟)活动1:观察和记录(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场景或物品,观察并记录其中发生的推和拉现象。
要求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推和拉的具体表现等进行记录,可以使用图表、图片等方式展示。
活动2:实验探究(3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些小球和拉力计。
要求学生在实验中验证推和拉的不同效果,通过测量拉力计的数值来比较推和拉的力的大小。
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7.推和拉》优质说课稿
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7.推和拉》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7.推和拉》是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现象,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依托,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现象充满好奇。
但学生在力的概念上还比较模糊,对推和拉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来感受力的作用,从而加深对推和拉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推和拉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感受力的作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说出推和拉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2.难点: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感受力的作用,对推和拉有更深入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推和拉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推和拉的作用效果,讨论力的概念。
3.讲解:教师讲解推和拉的定义,阐述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理解。
4.练习: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运用推和拉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总结推和拉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概念:推:物体向前或向外用力。
拉:物体向后或向内用力。
•作用效果: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准确说出推和拉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2.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感受力的作用,对推和拉有更深入的理解。
3.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现出探究精神。
推和拉教案
推和拉教案主题:推和拉年级:幼儿园目标: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推和拉的概念,并发展推和拉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和技能。
教学时长:40分钟教学准备:1. 图书:《推和拉》2. 游戏道具:推车、绳子、玩具动物、轮胎、箱子等物品3. 幼儿园教室或室外场地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导幼儿回想他们最近接触过的推和拉的经验(例如:推玩具车、拉绳子等)。
- 出示图片或实物,引导他们区分推和拉的动作。
2. 概念讲解(10分钟):- 通过阅读图书《推和拉》,向幼儿解释推和拉的概念。
- 通过在教室或室外场地展示推和拉的实例,帮助幼儿理解推和拉的区别。
3. 游戏体验(15分钟):- 组织幼儿分成小组,给每组发放推车、绳子和玩具动物等道具。
- 邀请他们轮流体验推和拉的动作,例如,推车上坡、拉动玩具动物等。
- 观察每组的表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指导。
4. 拓展活动(10分钟):-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并询问他们可以通过推还是拉来移动这些物体。
- 给幼儿提供轮胎、箱子等物品,让他们尝试用推和拉的方式移动物体。
- 观察幼儿的操作和表现,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5. 总结(5分钟):- 回顾推和拉的概念和动作。
- 与幼儿讨论推和拉的应用场景,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和运用这些技能。
教学延伸活动:1. 让幼儿在户外场地体验推和拉的活动,例如:推动秋千、拉动滑梯等。
2. 制作简单的推车和滑轮装置,让幼儿通过推和拉实现物体的运动或抬升。
3. 引导幼儿制作推和拉的手工制品,例如:推车、小船等。
4. 利用音乐和舞蹈形式,让幼儿以推和拉的动作为主题,进行舞蹈表演或活动。
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和对推和拉的理解。
可通过口头问答、游戏表现和参与度等方式进行评估。
推和拉科学教案
推和拉科学教案教案标题:推和拉科学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推和拉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的推和拉的例子,例如推开门、拉纸张等。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推和拉有什么区别吗?请举例说明。
实践活动: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简单的物体(如纸张、玩具车等)。
2. 要求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并讨论它们是如何被推动或拉动的。
3. 学生尝试用手推动或拉动这些物体,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4. 学生讨论推和拉的不同之处,并总结出推和拉的特点。
实验活动:1. 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使用一个小车和一根绳子。
2. 要求学生用绳子拉动小车,然后再用手推动小车,观察两种方法对小车的影响。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与小组成员分享观察结果。
讨论和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实践和实验活动的结果,让他们总结推和拉的特点。
2.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在什么情况下更适合使用推?在什么情况下更适合使用拉?3. 学生展示他们的总结和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拓展活动:1. 学生自由探索其他推和拉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2. 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实验,探究推和拉对不同物体的影响。
3. 学生可以用图表或图片的形式展示他们的探索结果。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践和实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评估学生能否准确区分推和拉的概念,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它们的区别。
3. 评估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案扩展:1. 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推和拉在其他科学领域的应用,例如机械力学、物理学等。
2.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与其他运动形式(如滑动、旋转等)的联系和区别。
3. 可以引导学生设计更复杂的实验,探究推和拉对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影响。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实践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合作能力。
【工厂管理】“推”和“拉”,到底是什么
“推”和“拉”,到底是什么?注:做生产计划的人,经常会说“推”、“拉”,但如何定义“推”、“拉”且没有明确的,今天分享一下《工厂物理学》的标准定义。
——实际中对 JIT 的描述都采用了推式(push)与拉式(pull)生产系统这两个术语。
然而,推和拉的定义常常不是很精确,并因此在美国产生了一些对于 JIT 的困惑。
定义:推式系统根据外部需求计划制品投放,而拉式系统则根据系统自身的状态授权制品投放。
另一种有益于考察推与拉区别的方式是,推式系统由其内在属性而决定了是接单生产make-to-order),而拉式系统则为备货生产(make-to-stock)。
也就是说,是订单(或预测),而不是系统状态驱动着推式系统的计划。
拉式系统则以系统某处库存不足为批准投料的信号。
从这个角度看,基准库存点模型(base stock model)当库存降低到某一特定水平之下即触发订单,是拉的方法;MRP 根据客户订单建立规划然后根据规划投放订单,是推的方法。
当然,大多数现实世界中的系统包含了推和拉两个方面。
例如,如果一件任务由 MRP排配投放,但是因为考虑到产线的拥堵又保持了这个任务,那么这种效果就是一个混合式推-拉系统。
(340|341)相反地,如果一个看板系统生成批准生产的卡片,但实际的任务触发却因为对部件的预计需求不足(即,没有在主生产计划中体现)而推迟,那么,这也是一个混合式系统(如,见 Wight 1970,Deelersnyder 等 1988,Suri 1998)。
是否要用、怎么使用拉只是蓝图的一部分,在哪儿用也很重要。
甚至在一个单独的生产系统中,部分按照拉式操作都是可能的。
推-拉界面(push-pull interface)是确定何处放置拉式过程时的一个有用概念,它将生产流程分成推段与拉段2。
成功地选择这个界面的位置能使系统利用拉的优点而取得战略优势,同时还能保持推式系统的客户驱动的特征。
为了理解推-拉界面的概念,不妨将推定义为“接单生产”的形式来,而将拉定义为“备货生产”的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第9课
《推和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力与运动”第一课。
本单元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推和拉》一课是重点。
本课围绕推和拉这两个比较常见的动作,从观察、体验、制作等方面进行教学,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接受,是自然界非生物体运动的最根本动力。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活动体验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3.会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纸蝙蝠。
情感态度目标:
能与本组成员很好的合作共同完成各项活动任务。
科学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物体受到推和拉之后发生的变化。
2.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找出生活中存在的推和拉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受推力和拉力。
难点: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教法和学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材料与用具:学生准备长方形纸一张、正方形纸一张、平头剪刀一把。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师:早就听说宁安路小学四(3)班的同学很聪明,今天老师就来验证一下,看你们是不是名不虚传?给你们出道难题,听好了:把科学书放在课桌上,在保证书不离开桌面的基础上,你能把它移动到课桌的前端和后端吗?
2、如果用手来做,做什么动作会使书向前移动?做什么动作会使书向后移动?请你试着做一做。
3、谁能用比较概括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刚才的动作?
(学生回答情况预设:向前推时,书向前移动;向后拉时,书向后移动。
)
4、引出课题:同学们说得很好,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第9课“推和拉”。
(板书课题)
二、观察发现
1、师:不知同学们注意观察了没有?刚才老师进教室的时候,就用到了其中一个动作,是什么?(推)那当同学们下课走出教室的时候会用到另外一种动作,那是什么?(拉)生活中有很多种情况都会用到推和拉,推和拉都是一种力,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30页,带着下面的两个问题去观察图:
(1)找一找哪里用到了推或拉?
(2)受到推和拉的物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会再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学生回答情况预设:修剪草坪的工人剪草坪时用推,剪草机在受到推力时会向前运动;放风筝时用力拉,风筝会改变在空中飘动的方向;升旗时用力拉绳子,国旗会向上运动,而绳子的另一端会向下运动;进门来的人用的是推,门就会向里打开;手拉玩具鸟的线,玩具鸟会做动作;骑自行车用的也是推,是脚对自行车的推力使自行车向前运动。
)
3、总结:同学们刚才说得很好,描述得也很清楚。
不管是推还是拉,受到推或拉的物体都会向着我们用力的方向移动。
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推的方向都是向前的,拉的方向都是向后的,那就太片面了。
推的方向不一定都是向前
的,比如,卷闸门在受到向上的推力时,它会向上移动;拍皮球时给了皮球一个向下的推力,皮球就会向下运动;用拖把拖地时,向左右推,拖把就会向左右移动。
同样,受到拉的物体,也不一定就向后运动,比如,提水桶用的是拉力,水桶受到拉力后向上移动了;拔笔冒用的也是拉力,笔冒受到拉力后向左边或右边移动了。
那么我们能不能用科学的语言来总结一下刚才的收获呢?(推和拉都能使物体沿着用力的方向移动。
)
(板书:1、推和拉都是力。
2、推和拉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4、说到“运动状态”,其实有点难为大家了,因为前面的第7课“动与静”一课涉及到了,但是我们现在跳过了它直接学第9课,所以导致一些同学对这个词概念模糊。
因此老师给大家简单补充一下,运动状态有两种:简单点说是“运动和静止”,严格来说是“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举个例子大家就清楚了,比如坐公交车时,我们相对于地面来说是运动的状态,而相对于车身、车窗来说,我们是静止的,汽车向前我们随着向前,汽车停止,我们也随车而止,所以是相对静止的状态。
现在你明白什么叫“运动状态”了吗?
再次体会这句话“推和拉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能不能说说你的新理解。
(学生回答预设:原来静止的物体通过用力运动了,或原来运动的物体通过用力静止了,这都叫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
三、感受推和拉
1、推手小游戏
师:为了更好的了解推和拉,我们来做一个“推手”小游戏。
(出示游戏要求)
(1)同桌面对面坐好,胳膊伸直,掌心相对,两人同时用力推对方。
游戏中胳膊弯曲者为败。
(2)体会:你向哪个方向用力了?用力推时手臂有什么感觉?你觉得怎样才能战胜对手?
2、师:说说你在游戏中的感受。
(学生回答预设:在推的时候我向前用力了,感觉到手臂发酸、发疼;力量大的同学会取胜。
)
3、纸条拔河比赛
师:你们举行过拔河比赛吗?用的是什么?(绳子)不用绳子的拔河比赛你见过吗?今天我们用纸条进行一场比赛,有兴趣吗?看要求:(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1)前后桌同学一组,用食指和中指夹住同一张纸的两端往回拉,手指不许弯曲,大拇指不准帮忙,听到老师口令后统一用力拉,纸条先离开手者为败。
(2)体会:你向哪个方向用力了?用力拉时手指有什么感觉?战胜对手需要什么条件?
4、交流体会。
(学生回答预设:拉纸的方向向后,力大者胜。
)
5、小结:推和拉有方向,也有大小。
(完成板书)
6、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到推和拉的例子?
(学生回答预设:推铅球、拉窗帘、开关冰箱门、拔河比赛、狗拉雪橇等等)
四、制作纸蝙蝠
1、师:通过前面的游戏,我们感受了推和拉,学到了一些科学知识。
下面想不想再掌握一项本领?猜猜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出示完成后的纸蝙蝠)想学吗?下面我们就来学做纸蝙蝠。
拿出方形纸,看书上32页,认真观察,按照书上的步骤来做,你们那么聪明,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得又快又好!你觉得几分钟能完成?(2分钟)现在开始吧!
2、小组内展示自己的纸蝙蝠,看谁的蝙蝠能“飞行自如”。
3、体会:当你一只手握住纸蝙蝠的身体,另一只手推拉它的翅膀,纸蝙蝠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打算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4、小结:通过制作纸蝙蝠、玩纸蝙蝠,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了用力大小不同、方向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5、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先收好。
我们回顾一下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你都知道了什么?(生齐读)
五、拓展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力的世界里,时时刻刻都受到力的作用。
我们
走、跑、跳等每一个动作都是力作用的结果。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给了地面一个作用力,那地面同时也给脚一个反作用力,使人前进;如果你光着脚踢足球,足球沿着你的用力方向飞了,但是足球反过来也给了你一个作用力,因为你会感到脚尖特疼;如果你不小心将手按在了图钉尖上,会怎么样?(手被扎破,图钉移动位置)可见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这在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应用中很广泛。
轮船的螺旋桨旋转时,螺旋桨向后推水,水给螺旋桨一个反作用力,轮船前进;前段时间我国神舟9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什么把它推上天的?燃料燃烧时喷出的气体给了火箭一个巨大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快速前进。
看来我们的生活中的确时时处处都用到了力。
2、力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它推拉着我们周围的一切。
看看下面的图,你能不能用推和拉来描述图中的事?想一想,你还能用更准确的词来代替推和拉来描述这些“力”吗?(出示图片:举重、拔钉子、超市购物车、吹纸风车、推拉窗户)
3、师:同学们,你们说得都很好,可是你知道吗?虽然推和拉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但是如果随意滥用,可能还会造成不好的后果。
比如,当你猛的推一个毫无准备的同学时,他会怎么样?(摔倒、碰伤等)当你猛地用力拉一个同学的胳膊时,又会怎样?(胳膊会疼、甚至拉断等)所以,我们要学会安全的玩耍,玩闹的时候不能随便推拉同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让推和拉做我们的好朋友。
4、书上32页还有一个丢沙包的小游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比一比。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下课!
板书:
推都是力
和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拉有方向,有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