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语文九上《马说》word导学案

合集下载

语文初三上冀教版第28课(马说)教案

语文初三上冀教版第28课(马说)教案

语文初三上冀教版第28课(马说)教课设计【一】目的要求1、理解短文所说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认识作者及文体特点。

4、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材、沉没人材的昏庸愚妄,指引学生认识现在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实用之才。

【二】要点、难点:〔一〕要点1、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领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难点指引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感情。

【三】教材剖析:《马说》,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

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那么写人。

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沉没、残害人材,进行了嘲讽、针砭和控告;期望统治者能辨他人材,重用人材,使他们能充足发挥自己的才能。

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和贫寒落魄之感却充满此中。

教材当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育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起学生的思虑:今世千里马能否也要依靠于伯乐?【四】教课时数:2 课时教具预备: U 盘第一课时【一】导入讲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听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深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路上,马蹄使劲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全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困难费劲地爬行仍旧拉不上去。

伯乐遇到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所以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喊声直抵云霄。

这是它感谢伯乐认识同时体谅它啊。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千里马常常难以碰到伯乐,自己的才干也特别难发挥出来,今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唐朝韩愈写的古代杂文《马说》,看看作者对于千里马的现实命运又有怎么样的评说。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1、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朝文学家、思想家。

因其原籍在昌黎, 世称韩昌黎。

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议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伙之首,其散文尤其有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名,著有《昌黎先生集》。

语文版九上《马说》word教案(1)

语文版九上《马说》word教案(1)

马说(韩愈)1、导入:同学们请坐下。

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学会写“伯乐”两个字。

请这两位同学上来写一下。

非常好,大家一起读三遍“伯乐”。

板书:伯乐“伯乐”的最爱是什么呢?对,他喜欢马,但他更是千里马的知音。

板书:千里马知音“伯乐是千里马的知音。

”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大声读三遍。

2、(1)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马说》。

板书:马说韩愈课件1。

想一想:课文哪句话表达了“伯乐是千里马的知音”这个意思?(2)问:课文哪句话表达了“伯乐是千里马的知音”这个意思?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这句话。

课件2。

(3)我们把这句话用1分钟时间背下来。

背得非常好。

3、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文章有没有写伯乐如何去寻找千里马?没有。

为什么呢?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吗?对,文中的第二句话就是理由:“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而”什么意思?对,“但是,表示转折的连词。

”4、没有了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呢?我们一起再读课文。

哪位同学找到了说明千里马悲惨命运的句子?找得非常准。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祗”的意思是“只”,“辱”的意思呢?被侮辱,受屈辱。

“骈”什么意思?两马并驾。

请课代表翻译这个句子。

非常好,我们一起把它读一遍。

课件3问:在读这句话时,你有没有压抑不平的感觉?有。

我们再读一遍,把这种受屈辱而特有的压抑不平感觉读出来。

板书:辱压抑不平5、千里马受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个事实是怎么造成的呢?请你用第二段中的一句话表达一下。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课件4“食”读音是sì,同“饲”,喂的意思。

小A翻译下这个句子。

好的,请坐下。

食马者不知马,这是千里马被埋没的主要原因。

看来,是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呀!这就让我们再次明白:“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这句话讲得是多么正确呀!6、没有伯乐相知,千里马的待遇只能是因食马者不知而受辱。

我们来看看千里马吃什么?“一食或尽粟一石”这里的“食”读(shí),吃的意思。

冀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8 马说 学案

冀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8 马说 学案

?马说?导学稿课题马说课型新授课执笔人审核人级部审核学习时间第周第导学稿教师寄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那么退。

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句式构造。

2.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3.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学习难点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学习方法1.结合注释,能自主探究课文的主要内容。

2、合作交流学生自主活动材料参考资料1、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

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

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确实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

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

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

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

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移袁州。

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

政治上较有作为。

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

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韩愈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中的?杂说?。

第23课马说(导学案)含

第23课马说(导学案)含

23《马说》导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短文中主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语言感,逐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成效;3、认识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谈论方法;4、谈论对人材的见解,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学习重难点】1、累积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认识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谈论方法;理解短文所说明的深刻道理。

【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

2、认识作者及写作背景。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累积掌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朗诵、翻译、背诵课文,理解短文所说明的深刻道理。

【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创建情境1、又与马相关的成语导入课文,引出课题2、学生依据预习查找的资料介绍作者。

3、教师叙述写作背景、简介文体:二、朗诵课文,疏导文意1、听课文朗诵录音,正音正字。

2、学生比较课文说明小声读。

3、指名学生朗诵,要求读得通畅,语音正确,注意停留、重音、语速。

4、学生依据老师的要求再齐读课文。

三、译读课文,累积字词1、小组内找出并累积文中出现的难懂和常用的文言字词。

.....我们小组累积的词语:2、小组内互帮翻译课文,并展现自己的学习成就(可每人一段翻译)。

四、精读课文,掌握文意(要求:用原句回答)。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论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2、千里马的才能被沉没的直接原由是什么其根来源因又是什么3、作者是如何怒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4、文中的哪句话点了然中心(小组内先沟通谈论、而后再班内展现。

)五、赏读课文,提炼要旨。

1、作者所说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不过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伯乐:千里马:食马者:2、全文寄望着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3、教师揭露“托物寓意”的写法。

4、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味,铿锵动听,声情并茂。

六、背诵课文,训练语感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熟读课文,而且达到背诵的要求。

【拓展延长】有人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的观点是片面的,不可以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望在伯乐身上。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语文九年级《马说》语文导学案.docx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语文九年级《马说》语文导学案.docx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语文教案九年级《马说》语文导学案九年级《马说》语文导学案一、填空第一课时1.《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作者是唐朝的,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学过的诗歌《》二、解释加粗字的意思⑴故虽有名马: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⑶骈死于槽枥之间:⑷一食或尽粟一石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⑹才美不外见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⑻策之不以其道:⑼食之不能尽其材,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⑾执策而临之:⑿其真无马邪:⒀其真不知马也,三、按原文填空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6、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7.本文的主旨是8、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9、诵读古文,与先贤对话,和智者交流,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韩愈《马说》中的“”环境对人才的决定作用10、面对不公平的待遇,表现作者愤世嫉俗心情的句子:四、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五、课文写了“千里马”的那些遭遇?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才?六、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七、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八、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的理解?九、本来应该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韩愈却认为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你赞同作者的观点的?说说理十、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十一、对于人才,有人主张“待遇留人”假如你是一个部门的领导者,你将采取什么办法把人才留住?并简要说明理?十二、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十三、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为什么?十四、对对联: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

【最新精选】冀教初中语文九上《28马说》word教案

【最新精选】冀教初中语文九上《28马说》word教案
(设想同学们答题角度)
1、伯乐的作用很重要,但并不起决定作用。我们要毛遂自荐,展示自己的才能。
2、是金子总会发光,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真金。
3、既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拥有真本领,又要积极寻找机会,寻找伯乐,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
(二)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师:韩愈在写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很多时候都表达自己的愤懑之情,对食马者的谴责,是不是?那我们能不能把作者的这种感情读出来呢?
明确: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千里 马比喻人才。
2、本文采用什么写法,要表达什么主题?(学生各抒己见)
点拨:不难看出,本文论述的是识别人才的问题,但通篇没有一句话直接提到人才,而是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现象,表达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愤懑。这就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2、回顾文学常识。
共同回顾一下有关的文学常识。(因为前边学过韩愈的文章,先让学生介绍,师再做补充,强调应掌握的要点)
韩愈(768~824)唐代诗人、文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他们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最有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美誉(苏轼)。是“唐宋八大家 之首”。
韩愈
千里马人才
伯乐赏识人才的 人
托物寓意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通过伯乐相马的故事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回顾文学常识掌握说这种文体。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重点。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安排好学生活动,小组内独学、对学、小组交流,读准读顺文章,疏通文意,掌握基础知识,完成检测。

【最新精选】冀教初中语文九上《28马说》word教案.doc

【最新精选】冀教初中语文九上《28马说》word教案.doc
1、结合写作背景思考: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师:正是这些不知马者、食马者的愚昧无知,才造成了千里马被埋没。《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也就是中唐时期。其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韩愈本人的遭遇也是这样,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毛遂自荐,可惜不得重用。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但始终郁郁不得志,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请同学们结合写作背景思考: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分别比喻什么人?
(设想同学们答题角度)
1、伯乐的作用很重要,但并不起决定作用。我们要毛遂自荐,展示自己的才能。
2、是金子总会发光,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真金。
3、既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拥有真本领,又要积极寻找机会,寻找伯乐,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
(二)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师:韩愈在写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很多时候都表达自己的愤懑之情,对食马者的谴责,是不是?那我们能不能把作者的这种感情读出来呢?
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3、解释加点词语。
(1)骈死于槽枥之间()(2)食马者()
(3)虽有千里之能()(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策之不以其道()(6)执策而临之()()
(7)其真无马邪()(8)其真不知马也()()
4、.翻译下列句子。
3、同学们对作者的思想,对课文的主要内容都有了深入的了解。作者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封建社会埋没了不知多少人才,那在我们这个时代,假如你是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该怎么办?(请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最新精选】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上《28马说》word教案 (2).doc

【最新精选】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上《28马说》word教案 (2).doc

《马说》教学详案一、导入新课(1’)解题:说,是古代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

“马说”即说说千里马,谈谈千里马的问题。

设疑:作者是不是要向我们介绍关于千里马的知识呢?这一课我们要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呢?请大家根据课文的特点设定学习目标。

二、定向(1’)学生根据文本特点确定学习目标,教师归纳展示: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2.翻译课文,积累文言字词;3.理解文章的寓意,把握作者思想感情;4.了解古代的人才观,力争做新时代的有用之才;5.背诵课文。

确定学习目标后,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完成学习目标。

三、导学(28’)第一环节:知名作者我来说(3’)学生说说自己收集到的关于作者的知识。

教师归纳,出示材料。

下面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经典作品我来读(5’)听范读,提示:正字音,听节奏,悟语速。

请一生列出在朗读中需注意的字音,如:祗、骈、槽枥、食、石、外见男生朗读,并提出朗读要求:字字准确,读出节奏。

全班齐读。

评价:字音、节奏,缺少了一点:情感。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合作,翻译课文,了解内容。

第三环节:经典作品我来译(10’)出示课文重点字词,生生合作,翻译课文,要求:字字落实,译出美感(完整、通顺、符合语境)。

全班共同解释重点词语,请生分段翻译,归纳段意。

第一段: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发现,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第二段: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就无法施展才华。

第三段:强调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千里马。

了解文章内容之后,我们再进一步的品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四环节:经典作品我来析(10’)生小组合作,思考探究:1. 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命运?2.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3. 文中流露出作者的什么情感?4. 最能概括作者观点的是哪句话?作者只是就马写马吗?分析问题:(1)原因:根本原因——伯乐不常有直接原因——食马者无知(2)作者情感:惋惜(千里马的命运)—愤怒(反问)—嘲讽(食马者无知、狂妄的形象)生分组朗读,比比看,哪一组读得最好。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导学案28、马说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导学案28、马说

28、马说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积累词语,翻译课文。

【学习重难点】读顺课文,翻译课文。

【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1、作者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

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

2、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可以说明,可以叙事,可以发表议论。

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学法指导:结合课下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祗.辱于()骈.死 ( ) 槽枥..()一食或尽粟.一石( ) 才美不外见.()食.不饱( )食.之不能尽其材( ) 其真无马邪. ( )食.马者( )【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疏通文意4、实词积累学法指导:重点实词的掌握应以课下注释为主,典型用法记住例句。

祗辱.于骈死..槽枥..是.马也且欲与常马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食.或尽粟一石执策而临.之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而不能尽其材5、通假字(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明确其意义)学法指导:通假字的解释分两步,即先指出所通的字,再解释。

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美不外见④③食之不能尽其材⑤其真无马邪6、虚词的用法。

学法指导:结合“之”字的三大用法,助词、代词、动词;“而”的几种用法:表承接、表转接、表假设、作代词等几大类用法;“以”作介词和连词的用法;“其”作代词、语气词、连词的用法思考。

之: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之千里者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而: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其: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以:策之不以其道不以千里称也4、翻译课文学法指导:文言文的翻译要做到字词落实,要遵循“删、增、替、调、保”五字诀翻译,切忌翻译时丢三落四。

【范文】九上《马说》导学案

【范文】九上《马说》导学案

九上《马说》导学案马说、知识与能力:读准字音,积累通假字;读懂大意,积累重点实词,并能翻译全文。

2、学习与方法:诵读法、加注法3、情感与价值:揣摩本文托物所寓之意及其现实意义[学习要点]、读准字音,积累通假字2、读懂文意,积累重点实词,翻译全文3、理解作者托物所寓之意[自学指导]自主预习、交流质疑、合作讨论[自学成果展示]、解题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大多一事一议,借一件事或一种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常托物寓意。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马说》一文大约作于唐元贞十一年到十六元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很是不顺,他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但志不得道,于是他便相继投靠在宣武节度使和武陵节度使的幕下。

他认为自己的遭遇是很不幸的,于是他郁郁不乐,便有了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3、积累通假字抢答: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出本字及意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才美不外见。

④食之不能尽其材。

⑤其真无马邪?4、检测朗读①第一段女生推荐一名代表朗读。

②第二段男生推荐一名代表朗读。

③第三段全班齐读。

④指出不足之处或特别优秀的地方。

[合作探究]、质疑,将预习过程中没弄懂意思的字词句提出来,寻求帮助。

规则:①小组内派一名代表将组内无法解决的重点实词和难句板书在黑板上;②第一、二小组相互命题,第三、四小组相互命题;第五、六小组相互命题;③如果被抽查的同学回答正确或第二名同学补充纠正了,就为本大组加分,否则就为抽查组加分。

21教育网2、齐读全文,边读边想每句话的大意。

3、第一段写千里马遭遇的句子是,有此遭遇的原因是。

4、第二段写千里马遭遇的句子是,有此遭遇的原因是。

5、第三段提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具体表现在。

6、明其寓意。

①题目为“马说”,作者想借马表达一种什么情感?②文中的千里马比喻,伯乐比喻,食马者比喻。

③小结寓意。

[拓展延伸]、假如你是“千里马”,没有“伯乐”常识,你会怎么做?2、假如你是“伯乐”,你怎么发现“千里马”?3、当今社会,“千里马”一定要遇上“伯乐”吗?4、对联:无志难成千里马。

第28课《马说(第1课时)》优秀学案设计【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马说(第1课时)》优秀学案设计【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28 马说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槽枥()()粟()外见()食马()祗()1.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骈死于槽枥之间()()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①只是②并列而死喂牲口用的食器③可是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

他和、、、、、、、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②“说”是一种文体,可以也可以但都是为了。

③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退之唐文学昌黎先生集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课堂练习1.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_________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 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

②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

③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

④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

⑤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①有时②它,代千里马③等同,一样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 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通___含义:_____通____ 含义:_____ ③其真无马邪 _____通_____ 含义:________①见现显露(或表现)②材才才能食饲喂③邪耶吗,表疑问课后复习必做题翻译下面的句子。

九年级语文《马说》教案设计_马说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马说》教案设计_马说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马说》教案设计_马说教案设计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语文《马说》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参考!一、动画导入在所有的动物中,我最钟情的是马。

因为一直以来我都有个梦想,有一天能够在草原纵马驰骋,听着风声在我耳边呼啸而过,一切的不快都随风而逝。

现在我就请大家欣赏一个关于千里马的故事(flash)。

伯乐可谓相马高手,仅凭一双慧眼,就能识别一匹貌不惊人的良驹。

伯乐相马究竟是否可信,是否所有的千里马都能得到伯乐的赏识呢?我国唐朝的著名散文家韩愈写了一篇《马说》来诉说这一切,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幻灯)二、释题,介绍作者(幻灯)1、“说”,是古代托物寓意的议论体裁。

我们学过类似的文章吗?“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更随便些。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

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2、作者简介:作者韩愈,大家了解多少呢?请说出唐宋八大家的名字。

那么这篇文章是他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做的呢?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

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

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

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首先要读通,读准,读熟。

现在请大家来欣赏此文的朗读,请注意字音,节奏和重音。

(幻灯)2、大家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记得文中的先生是怎么读书的吗?确实,古文读起来要摇头晃脑,韵味十足。

现在就请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朗读。

并在预习的基础上讨论难字难句,如果有不能解决的请举手,我乐于为大家效劳。

等会请同学起来朗读并翻译文章。

3、朗读。

⑴先推荐男女生代表朗读,并评价。

⑵再放朗读录音,跟读。

⑶然后分男女生齐读课文。

冀教版语文九上马说word教案

冀教版语文九上马说word教案

授课时间总第课时课题28、马说(1)课型自学点拨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过程与方法目标:3、通过小组合作,能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4、熟读课文,了解文意;情感与价值目标:5、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3、4教学准备程教学内容活动形式一、导入讲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

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千里马往往难以遇到伯乐,自己的才华也很难发挥出来,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篇唐代韩愈写的古代杂文《马说》,看看作者对于千里马的现实命运又有怎样的评说。

二、自学点拨(一)初步感知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

(二)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其人有杰出的才华,可他的政途却多坎坷请看下表时间原因结局贞元11—16年求仕不得志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感叹贞元19年上书言京畿百姓穷困,请求缓征徭役,租税被贬为阳山令元和14年韩愈上著名的《谏迎佛骨表》力谏几招杀身之祸,后经友人鼎力营救,被贬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如果学生中有知道这个故事的,可由学生讲,加以表扬。

本文教学,读是根本。

前面一部分为潮州刺史可由学生查找资料完成。

表格部分为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

教学内容活动形式教学过程(三)写作背景《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

【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28马说(第2课时)学案冀教版

【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28马说(第2课时)学案冀教版

28 马说课前预习1.归纳文章第2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作论证的反面论据。

2.第3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排比、引用、设问将“食马者”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点明全文主旨:其真不知马也。

3.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其真不知马也。

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猛烈地抨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课堂练习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并列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C、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 D执策而临之临:靠近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既克,公问其故。

3、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5、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一组是() 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而不胜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6、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伯乐即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即人才食马者7、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

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的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

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马说》教案1 冀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马说》教案1 冀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23课《马说》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明确文章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2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的文言文,而且课外也接触了不少文言文,所以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语感,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文言文阅读的技巧。

这篇短文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很深,学生理解大意应该不难,但是以他们现阶段的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还难以完全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基于此种情况,本课以学生朗读解析为主,这样才能真正受益,而对于文章内容则点到为止,不作过深的讲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悟作者饱含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教学难点: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提问导入师:图片中的人是谁?(生答)刘翔师:对,刘翔成功了,但同学们是否想过:他成名的背后,除了个人的天赋,还有没有其他的缘由?(生沉思)师:从儿时的矮小瘦弱,到如今的身高臂长,从平庸的跳高选手到奥运会冠军,年轻的刘翔,早已习惯了鲜花和掌声,但在刘翔的背后,有那么一位默默无闻的教练孙海平。

连刘翔自己也说过:“除了自己的天赋外,师傅有很大的功劳。

”孙海平就是能识刘翔这匹“千里马”的“伯乐”。

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从《马说》中去寻找答案吧。

(师板书课题)活动2【活动】出示目标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2、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托物寄意,以马喻人的写法3、懂得在现实社会中不坐等伯乐发现自己,而主动积极推销自己,使才能得到发挥的道理。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马说》学案(3)(无答案) 冀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马说》学案(3)(无答案) 冀教版

28、马说【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韩愈的文学常识,感受韩愈的人格魅力。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通过对《爱莲说》的文体知识的温习,再现“说”的文体知识。

3、借助创作背景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的情感。

【重点难点】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思,理解课文。

2、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学法指导】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自主学习本文,在交流学习成果时再强化知识要点。

在读顺课文的基础上,疏通文意,读懂课文,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理解本文象征义的基础上尝试再创作,写出韩愈的心中怀才不遇的愤懑。

【知识链接】1、韩愈生平:韩愈(768-824),唐朝河南人,郡望昌黎,所以,后人称“韩昌黎”。

2、韩愈经历:少时:三岁而孤,勤奋苦学。

政治上:24岁中进士后为官,官至吏部侍郎。

为官的生涯中因为民说话指斥朝廷和谏唐宪宗迎佛骨而两度贬官。

因晚年任吏部侍郎,卒谥“文”,所以,后世又称他为“韩吏部”和“韩文公”。

文学上:与柳宗元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开启了一代文风,所以后世将他和柳宗元并称为“韩柳”。

3、韩愈成就:诗歌、散文俱佳,诗与孟郊齐名。

散文内容复杂丰富,形式多样,达到了思想、艺术完整的统一。

著名的诗有《早春》等,著名的散文有《马说》《师说》《进学解》等。

韩愈的作品都收录在《昌黎先生集》中。

4、后世评价: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首。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总结:我们在介绍一位文学家时一般要按照生平、经历、成就(代表作品)和后世评价四个方面来介绍。

这样,我们的介绍才清晰而有条理。

)【导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案一、复习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教案冀教版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教案冀教版

第23课《马说》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积累并巩固重点文言文句。

2..学生能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进程与方式1.强化朗诵训练,通过各类形式的朗读,培育学生文言语感,慢慢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熟悉封建社会人材被埋没的原因,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熟悉社会,正确熟悉自己,维持良好心态,培育真才实学,报效国家。

2学情分析文言文教学学生普遍不喜欢,感觉翻译枯燥无味,我在设计的时候,就假想,如何既把文章讲透,又让学生有兴趣学呢?于是,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就是对千里马之死的探讨,窃以为这一探讨深切浅出,既让学生参与的踊跃性高出了许多,又可以很好的将字文句的翻译落实渗透在里面,让文言知识必然程度上取得巩固。

进而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事实,结合作者理解文章托物寓意的写法,并让同窗们联系实际,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3重点难点1. 充分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 联系作者生活经历,熟悉封建社会人材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引导学生正确熟悉社会,正确熟悉自己,维持良好心态,培育真才实学,报效国家。

4教学进程第一学时(一)导入新课欣赏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八骏图》。

欣赏这幅图的时候,请学生说说有关“马”的成语。

(学生回答有关马的成语)画面上的几匹马,它们昂首嘶鸣、纵横驰骋、显得精力充沛、意气风发,而今天咱们所要了解的这种马,它的遭遇却截然不同。

它的命运又是如何的呢?今天咱们继续学习唐朝文学家韩愈的《马说》。

(板书课题《马说》韩愈)(二)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三)朗诵课文,走入文本(1)学生齐读课文(多媒体出示朗诵要求)(2)听读课文,学习朗诵技能(多媒体出示听读要求)(3)学生朗诵课文(掌握节拍、控制语调、抑扬抑扬、读出情感)(四)自主学习,理解文意请同窗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饱含情感地自由朗诵课文。

一边朗诵一边自主思考这些问题。

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马说》教案1 冀教版

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马说》教案1 冀教版

第23课《马说》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明确文章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2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的文言文,而且课外也接触了不少文言文,所以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语感,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文言文阅读的技巧。

这篇短文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很深,学生理解大意应该不难,但是以他们现阶段的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还难以完全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基于此种情况,本课以学生朗读解析为主,这样才能真正受益,而对于文章内容则点到为止,不作过深的讲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悟作者饱含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教学难点: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提问导入师:图片中的人是谁?(生答)刘翔师:对,刘翔成功了,但同学们是否想过:他成名的背后,除了个人的天赋,还有没有其他的缘由?(生沉思)师:从儿时的矮小瘦弱,到如今的身高臂长,从平庸的跳高选手到奥运会冠军,年轻的刘翔,早已习惯了鲜花和掌声,但在刘翔的背后,有那么一位默默无闻的教练孙海平。

连刘翔自己也说过:“除了自己的天赋外,师傅有很大的功劳。

”孙海平就是能识刘翔这匹“千里马”的“伯乐”。

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从《马说》中去寻找答案吧。

(师板书课题)活动2【活动】出示目标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2、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托物寄意,以马喻人的写法3、懂得在现实社会中不坐等伯乐发现自己,而主动积极推销自己,使才能得到发挥的道理。

(学生齐读)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语文九上《马说》word导案

语文九上《马说》word导案

《马说》导学案备课人:审核:八年级语文组教师寄语: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会文章的寓意3.培养振兴民族,奋发有为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背景资料:1、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

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

2、写作背景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

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

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3、文体简介“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彩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

由此可见,韩愈写《马说》这篇文章是不是仅指传说中的人和物?他是有其用意学习过程一、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

1、注音: 食.( )马者 其真无马邪( ) 外见.( ) 祗.( ) 辱( ) 骈.( )尽粟.( )一石.( ) 槽枥..( )2、 解释字词祗: 一食: 虽: 且: 等: 安: 材: 通: 外见: 策之: 执策:3、一词多义策 ①策之不以其道 ( ) ②执策临之 ( )之 ①策之不以其道 ( )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③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3.其 ①策之不以其道 ( )②其真无马邪?( )③其真不知马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导学案
一、课前预习
1.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

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后世称其为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_之一。

是唐代_______________的领袖。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骈死于槽枥之间()⑵不以千里称也()⑶一食或尽粟一石()
⑷食不饱()⑸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⑹策之不以其道()
⑺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⑻执策而临之()⑼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4.整体感知:
(1)千里马的处境是怎样的?
(2)千里马都受到了那些不公平的待遇?
(3)食马者的愚蠢无知表现在那些方面?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6)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
(7)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
(8)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由此,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话是:
(9)文中哪句话包含了一个反题,指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10)一个人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用一个与马有关的成语来比喻:在封建社会里,有才能的人被压制、埋没,而一个人一旦得势,则亲朋好友即使平庸也跟着发达,所谓‚一人得道,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自学
6.本文作者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者愤慨的情感。

说说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策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7.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指明了千里马和伯乐的什么关系?
8.‚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9.‚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研讨
10.‚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11.‚安求其能千里也?‛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12.找出文中描写‚食马者‛平庸、愚妄浅薄的语句,并说明其所用的修辞方法有作用?
13.读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时‛你有什么感受?
14.本文结尾两句,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15.‚策之不以其道‛中的‚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16.你怎样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7.作者的人才观中什么?你对这种人才观是怎样看的?
18.联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人才和伯乐之间的关系的?
19.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和本文阐述的观点是否相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20.‚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做简要阐述。

21.你认为要成为千里马应如何去做?
22.学完《马说》后,你认为应该该去‚识才和选才‛。

结合社会实际谈一谈。

23.古往今来,曾有许多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尽的感慨。

请写出其中的两人及他们发出的感慨。

24.在当今社会,你认为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更重要?请举例说明。

25.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四、巩固练习
2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①.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往往遭受到‚________________‛的命运。

③.怎样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整理文中有关句子回答)
④.由本文内容引申开去,简要谈谈你对‚人尽其才‛的看法。

⑤.对下列句子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句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B.才美不外见
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
C.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D.食不饱,力不足
吃得不饱,力气不充足
五、拓展延伸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蝂,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①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②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所累,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③矣。

苟能起,又不艾④。

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注:①卬ánɡ:高举着头。

②踬zhì仆:跌倒。

③病:疲惫。

④艾yì:停止,悔改。

11.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辄持取()人或怜之()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不艾()亦以病矣()
12.选出加粗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A.以厚其室 B.为去其负C.日思高其位 D.大其禄
13.选出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14.这则寓言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主要寓意是什么?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